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总结

时间:2023-01-31 13:19:23 总结 投诉 投稿

研究性学习总结【推荐】

  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研究性学习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研究性学习总结【推荐】

研究性学习总结1

  经过几次较为深入的对鲁班湖旅游资源的调查研究,我们已经逐步掌握了鲁班湖的基本情况,这里就我个人在这次研究性学习的看法和感受作以下总结。

  在这次活动中,我任务重点是负责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这其中就包括鲁班湖的概况,现有旅游资源和产生的经济效益等原始资料的收集,以及对当地工作人员和游客的问卷调查资料的收集。这次是我们四个人第一次在一起进行课题的研究性学习。由于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不够深,以及没有太多的社会实践经验,这就决定了我们四个人必须团结在一起,组成一个集体,用各自的.优势去弥补他人的不足,从而使我们发挥出更强的战斗力。

  我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十足的进步。无论是在面对多种选择的关键地方,还是在应对社会上各类人物上,我都在这次的活动中积累了宝贵的社会经验。无论是在选择资料内容上,还是在整理资料和统计资料上,我都通过这次活动深刻体会到了统筹安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论是在社会实践能力上,还是在社交能力上,我都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提高和进步。通过这次活动还使我们理解到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的重要性,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又进一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社会经验的积累。另外,通过这次活动还使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只有一个综合能力强的人,才能更好地在今后的社会上站住脚,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研究性学习总结2

  研究性学习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为了能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及主要做法:

  认清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从思想上重视课程改革目标的能动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实施研究性学习新课程标准,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最重要的是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时培训材料,明确目标和任务,理清新课程的结构、理念。

  2、学生是研究性学习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研究性学习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把研究性学习课程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真正做到研究性学习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严格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学生实验与课堂演示实验。

  实验是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的最主要的载体之一,依靠实验,一些客观的研究性学习现实能够转变了学习探究的研究性学习规律,从而使学习在研究性学习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体会着研究性学习规律有存在,体验着研究性学习知识的形成。

  4、创造性的挖掘课程教学资料,布置探究式的课外作业。

  为了结合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要求,转变评价方式与知识的形成的方式,我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使课外作业尽可能地有探究性的课题。虽然那些课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题,但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在研究性学习学习的兴趣与探究能力上有长足的进步。

  二、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在今后的教学中,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研究性学习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3、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研究性学习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但我会力争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研究性学习总结3

  我们这次研究的资料是《垃圾资源化》,以下是我们研究题目的具体资料:

  1、垃圾处理的方法

  2、垃圾如何分类、回收

  3、个别垃圾个别处理。

  研究一个课题,首先应当确定研究方向。我们的研究方向是从生活入手,配合此刻国际环保的要求,我们选择了这次的主题。与此同时,虽然是第二次研究我们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制定实验方案。在制定实验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身为组长要有掌控本事,由于我不很得心应手研究便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一拖再拖。所以针对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应当事先制定出一份详尽的时间表,然后应当严格按照时间表来执行。仅有在这样详细的规划下,我们才能按时完成任务。

  虽然我们的报告成功完成,但由于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一些详细的工作没有完成的很好。

  经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也得到了许多收获与财富。

  首先便是明白了“规划”的重要性。世间万物皆有规律,而计划就是一个能时刻跟随规律,调整规律的时间表。仅有在严格的规划下,才能完成高质量的课题和项目。

  第二就是明白了“职责”。身为研学的组长,应当将更多的精力投入研究,而不是浪费在个人享乐上,这就是职责的意义。同时还要确立职责意识,仅有当一个有职责感的人处于领导地位,这样他所带领的小组才能在纷繁混乱的环境中有一片立足之地,同时也能提高自我的竞争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第三便是“效率”。没有效率,就如同浪费时间。有的人能在学校便把作业都作完,而有的人第二天背着未完成的作业一齐赶到学校,这就是差距。而这差距就在效率。有了效率,就相当于有了三头六臂,一个人能够处理好多事情。而专心就是效率的保证,仅有当自我处于一个专心的状态,会感觉时间像是停滞了一般,“效率”也就“不请自来”了。

  第四,享受“不享受”的东西。每个人都有爱好,但各位同学中极少当成爱好的。当然,我也并不把研究性学习当成一个爱好,因为研学,也是学!可是,如果我们转变自我的看法,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学习和自我一切不喜欢干的事,就必须会找到一个趣味的切入点。有了兴趣,什么都好说。

  第五,将压力变为动力。整整一个学期,研学给我带来最大的感觉,便是那巨大的压力。当看着周围的同学们相继完成了实验,写完了报告,我们组的试验还只停留在纸上,我充满了压力与危机感。也正是这样的危机感,为我加速,促使我按时完成了任务。而有些人,遇到压力瞬间就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自乱阵脚。我们应当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只要按部就班地做下去,总有完成的时候。当有了这种压力的时候,我们的动力和潜能才会被真正地激发出来。

  第六,团队精神,每一个团队都应当要有团队精神。“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断,而一把筷子却很结实”——这便是小学时候教师给我们解释“团队精神”时所举的例子。没错,之所以大多教育都是以班级为单位,是为了增加我们的团队精神和本事。在被划分成研学小组的同时,这种精神便更加的到了锻炼。如果是以班级为单位,僧多粥少,不是每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往往被班级中少数几个“积极分子”所掌握,锻炼的机会总是在他们身上。而因为有了研学小组,每个人得到锻炼的机会近似均等,这就给我们供给了一个锻炼团队精神的平台。有了团队精神,当我们在社会上加入某些团体后,我们要有在团队中协调等本事,充分发挥出每个人的创造性,同时将本事最大化,也就是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团队中,每个人不但本事能发挥出来,同时还有可能超常发挥。

  第七,听指挥。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群龙无首的精锐部队那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如果一个团队中大部分人不听从指挥,那么这个团队也就无异于“群龙无首”。大吵大闹地反对,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非但不是在帮忙自我,恰恰相反,那是在对自我,对大家不负职责的一种表现!所以,听从指挥,是十分重要的一项。

  我还想说的还有很多,值得总结的也还有很多。这次研究性学习不但给我带来了完美的回忆,并且收获中我还学会了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研究性学习总结4

  一、实践回顾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样的研究活动,不但可以发挥学生创造性,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素质。l.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研究思路及任务。

  各年级级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职责,具体分工,并明确了研究思路,即把研究性学习与科研课题有机结合,统一管理。有严密的实施计划,严格的管理条例,确定研究方案,制订工作计划。相关教师负责具体指导,小组组长负责全面的指导和协调工作。

  2.确定研究方式,指导学生选题。

  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要求,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有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其组织形式也有小组合作、个人独立和个人与集体相结合之分。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选择课题研究,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

  3、培养学生科研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课题确定后,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科研方法的培训,给他们讲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和活动方案,如何开展社会调查,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在研究中注重亲身参与,体验过程,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开题论证会,交流选题的经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印发了“活动记录表”,学生记录每次活动的情况,便于课题分析和总结评价。

  环保主题中的“废旧电池的危害与回收的调查与研究”小组,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上网和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了废旧电池危害的严重性,于是制定了详细的研究和活动方案,自设调查问卷,深入到机关,社区进行宣传和调查,在校区设置了几个废旧电池回收箱回收废旧电池

  二、经验和体会

  (一)经过一年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了初步的了解,探索出了“以课题研究为主要类型。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研究主题下选择小课题的组织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

  2.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摒弃了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改变了课堂教学“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渐成为了教师主动的教学行为。

  3.提高了教师科研意识和水平,促进了我校教育科研工作。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锻炼和培养了我校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

  4.开展研究性学习,既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锻炼了学生意志,又增添了他们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了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

  1.开展研究性学习,要站在课程的高度来认识。

  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开展研究性学习,便是我们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研究性学习,不仅只是开展一些学习活动、更主要的是要把它上升到课程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才能落到实处。

  2.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涉及到的问题很多,特别是课时的统筹,学生外出的安全,教师的课时量,以及课题研究费用,都必须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否则,就会寸步难行。

  3.开展研究性学习,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我们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已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和教学方式,但又蕴藏着迫切改革教学现状的积极性。研究性学习给了我们一个教改的机遇和挑战,但是我们的教师仍然存在着认识不足或有后顾之忧。我们只有转变教师陈旧的观念,引导教师参与教改实践,正确对待教师的劳动,才能把研究性学习搞好。

  4.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处理好师生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学生只有积极参与、亲身体验,主动求索,才能达到课程的目标。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在低年级或刚开始此项活动研究的时候,学生了解甚少,一片茫然,对如何选题,如何收集资料,如何设计和开展活动及怎样总结都不知所措,无从下手。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处理好与学生平等、和谐关系的同时,也要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实施。

