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06 02:23:45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赵州桥教学反思(通用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赵州桥教学反思(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赵州桥教学反思(通用5篇)

  赵州桥教学反思1

  《赵州桥》一课着重介绍了赵州桥的历史地位和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是一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为了切实落实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渗透到每科的教学中去,配合我校开展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研讨活动,我一改往日传统的逐段分析、讲授的教学模式,在《赵州桥》一课上大胆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而达到多方位训练的目的。

  一、收集资料,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前,我布置了一项作业,就是让全班同学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赵州桥或其它一些桥梁的资料。可查找课外书籍,上网查询等,并将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以待上课教学时用。

  这一次的课前预习,我一改往日的让学生做单调的查字、组词等练习,而是尽可能地去收集自己所需的材料。看科普书、上网等都是孩子们喜欢做的事,于是,我就投其所好,通过这些渠道将资料收集好,并加以整理、归纳,无形中就给了他们课外阅读、分析归纳能力的锻炼。

  二、质疑解疑,轻轻松松学习课文。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教学时,一开课,我就说要带他们到赵州桥去玩玩,并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赵州桥的全景,这样马上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就是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读完课文后,都知道了什么?待学生七嘴八舌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后,我又提了一个问题:“你还想知道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一提出,顿时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同学们纷纷把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老师将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归纳。

  随后,我就让同学们分成小组,将课前收集的资料拿出来,看看能用自己现有的资料解决哪些问题。在学习小组中,同学们相互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交流,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同时也领略到了成功的喜悦。给予充足的时间讨论后,接着学生在班级进行交流。通过小组进行合作解决问题,学生能够知道赵州桥的建筑特点和设计上的最大特点——拱上加拱,这样的构造既坚固,又节省石料。

  课堂上的教学要求,以及重难点,就在同学们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轻轻松松地完成了。当然,这样的教学要求老师有较高的素质和应变能力,来及时帮助学生解答难题和纠正学生在问答中不对的地方。

  赵州桥教学反思2

  《赵州桥》这篇课文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世界闻名”一词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赵州桥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它凭借着什么而闻名于世呢?学生一时语塞,引发了他们探索的兴趣。

  在感受赵州桥十分雄伟时,我以教室为例,赵州桥长50多米,相当于7间教室连在一齐;宽9米多,相当于一间半教室的宽度,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雄伟,比较形象。赵州桥的坚固体此刻李春独创的设计上,我引导学生经过阅读文本体会李春如何设计赵州桥,他为什么这样设计,来体会李春的聪明才智。在课堂上,我做了一个实验,拿一张卡纸和一本书让学生掂一掂它们各自的重量,问学生: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答:一个比较重,另一个比较轻。

  我又问:你认为较轻的纸能不能撑起这本较重的`书呢?学生答:不能。于是我做了个试验,用一张纸做成桥面,两岸用词典代替,桥面平直时,纸无法撑住书;桥面呈拱形时,纸则可稳稳地将较重的书撑起。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学生经过观察体会到:拱形承受的力比平直的状态承受的力大,赵州桥共有五个拱形,使得赵州桥更为坚固。这个实验帮忙学生理解了拱形的作用,我还引入了一些资料:1300多年来,赵州桥经历了风风雨雨,其中以往历过10次洪水,8次地震和多年的战争,但至今,它依然稳稳地屹立在洨河上。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赵州桥实在是太坚固了。

  引导学生想象图案的精美是本文的难点,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想象栏板上精美的图案,让学生将想象的资料用语言来描述,并出示了图片帮忙学生再现画面,读出体会。学生对精美一词的理解不是很到位。如果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些精美的图案是1300年前,劳动人民在石板上一点一点雕刻出来的,十分费时间费精力很不容易。年代虽已久远依然如此逼真。我想学生在理解图案精美时,体会会更深。

  另外,教学中不足之处是,朗读的指导和朗读量还欠缺,课堂结构还应更加紧凑,课堂气氛略显沉闷,需与学生沟通,师生共同努力,争取构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改善不足,努力提高语文教学本事。

  赵州桥教学反思3

  《赵州桥》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

  首先,以简驭繁,为学生理解课文重点扫清字词障碍。

  字词教学是讲读每一篇课文经常性的任务,同时又最能体现教师驾驭教材的功力。在第一课时中,我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先后出现的二十八个生字难词轻松愉快地进行了学习。在通过板书强调“州”“济”“洨”三字后,出示了“创举”“似乎”“智慧”等十四个生词,引导学生讨论发言,在紧张愉快的气氛中初步扫清了字词障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自读,把学生的思路引进课文,为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文重点做了良好的.知识和心理准备。

  其次,化难为易,为学生把握课文重点选择最优教学手段。

  我把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做为课文的重点。限于学生的阅历和知识水平,让学生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是比较困难的,在学生默读课文时,我要求对照书上插图,在初步了解赵州桥设计特点的基础上,出示挂图,引导全班学生研究,把学习热情推向了高潮,经过一番热烈讨论,教师通过板书肯定了同学们的学习成果。课文重点,通过电教手段,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比较容易地解决了。

