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拿别人的东西案例分析及反思

时间:2022-10-06 11:48:02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不拿别人的东西案例分析及反思

  案例:

不拿别人的东西案例分析及反思

  一天早上,我班晓晓爷爷一脸不高兴地把孩子送进教室,然后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本《蓝猫虹兔七侠传》给我,欲言又止,一副尴尬的样子。于是我便问他怎么回事,他生气中带点无奈地说:“我家晓晓昨天又偷别人书了。”从谈话中我终于明白,原来最近一段时间,晓晓的家人发现,他每次回家总能从小口袋里拿出一些小东西来玩,问他是从哪里来的,他说是小朋友送他的,直到这次,爸爸看到是一本书,而不是小东西,便开始大声质问,这才知道原来这些东西都是晓晓趁别的小朋友不注意从小朋友抽屉里拿来的。爸爸听后非常生气:他居然敢偷东西?真是不得了了。

  案例分析:

  幼儿去拿别人的东西,并将其占为己有,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倍受宠爱,想要什么,总能得到满足。这样的孩子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心里学家皮亚杰称之为“自我中心”。有些孩子虽然已经到了大班,但由于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尚未建立起较好的物权观念,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他只想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不把拿别人东西视为不好的行为。

  2、部分家庭的家长对孩子经济上有一定限制,给孩子规定一定时间内只能买一件玩具,这样孩子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就只能“借用”别人的东西来满足一下了。

  3、孩子偶尔报着尝试的态度拿了一次别人的东西,没被大人发现,所以孩子就会有暗自窃喜,意外的惊喜对孩子无疑是一种诱惑,所以他会再次尝试。

  反思:

  1、家园一致地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多花一点时间来关注孩子,一旦发现孩子有不是自己的东西就要马上问清楚,即便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东西也不要掉以轻心。要及时教育孩子别人的东西不属于自己,哪怕是捡来的东西也不能占为已有。但在教育中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孩子拿别人东西这一现象不是恶意的,所以大人在发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不要过于严厉,把这种行为和“偷”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不可取的,要给孩子输入正确的观念,讲孩子们易懂的道理,不要一味地打骂。

  2、树立良好的物权观念。要教会孩子分清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不拿别人的东西,如果你需要用别人的东西,哪怕是好朋友的东西,你也要征求别人的意见,在得到别人同意之后才能使用。

  3、家长在满足孩子物质欲望的时候,大人可以用激励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比如:孩子想得到喜欢的东西,可以让孩子先做好一件事情再实现他的愿望。不要一味地满足孩子地需要,这样为养成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

【不拿别人的东西案例分析及反思】相关文章: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教案(通用7篇)11-30

小班《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社会活动教案03-18

《找春天》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10-06

梦见别人丢东西10-06

梦见别人偷东西11-21

梦见别人送我东西10-31

大班建构区案例分析与反思(通用6篇)03-17

拾到东西还给别人教案06-09

案例:中班心理语言个案分析10-01

小学教学反思案例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