  5.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引导学生正确选题。

  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都比较乐意和兴奋,但学生在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却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学生定的题目过大,难以操作,有的选题又太偏,自身力量难以完成,有的选题又太俗,缺乏一定的意义和价值,还有的选题比较离奇,没有研究实际意义。为此,我们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选题,因地制宜,联系生活经验,发挥优势,选择自已熟悉和喜欢的,有研究意义的课题。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

  存在的问题:

  1.经过这次研究性学习实践后,我们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上升到课程观念上,我们仍有一定的差距,尽管我们都付出艰苦努力,但有的研究小组的学习活动却是应付式。

  2.我们在整体研究中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状态。有的主题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而有的主题却冷冷清清,无动于衷;有的课题小组热情高涨,成果不断,而有的小组却一筹莫展,不知所措。

  3.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我们的评价机制还没有跟上,特别是过程评价。学生在每个研究阶段都还没有作出自我相应的评价,致使部分成果没有及时得到总结,挫伤了部分学生的研究热情。

  4.研究方法还欠规范。这里面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用模拟科研的方法进行学习,在方法论上学生结合实践活动学习和掌握科研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欠火候。二是研究性学习课题实验过程欠规范,还达不到要求。这些都应在今后着手改进。

  5.在此项工作中,我们还缺少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在调动教师执研积极性和学生可持续研究,还应有更好的配套激励措施。

  今后工作的设想:

  1.加强对此项工作的宏观管理。

  (1)建立学分制,把每个阶段要求都细化成学分,学生对每个阶段作出自评,经小组评议后,最后作出课程的总体评价;

  (2)对每个阶段的工作日程表作出宏观管理要求,这样能做到管而不死,充分调动指导老师和学生完成课题各阶段任务的积极性;

  (3)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科研知识和能力。

  2.扩大实验规模,并建立以班级管理与主题管理相交叉的新的课程管理模式。

  3.制定相应的措施。在课程设置的模式,学生活动组织形式,师资配备的调整。教师指导能力的提高等方面都将提出新的要求。

  4.抓好实验中的薄弱环节。一是抓好评价,在重过程评价的思想指导下抓好阶段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与激励功能。二是抓好成果的总结与发布,拟在每学期初进行成果发布的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三是继续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该课程整合的特色,使学生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交流信息的能力有新的突破。

  经过这次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探索,尽管存在不少问题,但总体上我们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随着校级各部门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视,我们有信心在校级总课题组的指导下,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富有成效地把这个课题研究工作搞好。

  (1)从抓语言问题开始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某种意义讲,人类的“好奇心”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心理根源,也是推动人类成长和前进的根本动力所在。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对大量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处延相等的理念,正说明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着广阔的天地。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上句,按常规,教师说一说“不宁静”的原因就可以,但我们多问一个“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颇不宁静的呢”,多查阅一下资料,多问几个为什么,与学生一道研究,答案就不再是那么单一那么简单,有政治原因,有经济原因,有文化原因,有家庭原因,也许还有信仰问题。这种研究就不是一般性的提问,而是一个研究小课题。发现了问题,不应由教师来解决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提出对策,形成课题,写成小论文。

  2、强化自我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对学习态度的培养,往往采用教师和家长督促、检查、奖罚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外力胁迫而产生勉强学习的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上的,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具体要求:课题研究前自找资料、自我准备、自我设计方案;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发挥;活动后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3、创设一种情境

  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语文研究性学习,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求、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语文研究性学习更关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语文研究性学习也讲求方法,但它较少强调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而更关注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创设情境应该是重点思考的一个内容。

  二、教师角色:从传授到指导语文研究性学习学生是活动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呢?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事实上,学生自行组织

  的各种研究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支持。教师的指导作用表现在把握研究活动的目的,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总结研究的成败得失。这种指导作用贯穿于学生研究活动的始终。教师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指导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间接暗示。当学生在某一环节出现困难疑问时,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是举足轻重的,这将提高学生研究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以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为基础,但实质上这种探索活动是在教师“导演”和指导下的活动,是教师主导作用更艺术的表现。因为研究性学习是从实际问题切入的,需要运用语文学科中的大量基础知识,这不仅要求教师对语文知识有精深了解,而且要熟悉多种研究方法,还需要对当前语文学科的前沿知识有比较深透的了解,这样教师才能帮助学生设计出适宜的问题情境的活动方案,进而引导学生开展深入扎实的研究活动。可以说,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发挥“导而弗牵??开而弗达”的主导作用,而不是传授、灌输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呢?

  1、引导学生选择课题

  语文研究性学习最难的可能是学生不知道怎样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开展研究的课题。教师要导,就应导在关键问题上。选择课题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实际需要的原则。研究性学习不一定要像专家那样,一定要解决什么具体的实际问题,我们学习的关键是通过某一问题的研究探寻,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因此高中生的“课题”与专家的“课题”的实际需要存在的差距,高中课题研究重在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可能出发去选择“课题”。二是可行性研究原则。并不是所有的被发现的问题都值得研究或都有实力研究的,这就需要对问题的价值及研究的可能性作深入的分析。从课题本身的价值看,衡量课题有没有研究价值,主要依据是这一课题学生能不能占有详细的资料,切不切合学生自身实际,符不符合学生思维能力。作为学生一般不宜选择一个规模大、涉及因素多、周期性长的复杂课题,而适宜选择开口小、周期短、便于占有材料的小课题,比如选《语文教材编写改革及其发展研究》为研究性学习课题,就超出学生实际水平和能力。

  2、引导学生设计方案

  课题一旦确定下来,就要设计具体的研究方案,确保研究性学习有序、有效地推进。一份好的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A、课题的提出。包括课题提出的原因,课题内涵的界定,研究预期的目的`。

  B、开展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

  C、开展课题研究的活动安排,具体到第一节课具体做什么。

  D、研究成果的结题形式。设计方案重点要考虑的是选择研究方法和手段。“方法总是服务于特定的研究目的的”。教师要告诉学生,如果研究的目的是形成新的科学事实,且对象又活动形态,就应该选择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如果研究对象是文献形态的,就应该选择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如果说研究目的是要形成新科学理论,就应该选择归纳演绎等理论研究方法。从我们语文研究课题看,绝大多数是文献研究对象,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是主要的研究法。

  3、导在学生研究疑难处在学生活动难以深入进行时,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活动开导,这种开导主要是思维方法上的,而不是内容和答案上的,重在导疑、导难、导法。

  三、学习空间:从封闭到开放

  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学科课程,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具有明显

  的封闭性。语文研究性学习呈开放学习态势。由于研究性学习形式的改变,学生必然会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定会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这种开放性改变的不仅仅是学习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非组织的社会化语文活动将成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如环境语文、街头标语、广告、影视传播以及人际间语言交流等。学生可以到社会中搜集民间故事,可以到街头去搜集广告牌的错别字,可以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可以到网上去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研究自己喜欢探讨的问题。总之,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将会有重大的变化。

  四、学习形式:从单一到多样研究性学习形式多种多样且具有深度。

  1、查阅资料

  语文研究性学习,收集、整理、研究与课程相关的文献,意在通过对文献的查阅鉴别、整理、分析,从而找出研究的问题,明确:我到底要研究什么——术语的内涵、外延;我要解决什么问题——课题研究是否有价值;我从哪里开始研究起——前人留下了什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借鉴;通过研究文献对课题的内涵、外延、研究起点作出准确判断,就能判断课题的实用价值,选择较恰当的研究方法。要想在浩如烟海的各类文献资料中找到对特定研究课题有价值的文献,首先必须明确界定自己研究课题的范围和性质,确定搜寻的方向,其次要了解国内外主要期刊的分布及各类期刊的特色。其三要熟悉主要的文献资料索引和目录分类的方法,掌握检索的基本技能。高中语文课文《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就重点介绍了这一方面的知识。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迅速准确地找寻自己所需的文献。一般说来,学生起步阶段,还不知道怎样详细的查阅书目,以便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找到开展研究的感觉,如我们常听到播音员报道我国又与哪国建交,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如果提出一个问题,“邦交”为何不说“国交”呢?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就只能研究文献,查阅资料,找出例证,说明观点。

  2、合作学习

  现代社会的创新成果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疑难问题的解决常常需要多个个体的协作,建立研究性合作学习形式,其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自我表现的机会,为学生共同寻求答案、解决疑难问题提供舞台,研究学习中,既可以是两个互助组,也可以是四个合作组,各研究小组之间,可以进行互查、互评、互帮、互学等活动,调动学生合作解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研究性学习总结5

  当我们第一次接触到研究性学习时都感到很困惑,也到底是什么方式的学习?我们能研究什么呢?一系列的疑惑扑面而来。殷老师及时为我们讲解了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我们在英语研究性学习中能起什么作用。一开始我就以为就是学生在讲台上给大家讲课。但后来的一些变化让我感到震惊。

  当第一次张磊站在讲台上为大家讲习题课时,大家不再像平时那样耍手机或者睡大觉,大家都觉得很新鲜,很有意思。这种学习气氛的改变让我对研究性学习另眼相看。第二节课的老师是邓刚。很难想象在我印象中的那个邓刚居然可以站到讲台为大家讲解英语,还是专业英语。他的那堂课让我们认识到一个在英语成绩上的后进生,也可以是英语学习上的先进生!那堂充满激情的课让我记忆尤甚!每个站在讲台上的小老师,都让我们眼前一亮,每位老师都在展示他/她被大家所忽略的精彩!

