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15 15:23:21 惠嘉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关于《春晓》教学反思(精选17篇)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春晓》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春晓》教学反思(精选17篇)

  《春晓》教学反思 篇1

  关于《春晓》这首诗的教学,课后,教研组组织了课后研讨。现将参加研讨的老师们的反馈归纳成以下几点:

  1、准备比较充分,设计完整,教学程序环环相扣;

  2、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特别是识字方法的指导,处理的比较好;

  3、对于诗句意思的教学,采用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渗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诗歌的朗读,教师进行了指导,也想让学生能多读,但没有很好的引导,效果不好;

  5、生字的书写没有指导好,只进行了板演,没有书空,学生掌握的效果一般;

  6、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时要适时进行表扬激励。

  我的反思:能根据课前准备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并能按既定的教学思路基本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读的指导,在学生熟读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的5个生字,并会背这首诗。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时,能在一开始就从指导读诗入手,把握诗的节奏和韵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没有充分估计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接受能力,虽然有部分学生能按指导进行朗读,但还有一部分学生仍停留在“唱读”阶段。识字教学阶段,教师很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学生的识字效果也比较好。但在写字教学上,教师指导没有到位,多数学生对于笔顺不甚了了,仅能靠已有的经验书写。研读古诗时,教师以故事的形式,潜移默化的渗透诗歌的情景,对于学生研读古诗有一定的帮助。泊船瓜洲教学反思冰融化了教学反思冰花教学反思

  《春晓》教学反思 篇2

  一年级的孩子处在机械识记记忆阶段,理解能力不是很深,要想让孩子们 学好古诗,就必须有一个很好的办法一开始把孩子的兴趣调动起来。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许多描写春天的词语。谁能够跟大家交流一下(指两名同学回答)万物复苏,柳绿花红的春天,我们喜欢,古人也喜欢。因此他们写出了大量歌颂春天,赞美春天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两首。(板书:古诗两首)这样的导语设计,让孩子在复习学过的知识的过程中引起对古诗的兴趣,激起他们学习的好奇心。

  对这首诗内容的学习,我采取了三个步骤,首先,是学生初读,整体感捂一下诗的内容,此时学生感悟的内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第二步师范读,教会学生感受诗的节奏,同时以提问的方式,理解晓、眠、处处、闻等字的意思。第三步是配乐朗诵,学生闭眼冥思,感受春天早晨景色的美丽:雨后的早晨,诗人从甜美的梦中醒来,推开窗户,扑进来的不仅仅是清新的空气,更有那清脆的鸟鸣,淡淡的.花香,浓浓的春意。那飘落的花瓣,令人惋惜;那被春雨浸润着的芳草绿叶,令人振奋。那湿润的落花,那鲜嫩的绿叶,似乎把昨夜的春风春雨送到了窗前。最后,我播放一首《春晓》的儿歌,让孩子在歌声中再次感受诗的意境。

  讲授本课的过程中,孩子们的理解还是比较准确的,回答问题也是比较积极的。但是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缺乏“生本”有效形式;师生之间缺乏互动;预想和现实差距巨大。讲课之前,我预想了很多讲课环节,但是在实际讲课的过程中,效果不是很明显。

  在我讲课之前,得到了很多教师的指导,受益颇深。讲课尤其是公开课,是教师提升的有效途径。课前的准备,在讲课过程中讲课技巧,课堂驾驭能力的把握,以及课后教学反思,都会使自己得到提升。

  老师在教学中只起到指导引领的作用。单就语文教学来说,阅读、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低年级还包括识字、认字)怎样将教学的内容与“生本”的内容

  有效结合起来,是对老师的一个考验,也是对“生本”课堂中学生能力的考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也与课前的预习有很大的关系,这就需要家校之间的有效配合。

  总之,“生本”教育需要教师和学生素质的共同提高,两者素质的提高,必将塑造课堂的精彩。

  《春晓》教学反思 篇3

  这一课的两首古诗都是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古诗《春晓》是唐朝大诗人孟浩然的名作。古诗词节奏鲜明,音律和谐,对于小学生来说,琅琅上口。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同时存在着理解和感悟的难题。虽然有的同学早就能够背诵下来,但他们理解诗意吗?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不大可能的。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从学习《春晓》这首诗来说一说我的体会:

  一、让学生自主地识字。

  在板书课题后,我让学生读读《春晓》这二个字,然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就说出了“春”要读翘舌音,不能念成平舌音。于是我又让学生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晓”,学生马上联系到我们班同学的名字来记住“晓”。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这首诗描写的`季节?学生很快就明白诗名所包含的意思。这时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那诗人到底想告诉我们有关春天的什么呢?带着问题去诵读古诗吧!

