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反思

时间:2022-09-22 09:19:54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大班科学活动反思(精选17篇)

  每一次的教学活动结束之后,老师都会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用这样的方式来找到自身教学工作中的不足,提升教学质量。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大班科学活动反思,欢迎阅读参考!

大班科学活动反思(精选17篇)

  大班科学活动反思 篇1

  很早听说过有这样一节课:“平衡小人”心里很好奇是怎样一个生动的课例,正好有幸走进胡醒老师的课堂,有机会聆听这个关于大班科学的探索活动。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的安排都是老师精心设计和预设的,都给人一种严谨的教研风格,评价语、导入语、过渡语、小结语等多个方面充分的体现了科学活动中的语言的规范和机智。在活动中,老师适时的指导孩子,要求明确到位,评价具体亲切并且准确,恰到好处的促进了幼儿的探索兴趣。回顾下来,受益匪浅。

  在活动开始,胡老师以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杂技小人”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通过孩子的`自由猜想和进一步的操作探索慢慢的发现奥秘、汇总经验,丰富的材料给予孩子各种学习尝试的机会,橡皮泥、夹子、螺丝、磁铁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让幼儿从生活经验获得知识,使科学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喜欢的日常的兴趣活动。对于表格的记录,更是有效的帮助孩子梳理探索的结果,共同汇总规律,获得互相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在活动中,当老师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的提出疑惑,在幼儿的再次实践里解决问题,使活动更加的有效。值得一提的是活动中的常规,在一般的操作活动中,做到收放自如都是不容易的,但是老师明确清楚的操作要求以及生动的过渡语都为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最后的环节,老师提出挂着不同重量的小丑娃在钢丝上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这样带着问题的延伸活动,使幼儿的学习进一步的拓展,给他们更多挑战自己的机会。

  小小的科学活动带给孩子的兴趣和快乐是不可限量的,我想一个科学活动不在于内容是哪个方面,关键是老师如何的深挖和钻研,怎么样的活动是有效的、快乐的、提升孩子兴趣和求知欲的,怎么样的过程是合理的,可行的、怎么样的引导是适时的科学的。要思考的有很多,一个活动的建构在无限的思索和实践中会越来越完美,就像胡老师的课,给我们带来的是欣赏和提高,在这次的学习中使我们对科学活动有了更多的启迪。

  大班科学活动反思 篇2

  本次我执教的内容是大班《大自然探秘》主题活动中科学领域的一节生成活动《天气预报》。天气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属于生活,教育为了生活,而且教育要依靠并借助于生活。因此,我设计了天气预报的活动。通过本节活动幼儿将认识几种常见的天气符号,了解简单的气象知识;能关注天气变化,有观看天气预报的意识,知道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课前准备活动,让孩子们先关注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天气预报”,让孩子对天气预报有个粗浅的认识。

  比对了几个版本的天气图标,结合电视台播放的“天气预报”,选择了12中幼儿生活中比较了解的天气情况之制作成气象图标。活动中尽量以幼儿为主体,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整节活动课的设计满足了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支持了孩子的探究和发展。教师结合幼儿已知的经验,在问题的引导下,鼓励幼儿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进一步引发探究兴趣,主动提出问题,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活动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视频利用率不高,在让幼儿开始播报之前,可以再让幼儿观看一次视频。

  2、在“模仿播报员”的游戏环节中,可让游戏情境更浓一些,也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城市进行播报。

  3、天气预报中还蕴藏着许多知识点,如:空气质量、湿度、紫外线指数、穿衣指数等等,可以作为延伸活动继续开展,使幼儿对天气预报有继续探索的欲望。

  大班科学活动反思 篇3

  这个活动的第一环节是请幼儿先倾听海浪的声音与海鸥的叫声。当孩子们听到海浪和海鸥的叫声时顿时都非常兴奋,齐声叫喊着说:"是海浪的声音,海鸥在叫。"从这里就把孩子们带进行了主题。

  第二环节通过幼儿的互相交流和分享来认识各种海鸟,在这一环节中就特别指出海鸥。

  第三环节是通过看影像资料了解海鸥的生活习性及外形特征,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对于我来说也是最难的.一个环节。为什么说是最难的一个环节呢?是因为我自己本身对海鸥就一点也不了解,不管是海鸥的外形特征还是它的生活习性都是一无所知。作为一名对海鸥一点也不了解的老师来说,要把关于海鸥的知识传输给学生是件难事。还好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上课前查阅了一些资料,下载了一些关于海鸥的资料,才不至于不知道怎么上这节课。

