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歌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24 16:00:55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水乡歌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乡歌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乡歌教学反思

水乡歌教学反思1

  在《水乡歌》一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做得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导入。以画激趣

  在开始学习之前,板画小帆船,请学生上黑板画,比赛看谁画得像,画得快,,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能调动起来,学习兴趣也得到激发,让学生兴奋起来了,为全文教学创设了一个很好的“乐学”氛围,并且很快拉近了师生距离,师生关系融洽,亲近起来。

  二、初读。整体感知

  在放水乡影像,让学生对水乡的景色有了初步感知之后,紧接着配以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文本语言,学生对教材有了较全面的认知,能够直接反馈水乡的典型特征是三多,即水多、船多、歌多。通过一番看、听,整体感知了水乡秀丽的.风光,再让学生充分地读,自己感知、体悟,在交流不懂的问题后,及时地把相关问题归类,如字“渠”“驳”的理解,先教给方法,“歌”和“曲”都是人唱的,意思相近,可以组词“歌曲”,那么“驳”是什么意思?学生经过老师的示范和指点,很快就能想出“驳”是“船”的意思,可组词“船驳”,“渠”有“河”的意思(是人工开的河),可组词“河渠”,字词的理解也体现出目标的整合,相对地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精读,以画促读。

  在三段的精读时间内,设计以画促读,创设情境,学生学习兴趣极大地激发出来。画要画好,课文必须要读懂,学生便饶有兴味地去读课文了。三段的画方法也有不同,第一段在充分读之后交流水乡的水是什么样的,得出水乡水多、水绿、水清,先读好这一段再指导学生作画。第二段在自由读后,请一位学生画一只船,教给方法,再请小朋友画多只帆船,教师画上云朵,由画到文,想起书上哪句话?指导朗读(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由画促想,这么多船在干什么?水里会有什么?水上呢?水边呢?在小组充分交流后再作画,有感情读第二段。第三段以画设问、促读,歌可以画吗?先自读第三段,小组交流谁在唱歌?为什么唱歌?师小结,水乡人们通过辛勤劳动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看到这么多的帆船你能听到他们在唱歌吗?这一段虽未画歌,但通过图引导学生讨论两个问题,认识到水乡人民生活的幸福,真正做到以画促读,未着笔墨却体悟深情的目的。

  三段学完以后,继续以画促进诗歌内涵的理解,还可以画什么?楼房、小鸟、树木等,揭示出“鱼米之乡”,进一步认识水乡风光优美,作画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

水乡歌教学反思2

  《水乡歌》的教学案例反思

  教学片段:

  (自读课文之后)

  师:你觉得水乡美在哪儿?

  生:水乡美就美在这里的“水多、船多、歌多”

  (相机完成板书)

  师:水乡的美景就像一幅画,如果让我们来画一画,我们该先画什么呢?

  生:水

  师:要想画好水,必须知道水是什么样的,自由读第一段。 你们觉得水乡的水怎样?请你来回答。

  生:我觉得水是清的,绿的,很多。

  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生:“千、万、连、处处”等体会出了“水多”。

  师:你能把水乡“水多”的感觉读出来吗?

  (学生朗读有关句子)

  生:“绿水、清波”等体会出了“水的清,水的绿”。

  师: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看到”水乡的'绿水清波吗?

  (学生朗读有关句子)

  师:小朋友们体会得真好!接下去,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进入水乡水的世界。我们跨过无数沟渠,穿过条条小河,来到了美丽的尚湖边,太阳照在湖面上。风轻轻吹过湖面绿水荡漾 着清波。

  啊,多美呀!你们看到了什么?那你就带着这种感觉美美地读吧。

  (老师学生一起朗读此节)

  ……

  教学反思:

  此段教学,教师从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到点拨学生想像画面,再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一直到最后鼓励学生朗读背诵,在整个教学环节之中,努力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教者尝试大胆放手让二年级的学生去自读自悟这段话,让学生独自走进文中,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各自构建起自己独特的阅读表象,产生了富有个性的阅读体验。学生是阅读的主人,阅读是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的体验与理解。