  二、从生活情感中体会诗的情感

  只有当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才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于是我问学生:当春天来了,你发现周围有什么变化吗?你自己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吗?这时学生的话可多了,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感受说了出来,于是我相机地引出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让学生想象春风来时,春雨来时大自然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于是教室里热闹极了,我及时地引导他们说说诗人在看到雨后清晨的美景时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通过引导,当我们再次朗读起诗时,我感觉到了学生把诗人、把自己对春天的喜爱读了出来,这时我想他们不再仅仅是会读会背诗句了,更体会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这也正是我所期望的。

  《春晓》教学反思 篇4

  在教学《春晓》前,我仔细阅读了教学参考,学习了许多有关低年级古诗教学的文章,并作了充分的教材分析:《春晓》这首古诗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教学参考上提出了以下要求:

  【教学目标】

  1、通过《春晓》这首古诗的学习,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了解“矢”的演变过程。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体会世人对春天的赞美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掌握本课生字词的基础上,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我想,那我该如何来教学这一课,让我们班的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真正能体会诗的意境,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呢?倘若我在教学过程仅作单纯地分析讲解,然后提问,让学生再回答,说说古诗每个句子的意思,接着反复练习背诵。这样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着,使劲地记着,至于审美情趣的陶冶,诗的意境的体会这样的文化性就不能体现了。

  人本主义教学观指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新课标”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平时正努力地用新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那这首古诗的教学,我如何尝试用新理念来更好地达到教学的完善?我动了一些脑筋。《春晓》是一首富有情趣的五言诗。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古诗的特点,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利用课件再现古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了解古诗的意思,通过朗读领悟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春晓》教学反思 篇5

  春晓这首歌曲在本单元出现,使学生通过学习不同风格的古诗词作品加深,加强对这一题材的了解和认识。

  学生在哼唱,学唱,对比唱的多种形式中学会了歌曲,并通过师生一起讨论歌曲感情,恰当的处理了歌曲。

  通过教学歌曲《春晓》,使我感触颇深,它又一次使我深刻的体会到音乐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整个的教学过程能够把同学们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想象和表现的机会,从而能够更充分的展示他们的才华,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他们释放情感、体验成功。

  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一直崇尚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一年级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所以我也特别关注同学们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说、唱、想象和创造,学生之所以爱上音乐课,是因为他们能从中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通过在首歌曲的学习,同学们对这种题材的`了解已经很深刻,不但能够静听歌曲,想象歌曲所表达的意境,还能用语言描述下来,用作画的方式画下来,也能通过指挥的方式表现出来。多种方式的表达有助于学生对歌曲的进一步理解。

  这节音乐课课堂秩序好,气氛活跃,可以看出学生真正走进音乐了。喜欢音乐,喜欢音乐课,并在音乐课上有了不少的收获。

  《春晓》教学反思 篇6

  《春晓》这是一篇古诗词的课文,古诗一直以来都是较为难上的篇章,一来文章简单短小,处于记忆黄金阶段的一年级学生早已是背得琅琅上口,但是对于其中的寓意,学生又是极难掌握的,把握不好便会将课文上的枯燥乏味。而上古诗对于我自身来讲又是最没有经验可言的,所以我试着用情景导入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例如:小朋友们,学了前面的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又说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这是一个过渡语,能让学生既联系了实际又能对古人笔下的春天产生兴趣,既而有学习的欲望。

  古诗教学的另一个难点便是如何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古诗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奇葩瑰宝,作为华夏文明的继承和发展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学好这些优秀的诗篇,所以在朗读的时候应该尽量地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带着这种感情去领悟古诗的精华,但是就理解和感悟能力来说,一年级学生若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是很难进入这个情境的,所以在讲述的时候,我尽量去营造一种这样的氛围,比如在说“春眠不觉晓”时,我就会让学生去想一想现在的实际,某些同学有了一定的同感,朦胧中便会产生诗人那时的'心境,“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与“花落知多少”三句更是景物的描写,配以课文中原有的插图,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和领悟到诗人的内心感受,再加以范读指导,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很多的问题可能并没有符合一年级学生的领悟水平,他们的回答总是与我自身想要的答案相差很远,于是整个课堂变成了以我为主而学生为辅的画面,他们总是在听我讲,以我的思想和要求在朗读古诗,而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注意他们的水平,不可提出过分高的要求。

