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26 20:01:00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画》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画》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画》教学反思

《画》教学反思1

  思考问题:

  1、如何在旧有教育模式的不断扬弃中转变教学观念?

  2、如何寻找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美术教育途径和方式?

  案例描述:

  一、背景:

  刚加入美术教师行列的我经常抱怨学生上美术课不带齐美术用具,也为此多次教育甚至批评学生,我一向认为学生不带工具,课就没法上了,可是自从上了那一节课以后,我的观点改变了。

  二、实录: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第二课,课程内容是以刺孔的瓶为笔,滴水连线,洒水成画,愉快体验用其它工具作画的乐趣,我提前来到教室,准备组织学生排队到操场上课。

  “老师,我没带水瓶。”

  “我也没带,”几个学生也争先恐后地叫喊着。

  “老师,我俩能不能共用一个水瓶?”——————

  我眼见全班居然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带工具来,心里着急而且生气,“上节课布置同学们这节课一定要带一个瓶子来,我们要用瓶子做一支特别的笔来画画,现在那么多同学没带‘笔’来,那么我们就不用上课了。”我责备道。

  课室一片沉默。

  “老师,我有一支毛笔。”

  “除了毛笔,铅笔、圆珠笔,你们现在还能找到什么东西来当笔画画呢?”

  又是一片沉默。

  “拖把。”学生的声音很小,可是我听到了。

  “真聪明的学生,”我马上肯定并表扬了学生,心里暗暗地感谢学生提醒了我。

  似乎有人开了个头,学生们马上就热闹起来。

  “老师,我想到了,我用扫把做笔。”

  “抹布也可以。”

  “浇花的水壶也可以。”

  “我的鞋子。我用鞋印画画。”

  在我和学生仍在讨论着可用什么东西来上课的时候,这节课开始了。

  或许,我应该感谢这次没按要求带东西来上课的学生。就是他们使这一节课不仅仅局限于人手一个瓶子洒水成画,而是呈现了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自由地创作的空间。由于学生的工具多样,手法不一,因而得出了丰富有趣的效果:

  有的学生用水瓶滴出粗细不一的线条,还不时用脚涂抹一下。

  有的学生拉着地拖在操场跑,画出了长城,甚至以自己圆心,以拖把为半径画圆。

  有几个学生用自己的鞋印、手印合作创作。

  有学生把湿抹布展平或弄皱在地面上印出各种肌理,而这些好看的纹理又成为她画的小女孩的花裙子。

  有的学生用圆桶底印月亮,利用从天而降的一阵小雨点作星星——————

  反思与研究:

  应该说这是学生给我上了一节课,一节很有启发的课,使我在课后有深刻的教学反思。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美术课程的总目标就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提升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已随着时代的发展被整个社会所认识,原有的美术教育课程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需要改革,如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课程综合性与多样性不足,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偏高,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经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因此,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例如上文提到的这一节课,整节课学生的纪律很“松散”,有的学生拿着湿拖把到处跑;有的学生拿着水瓶向天射水;有的学生把湿抹布向墙壁掷去;有的学生把一大桶水全倒在地上,留下汪洋一片,甚至所有的学生根本来不及听老师想提出的一些建议。可是,最后我发现,那湿拖把经过的地面出现了长城;那向天射的水就是地面的星星雨点;那湿抹布在墙上留下了斑驳的水痕;那一片汪洋上面出现了一只小帆船—————我想要求学生做的,虽然没说出来,但学生都做到了;我所想不到的学生却想到了。像这种课改的新课,学生在美术游戏中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在自由自在的美术表现活动中,大胆地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自己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我相信学生通过这一节课,不仅仅学到了用各种能携水的水工具作画,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美术不单纯是一支笔和一本图画本里的事,而是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普遍得像自己的鞋印、屋顶的漏水痕迹,周围地面的任何纹理等等,都是美术。美术就在每个学生自己拥有的生活里,在每个学生心中。他们会因此而觉得自己与美术没有距离。久而久之,这种感觉会转化成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继而再升华为学生终生对美术的.热爱。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这节课的课前,学生没带指定工具,教师着急,可是学生提议用其它同样可以携水的东西代替,这又何尝不可呢,这正体现了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灵活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这提供了适宜创造活动的环境。这一节可以说原本没准备而成了最好的准备的课,使得学生懂得其实美术不一定需要特定的工具,可以毫无束缚地从自己的身边选取任何媒材进行美术创作。这样美术课程赋予学生一个美好、快乐、完整的艺术印象,一改以往美术课程单纯地把学生看成受教育者,上课只是要求学生按老师做,学生属于被动的学习操作,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满足感。通过这样的美术课程培养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现代的文明与进步,要求美术教育趋于综合和整体,希望从更广泛的意义来理解美术教育具有的审美价值、智力价值、专业价值和创造价值,在对现代人才实施培养的过程中充分展现着其巨大的育人潜力。

