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01 18:31:26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1

  活动意图: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提高幼儿的科学素质,已经成为重要的教育目标。通过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让幼儿自己看一看、说一说,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通俗易懂的介绍。了解到中国人勤劳、聪明,并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活动目标:

  1.知道四大发明。

  2.感知中国人民的勤劳、聪明。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四大发明视频、图片、资料。

  2.挂图:四大发明。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知道四大发明。

  活动难点:

  了解中国现代的成就。

  活动过程:

  一、介绍四大发明。

  我们是什么国家的人?你觉得中国人聪明吗?

  在很早很早的时候,中国人就发明了很多东西。

  二、幼儿探索了解四大发明

  1.幼儿操作,寻找四大发明的图片

  你能讲出古代的中国人发明的一样东西吗?

  了解中国人发明东西的资料。

  古代的.中国人发明了许多东西,其中四样东西是在世界上非常有名的,叫“四大发明”。谁能把四大发明找出来?(幼儿操作)

  2.利用图片,介绍四大发明

  (1)介绍造纸(出示图片)

  是谁发明了纸?讲述蔡伦造纸的故事。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写在甲骨上的,叫甲骨文,到了后来将文字刻在木简上,用绳索穿起来,多不方便呀。东汉时代,一个叫蔡伦的人想出了个好办法,他造出了纸。

  (2)介绍印刷术(出示图片)

  在还没有印刷术之前,书籍都是用手一本一本的抄写出来的,多辛苦啊!宋代的时候,毕昇发明了活字版印刷术,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方块,一端刻上文字,印刷时,将活字印台依照文章内容排列,然后在版上涂墨,再用纸覆压就可以印出文字了。这样就方便啦!

  (3)介绍火药

  火药是方士在炼丹的过程中发明的。把火药做成火龙炮,好象一个火箭筒,在火龙炮的头尾各有两只小火箭,小火箭被点燃后会使火箭筒上升,我们现在用的礼花、鞭炮就是火药做成的。

  (4)介绍指南针(出示实物)

  以前人们利用磁铁的磁力来指示方向,这样就不会迷路了,指南针是宋代的时候制造出来的,它可以用于航海。

  和幼儿做指南针实验。

  教师小结:我国最早结束人类用手抄文字的繁重劳动,发明了印刷术;我国最早使用火药,我国的烟花爆竹样式很多,很美丽。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四大发明。

  赞美中国人的儿歌:中国人,真聪明,造纸火药指南针,还有一个印刷数,四大发明了不起。我们从小学本领,长大也做发明家,发明家。

  活动结束: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有积极创造的信心。

  活动反思:

  孩子对整个活动都十分感兴趣,他们开动脑筋回答老师的问题,还展开丰富的想象。对古代中国人的智慧直鼓掌,表达他们对古人的敬意。其实让幼儿了解四大发明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感受中国人的聪明,让幼儿感受到中国人民勤劳聪明的优秀品质,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2

  设计思路: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幼儿接触过吸铁石,并被神奇的磁铁深深的吸引,磁铁使他们感到神奇,产生疑问,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亲自操作,观察磁铁的特性以及磁化的现象,探索磁铁吸起非铁制品的多种方法,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一、活动目标

  1、认识磁铁,感知磁铁吸铁的特征以及磁化现象。

  2、能动手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探索磁铁吸起非铁制品的多种方法。

  二、活动准备

  1、U字形、长条形磁铁若干。回形针、纸片、铁夹子、小积木、易拉罐、硬币、铁质铅笔盒、螺丝,积木、塑料插片。钢丝、毛线、夹子等辅助材料。

  2、每组,两个小筐,其中一个将铁制物品和非铁质物品混放在一起。

  三、活动过程

  1、认识磁铁,感知磁铁吸铁的特性。

  创设问题情景:老师不小心把许多回形针散落在地。

  提问:你有什么办法帮助老师?试一试哪种办法最好?为什么?

  2、幼儿探索,感知磁铁还能吸起哪些物品?

  请幼儿操作,看看磁铁能吸起筐子里的那些材料,重新把材料分成能吸起和不能吸起的两个种类,分别放进两个筐子里。

  小结:磁铁有磁性,可以吸起铁制品。

  3、再次操作,请幼儿探索如何用吸铁石吸起非铁制物品。

  (1)请幼儿想办法把刚才不能吸起的的东西重新吸起来,比如:用回形针别住纸张,纸就能被吸起来。

  (2)相互交流好的做法。

  4、用吸铁石吸铁钉,看谁吸的多,感受磁化现象。

  (1)请幼儿比一比,用磁铁一个连一个的'吸住铁钉,看能吸住多少个,比比谁吸的多。

  (2)用磁铁吸回形针,一个一个的连续吸,看能吸住多少个。

  (3)用不同多小的磁铁试一试,看吸起的铁钉和回形针的数量有没有变化。

  5、活动延伸:找一找,找出生活中能被磁铁吸起的物品。

  活动反思:

  磁铁在生活中经常被使用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而大班下学期的主题活动中,恰巧就安排了“磁铁组合”这一科学活动。于是,我首先对教材中的活动内容进行了了解,发现内容还是很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的过程设计也比较合理,幼儿通过自主的探索,知道非铁制物品,不能被吸起,从而进一步探索怎么吸起非铁制物品的方法,孩子们对活动也很感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3

  【活动目标】

  1.懂得用电线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2.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3.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究。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外形特征及金属的种类。

  2.材料准备:电池、电线(连着小灯泡),布条、毛线、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铁丝、记录纸、笔、断电线一截以上材料每两名幼儿一份;小熊布偶、电池演示梳理图、大张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师:(出示小熊布偶)小熊家今天停电了,房间里黑乎乎的,真难受,小熊找蜡烛没找到,却找到了一个电池和一根绑着小灯泡的电线,它想用这些东西自己安装一盏灯,你们说小熊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呢?