水乡歌教学反思3

  《水乡歌》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中突出水乡的四个特点:水多、桥多、船多、歌多。给读者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点睛之笔又使人如闻劳动的愉快歌声,感受到生活的幸福、美好。诗歌每小节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是一篇训练朗读的好材料。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小组学习的积极性,采用竞赛的方法,比赛学习各部分内容。在开课时,我只板书了水乡两个字,立刻有学生叫起来,说我写掉了歌字。我告诉他们别着急,先来看水乡,让他们想象水乡会是什么样子。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我再让学生去看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说看到水乡是什么样子。在学生说完后,我告诉学生,有一个作家把美丽的水乡写成了一首诗吗,来赞美水乡,你们想知道他是怎样赞美的吗?,在板书“歌”。让学生读题,走进课文去发现水乡的美。学生兴趣浓厚。

  在识字教学中,我让每组的2号学生读字音,3号同学组词,其他同学补充。在识记字形时,让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合作完成。再在全班展示。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学生热情高,效果比我一个讲要好。在品读课文时,我重点讲了第一节,在二、三小节的学习中,卧还是让小组学习,但效果不是很好,只有三组的同学参与积极,特别是王嘉琪这一组表现优秀,他们在组长王嘉琪的带领下,以舞蹈的形式边读边跳,吸引了学生,其两组就是男女生读、齐读,没有新意。在这两组展示时,我发现其他组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效果不是很好,于是我还是采取范读、齐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语言美,领略水乡的风光美。

  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激励,小组竞赛的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参与的面多了,但在交流反馈时,学生的注意力仍然难以控制。

水乡歌教学反思4

  我觉得陈老师的课对低年级的课堂习惯抓得很实、很到位,确确实实地做到了关注每一个孩子。例如,一个小朋友在站起来读书的时候,她要求全体同学把书拿起来听他读。如果有一位小朋友书没拿起来,那么就不能开始读书。还有在让学生自读课文的时候,有个别小朋友读得慢了一些,陈老师并没有接着上下一个环节,而是要求大家等一等读得慢一些的小朋友,一定要等每一个学生都读完了,再开始往下上。就像刘特说的,陈老师的课能体现出低年级课的特点(识字、写字、读书、背书),体现细节,习惯抓得很好,特别关注每一个,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陈老师抓住了“荡清波”、“白帆”、“新生活”、“装满”、“咱们”、“渠”、“驳”、“船”、“箩”等关键的字词指导朗读和理解课文,对字词和课文朗读的训练抓得很实。而且,陈老师的`课让我感觉她与学生互动的方式特别平等、民主,处处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体现了陈老师优秀的个人素质。

水乡歌教学反思5

  《水乡歌》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共有3节,每一小节的开头都采用了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朗朗上口。每一小节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

  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孩子们比较每个小节的相同之处,通过比较,让孩子们记住这首诗歌的特点,为后面的教学与背诵奠定基础。接着,我让孩子们纵观全文,说说水乡有哪几多?孩子们总结出了水多、船多、歌多。我又让孩子们仔细读诗歌,找出多的理由。然后相机划出“千、万、一个连一个、处处、飘满、装满”等词,通过多形式的朗读,通过图文结合,逐步感受到多的理由。最后由“唱咱水乡新生活”一句引出水乡人民的幸福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赞美新生活的热情。

  同时,我努力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悟情,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语言美,领略水乡的风光美,重点抓好识字教学。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语文教学的特点就在于整体性和综合性。识字识词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要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通过分析字形,识字析词,理解句子的意思。把字词的教学与句子的`教学和整篇课文的教学协调起来,将阅读、识字、理解、感悟、朗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做到寓识于读,寓解于读,以读促识。例如在学习“处处绿水荡清波”时,先让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识字,再通过字理识字法,理解了“荡”原来指芦苇草,所以是草字头。芦苇草长在水边,所以左下脚是“三点水”,右下脚的部件多像风儿吹来芦苇草左右摆动的样子。然后通过听音乐想象画面、动作演示和朗读感悟,体会到微风吹来,绿水随着清波一起一伏的样子,使学生深深地陶醉在水乡美的意境之中。这样边读书边识字,利于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做到学用结合,发展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识字兴趣。