  通过这一节课,我作为教师深刻地认识到应当在旧有的教育模式不断地扬弃中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型的教育思想,寻找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美术教育内容、途径、方式。充分展现美术教育对学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的职能。

《画》教学反思2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始了这堂课,望着听课的领导和老师,我除了紧张还是紧张。我紧张着孩子们的状态,也紧张着自己的表现。我深知作为一年级的老师,一堂课除了有教学任务,往往还要有对学生常规的关注与渗透,正所谓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才是一切好的开端。

  《画》是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但孩子们在幼儿园都背过,并且对这首诗很熟悉,朗读和背诵应该没有问题,而识字、写字却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根据教学模式中的六环节设计如下。

  读儿歌《猜一猜》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口述本节课要完成的学习目标,接着让学生观察图,看图上画了些什么?是根据生的述说板书:山水花鸟。在识字环节中。我力争体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让学生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的生字然后多读几遍,接着出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读,生认真听,听出了什么,有什么问题,题出来,学生教学生。在学生自读自认的基础上教师强调“还”的读音。接着进行训练,找整体认读音节,前后鼻音,平翘舌音体现当堂训练,并且进行了易错读音的检测,做了我会选的练习。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由学生发现新的偏旁,自己找出反义词。生读课文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在教学过程中,感觉自己能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教学,但是发现了不少问题:1.学生能读正确流利就可以了不需要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2.识字没有很落实,还应多抽读,而不应过多停留在齐读上。3.教师在课堂上缺乏儿童话的语言和激励评价语言。

  在课堂常规方面,这节课孩子们绝大多数表现不错,就连最调皮的刘宇涛也没有违反纪律。但我还得加强孩子的常规训练,让他们有倾听的习惯,有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意识。张老师告诉我:对孩子们多鼓励多表扬,及时抓住孩子们的表现进行肯定,这样孩子们才会来神,于是听指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在这一点上我还要再下功夫。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永恒的艺术,需要不断探索。对于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我还有许多不足,还需要向身边的老师学习教学经验及班级管理经验,今后需要不断地锤炼自己。

《画》教学反思3

  口语交际课是"听话、说话"的发展,与以前的听、说训练不同,"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的,不仅要求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习惯。

  因此,我将"能介绍自己的画,说出自己为什么画这些内容,能简单评评别人的画。初步培养学生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激发学生相互交流的兴趣,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体会口语交际带来的快乐。"定为本次口语交际的目标,设计的交际情景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借助这个情景平台,激发了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在自然的氛围中进入说话的情景。

  要进行口语交际,首先就要明确要求。但一年级的孩子更多的是从模仿老师进行口语交际的。从老师身上,他们学到了怎样去交际,交际的时候说些什么,老师要给他们一个示范,供他们参考。一开始,我便设计了一个交际场景,请学生观看视频介绍,这一过程是让学生去观察,大姐姐是怎么进行谈话,是怎么向同学了解图画的,然后,我让他们记住她是怎样问的。然后我又请了一位同学来模仿,这实际上就是一次示范,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去了解图画。同时,让他们听听怎样介绍自己的画,通过两次两种不同类型的师生交际,再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交际,生生互动,了解同桌的画、了解自己喜欢的'画,四人小组里商量讨论推选出一张图画;和图画的作者一起欣赏图画;自己独立去进行交际。在活动中形式是多样的: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有学生个人面向全体学生的。在几次具体的活动中,从介绍自己的画从组内到面向全体。对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要求是从模仿到自主交流的过程,是学习方法到实践的过程,是逐层深入、层层递进的。

  课堂教学中反映的不足之处有:1、有同学在台前介绍的时候,下面的同学有的听得不太认真,甚至有人在做小动作;2、学生说话声音小,不够大胆;3、有些环节开展的不够深入;4、学生的自主评价不多……这都是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画》教学反思4

