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总结

时间:2023-01-13 09:28:30 总结 投诉 投稿

七年级历史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历史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总结

七年级历史总结1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三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按照学校的各项要求,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1。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课件,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为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历史课,就连以前极讨厌历史的学生都乐于上历史课了。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不但听初一的,也听初二、初三的。做到边听边学,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书店、到网上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析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缺,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6。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存在的不足是,部分学生不敢展示自己,没有成为课堂的主人,少数学生的成绩较差,这些都有待以后教师想办法改进。

七年级历史总结2

  白驹过隙,时光匆匆,转眼一学期的工作要结束了,这一学期我担任七年级2个班的历史课教学。回顾一学期的工作,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总结经验教训,争取在新一年工作更上一层楼!一.个人方面(1)写好教案

  按教学大纲要求和学校新课堂的规定,与同学科教师共同备好每一课,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认真设计好课的类型,课堂拓展及课堂练习等教学环节,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争取堂堂精彩。课后及时反思,找出每节课的改进措施,争取使课堂更加完善。(2)严慈有度

  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更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

  (3)因材施教注意分层教学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学生们易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辅导学生学习时,不仅要使优等生学好,也要使中等生学好,更要使学困生学好。因而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不同的课型,针对学生的差异,预设好不同的学习目标,杜绝“一刀切”。同时又采取让同学教,小组互帮互助的方法,让先进学生带动后进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互助,他们的学习情况有了明显的进步。“进步就是优秀!”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

  (4)让兴趣长驻学生心田

  我认为,七年级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段,历史教材内外有很多有趣的事例典故,既情趣盎然,又意义深刻。利用教材中的“动脑筋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深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5)虚心学习充实自我

  自学校推行“有效课堂”以来,我们三中广大教师都以学为荣,求变求新。我们利用周二等学习教研日,记读书笔记,写教学随笔和读后感,开研讨会。在争做一流教师的队伍中,我们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不断提升。“活到老学到老”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诠释着这份责任与光荣!二.学生方面

  本学期同学们刚刚接触历史课,通过有意培养,同学们学历史的兴趣很高,只是不少同学还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这些都有待以后进一步改进!三.努力方向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点拨,精练习,精巩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

  2.对后进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新学期里能有更大进步!

  3.多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用历史史实教育学生,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吃苦,勤奋,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追求真善美的高尚道德情操。4.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努力使学生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和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七年级历史总结3

  本学期,本人任教七年级两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作为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历史课的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对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本学期主要学习世界历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情分析:

  本期我任教九年级共4个班历史课。各班学习基础不平衡,有些同学基础差,所以本期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以利他们能够顺利毕业。由于以前部分学生对历史不重视,基础差,学习不太扎实,对于记忆性较强的科目学生有点偷懒,但只要老师有方法、有耐心,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加以生动化、形象化,同时辅以丰富的教学手段,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定能将历史知识学好。

  因为是毕业班,为了使中考总复习能提前进行,赢取更多更宝贵的复习时间,教学进度应大大加快,以便世界历史下册授完后有充裕时间复习。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19课,结合历年中考要求,重点为近代史以后的内容。每课的内容多,知识点多,且容易混淆,要记忆的图形也多,教师要教会学生理解,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本学期讲授的《世界历史》下册,基本内容分为两部分。

  1.1917—1945年是十月革命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

  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二三十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的问题。

  ②“一战”后建立的凡—华体系,暂时协调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但1929—1933大危机的发生,又一次激化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实现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德国和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分别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

  ③德,意,日法西斯不断侵略扩张,而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终于导致二战的全面爆发;世界各国人民展开了英勇的反法西斯斗争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二战给参战各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同时,也对战后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945年9月“二战”结束至今,是世界的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两极格局形成—演变—解体,随之向多极化过渡。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增强。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促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加强。这给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和平和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历史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了解世界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较中国与其它各国的差异,以此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五、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历史教学环境。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分析回答问题,倡导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探索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各种课堂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制作历史课件,辅助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历史教学活动。

  5、认真搞好中考历史复习,确保学生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6.加强课外辅导和晚自习指导,协调班级发展,以便每个学生顺利毕业、升学。

  六.教学进度安排:

  本期教学共约16周,共32课时,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新课教学:其中

  第1——6周12课时讲授《世界历史》下册1——18课(包括1节晚自习课)

  第二阶段:中考总复习,其中:

  第7——8周,4课时复习中国古代史

  第9——11周,6课时复习中国近现代史

  第12——14周,4课时复习世界历史

  第15——16周,4课时综合复习,考前强化训练。

七年级历史总结4

  开学第一周,通知我让我从第二周该教七年级四个班的历史,我深感意外,万份惊喜。鼓足了劲,想把历史较好。开学第二周,我一直在思索怎样才能将历史课上好,经过几周的思索,我终于理出了一些头绪。

  这学期,每节课前我都给学社引发《导学案》,让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并在课前将《导学案》批改完,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上课时能有的放矢。上课时认真细致的讲解,课下对学生进行认真及时的批改。这样平静而充实的生活过了近一个月,县教研室的历史教研员来我校听随堂课。我精心准备了一周,但讲课时仍感觉效果很不好。教研员春风化雨般给我提出了一些建议:

  1、讲课用普通话;

  2、要用口语,不能用生硬的书面语;

  3、课件要图文并茂,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

  4、要给学生留一些思考的时间,这样设问学生答不出来,再换一种问法,不要自己急着把答案说出来;

  5、课文让学生逐段带着问题去读;

  6、不要一味的讲,毕竟没有百家讲坛上专家讲的好,学生接受能力也不如百家讲坛的听众。

  通过和教研员的交谈,我发现了自己平时没太注意到的问题,对自己原来意识到的一些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我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根据领导安排,我写了一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向《中牟教研》投稿。通过编写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我也有很大的收获:我觉得自己想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全部告诉学生,但学生会在众多的知识中迷失,反而连最基础的知识都掌握不住。因此,我觉得以后应该实行两不走的策略,第一,在课堂上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让所有学生都能达标。第二,对于对历史有浓厚兴趣和学有余力的学生,编写《历史读本》,印发给这部分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的形式,扩充这部分学生的知识,满足其需求。这样可以使整体推进和重点拔高相兼顾。

  此后,刁老师通过了县法院的招聘考试,我认为她走后,我又要该教六年级语文,所以对工作开始放松。但李校长给我的一次谈话,让我振作起来,开始认真组织复习,迎接期中考试。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后,因为平均分在全县排第19名,我又失落了好几周。但后来综合分析数据出来后,我返现有五个学生进入了全县前300名,而且进入前3000名的学生人所也仅次于语文。这点小小的成绩,让我看到了希望,找到了继续努力的动力。

  我给历史成绩在46分以上的8个学生,在网上给没人订购了一个书签,书签的的规格是2CM×20CM,顶端打圆孔,穿流苏,孔下一个小篆的“史”字,下边是“坐观天下,俯仰古今”八个隶书的字,再往下是一丛兰花,最下边是行楷阳刻的学生姓名。书签古香古色,庄重典雅,学生都非常喜欢。这一措施,激发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中又掀起了一股学习历史的热潮。

  通过对期中考试的成绩的分析,和对此前教学工作的总结,我制定了后半学期的教学和复习计划。力争在期末考试中,及格率达到60%,优秀率达到30%,平均分进入全县前15名。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决定重点抓成绩在20分以上的学生,找学生单独谈话,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他们学好历史的信心,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期中考试前我给学生整理并印发了前11课的知识清单,考试后发现试卷中85以上的题都能在《知识清单》中找到答案,只要学生在考试前能认真将《知识清单》读上一两遍,将知识点理解,便可轻松考到40分以上。但事实上,有的学生连一篇也不曾度过。针对这一问题,我觉得应该让学生小组合作,发挥学生的自治功能。让学生管理学生,学生督促学生,共同进步。

  在期中考试后批改《基础训练》的过程中,我发现《基础训练》上的非选择题出的'非常好,是对每课重点知识的梳理和检测。我觉得无论用哪种资料,只要让学生把基础知识掌握住,便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无往而不胜了。

  最后两周,我准备①将学生的《导学案》改完,然后整理并印发答案,让学生核对答案,并将上边的错题读读记记。②让学生将《基础训练》上的错题改正过来,没做的答题做完,读读记记。③整理并印发12——22课的《知识清单》,通学生复习和考场上查找。④让学生做去年的期末考试原题,并以之为例总结答题技巧。

  扪心自问,这学期我一如既往般兢兢业业的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而且做了几件毕业七年来不曾做过的事:每课都印发并批改《导学案》;《基础训练》每课都认真批改;自己动手整理《知识清单》。