  这个活动结束后自我做了深刻的反省,作为一名教师平时应该多看各种书籍,不断增长自已的见识,常给自己充电。

  大班科学活动反思 篇4

  《海洋世界》是大班的一个科学活动,首先运用多媒体《海底总动员》的视频激发幼儿对海洋世界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大海这个庞大的世界里,它的隐藏的知识实在是太多了,当小朋友问我海洋里的某种鱼是什么鱼时,我一时也说不上来,于是我就让小朋友先猜猜,接着我们就一起上网查资料,课后我感觉我的知识太少,对活动的掌握不是很熟练,所以教师首先需要丰富知识。因而我也给幼儿观看幻灯片《海洋世界》,让幼儿边看边听,了解了很多有关海洋世界的知识。最后我让幼儿看看海洋污染的严重后果,萌发幼儿爱护环境爱护大海的情感。

  本次活动取得的效果是

  1、境创设好,导入自然(观看《海底总动员》),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课件生动形象的展示海洋世界的美丽,幼儿能直观的了解海洋环境,并认识海洋动物。整个环节鼓励幼儿探索,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2、教学中,通过观察、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自主地探索动植物们的生长特点,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3、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情境体验、自主学习、多种游戏等等,使幼儿始终在一种愉快、舒展的状态中学习;

  4、让幼儿感知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萌发了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反思活动存在的不足:

  1、教学评价形式单一,主要表现老师对幼儿的评价,而忽略了幼儿的自评和互评;评价侧重于对教学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对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评价。

  2、应该丰富自己对海洋的知识,了解一些动植物的名字特征及生活习性。

  大班科学活动反思 篇5

  春天来了,青蛙妈妈都在水塘中产卵,水塘中到处可见可爱的小蝌蚪游来游去。孩子们在散步的时候发现幼儿园的小水塘中也有小蝌蚪,于是都兴高采烈地喊着:“老师这里有蝌蚪!这里有很多小蝌蚪!”听到同伴的喊声,孩子们纷纷蹲下身注视着水塘,直到自己看到小蝌蚪为止。

  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强,有较强的探索欲,既然孩子们这么感兴趣,我想我因该给他们创造好条件,给孩子们充分的观察时间。于是,我请孩子们自己找一个位置蹲下,看看小蝌蚪和自己的妈妈有哪些地方不同,它在水中是如何游动的,它在水中吃什么?带着一系列的问题,孩子们有目的的进行了观察,并积极讨论着。他们不会因为看的时间长而乱跑,不会因为无聊而拿柳条去动小蝌蚪,而是很认真地观察,仔细地看着蝌蚪的游动和外形特征。

  对于小蝌蚪,孩子们有很多的问题,如:小蝌蚪为什么和妈妈长得不同?为什么小蝌蚪长大后就和妈妈长的一模一样?小蝌蚪的到底是先长前腿还是先长后腿?小蝌蚪的尾巴哪去了?带着种种问题,我引导着孩子们展开了讨论,用孩子们以往听过的的知识解答着这些问题。最终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到底是先长前腿还是先长后腿?这个问题争论不休,有的孩子说:“小蝌蚪是先长前腿的,因为前腿有一个“前”字,当然应该先长。”幼儿孩子说:“我猜小蝌蚪是先长后腿的,这样它会游得更快!”而有的孩子说:“前腿和后腿一起长,这样它才会跳呀!”在孩子们的争论中,我听到几个孩子比较肯定的回答:“我知道,一定是先长后腿,这是他们生长的规律,我老爸以前说过的`!”