  《春晓》教学反思 篇7

  在教授此文时,我也是把这样的理解传达给学生的,唤起学生的乐趣,呈现出鲁迅另一个温情的形象。本文主要是两个部分,“百草园”有乐,“三味书屋”有味。我的设计是让学生找出自己觉得最有意思是的语句进行赏析,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熏陶,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体会童真童趣以他们独有的眼光去体会鲁迅笔下的孩童世界,而不是一一罗列总共写了哪些景物、事情,把优美的文字用枯燥的讲解去分析支解,而忽略了文字里蕴含的最美好的情。通过品读学生感兴趣的语句,就可以两者兼顾,既可以把写得好的妙处落实,又可以唤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是私塾中老师和学生读书这一段,学生一品一读,摇头晃脑的就特别的有意思,学生也读得很有趣味。

  教完此课后,我布置学生写周记就是写有关学了这一课的.体会,并且写出自己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事,要模仿课文的样式来写。从学生的周记中,发现很多学生都从鲁迅的文章中找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趣,并用文字流畅的表达出了自己的童真童趣。

  但是此课也有很多遗憾之处。比如没有能兼顾到对学习不怎么积极的同学,一味的强调举手抢答,对那此没有举手的学生很少去关注他们。即使有问到,学生没有心来听课,往往也只是以“不知道”或者“不懂”、“没有”来回答,面对这样的情景,心里往往觉得赶时间自己也没有很好的去引导他们深入的来解读课文。在做笔记上,往往也很兼顾得到了。有时候觉得自己说的还是太多了,没有能够完全放手去让学生说,没有让学生发挥到淋漓尽致,没有让学生发尽量说出他们自己想说的话!

  作为一名没有什么经验的老师,在备课中还会经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很难抓到重难点,看到教参里面有什么就什么都想讲,生怕考试会考到,所以备课的时候备得很全,导致上课讲得也很多,学生说的就特别少!

  《春晓》教学反思 篇8

  这是一篇全日制弱智教材第十册的古诗课文,古诗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弱智学校语文教学较为难上的篇章,一来文章简单短小,虽然全班的学生早已是背得琅琅上口,但是对于其中的寓意,学生又是极难掌握的,把握不好便会将古诗课文上的枯燥乏味。而上古诗课对于我自身来讲又是最没有经验可言的。在这册书中第一课就是《春天的颜色》诗说小动物们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春天颜色,由于有这篇课文作铺垫,所以我试着用情景导入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例如:同学们,学了前面的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之后我又说古代的人啊,跟同学们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学习这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这是一个过渡语,能让学生既联系了实际又能对古人笔下的春天产生兴趣,既而有学习的欲望。

  我在课前也看过有关语文教学方面的书籍,从中学到和感悟到古诗教学的另一个难点便是如何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古诗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奇葩瑰宝,虽然学生是智力残疾的孩子但他们也是华夏文明的继承和发展者,我们作为教师就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学好这些优秀的诗篇,所以在朗读的时候应该尽量地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带着这种感情去领悟古诗的精华,但是就理解和感悟能力来说,对于这些学生若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是很难进入这个情境的,所以在讲述的时候,我尽量去营造一种这样的氛围,比如在说“春眠不觉晓”时,我就会让学生去想一想现在的实际,“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与“花落知多少”三句更是景物的描写,配以课文中原有的插图,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和领悟到诗人的内心感受,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我们这些弱智学生在学古诗时光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因此,我虽然知道学生早已会背诵了,但我还是花了大量的时间,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读,学生体会了春天的'美丽和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再加以范读指导,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很多的问题可能并没有符合这些学生的领悟水平,他们的回答总是与我自身想要的答案相差很远,于是整个课堂变成了以我为主而学生为辅的画面,他们总是在听我讲,以我的思想和要求在朗读古诗,而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注意他们的水平,问题要提出要直接明了,不可提出含糊问题。

  《春晓》教学反思 篇9

  在小学阶段,古诗的教学是大家都感觉到比较难以把握的。在教学中我们往往感觉很迷茫。古诗究竟该怎样教,该教些什么?观完《春晓》一课后,我翻阅了新的课程标准,课标中反复提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古诗文无疑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最灿烂的瑰宝。课标又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这是一个总的指导纲领。同时我又把新旧课标中对古诗教学的目标进行了比对:

  钱正权老师曾说过:“引领学生走进诗词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去寻求诗词地信息意义,而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词中的画面,也就是说再诗词的语言文字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读者要读出诗情须发挥想象。”在这节课中,老师过多的运用注释的方法帮助孩子理解诗句,却缺少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充实画面的物象,丰满图画的内容,始终处在解诗意的层面,没有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学生没有悟到诗情,课堂就缺少那诗味了。

  总之,在古诗教学中,学生读会古诗很简单,但是读出古诗的意蕴却很难,我们平常的课堂总是停留在读会古诗的层次上,怎样引导学生读懂古诗,并从中汲取到营养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春晓》教学反思 篇10

  这样的教学程序,和以往不同主要在于第一个环节。自从音乐新课程实施以来直截了当的告知,几乎从课堂上消失了。似乎只有学生自己探索的才是唯一正确的,否则就不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会扼杀学生的发展。可是将近三年的实践,不禁让我们思考:有时候为什么放着直道不走,偏偏要拐弯抹角呢?淡化了双基的音乐教学,路走得长吗?

