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雀的心愿》 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04 08:57:13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云雀的心愿》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云雀的心愿》 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云雀的心愿》 教学反思

《云雀的心愿》 教学反思1

  《云雀的心愿》用童话形式,以形象化语言描述了小云雀与妈妈的所见、所闻、所言。

  一、上完这篇课文,我觉得以下几点我处理的不错:

  1、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思路。

  整节课我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这条主线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找出为什么小云雀说森林很重要,使得整节课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

  2、抓住重点段的品读,积累妙词佳句、指导写作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第十自然段是云雀妈妈的一段答话,说明了森林有水库的作用——蓄水保土。第一句总说为什么称“森林水库”的原因,就是能蓄水。第二至四句具体写它为什么能蓄水,一是树冠可以挡住雨水,二是苔藓和枯枝败叶可以吸水,三是土壤可以储存雨水。最后一句用反问句做总结。第十三自然段式云雀妈妈回答小云雀的一段话,说明森林用空调器的作用——调节气温。其结构和第十自然段相似。第一句总说森林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第四句用反问句做总结,中间二三两句具体说明原因,一是夏天的森林能挡住阳光,二是冬天的森林能保住热量,所以森林冬暖夏凉,自然就像空调器了。

  这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其构段方式,同时也要让他们掌握其中很重要的自然常识。于是在学习第十自然段的时候,我让学生读后试着把它们复述下来。在复述课文时,我相机板书“树冠、苔藓和枯枝败叶、土壤”几个词语,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降低复述难度。在学生复述后,我就提醒学生:“这些词语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明森林为什么是大水库的。以后的作文中,我们应该学会有顺序地描写事物。”这样的复述,既积累了妙词佳句、自然常识,同时也积累了写作方法。

  二、然而在本次教学中,我也存在着很多不足:

  1、朗读指导力度不够,指导的层次还比较浅,不够深入。

  2、对课文语言,表达方式的引导的过程还不到位,应让学生自主思考后再进行小组合作。

  3、教师语言不够准确,精炼,重复啰嗦的话语太多,导致浪费了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多有不足之处,恳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云雀的心愿》 教学反思2

  接到这次活动任务后我就开始选课,这学期我教的是三年级和六年级,在反复考量之后,我选择讲四年级的课文内容。这对于我来说是个机遇也是挑战。在备课过程中,我积极向本校老师学习,我们共同探讨教学设计和流程。并在本校试讲了一次,但其中的问题很多。这就反映出自己的教学能力不足,尤其是课堂应变能力的欠缺。试讲后,我对教学设计做了一些调整。后来在武老师的指导下,我对教学设计又进行了微调。

  昨天的课前准备不足,对学生情况和学校的作息时间没有充分的了解,导致提前十五分钟就开始讲课了。在和学生交流过程中我才发现学生已经把生字学完了,这和自己准备的内容有些重复了。而课文的前七段学生似乎还没有充分的学习理解,我只好临时加入了“回顾上节课内容”的设计,但从后来的课堂反映看来效果不是很明显。整个课堂气氛不活跃,原因如下:第一,教师情绪调动不够,没有用自己的情绪感染给学生;第二,教学设计存在问题,小组学习展示部分被老师牵着走;第三,学生准备不充分,不敢展示自己的风采。

  经验总结:通过此次教研活动,老师们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我今后的改进很有益处。尤其是郑老师的意见特别中肯,自己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但活动时间有限,自己感到意犹未尽,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来得及向老师们仔细学习和交流。希望能借助博客这个平台能向老师们多多学习,也希望老师们能不吝赐教。

《云雀的心愿》 教学反思3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水库”的重要。针对教材的特点,本人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句式训练,理清课文内容

  考虑到课堂教学容量有些大,我把“自主学习”这个环节放到了课前,其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自读、收集资料等形式充分预习课文,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我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用“飞到了…...明白了……”的句式,让学生先一句句概括,再用“先…..然后……最后…….”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最后再回到第一个句式中,用一句话概括。这样的`教学设计,在由句到段再回到段的扩充训练中,培养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并帮助他们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的要点,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领悟课文精髓奠定了基础。

  2、自主学习,进行个性化朗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文章通篇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生动有趣,富于艺术魅力。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这样,学生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机评价中,更加深学生对砍伐森林危害的认识,激发他们对这种行为的痛恨之情。