  (二)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1.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帮小熊家安装电灯。老师准备了电池、小灯泡和电线,电线的一头露出里面的电线丝,另一头的电线丝已经缠在小灯泡上了,电线的两头要连接在电池的什么地方,小灯泡才能亮起来?

  2.交代操作步骤和活动规则。

  师:两个小朋友合作进行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试一试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

  3.幼儿两人合作开展实验探索,师重点引导幼儿尝试用电线连接在电池的不同位置。

  4.以实物演示和图示演示的方式引导幼儿集体分享探索中收获的经验。

  (三)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1.设置问题情境。

  师:不好了,小熊刚安装好的灯泡电线被老鼠啃断了,电线断了灯泡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能帮助通电让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呢?

  2.介绍操作材料,引发幼儿猜想。

  3.幼儿实验,师指导。

  4.集中交流。

  (四)活动结束,提醒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活动反思】

  今天县里领导来校检查期初工作。教研员和包学科领导深入课堂,听了我们学科的三节课。说实话,心里真有点发毛,毕竟科学这一学科涉猎面广,而且我又是现学现卖。今天我和四年三班的孩子们一起学习的是《电》这一单元的第二节《点亮小灯泡》,课前虽然有点紧张,可自认为准备还是挺充分的。(刚刚接触这一学科,每节课都得细心准备,否则真不知道课该怎么上)但一节课下来,才知道毛病还真是不少。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有意识围绕课题,但操作有问题。本学期我的教研主题是《探知前科学概念的方法的`策略的研究》,本节课上想运用一下画图法,通过画图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伊始,我先让学生画出印象中的小灯泡。孩子们画的还真是五花八门,一个个灯泡残缺不全,但从外形上看还是很像的。只有两个孩子把灯泡的结构画完整了。这一环节占用了一定的时间,如果这一环节在课前完成,更便于老师调整教学策略。

  2、还学生主体地位,但知识落实上有欠缺。课堂上让孩子们小组合作,想办法利用电池,导线,小灯泡,这三种材料点亮小灯泡。孩子们兴致很高,很快就操作成功,而且能够画出实物图。然后又检验了四种连接方式小灯泡能否被点亮。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很强,但我忽视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如果每一个小实验后,及时引导学生总结,相信孩子们对本节知识掌握的更扎实。而本节课后,如果调查孩子们学习效果,会有很多孩子能点亮小灯泡,却说不出所以然来。

  3、没有充分利用好生成的资源。课堂上学生在小组观察电池时,我再行间巡视,一男孩问我:“老师,电池里面的黑色的小棒是什么呀?”“那是碳棒”。看来孩子的研究兴趣很浓。如果我及时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见识一下电池的内部结构,会对学生理解电流的形成有很大帮助,而我却忽视了这一资源。

  4、多余的实验材料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前我告诉孩子们去实验室上课时带好学具袋。其实本节课用到的学具只有导线和小灯泡。很多孩子们出于好奇,课堂上不按照老师的实验步骤完成,却悄悄地弄起了别的实验材料。

  针对以上课堂出现的问题,我把课件进行了修改与补充,还好《点亮小灯泡》这节课才上完一节,还有六个班级可以磨合。希望今天的课能避免这些问题。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4

  设计意图:

  我一直认为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应该再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应该注重将知识和儿童的生活有机牵挂起来,变静态的传递为动态的索取。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在科学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源于生活,缘于兴趣。”空气是人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无处不在,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但是在与中班幼儿平时的交流中,我发现幼儿对空气的了解知之甚少,于是我设计了本次科学活动。活动主要通过五个阶段的实验让幼儿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进行探索,从而了解空气的存在与神奇,感知空气流动形成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与人以及其它物质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注意让每个幼儿都参与进来。通过观察,发现真知;通过尝试验证真知,培养幼儿探究科学的能力以及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的物质。

  2.初步了解空气流动产生了风,以及空气与人的关系。

  3.培养幼儿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条形的气球11个、圆形气球1个、充气动物玩具2个、一个打火机、一根香条、5支小蜡烛、5个烧杯、一把扇子。

  2.风车图片ppt。

  3.关闭活动室的窗户。

  活动过程:

  一、师幼通过深呼吸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及特点

  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提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

  师引导幼儿用眼睛看、用小手摸、用鼻子闻,感知空气无色、无形、无味的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

  通过深呼吸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直奔主题,同时又很巧妙地渗透了空气的基本特点,激发幼儿对空气的关注兴趣。

  二、师幼通过“改造”气球感知空气的变形

  1.老师出示不同形状的气球,以及不同形状的充气玩具。

  2.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形状。

  3.引导幼儿思考这些玩具为什么能鼓起来?

  (幼儿讨论)

  4.师小结过渡:这些玩具能鼓起来是因为里面填充了空气。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把它装在圆形的容器里,它是圆的;把它装在长方形的容器里,它是长方形的;装在兔子的气球里,它就成兔子形状了。空气是会变的魔术师,老师请你们来看看空气是怎么变形的。

  5.老师取出一个条形状的气球,通过挤压把它设计成一小狗模样。

  6.把10个条形状的气球分发给幼儿进行造型设计。其余幼儿注意观察这些条形状气球的变化。

  幼儿进行操作老师表扬心灵手巧的幼儿。

  7.拓展过渡:空气是个魔术师可以任意改变形状,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东西和他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你能想出来吗?