  从课堂实施的效果来说,我觉得学生就了解了回旋曲的曲式结构,并能够感受到《春》是回旋曲这一点,是非常乐意接受和引以为豪的。(如有一张量化的表格来衡量该多好!)这一点从学生认真聆听的表情、态度和言语上体现的很明显。教案的实施过程中,三个教学班的.纪律都非常好,课堂注意力很集中。

  就首先哼唱了解主题音乐的教学设计,最初的想法是承接曲式结构的介绍,直奔主题,比较省事、省时。了解主题音乐共安排了四个环节,唱——听——再听——找。逐一加深印象,增强感受,春天的音乐印象被牢牢刻在学生的脑海里。学生在初听主题时都面带微笑、眼露喜色。丁一涵说:“我觉得仿佛春天的万物都在复苏的感觉,充满了生机。”徐阳说:“好像小草欣欣然张来了眼,小动物们在忙碌着,大家都很开心。”蒋紫嫣:“人们的心情是喜悦的,好像在春游,很热闹。”……而寻找“春天”时,三个班的学生几乎全都能高举手臂,快乐的哼唱,学生完全沉浸在音乐的意境中。

  色彩和音乐的通感有时是建立在一种直觉表达上的,当你要学生回答一个为什么的时候,则更多的是建立于生活实际的感受中,于是音乐便从生活与色彩间淡出了。有意识的要求学生将联系的着眼点放在音乐上,围绕音乐,从音乐的高低、强弱、快慢、音乐的情绪等音乐要素出发来谈谈感受,这很有必要。比如学生在表现第二插部的音乐时,颜色感各不相同,那么不妨再来聆听一遍音乐,再次感受一下音乐的特征。学生都说这段音乐很柔和,很优美。交流中刘蕊同学来了个总结:“我觉得音乐很柔和,淡雅的颜色都很适合。”真让人心花怒放。

  这节课花了大约三十五分钟的时间欣赏《春》,这样的教学时间安排,如果参照教师用书的建议,我显然是大大超时了,但是从课堂上学生的情绪反应和注意的集中度来观察,学生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烦躁不安或者不愿意继续聆听的感觉,相反,听完一遍,学生还会有所担心的、着急地恳求:“再听一遍!我们还要再听一遍!”究其原因,我觉得当学生觉得能够清晰的了解音乐要素,并且明白音乐要素所要表达的含义时,也必将对音乐产生兴趣,而且这种兴趣决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浅层兴趣。原因之二,器乐的演奏在音乐诸要素中同样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使得他们在观看录像时,就等于给了学生与大师交流的机会。在录像欣赏中,学生可以通过视觉直观地感受小提琴、大提琴的演奏,各种乐器的配合。尤其当小提琴表现小鸟的鸣叫和大提琴表现春雷声声时,更加直观形象。学生可以清楚明白的感受到小提琴的颤音从演奏者的指尖流淌出来,而大提琴演奏者有力的振臂则让人感受了那尽情投入的演奏。录像的现场表演让学生大开眼界,学生非常乐于接受。真希望教材能多一些这样的配备。

  《春晓》教学反思 篇11

  古诗《春晓》是一节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它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表达了作者喜春、惜春的美好情感。它的作者是唐朝大诗人孟浩然的名作,在上完这节课后,我也对自己的'这节课进行了反思小结。

  我觉得托班的古诗课应该要更具有趣味化,我们可以将整首古诗改编成一个小故事,从而来了解这首诗。而我只是将整首古诗用简短的语言解释一下,如“飘落了下来”他们了解吗?不了解。所以整节课下来,我觉得自己在提问上、讲解上,语言太干练、深奥了,不适合托班年龄段的幼儿来理解。所以在以后古诗的教学中,我上课用的语言可以更浅显些,更生动些,语速还可以再慢一点,留点时间让幼儿可以思考、吸收,这样会更好。在我刚开始第一遍让他们接触这首古诗,是通过视频来了解的。视频播放的时候,很多小朋友就已经开始跟着视频念了起来。因为现在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教他们背一些古诗,但他们理解诗意吗?对于托小班来说,在学习这首古诗之前,我可以先让幼儿了解、交谈更多的关于春天方面的特征,这样一来才能让幼儿更好的知道诗人在写这首古诗是在怎么样的背景之下写的这首古诗。古诗的学习,不一定要学习如何背诵、朗诵,可以是让幼儿感受到诗中的意境之美,体会到春天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这才是最重要的。