  平时我就觉得我们班的女生都比较低调,很少在大家面前讲话。而这次“七仙女”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平时上课很少说话的女生把课讲的生动!让大家都沉浸在学习的气氛中。毕竟女生的吸引力还是在那的嘛。在一次总结会上。李红霞同学向我们透露的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胡艺凡同学讲课的那天是她的生日,但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她用那次近乎完美的讲课给自己的20岁生日献上最好的礼物:自我的.改变!在那节课的评论时,她悄悄的哭了。在泪水中我们仿佛看到一个美好人生的开始!祝福她像凤凰一样涅磐重生!

  女生中的强人则让我们感受到另一种风采:李红霞老师的棒棒糖和超棒的课堂控制能力!如同胡萝卜和核大棒一样。高万琳老师的严师风范和那不可多见的笑容让男生都很沉迷。这就是魅力啊!筒子们!还有李祖颖老师很好听的声音和极大的耐心仿佛让我们又回到了幼儿园时代。赵楠老师的专业的语法和句子结构讲解,以及标准的发音。很有老师的风范。同样是过四级的我却连语法都不会,汗颜啊!还有黄红老师讲的很有耐心给人很轻松的感觉。说明我们208的小詹同志眼光是很好的!

  作为电气二班的主体的男生表现同样很给力!就像我们的亲爱的“兼职哥”李会故!一共讲了三次课。每次课都有所进步!平时这个沉默的小男生在英语研究性学习中爆发啦!不仅超出预想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还辅导别的同学的备课。最让我们吃惊的是由于那位同学因事不能讲课,他依然决然的扛起了那次讲课的任务,而时间仅仅只有一个下午!当殷老师和我们都担心他能否讲好这次课时,他用课堂上的表现打碎了我们的疑问!99分的表现让那堂课成为了经典。陪练的把老师练下去了、临危受命等等。这些典故只有可能同时出现在我们的兼职哥身上!

  还有很多让我们感动、震惊、鼓舞的事情出现在我们英语研究性学习中,但受字符限制,就先写到这。下面说下我在英语研究性学习中的体会。

  每次上课时殷老师时不时的出现在我们的身后,提醒我们“坐直流、站好了|、把胸挺起来、把腰挺起来、把头抬起来!面向你的大多数听众!”有时还用手矫正我们的站姿。我想这不仅是上课纪律的事,而且是在提醒我们做人就要坐得正、站得直!体现出我们的气势。以前的老师可能只是因为有人趴在桌子上睡觉提醒我们,但殷老师是为了提醒我们进入社会之后不管职位高低、收入多少都要把自己站直了!

  通过研究性学习的亲身经历,让我们自己感悟到很多道理。比如:多干才能能干、遇到事情不要说让谁谁来干,要说我来!。。。。。。。。也许这没有哲理书上讲的那么生动,但这些到到道理都是我们亲身经历过的。我们会铭记在心。。

  有位同学在课堂上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研究性学习就像火苗一样点燃的内心无限的能量。在研究性学习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充盈燃料的火把。自己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英语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根据语言的习得规律,acquisition比learning更重要;practice比teaching更有效。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生成性和自主性也再次验证了这一真理。

  自主学习和问题意识是转变学习方式的两翼。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再是教材的决策者,课堂的统治者。只是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参与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重新审视,吐故纳新,与时俱进地提高素质,完善自我,并建立新的师生关系。

  在英语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书本知识只是一种必要并非绝对充分的知识,教材只是一种参考而非唯一的样本。一个包含各种英语媒体的大课堂,大平台才是根本。正是这样一个平台给了大家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

  舞台多大,学生的能力就有多大!

研究性学习总结6

  小学研究性学习总结 研究性学习与常规教学有着许多根本性差异:首先,常规教学是以大纲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主要学习对象,教学活动均受大纲和教材的制约,其教学活动是以接受教材提供的知识为主要学习目的;注重知识及信息的积累,讲究知识体系和学习的系统性,其接触面相对较窄。而研究性学习则受研究对象的牵引,根据课题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汲取相关知识,注重知识的实用性(而不注重其系统性);注重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如何收集信息。其次,常规教学活动中学生相对被动,其教学模式多为教师示范在前,讲解在先,学生模仿、识记随后,考试划学习直接的主要的压力或动力,教学活动的直接目的是通过考试或在考试中得到好成绩。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相对较强,由于课题是学生自选的,面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情景惧相关信息,寻耱解决总是的'知识。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但不是孤立地、自我封闭地学习相反,它需要良好交流研讨的氛围,来扩大学生的信息量,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等。它还需要一种良好的的竞争环境,来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提高研究性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积极迎接挑战的一种心态。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还应注意做好组织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可以以两张课桌为单位,每四人为一组,即便于课堂

  上组织讨论交流,又能确保分工合作的效率(人太多,个人的发言机会、工作量就减少,且易于出现滥竽现象;人太少,信息交流量太少,不能形成研讨氛围)

  此外,在指导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许多无法预见的问题,如无法预料学生在汇报课题时会提出什么样的观点、什么样的信息材料;无法预料其他会对他们提出什么问题;更无法预知他们会作何答辩。这就要求指导老师除预先熟悉该组研究课题以外,能在课堂上对各种分至杳来的观点、信息、问题以及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境做出尽可能恰当的调整和反应。这是指导研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它要求指导老师无论出现什么问题、什么情境,都能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各种信息、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衡量;引导他们不断研究课题,并把每一组课题研究中个人行为衍化成全班学生均能普遍得益的收获。

  从这个角度看,衡量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是否成功,一个重要标准在于,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是否时时都有了更深入的研究目标。

研究性学习总结7

  我们这次研究的内容是《垃圾资源化》,以下是我们研究题目的具体内容:

  首先应该确定研究方向。

  我们的研究方向是从生活入手,配合现在国际环保的要求,我们选择了这次的主题。与此同时,虽然是第二次研究我们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制定实验方案。在制定实验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身为组长要有掌控能力,由于我不很得心应手研究便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一拖再拖。所以针对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应该事先制定出一份详尽的时间表,然后应该严格按照时间表来执行。只有在这样详细的规划下,我们才能按时完成任务。虽然我们的报告成功完成,但由于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一些详细的工作没有完成的很好。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也得到了许多收获与财富。首先便是知道了“规划”的重要性。世间万物皆有规律,而计划就是一个能时刻跟随规律,调整规律的时间表。只有在严格的规划下,才能完成高质量的'课题和项目。

  第二就是明白了“责任”。

  身为研学的组长,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研究,而不是浪费在个人享乐上,这就是责任的意义。同时还要确立责任意识,只有当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处于领导地位,这样他所带领的小组才能在纷繁混乱的环境中有一片立足之地,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第三便是“效率”。

  没有效率,就如同浪费时间。有的人能在学校便把作业都作完,而有的人第二天背着未完成的作业一起赶到学校,这就是差距。而这差距就在效率。有了效率,就相当于有了三头六臂,一个人可以处理好多事情。而专心就是效率的保证,只有当自己处于一个专心的状态,会感觉时间像是停滞了一般,“效率”也就“不请自来”了。

  第四,享受“不享受”的东西。

  每个人都有爱好,但各位同学中极少当成爱好的。当然,我也并不把研究性学习当成一个爱好,因为研学,也是学!但是,如果我们转变自己的看法,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学习和自己一切不喜欢干的事,就一定会找到一个有趣的切入点。有了兴趣,什么都好说。