  幼儿思考,交流。

  师小结:像空气一样的气体,像水一样的液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比方说天上的云、雾、风,我们吃的油等等。

  设计意图:

  此环节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去主动发现空气是没有固定形状的。结尾的拓展是对幼儿好奇心的培养,让幼儿学会联系生活中的所见进行比对从而拥有更多的发现。

  三、通过造风实验感知空气流动产生风

  1.师打开活动室的窗户,引导幼儿感受有什么东西吹进来了。

  2.师用打火机点燃一根香条,让幼儿观察烟的方向,然后用扇子轻轻扇动,让幼儿观察烟的方向,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烟的方向发生了改变?(扇子的扇动使空气流动了)

  3.师让全班幼儿用手对着脸扇一扇,看看会产生什么?(有一股风)

  4.请一名幼儿拿着一个圆气球,然后对着另一名幼儿的脸,放掉气球里的气,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觉。

  5.启发幼儿思考风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幼儿交流)

  6.师小结补充:通过刚才的几个小实验我们知道空气流动产生了风。风有时大有时小。空气跑得快,风就跟着快,空气跑得慢,风就跑得慢。

  7.师引导幼儿思考交流:如果我们在一个小房间里感觉闷时要怎样呢?夏天,小朋友感觉热怎么办?冬天,在外面感觉风很大很冷的时候,该怎么办呢?早晨起床,房间里气味很不好,应该怎样呢?

  8.知识拓展:ppt出示风车图片,告诉幼儿人们利用风的力量可以发电。

  设计意图:

  在感知风的形成这个环节,我主要设计了四个体验步骤来感知空气流动形成了风这一科学知识:感知自然风——扇子扇动的风——手扇动的风——气球放出的风。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会在生活中巧妙利用风,实现知识和生活的链接。关于风的知识拓展,是为幼儿打开又一扇科学探究之门。

  四、通过捂鼻试验,感知空气与人的关系

  1、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的空气和我们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呢?我们来做个实验:用小手把鼻子捏紧,紧闭嘴巴,直到自己不舒服为止。

  2、师引导幼儿思考交流刚才为什么会感觉难受。

  3、师小结:我们的生命离不开空气,长时间吸不到空气,我们就呼吸困难了,所以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把脑袋放在被子外面,这样我们就能吸到空气了。

  设计意图:

  此环节除了让幼儿亲身感受空气是人赖以生存的重要生命元素外,还将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意识渗透其中,让幼儿学科学,用科学。

  五、通过蜡烛熄灭实验,了解空气的助燃性

  1、我们的生命离不开空气,火其实也离不开空气,老师给你们做个实验:先点燃一根蜡烛,然后用一个烧杯罩住,过一会儿,把烧杯拿掉,看看蜡烛怎样了。

  2、师请5名幼儿到操作台前做同样的实验。

  3、小朋友们现在知道了火离不开空气,要是家里炒菜的油锅着火了,最好的灭火办法是什么呢?

  幼儿讨论交流。师小结:对于着火的油锅,让火苗碰不到空气最好的办法是快速盖上锅盖。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紧扣课题,突出空气的`“神奇”,让幼儿逐步加深对空气的好奇心。同时也是渗透学科学用科学的理念,引导幼儿学会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师总结延伸

  空气就是这么神奇,风离不开它,我们离不开它,连火也离不开它呢,还有哪些东西离不开它呢?它究竟还有哪些神奇的作用呢?小朋友们平时可要多听、多看、多问、多想,就会有许多发现哦!

  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素养的形成仅仅靠几节科学活动课是远远不够的,老师必须让每节科学活动课都长满向外不断延伸的触角,这样的科学活动才是有生命力的。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先从教育目标方面来看:活动目标比较明确,恰当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也在目标中体现。所选内容以及整个设计过程,符合新《纲要》精神,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活动过程紧紧围绕着目标,环环相扣,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从活动过程来看,第一环节:以猜谜的形式导入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是谁的尾巴、形状等。

  在这过程中鼓励幼儿说出不同答案和看法,给予每个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第二个环节:用课件的形式调动幼儿观察的兴趣,生动形象地让幼儿了解动物尾巴的功能,使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第三个环节:操作活动,完成拼图游戏,引导幼儿动手又动脑。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幼儿在用手用脑的过程中积极的探索认识了更多的动物以及它们尾巴的功能。科学活动不仅仅是传授科学知识,更要紧的是在活动中培养幼儿拥有科学的素养,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充满好奇的心,一双敢于尝试的双手,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这些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丰富的、有趣的形式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5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动物的尾巴。

  2、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3、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歌曲《小画家》磁带、故事《神奇的尾巴》磁带,各种动物身体和尾巴分开的图片(金鱼,松鼠,猴子,燕子,老牛,壁虎)

  【活动过程】

  一、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咱们来一起听一下吧!(歌曲《小画家》)

  提问:

  1.歌曲中的小画家是谁啊?(丁丁)

  2.丁丁画的什么?画的怎么样啊?(螃蟹四条腿,鸭子小尖嘴,兔子圆耳朵,大马没尾巴)

  3.丁丁是不是一个优秀的画家?

  教师小结:丁丁做事不认真,没有认真观察,只说大话,所以没有画好,我们小朋友可不要向他学习。

  二、找尾巴: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宝盒”呢!你们来猜猜里面有什么?(教师故作神秘状)“宝盒宝盒魔力大,里面到底都有啥?”孩子们,猜出来了吗?现在我让一个小朋友来把宝物拿出来!

  出示动物尾巴:(一个小朋友拿一个)

  金鱼的尾巴:什么颜色?像什么?(嘴唇,花瓣)金鱼的`尾巴有什么用处啊?