  教学完整首诗歌,我又带着孩子们尝试了说话训练:校园()多,()多,()多,真()啊!市场()多,()多,()多,真()啊!同时,让孩子们收集和欣赏歌唱新生活的诗与歌,以达到与本诗的情感共鸣。

水乡歌教学反思6

  上周我校举行了课堂教学比赛,水乡歌教学反思。我选了《水乡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21课的第二课时上。本课是一首诗歌,歌咏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共三小节,分别写了水多、船多、歌多。每一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诗人以活泼清晰的语言,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勾勒出一幅幅流动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点睛之笔使人如闻劳动者的愉快歌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诗歌每小节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是一篇训练朗读的好材料,教学反思《水乡歌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课中,我让学生自由读,并让学生间互相评价,重视对学生阅读过程中感受、体验和理解的评价。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导”的工作,采用加动作进行朗读、学生赛读、小组读、师生对答读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感受阅读的.乐趣,进而喜欢阅读,愿意阅读。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孩子读进文中,走进画一样的诗中,放手让孩子去品味、欣赏、诵读。

  在教学的最后,我让学生找出这首诗的特点,然后进行仿写。先让学生说说我们家乡什么多?再模仿课文说说“古砦什么多?”并动手写下来。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渗透了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又提高了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铺设桥梁,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由于自己课堂上激励语言还不够丰富,学生的积极性还没有调动起来,气氛不是很活跃,因此导致学生品悟得不是很到位,本来第三节我是想让学生先说一说:为什么说把歌说是装满一箩又一箩。先体会水乡人们打捞鱼得了一箩箩的喜悦心情。我没有让学生品味就读,所以学生读不出喜悦之情。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要善于驾驭教学方法,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使今后的教学更能得心应手。

水乡歌教学反思7

  《水乡歌》是一首诗歌,描写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展现了水乡的兴旺景象,赞美了水乡的崭新生活,抒发了作者热爱水乡的思想感情。全诗共有3节,采用问答的形式,按照水多、船多、歌多的顺序,给人以清新活泼之感。

  在执教这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比较三个小节,说出这三个小节的共同点,学生基本都能说出三个小节在结构上的相似性,都是以问答的句式开头等等。接着我通过出示图片的方式指导学生理解“渠”“驳”“箩”这些字指的`是什么东西,然后开始学习第一小节。诗歌的学习主要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所以为了让学生读好这一小节,我利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你来到水乡,看到如此多而清的水,想干什么呢?有的同学说想下河游泳,有的同学说池塘里肯定开满了荷花,要去采莲,在想象的基础上,学生读起第一小节来就更有感觉了。

  之后的两个小节我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任选其中一个小节来探究,方法和学习第一小节时是一样的,就是要想象出画面。学习第二小节的学生说,水乡船多,躺在船只上,船只随着清风水波飘荡,人也好像飘荡起来,多么舒适,多么自由!所以朗读的时候要读出点自由舒适的味道来。学习第三小节的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水乡歌多,为什么文中说“装满一箩又一箩”,歌怎么能用箩筐来装呢?其他学生也帮着一起思考,有的学生说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意思是歌多得要用箩筐才能装得下,有的学生认为水乡人民用箩筐来装丰富的水产,心中高兴自然要歌唱一翻,所以文中说“装满一箩又一箩”其实是指水乡人民生活富足而美好,所以朗读的时候要读出快乐幸福的感觉来。

  学生们通过想象画面,朗读诗歌的时候也更带情感了,我还教了他们配合着拍手来朗读这首诗歌,学生觉得非常有趣,所以朗读的积极性更高了。当然,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在课堂最后设计了一个任务,让学生仿照着诗歌中的句式写一写水乡还有什么多?学生虽然知道水乡桥多、井多等等,但是直接让他们仿照书中句式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只有少部分学生写的能达到要求,我应该再稍微降低点难度,从易到难,有个渐进的过程会更好。