  本课以审美为主线,通过对橙色图片的感受、感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学生感受橙色特点,领悟不同橙色美感的基础上,又通过对典型的橙色艺术作品的赏析,发现色彩对比的规律,使学生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真正理解了色彩画面中主体、背景、景物之间深浅对比关系,在此基础上加进了电影及动画等艺术作品的欣赏,更加深了学生对橙色色彩情感表现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以直观情景与引探启发教学为主要手段,采取顺藤摸瓜的递进式问题设置,在培养学生观察感悟能力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及探究能力。

  为使学生将知识的认知与理解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又针对性的设置了反馈式课堂练习,并以师生互动形式,对图片观察——分析——判断--选择,使他们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进行自主创新。

  本课还需教师小结时,加强学生思维过程的归整: 根据感受确定主色————找出与主色对应的背景色————确定主体色及其弱对比色――背景弱对比色。其次,还应该再设计与学生生有关的主题,进行选择判断有关内容及形式(色彩),以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的.创作能力。

  总之,通过本课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使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的表现性得到进一步的落实!为本领域美术教学由偏重知识技能及画面形式的追求向注重学生的主观表现的转化,又迈出了新的一步!真正使学生既明确要表现什么?又知道怎样表现?体现出美术学科的人文性特点。

  十几年的教学,使我深深认识到教学是一门遗憾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此需要我们不断追求,不断突破!这是我们逐步走向成熟路径。

《画》教学反思5

  今天学习了《画》的课文。它是一首五言谜语诗。在这节课上,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指导小朋友初步了解课文,重点指导同学读课文利用以前学习过的识字方法分类识记生字和说反义词的练习。虽然,在课前我对于教学设计已经烂熟于胸。在教学中我教态好,引用先进先进的教学理验,大胆的`创新。一节课下来的让生学会了许多知识。

  但是在课上无论是我自身的教学,还是同学的课堂常规都曾在这一些问题。

  在上个学习单元的《语文园地一》中,同学们就已经接触了反义词的概念,并在课上进行了说反义词的练习。在这节课上,我只是想将课后练习引入课堂教学,借助同学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反义词,然后顺学而导,让学生进行说反义词的拓展练习。因此,在课上,我试图让小朋友直接找出课文中的三组反义词,认为这一教学环节只是引入练习的一个过渡,但怎幺也没想到就是这幺一个简单的环节,同学们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完整、正确找出课文中的反义词,甚至还有一个同学在课上随便地问出:“反义词是什幺东西?”这样的情况,是我在备课过程中没有预期的,一时间我慌乱无策,没想到以前连练习都做过了,同学们说出了远比书上更难的反义词,怎幺偏偏在有老师来听课的情况下,出这种状况呢?此时的我陷入了尴尬的局面,没有方法只得重新引导学生回忆反义词的概念,然后又通过现场扮演引导同学体会“近与远”、“来与去”、“有与无”之间的相反意思。

《画》教学反思6

  《玲玲的画》是一篇内容比较浅显,而且篇幅较短的文章。作者想借由玲玲的故事,告诉孩子们:如果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会变成好事!这让我想起了《塞翁失马》的故事。于是我就由《塞翁失马》的.故事,引出了本单元的单元导读(我一般在一单元开始或结束都会让学生阅读单元导读,因为单元导读常常很明确地告诉孩子们本单元学习的重点,为中高年级孩子的学习打下基础)。

  再利用单元导读,引入本课的学习。虽然看起来饶了一个弯,但结果在实际的课堂上却为孩子的学习降低了难度,对于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打下了基础。那么情感目标达成顺利,我就把接下来的重点放在了句式训练和分角色朗读上。这样一来夯实了语言的训练,使课堂就显得更有实效了。

《画》教学反思7

  1、学生在本节课中学有所获:《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巧妙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现在在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非常多,但真正能将多媒体使用到位、用到精的并不多。我已经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来展示玲玲改了之后的画,接着进一步使用这一教学资源,让原来的画与改了之后的画进行一个比较,对比出因为一个无意间的过失让画面上多了一只懒洋洋的小狗,使得整个画面显得生趣盎然。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内在含义,也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生活的理念:人只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就会有无限的可能。

  3、遗憾的是在教学中,我更多的关注教师的教,缺少对学生的需求的关注。呈现在课堂上,学生显得被动。而细节之处的.处理也欠圆滑,教学的痕迹比较浓。看来,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