  松鼠的尾巴:什么颜色?像什么?(桃子,雨伞,小船)

  燕子的尾巴:像什么?(剪刀,岔子,牛角)

  猴子的尾巴:像什么?(蛇,蚯蚓,绳子)

  老牛的尾巴:像什么?(勺子。气球,蝌蚪)

  出示每种动物尾巴的时候给幼儿讲讲尾巴的用处。

  师:“魔法盒里还有啥,让我再来摸摸她”,幼儿继续摸出动物的身子。

  咦?这是谁啊?它怎么了?(引出尾巴没有了)它的尾巴去哪了?我们来帮它找找吧!(让幼儿自己去帮各种动物找到尾巴,把它们连起来)

  最后出示壁虎的尾巴:咦?这是谁的尾巴呀?它的身子去哪了?(课前把壁虎的身子藏好)咱们来帮它找找吧!这时放故事《神奇的尾巴》

  三、欣赏故事:

  提问:

  1、故事里都有谁啊?

  2、它们发生的什么事?

  3、它们的尾巴断了怎么办了?(知道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长出新的尾巴,蚯蚓的尾巴断了,可以长成新的蚯蚓)

  【活动延伸】

  游戏《揪尾巴》

  动物的尾巴可真神奇,现在我们也来变成小动物,一起来玩揪尾巴的游戏吧!

  教学反思

  1在生活中,可以扩展幼儿对动物尾巴的认识和了解。启发幼儿积极探索。

  2在 讲解动物尾巴的作用时还应该讲清楚一些。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气象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学习通过观察天气和温度计做气象记录。

  3、有探究气象变化的兴趣个求知欲。

  活动准备:

  1、提醒幼儿注意近期的天气,能经常听天气预报。

  2、纸、笔、幼儿画册第三册P333、天气预报的录像。

  活动过程:

  1、启发幼儿将自己了解到的近期天气变化情况告诉大家。

  2、观看一周天气预报录像。了解一周的天气变化情况。

  为什么我们每天要看或听天气预报?

  3、学看温度计。

  提出问题:人们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每天不同的气温的?

  提供气温表,教幼儿测量活动室内外地气温。

  教师根据幼儿报的气温用图示或实物投影仪进行演示。

  4、学习记气象记录。

  幼儿分组讨论用什么方法将看到的、听到的'天气变化记录下来、学习用图表的形式将观看一周天气预报记录下来。

  附:图表

  活动反思:

  《做气象记录》他主要是让幼儿通过学习观察天气和温度计来做气象记录。想要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个温度计来进行操作好象不能实现,于是我就将这篇教案来个大整容。

  教案涉及到“北京、南京、上海、杭州”这四个地方,小朋友人不认识这四处地名啊?”“当时候我来给孩子丰富一下,花点时间让孩子认识一下这四个地名就可以了吧!大班了孩子的认知能力还是可以的。”我放心地说道让她不用担心这个。想来想去总认为有点简单,上的时候不要一会儿就上完了,于是我又选择了几个气象标志,如果真的一会儿就上好,可以让小朋友认识一些其他的气象标志来充实一下课堂的内容。

  星期五上午展开了实际行动。活动一开始,PPT天气预报录像的导入,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眼球,孩子们对这个活动的内容看来还是感兴趣的。当我问到:“为什么要听天气预报呢?”孩子们各抒己见,争着表达自己的观点。接下来的环节应验了一句话,“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我觉得这堂课的最大不足之处是我让幼儿记录的天气地方太多了。因为小朋友们有的还是不认识这四处地名,他们不知道城市与表格的对号入座。虽然我在记录前先示范一下记录北京的天气,其他三个城市让小朋友们记录,但是有的小朋友还是没有对起来。我觉得如果每个地名上分别标上1、2、3、4,那效果一定会比现在好的多,或是以图片展示,让幼儿看图片记录会更好。

  另外,幼儿的注意没有成人注意的长,他们听了天气就不会去听温度,听了温度就忘了天气。所以在记录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喊到我没听到天气,有的小朋友喊到我没有听到温度,非常乱。这也关系到视频展示时的时间太快,孩子一下子不能全都记住。因为小朋友记录这一环节超时所以导致下一个环节不能按计划进行,最终还是无法把“山羊老师”请出来。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了解指纹能够识别别人的身份。

  2、在活动中启发幼儿提问,激发幼儿探索自身的兴趣。

  3、了解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4、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动画片、指纹图片、警服一套、探索材料(放大镜、印泥、纸、透明胶、橡皮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指纹》

  活动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

  在“蓝帽和淘气”的动画片里,有一天,蓝猫被外星人抓走了,外星人变成了假蓝猫来骗淘气。你们猜,淘气是用什么分清真假蓝猫的呢?请看动画片(幼儿观看)。是什么办法呢?(用指纹分辨)

  二、探索指纹。

  1、那么,指纹在哪里呢?(指肚上)

  2、我们的指纹是什么样子的呢?

  3、你们有没有好办法来看清指纹?(放大镜、指纹盖印等)

  4、来,我们一起来观察指纹,在观察的时候,如果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先告诉我。(幼儿探索,教师记录。)

  5、刚才有些小朋友发现了一些问题,老师已经把它记录了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三、“警察”出现,请幼儿“破案”

  警察:“小朋友们,昨天,小明家的东西被偷了,经过我们的侦察,在现场发现了小偷的指纹,我们还从公安局的档案里掉出了一些可疑人员的指纹,现在,我要请小朋友帮我从这些指纹里找出和在现场一模一样的指纹。这样,我们就能找出小偷了。”

