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和幼苗》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06 11:27:00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种子和幼苗》教学反思

  《种子和幼苗》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这一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种子解剖、观察种子萌发过程和做种子萌发对比实验的基础上的。这些实验看似独立,其实联系非常大,在实验的安排过程中,我走了一些弯路,但收获不少。

《种子和幼苗》教学反思

  一、种子的选择:

  我选择了花豆(课本上说的菜豆)、黄豆、绿豆、黑豆进行发芽比较实验。最后选定绿豆进行萌发,因为绿豆的发芽率最高,发芽速度最快。

  但由于绿豆太小,我选择课本上的菜豆给学生解剖,用来认识种子的结构。因为菜豆比较大,而且好和课本进行对照。在拓展的时候,我选择了花生给学生解剖,并建议学生课后种植。

  二、实验顺序和课程内容的安排:

  第一次设计,我是按照课本的顺序来布置学生做实验和进行课程内容安排的。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如果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的时候深入一点,准备三杯种子,一杯完好,一杯胚根、胚芽或胚轴损坏了,一杯子叶损坏了。既能引出学生对种子结构的学习,又能引发学生思考:子叶受损也能发芽,到底子叶有什么作用呢。于是在第二次设计的时候我把种子的结构、什么样的种子能发芽、子叶的作用和各种各样的种子放在第二课时。把唤醒种子里的新生命和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放在第一课时。这样上课的时候很流畅,能环环相扣。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也为子叶的作用埋下了伏笔,这就可以在上完第一节课,把探究子叶的作用作为一个作业留给学生去完成。不过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由于种子的结构留到第二节课讲,学生在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的时候,虽然看到了子叶的明显变化,但因为不知道它是什么,对它没有特别的关注。于是我又进行了第三次设计。

  以下是第三次设计基本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什么样的种子能发芽?

  我用事先准备好的三杯种子引入,这三杯种子中,1号杯子里的种子完好,2号杯子里的种子胚芽、胚轴或胚根受损,3号杯子里的种子子叶受损。以此来引起学生对种子内部结构的兴趣。然后让学生通过解剖种子、画种子结构图来了解种子的结构。最后在种子内部结构的基础上揭示3杯种子的秘密,让学生推测什么样的种子能发芽。在这一环节先打下子叶的作用的伏笔:子叶受损的种子也能发芽,到底子叶有什么作用呢?这里就可以把探究实验作业“子叶的作用”布置下去了。

  2、唤醒种子里的新生命。

  告诉学生,胚芽、胚轴和胚根都没有受损是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接下来了解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外部条件)。让学生拿出几天前让他们播种的三杯绿豆,这三杯绿豆。1号杯子不浇水,保持土壤干燥;2号杯子每天浇适量的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让土壤浸在水中;3号杯子浇较多的水,使土壤浸在水中。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测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能根据实验推测出的条件有两个: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然后通过一个问题:农民伯伯为什么不在寒冬腊月播种,来引导学生找出第三个条件:适宜的温度。

  由于适宜的温度是还没有做实验的,为了训练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模仿前面的实验设计一个《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

  这里还布置一个练习:为什么花盆底下都有一个小洞?为什么农民要看到树木发芽了才播种?

  最后布置的作业就有两项,一项是摘除两株长势差不多的幼苗中一株的子叶,几天后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第二项作业是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第二课时:

  1、汇报种子萌发的过程;

  2、子叶的作用;(引导学生从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子叶的变化和摘除子叶对比试验中两株幼苗生长情况的差异中推测子叶的作用。)

  3、各种各样的种子:①说一说哪些食物是植物的种子;②解剖花生种子。

【《种子和幼苗》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种子的萌发教学反思10-06

因数和倍数的教学反思10-06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10-06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0-06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10-06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10-10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10-06

将相和教学反思10-06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10-06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