  一学期短短的三个多月时间,我的心情起起落落,因家庭、身体等原因分过心,但我始终尽最大努力全身心投入教学。爷爷有病,卧床多日不能照料;小女年幼,不能朝夕陪伴;很多次晚上八、九点到家,我接过孩子,母亲才去做饭。我把家人的愧疚之情,转化为做好教学工作的动力,既已负于家人,不忍再负于学生。成绩虽不甚理想,但有五个学生能进入全县前三百名,也让我看到了希望,有了继续走下去的动力。

  我会继续日夜倾心于教育,经常反思,不断总结,时刻以省级骨干教师的荣誉鞭策自己,倾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七年级历史总结5

  本学期我任教初一六个班级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做到了“教学六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听课,认真评课,认真及时批改作业,认真讲评作业。并广泛涉猎个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从中得到以下几点体会。

  一、搜集材料,补充教材

  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我们教育界也有一句老话叫“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所以,教师平时知识的积累是很重要的。我平时坚持看书学习,看电视新闻,阅读报刊杂志,以扩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在上课时可以补充一些教材之外的材料。我平时收集的资料方法多种多样,或剪报、或抄录、或有同感的稍作修改记录,把这些资料归纳分类,到时使用起来很方便,在教学中讲到问题就感到左右逢源,轻松自如,可见教学者,欲教必须先学,作为教师,应该教到老,学到老,教学相长永远是个真理。

  二、把握课堂教学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要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弄清楚,重要的是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教才能教好。同时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

  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比如说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仗百胜。

  三、结合班规,鼓励完成作业

  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作业写端正的、准确率高的就表扬,再结合班级里的千分制给予加分。这样督促了其他同学认真作业的态度,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四、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有效学习的首要条件,一方面我尽力做到脸带微笑和自信走进课堂,不让工作、生活中不愉快的阴影流露给学生,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振作精神。另一方面在教学设计上,问题设计面向全体,处理方式尽可能让学生全员参与,同时把探究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与转化,少设障碍,让更多的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解决问题过程中来,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助过程真正有效。

  五、虚心请教,不耻下问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经验和方法,自己经验总是有限的,所以我利用空余时间多问其他教师,讨点教学方法的好点子,积极参与听课,

  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的好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并且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多看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以上所谈到的是我在本学期在教学中做到的一些方法,可能这些做法十分肤浅,但我知道,教海无崖,学无止境,我会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上面的几点方法是我在教学海洋边拾到的几个贝壳罢了。

七年级历史总结6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本期除了认真地向学生传授了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1.本学期工作态度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其他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本人的工作态度端正:按时上下班,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按时参加学校要求的活动和会议,与同事团结协作,共同承担教书育人的重任。进行备课组活动并及时作好记录。

  2.本学期教学工作

  1)、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为了能更好的讲好历史课,我认真阅读了很多历史方面的书籍,比如历史知识成语故事、历史基础知识手册、初一历史优化练习等等。在备课前,我将这些书里的相关内容仔细的看一遍,过滤出与知识点比较贴近又能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精心的组织起来,参照教学纲及教参、礁,尽量使历史教学即符合纲要求又充满乐趣。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在备课过程中努力贯彻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

  2)、上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如情景教学法、问题法、自学、阅读等方式,使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次使用多媒体教学。同时注意体态语的运用,力求达到的教学效果。

  3)、作业批改:及时、细致批改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作业能做到及时批改,及时馈。对一部分学生的作业还能做到面批,及时指出错误,解决疑难问题。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恰当的评语,指出其进步和不足,给出努力的方向。通过这些措施,学生的`作业质量明显提高,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但还是有不做作业的学生存在。

  4)、成绩考查:在结束一个单元的学习后,都要及时进行单元检测。做到及时批改试卷,及时分析讲评,及时思总结教学方法,并能听取学生的建议,改进教学方法。同时要求学生总结思前一阶段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制定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

  5)、按质按量完成了本学期22课内容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重点、难点,抓住基础点,讲清了重历史事件,评析了重要历史人物,使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掌握了从隋朝到明清时期的重要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

  6)、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通过对历史文化、经济和文化成就的讲授,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会学生客观分析历史人物,提高了一些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进行了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教育;进行了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提高了学生思想觉悟。

  3.下学期的努力方向

  本学年在工作态度和教学工作方面能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但在培优补差方面有待提高,这将是我下学期努力的方向。除此之外,在今后的课堂上,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上课时,我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思想教育和个别谈话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环境之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让他们更了解历史,更喜欢学习历史。

  本学期虽然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以上是我在本学期的一些体会与粗浅见解,自身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今后仍要不懈的努力,也希望取得更好的成果!