  (幼儿找出指纹,并用笔圈出)。

  小朋友找的是几号指纹呢?我们把找出来的结果交给警察叔叔,让他们去做进一步调查吧。

  教师问:警察叔叔,小偷留下的指纹,你是怎么看见的呢。

  “警察”:这些指纹,就这样是看不见的,但我们有精密的仪器可以看见并取下来。小朋友用手摸到的桌子、椅子、钢琴,都会留下指纹。

  教师:指纹真神奇,关于指纹的秘密还有很多呢,小朋友回去还可以问问爸爸妈妈,还可以上网,找找资料,去发现更多的秘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因经过较为充分的准备,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尤其因为这次活动的生成不是单方面出自老师的设计,而是融入了幼儿的自主选择,是真正能够让幼儿感兴趣的课题。课后,大部分孩子都比较全面的掌握了指纹的特征、用途等。由于这是幼儿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孩子们的准备都比较积极,在课堂上的提问也更加踊跃起来,师幼互动较好。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了自己的思考,在这次活动中,他们不仅是课程的参与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我作为老师也及时对课程计划做出了相应更改。然而本次活动也同样存在不足之处,我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数,例如幼儿对创胞胎的指纹问题提出的疑问,如果不是当时准备时碰巧准备了双胞胎的指纹放大图,在幼儿提出问题时,我就只能枯燥的讲解知识,而不能直观的让他们观察,那我讲课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而由于时间原因,最后的游戏和总结时间都比较仓促。因此我认为在以后的课程教学中,我应当更加注意考虑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准备并加强对时间的控制。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8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耳朵的外形特点和构造。

  2、让幼儿在比较、讨论中了解耳朵的三大作用以及在生活中该怎样保护自己的耳朵。

  教学重点、难点

  人耳朵的外形特点、构造以及作用。

  活动准备

  《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我做的准备是易拉罐做成的各种响罐(里面装的物体不同)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

  ——教师出示制作好的装有沙子和弹珠的易拉罐两只,晃动罐子,请幼儿倾听,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判断罐子中装的是什么。让幼儿对本活动产生兴趣,增加趣味性。

  (二)了解耳朵的构造。

  1.引导幼儿用镜子观察耳朵,为后面准确区分各部位做准备。

  2.结合教材上的耳朵解剖图请幼儿看多媒体课件(耳朵的结构图)

  ——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与多渠道参与法,让幼儿在观察后说,在看后了解在参与后掌握耳朵的各部位名称。

  (三)了解耳朵的作用

  1.了解耳朵听音的功能(采用体验法,让幼儿感受到耳朵的重要性)。

  2.了解耳朵的听觉功能

  ——采用感知体验法。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和判别事物的特性。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和在活动中探究的兴趣,加强他们对事物认识的印象。

  3.了解声音的传递

  ——(采用了游戏法)。请四个幼儿扮演外耳、中耳、内耳和大脑,每隔1米站一排,幼儿边游戏教师边讲解声音的传播过程,让幼儿直观形象了解声音在耳朵的传递过程。

  (四)讨论如何保护耳朵

  ——本环节幼儿与教师要产生共鸣,在感受耳朵的重要性的同时学会保护耳朵的基本方法。

  (五)活动延伸:

  拓展训练,知识延伸。

  教师扮演医生给幼儿讲述保护耳朵的卫生知识,加强对不掏耳朵等习惯的'引导。

  教学反思

  1、本堂课教学内容的选择比较适合幼儿生活经历,所以课堂上幼儿兴趣浓、积极性强。

  2、由于课前准备充分,准备了丰富的可操作的各种响罐,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对实现三大活动目标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3、在教学环过程中,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他们主动、自愿、积极参与;老师适时参与、指导、启发、调整,使幼儿活动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求知状态,幼儿玩中学,学中玩。

  4、由于本班幼儿年龄差异大到2岁,幼儿在活动中的个体差异导致的异样反馈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需要课后个体指导;另外在讨论如何耳朵进由于幼儿生活经历不多,能说出正确保护方法的较少,这也为老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了一个机会,也是考验教师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9

  活动目标:

  1、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认识整点时钟,在故事的情节中,帮助幼儿了解时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游戏的体验、初步感受时间的宝贵。

  3、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各种钟若干有趣的钟表PPT水彩笔若干支

  活动过程:

  一、认识时钟,掌握钟面的结构:

  1、听,什么声音?(钟表声)(出示钟宝宝)

  2、钟上有些什么?钟上有哪些数字?数字式怎样排列的?

  总结:从12—1这个方向叫顺时针,如果倒过来这个叫逆时针。

  3、长针叫什么?短针叫什么?(教师拨针6:00)现在几点了?

  总结:时针走一格,长针就走一圈,时针指着6,分针指着12,就代表6点整。

  4。、训练幼儿拨整点:7:00、9:00、11:00、3:00、4:00,我们来看看分针和时针有什么不一样呢?寻找上面的整点,并把钟宝宝一一对应的挂在绳子上

  总结:我们认识了这些时间,就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学了。钟宝宝走累了,我们让它休息一会吧!

  二、分别介绍各种名称的钟表:

  1、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钟宝宝呢?(幼儿讨论)

  2、进钟表店,分别认识:挂钟,台钟、落地钟、并欣赏手表、卡通钟。

  总结:其实啊,人们给钟起名字很方便,挂在墙上的就叫挂钟,放在桌上的叫台钟,放在地上的叫落地钟,但有的时候人们觉得还不方便就会把钟变成小小的表挂在手上就叫做手表(出示:手表)

  叔叔们真聪明,设计了各种各样的钟,为了吸引我们小朋友从小就学会看时间,人们还设计了很多的卡通钟(出示:各种各样的卡通钟)

  三、欣赏故事《喜欢钟表的国王》

  1、老师给你们介绍了这么多不一样的钟,你们喜欢吗?你们喜欢钟表,有一个人也非常喜欢钟表,看,就是他(出示国王)

  2、这就是滴答滴答国的国王,这个国王啊有个爱好,就是非常喜欢各种各样的钟表,所以人们叫他《喜欢钟表的国王》

  3、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教师利用ppt讲述故事,幼儿欣赏:

  (1)国王把钟表全拿走了,人们没有了钟表,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

  (2)这个国家的国王一到中午12点就到大街上巡视,为什么没有人出来欢迎他?