  第五,将压力变为动力。

  整整一个学期,研学给我带来最大的感觉,便是那巨大的压力。当看着周围的同学们相继完成了实验,写完了报告,我们组的试验还只停留在纸上,我充满了压力与危机感。也正是这样的危机感,为我加速,促使我按时完成了任务。而有些人,遇到压力瞬间就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自乱阵脚。我们应该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只要按部就班地做下去,总有完成的时候。当有了这种压力的时候,我们的动力和潜能才会被真正地激发出来。

  第六,团队精神,每一个团队都应该要有团队精神。

  “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断,而一把筷子却很结实”——这便是小学时候老师给我们解释“团队精神”时所举的例子。没错,之所以大多教育都是以班级为单位,是为了增加我们的团队精神和能力。在被划分成研学小组的同时,这种精神便更加的到了锻炼。如果是以班级为单位,僧多粥少,不是每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往往被班级中少数几个“积极分子”所掌握,锻炼的机会总是在他们身上。而因为有了研学小组,每个人得到锻炼的机会近似均等,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锻炼团队精神的平台。有了团队精神,当我们在社会上加入某些团体后,我们要有在团队中协调等能力,充分发挥出每个人的创造性,同时将能力最大化,也就是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团队中,每个人不但能力能发挥出来,同时还有可能超常发挥。

  第七,听指挥。

  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群龙无首的精锐部队那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如果一个团队中大部分人不听从指挥,那么这个团队也就无异于“群龙无首”。大吵大闹地反对,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非但不是在帮助自己,恰恰相反,那是在对自己,对大家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所以,听从指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

研究性学习总结8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但是我们总是对“实践性”的理解太狭隘、太片面,以为实践就是让学生做社会调查,到校外查资料搞活动。而在研究性学习中,实践性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自己去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学生可以到社会上做调查,可以外出访问请教,也可以在学校中查阅资料、上网、观看各种音像资料、和同学老师讨论问题。这里实践性“首先不是一个空间概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社会调查、到校外访问查阅资料等,只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某种具体形式,而不能和研究性学习划等号。

  这个学年我主要指导了高三(10)班的两个小组,研究的课题是《家庭生活垃圾处理调查报告》。随着晋江市经济的加速发展,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低效利用,晋江市的环境日益恶化,特别是生活垃圾的剧增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如果我们把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将有用的部分重新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节约大量资源,还能够降低垃圾处理费用,减少占用土地资源,从而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本学期学生已经学习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这部分内容,了解垃圾的种类、分类、危害、处理方法等理论知识,对于研究这一课题奠定了基础。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范围缩小在晋江。

  通过调查家庭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分析其处理是否科学,环保。通过调查,知其处理垃圾,并提出科学性建议。为了更好的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明确环境与人的关系以及环境对人的影响,强化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心。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让学生明白了分类收集和循环再用垃圾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家庭生活垃圾的方法。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家庭生活垃圾处理环保教育活动,使学生懂得家庭生活垃圾的处理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应该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自觉做好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将有用的部分重新回收利用,节约资源,美化市容市貌与市民生活环境。

  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我认为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很关键。由于我是教地理学科的,所以选与地理有关的课题,并且这两个小组的'大部分学生高一年的研究性学习也是我指导的。和学生们研究或讨论起来比较轻松。但有部分男生对着方面并不是很喜欢,我就建议他们研究一些处理垃圾的好方法。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角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更应是学习共同体中的参与者与帮促者。在研究性学习的不同阶段,教师的角色表现和辅导策略也有相应不同。

  在一年的过程中,觉得做课题并不是十分正式,学校只是将任务布置下来,却不能给完成任务提供更好的条件。作为指导师的自己,虽然对这个课题也比较感兴趣,但是,总觉得有些力不从心,有些方面还涉及到化学知识,学生都能道出个所以然来,而自己却一无所知,所以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使非常高的,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需认清楚,研究性学习不同于以往的课程,它要求让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的过程,这是一种注重知识自主建构过程的课程。传统课程中,学生通过教师传授获得间接知识;而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则是通过直接体验探索获得直接知识。因此教师只要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去完成,至于要研究出怎样的结果,那主要还是要靠学生自己,教师不必未学生担心,学生的创造力,有时候确实使惊人的。

  有人认为:既然学生是主体,那么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也就起不了作用;研究性学习既然重过程,那么传统意义上,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评价者的角色也失去了作用。于是,有些教师由过去的“一切皆管”到“一切不管”。其实,任何一个课程活动的实现离不开教师,师生双方都是课程活动的主体。学生正处在认知心理、情感心理的发展阶段,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大部分学生对于自主学习需要一个适应过程,适当的辅导能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学习方式的转换、更好地主动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责任将更为重大,教师不仅面对知识,更重要的是面对“人”。

  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活动,研究性学习一定会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价值关等方面得到收获。但是就掌握知识这一点来说,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和学科教学有所不同,后者更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加深,而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知识的联系和运用。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每一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都会涉及很多知识,学生通过这种活动,很自然地就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并知道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这种知识的联系可以是纵向的单一学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涉及几种或多种学科的。当然,为了解决问题,学生一定还会去自学很多东西,使自己原有的知识沿着深广两个方向拓展。而就研究性学习本身来说,它不把超纲超本的学习作为目标,相反却以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和运用作为实施的基点目的。虽然,中小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我们却很难也不可能要求所有学生的研究结果都一定达到有发明、有所创新的标准。事实上,最近当研究性学习首先面向一般高中的全体学生推开后,尤其在最初阶段,绝大多数学生的研究结果都显得非常稚嫩,有的只是重复已有的将来而已,个别的甚至连结果都没有。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开设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作用和价值的肯定,学生在能力和素质方面的提高,是更为重要的东西。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工作,所以其研究过程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采用在每周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间,召集各研究小组组长,及时、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小组研究活动的进展情况,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指导、点拨、督促。注重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发展他们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激活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在研究心得中,各小组都有一个相同的体会,通过参加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运用计算机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能较好的掌握制作网页技术。

  总之,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对于实施以德育为核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对于学生从事各门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培养积极性都是大有益处的。

研究性学习总结9

  经过我们对鲁班湖多次细致的调查,已对当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环境污染,生态农业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

  这次活动,小组分给我的任务是策划具体行程和摄影,所以,这次活动的路线,时间以及采访计划是由我来安排的,还有就是这次的所有照片、图片也是由我负责。担任策划,使我受益匪浅,让我认识到了统筹安排的重要性,比如我们去蚕种场采访,由于我一时疏乎,忘了一个重要的采访对象,结果既耽误了时间,又使大家多走了近1公里的路;担任摄影,也使我学到了许多摄影的技巧,比如在选景方面要特别注意,不然便会照出一些毫无意义的相片。还有在照像时,手一定不能抖动,否则,照出的`相片便会模糊不清。

  这次活动给我带来的好处不仅是以上两点,还有许多;比如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更清楚地了解社会,为我以后进入社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这次活动,也让我学到了许多社会交际知识,懂得了许多社会关系;这次活动,还让我把许多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上,学会让自己去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我也感受到了自我解决问题的乐趣。这次活动最重要的作用是使我看到了三台县旅游资源开发的不足,促使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为三台县以后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这次活动锻炼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特此感谢学校给我们的这个良好的机会。

研究性学习总结10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冬去春来,和风送暖,鸟语花香,一切都欣欣然地张开了眼,大地充满了生机。春天是一首优美的诗,春天是一幅美丽的画,春天是一曲抒情的乐章!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用诗词画意,描写春天的景物,抒发春天的情怀。我们的校园也到处洋溢着春的气息,但由于全球气候暖化等诸多要素的影响,对于季节的感受,孩子们并不是特别清晰,而且很多孩子身处城镇,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也大大减少。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春天、欣赏春天、赞美春天,值得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孩子们在封闭的教室里局促了一个冬天,春天的脚步悄悄而至,渐渐地,青的草,绿的叶,鲜艳的花朵、可爱的燕子……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春天。千百年来人们总是用最美好的语言颂扬春天,用最优美的音乐歌唱春天。孩子们在这春意融融的季节里,学着有关春天的课文,背着有关春天的古诗,唱着春天的歌曲,然而对于春天,他们又有多少了解呢?他们认真观察、研究过春天吗?通过设计本次《春》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去呼吸春风,沐浴春雨,欣赏春天带来的勃勃生机,从多角度挖掘春天的信息(如描写春天的诗歌、故事、谚语、对联、歌曲、音乐、图画、影片等),感受春天的美,让学生学会用心感受,学会留心生活。