  如何教幼儿学习古诗课,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我们需要通过不断探讨、改进,这样才能把一节好的古诗课带给自己的学生。

  《春晓》教学反思 篇12

  近日我上了一节音乐创作课《吟唱古诗词——春晓》,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音乐创作知识,运用乐音音乐创作软件为古诗词《春晓》谱曲,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音乐创作能力。课后我想了很多,其中有不足的遗憾也有成功的喜悦……

  一、课例的由来

  在中小学校里进行音乐创作教学,往往会被人们认为高不可攀、深不可测,好像有一种神秘感困扰着广大师生。为什么呢?传统音乐创作教学超出了普通音乐课的范畴,太过“专业”,观念中认为不是中小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那么中小学校的学生究竟有没有创作的欲望和能力呢?结论是肯定的。创作性(创造性)是人类的一种普通心理特征,从儿童到老年,除低能和某些心理疾病患者外,都具有创作性、创造性(潜在的、显性的),特别是在音乐方面。孩子从出生起就有听觉能力,也就具备了听音乐、接受音乐艺术熏陶的重要条件。如在婴儿──儿童阶段,只要孩子一听到愉悦活泼的音乐,就会高兴地手舞足蹈,在电视、电影、录像等媒体及生活当中,看到优美的舞蹈,他们会模仿,甚至会创编新的舞蹈动作。我们时常会听到学生随意哼唱自编的小曲,尽管稚气十足,但毕竟是孩子们创作的,是他们的真情流露。这足以说明,少年儿童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只要有适当的机会和条件,他们潜藏着的能力便会得到充分的发展与表现。

  为何选择为古诗词《春晓》谱曲为课题呢?我是结合以下五方面的因素:第一,结合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实际。目前我校正在开展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校园文化活动,而中国的古诗词正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吟诵古诗词成为学生每天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二,结合教材中的创新内容。《吟唱古诗词》是花城出版社出版的《走进音乐世界》教材中很有新意的内容。它体现了音乐与传统经典文化的结合,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第三,结合学生实际能力。由于四年级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就已学习过相关的古诗词歌曲《咏鹅》、《悯农》等,已能很好地用语言和歌声进行表达诗意,且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常识,如:节拍、节奏、速度等,具有进行简单创作的基础。第四,结合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音乐作曲软件的开发成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得以开展的保证。运用计算机音乐创作软件,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境,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了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巩固和发展了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五,结合体验成功的需求。基于以上诸因素,所以我设计了为古诗词《春晓》谱曲这种音乐创作课的形式,让学生运用喜爱的信息技术(乐音创作软件)进行创编活动,在编辑乐谱的过程中获得复习和巩固有关的音乐知识,同时通过作品的完成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形成了一个学习到创作到再学习到再创作的良性循,改变了过去音乐知识难教且教学效果甚微的状况。

  二、教学理念及教学目标的确立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是新课标中的新教学理念之一。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感受到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并加深孩子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对古诗词内涵美感的体验。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表现古诗的意境。

  3、能运用“乐音”创作软件,为古诗《春晓》谱曲,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教学中我将情境、音乐基本知识和创作内容三者有机结合,通过欣赏、演唱古诗词歌曲及学习、归纳音乐知识,让学生感受音乐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在教学设计上,我创设了“赏——唱——说——动——创——品”等音乐活动,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使学习活动趣味盎然、高潮迭起。

  三、教学中的成功之笔

  1、学科整合,荟萃精华。世界是一个整体,由于人类对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后来才形成了不同的学科。近代开始学校教学分学科进行,使知识的传授更加具有系统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但是,把关于世界的知识分割成不同的学科,不利于学生完整地理解和把握世界的完整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代科学的新发展就是在学科交叉、整合的过程中出现的,所以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学科的整合,这种整合应当从教学设计时开始,我这节课就采用了音乐与古诗词的整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中国上古时代诗歌、音乐、舞蹈原是三位一体的,诗歌与音乐有一种难解难分的特殊的亲缘关系,所以在儿童古诗词歌曲的创作中,字声关系就包括“语言声调与旋律音调”和“语言节奏与旋律的节拍、节奏”两个方面。古诗词的声律美其实质就是古诗词语言的音乐美。汉字是单音节而且有声调高低的变化,这种特点决定了古诗词语言音乐美的两个最基本的形态特征:语音的高低走向;语音的长短组合(除此以外当然还有语言色彩的亮与暗、软与硬等方面)。这些特征形成了古诗词歌曲字声关系中的两个方面:语言声调的高低在歌曲旋律音调中的体现,语言声调的长短在歌曲节奏、节拍中的体现。