  3、方法引领,复述文章片段

  文本的第十自然段像我们介绍了“森林是一个大水库”,在写法上也很有特色,我让学生自主交流“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一段话?”后,再讲一讲这一段话。既让学生巩固了对森林作用的理解记忆,也让他们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当然,本节课上还有许多的不足,如我对课堂生成的把握还有所欠缺。让学生提出问题后,担心时间来不及,没有给与充分的帮助。若再回问学生“课后能否用上我们所学的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你不懂的词语”,相信学生会茅塞顿开。小组合作的成效也不太明显,今后我会继续认真践行生本理念,让学生真正在小组合作中有所收获。

《云雀的心愿》 教学反思4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的重要。针对教材的特点,我主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自主学习,理清课文内容

  云雀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云雀会有这样的心愿?我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云雀产生这一心愿的原因,点出关键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小云雀又为什么会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它是从哪里感受到森林重要的呢?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以我的教学设计又围绕着这一问题展开,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读读想想,从文中寻找答案。这样设计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并帮助他们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的要点,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领悟课文精髓奠定了基础。

  2、借助课件,理解课文内容

  生动的课件能再现、强化、传递教学内容,生动的画面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联想、想象、情感的`活动。这一案例,我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了一些幻灯片,“森林变成贫瘠的沙漠;洪水泛滥成灾”这些画面给学生带来了深深的震撼,他们在情境中感知了砍伐森林的危害之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让他们有感而发,并与作者发生情感共鸣,以此表述心中的愿望。

  3、拓展延伸,深化课文重点

  书本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更多更广的学问来源于课外。为此我让学生交流讨论:我们能为保护树木,保护环境做些什么?打破课堂内外的界限,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联,激起学生关注社会,主动参与环保的意识,使语文走向生活大课堂。

  4、体验心愿,进行个性化朗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文章通篇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生动有趣,富于艺术魅力。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这样,学生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机评价中,更加深学生对砍伐森林危害的认识,激发他们对这种行为的痛恨之情。

《云雀的心愿》 教学反思5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以拟人化的手法记叙了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伐树毁林的危害,说明保护森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小云雀想把沙漠变成绿洲的心愿。针对教材的特点,本人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找中心句,仅仅围绕中心句展开教学

  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云雀的心愿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直接出示重点段,由云雀的心愿“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引出课文的中心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顺势抛出了“森林究竟有什么作用呢”这一问题,为接下来的学习制造了悬念,做出了引领。

  课文内容是围绕“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这句话展开的,了解森林的重要性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以我的教学设计围绕着这一问题全面展开,理解森林文中所讲述的森林的三个作用,培养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2、制作课件,借助课件理解课文内容

  生动的课件能再现、强化、传递教学内容,动态的画面会引起学生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联想、想象、情感的活动。教学中我根据需要适时补充了相关资料,如沙尘暴越来越频繁的文字资料,沙尘暴天气图片,98年洪涝灾害时的录像,98年洪灾时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数据资料,这些画面给学生带来了深深的震撼,他们在情境中感知了砍伐森林的危害之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让他们有感而发,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3、拓展延伸,深化课文重点

  课前,学生们也做足了准备功夫,收集了很多有关森林的资料,在学完课文中所讲述的森林的三个作用后,我追问学生“难道森林只有这么几个作用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那它还有其它什么作用呢?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完毕后以小组展开汇报,深入理解森林重要性。然后顺势提出“既然森林如此重要,那么我们作为小学森又能为绿化祖国,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呢?”这一问题,让学生从自身、从小事谈一谈,呼吁学生把语言转化为行动,为祖国的绿化事业做出一份贡献。同时也锻炼了他们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使语文走向生活大课堂。

  4、以读促讲,注重个性化朗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课文以拟人化的手法,以对话描写为主要形式,寓环保道理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教学中,我采用指名读、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读文,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这样,学生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机评价中,更加深学生对砍伐森林危害的认识,激发他们对这种行为的痛恨之情。

  5、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各种功能,有机完成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各种功能,充分发挥了它的.易操作性、直观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寰烁备讲二合一中的探照灯功能,把课题中的“心愿”两个字特写出来,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心愿,然后引出课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在复习环节,我采用软件中的标识功能,把学生找出的重点句用不同的个性化的线条标识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在学习森林的蓄水功能时,率先完成的小组可以上台来帮老师完成表格,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使用电子白板的意识和能力;当学生完成当堂训练后,我随意抽取了一份学生的作业,利用实物展示仪当堂和学生进行交流、判阅,为接下来学生的互判做出引领;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受到不必要的干扰,我使用了软件中的“白板遮盖”功能,根据需要随时把屏幕切换成黑屏,让学生能更专注的学习,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