  3、课题介绍

  本次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与季节相适应,正适合喜欢户外活动的小学生,春天的山水原野、花草树木、日月风雨、鸟兽鱼虫都使他们充满了好奇。我抓住这个契机,设计了“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以“春天”为线索,通过一系列对春天的'研究活动,让学生去发现大自然在春天发生的美妙变化,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资料 (如诗歌、谚语、歌曲、图画等),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感悟。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应用、表达、欣赏的综合语文能力,感悟我们伟大祖国的灿烂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并通过观察、网上搜集、访问调查、成果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和积累应用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的阐述)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他们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他们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变为具体的分析。他们喜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分析,求知欲强,思维活跃。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能力。

  参加本次研究性学习的学生虽然对春天的变化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这些认识只是基于表面的,而且他们平时缺少对知识积累与运用。

  本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大部分同学都能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交流、搜索资料等。

  四、研究的问题、内容和方法(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采用什么研究方法来达成这一目标)

  “春”的活动目的旨在让孩子在课程研究的活动过程中走进春天,发现大自然在春天发生的美妙变化,感受春天的美。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互助,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资料,可以是描写春天的诗歌、散文、故事、谚语、对联,也可以是关于春天的歌曲、音乐、图画、影片等,增大学生课外知识量,开发返朴归真大语文教学观,从多渠道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上传资料、网站建设、展览交流、成果报告会等一系列活动来达到目标。

  学生可能选择的子课题有:

  1.寻找大自然中的春天

  2.寻找春天的诗情画意

  3.寻找春天的美妙音符

  4.寻找春天的感人故事……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搜集有关春天的资料,制定小组研究方案,并按照自己的活动方案进行调查研究,克服困难,最终取得属于自己的研究成果:知识的获得,美的享受要靠自己的实践得来。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乐趣,积累和丰富课外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人文文化素养。通过“互通信息”,变“收集”为“博取”,在合作中形成共意,在小组交流中达到资源共享,通过网页浏览,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和技能。这样,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体味了春的自然之美,更体验到了人性之美,收获颇丰!

  本次研究的最终成果会以调查报告、观察日记、朗诵、歌唱、图片展、故事会等形式,在成果报告会上展现给大家,并集合各小组的研究成果,通过课题网站的建设,上传资料、展览交流,与其他班级的同学乃至家长,共享资源、分享成果的喜悦。

  六、资源准备

  教师提供的资源:相关的主题活动网站、辅助研究的量表和样张。

  学生自备的资源:笔、纸、相机、摄像机等。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起止时间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1.认真听取课题介绍。

  2.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以及想法。

  3.在班级中进行讨论答疑。

  激发兴趣,选定课题。

  范例引路,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列举我们身边的同学参加实践活动的事例。

  第

  1

  周

  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

  针对研究的课题,全班讨论提出子课题(头脑风暴)。

  揭示研究内容,选定课题:

  冬去春来,和风送暖,鸟语花香,千百年来人们总是用最美好的语言颂扬春天,用最优美的音乐歌唱春天。在这春意融融的季节里,我们学着春天的课文,背着春天的古诗,唱着春天的歌曲,然而对于春天,你们又有多少了解呢?你们认真观察、研究过春天吗?本次活动我们就“春天”为主题,让我们一起去发现春天,感受春天吧!

  第

  2

  周

  成立课题组

  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者参与同伴的课题。

  2.确定组名、组长及根据组员的特长进行分工。

  进行分组指导:成立小组的原则、技巧等介绍,以及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等。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1.根据附表1形成小组的实施方案。

  2.小组内部讨论、交换意见,写开题报告,并向老师和全班同学汇报研究方案。

  1.提供:“春”研究计划书。

  2.组织开题报告和评审工作。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组织春游活动,让学生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去触摸,用心去感受,尽情体验春天。

  2.收集资料: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资料,可以是描写春天的诗歌、散文、故事、谚语、对联,也可以是描写春天的歌曲、音乐、图画、影片等。也可以通过观察、访问、调查等形式收集各方面资料,进行思考分析。

  3.思考本组成果展示的方法,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4.活动中拍好照片,有条件可以录像。

  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的调查研究活动,我们收集整理了不少关于春天的资料。今天,“春”活动终于迎来了回报展示课,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劳动成果吧!

  评价表:评价量表(实行自评、小组评、师评三方评价)。

  根据评价表与展示成果,颁发“优秀组织奖”、“积极参与奖”、“最佳效果奖”和“最大进步奖”。 帮助学生把各组研究成果和对春天的感受、体验,以文本、图片、音像等形式,发布在学校的页上,与大家分享交流。

  总结:

  在今天的活动中,大家表现非常出色,展示的成果丰富多彩,相信大家在这个春天的收获是丰硕的!虽然今年的春天快要过去了,但我们在这一春里收获的这朵“春之花”将永远盛开在我们的心田。希望你们能做学习上的探索者,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迎来属于你们自己的春天!

  第3~5周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春》这一研究性学习是根据学生认知需要而提出的。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大自然的美妙变化,广泛地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资料,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感悟。在此过程中让他们懂得知识的获得、美的享受要靠自己的实践得来。本次实践活动无疑是成功的,学生在活动中,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观察分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动手动口的能力、艺术鉴赏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思想也得到了升华,这是喜人的收获。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时对景、正常运行,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自主体验的空间。只要我们在认识上尽可能地站得高一点,在操作中尽可能地将要求放低一点,在实践中尽可能地做实一点、做细一点,我们定能让孩子们走出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实践、探索、体验和创造。

  学生们经历了这次研究性学习后,热情高涨,各小组非常团结,因此准备在下学期继续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

研究性学习总结11

  3月17、18日在xx小学参加了全市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研讨会,为期一天半。在一天半的时间里我们共听取了10节小学数学优质课,其中还包括授课教师的说课和各县区教研员的评课。授课教师均是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方面取得很大成果的教师,尤其是这10位教师都在省优质课评选中获得优秀的成绩,因此来听课的教师特别多!下面我就其中的几节课说说自己的听课感受。

  在耿静老师和王晓芳老师的《分米、毫米的认识中》,两位老师都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并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再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测量,感悟并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从知识特点来看,长度概念在学生的思维发展中属于遗忘较快个一个知识点,学生因为日常应用较少,知识点空间想象能力需求大,固在教学本课时应充分挖掘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印象。两位老师在处理这部分知识时合理巧妙的引导,用最短的时间帮助学生回忆长度概念,并通过实践激发学生的长度的空间观念,同时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引导为辅;以学生动手探索为主,教师谈话传授为辅;整个教学流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合理引导角色。两位教师的授课让我们学到了很多!

  由宝英老师和立芹老师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课同样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这两节课老师把学生的学习定位在自主建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了“猜想——验证——归纳——运用”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但个人认为还有些地方值得商榷:让学生量三角形内角和时,可以在问题生成答题纸上给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由不同推出相同,对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会更有说服力,也可减少学生在画三角形时出现的不规范,而导致的误差。量一量环节过后与撕一撕这个环节没有很好的相衔接,学生拿着三角形纸板有些不知所挫,缺少了教师明确的引导,学生对于用拼接法和折叠法去求三角形内角和还是没有很清晰的理解。

  其余的六位教师讲授的课题是《3的倍数的特征》,在上课前老师们首先让学生复习2、5的倍数的特征,以旧引新,这符合循序渐进的规律;其次,让学生探求新知。整个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主,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合作探究。所不同的是有的教师注重倍数的特征,而有的教师则偏离了特征这一“轨道”,把时间浪费在找倍数上了。当然如果是自己执教,效果一定还不如各位教师,只是作为“旁观者”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以上是我听课后的收获。反思自己的教学,觉得自己需要改进的太多了。以后我将会更加努力,让自己做的更好!

研究性学习总结12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我觉得我收获很大,我在这次任务中担任记录员,虽然任务算是最轻的,重要是对各个来访对象作简要的文字记录。但我感觉还是很累,主要是由于交通不方便走了很多路,我想这这可能也是制约鲁班湖旅游业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其次,这次调查,使我们更早地接触了社会,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在我们这次采访中,有积极配合我们采访的,也有态度比较恶劣的。比如说县旅游局就很配合我们采访,而镇政府渔场负责人则完全不配合,多次责怪我们来得不是时候,并且拒绝采访和提供资料,当时真的觉得很恼火。不过仔细想一想这其实是一个素质问题,镇政府渔场各个办公室里全部摆设的都是麻将,不干实事,这可能也是制约鲁班湖旅游业发展的原因之一。

  这次活动还使我学会了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上,学会了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使我初步了解到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为我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提前打下了基础。

  这次活动使我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提高,特在些感谢学校给予了我们这次机会,增强了我们的能力。也感谢在调查中给予支持的每一上人和小组的其它成员。

研究性学习总结13

  什么是酸雨?