  当我让孩子们安静下来,正想告诉他们正确答案的时候,一想,我不应该做一个说教者,我应该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进一步进行观察。于是带着孩子们去小水塘舀来了一个小蝌蚪,养在我们班的自然角中,分小组让孩子们进行观察,并请小组长做好观察的记录,比一比哪一组最先找到答案,孩子们对于这样的形式很感兴趣,他们都很愿意接受这样的挑战。看!一下课孩子们都围在自然角中观察着蝌蚪,小组长更是认真仔细,生怕自己漏掉了蝌蚪变化的环节,而失去第一。虽然有些孩子回家让家长查过了,也知道了正确答案,但是他们还是孜孜不倦地观察着,因为他们想亲眼看到这种神奇的变化。

  大班科学活动反思 篇6

  在活动之前我从网上收集一些关于奶牛的常识,而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活动前的自主搜集资料、积累有关经验;活动中的交流讨论、相互学习,以及活动后的经验拓展和提升,较好地体现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以及与环境的互动,整个活动也体现了幼儿自主构建的全过程。

  进行活动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我运用了猜谜语方式与孩子们进行互动。活动中气氛活跃,浓厚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整个活动较好地实现了情感教育内容,情感教育伴随着活动的各个环节潜移默化地进行。当孩子们说道奶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奶,知道一头奶牛一天能产三十斤奶,够一个小朋友喝两个月;看到超市里各种各样的牛奶制品琳琅满目(观察超市货架图);了解到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和几乎所有的营养物质时,他们都由衷地发出“哇——”和“啧啧——”的赞叹声,自然而然地萌生了对奶牛的谢意。

  当“奶牛妈妈”出现时,孩子们的互相拥抱将这种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活动气氛也达到了高潮!活动最后,大家互相打开奶制品包装袋,分享自带奶制品,互助、合作和分享的良好社会品质也得到了培养。此外,在活动中还注重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和引导幼儿畅所欲言,允许孩子自由表达。有关经验的积累、丰富的材料准备、宽松的活动氛围,让孩子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整个活动尊重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科学、社会、健康、艺术等领域内容互相渗透,寓教育于轻松愉悦之中。幼儿在丰富自身生活经验的同时,进一步认识到了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激发了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也提高了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例如在交流讨论的环节时,座位安排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交流面,材料的摆放也给幼儿的互动带来不便,在今后的活动中还应注意细节部分的考虑,为幼儿的学习提供合理的活动空间。此外,活动中还需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幼儿对离日常生活较远的奶牛产生直观、感性的认识,较好的突破了重难点的教学。

  大班科学活动反思 篇7

  在活动过程中,我努力创设宽松的环境氛围。在导入时,我把同一个土豆放进两杯一样多的水产生一沉一浮的现象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幼儿大胆想象尽量将幼儿的注意力引向到杯子里的水。引导幼儿猜想可能有一杯水是加了什么东西并鼓励孩子尝一尝最后得出在盐水的作用下土豆才能浮上来。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实验来验证土豆要在有一定浓度的盐水里才能浮上来,证明盐水具有很强的浮力。在操作实验中幼儿幼儿学会逐步增加数量的实验方法。

  到操作并记录时,我发现有的幼儿加了三勺盐土豆就浮起来了,有的'幼儿加了四勺、五勺土豆还没浮起来。才感觉到自己疏忽了一个重要环节,没有讲清加盐的过程中,舀一勺盐,要用食指在勺子口抹平,这样小朋友加盐的量就差不多,也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活动中部分小朋友没按要求每加一勺盐就进行观察记录,土豆浮起来了却忘记了加了几勺盐,说明自己在介绍记录表时也没有提清楚要求,导致记录表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孩子在记录中为自己的探索过程留有痕迹,从而更加有效的帮助了孩子去对比几次实验的结果。

  在教研时老师们也讲到了以上这些问题,使我深深的了解到要上好一节课是多么的不容易,需要老师课前仔细的推敲,课后不断的反思,才能越来越进步。

  大班科学活动反思 篇8

  活动主要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让幼儿通过自由选材进行电珠发亮实验,知道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导电材料;第二环节是通过利用电池数量进行电珠发亮实验,初步培养幼儿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从而得出电池数量与电珠发亮程度关系的正确结论。

  活动开始以引起幼儿探索的欲望为切入点,我注重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自己动手,自己去发现。激发幼儿思维的热情,产生想学、爱学的`欲望,辅以我的简评、奖励,使孩子们增加了自信心。

  当孩子们认识了电池的正、负极符号后,我又对孩子们说:“刚才我们知道了电池有正负极,那怎样才能用两节电池让小灯泡变亮呢?”孩子们早已按耐不住了,迫不及待地要动手操作,我便把机会让给孩子自己动手探索,通过操作,幼儿都知道把正负极相连,接上电池,使电路接通,小灯泡就亮了。看到孩子们都连接对了,我又用激励的口吻对他们说:“你们能用两节电池接上电线,让小灯泡亮起来吗?”

