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

时间:2021-04-21 10:05:28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七年级《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精选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精选5篇)

  七年级《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1

  一、在对比分析中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统计观念的培养,首先应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有了意识,才有思考,才有能力的提高。但学生很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在解决问题中领悟和体会,所以本节课教学力争在新旧知识的对比分析中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在教学这节课时,学生已有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只是基础,学生在单式、复式的观察、对比、分析中,认识到了两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也感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更能进行清晰地比较,激发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分析,掌握本节课重点:对信息的处理。在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时,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在一个统计图里描述上面你们所说的这些信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寻找绘制方法。整个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的新理念。

  三、拓展应用,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通过一个问题:从城乡人口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对事物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的平台,体现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在感受到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培养。在习题设计上,通过假设你是超市经理,你下个月将如何进货?和从1997至2000年我国废水排放量统计图中你想到什么?这两个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发展做出决策的能力。

  这节课的整个教学就是学生亲历探究,自主实践,分析处理的过程。反思整节课,留下了许多遗憾,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1、对统计图的解读,没有呈现一个坡度。从单式统计图过渡到复式统计图,没有体现学生的探索欲望。

  2、课前的激励调动不充分,课堂气氛显得比较紧张,沉闷。

  3、过渡语言生涩,显得过渡不紧凑,不连贯。

  4、评价语言不丰富,缺乏明显的指向性。

  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听过备课、点评、研讨,看到自身的很多不足,今后将不断学习,努力改正教学上的一些不足,认真钻研教材,继续学习课改的新理念,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真正把实惠带给学生。

  七年级《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2

  统计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已先于数学课程将统计推到学生的面前。新的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我们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就应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为了培养学生具有从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收集、处理数据,并作出适当的选择和判断的能力,本节课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让学生在生活的情景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

  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从生活中引出折线统计图

  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书中提供了2000年月平均气温的记录,但我觉得如果选择学生熟知的身边的例子,他们会更乐于接受。他们已经上六年级了,几年来,学生切实地体会到了学校的发展和进步,而学校几年来的一些事情变化的数据也很好调查和搜集,而这些数据既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呈现,也可以绘制成折线统计图,这是非常好的素材。所以我在学生绘制完条形统计图之后,把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引导到了另外的世界,“这样的数据还可以用别的形式统计图呈现吗?”使学生打开思路,展开联想,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讨折线统计图的欲望。

  (二)在探索中绘制折线统计图

  当有人想到了复式统计图时,我有意让学生猜测和试画折线的样子,再给学生出示股票行情或其他事情的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所感知,为学生进一步探索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奠定知识基础。再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尝试绘制折线统计图,完成折线统计图。

  接着,让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并从图中得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正确分析,培养学生统计意识。

  统计活动的过程不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而且还包括分析数据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做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而其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发展学生的统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还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有关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谈体会、说感受、提建议。让学生在分析和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逐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七年级《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3

  这堂课上,我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通过学生熟悉的最喜爱的体育活动导入,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两张单式统计图,让学生感知复式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让学生展开讨论,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对数据的观察,让学生主动去分析统计图,并作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这节课以下方面处理得比较好。

  一、找准新知的生长点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会了很多关于统计的知识,教学前我通过“关于统计你们都了解哪些?”复习了所有有关统计的知识,找准学生知识的起点,为后面放手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打好基础。

  二、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没有强制学生要怎样去做,我以学生熟悉的事为学习的素材,通过主题情境问题的提出,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新的平衡。在设计中,我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在教学将两个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图时,我没有机械地教给他们方法,而是提出“有没有男女生比较起来更简便的好方法?”促进学生思考,寻找最佳方案,在完成统计图后,提出“你能从这张图上看出什么信息?”,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深度的思考,寻找数学学习的价值。

  然而这节课后半堂课的学习效率并不高。反思其原因,只要有:

  一、课堂应变能力有待加强

  在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这个环节上,我原来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观察单式统计图,引起认知冲突,再讨论解决的方法,然后尝试绘制,在交流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作品。可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把握好交流的环节,当学交流自己的合并方法时,面对学生各种观点如:“直条并列在一起不如分开好”“用虚线分开男生和女生更清楚”时,我有点手足无措,没有及时引导学生作正面强化讨论,图例的探究也不够到位,交流的层次性不够强,重点不够突出。

  二、课堂语言不够精练

  在课堂交流上,语言还不够精练,有时还会重复用语。课堂语言是教师重要的武器,我今后一定要加强练习。

  重新审视自己的课,需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我要不断改进教学,不断进步。

  七年级《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4

  这节课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复式与单式统计图的异同,并能在有纵轴、横轴的图上用复式调形表示相应的数据。在教学这节课时,我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分析让学生在单式、复式的观察、对比、分析中,使学生能看懂复式调形统计图,并能更具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本节课我在教学时,重点抓住以下三点进行教学:

  (1)讲清复式统计图的意义

  (2)读懂复式条形统计图。

  (3)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让学生感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清晰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教学难点是: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数轴上的间隔。在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时,提出问题:如何在一个统计图里描述上面你们所说的这信信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寻找绘制方法。整个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地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的新理念。

  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上看,学生只会看图,如果题目稍加改变,学生就不会填了。反思,以前教学在部分知识时,感觉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得好,根据学生的存在的问题,我指导学生独立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全过程,这下学生豁然开窍,重视制图的过程,才能提高和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在制作条形统计图时,提出一个问题:怎样做才能使我们制作的条形统计图整洁、美观、漂亮?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寻找绘制方法。学生通过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出画条形的四个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3)在竖轴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是多少。

  (4)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

  整个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使学生领会到怎样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新知识的过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制作的条形统计图整洁、美观、漂亮。完全达到了作图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年级《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5

  带着学生去光盘播放室上完了复式统计图,谈谈一下几点感受:

  复式折线统计图是建立在学生学完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让学生产生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需求,让学生体会它的优越性。

  所以在教学一开始,为了照顾基础比较弱的同学,分别出示了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降水量统计图,然后让这些基础比较弱的同学说说两个统计图中的数据,并问你获得了哪些数据?基本上钱皖、王波能说出图中的信息。

  接着出示问题:你能看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学生思考,我下去巡视,这时我看出有的学生把昆明市的每月降水量写在青岛市的统计图每月的下面;有的学生则观察两个表中的每个月,然后记下他们每月的差;还有几个学生没有思路,青岛市统计图看一下,昆明市统计图看一下,找起来很困难。

  这时我让比较典型的学生汇报结果,然后追问:解决这个问题要看两个统计图,你觉得怎么样?有的学生回答要细心、仔细,有的预习同学则说:看起来不方便,可以把两个折线统计图合在一起这样看起来直观方便。水到渠成,自然引出了复式折线统计图。但这是我并没有直接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而是追问:如果你来把两个折线统计图合在一起,你会怎样合起来?这是学生引出了两条折线不能一样,可以用实线和虚线区别开来,然后我在追问横轴和纵轴分别是什么,改变吗?学生很清楚地回答后,我觉得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个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时我再出示统计图。学生很快判断出前两个问题。效果还不错,特别在第三个问题,从图中你还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回答更是积极。朱详甚至把这个月的降水量是另一个月降水量的几倍给找出来。

  整节课下来感觉还不错,但出现了不足:一是整节课的容量不大,在照顾后进生复习以前的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时候花的时间多了,还有在让学生回答“从图中你还获得了哪些信息”时,很多学生想说,花的时间稍多了。二是本节课我只是局限于让学生产生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需求以及去认识和分析统计图,没有意识到学生统计观念的情感培养,本节课可以让学生很把统计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的眼界更开阔。

【七年级《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精选5篇)】相关文章: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设计09-14

七年级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范文07-25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09-11

七年级《猫》教学反思(通用5篇)12-24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10-14

《包装》教学反思(精选7篇)12-26

元日教学反思(精选11篇)03-18

蜜蜂教学反思(精选11篇)11-24

颐和园教学反思(精选10篇)11-24

《元日》教学反思(精选17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