  (3)最后国王决定了什么事,你们知道吗?

  总结:如果我们没有钟表,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上学,吃饭,你觉得时间在我们生活中重要吗?

  四、游戏:体验一分钟"长"与"短"

  1、你觉得一分钟有多长吗?是长还是短?

  2、如果我给你一分钟,让你做一件事,你可以做什么事?(幼儿说)

  3、体验一分钟长: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分钟到底有多长?我们利用一分钟来做个游戏"憋气"谁来说说,你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

  4、体验一分钟短:你觉得一分钟很长对吧,那我们再来试试,米老鼠想请我们给它设计一些漂亮的卡通钟,送去它的钟表店,我们还是利用一分钟的时间设计一个漂亮的卡通钟。现在你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

  总结: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有的时候觉得一分钟很长,有的时候觉得很短,是因为我们做的事情不一样,时间就分配的`不一样。

  五、拓展:设计卡通钟

  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你们能够爱上钟表,学会看时间,珍惜每一分。设计各种各样的卡通钟(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活动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而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竞争意识。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做小主人,让幼儿有一种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了幼儿展示自我的愿望,让幼儿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多样的活动形式,彻底打破了以往单一技能的训练,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和协作精神的培养。课件背景音乐的播放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乐曲中钟表形象。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10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四季分别主要开的花

  2、主动探索各种花的特征及颜色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初步了解其特性。

  二、活动重点

  1、能够认识春夏秋冬四季的花

  2、能够说出指定花的特征及颜色

  三、活动准备

  1、分别准备与春夏秋冬各自相关的图片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教师:"小朋友们在操场里玩的时候有没有看到过各种各样的花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它们的秘密吧。"

  (二)展开部分

  1、指导幼儿观察第一页ppt中的各种各样的花,探索,发现花的特征。

  教师:"小朋友们,有谁可以说出这张图片里花的名字""下面老师带小朋友们来一个一个认识它们"

  2、指导幼儿分别观察四季各种花的形状和主要颜色

  (1)教师"小朋友们,谁能告诉老师,这朵花是什么颜色""它有几朵花瓣""像什么?"(让小朋友带着问题依次观察这四种花并进行小组讨论,幼儿讨论时,教师可参与幼儿的活动,并给予指导,同时鼓励幼儿一边观察,一边讨论。)

  (2)小组讨论结束,请幼儿坐好,围绕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自己探索

  3、请自己探索完的小朋友回答老师留下的问题然后告诉小朋友们这种花叫什么,是那个季节盛开的。

  (三)结束部分请小朋友们依次说出这几种花的名字,颜色,及盛开的季节四、活动延伸引导小朋友唱"春天到了,桃花开了。夏天到了,茉莉花开了。秋天到了,桂花开了。冬天到了梅花开了。"

  教学反思:

  花是同学们喜爱的植物,真实的.花给人们带来了美丽的环境,美好的心情。装饰花卉又称花卉图案。图案本身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自然形象虽然很美,但它还不能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人们的生活需要用更加理想、更加超然的艺术形象进行美化,因此就有了由自然形象变为装饰形象的过程,也就是图案变化。本课花卉图案设计是在对花卉熟悉的基础之上,对自然花卉物象的艺术加工。本课内容重点是设计应用。

  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比较合理,电教手段的运用使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了图案设计的过程与方法,学生学到了图案设计的有关知识。另外,在课上发现学生创作不够大胆,能够马上示范并指出,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作业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在图案创作方法的讲解上还有些粗糙,学生学习得不够深入,解决方法是让学生带有花卉图案的生活用品进行小组分析讨论),当时是怕学生画不完就把这个环节去掉了,教学方法还不够灵活多样,师生互动不够。

  总的来说,我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还算比较满意,今后我要多研究,更加踏实备课,争取把课上得更好一些,使学生受益。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11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介绍,让小朋友们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知道动物之最。

  2.情感态度目标:让幼儿感受到观察身边事物的好奇心,体会其中的乐趣。

  3.操作技能目标:动物形象的模仿教学难点:哪种动物更......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教学重点:

  哪种动物是最......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

  2、教学准备:ppt,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2、结合小朋友的经验,介绍动物之最(ppt展示)世界上最长寿的动物是大象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是猎豹世界上最聪明的是黑猩猩世界上最重的动物是鲸

  3、讨论动物本领,选择喜爱的动物扮演活动延伸:

  动物本领设想,"如果我有……";把构想画下来详细的第五部分: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起幼儿兴趣给幼儿讲一个有关动物王国的故事,引起幼儿对比较动物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何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做《谁更长》。动物王国里住着很多小动物,长颈鹿和猴子是邻居,长颈鹿的脖子很长,他能用自己的长脖子帮助大家做很多好事,大家都称赞他有本事。猴子听后就不服了,它要跟长颈鹿进行比赛,它觉得它可以爬的很高,所以它比长颈鹿要高。猴子叔叔是裁判,他让长颈鹿和猴子站在院子外,谁能够吃到院子里面树上的树叶,谁就胜出。小朋友们,你们猜猜谁赢了?长颈鹿高呢还是小猴子高呀?

  二、结合小朋友的经验,介绍动物之最(ppt展示)1.我所了解的动物教师:接下来何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除了我们的长颈鹿和小猴子,大家还认识什么动物?