  简单地说,酸雨就是酸性的雨。什么是酸?纯水是中性的,没有味道;柠檬水,橙汁有酸味,醋的酸味较大,它们都是弱酸;小苏打水有略涩的碱性,而苛性钠水就涩涩的,碱味较大,它们是碱。科学家发现酸味大小与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有关;而碱味与水溶液中羟基离子浓度有关;然后建立了一个指标:氢离子浓度对数的负值,叫pH值。于是,纯水(蒸馏水)的pH值为7;酸性越大,pH值越低;碱性越大,pH值越高。(PH值一般为0-14之间)未被污染的雨雪是中性的,pH值近于7;当它为大气中二氧化碳饱和时,略呈酸性(水和二氧化碳结合为碳酸),pH值为5.65。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值小于5.65的雨叫酸雨;pH值小于5.65的雪叫酸雪;在高空或高山(如峨眉山)上弥漫的雾,pH值小于5.65时叫酸雾。检验水的酸碱度一般可以用几个工具: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精确率高,能检验PH值)

  什么是酸雨率?

  一年之内可降若干次雨,有的是酸雨,有的不是酸雨,因此一般称某地区的酸雨率为该地区酸雨次数除以降雨的总次数。其最低值为0%;最高值为100%。如果有降雪,当以降雨视之。

  有时,一个降雨过程可能持续几天,所以酸雨率应以一个降水全过程为单位,即酸雨率为一年出现酸雨的降水过程次数除以全年降水过程的总次数。

  除了年均降水pH值之外,酸雨率是判别某地区是否为酸雨区的又一重要指标。

  什么是酸雨区?

  某地收集到酸雨样品,还不能算是酸雨区,因为一年可有数十场雨,某场雨可能是酸雨,某场雨可能不是酸雨,所以要看年均值。目前我国定义酸雨区的科学标准尚在讨论之中,但一般认为:年均降水pH值高于5.65,酸雨率是0-20%,为非酸雨区;pH值在5.30--5.60之间,酸雨率是10--40%,为轻酸雨区;pH值在5.00--5.30之间,酸雨率是30-60%,为中度酸雨区;pH值在4.70--5.00之间,酸雨率是50-80%,为较重酸雨区;pH值小于4.70,酸雨率是70-100%,为重酸雨区。这就是所谓的五级标准。其实,北京、西宁、兰州和乌鲁木齐等市也收集到几场酸雨,但年均pH值和酸雨率都在非酸雨区标准内,故为非酸雨区

  酸雨的发现

  近代工业革命,从蒸汽机开始,锅炉烧煤,产生蒸汽,推动机器;而后火力电厂星罗齐布,燃煤数量日益猛增。遗憾地是,煤含杂质硫,约百分之一,在燃烧中将排放酸性气体SO2;燃烧产生的高温尚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NOx。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雨成为了酸雨;这些酸性气体成为雨水中杂质硫酸根、硝酸根和铵离子。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

  酸雨的成因

  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气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我国的酸雨是硫酸型酸雨。

  酸雨多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⑴S→H2SO4S+O2(点燃)=SO2

  SO2+H2O=H2SO3(亚硫酸)

  2H2SO3+O2=2H2SO4(硫酸)

  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S+O2(点燃)=SO22SO2+2H2O+O2=2H2SO4

  ⑵氮的氧化物溶于水形成酸:

  a.NO→HNO3(硝酸)

  2NO+O2=2NO23NO2+H2O=2HNO3+NO

  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NO++2H2O+3O2=4HNO3

  b.NO2→HNO3

  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NO2+2H2O+O2=4HNO3

  (注:元素后的数字为脚标,化学式前的数为化学计量数。)

  酸雨的危害

  硫和氮是营养元素。弱酸性降水可溶解地面中矿物质,供植物吸收。如酸度过高,pH值降到5.6以下时,就会产生严重危害。它可以直接使大片森林死亡,农作物枯萎;也会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离子结合的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还可使湖泊、河流酸化,并溶解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重金属进入水中,毒害鱼类;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可能危及人体健康。

  酸性雨水的影响在欧洲和美国东北部最明显,而且被大力宣传,但受威胁的地区还包括加拿大,也许还有加利福尼亚州塞拉地区、洛基山脉和中国。在某些地方,偶尔观察到降下的雨水像醋那样酸。酸雨影响的程度是一个争论不休的主题。对湖泊和河流中水生物的危害是最初人们注意力的焦点,但现在已认识到,对建筑物、桥梁和设备的危害是酸雨的另一些代价高昂的后果。污染空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最难以定量确定的。

  受到最大危害的是那些缓冲能力很差的湖泊。当有天然碱性缓冲剂存在时,酸雨中的酸性化合物(主要是硫酸、硝酸和少量有机酸)就会被中和。然而,处于花岗岩(酸性)地层上的湖泊容易受到直接危害,因为雨水中的酸能溶解铝和锰这些金属离子。这能引起植物和藻类生长量的减少,而且在某些湖泊中,还会引起鱼类种群的衰败或消失。由这种污染形式引起的对植物的危害范围,包括从对叶片的有害影响直到细根系的破坏。

  在美国东北部地区,减少污染物的主要考虑对象是那些燃烧高含硫量的煤发电厂。能防止污染物排放的化学洗气器是可能的补救办法之一。化学洗气器是一种用来处理废气、或溶解、或沉淀、或消除污染物的设备。催化剂能使固定源和移动源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又是化学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能起作用的另一个实例。

  治理措施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酸雨的生物防治

  世界观察研究不久前发表的1994年全球趋势报告《1994年生命特征》中说:总的来看,地球的情况并不太好,在所有衡量地球健康状况的指标中,我们仅成功地扭转了一项指标的恶化─使臭氧层出现空洞的氟里昂的减少。碳排放量没有减少,大气污染日益严重。据统计,人类每年向大气层排放SO2约1亿吨,NO2约5000万吨。全世界城市人口中有一半左右生活在SO2超标的大气环境中,有10亿人生活在颗粒物超标的环境中。大气污染已成为隐蔽的杀手。而SO2则是罪魁祸首。最近,欧洲的26个国家和加拿大,在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提出的一份新协议上签了字,休证把本国SO2的排放量减少87%,美国也承诺到了20xx年将SO2的排放量减少80%。欧洲国家和加拿大称赞这项新协议是防治大气污染的一个里程碑。SO2不仅污染空气、危害人类健康,而且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大气中的SO2和NO2,在空气在氧化剂的作用下溶解于雨水中。当雨水、冻雨、雪和雹等大气降水的pH小于5.6时,即是酸雨。据美国有关部门测定,酸雨中硫酸占60%,硝酸占33%,盐酸占6%,其余是碳酸和少量有机酸。

  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酸雨使土壤酸化,降低土壤肥力,许多有毒物质被值物根系统吸收,毒害根系,杀死根毛,使植物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酸雨使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抑制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甚至导致鱼苗窒息死亡;酸雨还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使水生生态系统紊乱;酸雨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健康。酸雨通过对植物表面(叶、茎)的淋洗直接伤害或通过土壤的间接伤害,促使森林衰亡,酸雨还诱使病虫害暴发,造成森林大片死亡。欧洲每年排出2200万吨硫,毁灭了大片森林。我国四川、广西等省区已有10多万公顷森林濒临死亡。酸雨对金属、石料、木料、水泥等建筑材料有很经的腐蚀作用,世界已有许多古建筑和石雕艺术品遭酸雨腐蚀破坏,如加拿大的议会大厦、我国的乐山大佛等。酸雨还直接危害电线、铁轨、桥梁和房屋。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了三大酸雨区,一是以德、法、英等国家为中心,涉及大半个欧洲的北欧酸雨区。二是50年代后期形成的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北美酸雨区。这两个酸雨区的总面积已达1000多万平方千米,降水的pH小于5.0,有的甚至小于4.0。我国在7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覆盖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和青岛等省市部分地区,面积为200万平方千米的酸雨区是世界第三大酸雨区。我国酸雨区面积虽小,但发展扩大之快,降水酸化速率之高,在世界上是罕见的。由于大气污染是不分国界的,所以酸雨是全球性的灾害。

