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12 17:55:40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蛙看海》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15篇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1

  《青蛙看海》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述了青蛙为了实现看海的愿望,努力攀登上山顶的故事,通过学文让学生明白只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顶点。《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学生主要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本课设计在倡导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自主学习的同时,注重学生读的实践,用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感悟,并通过分角色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演中感受青蛙的心理变化。抓住文本的空白,让学生个性化的补白,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通过拓展性阅读,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并没有对文章的内容过多的讲解,而是在范读的基础上,学生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分清角色的内容,并且把握语句中没有提示语的话是哪个角色说的。在范读的时候讲明要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且能够把握人物的思想和情感的变化,为理解文章的内容预设铺垫。

  一、提示语

  有了《小鹰学飞》一课所做的感情色彩和基础铺垫,对这篇文章内涵的理解也就很简单了,都表达的是要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在学生们朗读课文之后,分析课文中提示语的位置变化,了解提示语位置的不同,标点符号使用的不同,为以后填写标点符号这类题做铺垫,还可以把握人物说话时的表情、神态、心理、动作的变化。

  二、反问句

  文章中出现的反问句有两处,“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不过你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学生们第二次接触到反问句,为了能够让他们能够把握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的方法,逐步地分析句子,讲解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点,分析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的步骤:1、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2、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4、问号改为句号。之后出了几道简单的题进行巩固。

  三、分角色表演

  学生们自己找伙伴,通过老师的讲解,把握人物的心理和动作的变化,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动作和表情的变化,但是要尽量把提示语的内容都要表现出来,这样,学生们在彼此的合作中,了解文章的主旨,比老师站在讲台前,不断地点着白板,不断地翻着PPT要强很多。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他们彼此合作的能力,老师站在讲台前可以看到学生们在细节和学生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真实的一面,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还能够在学生之间,和他们交流,感受他们不断迸发出的奇思妙想,并且适当地进行鼓励,给予他们发表意见和想法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学生们自主地学习,比老师在讲台前侃侃而谈,他们只是呆板地接受要强很多,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大大地提高。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2

  《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话。 课文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大海的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 一步一个脚印 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课文言近意远,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小朋友知道了青蛙得看海的全过程,可是,又有多少个能深切体会到青蛙的`刻苦和努力呢?我利用活动课,安排学生从教学楼一楼跳到五楼,两人一组。两人一组,在前面跳的一个扮松鼠,跟在后面跳的就是青蛙了。小朋友们戴着自制的头饰,兴致勃勃地跳了。刚开始还兴高采烈,你追我赶,渐渐地,速度越来越慢,越来越慢。学一学青蛙,累了在草丛中休息一会儿,渴了就喝自带的水,终于到达楼顶了,小朋友们欢呼雀跃。我在楼底一挥手,他们鱼贯而下,直接进教室坐好。

  我总结到:青蛙要跳上一座高山,是教学楼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高,它力气又这么小可想而知了。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3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上有篇课文《青蛙看海》,故事 很简短,其文如下:

  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看看大海。苍鹰对它说:"只要等上前面的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

  "天哪,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凉气,"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

  "是啊,这山是太高了。不过你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大海呢?"苍鹰说完就展翅飞走了。

  青蛙很失望。这时,一只松鼠跳到它面前:"你想看海吗?"

  "是啊,可是这山太高了,我上不去。"

  "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松鼠说着,跳上了一个台阶。

  "这有什么难的!"青蛙跟着也跳上去。

  "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松鼠说。

  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泉水。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石阶,到达了山顶。

  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

  文章隐喻为一种高境界的为师之道,童话中的青蛙就像我们的学生,想翻越学习道路上的障碍——高山,去领略知识大海的美景,而苍鹰和松鼠就是他的老师。苍鹰作为老师,青蛙学生问,苍鹰仅平实的语言"传道"——登上山方能看海,对于小小青蛙来说无有力的翅膀、善跑的长腿,畏难是一定的,而苍鹰"解惑"时却归因为学生无能难以登山,而后展翅而去。显然,像苍鹰这种仅仅"传道授业解惑"而不关爱学生,不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不注重方法指导的老师,早已不合时宜,与其说是学生的无能,不如说是老师的平庸。

  而松鼠老师深知如此高大的山对于小青蛙意味着什么,用极富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以自信,设计学生青蛙的`"最近发展区",让其"跳一跳,够得着",整个过程老师与学生同行,同甘共苦,领略美景,共同成长。