《云雀的心愿》 教学反思6

  这是一篇科普童话,是一篇非常人性化的童话。读这篇文章,我最大的收获,给了我本人一个科学发展观。所以,我认为教学这一课,我们应该把科学发展观的小理念还给孩子,让他们懂得科学,懂得发展。

  云雀是什么样的一个鸟?我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找到了解释:鸟,赤褐色,有黑色斑纹,嘴又尖又小,翅膀大,能高飞,叫声嘹亮动听。从这种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所列的事件不是一种随意的假想,并没有违反一些规则。如果云雀自身不具备飞得高的特点,文中的“那飞到一片沙漠的上空”、“飞到一条大河的上空”,就缺少了“真实”(这是一种虚构的真实),而课文中云雀妈妈与小云雀的对话很美,仔细想一想,用我们大脑去听听,感觉有种嘹亮动听的存在,这其实也是一种“真实”。我想从这一点上,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上不可以乱想,自己写动物要把其特点表现出来。而认识这种意义上的“真实”,其实也是科学的引导。

  课文通过云雀妈妈与小云雀的多场景对话,向师生讲述着一种美好的心愿——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这一课有三个知识是要学生掌握的,一是绿洲是怎么变成沙漠的,二是森林水库,三是“森林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我们可以这么认为“云雀妈妈”就是一个科学家,她把科学的知识传递给了我们,让我们明白这两个最基本的东西,与我们生存息息相关的东西,明白这一些,其实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教学,就明白人们许多做法的错误。

  学习这一课,其实自然可以联系到这个单元所学过的那三篇文章,一篇是《特殊的葬礼》、二是《沙漠中的绿洲》、三是《古诗两首》。想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一单元的主题。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所以在教学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课是一种总结,所以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就确定的科学发展观上。我们不要说孩子小,我们应该把这个概念给学生,我们应该讲给他们听,让他们明白学习这一单元我们的目的在哪里。“葬礼”的引领,让同学们沉重过,“沙漠中的绿洲”让同学们慨叹过,《古诗两首》让孩子享受过古代孩子的那种乐趣,这篇文章给予我们的就是共同完成这个心愿。

  怎么完成?拥有科学发展观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拥有科学发展,行动起来,那个葬礼才不在有。完成是要有代价的,沙漠中的绿洲告诉我们这些代价,但花了代价是需要的,这既是对人类的惩罚,也是对人类的呼唤,为了自己,为了他人,为了后代的生存,就应该去完成这个心愿。

《云雀的心愿》 教学反思7

  每一次上完课,我都会问自己:你进步了吗?我对自己没有严格的要求,只是期望,每一次都能进步一点点。回身看这一次教研活动执教的《云雀的心愿》一课,我欣然地发现,这一次真的进步了“一点点”。这种“一点点”主要体此刻自身的教学意识中。这种所谓的“教学意识”,我只是简单地理解为“我想要这么做”。

  我想要让课堂有一个大问题。记得去年上公开课的时候,高语组的老师们给我的一个十分宝贵的意见就是“设计要集中”。是的,设计不集中,我的课堂就会十分散,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也会显得比较凌乱,这在无形之中会造成学生的学习压力。记得在那一次教研活动之后的每一堂课,我都试图以一个大问题去引领课堂教学。有了大问题的领导,课堂教学便有了中心,避免了“散”。潜移默化之中,似乎已经并不需要去有意设计,教学已经习惯围绕中心而展开。就像这一次执教的《云雀的心愿》,紧扣住“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一中心,层层推进,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想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口说话。我喜欢“热闹”的课堂,我所理解的“热闹”是要让学生张开嘴巴说话。上课伊始,我就透过ppt出示了相关的短语(也包括词语),或者让学生把短语连起来说一句话,或者让学生运用其中一两个说个文中的比喻句,变换不同的形式,目的却只有一个,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张开嘴巴说起来,在说话中开始新课文的学习。在课堂设计中,运用示意图引导学生说一说“森林水库”的由来,也是我有意想让学生说一说,帮忙他们在说中理解“森林水库”这一概念,这也是课文的一个教学难点。“说出来了,其实一点都不难”,这是我期望到达的目标。

  我想要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刚开始教学的时候,我记得遇到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我都是现场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虽说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期望他们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但是久而久之,我发现,动作快的永远是那么几个人,而小孩子的.好胜心理也往往让他们在查到意思的时候立刻报出答案。这部分同学是记住了词语的意思,但是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这种理解是不深刻的,他们会很快就产生遗忘。这种有效面太窄了,并不适合我在教学中一向用下去。对此,我转变着方法,透过灵活多变的方式帮忙孩子理解词语的意思。本课中,在理解“漫天飞舞”一词时,我是透过图片的展示去加深学生对词语的印象,而沙漠中黄沙飞舞的景象,也体现着“没有水,没有庄家,几乎没有植物”的环境,顺势引出“贫瘠”一词,相信学生对“贫瘠”一词的理解应是水到渠成了。