水乡歌教学反思8

  《水乡歌》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有三小节:第一小节写水多,说明水乡的自然资源丰富;第二小节写船多,表现水乡人民的勤劳;第三小节写歌多,说明水乡人民生活的幸福。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我们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秀美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点睛之笔又使人如闻劳动的愉快歌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诗歌每一小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每一小节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与我们的柳州山歌比较接近。

  教学时,重点是指导诵读。在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领会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意境。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读出感情诗歌每一小节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让学生分角色对读。问句富有情趣,要读得活泼,答句简洁明了,要读得更定。每小节问答后面都是具体描述的句子,引导学生紧扣答句的内容,结合插图,读懂句子的.意思,感受水乡的景物特点,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读熟课文后,让学生回忆柳州的山歌,有的学生马上说:“我会唱,我会唱……”有的干脆唱了起来“哎……什么水面打跟斗咧,嘿了了罗……”我说:“你们能不能歌词改一改?把《水乡歌》当成我们柳州的山歌来唱?” 学生们兴趣高涨,马上操练起来,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改成了“哎……水乡到底什么多咧?嘿了了罗。哎……水乡里面水最多咧嘿了了罗。千条渠来万条河咧嘿了了罗,池塘一个连一个咧,处处绿水荡清波罗……”。先师生对唱,然后分男女生对唱。并希望回家唱给父母听。最后把刚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做小诗人,仿造课文形式赞美本地的方方面面的“多”。

  本课的教学,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与音乐课的整合。做到以读为本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用多种形式来读课文,体现了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感悟、积累、运用。在“感悟”“积累”过程中,发挥学生自主性,突出以读为本,在读中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在导读环节中,注意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既关注低年级段的阅读教学要求,又注重读的层次性;在“运用”方面,让学生做小诗人,仿造课文形式赞美本地的方方面面的“多”,内容接近小学生的生活,共同赞美幸福生活。

水乡歌教学反思9

  《水乡歌》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7单元中的一篇优美的诗歌。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秀美的水乡风光图。诗歌赞颂了水乡秀丽的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共三节,字数相等,匀匀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第一小节写水多,说明水乡的'自然资源丰富;第二小节写船多,表现水乡人民的勤劳;第三小节写歌多,说明水乡人民生活的幸福。诗歌每一小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是一篇训练朗诵的好材料。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能借助拼音自己朗读课文,有一定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能力。下面,我从以下几点,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反思:

  一、温故而知新,复习旧知识事为新知识的构建引路搭桥,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接触过描写水乡识字词串,对水乡有一定了解,已经形成一定感知。在教学中,学生初读前,就要求让学生读了课文后就联系之前学过的《识字1》来说说你对江南的印象,这一步通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己寻求问题的答案,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发挥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为以后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文配有描绘水乡风貌的插图,在教学中我就以此突破学生难理解的疑点,对于“白帆片片像云朵”的指导,我就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进行想象,帮助学生进入诗歌的境界。通过生动的语言、图画,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景,使学生再现表象,形成新表现,产生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产生强烈的愿望去阅读课文。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还有很多令人遗憾的地方。如读的不够充分,不到位,精读部分能读懂了,但离读美还有一些距离。还有就是练习续写、仿写诗歌这方面的意识还不够强。叶圣陶曾说过:“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读是阅读的基础,运用才是学习的目的,要使学生真正将课文中的规范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必须设计迁移运用的练习,让学生在说写中学会运用规范的语言。上好一节课是要千锤百炼的,再给我一些时间,我会上得更好!