  生活中,因孩子的无知会很自然地做错一些事情,犯一些错误。学生做错事情的结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并不是无法挽回的。我们是能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正如课文《玲玲的画》中提取的情节是:夜深了,孩子玲玲在收拾画画工具时不小心把明天要评奖的画给弄脏了,着急地哭了。于是,爸爸引导孩子:只要开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学习过程中重在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要多动脑,多思考,劣势也能转化为优势。

  课堂上,我提出:“在平常生活中,你遇到像玲玲一样的问题吗?”学生在傻愣愣地呆了很久之后,也没有一个人回答我。教室里鸦雀无声。我想:换个思考角度试试看吧。紧接着,我这样问:同学们,在家里你做错事了,爸爸妈妈会怎么做呢?”

  “哇!我的爸爸妈妈会说,你怎么这么烦呢?过去!过去!”

  “太傻了!问爸爸去!”

  “什么对不起不对不起,离我远点。”

  “你也太顽皮了吧!”

  这些回答完全在意料之中。因为农村的家长自身文化的素质水平并没有很快地随着教育潮流而前进。要想有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各方面素质特别是家庭教育也急待引导。

  深入想想,象玲玲类似的,因家长启发后,坏事变好事的经历会可能好吗?让农村孩子们从何说起呢?我们在面对常见的生活小事又该如何启发呢?家长素质的提高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我想:我们应该在孩子的身上再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去教育他们。启发孩子观察社会生活,不放过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只有思考,才会闪耀解决问题的火花。

  教育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生活,教育应该对关照学生思考生活,意味着教育要关注完整的生命,并致力于完整的人的发展。引导孩子关注生活。因为大部分孩子没有把“生活”这本大书看懂,看透,看明白,不会思考真实的生活。孩子对生活问题解决能力的薄弱,迫切需要我们多多引导,多多启发。

  一、识字写字

  1、识字指导:

  ⑴出示课题,认读“玲”字,注意是后鼻音。

  ⑵学生在自由读课文中圈出生字,画出生字所带的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想办法认记生字。

  ⑶同桌互相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如,“详”可以放在“端详”这一词语中,通过模拟“端详”(认真仔细看)的动作来感悟。“奖、叭、催、脏”等,可以运用生活经验,在组词和说话中认记。“玲、详、叭、脏、幅”等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⑷检查生字认记情况。可以在给偏旁或生字“找朋友”的游戏中完成。

  2、写字指导:

  ⑴写正确:

  “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糟”字右边的“曹”字学生没写过,是难点,建议作细致的指导,特别是笔顺,应该引导学生认真书空、反复临写。

  ⑵写美观:

  借助两个带木字旁的字(楼、梯)的书写指导,可以复习巩固木字旁的书写方法。“楼”字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

  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字中捺却没变。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反犬旁的第二笔不容易写好,指导写“狗”字时要注意示范。

  二、朗读感悟

  本课的叙事情节比较简单,主题也比较明确。重点是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同时,要在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体会爸爸最后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要表现出玲玲为自己画好了画而感到“满意”的样子。随文理解“端详”的意思。读第四至六自然段,要表现出事情突发后玲玲紧张而着急的情形。朗读第七自然段,要感悟爸爸处事的沉稳。读第八自然段,要表达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读第九自然段,要读出爸爸高兴的语气。

  朗读的方式,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在小组里扮演角色对读,再指名在全班朗读。教师按上述朗读要求予以随机指导。

  爸爸最后说的话是从玲玲改画这件事引发出来的感想,是课文的中心句,有较深刻的教育意义。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在生活中对待事情好坏的态度,我们不能把一些暂时没有做好或不小心做错的事情都看成是坏事情,因为好坏是可以转变的;二是遇到事情办得糟糕的时候,我们不能惊慌失措,要沉着冷静,开动脑筋想一想弥补的办法。注意这里的“坏事”是泛指做得不如人意的事情,并不是指违纪违法之类的坏事。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齐读、个别读的基础上体会。可先让学生对爸爸说的这段话自由谈感受:你明白了什么?教师要在鼓励学生谈感受中引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端详、脑筋、收拾、满意、参加、懒洋洋

  2、对课后练习“读读抄抄”的句子,要读熟,再认认真真抄下来。

  四、实践活动

  1、根据课后“泡泡”里的提示,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类似事情,以强化感受。

  2、回到家里,可叫爸爸妈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或自己通过阅读书刊再找一个开动脑筋、变坏事为好事的小故事,然后抽时间讲给班上的同学听。