  理解赵州桥在建筑上的美观,是学生学习课文的一个难点。对几种雕刻图案做抽象讲解是比较困难的。当学生提出“什么叫戏珠”,“飞龙是什么样的”和“‘抵着’怎么讲”时,引导学生仔细看图,从而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第三,环环相扣,为突出训练重点巧作安排。

  如在处理段与段的联系中,在第一段最后抓住“世界闻名”提出问题,过渡到第二段的学习。为了突出对第二段的理解而又不冲淡训练重点,在讲解第三段时,我只出示图画,帮助学生理解栏板上的图案。又如在课文和板书的结合上,为了突出训练重点,我首先板书“设计特点”,引起同学注意,接着把同学讨论得出的赵州桥在设计上体现“雄伟”和“美观”的正确答案,都扼要地做了板书。这便是一堂课中学生总在教师指引下围绕训练重点积极主动活动的奥妙所在。

  此外,我尊重学生的发言,从多方面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师生双向情感交流中启发和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赵州桥教学反思4

  《赵州桥》这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短短的几百字,不但写明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此刻人们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并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描绘,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本文第2、3自然段是重点。

  这堂课上完,我认为成功之处有:

  1、设计课件务实。

  我在设计制作课件时,首先明确该课件应到达什么目标,解决教学中的什么问题力求美观实用,让孩子形象直观地感受。

  2、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思路清晰。

  开课伊始,我出示课题后,首先出示学习目标,然后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方法指导,力求完成每一个学习目标。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学生依据学习指导默读课文,并用“————”画出描述赵州桥特点的词语:雄伟、坚固、美观,从而直奔重点段,并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句子能够体会出赵州桥雄伟、坚固,同时学习数字表达的方法和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并进行朗读训练,读出赵州桥的雄伟,完成第二个学习目标。之后让学生小声读课文,画出描述赵州桥美观的句子,以不一样形式读课文,并要求学生背诵有关段落,以到达积累语言的目的,同时学习过渡段表达方法,完成第三个学习目标。为了突出学习重点,一、四自然段以读代讲。

  3、学习目标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

  围绕课文学习重、难点,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了以下三个学习目标:

  (1)了解赵州桥的特点,背诵自我喜欢的部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3)积累语言。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4、重视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感

  阅读是此刻读文教学中的一个主旋律,本课教学中,我也把朗读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从读中感悟”。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的资料和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师在讲台上一句一句的讲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学生理解得彻底,一个重要的手段便是读。在指导朗读第二、三小节时,透过找重点词句,使学生体会到赵州桥的雄伟和美观,并让学生透过各种形式的读表现出来。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当然,本课还有许多遗憾之处。如:整堂课上下来感觉,学生的学习用心性不高,师生配合不够默契,没能让让每一位孩子真正地动起来。

  赵州桥教学反思5

  镇里组织优质课大赛,为了能突出新课程教学理念,对《赵州桥》这一篇说明文,我在试讲时采取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雄伟”一段。首先,抓住特点:“雄伟”让学生想:你从本段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雄伟?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长、宽建筑特点两方面。接着我设置情境,让学生四人小组为一导游团。四人合作设计讲解赵州桥。并想:游客们会提出什么问题,该如何回答。

  在其后的教学中,问题出现了:学生没有讲解而只是在念课文。面对其它同学提出的问题,不知该如何回答。

  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想:出现这种情况最大的问题在于,我忽略了学生的能力水平,三年级孩子获取信息、概括大意等能力尚处于初学阶段,一下子放手给他们如此高难度的题目实在是一个笑话。即使要设计也要注意“扶放”结合。

  其次,在课前没有布置学生很好地阅读、预习。还有,学生的问题大多集中在造桥的科学原理上,使得我措手不及。在这一环节中,我没有做好引导工作。应该说这堂课上得一塌糊涂。为此我从失败处入手,又进行了二次备课。

  这一次,我让学生充分默读本段,然后把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学生默读完之后,纷纷提出自已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横跨”、“冲击力”、“创举”等等,然后学生互相用自已的回答加以解释和补充。这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为什么说赵州桥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教室里顿时没了声音,这时,我给学生出示了赵州桥的图片,让学生在小组内画一画、说一说赵州桥的设计,教室里又活跃起来,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已的.绘画和口语表达能力,在时机成熟时,我让学生到讲台上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一个同学这样讲到:“赵州桥有一个大拱和四个小拱,平时,河水从大拱流过,发大水时,河水还可以同时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以前是没有的,所以说赵州桥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我充分肯定了这个同学的说法,接着在屏幕上给学生一个“资料袋”——把欧洲的敞肩式拱桥与赵州桥相比,当学生看到欧洲建敞肩式拱桥要比中国晚1100年时,课堂上不约而同地发出:“哇!”这节课我自认为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

  总之,在探究性学习中,如何把握扶放的时机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探究性学习只有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基础上进行,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赵州桥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赵州桥教学反思08-03

《赵州桥》教学反思04-07

《赵州桥》的教学反思04-21

语文《赵州桥》的教学反思03-30

赵州桥教学反思(15篇)02-12

赵州桥教学反思15篇02-11

赵州桥教学反思(精选8篇)07-04

《赵州桥》教学反思(精选13篇)04-11

《赵州桥》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10-10

《赵州桥》教学反思(通用5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