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教学反思

时间:2022-07-19 11:29:39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富贵不能淫》教学反思(精选5篇)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富贵不能淫》教学反思(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富贵不能淫》教学反思(精选5篇)

  《富贵不能淫》教学反思1

  《富贵不能淫》是《孟子二章》中的第一篇,这一章主要探讨“何谓大丈夫”的观点,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首先景春对于公孙衍、张仪是歆羡甚至崇拜的,然而孟子针锋相对,用了一个反问句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并且用“妾妇之道”作比,指出了公孙衍、张仪的本质,他们只不过是顺从君王的意志,就像当时出嫁的女子完全顺从丈夫的意志一样,他们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判断善恶是非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然后,孟子提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节课的思路比较简单,难度不大,重难点不多,学生又刚刚从家里回来,有点疲惫,如果直接讲授的话,可能效果不是很好。然后,在早读的时候,我就安排了任务,分小组分解任务,从字词、注释、翻译、文言现象、问题探究、一词多义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划分,然后课堂上按照一定的顺序由学生来讲解。学生的讲解非常棒,提前板演了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然后在过关检查的环节,专门检查有可能出现错误的学生,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读正确。后面的学生则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用卡片的方式整理好,然后又用投影的方式给同学们讲解、检查。

  虽然授课的进度慢了点,但是学生们掌握的'比较踏实,比我直接讲解好了很多。

  这节课依然有一处困惑,“父命之”在课下注释是“父亲给以教导”,但是我觉得这样的翻译弱化了“之”字的用法,对于刚刚接触文言文需要字字落实翻译的初中学生来说,课本上的翻译不是很妥当。这里的“之”应该是代词,代指上文的“丈夫”。如果按照一一对应来翻译,我觉得这句话翻译成“父亲教导他”或者“父亲给他以教导”。当然了,如果硬说课文也是遵循了字字落实的翻译原则,那“之”就只能是凑足音节的助词。但是,凑足音节时往往是和单音节词连在一起的,所以,我还是觉得当代词比较好。

  《富贵不能淫》教学反思2

  文言文“讲读探默”四步骤教学课型符合文言文教学规律,体现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文言朗读的生动性、形象性,深度探究的自主性、开放性,强化文言积累,促进情感升华,让学生在文言文的言意共生中获得人文启示。《富贵不能淫》是孟子政论文中雄辩风格典型之作,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讲故事,摆道理,传递出影响深远的“大丈夫”精神文化,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最佳“发酵点”。该课的人文特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积极调动学生文言积累,以旧知带动新学。让学生自主翻译全文,充分暴露学生知识掌握的缺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讲清楚讲明白,突破文言知识积累的重难点。鼓励学生进行有探究活动,让学生对比景春和孟子眼中大丈夫的区别,不仅是找出各自的标准,还要进行归类总结,攀升思维高峰。多角度寻找学生回答的亮点,保持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并循循善诱。

  二、突出文本的人文价值

  本文一问一答的辩论形式创造了教学契机。理愈辩愈明,怎么问,怎么答,让学生置身情境中,深入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在因声求气的朗读中,深刻感受不辩自明的'人文力量。人文教育不是说教,而是情境中的熏陶,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聚焦情感态度,善于搭建支架,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升华精神境界,突出了人文价值。学生自己明白该做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

  三、彰显大丈夫的精神追求

  孟子反驳景春的观点,有破有立,既指出景春大丈夫的歪曲点,也提出自己的大丈夫标准,孰是孰非,自有定论。教学中,怎样展现景春大丈夫的虚伪性,怎么表现孟子大丈夫标准的崇高性,我让学生探讨二者的区别,进行多角度辨析:如景春的大丈夫重物质享受,孟子的大丈夫重精神追求;景春的大丈夫唯利241第四章 各级初中语文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课例是图,孟子的大丈夫以苍生为念,守义不辱……再让学生回顾历史上称得上大丈夫的名人,分别对应大丈夫哪些精神品质,最后思考今天怎么能成为大丈夫,学生列举当代具有大丈夫精神的人,再次升华课堂主旨,为学生种下“大丈夫”的精神种子。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该课既教会学生文言知识积累和文言诵读的方法,更着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做一个有守“仁礼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胸怀天下的人。