  我想要促进课本中知识之间的迁移。课本编排的科学性不仅仅体此刻每一个单元的各篇课文当中,也体此刻整本课本的联系中。第十九课《云雀的心愿》与本册教材的开篇课文《走,我们去植树》相应成趣,都告诉了我们植树的重要性。《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诗歌,孩子们早已背得朗朗上口。在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用“能够……也能够……”说话时,我结合之前诗歌的资料,让学生透过句式说一说森林的作用。“能够染绿祖国美丽的版图”、“能够送来清新的空气”……孩子们把第一课中背诵的资料全部都搬了出来,有效地完成了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课堂教学中,我践行着我的“我想要这么做”。这些“我想要这么做”是在我的一次次课堂教学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期望他们会越来越丰富,更好地指导我的教学。这些是一种浅浅的意识,每一次都会在教学设计中无意地涉及;亦或者说,这些意识又是强烈的,因为它们指引着我与领孩子们走进一篇篇课文。

《云雀的心愿》 教学反思8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水库”的重要。

  一、教学思路

  针对教材的特点,本人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自主学习,理清课文内容

  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为什么云雀会有这样的心愿?我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小云雀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呢,所以我的教学设计又围绕着这一问题全面展开,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读读想想,从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的教学设计,在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的扩充训练中,培养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并帮助他们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的'要点,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领悟课文精髓奠定了基础。

  2、借助课件,理解课文内容

  生动的课件能再现、强化、传递教学内容,动态的画面会引起学生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联想、想象、情感的活动。这一案例,我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了许多课件,“森林变成贫瘠的沙漠;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这些画面给学生带来了深深的震撼,他们在情境中感知了砍伐森林的危害之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让他们有感而发,并与作者发生情感共鸣,以此表述心中的愿望。

  3、体验心愿,进行个性化朗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文章通篇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生动有趣,富于艺术魅力。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这样,学生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机评价中,更加深学生对砍伐森林危害的认识,激发他们对这种行为的痛恨之情。

  5、深化主题,表达自己的心愿

  课文记叙了小云雀跟着妈妈在树林外面飞行时所看到的伐树毁林造成的危害,说明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重要。在课件展示“肆虐的沙尘暴、光秃秃的大山、河水咆哮着向下游冲去”等情景中,我又引导学生思考:这仅仅是小云雀的心愿吗?交流讨论。鼓励学生根据环境保护的现状,进一步学习,扩展阅读和调查绿化情况等,拓宽学习时间和空间,打破课堂内外的界限,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联,激起学生关注社会,主动参与环保的意识.

  二、教学中的不足

  由于自身水平有限,这节课我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在出示云雀的心愿时,应完整地出示,我漏掉了“森林真是太重要了”一句,完整出示之后能更好的让学生体会森林的重要性。在教学“森林水库”时,仅注重了文本上的内容,应深入理解,像蒋老师说的那样,抓住描写的顺序及词语运用的准确性。能更好的研读课文。

  另外,在学生朗读上还有多训练,不能为了读而读,要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情朗读,课堂气氛会更容易被调动起来。

  最后,感谢进修学校能给我提供这样学习的机会,同事也要感谢我们上坊小学的语文和融核心团队和我的教学师傅周建华老师对我的课的一次次打磨,我也会继续努力,争取在教学上有更大的进步。

《云雀的心愿》 教学反思9

  这篇故事以拟人化的手法,以描写人物对话为主要形式,寓环境保护的科学道理于有趣的故事中,便于学生阅读感知。课文主要部分是小云雀和云雀妈妈的对话,因此,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学习方式是比较恰当的。分角色朗读也是练习朗读的一种重要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进入角色,进入情境,较好地把握语言包含的'情感,从而较快地读好语言材料。

  本节课中,教师两次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第一次是在指导理解第1—~4节后,同桌分角色练读第3、4节,一人扮小云雀,一人扮云雀妈妈,学生基本能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第二次是学完全文后,三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小组内明确分工:一人读旁白,一人一人扮小云雀,一人扮云雀妈妈。但学生合作练习朗读时,都只顾自己读,很少去认真倾听他人的朗读,更没有去评价、修正他人的朗读,所以小组展示的时候,没能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效果不够理想。当然,教师在组织学生理解感悟人物语言时还不够到位,浮于表面,这也是原因之一。