  反思我们的现实,我们的学生已失去越来越多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他们往往孤独艰难地走在求学的路上,肩负着老师抛给他们的知识背囊,稍有松懈,便会引来老师的随意的指责与说教,而后将责任推给学生,与苍鹰何异?我们应像小松鼠那样作教师,巧妙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兴趣,注重过程的引导与引领,让学生欣然、易然、乐然"达到山顶去看海"。

  后记:"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把教育当作我们的事业,用追求卓越的心,用善于思考的大脑,用独到的眼光,去阅读文字、阅读生活,总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启迪,更新我们的观念,优化我们的行为,让我们一点点接近教育的真谛。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4

  本课是一则童话故事,叙述了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在松鼠的帮助下终于看到了大海。课文通过青蛙和苍鹰、松鼠的对话、动作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我设计了与课文相匹配的情境,再问学生:“此情此景,你会说些什么?青蛙和松鼠会说些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帮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语言,体会语言的魅力,培养对语言的感受力,锻炼说话能力,同时获得情感体验,提高审美的情趣。为了让课堂气氛活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我让学生分角色表演了一遍课文内容。学生在表演中再次明白了青蛙看海的不易,更加理解了课文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最后,我拓展了课文内容,让学生说说,当青蛙和松鼠登上山顶后,大海呈现在眼前。他们会说些什么?学生说:“大海展现在眼前,大海真美啊!一望无边,波浪一个连着一个,发出‘哗……哗……’的声音,那是大海在歌唱。碧绿的`大海和蓝蓝的天空浑然一体,美丽极了!”学生又说:“谢谢你,小松鼠,是你帮助了我,鼓励了我,我才能看到这么美的大海。”小松鼠说:“不用谢,你看,只要你有信心,什么事情都能成功的。”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得到了较好的训练。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5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识记生字“登”“吸”“级”,认识偏旁“登字头”。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道理。教学难点是:感悟课文揭示的道理。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二。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体验情境,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青蛙看海》教学反思》。这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课前,我在体育老师的配合下设计了“青蛙跳”的体育活动,让学生跳学校那栋五层教学楼的台阶。学生当时跳完以后个个累得叫苦连天,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愿起,有的直喘气,还有的在三楼就停下来跳不动了。看的出来学生对此感受是深刻的`。这样,上课时学生都会联系自己的经历来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学生们有的说心脏都快跳出来了,有的说想吐,还有的说脚好痛好酸。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2。以表演感受情境。教学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带着头饰表演课文描叙的情景:松鼠(老师)带着青蛙(学生)来到了山脚下,不畏辛苦地一级一级地登上山顶,最后终于看到了大海。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内心体验。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表演和朗读都挺到位。表演是在熟读了课文后进行的,属巩固性的实践活动。表演后,伴随着热烈的情绪,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也体会出登上山顶要靠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走,这样才能成功。

  3。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山的高大雄伟和海的壮阔美丽,当时学生看的时候眼睛睁大了,还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赞叹,看完后让他们谈一谈感觉,学生不仅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还争相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由此看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三。遗憾之处:

  1。第二自然段小青蛙的话表现了它对登山的担心害怕的心理,教学中,我觉得自己指导学生练读得还不够充分,对教学效果略有影响。

  2。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机智有待提高。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学习。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6

  童话故事《青蛙看海》讲了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故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在教学中,我认为让学生直接体验角色,这样能更好地体验到角色的内心。因此,教学本课前,我先让学生学着“青蛙跳”,看谁先跳到教学楼的三层楼的'台阶上。学生当时跳完以后个个累得叫苦连天,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愿起来,有的直喘气,还有的在二楼就停下来跳不动了。看的出来学生对此感受是深刻的。这样,上课时学生都能联系自己的经历来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学生们有的说心脏都快跳出来了,有的说想吐,还有的说脚好痛好酸。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教学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内心体验。

  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表演和朗读都挺到位。表演是在熟读了课文后进行的,属巩固性的实践活动。表演后,伴随着热烈的情绪,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也体会出登上山顶要靠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走,这样才能成功。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7

  《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识记生字“登”“吸”“级”,认识偏旁“登字头”。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课文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教学难点是:感悟课文揭示的道理。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这篇课文对二年级小朋友来说篇幅较长,特别是对话较多。怎样使学生学得明白又不显得拖沓?在教学时,我采用了长文短教、表演理解的方法。课文1-3小节,以问题“你觉得青蛙看海容易吗?”引导学生去读、去感受,让学生体会到山的高及青蛙看海的不容易。再请一组小朋友上来演一演,学生在读演的`基础上明白了小青蛙一直往上跳的动力是有了小松鼠的鼓励,在它的鼓励下,青蛙由失望到充满信心。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学起来趣味盎然。