  《富贵不能淫》教学反思3

  本篇课文教学在文意的理解上花费时间较少,课下注释非常全面,教学中有效的利用课本资源。为避免文言文教学枯燥乏味,本节课从诵读入手,引导学生反复读,在读中明确作者观点,在读中明确作品论证思路,在读中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拓展延伸部分补充朱自清对公孙衍、张仪的`评价,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节课主要用到的读的方法有:自由读,齐读两种,如果形式能再多样一些,学生读的兴趣会更高,更利于熟读成诵。本节课结束时由课内到课外迁移部分如果能让学生以孟子的标准选出具有大丈夫品格的古今名人,本节课的生成会更加具体。

  《富贵不能淫》教学反思4

  一、成功之处:

  1.在教学目标上,基本实现了前两个目标:积累“诚、冠、命、正、淫、移、屈”等文言实词,理解文义;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对比感受景春、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及孟子文章的艺术手法。

  2.在教学时间安排上,按时完成了教学预设的环节。

  3.在学生合作翻译环节,起到了良好的督促和答疑作用。

  二、不足之处:

  1.第三个教学目标没有实现。由于个人对学生的引导沟通能力弱,导致学生在体悟孟子的大丈夫观及总结出自己的大丈夫观上没有做出相应的思考和对答。

  2.教学效果不佳。从研读课文这一环节开始,教学效果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由于个人的文本解读能力较低,教学经验缺失,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足,无法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及指导,导致后半节课内容和情感上的空泛。

  3.课堂气氛不活跃。在课堂上不敢大胆创新,没有充分寻找发现学生的活跃点,教学过程较为拘束呆板,没有太多意想不到的课堂生成,师生之间没有形成默契的配合。因为对学情的了解和分析不到位,没有准确捕捉到学生的薄弱点和兴趣点,再加上自身教学能力不足,导致了课堂气氛的不活跃和失控。

  《富贵不能淫》教学反思5

  总体还算满意,但也有失误和遗憾。

  优点:

  1、课文理解都是自己素读课文的发现,且有一定高度。“教师文本解读的高度决定了课堂的深度和温度”,因为教师自己与课文及编者“对话”充分,所以保证了课堂上师生对话尤其是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自然和真实。

  2、教学过程有创新。自觉遵循多年来形成的“领着学生读课文,少给学生讲知识”、“跟着编者教课文”以及“使尽浑身解数将一篇课文最要紧的东西教给学生”的信条,课堂上避免了从作者介绍入手以及讲述较多文言知识的倾向,主要教学环节依照通过一连串问题的讨论来展开而安排,教学过程服从于促进学生更好地读课文的目标。

  3、努力实现公开课的`观摩示范性。作为多年的语文教学法教师,不仅仅是给初中生教课文,而且也故意露出某些认为好的做法给观课者看,比如让学生上台写课题,几次明确要求学生不要齐读而是“各读各的”,充分关顾单元提示、课文预习要求等教材编者提示语等,都是意在纠正平日看到较多的语文课堂上司空见惯却显然不合课标要求和学生语文学习规律的做法,有意识地做出示例。

  不满意的地方:

  教态不沉稳,急躁慌张。课前预设的多处本该可能“出彩”的细节被遗忘,致使教学头绪显得散乱,有些环节有始无终。二是教学内容偏多、教学环节繁杂。一味要把“课文最要紧的东西”教给学生,把自己研读课文中的每一个发现都塞给学生,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学生,导致原定教学目标未能全部实现,教学进程显得匆忙急促,因之部分教学行为效果不佳甚至没有效果。

【《富贵不能淫》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06-20

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3篇06-20

乌塔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1-29

化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最新12-27

小草教学反思 《草》教学反思11-04

小班反思教学反思01-07

荷花教学反思反思10-13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08-31

教学的反思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