水乡歌教学反思10

  《水乡歌》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全诗共三小节,每一个小节的字数相等,结构相似,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

  教学本文时,我从整体入手。先请学生自由读文,说说知道了些什么。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然后再读课文,思考:哪些词语可以说明水乡“水多、船多、歌多”?全班交流,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内容,并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教学至此,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但我想这首诗歌结构上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应该继续挖掘,所以我就请学生思考:课文的三小节在语言文字排列上有何特点?学生的回答很似乎我的意料。答案如下:

  生:这三小节的第一句都是“水乡什么多”?

  生:这三小节的开头都是问答式。前面提问题,后面做了回答。(一位非常出色的学生回答)

  生:每一小节后面的三行都是具体地写“水多、船多、歌多”。

  生:三小节里面都有“千(什么)万(什么)”说明多。

  生:前后的词一样,如千条渠万条河、千只船万只驳、千首曲万首歌。

  听到学生这些精彩的发言,让我感到很惊喜。有的'答案都是我未曾想到的,而他们不过是八九岁的孩子!

  真的,不要低估了孩子的思维能力!新课程让我们擦亮了眼睛!

水乡歌教学反思11

  一.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提倡的建构学习理论,把情境教学放在学习环境四大要素的首位,就是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环境或氛围,其目的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其情感体验,达到对外作品内容具体而深刻的理解。授课伊始,通过《江南水乡》影音资料的播放,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在如诗如画的水乡的风光中,学生直观感受到水乡风光的秀丽多姿。这样不仅较好地弥补了学生对不乡感性上的不足,同时激发学生形成急欲探究新知识、想通过课文内容来佐证影象形象的内驱力。正是带着这样情趣与内驱力,当对学生说对“欣赏了水乡的秀美风光,如果同学们能在读一读水乡歌,一定会有一方不同的感受”时,学生便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读书活动中去。再如:在三段的精读教学中,设计以画促读,创设情境,学生学习兴趣也极大地激发出来。画要画好,课文必须要读懂,学生便饶有兴味地去读课文了。三段的画方法也有不同,第一段在充分读之后交流水乡的水是什么样的,得出水乡水多、水绿、水清,先读好这一段再指导学生作画。第二段在自由读后,教师作画,通过课文让学生感受到船的多,再画多些帆船,教师画上云朵,由画到文,想起书上哪句话?指导朗读(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由画促想,这么多船在干什么?在小组充分交流后,有感情读第二段。先自读第三段,师小结,水乡人们通过辛勤劳动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看到这么多的帆船你能听到他们在唱歌吗?这一段虽未画歌,但通过图引导学生认识到水乡人民生活的幸福,真正做到以画促读,未关笔墨却体悟深情的目的。

  二.开掘文本,激活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发资源的途径很多,其间有一条取之有效,行之便捷的渠道,这便是文本的二度开发。引导学生透过教材表层,触摸到文本内最深、最广、最鲜活的东西。这样,不仅可以将学生的思维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逼仄空间里解放出来,自由驰骋,自主翱翔,而且能有效填补教材的空白,加深学生的感受。在片段二的精读教学中,当学生说出他发现船不仅多而美时,我让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之后。启发学生闭眼想象“你看到什么”、“这么多船在干什么?”“一时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很好地被激活,有的说“我看到了渔民们在船上捕鱼”、有的说“水乡的人们坐在帆船上采莲”、还有的说“我看见船只正载着一箩又一箩的虾、蟹”等,学生丰富的`想象及时填补了本小节的空白,从而较好地领会了文本所要表达“水乡人民为创造幸福生活而辛勤劳作着”这一内涵,同时也为领会第三小节“歌唱美好新生活”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超越教材,催化创新。

  语文教学不能过度囿与教材本身,要有适时、适度依于教材、超越教材的勇气和意识,将学到的书本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加以检验、盘活和运用,达到学以致用,催化创新。这是新课标倡导的新型的学习理念。片段三教学中,在学生充分感受到水乡美的基础上,我适时点拨:水乡美,我们的家乡也很美。进而播放太姥山风光、丰富的物产图。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或模仿文中的诗句夸一夸自己的家乡。有了文本学习的“厚积”,加之原汁原味生活素材的感官刺激,此时学生便“情动而辞发”,创新思维的火花随之迸发。于是就有了,“家乡什么多?柚子多。柚林一片连一片,世界名果美名扬。”的妙语佳句……这些都是学生自主读书后所生发出来的深层次的知识迁移,虽经教师提出,但接下来全由学生“主体”完成。超越教材,沟通生活的过程,实则是进一步帮助学生消化、吸收课本知识的过程、催化知识创新的过程。由于这过程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学生感兴趣、愿学、乐学,收到“课尽情亦浓”的效果。