  我在教学中采用欣赏《静夜思》的配乐朗诵、演唱系列古诗词歌曲如《咏鹅》、《悯农》、按不同的节拍(2/4、3/4、4/4)的节奏规律拍拍古诗词《春晓》的节奏等,通过诵一诵、唱一唱与拍一拍的方法,让学生充分领悟诗歌的音乐美,了解韵律规律,激发学生自觉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音乐知识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内容,也是丰富学生的音乐内涵,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内容,是进行谱曲的前提和基础。任何教学、任何课堂如果脱离了本质,科学的知识的传授,无论怎样创新将会像水上的浮萍。只有将音乐知识的落实和歌曲情绪表达两者和谐统一,才能使歌曲更完美。根据儿童的认识特点,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可以使虚拟的音乐形象变得更直观具体。在音乐课中乐理知识的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使重点突出,难点化易,既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可起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在本课教学中,我尝试着运用多媒体课件、乐音创作软件和网络,给音乐教学带来一个崭新的天地,使学生在课堂上面对的不再是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架钢琴、一台录音机,而是一个信息资源极为丰富、视野极为宽广、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且友好的界面,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本节课为了方便学生创作,我使用的《乐音》创作软件,它是目前最强大的支持简谱/五线谱直接转换的MIDI编辑、打谱软件。该软件可以用鼠标直接输入音符;可以用键盘输入音符;可以直接在乐谱中编写文字;可以通过MIDI音源、MIDI键盘和计算机内带音源来实时录音或单步录音;实现了从高品质的乐谱印刷、编曲、作歌词到演奏实现一体化。由于使用便捷,在课堂上适时地将学生创作的作品再现出来,有效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能巧妙地把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鉴赏体验紧密结合起来,水乳交融,让学生自己感受到音乐中美的形象,获得美的体验,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想像力,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在美妙的音乐殿堂里放生歌唱,在音乐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总之,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感受表现音乐,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不便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不仅扩大了信息,充实了容量,加快了节奏,提高了效率。

  2、合理设计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情境:

  ①古诗词情境。一开始我就设计了让学生欣赏古诗《静夜思》的配乐朗诵,通过这一直观形象的音像资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同时得到美的熏陶。同时通过学生优美、轻松的古诗词演唱,来表现自己对诗和音乐结合的感受。

  ② “闻音起舞”情境。学生一听说要创作,就有了畏难心理。我在这里选择了儿童闻音手舞足蹈的两个短片,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出发,学生在笑声中淡化对谱曲的畏难情绪,在充满童趣的情境中受启发,自然地萌生创作欲望。

  ③ “小侦探”情境。要创作,就要先了解创作的要素。这里老师有意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当“小侦探”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平时不注意的歌谱中寻找“秘密”。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知识产生的全过程,更重要的目的是利用这个情境激发学生人人去探究、人人去发现,让他们自己探究出创作的要素有——调号、拍号、速度、旋律和歌词。

  3、注重“双基”教学,提高音乐素质。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创作的前提条件。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必备的音乐知识的传授,没有进入“新课程不需要学知识”的误区,使学生在读读、拍拍、说说中复习和学习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在教学中我以节拍为切入口,先让学生复习学习过的2/4、3/4、3 4/4的节奏特点和基本节奏音型,即刻引入“如果你为《春晓》谱曲,你会选用哪种节拍和节奏音型?”通过学生的自由选择节拍,并读拍各种节奏《春晓》的词,为后来的创作做好了铺垫。

  4、培养合作意识,形成多方互动。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分组运用“乐音”创作软件进行大胆的谱曲创作,共同讨论选择什么节拍和节奏音型,先拍一拍、写一写,再输入电脑中,最后从直观的听觉和视觉中分析自己组创作的作品,发挥了合作的优势,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创造空间。创作时只看见学生专注的眼神,听见不停的按键声、讨论声、交流声、惊讶声以及成功的感叹声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多向互动,让教学机制“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5、获得创作的乐趣与成功的体验。学生在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下创编了2/4、3/4、4/4不同节奏的《春晓》,旋律很优美,获得了创作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如:还有学生说,自己心里想的音乐很好听,但是写出来却和自己想的不同。

  四、设计中的不足之处

  1、在按基本节奏音型朗读古诗《春晓》时,教师如能在节奏练习后即刻加入自编旋律的示范演唱,将对学生下一步的旋律创作起到极强的示范作用,还可达到自然快速地将学生引入创作的状态。