《画》教学反思8

  在《香香的蔬菜》这一主题中我们开展了艺术活动《蔬菜印画》,本次活动的目地在于让幼儿认识蔬菜截面的形状,用蔬菜来印画;通过印画的活动让幼儿感知不同蔬菜的印画效果,体验印画带来的快乐。因为考虑到我们班的幼儿第一次尝试这种印画,所以我把我一开始的设想每组同时进行换成了每组幼儿到前面来进行,希望在老师的管理下能让活动进行得更顺利。

  在第一环节中,让幼儿“猜一猜这张漂亮的画是谁画出来的”一句话成功地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幼儿都很好奇是什么东西画出这么漂亮的画,而后有几个小朋友说出了是蔬菜在作画。说出是蔬菜在作画后,幼儿的兴趣更高了,每个幼儿都想自己试一试。在第二个环节是老师示范,“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用蔬菜画出这么漂亮的.画吗?”这一句话让幼儿意识到仔细听后才能也像老师一样画出这么漂亮的画。而后老师介绍作画的材料:蔬菜与颜料。在示范作画的时候加上儿歌“蘸一蘸,印一印,压一压,放回原处继续蘸”,让幼儿在操作的时候边说边做,也使幼儿更清楚地懂得应该要怎么做。在第三个环节也是重点环节,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因为我选择的是让幼儿一组一组上来进行作画,这样能使我们能够看清楚和照顾到每一位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幼儿表现得非常积极与兴奋。印出来一朵朵漂亮的花儿,幼儿都争着让我看看“老师看看我的画多漂亮”每一个幼儿都非常的有成就感。在第四个环节中,让幼儿拿起水彩笔给“小花”们添上身体,每位幼儿都非常开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作画中。

  但在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特别是很细节的东西没有考虑进去。例如在作画的材料中没有考虑到在旁边放上几个擦手的抹布,导致幼儿一画完就往厕所跑;在最后的一环节中让幼儿给小花们添上一些漂亮的东西我示范的时候只是在“花”的下面画了几根竖线当做是花的身体,我原本是让幼儿自己相像然后再画上去的,没想到大都数的幼儿都跟着我这样画了几条竖线。教师的示范真的是非常重要的。

  自己在上课方面还是很“嫩”的,我相信在以后不断的锻炼中,自己会学到得更多,也会进步得更快。

《画》教学反思9

  《玲玲的画》这篇文章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们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我决定先好好把握教材,相信无论是怎样浅显的课文,只要抓准了教材,我们的心灵都可以和孩子们在课堂是共舞。以下几点是我对自己课堂的总结:

  一、巧妙开头,使师生之间和谐融洽

  如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现自己,无所顾虑地思考问题,是我课前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最后,我决定以“夸奖”孩子们为契口,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这个深爱他们的胡老师,其实愿和他们做朋友,畅游语文课堂。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的互相夸奖,使孩子们的劲头十足,兴趣盎然。精彩的回答,惟妙惟肖的表演,久举不愿放下的小手和一个个盛满“思考”之水的小脑瓜,充分说明了好的开头也为整节课堂上孩子们的出色表现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二、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三、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一开始,自由读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动画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这篇课文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因此还是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只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对于理解爸爸说的那段话的深刻含义有一定的困难,我就引导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体会。先让学生联系课文对爸爸说的这段话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对这段话的感受。朗读、感悟后,链接生活,我说:老师昨天穿的新裙子不小心被钩破了一个洞,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让坏事变好事吗?此时,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帮我出谋划策。有的说,可以在钩破的地方绣一朵美丽的小花;有的说可以从不要穿的旧衣服上剪一朵花下来粘在上面;有的说可以在上面绣一只采蜜的`蝴蝶。我微笑着点头表示赞许,并对他们的建议表示感谢。这群孩子已经真正能够联系生活的实际,从多角度来考虑问题了,我感到很欣慰。接下来,我又进一步对说话内容进行拓展,问:在平时生活中,你还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孩子们思如泉涌,各抒己见,把教学推向高潮。

  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应准确区分“图案”和“画”的区别,“名字”和“字”的区别,不能为了自己所认为的“巧妙”失去语文的最基本的文字要求。最后拓展部分,有的孩子只是说了努力克服的困难,但是没有体现变后的“好”事。同时他们的思维也受到了局限,无法打开。