水乡歌教学反思12

  本文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有3个小节:第一小节写水乡,说明水乡的自然资源丰富;第二小节写船多,表现水乡人民的勤劳;第三小节写歌多,说明水乡人民生活的幸福。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读者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秀美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点精之笔又使人如闻劳动的愉快歌声,感受到生活美好、幸福。诗歌每一小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每一小节字数相等。句句压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悟情,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语言美,领略水乡的风光美。主要教学过程如下:

  (一)、赏——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出示水 乡美景图并配上音乐,让学生初步领略水乡情韵。

  (二)、品——进入课文意境,阅读教学以读为本 ,重视朗读训练,在读中品,品中悟,悟中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学活动要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使其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意境,去领悟,去享受阅读的乐趣,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教学时通过对读、配乐读和动作表演读等多种阅读形式使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并利用多媒体带领学生感受水乡美丽风光,引起学生共鸣,感受水乡人的美好生活。让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将朗读和理解词句于一体。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品词品句,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

  (三)、写——教学生学习本课两个生字,这一环节的设置存在问题,忽视了低年级教学应以写字为重点,在上课时过分去讲读分析文本导致只留了5分钟的时间学写字,由于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违背学生学字的规律即描红,临影再仿写的规律,直接让学生仿写,在以后教学中会改进的。

水乡歌教学反思13

  一直以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如何使学生获得朗读的快乐,从而变得乐读、会读等等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觉得一堂阅读课,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的尺度很难把握。教师引导多了,成了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引导少了,学生悟得不够,体会不深,不能读得动情动心。这次教学《水乡歌》,我同样被这些问题困扰着。

  今天,上完课后,觉得时间把握不错,教学环节也比较流畅,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在教学设计和课件等方面还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其中最重要的是:学习课文时,学生虽然读得很多,但是读得不够入情入境,没有把水乡的美读出来。

  到底怎样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水乡的美读出来?我想应该让学生独自走进文中,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各自构建起自己独特的阅读表象,产生富有个性的阅读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自读自悟的机会,课上才会产生多姿多彩的独特感受与体验。阅读教学中教师究竟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语文课程标准》中写的清楚:“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同时也是阅读课堂上学生的另一个主要对话对象与合作伙伴。课堂上,教师只放不收,学生便会亦步亦趋;能放能收,学生才能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另外,通过本次教学,我能够体会到本课时的亮点还应该体现在仿写的地方,而前面对于课文的理解以及视频的观看等,都要为这个环节作充分的准备。要让学生会说,首先就是要把这些素材在课堂中点点滴滴的帮助孩子去积累,这样才能使课堂在重点部分更精彩。

水乡歌教学反思14

  《水乡歌》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悟情,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语言美,领略水乡的风光美,重点抓好识字教学。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语文教学的特点就在于整体性和综合性。识字识词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要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通过分析字形,识字析词,理解句子的意思。把字词的教学与句子的教学和整篇课文的教学协调起来,将阅读、识字、理解、感悟、朗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做到寓识于读,寓解于读,以读促识。例如在学习处处绿水荡清波时,先让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识字,再通过字理识字法,理解了荡原来指芦苇草,所以是草字头。芦苇草长在水边,所以左下脚是三点水,右下脚的部件多像风儿吹来芦苇草左右摆动的样子。然后通过听音乐想象画面、动作演示和朗读感悟,体会到微风吹来,绿水随着清波一起一伏的样子,使学生深深地陶醉在水乡美的意境之中。这样边读书边识字,利于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做到学用结合,发展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识字兴趣。