  2、在让学生运用乐音创作软件进行即兴创编活动前,教师最好能将刚才哼唱的自辩旋律(或学生熟悉的简单旋律)运用软件示范输入操作成作品,并让学生聆听,以达到快速温习软件运用和消除学生对创作的畏难心理。

  3、教师在对个别问题的提问时,语言的指向性还不够明确和精准。

  结语通过实践证明,学生是完全有兴趣、有能力参与和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而且出乎意料的是,由于部分音乐天赋较好、计算机运用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许多同学都自行下载了软件,决定要在课后继续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尝试。当然创作课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作曲家;学会作曲也并非教学的最终目的。开展此类创作教学旨在提升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以及巩固、发展学生基本的音乐素质。更进一步的要求,是在此类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根据国家教委的规定:小学、初中音乐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有关的音乐基础知识。因此传统的教学固然存在着一些弊端,但它在教学中的很多作用是其它教学模式所不能替代的。为了开展创作课教学,也必须在传统课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有关的知识的铺垫。应该注意的是处理好这一类创作课与传统课之间的关系。

  《春晓》教学反思 篇13

  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见识的黄金阶段,遇到不懂的事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幻想和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和想法。我觉得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善于“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只要能充分挖掘出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他们就会像鸟儿一样展开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无拘无束地翱翔。古诗短短的几行字,里面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诗人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学生一定会有许多好奇!

  虽然学生在幼儿园甚至更小已经会念这首《春晓》了,可他们那小脑门中仍然装着无穷无尽的问题。而且,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会敢于用自己的独特思维进行提问。即使有的问题显得非常天真、幼稚,可这都是他们的真实想法。学生在问中想象,在想象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喜欢了学古诗。

  同时要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诗意。修订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又特别好动,学习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

  我要在进一步的教学中为学生搭建自由舞台,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诗意思。这无疑给将课堂带来一泓活水,学生们会个个兴致勃勃。他们在交流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在交流中培养合作精神。并且,学生会发现学习古诗一点儿也不枯燥,有了兴趣,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

  《春晓》教学反思 篇14

  古诗《春晓》是众所熟识的名诗,在学习之前我就估计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可是通过课堂上让学生自读自学后,检查发现其实好多根本读不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跟着老师念一句理解一句,那也是不大可能的。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在学生自读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对于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一向很感兴趣,各抒己见,如:“觉”读撅嘴音,“处”是翘舌音,“声”是后鼻音等等。我相机让学生组词,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些难字。跟着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写的是什么季节?哪个字告诉你不明白意思?“晓”是什么意思?“不觉晓”呢?学生不明白的诗句意思我让他们用符号标出来,再次阅读诗句,猜测诗意。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大意,才能接着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才不会在读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念。因此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所写是春天这个季节的`所受所见所想,我让学生看着我,边观察边跟着演一演,学生的兴致高涨,(我以睡得不想醒来的表情为开头,跟着表演了看到窗外地上的落花,知道下了一夜的春雨,配上白话的诗意解释),通过这样直观的演和说,学生对诗意有了大概的了解。接下来我就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古诗,并激发他们自行创编动作加以表演读,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刚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而现在却能把诗读得又有表情又有动作,声情并茂。我相信他们对这首诗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印象了。

  感谢我的学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的活力和潜力,我知道课堂小主人们的主动权一旦充分给予,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十分浓厚,我也相信对每一个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和新的尝试,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春晓》教学反思 篇15

  《春晓》是语文版教材一年级下第三单元的开篇课文。对于这首诗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成人都不陌生,它甚至成了很多成人童年记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记得我的小时候,我们会恶搞这首诗“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也来大狗熊,谁也跑不了。”还是蛮合辙押韵的,那时读起来朗朗上口,更是带有一片欢笑。今日以教师身份观之,如此熟悉的一首诗却让我觉得陌生之极,迟迟不敢动笔去写教案,无从下手……

  想来想去,这首诗唯一的落脚点就是让熟悉的故事变得有新鲜感。这是我这节课的着手点。

  于是,认真地观看了窦桂梅老师的《游园不值》教学视频,期待从中受到些许启发。最后反复琢磨了好久,课上下来,自己还是非常满意的:

  一、平平仄仄中找到了吟诵之感。

  一直认为,古诗是最接近中国人性灵的一种文学形式,在几千年的历史沧桑中,有些古诗湮没在洪流里,有些古诗虽保留却面目全非,徒有其表。所以,在我的课上,我要从孩童抓起,让学生进入古诗,还原古诗的本来面目。所以,我选择了带领孩子画分平仄,再依据平仄而吟诵。看着孩子们时而皱眉标注,时而放声开唱。我不得不承认,这和朗诵相比,不甚好听。但我也不得不直言,这越听越有味道,“难听,是因为你不懂它。”

  二、觉与不觉、知与不知中的`品读。

  孩童对于古诗的理解是有很大限制的,所以并不打算把古诗拆分了投给学生,而是打算,萃取古诗的气味,揉碎在学生的记忆里。说起来很浪漫,实际上就是从高度去理解,给学生的不是古诗的文字,而是古诗的感觉。所以在课上,重点带领学生理解了,诗中的“觉与不觉”“知与不知”。

  孟浩然在这样的一个春日清早,感受到了什么?没有感受到什么?