  建议:

  一、教师要参与合作朗读

  教师可以先扮“云雀妈妈”的角色,和学生对话朗读,以作示范,再让学生与同桌配合练习分角色读,并组织交流或比赛,师生共同评议,促进提高。

  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评读能力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善于倾听,对他人的发言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才能是一个积极互赖的小组。

《云雀的心愿》 教学反思10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后,小云雀明白了保护森林的重要性。针对教材的特点,我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思路

  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呢?因为小云雀认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然后让学生跟着云雀一起去看看。抓住“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这条主线展开教学,并且以云雀妈妈和小云雀的心情变化这条暗线作为辅助,这样就使主题凸显了,帮助学生把握重点。

  二、联系生活经验,加深理解

  比如,当云雀们飞到沙漠上空时,我先创设特定情境,让学生和云雀一起飞到沙漠上空。试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说出了心中的沙漠。这样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当云雀飞到大河上空的时候,我引导学生看书上的插图,用自己话说说大河怎样?心情怎样?这样学生不但走进了云雀的心里,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当云雀飞到森林的时候,我让学生说说家里面空调的作用,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理解了“为什么称森林是空调器”。这样他们就能在情景中感知砍伐森林的危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让他们有感而发,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以此表达心中的愿望。

  三、体验心愿,进行个性化朗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文章通篇采用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生动有趣,富有艺术魅力。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森林的重要。

  首先是找到云雀们飞到沙漠时看到的情景后的一番对话,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他们的对话,然后教师出示相应的画面,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感情地读出对话,(指名读,引读,齐读等。)我觉得效果还不错。在读他们飞过大河的对话时,让学生同桌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检查时再出示相应的课件,让学生读。最后飞回森林的对话让学生自己读,教师再出示相应的课件检查读的情况。我觉得通过课件让学生先感受云雀的心情,再指导读——同桌互读——自己读,体现了由扶到放。

  我在指导学生读的时候,虽然有的学生已经是读得相当不错了,但我指导读的时候每一次要求落实不够到位。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共15个自然段,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的重要。这篇故事以拟人化的手法,以描写人物圣诞为主要形式,寓环境保护的科学道理于有趣的故事中,便于学生阅读感知。故事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流畅,好读易懂。

  这节课,我旨在让学生在课堂初始,学会运用总分叙述的方法理解“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认识森林的重要,并能够运用“可以?也可以?”进行说话;课中能通过朗读去体会云雀母子的情感,继而进行角色迁移练习说话;最后让学生谈谈“如果你再见到有人在乱砍滥伐森林,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呢?”训练学生的说写能力,使学生完成由文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

  相对以往的教学,本课时教学我有了几点改变:一是明显的.详略区分,二是在引导过程中语言较为精炼了,三是教学目标把握得更为准确,有训练的重点。

  然而,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大,最为突出的是引导太过于细化而繁琐,导致课时目标未能完整实现。

  过于细化的引导主要在引导学生运用部分叙述“森林水库”这一环节。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森林为什么是个大水库”,在简单指导说明方法后便放手让学生进行说话,学生当时便有些茫然不通,即便后来有学生起来进行说话也只是照着课文念出来,并没有用自己的话去概括。接着我引领学生进行原因的概括后学生自由地说,随后又指名反馈,但效果仍不如人意。最后我带着学生一起概括性地说后让学生自由说以巩固,才有了明显的效果。如此下来便消耗了大半的时间,使得后面的教学显得特别的紧张。

  反思这一环节,最终的原因在于我——一个课堂引导者的作用没有突显出来。新课标要求课堂虽然要以生为主体,还学生一个主体地位,但老师的引导却不可淡化。如果这一环节中,一开始就由我带着学生一层一层地概括并引导说话,目标很容易就实现了,也不需要再指名说、指导说、集体说、再引导说,最后自由说这么反反复复的,这要减少了许多的课时。

  不足之处不止这点,对于未能实现学生情感迁移的引导以及学生由文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我很遗憾,而我的语言也还要再精炼一些。这些都需要我在不断地反思中改进,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云雀的心愿》 教学反思11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水库”的重要。针对教材的特点,本人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自主学习,理清课文内容

  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为什么云雀会有这样的心愿?我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云雀产生这一心愿的原因,点出关健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小云雀又为什么会认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它是从哪里感受到森林重要的呢?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以我的教学设计又围绕着这一问题全面展开,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读读想想,从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的教学设计,在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的扩充训练中,培养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并帮助他们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的要点,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领悟课文精髓奠定了基础。