《画》教学反思10

  《画》是一年级上册的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点展开描写,图文对应。这就是我本节课教学目标和方向。这一课是谜语诗。我抓住学生好动、好奇、爱表现的特点,设疑解疑,引导学生观察我的画,理解诗意,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前,多媒体不通电,老师课前临时发挥,用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入手,启迪他们识字的兴趣,既解决了课前空白的尴尬,也为古诗学习生字作了铺垫。

  教学时,我和孩子一起分享了自己的画—根据古诗作的画。并让学生先从整体再由远到近观察,知道这是一幅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感受景物的美。并通过实际生活中山、水、花、鸟的对比,以及体验对比所产生的差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诗句,进而达到理解诗句的目的,突破难点。如:站在远处看生活中的山,模模糊糊,看不清颜色;老师的画上的山青兰葱郁,站在远处看,却有颜色,得出诗句“远看山有色”……是因为山在画上,不是真实的,一句一句剖析诗句,孩子们的探索欲浓烈,最后明白这不仅仅古人智慧的结晶,还把山水花鸟描写的生动有趣,还是一个谜语。我抓住诗句中的`着眼点,把精力放在诗句的品析熏陶上,借助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在读中让学生感悟诗句的美,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抓住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进行教学,和学生一起“写诗”,并把识字总结成方法,引导学生说一说,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孩子们喜欢接受新事物,识字方法的引入,激发了他们识字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学习主体,通过自由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图文对比,感悟诗句的内容。诗句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我十分注意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识字教学是很枯燥的,在教学识字时,我善于总结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识字方法,同时还适当的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用活泼有趣的方式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总之,这节课我能抓住一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突出了识字的过程,并扎实有效。一类字的教学,我还是觉得老师自己在黑板上范写、多次范写是很重要的,我们现在的教学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越熟练,对在黑板上书写就越来越生疏,孩子们被课件上的图片、生字卡片“惯”得有些懒于动笔了。今天的课上,我反复地在黑板上示范写字,引导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增强他们学习的欲望。但同时又有许多遗憾:从个别学生的语言表达苍白上看,识字方法的渗入不够有力;没有很好的关注个别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的拓展是空白的。我深切地感觉到自己的课堂的拓展能力急需加强。都说“细节决定成败”,课设计得再好,课堂是不可预见的。总之,对于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我还有许多不足,还需要向身边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今后还需要不断地锤炼自己。

《画》教学反思11

  口语交际课是“听话、说话”的发展,与以前的听、说训练不同,“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的,不仅要求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因此,根据三个维度和《课程改革标准》的相关精神,我制定了本次“口语交际”的三个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相互交流的兴趣,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讲清楚自己画了什么和作画时的想法;

  3、培养学生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进行口语交际。其中,激发学生相互交流的兴趣,能说清自己画了什么和作画时的想法,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进行口语交际是本次口语交际的重难点。

  为了这次“口语交际”真正能互动起来,这节课,我主要安排了三个大教学环节:

  一、创设氛围,激趣导入

  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他们更喜欢丰富有趣的活动,在接近生活的氛围中学习起来更容易主动参与,积极学习。所以,我充分运用语文书上的彩图,利用鲜艳的色彩、有趣的画面很快吸引住学生,体现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采用激励式评价,让学生充满信心地进入下一个环节即学习怎样进行口语交际。

  二、以图激趣,明确要求

  要进行口语交际,首先就要明确要求。但一年级的孩子更多的是从模仿老师开始进行口语交际的。所以,我首先作为这次口语交际的参与者、合作者,大方地介绍了自己的画,并随机明确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这样就让孩子们有了初步的印象。为了进一步引导台上台下的孩子进行互动式的口语交际,我紧接着就请了两位小画家再来介绍自己的画。因为有了老师的示范,他们开始有目的性地进行着口语交际。这时候,我主动站在台上的孩子旁边,有针对性地帮助全体学生继续围绕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有问有答,为下面四人小组内相互交流打下较好的基础。

  三、激情促说,双向互动

  老师的激励,孩子们强烈的表现欲望,使整个课堂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还想上台介绍。我顺势推出安排的小组内互相讲、互相评的`环节,让每个孩子都能互动起来,要求小朋友们先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小组内的伙伴们,同时,如果别人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了问题,小画家要一一解答。这样,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交际的环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从而达到本课“能讲清楚自己画了什么和作画时的想法;培养学生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进行口语交际”这一教学目的。我还请每个小组自行选一名代表参加全班的交流。在让每个孩子小组内充分说的基础上,请每组的代表上台来介绍自己的画,同时,他们还要解答班上其他小朋友提出的问题。这样生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极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最后,老师又组织学生进行评比,及时地给予学生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后安排学生自由地看看别人的画、评评别人的画,就是鼓励孩子扩大口语交际范围,让他们的自主性更强。