  学生:......教师:今天呢,何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动物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接着展示ppt),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小动物有什么特点2.奇妙的动物之最教师:询问,什么动物和什么动物相比,谁更……世界上最……的动物是......

  三、讨论动物本领,选择喜爱的动物扮演(我要跟你比比高呀,教师:(比如)长颈鹿有什么本领呀学生:脖子长教师:什么有什么本领(举三个例子,让孩子体会动物的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我们知道了很多动物的本领,下面呢,何老师跟小朋友们玩一个游戏,大家听清楚,如果小朋友不乖的话,何老师就不请他玩。好,小朋友呢,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来扮演,老师请两位小朋友出来,老师一开始,你们就开始比本领,看谁夺得冠军。我跟一个小朋友来给你们做示范。(叫一个小孩子出来,问他扮演什么,自己再选择一个动物,来跟他比较)。在小朋友表演的过程中,其他小朋友要怎么样:

  学生:保持安静教师:请什么什么小朋友上来,首先介绍一下自己扮演的动物,等何老师一喊开始,你们才开始哈。

  学生:……

  教师:什么什么动物是怎样的,它的鼻子,它的身高等等(提醒小朋友注意模拟)四、拓展延伸这节课呢,我们就了解了很多小动物的本领,知道哪种动物最什么,下课之后呢,小朋友想想,如果自己是什么小动物,自己会希望自己有什么本领呢,如果自己是小兔子,希望自己有什么本领呢,然后大家把自己想到的画到画纸上好不好。

  活动反思:幼儿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认知不全,记录自己认知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对教师现场用简笔画记录的方式感兴趣。总体说来,教学内容对幼儿有吸引力,但是幼儿交流分享的习惯和方法需要培养。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12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及求知欲望。

  2、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实践操作活动,并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即: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了影子。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合作、判断能力。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知识准备:

  1、知道镜子会反光,了解平面镜的特征。

  2、知道产生影子所需要的条件。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顽皮的影子》

  物质部分:

  1、白志、手电筒、固体胶若干。

  2、乌龟、小鸟、牙孜、风车,电扇、蝴蝶等各种形象若干。

  3、教师范例一份。

  组织形式:

  集体教学。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打开应集灯,照在墙上同幼儿一起玩手影,并教幼儿几种手影,如:孔雀、小鸟、小狗等手影,以故事《小孔雀的一天》使幼儿知道在不同方位的光性照射出不同长短的影子。

  教师关掉灯,提问:“为什么会产生影子呢?”

  二、了解影子是怎样产生的

  出示小兔并对幼儿说:“今天优质调皮的小兔子想和自己的影子做游戏,可他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小朋友帮小兔找到他的影子,并看看有什么变化。”

  让幼儿用手电照在小兔身上,观察光线角度不同,影子有什么变化,幼儿自由发表意见,师选一幼儿代表进一步强化“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只有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了光线才能产生影子。

  三、跳舞的.影子

  1、游戏:蝴蝶跳舞,教师操作游戏材料表演,幼儿观察蝴蝶飞起来跳舞,但不结实操作过程。

  2、为幼儿提供材料:手电、纸、蝴蝶、固体胶等材料,通过实验操作启发幼儿想办法让蝴蝶跳舞。

  3、请个别幼儿把自己探索结果告诉大家,并掩饰过程。

  4、讨论:为什么有的蝴蝶会跳舞?。,而有的蝴蝶不会跳舞?

  5、小结:要升蝴蝶跳舞,他的翅膀与纸之间必须有距离,也就是只把蝴蝶的身上粘住即可,翅膀不必粘上。

  四、进一步探索“影子”跳舞的奥秘

  1、提供各种形象,请幼儿任选一种或几种材料,想想这些物体的那些部分适于活动,然后设法让他们动起来。

  2、幼儿探索根据情况指导,如当幼儿未能让风车转起来,可以启发幼儿思考,“风车”的角度折叠得是否合适?手电移动的角度方向是否与“风车”的活动有关。

  3、幼儿讲述方法并交流,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物体是怎样活动的?

  4、你们发现什么秘密?(手电上下移动时,影子也上下移动,手电左右移动时,影子也左右移动)

  5、教师小结:当手电移动时,光线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是影子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这样它们就跳起舞来了。

  五、活动延伸

  1、到户外去寻找各种物体和自己的影子,并玩踩影子游戏,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本次活动。

  2、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光和影子”的有趣现象。

  3、组织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有关内容,以保持幼儿浓厚的探索兴趣。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我以猜猜迷导入,是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可以迅速的集精神,很快的进入课堂角色来。接着让孩子从实践感悟出真知,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培养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积极的讨论交流和细心的观察弄明白影子的奥秘。第一次操作后,孩子们获得了“在太阳光下、月光下、路灯下、灯笼照着时、烛光下、房间开着灯的时候……都会有影子。”的道理。接着第二次探索的重点是引导从不同的方向照物体,发现影子的方位及大小变化。在这次操作,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成功地发现了影子变化的秘密,我进行引导小结,最后引导幼儿讨论。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13

  活动目标:

  1、知道现代通讯工具是多种多样的,它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2、能关注生活中的先进科技产品。

  3、有操作现代通讯工具的兴趣,乐于与他人交流。

  4、引导幼儿认识蔬菜,让幼儿知道常见蔬菜的名称并能说出他们的作用。

  5、让幼儿了解常见蔬菜的营养价值,知道多吃蔬菜有利于身体建康成长。

  活动准备:

  1、家庭调查——现代通讯工具。

  2、幼儿自己准备会使用的通讯工具。

  3、幼儿用书人手一份。

  幼儿大班科学教案《现代通讯工具》

  活动过程:

  一、幼儿交流自己认识的通讯工具。说说它可以用来干什么?

