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20 12:44:54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

  数学教学的归宿是:教为了不教,学为了会学。会学习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其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学习的方法,并在应用方法中感悟学习方法的优越性,进而使学生心里产生“我会学”的成就感,激励学生进一步主动学习。让学生在40分钟里得到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学习的方法。要教好书,首先要了解教材。了解教材,就要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幅图、每个符号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材料,怎样才能教好。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真拟订好教学计划。根据每节内容,认真确定好教学目标。此外,还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质量,他们的兴趣、方法、习惯,预测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困难,并结合教材,认真安排每一节课的活动。做到有备而上,不打不备之战,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出色完成。

  虽然一年级教学内容少、浅,但要组织好一节课,须得下一番苦功夫。由于学生中大部分都读过学前班,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是旧知识,因此课堂上如何把“旧知识”变为“新知识”,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据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使教法新颖,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反馈。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教学时采用直观教具演示,让学生看得见,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口说一说动手的过程与结果,从而达到动口、动手、动脑的目的,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讲练结合,练习中多以游戏形式进行,让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教学数的组成时,以“对口令”、“拍掌”、“出手指”等游戏进行练习,教学10以内加减法时,以“开火车”、“对口令”、“抢答”等游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记得牢。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学得乐,乐于学。

  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动能力,有些学生课堂上常开小差,对老师教的知识掌握不够,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每节课的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反馈,及时发现,及时辅导。对学困生除了学习上多辅导,同时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多与他们交谈,把师生的距离拉近,逐渐使自己成为他们的朋友,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帮助他们进步,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2

  这次小组教学我们进行得很快也很顺利,在平时如果有时间我们组的老师们便经常坐在一起研究、探讨“新课程标准”,找到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最佳途径,而且我们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做得更好,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所安排的一切教育行为都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做好准备,把新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有所体现。这学期,我们小组教学所定的专题是“运用多种评价手段鼓励激励孩子,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备课、上课的时候都围绕这一宗旨进行鼓励和激励孩子,而且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次小组教学我们又是经过了精心的备课,共同探讨所授的内容及教学策略,内容、授课环节层次尽量安排合理,在通过各种评价手段、方式来帮助学生学好知识,提高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上学习,进一步提高培养孩子们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也为孩子们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我们虽然讲的是同一教学内容,但我们有不同的教学特点,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及本班的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评价手段,大家听课后,有很大的收获,之后我们再及时总结,为今后的授课做好铺垫。

  总结如下:

  优点:1、教学目的明确,内容安排合理,能准确把握教材,并结合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教材。

  2、层次清楚,重难点在课上能够突破。

  3、教学方法选择恰当,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

  5、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给孩子正确的、积极的、多种方式的评价,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6、能够调动学生的原认知进行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7、教师教态富有亲和力,教学方法很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8、语言准确,能够运用积极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9、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手势等教学方法,让孩子多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得到锻炼、掌握知识。

  不足:1、培养良好的课堂常规及学习习惯,为今后孩子的成长做好准备。

  2、多关注对学困生的辅导,做到宝底不封顶。

一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3

  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通过教学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教学《元、角、分》,我就结合实际让他们去发表他们的意见,在解决自身的数学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实际问题。这时的教学已不再是单纯的"掌握知识",而是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教学意义已大大超越了教材本身了。

  学知识是为了长本领。在《位置》中,教学完前后、上下、左右时,我出现了"去火车站"一题,请学生们试着用方位名词告诉叔叔去火车站的路,当一当小小导行员。许多孩子跃跃欲试,不仅说得很详细,还给了建议走哪条路比较近?可见孩子们是非常乐意展现自我的。