  酸雨的危害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联合国多次召开国际会议讨论酸雨问题。许多国家把控制酸雨列为重大科研项目。全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通过有关污染限制汽车排污。1993年在印度召开的"无害环境生物技术应用国际合作会议"上,专家们提出了利用生物技术预防、阻止和逆转环境恶化,增强自然资源的持续发展和应用,保持环境完整性和生态平衡的措施。专家们认为:利用生物技术治理环境具有巨大的潜力。煤是当前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但煤中含有硫,燃烧时放出SO2等有害气体。煤中的硫有无机硫和有机硫两种。无机硫大部分以矿物质的形式存在,其中主要的是黄铁矿(FeS2)。生物学家利用微生物脱硫,将2价铁变成3价铁,把单体硫变成硫酸,取得了很好效果。例如,日本中央电力研究所从土壤中分离出一种硫杆菌,它是一种铁氧化细菌,能有效地去除煤中的无机硫。美国煤气研究所筛选出一种新的微生物菌株,它能从煤中分离有机硫而不降低煤的质量。捷克筛选出的一种酸热硫化杆菌,可脱除黄铁矿中75%的硫。据1991年统计,捷克利用生物技术已平均脱去煤中无机硫的78.5%,有机硫的23.4%,目前,科学家已发现能脱去黄铁矿中硫的微生物还有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氧化硫杆菌等。日本财团法人电力中央研究所最近开发出的利用微生物胶硫的新技术,可除去70%的无机硫,还可减少60%的粉尘。这种技术原理简单,设备价廉,特别适合无力购买昂贵脱硫设备的发展中国家使用。生物技术脱硫符合"源头治理"和"清洁生产"的原则,因而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治理方法,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怎样减少酸雨?

  酸雨是我们当今面临的、更为显著的空气质量问题之一。酸性物质以及导致形成酸性物质的化合物,是在燃烧矿物燃料来发电和提供运输时生成的。这些物质主要是从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衍生而成的酸。这些化合物也有一些天然来源,例如雷电、火山、生物物料燃烧和微生物活动,但除了罕见的火山爆发外,这些天然来源同来自汽车、电厂和冶炼厂的排放气相比,是相当小量的。

  用以减少酸雨的各种战略对策,可能每年需要几十亿美元的投资。由于耗资如此巨大,所以,至关重要的是要很好地了解涉及污染物迁移、化学转化和归宿的大气过程。

  酸沉降包括两部分,即“湿”降水(如雨和雪的形式)和干沉降(气溶胶或气态酸性化合物的形式沉降到诸如土壤颗粒、植物叶片等表面上)。以被沉降而告终的物质,往往以一种极其不同的化学形式进入大气。例如,煤中的硫被氧化成二氧化硫,这是它从烟囱排出的气态形式。随着它在大气中运动,便慢慢被氧化,并与水反应生成硫酸这是它可能被沉降在下风向数百英里处的形式。

  氮氧化物的生成、反应以及最终从大气中脱除所经历的路线也是非常复杂的。当氮气和氧气在发电厂、在民用炉灶和汽车发动机中的高温下加热时,生成一氧化氮(NO),再与氧化剂反应生成二氧化氮(NO2),最终生成硝酸(HNO3)。全球氮氧化物衡算它们来自何方及它们去往何方的定量估计值仍然相当不确定。

  可以容易地看到,在我们彻底了解各种不同化学形式的氮、硫和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这些化学物种的全球来源与归宿之前,将难以满怀信心地选择空气污染控制战略。大气化学和环境化学是实现一个更清洁、更有益健康的环境的核心。发展空气中痕量化学物种的可靠测定方法、重要大气反应的动力学、和发现可用以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新的、更有效的化学工艺,这些就是未来10年中必须受到国家承诺的目标。酸雨的黑色幽默

  泡菜

  酸雨酸化了土壤以后,进一步也酸化了地下水。德国、波兰和前捷克交界的黑三角地区(当地先以森林,后以森林被酸雨破坏而著名)的一位家庭主妇,在接待日本客人奉茶时说:"我们这个地区只有几口井的井水可供饮用。我们自己也常开玩笑说,只要用井水泡蔬菜,就能够做出很好的泡菜(酯腋菜)来。"染发

  酸化的地下水还腐蚀自来水管。瑞典南部马克郡的西里那村,有一户人家三个孩子的头发都从金黄色变成了绿色。这就是使马克郡出名的"绿头发"事件。原因是他们把井中的汲水管由锌管换成了铜管,而pH小于5.6的水对铜有较强的腐蚀性,产生铜绿。所以这户人家的浴室和洗漱台都已被染成铜绿色。这种溶有铜或锌离子的水还能使婴幼儿发生原因不明的腹泻。马克郡的幼儿园发生过的集体"食物中毒"也是这个原因(大约半数的瑞典人都是把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的)。英国的兰克夏,水龙头里曾放出含有因水管腐蚀而造成大量铁锈的浊水。酸雨甚至使输水管道因腐蚀而破裂。1985年圣诞节前4天,英国约克夏直径1米的输水管破裂,备用的也都不能使用,使20万人一度处于断水的恐慌之中。慢车

  波兰的托卡维兹因酸雨腐蚀铁轨,火车每小时开不到40公里,而且还显得相当危险。

  泰姬陵变色

  大理石含钙特多,因此最怕酸雨侵蚀。例如,有两座高157米尖塔的著名德国科隆大教堂,石壁表面已腐蚀得凹凸不平,“酸筋”累累。通向人口处的天使和玛丽亚石像剥蚀得已经难以恢复。其中的砂岩(更易腐蚀)石雕近15年间甚至腐蚀掉了10个厘米。已经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著名印度泰姬陵,由于大气污染和酸雨的腐蚀,大理石失去光泽,乳白色逐渐泛黄,有的变成了锈色。

  国子监遭殃

  我国北京国子监街孔庙内的“进士题名碑林”(共198块)距今已有700年历史,上面共镑刻了元、明、清三代51624名中第进士的姓名、籍贯和名次,是研究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近年来,许多石碑表面因大气污染和酸雨出现了严重腐蚀剥落现象,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石碑已变得面目皆非。据管理人员介绍,这些石碑主要是最近3年中损坏得比较厉害,所以第198块进士题名碑距今虽只有不到百年的时间,但它的毁损程度也丝毫不亚于其他石碑。实际上,北京其他石质文物,例如,大钟寺的钟刻、故宫汉白玉栏杆和石刻,以及卢沟桥的石狮等,也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腐蚀或剥落现象。

  自由女神化妆

  酸雨同样也腐蚀金属文物古迹。例如,著名的美国纽约港自由女神雕像,钢筋混凝土外包的薄铜片因酸雨而变得疏松,一触即掉(而在1932年检查时还是完好的),因此不得不进行大修(已于1986年女神像建立100周年时修复完毕)。意大利威尼斯圣玛丽教堂正面上部阳台上的四匹青铜马曾被拿破仑掠到过巴黎,后来完璧归赵。近来却因酸雨损坏严重无法很好修复,只得移到室内,在原处用复制品代替。世界上类似情况还有许多。荷兰中部尤特莱希特大寺院中,有一套组合音韵钟,是在17世纪铸造的名钟。300年来人们一直十分喜欢听它的声音。可是近30年来钟的音程出了毛病,音色也逐渐变得不洪亮。因为钟是用80%的铜制的,由于敲钟时反复震动铜锈逐渐剥落,酸雨腐蚀已经进入到钟的内部。

  酸雨袭击南极

  令人震惊的是,南极也观测到了酸雨,而且是比较强的酸雨。例如,我国南极长城站1998年4月曾先后8次观测到酸雨,其中最低pH值只有4.45。长城站的铁质房屋和塔台被锈蚀得成层剥落,有的不得不进行更新。为了减缓腐蚀,每年要刷2-3次油漆。

  洞穿珍贵彩色玻璃

  在欧洲,镶有中世纪古老彩色玻璃的教堂等建筑超过10万栋。这些彩色玻璃弥足珍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卸下来疏散开,多数安然无恙。可是却和其他古建筑一样,不能躲过酸雨的侵袭。这些彩色玻璃逐渐失去神秘的光泽,变褐,有的甚至完全褪色。仔细观察玻璃表面,有无数细小的洞。酸雨在小洞中继续和钾、钠、钙发生反应(钙是中世纪生产的玻璃中才有的)。例如和钙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石膏。酸雨从内部损害了玻璃。

  书画遭劫

  带有酸性的细小粉尘(干沉降)进入室内,在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时,开始侵蚀图书馆中的古老藏书。纸张氧化成茶色,纸质变差以至毁损。大英图书馆20-30年代的藏书的'皮封面也遭到硫酸侵害,好像浮着红锈似地正在变色。壁画情况也是如此。所幸80年代中后期开始,欧洲治理大气污染加速,所有各种腐蚀和损害的速度又明显缓和下来了。油画腐蚀现象的恐怖症也在收藏家中间扩大开来。白色或透明结晶的粒子,不仅在画的表面,而且在画布的背后,像粉一样的喷出。过一段时间,这些粒子还会深入油彩层,使含化学颜料的油漆全部损坏。而不暴露在空气中的部位则没有这种现象。可见污染大气和干性沉降的危害之大。