  通过孩子的独立探索、亲自尝试,在解决问题、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孩子能自己从不同角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活动中,教师不是主宰安排者,而是一旁的鼓励者、引导者,允许孩子失败与尝试,突现个性化探索。面对教师提供的丰富的尝试材料,孩子们大胆的使用,利用其特征去尝试,在尝试中得到成功,孩子们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从而敢于尝试、乐于尝试并能够在尝试中获得成功。

  大班科学活动反思 篇9

  好的地方:

  1、在这个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每组一桌的小乌龟可以让孩子们仔细观察、探究。整个过程,多数的时间让给孩子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在孩子们小组探究的环节,我提供了足够多的时间让他们探究,孩子们也能在观察探究中发现自己想要了解乌龟的种种问题,孩子在活动中的专注、投入、采用的方法使我感动。

  不足之处,应该如何改正:

  1、在探究乌龟的过程中,虽然孩子们很专注,但是也有个别幼儿忘记了小组合作研究的问题,也有的因遇到困难而转换了目标,我可以适时提醒他们。

  2、环节的细节问题还需要考虑地更周到一些,比如座位安排。我这次活动整个环节都让孩子们坐在了桌子旁边,桌上的乌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以至于后面的几个环节,请他们交流观察的结果,很多孩子的注意力还在乌龟地方,没有跟着我的节奏走。如果这次的教学活动,在集体交流时,让孩子们围坐在我周围,在观察时围在桌子旁,那可能效果会更好!这些细节问题,也是我以后上课要多考虑的地方。

  大班科学活动反思 篇10

  1、目标的达成度分析: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探索兴趣相当浓厚,应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打开箱子、分离黄豆和大米、取出棉花、储存粮食等。在工具的应用中,也充分感受到了使用工具的便捷性。因此重点目标“在实验的过程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小工具(筛子、漏斗、镊子),初步体验和认识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达成度较佳,在实验的过程中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语言的组织分析:

  考虑到科学活动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对幼儿的操作要求、操作点评、操作总结和提升的语言要求精炼、明确、简洁。因此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较多地考虑每一次操作之前的指令语、操作过程中的指导语和结束后的总结语。通过一句一句地修改、一个字一个字的揣摩,在一次次的.修改和提炼后,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语言相对较为清晰,得到了在场同行们的认可。幼儿在正确、清晰的指令下,操作有序、正确。

  3、环节设计分析:

  第一次试教发现,最后一次合作完成“储存粮食”的任务对孩子的难度有点大。孩子之前只有使用其中一种工具的经验,另外两种未曾使用。而最后的任务,5个孩子需要共同完成三种工具的使用,同时涉及到同伴间的分工合作,对孩子们来说,跨越的难度有点大。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将最后的合作完成任务,改成了流水线的操作体验。既可以弥补之前对另外两种工具的操作空白,有可以加深体验工具的便捷,可谓是简单而有效。

  大班科学活动反思 篇11

  本次活动自始自终都围绕着老师创设的环境进行,刚开始老师让幼儿了解“发现”一词,循序渐进,让幼儿有一个过渡的过程,这个活动基于幼儿在以往的活动中已有发现磁铁的经验,启发幼儿回忆有何发现。在幼儿操作后,在记录纸上画下自己用磁铁吸住的东西,记录纸下方注有“姓名”一栏,但没有一个小朋友将自己的名子填上,没有起到作用。

  在幼儿分别讲述自己用磁铁将什么东西吸起来的时候,老师应引导幼儿是怎样把不是磁铁的东西吸起来的,在比赛前,老师没有交待幼儿一定要吸不是铁的东西。

  在小组活动时,老师应引导幼儿合作探究,在数数量时应让幼儿自己数自己组的数量,再报出来,或者为了更好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可在比赛时引导幼儿进行分工,几个人拿东西吸,一个人专门记录吸到的.东西,并数数。

  本次活动有静有动,有可操作性的由西,整个活动安排的比较轻松。

  本次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把自己当作一个主体,其它幼儿无法参与进来,幼儿无法实现相互交流,无法实现互动,这个环节值得老师思考。