  (二)思维的训练应从一年级开始。

  数学课其实是思维训练的场所。老一辈人常常认为数学学得好的人往往比较聪明,这并不无道理。因为数学学科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任,一套好的数学教材不在于它的封面设计得多么美丽,也不在于设计得多么新颖,关键是是否能给学生们广阔的思维训练空间。在加减法(一)5的'加减法一课中,小鸡吃米的数学故事是这样设计的:5只小鸡吃米,有两个盘子都装有米, 同学们猜猜看,小鸡吃米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和以往的教材"5可以分成几和几"相比,无疑前者给了学生一个更大的思维想象空间,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与教材的新思想靠拢。在上《前后》一课时,我让学生们装扮成不同的小动物,依次是小熊、乌龟、公鸡、兔子、大象、小狗。请他们说说大象现在排在第几?如果我想让大象排在第二,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呢?当然学生们的方法不一定都很好,但是实现了数学课的价值,进行了思维的锻炼。

  (三)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新教材中,加强心算、允许估算,计算上,像5+8=要求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有的学生发现了5+8其实用8+5来想更好,把5拿来分成2和3;有的学生认为刚学了9+5=用它来推算出结果更简单;更有学生掰起手指头一手比8,一手比5,重叠的是3,那就是13。在我们看来有的似乎不可以理解,但在学生的应用中它们却很自如,原因源于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体验,多样化的知识由此产生。

  总之,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生活体验少,理解能力也需要一点一点地培养,因此,我还会在教学中要不断摸索,不仅提高教学效率,更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4

  5以内的减法这一节课是主要的基本减法运算,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认识减号,会读、写减法算式,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对于减法,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只是不能完整的表达出减法的意义。这一课的教学,我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减法的含义。先让学生观察动画情境图,说说图中表示什么意思。接着进一步让他们去理解“吃掉、飞走、去掉、走掉“等等都要用减法计算,渗透减法的意义。可以发展学生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在练习的过程大部分学生对于5以内的减法的计算都是比较熟练了,只是对于算理就有点说不清了,需要教师着重引导他们理解减法计算的算法,我提倡算法多样化,可以从分与合的思考出发,或者让学根据自己从前的学习经验进行思考,在练习的'时候,我通过运用开小火车等一些小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口算的速度。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还有很多:对于新课的学习,我发现个别优秀生不但已会正确口算而且也能达到熟练的程度,大多数学生会正确口算但不熟练,个别学困生有时还出现算错的现象,以后应多强化训练。另外学生合作交流还应进一步加强。

一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5

  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顺序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根据研究,儿童在掌握空间方位的过程中,首先把不同的方位与自己身体的一定部分相对应,建立起以下联系:上边是头,下边是脚,前面是脸,后面是背,左面是左手,右面是右手。一般学生在6岁以前就能完全正确辨认“上、下”、“前、后”,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并未发展完善。因此,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从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为标志为中心进行辨认

  这节课的教学,我主要设置了三个任务:1、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2、学会用上下前后完整地表达事物的位置关系;3、体会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而体会相对性是这节课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整堂课很流畅,但是总感觉这堂课还是欠缺火候,孩子们的积极性虽然高,却表现得有些浮躁。首先谈一谈这节课我的两点做法:

  一、游戏为主,强化主题。

  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情景,在教学上下的时候,设置了指一指游戏,问学生鼻子的上面是什么,让学生指一指,在教学前后的时候,又让学生排队,激情引趣,烘托气氛,让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手、动口又动脑,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理念。

  二、来源生活,用于生活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植根于现实”,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如:如:教学上下的时候,出示大桥的情景,同时让学生看看教室的上面是什么,教室的下面是什么,当有学生说出有垃圾的时候,又可以进行讲卫生的教育。教学前后,通过排队的`情境,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前后的相对性,又能进行社会公德教育。

  但是,这节课虽然学生说得很好,讲的流畅,学的欢快,却也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

  1、参照物的概念要讲吗?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上,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位置的相对性,但是这感受是什么程度呢?但教师提问,为什么火车一会在上面一会在下面的时候,学生是很难讲出来参照物不同的,我觉得只能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体会到相对性就可以了,不用加以总结,

  2、为什么上课讲得头头是道,而作业却错误百出呢?在教学前后的时候,巩固练习中,动物游泳比赛,有部分学生填了上下。说明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并没有完全理解。而在楼层问题中,学生的第几层的概念没有发展完善,最高的一层有部分学生会认为是第一层。特别~~~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对学生来说也是难点。