  《水乡歌》这首诗歌的形式鲜明,采用一问一答的'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进行模仿,迁移。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感受诗歌明快的节奏和水乡的美景。在反复诵读过后,我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词感受到了水乡水多、船多、歌多的特点,学生找到了千条、万条、一个连一个、处处等词语,在此基础上,我启发学生思考:水乡还有什么多?学生的思维非常踊跃,一下想到了水乡的树多、花多、鱼多、桥多等等。接着,我指导学生联系句式,模仿诗歌的句式进行写诗训练,并举行了全班诗歌创作大赛。学生兴趣盎然。这样不仅结合文本作了适当的拓展,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同时在一种美的意境中适当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水乡歌教学反思15

  这是一首新诗。从内容来看,课文以轻快明朗的笔调,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水乡特点,勾画出一幅鲜明、形象、秀美的水乡风光图,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从诗歌的表现手法来看,诗歌每一小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每小节结构相同,字数相等。为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自主、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诗歌充分借鉴了江南民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是一篇训练朗诵的好材料。

  在上这堂课时,首先要解决生字词,之后才能进行朗读的训练。本课共4个小节,除第二小节外,其余3节生字词较多,在学习课文之前我先把重点的生字词单独提出来学习,然后再回到文章中学习,第二节则是随文识字。第一课时里,重点是前三小节的学习,在解决生字词、读通读顺课文后,让学生通过文字了解到水乡能见到的“三多”,即“水多、桥多、船多”,在此基础上,为下一课时理解水乡的“歌多”做好铺垫。在第一课时学习写了两个字“乡、片”剩下的字在第二课时按结构类型来学习书写。由于课文开头采用的问答方式引入,因此,我在教学中多次使用引读的手法,使孩子有兴趣读,更有利于背诵,只是在机制和时机上还有待研究和调整。

  本文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读者色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的水乡风光图。

  一、以画激趣。

  在讲课时,我和同学们边学课文边作画,学到哪一小节就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来相关内容,比赛看谁画得像,画得快,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的调动了起来,学习兴趣也得到激发,让学生兴奋起来了,为全文教学创设了一个很好的“乐学”氛围,还为精读部分以画促读作了很好铺垫。

  二、以画促读。

  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的调动了起来,我又设计了以画促读环节。想要把画一步步完善,课文必须要读懂,学生便饶有兴味地去读课文了。三小节画的内容各不相同,第一节在充分读之后交流水乡的水是什么样的,得出水乡水多、水绿、水清,先读好这一段再指导学生作画。第二节在自由读后,请一位学生画一只船,教给方法,再请小朋友在黑板上画多只帆船,有感情读第二节。第三节以画设问、促读,歌可以画吗?先自读第三节,小组交流谁在唱歌?为什么唱歌?师小结,水乡人们通过辛勤劳动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看到这么多的帆船你能听到他们在唱歌吗?画一些音乐符号代表歌声。三个小节学习完了,同学们也认识到了水乡人民的幸福生活,真正做到以画促读。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是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的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的过程。尊重人,尊重具体人的生命价值,尊重具体人的文化及多样性。

  在教学完整首儿歌后,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了水乡水多、船多、歌多的特点,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到了水乡的美景。在此基础上,我启发学生思考:水乡还有什么多?学生的思维非常踊跃,一下想到了水乡的树多、水乡的鱼多、水乡的云多等等。在此基础上,联系句式,引导学生模仿诗歌的句式进行写诗训练,并举行了全班诗歌创作大赛。学生兴趣盎然。这个环节中,教师不仅结合文本作了适当的拓展,尊重了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同时在一种美的意境中适当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水乡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课文《水乡歌》教学反思(精选5篇)11-18

水乡歌教学设计04-14

《水乡歌》教学设计06-21

《水乡歌》03-15

《水乡歌》教案09-18

《水乡歌》教学设计15篇06-28

《水乡歌》小学教案04-02

《水乡歌》教案(15篇)03-08

《水乡歌》教案15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