  “让幼儿与环境对话”表达了环境创设的一种新取向,实现了环境创设的一种质的转变:变静态环境为流动环境,变单一环境为整合环境、变局部环境为宏观环境,变物质环境为心理环境,同时促进了幼儿、教师、家长的共同成长,发挥了环境作为教育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真正实现了环境与幼儿的“对话”。

  大班科学活动反思 篇12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这个活动主要在操作中完成,从线条的顶端开始,一颗挨着一颗,并且在线条上,给种子进行排队。我把线条分别用三角形、花、正方形不能的记号来表示,以防止幼儿视觉错乱找不到线条。在活动中操作,大多数幼儿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排队操作。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幼儿感知物体的数量、形状、空间位置等一些粗浅的知识,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中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他们的发现,当我问起幼儿: 每一对的长短都一样长吗?

  幼儿马上积极的回答: 不一样长。

  我又问: 为什么都是10 颗,队伍却不一样长呢?

  有幼儿回答: 因为蚕豆扁扁的要大,所以它们的队伍就排得最长。

  小豪说: 黄豆圆圆的小,所以它们排得短了。

  安琪接着说: 红豆最小,所以排得最短了。 看来,孩子们通过自己操作,更直观的发现了三种种子的不同。

  这次活动由于考虑不周全,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材料的准备。我给每组孩子共同准备了一份操作材料,但孩子们不能很好的进行合作,再加上由于黄豆等种子容易到处乱滚,很多孩子排了半天也没排好,花费了不少时间,就连集体讨论时还在 锲而不舍 地排着,影响了活动的效果。事后我想到,可以用KT板,上面压上几道凹槽来让孩子们在上面给种子排队,这样种子就不会到处乱滚了。

  大班科学活动反思 篇13

  我们班孩子对科学的探究欲望都比较强,看见新鲜的事物都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班上孩子在吃药时,常常会发出讨论:“你看,我的药化了”“我的药不见了……”幼儿对溶解的`现象非常感兴趣,但对于水能溶解什么,不能溶解什么还不清楚,因此,设计此活动旨在让幼儿大胆尝试,发现有关水的溶解的知识。

  这节尝试教学活动,主要分三个环节,首先引发兴趣让幼儿通过观察教师做实验,感受科学活动的神奇;第二个环节,幼儿操作,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溶解”的标志,为接下来的记录活动做好准备。通过记录,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溶解过程一目了然,还为后面的总结交流活动提供了依据。第三个环节通过经验拓展结合生活实际,从而更加了解溶解的秘密。

  在教学活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很多孩子对于饱和状态还不是了解的和透彻。有部分孩子的实验并没有完全的完成,由于时间不充足最后只能草草了事。在下次进行类似活动时,我更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能力较弱的孩子身上,帮助个别孩子完成教学目标。

  大班科学活动反思 篇14

  今天科学活动的主题是“挖野菜”,这个活动有两课时。第一课时是让孩子们认识野菜,从野菜的外行特征、颜色等方面进行观察。马兰是野菜的一种,它的外形比较容易辨认孩子们一下就记住了。而荠菜跟一种野草的外形差不多,孩子们很容易混淆。

  第二课时是让孩子们去挖野菜,这就必须是要小朋友在认识野菜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有了第一课时的准备,孩子们都信心满满的自己一定能挖到野菜。在挖野菜的过程中,孩子们都仔细的寻找着。一有发现就招呼同伴们一起去挖。

  虽说是“挖”野菜,但孩子们都小心翼翼生怕挖断野菜的`根。活动的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一些孩子把草当成了野菜。回到教室后我让孩子们将自己这一组挖到的野菜进行分类,大部分是马兰,只有少数是荠菜,其中还夹杂着一些小草。王欣朵大眼睛问:“这种菜能吃吗?”我笑着说:“能吃,这种菜你可能吃过了。”小朋友都很好奇,于是我给孩子们讲了几种野菜食品:如荠菜馄饨、马兰豆干丝等。

  孩子们听到后惊奇的说:“我吃过香香的可以炒着吃。”张德程也说;“回家要和妈妈一起挖野菜,尝尝野菜的味道。”面对小朋友的天真可爱,我想上科学活动能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便有坐于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热情,让幼儿在快乐中探索求知。