一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6

  《加或减》是依据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用学生喜爱的游戏为素材设计的一种数的计算的学习活动。借助富有合理数学意义,包含情感价值和数学价值的“逻辑图式”这一学习载体,使学生在趣味有益的游戏活动中参与“加与减”的整合,亲历“再创造”的过程,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许多问题能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交流的工具。

  学习背景材料是学生入门的基础,仅有学生对学习背景材料感兴趣时,才会主动地参与学习。把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引入课堂,学生倍感亲切,参与欲望强,促进了学校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日常数学背景的联系。要学生讲出游戏中的数学,学生感受到游戏中也有数学,学数学有用。而将设置成游戏状态的“逻辑图式”展现于学生面前,使枯燥的计算资料巧妙而自然地还原于生活,拉近了数学与学生间的距离,增强与数学的'亲和力。

  以“讲一讲,问一问、喜欢哪个组的方法?”为启迪学生思考的“导火线”,学生用熟悉的经验自我去摄取信息,分析信息,猜测想象。在实践操作,观察比较,验证推理、讨论争辨中分析众多观点的合理成分和缺陷所在,吸取别人思考的长处,尽可能想办法完善自我和别人的观点。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由想而悟,由悟而得。不仅仅掌握知识,并且思考知识,诘问知识,批判知识,创新知识。

一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7

  钟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从课前与学生的交流能够发现,由于生活中经常接触钟表,所以大部分学生对钟表上的时针、分针,甚至秒针都有了必须的认识,对生活中的整时有必须的感性生活经验。但学生的这种感性认识往往是笼统的、片面的,只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没有构成可操作性的认识时间的思维方法。因些,在设计本课时,一方面要抓住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要引领学生经历认识钟面和认识整时的过程,注重体验和感悟,让学生掌握看时间的一般方法,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巩固和深化。我在设计本课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胆表达,在主体探究中学会认钟表的方法。经过实际教学,反思如下:

  一、处理较好的方面

  1、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我利用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猜谜语”也是一年级学生这个年龄的小朋友最喜欢的,所以,让学生在自我喜欢的“猜谜语”中导入,之后用课件展示多姿多彩的钟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连的,一方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整体上建立钟表的感性认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

  2、注重培养观察本事。培养观察本事方面我在认识钟面及整时中充分体现了,首先:课件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借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有关钟表的经验,放手让学生自我去认识钟面,在这个环节中,我完全让学生经过观察,说说自我的发现,学生能很详细地汇报自我的发现,然后让学生对照自我的钟表再次观察。在学生对钟面有了必须的了解以后,我开始进行教学——认识整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经过学生观察、交流,以及练习的比较,让学生掌握“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重视动手操作实践。“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课标倡导的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有必须的难度,所以需要很多的操作活动来学习。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实物钟面,结合教学资料,适时让学生动手拨一拨,课中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拨钟表,为学生供给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的机会。

  二、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教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

  2、提出的问题方向不够明确。如在让学生观察三个钟面,让学生找出三个钟面的异同点时,我让学生说说从三个钟面上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就提得太泛了,使学生抓不住要领,答不到点子上。应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比如问时针和分针指在哪里,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样答问的范围便受到了限制,才不会产生歧义。所以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在理解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摸清抓准、切中要害,使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

  3、课堂中,学生举手发言的面还不够广。

  4、我觉得我的语言还不够精炼,如果我的`语言能更活力、丰富些,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再丰富些,这样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

  总之,教学中仅仅教会学生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本事,培养学生的观察本事和语言表达本事。同时,要不断地学习,使自我在课堂上有足够的应变本事,不断提高自我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喜欢数学、学好数学。

一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8

  数学是一门十分严谨的学科,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由于过于注重教学逻辑和知识的传授,而导致课堂气氛压抑,学生乏味无趣,教学效果低下。

  可是必须要切实上好一节好的数学课,让学生听得趣味、学得简便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教师在课堂的开头导入十分重要的事情。如果课堂的开头导入好了,就能高度激发学生的求知学习兴趣,到达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整个课堂十分的活跃。

  那么怎样导入才能到达这样的效果呢?