  二、落实年段目标,词句训练扎实有效。

  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该进行扎实有效的字词训练。在教学中,对“失望”一词的理解,我是这么做的:首先出示生词——失望,然后让学生想象:小青蛙失望时会是什么样子的?接着再出示句子: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看看大海。让学生读完后体会到:拥有多年看海梦想的青蛙如果不爬上这座山,将永远也看不到大海,它的心情怎样?接着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句子。然后,联系学生的实际: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失望的心情吗?练习用“失望”说话。

  这样理解“失望”一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不仅降低了理解的难度,而且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生活的经验运用于课堂,加深了学生的体验,碰撞了学生的心灵,课堂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当然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有一些的遗憾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弥补。比如:让孩子学小青蛙跳的时候,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但是孩子并没有完全真正理解到小青蛙的艰难,而只停留在了单纯的跳的层面上。另外就是课堂预设太过,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8

  《青蛙看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故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刻苦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到达理想的彼岸。

  苍鹰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引导者,是它给青蛙指明了道路,也是苍鹰让青蛙明白了现实情况的艰难,从十分渴望到很失望。在教学这一自然段的时候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读和观察理解整个情绪转化的过程,明白青蛙看海是一件比较难完成的心愿,为后来的看到大海奠定了基础。这一自然段的学习放在了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中只进行了简单的复习以引入后面的`内容。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紧紧围绕着青蛙登山前后的心情变化这条线索加以展开。以青蛙刚开始看到高山时的畏难情绪和青蛙在松鼠的帮助、鼓励下坚持一级一级跳台阶的过程为重点,来突出青蛙不怕劳累、不怕辛苦、坚持不懈向上攀登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围绕青蛙和苍鹰、松鼠的对话展开,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问促读,让学生在读中去体会、感悟青蛙的这种精神以及松鼠对它的帮助和鼓励。

  课堂上,我通过出示图片及简笔画让学生描绘并感受山之高,我引导孩子说出青蛙看到那座高耸入云的大山时的反应,进而体会青蛙当时惊讶、害怕的心情,再带着这种心情去朗读,在读中进一步体会青蛙的内心。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表演及朗读课文。

  2、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欣赏课文、高山、海景、课文最后一幅插图)

  投影片三张(鹰、两段话)头饰(青蛙、苍鹰、松鼠)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看动画度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都知道,青蛙生活在?有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想去看大海,它能看到吗?我们来看一个动画片好吗?

  二、欣赏课文课件

  三、进入情境,倾情朗读

  1、引导品读第1——3自然段。

  (1)、过渡:青蛙一开始很想去看大海时,可是看大海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青蛙可遇到困难了。

  (2)、自读1——3自然段,看看青蛙遇到了什么困难呀?

  (3)、指名回答,出示相关句子。

  A、青蛙遇到困难了,别担心,有了,它的好朋友谁来了?苍鹰怎么告诉青蛙的?

  “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

  反复读。点名读,指导(“喏”要轻,加上动作,注意语气),生练读,再点名读。边读边表演做动作。

  B、过渡:对于苍鹰来说,登上山顶太容易了,简直是小菜一碟,可是青蛙却认为这山简直是——(太高了)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天哪,这么高的山!”)

  ·*指导看高山插图。

  *指导学生模仿青蛙的口吻,惊叹山的高,感受任务的艰巨。

  假如你是这只青蛙,看了这么高的山,你怎么说?引导把课文的句子读出来.

  C、过渡:说着,青蛙还——

  “青蛙吸了口凉气……”

  *指名表演“吸了口凉气”,说说青蛙为什么要吸一口凉气?

  (4)导读第三自然段:苍鹰是怎么回答青蛙的?

  (5)学生先独自扮演不同角色读第1——3自然段,再在小组里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相互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小组派代表在班上带头饰分角色朗读,读后评一评苍鹰、青蛙说话的'语气是否到位。

  2、品读第4——12自然段

  (1)过渡:青蛙没有良好的自身条件,可是苍鹰告诉它,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怎么办呢?

  (2)自读第4——11节,思考:青蛙是怎么看到大海的呢?

  (3)谁帮助了它?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加深对青蛙言语的体会。见过青蛙跳吗?见过青蛙登山吗?试着做青蛙跳台阶的样子,跳一跳。

  (4)分角色赛读松鼠与青蛙的对话。小组练读、戴头饰读

  说话:你说松鼠凭什么说青蛙一定能看到大海?

  (5)青蛙是怎样跳到山顶的?画出句子,读一读。

  “就这样……”

  *你认为小青蛙怎样?

  *试一试怎样读才能让人知道青蛙登山的艰难,再把句子读给同学听。

  (6)经过这么艰辛的过程,最后他们终于——?课文怎么说的?