  酸雨冰溜溜

  建筑物中出现“酸雨冰溜溜”,又是酸雨危害的一件“新事物”。混凝土因酸雨而溶解,然后在下滴过程中水分蒸发而硫酸钙等固体成分留了下来,形成类似石灰岩溶洞中的“石钟乳”。而下滴到地面上的硫酸钙留下来则形成“石笋”。之所以叫“冰溜溜”,是因为这种“石钟乳”很像冬季中从屋檐上流下来的冷水,在流动过程中逐渐结冰,形成下垂的“冰溜溜”。日本许多城市立交桥下和建筑物中都有这种酸雨冰溜溜。它使建筑物松散不牢固,甚至成为危险建筑物。关于酸雨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失,美国联邦环保局1985年曾有一个估计,在17个州共造成的损失高达50亿美元。主要原因是大楼损伤加速,涂料装饰很快剥落和窗框腐蚀此外因旅游减收带来的损失也有20亿美元。而我们中国的酸雨则是韩国和日本传来的

  治理措施

  世界上酸雨最严重的欧洲和北美许多国家在遭受多年的酸雨危害之后,终于都认识到,大气无国界,防治酸雨是一个国际性的环境问题,不能依靠一个国家单独解决,必须共同采取对策,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经过多次协商,1979年11月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环境部长会议上,通过了《控制长距离越境空气污染公约》,并于1983年生效。《公约》规定,到1993年底,缔约国必须把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为1980年排放量的70%。欧洲和北美(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等32个国家都在公约上签了字。为了实现许诺,多数国家都已经采取了积极的对策,制订了减少致酸物排放量的法规。例如,美国的《酸雨法》规定,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二氧化硫排放量要由1983年的20xx万吨/年,经过10年减少到1000万吨/年;加拿大二氧化硫排放量由1983年的470万吨/年,到1994年减少到230万吨/年,等等。目前世界上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措施有:

  1、原煤脱硫技术,可以除去燃煤中大约40%一60%的无机硫。

  2、优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气等。

  3、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例如,液态化燃煤技术是受到各国欢迎的新技术之一。它主要是利用加进石灰石和白云石,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随灰渣排出。

  4、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目前主要用石灰法,可以除去烟气中85%一90%的二氧化硫气体。不过,脱硫效果虽好但十分费钱。例如,在火力发电厂安装烟气脱硫装置的费用,要达电厂总投资的25%之多。这也是治理酸雨的主要困难之一。

  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

  1.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转换条件

  一般说来,某地SO2污染越严重,降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就越高,导致ph值越低。

  2.大气中的氨

  大气中的氨(NH3)对酸雨形成是非常重要的。氨是大气中唯一的常见气态碱。由于它的水溶性,能与酸性气溶胶或雨水中的酸反应,起中和作用而降低酸度。大气中氨的来源主要是有机物的分解和农田施用的氮肥的挥发。土壤的氨的挥发量随着土壤pH值的上升而增大。京津地区土壤pH值为7~8以上,而重庆、贵阳地区则一般为5~6,这是大气氨水平北高南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壤偏酸性的地方,风沙扬尘的缓冲能力低。这两个因素合在一起,至少在目前可以解释我国酸雨多发生在南方的分布状况。

  3.颗粒物酸度及其缓冲能力

  大气中的污染物除酸性气体SO2和NO2外,还有一个重要成员颗粒物。颗粒物的来源很复杂。主要有煤尘和风沙扬尘。后者在北方约占一半,在南方估计约占三分之一。颗粒物对酸雨的形成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所含的催化金属促使SO2氧化成酸;二是对酸起中和作用。但如果颗粒物本身是酸性的,就不能起中和作用,而且还会成为酸的来源之一。目前我国大气颗粒物浓度水平普遍很高,为国外的几倍到十几倍,在酸雨研究中自然是不能忽视的。

  4.天气形势的影响

  如果气象条件和地形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则大气中污染物浓度降低,酸雨就减弱,反之则加重(如逆温现象)。

研究性学习总结14

  一、确立研究性学习的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⒈学生学习目标

  ⑴丰富自身学习方式,在积极自主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⑵在教师指导下,理解并运用已学知识,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了解并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方法、艰辛和快乐。

  ⑶培养自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加强社会责任感。

  ⒉教师培训目标

  ⑴转变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⑵拓展学科知识,加强教师间合作、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⑶在参与、指导学生克服困难,共同研究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⒊学校管理目标

  ⑴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

  ⑵在研究性学习的管理、组织、实施中探索、重新组合并完善示课程体系。

  ⑶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以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为切入点,开展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科研。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总目标:

  ⑴以学生发展为本,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受教育、教学的主动权交还学生。

  ⑵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

  ⑶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以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为切入点,开展课改教学科研。

  为了更切实、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我校建立了研究性学习课题组。自20xx年7月,课题组依据教育部文件《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结合我校学生状况,开发、自编了内容包括:走进研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一般程序、研究性学习的案例(本校学生研究个案20例)、研究性学习评价等四个主要问题,形式新颖、图文并茂、印刷精美的校本教材试用本。9月份开学试用后,深得广大师生的喜爱,今至进行了三次修订,逐渐趋于完善(见附件1)。

  同时为了提高教师自身培训和对形式指导作用的实效性,我们为参与研究性学习指导工作的教师配备了《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一书,人手一本。以便按研究性学习的进程与阶段,组织对教师的培训和教师对课题的针对性指导。

  二、建立课程实施的'两级管理、指导和协调系统

  研究性学习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新课程,在管理中有许多新特点、新问题。我们师大二附中作为北京市首批示范高中,自20xx年至今建立了由校长、教务主任、学生处主任、总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和“研究性学习”教研室主任构成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发展委员会,和主管校长共同领导、负责课程的管理、组织和实施。

  一建立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管理指导系统(见下图1)

  二建立教研室、学生处与学生之间的管理、协调系统(见下图2)

  从20xx年起我们在高一、二年级各班设置了研究性学习课代表,和班主任、指导教师一起负责研究性学习的管理、协调工作,由教研室、学生处直接领导,坚持每周一次的工作、交流协调会议。通过他们及时布置和协调各类活动情况与资料的收、发,实现了对20xx届—20xx届的六届、十二轮共计76个班、1200多个课题组学习活动的管理与调控。自20xx年1月,我们学校又起用了自己研发的研究性学习专用网,实施了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全程管理与监控,建立了研究性学习课题(项目)活动、学生个人活动情况以及教师指导、管理、监控的电子档案和数据库,大大加强了对课程实施与管理的监控力度,也大大提高了学校资源的节约程度。通过几年来的实践,要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严格、规范化常态化的管理,网络化的全程监控与管理是不可或缺的。

研究性学习总结15

  团队精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集体主义精神。它是指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自觉地以团队为归属,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达成集体的总目标。它要求每一个成员都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竭尽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去完成集体的共同任务。它也包含一种牺牲小我的内容在内。团队精神是一个集体所必须具有的,它能够将团体中每个成员的心紧紧地系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任何一件事情靠个人力量是办不好的,只有团队中的每个人通力合作,每一个细节环环相扣,才能获得成功。这是半年的调查给我们的'最深刻的体会。

  我们的小组是一个整体,离开了谁都不能搞好这次调查活动。在调查过程中,每一项工作我们都进行了细致的分工。譬如在查找资料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分管一项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收集,我们把每个人的资料汇总起来,形成了一份比较完整的调查报告。若离开了任何一个人,我们的调查都不够完整。在采访相关部门的领导时,我们根据各自负责的方面,写出了各个部分较全面的采访提纲。在采访过程中,每个人都有相应的工作,并各自作好采访记录,最后形成了一个全面、详细的采访报告。这些都是我们结题报告的理论来源,使我们的报告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理论性。

  团队精神,营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在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学习工作,没有内耗,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调查工作中去,是团队精神将我们这个小组凝聚得更紧密,这也是我们学习的最大收获。这种精神的获得,将是我们受用终身。

【研究性学习总结】相关文章:

个人研究性学习活动总结04-04

数学研究性学习总结三篇04-17

小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总结三篇04-24

研究性学习心得05-02

研究性学习报告(通用16篇)07-22

研究性课题的计划总结04-19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范文04-10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精选9篇)11-25

新课改下的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04-13

八年级研究性学习教学工作总结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