  2、借助课件,理解课文内容

  生动的课件能再现、强化、传递教学内容,动态的画面会引起学生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联想、想象、情感的活动。这一案例,我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了许多课件,“森林变成贫瘠的沙漠;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这些画面给学生带来了深深的震撼,他们在情境中感知了砍伐森林的危害之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让他们有感而发,并与作者发生情感共鸣,以此表述心中的愿望。

  3、拓展延伸,深化课文重点

  书本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更多更广的'学问于大量的课外阅读与对学习资料的收集运用中。本篇课文只是介绍了森林四个方面的重要性,对它更富魅力的东西没有全部列出。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拓展延伸:生活中,森林还有很多作用,你知道吗?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他们在阅读,思考、整理、采纳等一系列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答案,通过课上交流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使语文走向生活大课堂。

  4、体验心愿,进行个性化朗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文章通篇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生动有趣,富于艺术魅力。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这样,学生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机评价中,更加深学生对砍伐森林危害的认识,激发他们对这种行为的痛恨之情。

  5、深化主题,表达自己的心愿

  课文记叙了小云雀跟着妈妈在树林外面飞行时所看到的伐树毁林造成的危害,说明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重要。在课件展示“肆虐的沙尘暴、光秃秃的大山、河水咆哮着向下游冲去”等情景中,我又引导学生思考:在保护环境方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你对周围人们现在所处的这个环境满意吗?你又是怎样做到保护环境的,准备如何去做?交流讨论。鼓励学生根据环境保护的现状,进一步学习,扩展阅读和调查绿化情况等,拓宽学习时间和空间,打破课堂内外的界限,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联,激起学生关注社会,主动参与环保的意识.

《云雀的心愿》 教学反思12

  《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他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水库”的重要。这篇课文以拟人化的手法,以描写人物对话为主要形式,寓环境保护的科学道理于有趣的故事中,便于学生阅读感知。故事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流畅,好读易懂。针对教材的特点,我抓住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感悟朗读

  课文以对话形式来说明森林的重要作用,语言浅显易懂,不需要作过多分析。因此,指导学生读好对话,体会它们在不同环境下说话时不同的感情很重要。教学时我就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依据语气提示读好课文。如在教学描写土地变沙漠这一环节时,可以让学生找出重点词语“黄沙漫天”、“乱砍乱伐”,依据提示语“埋怨”、“心疼”练读课文。在这里我重在让学生体会到他们的心情,我想有了相同或相似的感受学生就能读好课文了。所以对于理解小云雀的埋怨心理,我让学生联系生活中风沙刮得眼睛也睁不开的经历,来体会小云雀看到沙漠恶劣的环境后的心情,从而读好小云雀说的话。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学生竟说没有这样的经历,看来我在备课的时候应更认真,特别是在备学生这方面,应该考虑得更细致一些。在理解云雀他的心疼时,我让学生联想一片茂密的森林逐渐变成贫瘠的'沙漠,并且告诉学生森林正在以每年40万公顷的速度在消退,你有什么感受呢?但学生感受不深。还有教学学生感悟河水的凶猛时,只是自己语言的引导,看看插图,学生的印象不深,所以朗读指导未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课后我想,如果当时能播放课件,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让学生视觉上受到刺激,学生感悟得可能会更深一些,朗读的效果可能也就会不一样了。

  二、复述积累

  课文中的第10既说明了森林有水库的作用,同时也是很重要的自然常识,应该让学生积累下来。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读后试着把它们复述下来。在复述课文时,我借助简笔画,以及“...可以...,...可以...,...也可以...”的句式让学生复述,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降低复述难度。但由于前面的时间花得多了,所以这部分比较仓促,学生虽然能够复述出,但效果也不是很好。尤其是让学生用“...可以...,...也可以...”的句式来模仿课文句子造句,由于自己指导得不够清楚,也应该说是自己太过片面,导致学生的思维被我筐死了,造出的句子都不是很好。其实当时一位学生说的“鸡蛋可以煮着吃,也可以煎着吃。”就说得很好,如果当时我能抓住这句例句再指导,学生可能会造得更好了。所以,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运用迁移

  在课文教学完成后,我安排了这样一项训练:学了这篇课文,如果你再见到有人在乱砍滥伐森林,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目的是想把环境保护的意思渗透其中,完成了由书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原本是想让学生先写下来,然后再交流的,由于时间关系,最后只让学生草草的说了一下,没有写。虽然学生也有“你们不能再砍伐森林了,要不然我们的土地都会变成沙漠,我们就会同森林一样不能生存了。”、“你们要是再乱砍滥伐了,洪水同样也会淹没你们的家园的。”……这样的回答,但感觉好象走过场,没有什么真实效应。