  *读:啊!大海就展现在他们面前!

  四、感悟内涵,表现美感

  1、伴着动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出示启发说话:青蛙和松鼠在山顶上将会看到什么?

  ·说话:它们又会说些什么?指名表演,集体评议。

  说话:如果苍鹰看到了,它会说什么?

  3、自由组合,分角色美读课文。

  五、作业

  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课后反思;

  1 以边读边表演感受情境。教学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带着头饰表演课文描叙的情景:松鼠(老师)带着青蛙(学生)来到了山脚下,不畏辛苦地一级一级地登上山顶,最后终于看到了大海。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内心体验。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表演和朗读都挺到位。表演是在熟读了课文后进行的,属巩固性的实践活动。表演后,伴随着热烈的情绪,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也体会出登上山顶要靠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走,表演方面我觉得师生都做的不错。激发了他们的表演欲。

  2、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挂图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山的高大雄伟和海的壮阔美丽,当时学生看的时候眼睛睁大了,还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赞叹,看完后让他们谈一谈感觉,学生不仅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还争相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由此看来,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在导读方面还要继续努力,我认为自己指导得还不够到位,还望各位多提点建议。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10

  《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识记生字“登”“吸”“级”,认识偏旁“登字头”。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道理。

  教学难点是:感悟课文揭示的道理。

  以读为主是教学本课的主旋律。

  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1、让孩子通过自学画出小松鼠和小青蛙说的话。分角色读文。注意这个时候的.分角色读文不再是走过场,形式主义。而是整节课的朗读指导重中之重。层层深入的指导朗读,读中感悟。指名一个孩子扮演松鼠读:“你想看海吗?”师提示读出热情的感觉了吗?你也来演松鼠,再热情的读一读。一个孩子扮演青蛙读:啊,可是这山太高了,我上不去。”师:“你心情怎样?”“失望”“你生活中有过失望的时候吗?来说一说。”“再把这种失望的感觉送到课文中去,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谁也来当小青蛙?”“老师从你的表情中已经感受到失望了!谁再来试一试?”

  2、以表演感受情境。教学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带着头饰表演课文描叙的情景:松鼠(老师)带着青蛙(学生)来到了山脚下,不畏辛苦地一级一级地登上山顶,最后终于看到了大海。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内心体验。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表演和朗读都挺到位。表演是在熟读了课文后进行的,属巩固性的实践活动。表演后,伴随着热烈的情绪,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也体会出登上山顶要靠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走,这样才能成功。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11

  在《青蛙看海》结尾处“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指导学生想象练说。

  师:这时候,青蛙和松鼠在山顶上看到这一望无边而又美丽的大海,它们心情怎样?又会说些什么呢?

  生:他们会高兴地说:“大海真美啊!”

  生:青蛙会兴奋地说:“这一望无边的大海真是太美丽了!比起我长期生活的那个湖真是大得多了!”

  生:青蛙还会对松鼠说:“小松鼠,谢谢你。如果不是你在身旁鼓励我的话,我就看不到这么美丽的大海了,就实现不了我要看看大海的梦想了!”小松鼠也会说:“不用谢。有志者事竟成!”

  师:是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愿大家都能像青蛙一样,为了自己的理想而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吧!请你在课文最后的空白处写上你要说的话。(学生动笔写话。)

  这种利用文中空白处进行情境创设的写话训练,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文章最后想象青蛙和松鼠会说些什么,锻炼了学生说与写的能力,并从中领悟到深刻的道理。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12

  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

  一.以读为主是为课堂教学的谱写主旋律。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总之以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小青蛙的心情变化,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及情感。

  二、创设情景,发挥想象,促进言语表达

  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体验情境。这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课前我带学生去跳了台阶,课上我让孩子进行想象“如果你是小青蛙,一级一级不断向上跳有什么感受?”学生很热情的参与,不断的回答中,可知学生已经获得了初步体验。

  2、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了美丽的大海,我让学生搜索一些优美的词或句,来赞美一下美丽的大海。不仅可以使学生积累词语和句子,也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在最后的环节设计了“新闻发布会”这个环节,让小朋友做小记者来采访小青蛙。从而不断引导学生得出课文所要表达的涵义,并且我还总结了一些名言送给孩子们,帮助他们积累。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13

  《青蛙观海》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 ?