  孟浩然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

  特别是最后一句中的“花落知多少”,我们讨论了孟浩然到底知不知道花落多少。孩子们出现了两种观点:

  不知道,因为他问了一句“多少”?

  知道,因为他看见了满地落花,很心疼,所以慨叹了一句“多少”!

  大家各抒己见,好不热闹。最后我们达成观点:他不知道具体落了多少,但他知道很多,所以这里既有疑问又有疼惜。

  古诗是我钟情的东西,我希望能够让我的孩子们含英咀华,吟诵作诗,这节只是一次小小的尝试,算不上成功,也不能说是失败,总之,古诗教学,我们在路上!

  《春晓》教学反思 篇16

  春晓这首歌曲在本单元出现,使学生通过学习不同风格的古诗词作品加深,加强对这一题材的了解和认识。

  学生在哼唱,学唱,对比唱的多种形式中学会了歌曲,并通过师生一起讨论歌曲感情,恰当的处理了歌曲。

  通过教学歌曲《春晓》,使我感触颇深,它又一次使我深刻的体会到音乐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整个的教学过程能够把同学们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想象和表现的机会,从而能够更充分的展示他们的才华,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他们释放情感、体验成功。

  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一直崇尚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一年级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所以我也特别关注同学们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说、唱、想象和创造,学生之所以爱上音乐课,是因为他们能从中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通过在首歌曲的`学习,同学们对这种题材的了解已经很深刻,不但能够静听歌曲,想象歌曲所表达的意境,还能用语言描述下来,用作画的方式画下来,也能通过指挥的方式表现出来。多种方式的表达有助于学生对歌曲的进一步理解。

  这节音乐课课堂秩序好,气氛活跃,可以看出学生真正走进音乐了。喜欢音乐,喜欢音乐课,并在音乐课上有了不少的收获。

  《春晓》教学反思 篇17

  这一环节确实起到了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孩子们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个个思维活跃,踊跃发言,兴趣极高,课堂气氛一下子烘托出来,但与此同时因为孩子们先天智力方面的障碍在启发中也占用了一定的时间。

  对这首古诗的学习,我采取了三个步骤,首先,解读课题,走进作者。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春晓》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湖北襄阳人,大诗人李白的挚友,他擅于写山水诗,字里行间凝聚着对人生和山河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形象具体的感知,为学习这首古诗打下感情基础。其次,看图,了解图意。在这一环节我启发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你们能从图上看出这是什么季节?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除了花还有什么?作者有可能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地有顺序地叙述图意。引导学生说出这是春天,桃花开了,几只鸟站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雨下了一夜,地上到处是被风雨打落的花瓣。诗人正在观察这些景色······,从图画入手便于培智学生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为学习古诗打下感性认识。第三步,听配乐朗读,感受诗的意境。学生闭眼冥思,感受春天早晨景色的美丽:雨后的早晨,诗人从甜美的梦中醒来,推开窗户,扑进来的不仅仅是清新的空气,更有那清脆的鸟鸣,淡淡的花香,浓浓的春意。那飘落的花瓣,令人惋惜;那被春雨浸润着的芳草绿叶,令人振奋。那湿润的落花,那鲜嫩的绿叶,似乎把昨夜的春风春雨送到了窗前。美妙的配乐朗读,不仅对学生起到了对古诗整体感捂的作用。也唤起了学生的朗读欲望。第四步,学习古诗,理解内容。我以复习提问的方式,理解晓、眠、处处、闻等字的意思,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试着说说这句诗的意思,然后进一步对照大屏幕理解句意。

  在讲授本课的过程中,我更加清醒的意识到孩子们的理解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回答问题虽然比较积极的,但是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缺乏生本有效形式;师生之间缺乏常态课时的有效互动;预想和现实差距太大。讲课之前,我预想了很多讲课环节,但是在实际讲课的过程中,效果不是很明显。

【《春晓》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春晓》教学反思05-26

春晓教学反思02-25

古诗《春晓》教学反思07-22

古诗春晓教学反思03-28

《春晓》教学设计及反思03-10

《春晓》教学反思15篇02-01

《春晓》教案反思03-29

春晓活动反思04-03

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春晓》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