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案例分析与反思

时间:2022-10-06 11:52:45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火烧云》案例分析与反思

  内容摘要: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沉学习。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上师生彼此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以谦虚的态度,探索的精神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抓文中空白点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学生从模仿到创造,更丰富了课文内容,使他们心中美的情感,得以自然地流露和表述。

《火烧云》案例分析与反思

  [案例]

  师:你认为火烧云哪儿最美?

  生:我认为火烧云的颜色最美。

  师:你能把文中描写火烧云颜色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吗?

  (生读文。屏幕随之出示: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师:它的颜色怎么美了?

  (学生纷纷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用自己的话向大家解释这些颜色有多漂亮。)

  生:梨黄就是像梨一样的黄色,可漂亮了!我最喜欢梨黄的颜色。

  师:那半灰半百合色是什么样的颜色?

  生:(皱着眉头)好像有白色,又有一些灰色,反正说不清楚。

  师:这颜色挺复杂的,对吗?(学生点头表示赞同)

  生:那它到底什么颜色呀?

  师:说实话,老师对辩认颜色也不是很在行。不过课下我请教了专业的美术教师,请他们帮忙,把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变成了它本身的颜色。请看。

  (屏幕显示变幻字体颜色后的上面一段话,学生尽情欣赏)

  师:看完后你有什么体会?

  生:火烧云的颜色真美!

  生:火烧云的颜色真多呀!

  师:这段文字中你从哪儿还能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多?

  生:我从“极多”这个词体会出来的,因为“极多”“就是”“很多”的意思。

  生:我是从“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句话体会出来的。

  师:那好!现在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些说不出来,没见过的颜色可能会是些什么颜色?你也可以像作者那样运用那种“葡萄灰”“半紫半黄”等带比喻的形式来说。

  (草莓红、杏黄、黄瓜绿、山楂红、半粉半紫……)

  师:这么多颜色一直在天空中出现着吗?

  生:不是。它们“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颜色变得特别快。

  师:同学们能抓住“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的特点,真不简单!

  师:这么多颜色交织在一起,真是五光十色,绚丽多彩。大自然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把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渲染的五彩缤纷,美不胜收,面对如此绚丽的火烧云,你们喜欢吗?那我们该怎样去读这段文字?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反思]

  纵观以上教学环节,获得两点启示。

  师生彼此交流自己的感受。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简单的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课堂上,当学生提问到“半灰半百合色”到底是什么颜色时,教师说的很实在:说实话,老师也说不清楚。不过,我课下请教了专业的美术老师,请他们帮忙才弄懂了。这是教师在暗示难学生:遇到问题要积极地想办法解决,请教别人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办法。教师这种谦虚的态度,探索精神给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生,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抓住空白点,激发学生的想像力。这一段的教学教师放手让学生畅谈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的特点,学生很容易抓住了这一特点。空白最容易激发人的想像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那就见一见,说一说。由于学生平时观察有限,教师在这里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先有感知后,再来发挥想像,学生的想像很丰富,从模仿到创造,更丰富了课文的内容,给神奇的火烧云又增添了几分烂漫,使他们内心中美的情感得以自然地流露和表达,达到了美育的目的。

【《火烧云》案例分析与反思】相关文章:

《找春天》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10-06

大班建构区案例分析与反思(通用6篇)03-17

教学反思案例04-10

案例:中班心理语言个案分析10-01

《火烧云》教学反思 火烧云教学反思简短博客10-29

《火烧云》的教学反思10-05

《火烧云》教学反思10-06

火烧云的教学反思10-26

火烧云教学反思01-02

小学教学反思案例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