  1)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

  2) 本课我还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课前,我在体育老师的配合下设计了“青蛙跳”的体育活动,让学生跳学校教学楼的台阶。学生当时跳完以后个个累得叫苦连天,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愿起,有的直喘气,还有的在二楼就停下来跳不动了。看的出来学生对此感受是深刻的。这样,上课时学生都会联系自己的`经历来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学生们有的说心脏都快跳出来了,有的说想吐,还有的说脚好痛好酸。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3)我还让学生表演感受情境。教学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松鼠(老师)带着青蛙(学生)来到了山脚下,不畏辛苦地一级一级地登上山顶,最后终于看到了大海。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内心体验。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表演和朗读都挺到位。表演后,伴随着热烈的情绪,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也体会出登上山顶要靠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走,这样才能成功。

  3、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挂图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山的高大雄伟和海的壮阔美丽,当时学生看的时候眼睛睁大了,还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赞叹,看完后让他们谈一谈感觉,学生不仅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还争相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由此看来,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14

  一直以来,我对课堂表演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感情朗读、活跃课堂气氛等方面的作用都是很有自信的。但今天这一节课,给我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课堂环境对课堂表演的影响。

  今天,教学《青蛙看海》时,为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领悟文章中文字后面的内涵。小松鼠和青蛙一级一级跳石阶登山这部分,我让学生先自由活动,同桌之间边读书边表演。学生兴趣盎然,但我很快发现,犹豫这节课是借在很宽大的自然实验室上的,空旷的.教室让我的声音对后排的学生无能为力。他们几乎在游戏中忘记了课堂。后来,我喊了几名同学到教室前面表演。后面的学生由于看不清,纷纷站起来,给课堂纪律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这一现象,引起我的思考。在考虑课堂表演的时候,除了表演的情节、时机等,课堂环境也是必须考虑的一个方面。教室大,学生坐得较散的情况下,教师要注意自己站立的位置,学生表演的位置,以及音响设备的准备。

  课后,我又在班级中进行了一次表演。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了,纪律明显好转,对表演的评议也显得深刻起来。

  另外,由于学生课文的不熟悉,导致学生在表演时只注意了片面的动作,人物的语言无从顾及。虽然我在旁边轻声提醒,但无疑表演的效果打了很大的折扣。

  教后,我发现:情节简单的环节,在文字还不太熟练的情况下可以用表演帮助学生理解文字,体会感情。但是对情节比较复杂的环节,匆忙之间的表演没有任何实质的意义。我认为:对这一课,课堂上的感情朗读应该重于课堂表演。当学生对课文融会贯通之后,进行完整的课本剧表演会大大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15

  《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朗读贯穿始末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言、体悟内涵、发展语感的基本方法。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是学生非常喜欢的题材,很适合训练学生朗读。教学时,首先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把课文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接着鼓励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读,学苍鹰、青蛙、松鼠的不同语气。边读边思、相互讨论、交换想法,在此过程中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涵。最后在分角色朗读,在边读边演中内化语言。把朗读贯穿教学的始末。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创设情景教学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保持不够长久,情境的创设可以更好的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学习运用各路感官积极地观察、感受课文叙述的一切,就会有更深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文的教学,除了借助优美的.课件创设情境外,我还运用了简笔画,在黑板上勾勒出高耸的山峰,密密麻麻的石阶,壮阔美丽的海,学生一下子就进入情景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还让学生戴自己做的青蛙、松鼠头饰,表演课文描叙的情景,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更好的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坚持不懈地精神。

  三、利用文本空白

  本文有多处地方留有空白,例如青蛙和小松鼠爬山的过程,再如爬上山顶后看到的大海情景等等,我把这些利用起来对学生进行想象、说话的训练。学生说的非常精彩,如有学生说:“青蛙累得倒在台阶上起不来,不想跳了,松鼠鼓励他要坚持到底。”有学生说:“爬山时,哗啦啦,下起了大雨,风呼呼地吹,差点把青蛙和松鼠吹下去,但他们一点儿也不怕,继续跳。”这些训练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四、理解词语多元化

  字词的识记和理解是低年级学生重要的学习任务,是每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但是也是非常枯燥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文字词,我把字词的识记和理解放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各种方式进行。例如理解“长期”时请学生换个近义词;理解“吸了口凉气”时,先学习“吸”字的写法,在观察分析字形时,有“口字旁”想到意思和“口”有关系,再由做动作来理解整个短语的意思,另外还有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实际事物等理解方式。这样学生不仅能很好的理解字词和课文,能很好的识记字词,更能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的遗憾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弥补。我会不断努力,争取遗憾越来越少,精彩越来越多。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11-11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11-03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15篇)01-20

课文《青蛙看海》教案范文08-26

《青蛙看海》教案(精选20篇)03-16

《青蛙看海》教案(14篇)03-08

《青蛙看海》教案14篇03-07

青蛙写诗教学反思01-10

《青蛙写诗》教学反思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