  大班科学活动反思 篇15

  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思维的启蒙教育,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更多的是强调让孩子去动手操作、动手探究,并在这样的过程中亲历科学,引发幼儿思考。

  大班科学活动《穿越弯管》:今天听了大班科学活动《穿越弯管》,陈薇老师在活动的设计上,规避了许多解释的时间,而是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让孩子进行动手操作上,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活动中,还大胆采用了大胆猜测、鼓励验证、呈现问题、解决问题、关注交流、注重分享等教育手段。让孩子们在活动中,真正成了“自主学习”的.主人。

  整个活动,思路清晰,活动环节从猜测到实验到验证,最后证实,层层递进。活动设计地很巧妙,让孩子们方便理解。建议在小结:哪些能过弯管,哪些不能通过弯管时,可以分别拿一个材料示意下,直观地让幼儿看一下实验结果。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旋转器》:李丹凤老师的这个科学活动。首先取材非常简单,而是相当环保。利用身边废弃的广告纸就可以变成孩子们喜欢的玩具。活动通过让孩子们探索纸条、纸鱼和纸三角在空中飘落的过程,感受不同的旋转动态,孩子可以在探索中去感受有趣的科学现象,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李老师在教学中十分注重细节,言语引导非常到位。每个教师在操作之前,都会完整地把要求提到前面,让幼儿可以听清规则,让活动更加有效地进行;操作结束后,都有精简的小结,让幼儿更加理解。另外,在概括后更能帮助孩子经验提升。这是我值得学习的地方。

  大班科学活动反思 篇16

  在干燥的天气,小朋友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和别人猛的一碰,会感到被电击了一下,还有脱毛衣的时候会听到“滋拉滋拉”的声音,还伴有亮光。当教师和幼儿一起回忆以往经验时,小朋友们对这些现象都充满了好奇心,很有兴趣随老师一起去探索。

  首先我以魔术导入,用塑料管摩擦纤维衣服,让纸屑飞舞。幼儿都看呆了,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继而欢呼起来,一个个跃跃欲试。所以接下来我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尝试,用小棒棒去吸小纸屑。通过与自己身体或衣服摩擦产生静电,大部分幼儿操作成功,很有成就感。接着我便让幼儿继续用其它物品去吸小纸屑,看看哪些是可摩擦起电物品,哪些是不可摩擦起电物品。最后我还让幼儿了解电对人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止静电。

  通过此次科学活动的展开,让我认识到科学活动要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要多引导幼儿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从而热爱生活。其次科学活动中要准备充足的.材料供幼儿操作,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老师单纯的说教。

  大班科学活动反思 篇17

  在第一环节谈话导入过程,我想是通过出示幼儿熟悉的水果和乒乓球,给幼儿创设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吸引幼儿眼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在教师演示的环节中,我认为我在上这节《珠珠跳水》的课时。

  1、亲和力的`语气足够吸引幼儿,让他们在兴趣中学习。

  2、在将乒乓球放入水中后,乒乓球浮起来了,我的总结可以给幼儿一个提炼和巩固知识的机会。

  3、出示小番茄,让幼儿自由猜测,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人翁地位。使他们对这节课更加的感兴趣,愿意学习和体验抛珠珠活动,在活动中感知快乐。

  幼儿操作是科学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真正的主体性始终都是幼儿,幼儿通过操作,实践,能更进一步的了解沉浮的只是。比起教师示范幼儿观看来说,实践是最让幼儿印象深刻的。本次活动幼儿对珠珠的沉浮现象都比较感兴趣,产生了好奇,而且通过这个试验活动,让幼儿了解了沉浮的概念,知道重的物体会沉下去,轻的物体会浮起来,在观察的时候幼儿都很仔细,而且都能正确表达珠珠的现象,以后可以多开展这种试验活动。

【大班科学活动反思】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好玩的魔术》活动反思01-24

大班科学活动<分灯笼>反思11-05

大班科学详案《恐龙》及活动反思11-23

大班科学探索活动反思(通用11篇)05-27

幼儿园大班科学《纸的力量》活动反思08-03

大班活动反思12-30

大班科学拓印教案及反思08-25

大班科学教案反思10-10

中班科学活动反思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