  我认为数学课的导入最好是走近小学生的生活,从他们身边的一些事例出发,或者设置一些题型、或引用一些数字、或改编一些趣味的.数学故事,然后进行教学,学生易于理解、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异常好。

  我校开展学科教学公开课,我们有幸听了宋小平教师的一节数学课,她精彩的导入一下子把学生兴趣激发起来。本来是上一节枯燥的数学课,却让她用优美自然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境界。

  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高涨,解决问题有针对性,解决了问题又有成就感,教学效果相当好,同时也使整个课堂十分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课堂气氛宽松,不知不觉一节课下了,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了,学生学习热情也很高。

  我们的数学源于生活用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或许不一样的教师有不一样的数学导入方法,有善于设疑者、有喜于归纳者、有惯于直奔主题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学数学最终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越接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学生就越容易理解和理解,当然我们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学生也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乐趣。解决实际问题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应是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语,把自我视为学生中的一员。

  这样,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随时调整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数学问题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质量,使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一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9

  第一次改行教数学,当我拿到数学课本时,最初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有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再如:上《小猫钓鱼》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猫家四兄弟的`不同神态,再让学生戴上小猫的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跳绳》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列算式为:2+6(2个摇绳的,6个跳绳的),这时,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4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4+4呢?”她说:“有4个小男孩,4个小女孩,共有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通过这幅图还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4、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分类》课以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学生扮演“中。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

一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0

  大家都知道,一年级的小朋友喜欢玩,喜欢游戏。因此在教学中如能多创设游戏情境,让小朋友在玩中学,在学中悟的话,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我上完《玩具》一课的体会。

  玩具》一课除了让学生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学习用操作、画图等方法,表示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1—5各数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学生知道1—5这5个数字的顺序,能用1—5来表示事物的顺序。对于第一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相信大家都会关注得比较多,基本上能达成。可对于比较隐蔽的第二个目标,相信很多老师会关注得比较少。回想起两年前教一年级的这一课时,我对第二个目标关注得也不够,处理方法相对单一。只是根据书本第8面的第四题让学生数一数、填一填,从而知道1—5也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顺序。通过作业反馈发现非常糟糕,“第2个”和“2个”孩子基本上都分不清,要涂第2个,大部分孩子都涂了前2个。由于有了这样的`经验教训,今天重上《玩具》这一课时,除了完成p8、4外,我还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请5个小朋友上讲台按老师的指令来玩游戏,其他小朋友当评委,看哪一个小朋友表现得最好。1。5个小朋友按顺序报数。2。第5个出列。3。5个小朋友出列。在游戏中,刚开始并不是很顺利,有小朋友不懂第5个和5个区别,要第5个出列,也有其他小朋友出列了。不过在其他小朋友的帮助下最终能得以完成。第一轮游戏过后,很多小朋友的积极性很高,很想上台来,于是游戏又进行了两轮,在接下来的两轮游戏中就明显地可以感觉到孩子们进步了,大多能理解“第几个”和“几个”也就是基数和序数的区别了。因此下午在完成练习册的作业“划一划”时,就较少出现划“第3个”变成划“3个”了。

  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多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多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1

  这节课时在认识8、9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引入时,我生动地运用了生活中买苹果,苹果太重需要分两袋装的生活情境,让生由情景引发需要继而引起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个目的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让孩子们自己发现分成的规律,动手操作后,我还让学生们同桌讨论,互相说说自己怎么分的,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8的分成学习中,孩子们在动手和合作之后都能按照规律(顺序)来读(背)分成,但在这里有一点处理得不够好:没有让更多的孩子把读背规律这点掌握好,在这里,如果我能多请几个小朋友用自己儿童化语言来叙述,可能对规律,孩子们会掌握得更好。

  另外,学习9的分成,我又一次让孩子们摆学具,这里就出现了重复的现象,也错过了一个举一反三的'机会。如果能处理成:直接出分成让孩子们运用刚学到的规律填数,可能效果会更好。

  整节课下来,最大的一个不尽人意的地方在于,没有关注孩子们是否注意听课这点,也没有提醒孩子们要注意倾听,以上这几个方面我还需要多多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