  都说“感悟、积累、迁移”是语文教学的“三部曲”,只有依据此,我们才能真正地教好语文,用好语文,但如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恰当地用好这“三部曲”,还值得我们好好思考,至少值得我好好思考。

《云雀的心愿》 教学反思13

  《云雀的心愿》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理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的重要。

  因为是童话故事,故事浅显易懂,仔细研读这篇童话故事,我发现故事是以典型的故事三段式结构进行编排的,我灵机一动,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带学生仔细品读故事,学习故事的表现方式。因此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并没有在读懂课文内容意思上花费太多的时间,而是花大量的时间带学生去研读这篇故事的表现结构的特点,边研读文章表达形式的过程中,突破文章的重难点。这篇故事以“云雀出去看世界”为线索,分别写出到“沙漠”、“大河”、“森林”三个地方的所见所闻。在学习生字、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给课文分段。提示学生可以以云雀到过的不同地方为线索来给故事分出主体部分的层次。经过讨论交流,分好故事的层次。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是全文的总起句,交代故事“云雀妈妈带小云雀到外面看看世界。”第二至第十三自然段分别按“沙漠”、“大河”、“森林”的见闻感受,分为三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合为第五段,“云雀表达自己的心愿。”在分层次后,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整体的认识,为进一步研读故事打好基础。

  接下来,引导学生研读故事的表现形式。第一段只有一句话,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对全文起总领全文的作用。第二至四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引导学生细细揣摩这三部分表达上的特点。先以云雀到“沙漠”上空为例,仔细研读。“小云雀飞呀飞,飞到一片沙漠的上空”,先交代地点,“一阵狂风刮过,地上的黄沙漫天飞舞,迷得他们睁不开眼。”这是云雀在这个地方的所见,“‘这里的风沙真讨厌!’小云雀埋怨说。”这是云雀在这里的感受。接下去是妈妈对这里的环境的解释。在研读的过程中,在黑板上做适当的板书提示。接下来研读第三、第四部分,引导学生发现,三四部分的表达结构与第二部分的内容表达结构相同,按“地点,所见、感受、妈妈的解释”来组织故事情节。把三个情节表达在黑板上进行标注对比,学生更直观的对故事的整体表达结构有了清晰的认识,他们发现三次的情节表达有惊人的相似。我乘机告诉学生:“这是典型的故事三段式编排特点,很多精彩的的故事都是采用这样的三段式结构编排的,如三顾茅庐……这叫故事的一波三折,这样故事才能精彩。”接着,最后故事一部分云雀的'心愿的理解顺理成章。

  反思这节课,自己大胆处理教材,引导学生学习故事的表达形式,以课文为例,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表现形式。对于这样的尝试,自己觉得是有意义的。其实,这节课上还可以在读一篇的基础上,再拓展读一些相似文体结构的故事,比如人教版的《巨人的花园》、《七颗钻石》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故事三段式结构特点。还可以让学生试着用三段式的表达结构来编写一个童话故事,以达到读写结合,学会运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这节课的对比研读故事的情节,探究故事的表达形式,向课文学习表达,为学生的学习表达积累经验,这是很好的尝试。今后,应该用心解读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值得学习的知识点,发挥教材的最大价值,引导学生感受文字背后的秘密,努力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云雀的心愿》 教学反思14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后,小云雀明白了保护森林的重要性。针对教材的特点,我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 抓住线索,理清思路

  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呢?因为小云雀认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然后让学生跟着云雀一起去看看。抓住“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这条主线展开教学,并且以云雀妈妈和小云雀的心情变化这条暗线作为辅助,这样就使主题凸显了,帮助学生把握重点。

  二、联系生活经验,加深理解

  比如,当云雀们飞到沙漠上空时,我先创设特定情境,让学生和云雀一起飞到沙漠上空。试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说出了心中的沙漠。这样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当云雀飞到大河上空的时候,我引导学生看书上的插图,用自己话说说大河怎样?心情怎样?这样学生不但走进了云雀的心里,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当云雀飞到森林的时候,我让学生说说家里面空调的作用,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理解了“为什么称森林是空调器”。 这样他们就能在情景中感知砍伐森林的危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让他们有感而发,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以此表达心中的愿望。

  三、体验心愿,进行个性化朗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通篇采用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生动有趣,富有艺术魅力。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森林的重要。