  二、教师创设情景,幼儿了解各种通讯工具的用途。

  1、小红在家有急事要告诉外婆怎么办?用什么通讯工具?

  2、爸爸和小红到公园玩,走到半路,突然想起一件事要告诉妈妈,应该用什么通讯工具?

  三、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了解现代通讯工具。

  1、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有哪些现代通讯工具?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它们有什么特点?

  2、仔细观察电话机键盘,说说少了什么?请幼儿添画数字号码?并说说键盘上符号的意思。

  3、启发幼儿说说其他的现代通讯工具的特点及优点。

  四、小结:现代通讯工具是很多的',它能给人们带来很大的方便。

  活动反思:

  1、现代社会是飞速发展的社会,通讯工具时刻伴随着我们。对于我们现在的孩子来说,认识通讯工具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设计这节课,让孩子们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去感受通讯工具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和快乐。本节课学生积极性高,充分与别的小朋友交流,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2、只有个别孩子似乎交流的较少,可能是准备的时间不是很充分,我会在以后的活动中逐步渗透有关通讯方面的知识,让每个孩子都有所收获。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14

  活动目标

  1.能够细致观察并发现排序的规律。

  2.能够合作发现两种以上排序规律,并按照规律进行排序。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有规律排序》ppt,大卡纸4张,一段舒缓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人: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今天我们座位排列的顺序有什么规律?(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有一组图形宝宝排列的顺序和我们很相似,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

  二、基本部分

  1.ppt依次出示三种排列规律,请幼儿读一读每张图片是什么,发现了什么规律。

  (1)出示图片一,提问:有哪些图形在排队?它们的队伍是怎么排列的?(www_dakao8_com)后面还可以怎么排? (引导幼儿用ABABAB分组。)

  (2)出示图片二,提问:它们是谁?都是怎么排的?后面应该怎么排列呢? (引导幼儿ABB ABBABB分组。)

  (3)同样,出示图示三,引导幼儿小结ABCABCABC排列的规律。

  2.幼儿自创排序规律。

  创设情境,提出要求:动物园的小路坏了,要帮助小动物们铺一条小路。要求:有规律,与众不同。

  3.展示作品,总结作品中的创新之处。

  4.游戏:幼儿用身体动作排序,拓展排序方法。

  (1)幼儿自由探索用身体动作排序。

  (2)听音乐,自创有规律的动作并与同伴交流。

  5.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现象和事情,比如说斑马身上的条纹、斑马线、项链、毛衣花纹、花坛、昼夜交替、四季轮换等。鼓励幼儿将自己知道的事物的规律和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几种简单的规律,这些简单的规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能发现,让我们一起到外面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规律,好吗?

  活动反思:

  上个星期,聆听了张老师的一节《按规律排序》的公开活动,这是我第一次聆听张老师的公开课,发现张老师这个活动上得特别成功。我想,成功的背后肯定付出的许多,比如课前准备等都非常的充分。一开始,她用情境的导入法进行,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去。花环的出现,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使他们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寻找花环的排序方式。在这个环节中,我发现张老师很会处理活动的活动的重点,在孩子回答的同时,请孩子共同复述,是一个不错的亮点,这样即提高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让孩子明白花环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序的。所以,孩子在操作时就显得异常的轻松,孩子也乐意参与到活动中去。接着在老师出示半成品腰带,请孩子先读出腰带的规律,在老师操作,请孩子检验,这样孩子很容易发现老师操作上存在错误-----在这个环节上,我发现张老师请孩子先读腰带的规律,然后请孩子检验,把难点分解的比较好,这样边读边操作,孩子就不容易出错。

  这个活动从开始到结束,老师始终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孩子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真正体现了活动的主体性。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15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磁铁,通过探索引导幼儿发现磁铁能吸住铁的东西。

  2、学习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3、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盘操作材料:内有磁铁、铁丝图形针、螺丝帽、钥匙、硬币、木块、布条、纸条、玻璃球、塑料玩具、竹筒等。

  2、每人一个纸杯,内装回形针两个。

  3、画有磁铁的图片一幅。

  活动过程:

  1、出示操作材料,让幼儿发现磁铁,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师:小朋友,请你看一看,你面前的盘子里有些什么?请你玩一玩盘子里的东西,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引导幼儿探索磁铁的特性。

  (1)师:是哪一块东西能粘住别的东西?把它找出来。这块能吸住别的东西的铁块,它的名字叫磁铁。

  (2)让幼儿操作盘内的材料,探索哪些东西是磁铁的好朋友,幼儿尝试分类把磁铁的好朋友放入桌上的大盘子里,教师个别指导。

  3、小结磁铁有哪些好朋友,教师做记录,并引导幼儿发现磁铁的好朋友都是铁做的,磁铁能吸住铁做的东西。

  4、讲述故事《小磁铁去旅行》,初步了解磁铁对人们生活的帮助。

  5、游戏:纸杯里取回形针。引导幼儿运用磁铁解决问题。规则:不能将磁铁从杯口伸入,也不能用手拿。

  活动反思:

  兴趣与情感是思维最大的驱动力。在活动中我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这么小的刷子是做什么用的?……等有趣的.问题进行探索交流,从而使幼儿积极主动围绕“刷子”这一话题进行尝试探索,较好地贯彻了新《纲要》的指导思想。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的科学活动应丛身边的事物开始的选材原则。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刷子,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教师因势利导地引导幼儿发现,有利于他们真正理解科学、热爱科学,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孩子们在与同伴的交流互动中主动建构了新的知识经验。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01-21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工具》09-22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13篇02-07

大班科学教案反思10-10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魔术变变变》11-07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各种各样的树》08-24

大班科学教案《会动的玩具》反思10-19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06-29

大班教学反思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