《画》教学反思12

  初入小学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自我约束力差,新鲜劲儿过了后就开始开小差,上课经常出现由于一个话题而引发他们前后左右忘情地说话的热闹状况,我感到有点棘手。尽管我教给了孩子们在口令中调整自己、提醒自己的方法,可他们一到兴头上就有点忘乎其形,无所顾忌啦。为此在上课,我特别注意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用活动式、生活化的方式,用儿童化的语言、肢体来传达生动可感的信息,吸引孩子的无意注意。

  在创设情景导入开头的时候,我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故事中就用画画的方式渗透象形字,虽然孩子们不知道象形字,但是通过故事明白了古人在生活中就会用画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例如哥哥去山上打柴,想告诉妹妹去向,就画了一座山,旁边画堆柴,妹妹就明白了哥哥去山上打柴……故事不但吸引了孩子,最让我欣慰的是让孩子们明白了画与象形字的.关系,完成了教学目标中通过学习象形字,感知汉字表意的特点,激发了孩子们识字的兴趣。我自己也蛮有成就感的。

《画》教学反思13

  现在在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非常多,但真正能将多媒体使用到位、用到精的并不多。我已经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来展示玲玲改了之后的画,接着进一步使用这一教学资源,让原来的画与改了之后的画进行一个比较,对比出因为一个无意间的过失让画面上多了一只懒洋洋的小狗,使得整个画面显得生趣盎然。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内在含义,也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生活的理念:人只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就会有无限的可能。

  当然,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对于字词的学习只停留在认读上,而“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在读“爸爸”的话的时候如果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用知识联系实际生活,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指导朗读上,还不是很到位。

  这次讲课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很多:以后要多读、多听名师的讲课,让课堂更加精彩丰富;不断提升自我,才能在课堂上更加游刃有余;继续深钻教材,提高短时间把握文本的能力。

  我喜欢语文课,更希望能够把语文的精华在我的课堂上更精彩的呈现出来。就让这些启示鼓励我继续努力吧!

《画》教学反思14

  “你说我画”是主题活动“我对你说”背景下的一次美术活动。主要是让小朋友能认真听完别人说话,听清指令,根据同伴的描述判断物品名称及样子,再用笔画出物品的明显特征。

  在这个活动里,我做了以下几点:

  第一、为幼儿提供了多种物品的图片,让幼儿在第一次“你说我画”中,看着图片,有东西说,说得更多,说得更好。

  第二、为幼儿选择的物品尽量简单一点,特征明显一点,这样可以让说的幼儿好说一点,能说到点子上;让画的'幼儿画起来容易一点,画得好一点。使幼儿在第一次“你说我画”中,取得好成绩,让他们充满自信,喜欢上“你说我画”的艺术活动。

  第三、在最后环节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展示出来,让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画》教学反思15

  本堂课是一节“造型-表现”课。根据课改的精神,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基本上是让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在每一个环节中我都让学生自己探讨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的老师传授。因此学生也更容易理解每个知识点。在理解装饰画造型和色彩特点方面我选择了许多图片让学生进行直观的感受得出结论。但这节课中,内容容量大,知识点较多。同时还要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完成一张装饰画创作,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本课中时间有点不够用。

  当然在本堂课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在学生分析装饰画造型特点时,学生比较风景照片和装饰画时,学生能体会装饰画的特点,但是很难自己组织语言说出来。在为房间配画的过程中,四张画的选择还有待推敲。但从学生完成的作业来看,画面效果还是不错的'。大部分学生很好的理解了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点,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装饰画的绘画题材和手法有很多,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老师不可能将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只能起到一个引导作用。通过这堂课能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景致,并能将其绘画成自己理想的画面,由此而热爱绘画便是本课的成功之处。

【《画》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画的教学反思02-28

苏珊的画教学反思04-18

《画杨桃》教学反思09-01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09-05

画汽车教学反思04-10

画角的教学反思04-02

画垂线教学反思10-29

泡泡画教学反思01-21

《画角》教学反思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