  首先是找到云雀们飞到沙漠时看到的情景后的一番对话,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他们的对话,然后教师出示相应的画面,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感情地读出对话,(指名读,引读,齐读等。)我觉得效果还不错。在读他们飞过大河的对话时,让学生同桌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检查时再出示相应的,让学生读。最后飞回森林的对话让学生自己读,教师再出示相应的检查读的情况。我觉得通过让学生先感受云雀的心情,再指导读——同桌互读——自己读,体现了由扶到放。

  我在指导学生读的时候,虽然有的学生已经是读得相当不错了,但我指导读的时候每一次要求落实不够到位。

《云雀的心愿》 教学反思15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呼吁环保的童话故事,通过云雀妈妈带着小云雀在外游历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告诉我们森林的重要性,从而呼吁我们要植树造林。文章富有童真童趣,语言通俗易懂。

  第二课时,我的教学目标则定为突破重点句子“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引领全文教学,了解森林的作用,认识保护森林的重要,练习用“可以可以也可以”说话,拓展学生思维。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求简、求实、求新、求效”这八个字。“求简”,就是说教学目标要简单而明确,教学环节要简单而清晰;“求实”,就是说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基本功的训练要扎实;“求新”,就是教学方法尽量有新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效”,就是要让自己的教学收到切实的效果,学生能得到真正的收获。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说说“云雀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心愿?”当学生通过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答案“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时,我以此导入全文的教学“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让我们跟着小云雀和它妈妈一起去看看吧。”随后,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很快找到了小云雀和妈妈飞过的三个地方,找出了看到的情景,再通过理解云雀妈妈的话,从而认识到森林的三大作用:保护水土、储蓄雨水、调节气温。在此基础上,我拓展学生思维,联系第一课《走,我们一起去植树》,谈谈自己对森林作用的认识,更深地了解了森林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了保护环境、保护森林的重要。

  如在教学描写土地变沙漠这一环节时,我让学生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沙漠环境,抓住重点词语“黄沙漫天”、“狂风”、等词语体会沙漠环境的恶劣。学生对这样的沙漠非常讨厌,进而让他们明白是人类的 “乱砍滥伐”导致的恶果,唤醒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教学“乱砍滥伐”这个词语时,我出示了一段视频,学生从图像就可以看出,没有节制地砍伐就叫“乱砍滥伐”。

  在此基础上依据提示语“埋怨”、“心疼”练读课文。在学生读书时,我使用多媒体出示黄沙漫天的场景,并配上巨大的风声,把学生带人沙漠狂风之中去感受。这样学生就很到位地读出了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悟到了“埋怨”、“心疼”,从而体会到森林的重要。在教学课文第二部分大河上空时,我先让学生看一段大河泛滥的录像,学生自由想象,说话:河水像什么。理解这样的情景就叫“泛滥成灾”。再来读读课文,文中怎么描写大河的样子的,哪些词语也能读出“泛滥成灾”的意思。最后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出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

  课文中的第10和13自然段既说明了森林有水库和空调器的作用,同时也是很重要的自然常识,应该让学生积累下来而且这些知识也并不难理解。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读后试着用填表填表、填空的形式来复述课文。在复述课文时,我相机让学生了解“树冠、树干、树下、土壤”几个部分,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自然常识。同时这几个词清楚地表现了作者的记述顺序,在学生复述后,我就提示学生:“这些词语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明森林为什么是大水库的.。以后的作文中,我们应该学会有顺序地描写事物。”这样的复述,既积累了妙词佳句、自然常识,同时也积累了写作方法,可谓一举三得。

  纵观全课的教学,预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但在一些环节的处理上不尽如人意。如在认识森林有“储蓄雨水”的作用时,朗读太匆忙了一些,没有让更多的学生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对反问句“你看,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没有通过朗读来比较,使学生的接受很可能只是机械化的。

  在拓展延伸的部分,我和孩子们一起研究了“学了这篇课文,如果你再见到有人在乱砍滥伐森林,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呢?”孩子们在本堂课对森林的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自然也不允许有这种情况的发生:有的用名言对砍伐者进行警告;有的则通过讲道理,说明森林的重要性等方法,增强了孩子们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可以发现,在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时的时间就花得太多了一些,这样也导致了分角色朗读有些仓促而没有进行更多层面地读。因此我认为,在教学环节上还应做适当的调整,对重点部分的时间要给予充分的保障,上课的节奏可适当加快,教师的指导点评要精练厄要,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品读感悟。

【《云雀的心愿》 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03-07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04-21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04-17

课文《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05-08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范文04-22

课文《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01-28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范文04-12

课文《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范文05-08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15篇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