七年级历史总结7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这学期本人担任七年级八至十一班,八年级八至十班历史课的教学工作。教学过程中本人能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注重教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在新课改教材面前仍然是新手,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学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学思路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些,学生活动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实现思想品德课的趣味化。思想品德课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

  三、加强课后辅导,与之交流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巩固。耐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平时多与他们交流;从赞美着手,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改变教师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让他们敢说话,说真话,这样让学生感到你与他是平等的,那么他就能很好的去接受你的观点,用历史人物去激励他们,从正面教育入手。从而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真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四、本人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一)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和普通话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的调整课余时间练习。有时,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在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从而使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课堂教学纪律把握不够严格;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尚未转化成功。新课程的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落实得不够到位,教师讲的成分还比较多。 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下列改进措施: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提升自己和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与旧课程相结合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点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4、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相信努力就一定有收获的!

七年级历史总结8

  建筑: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700多年后,欧洲才建成类似的桥。

  印刷: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唐诗: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白居易。

  书法:隋唐时期,我国书法艺术步入又一个高峰。最著名的是颜真卿和柳公权。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柳公权在书史上留下“笔谏”的美名。

  绘画:隋唐时,绘画艺术高度发展,影响较大有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画圣)等。

  莫高窟:隋唐时期最著名的石窟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第九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契丹的兴起:

  (1)时间:10世纪初

  (2)人物: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

  (3)都城:在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西夏的建立:

  (1)时间:11世纪前期

  (2)人物: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

  (3)都城:在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

  北宋的建立:

  (1)时间:960年

  (2)人物: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北宋与辽之间订立著名的澶渊之盟。结束战争,双方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南宋建立: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岳飞班师后,宋金达成和议,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十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南宋时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主要在江南的丘陵地区。

  北宋时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第十一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

  北宋的肉食中以羊肉为多;南宋多吃鱼肉。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宋代缺马,人们多用牛车,也有驴车。达官贵人乘轿出行。那时交通比较发达,“邸店如云屯”,形容旅店业的兴旺。

  随着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有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瓦子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第十二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从此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记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的《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元朝时的民族融合:(根本原因是国家的统一)

  表现:许多汉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贡献;边疆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已经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形成一个新的少数民族——回族。

  作用: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七年级历史总结9

  时间过的很快,一个学期又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了七年级两个班的历史教学。在这里我对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做一总结。

  取得的成绩。

  一、注重研究教材。对每一篇课文在上课前都做了深入的研读,并翻查了大量的资料,力求在给学生一杯水的时候自己能够有一桶水,力求把课文上得生动有趣,学生爱听。

  二、认真备课。不光是备教材,更是注重备学生。新课标的精神之一就是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这首先就要体现在备课上,根据不同的个体设计相应的'教案。力求做到不光要因材施教,更要因人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去点拨引导。

  三、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作用。新课标精神讲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光要以学生为主体,还要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对话。

  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只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还要让学生对过去、现在、未来有一个具体的、理性的认识,让他们参与到历史研究中来,培养他们的健康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以上四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做到了。只不过在深度与广度方面可能还不够,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与改进。

  存在的问题及努力的方向:

  一、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所以学习大部分是凭兴趣去学,不够精细,高分不多。

  二、有时候针对一个历史事件一讲就一发不可收拾,虽然学生爱听,但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没完成,重点也体现出来。

  三、探究与实践课没有积极开展起来,新课标精神中是很重视探究与实践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没能够十分重视。

  总之,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历史教学,收获很多,感悟也很多。今后,我要更加努力,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七年级历史总结10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三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按照学校的各项要求,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1.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课件,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为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历史课,就连以前极讨厌历史的学生都乐于上历史课了。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不但听初一的,也听初二、初三的。做到边听边学,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书店、到网上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析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缺,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6.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存在的不足是,部分学生不敢展示自己,没有成为课堂的主人,少数学生的成绩较差,这些都有待以后教师想办法改进。

七年级历史总结11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二、隋文帝的统治(“开皇之治”)

  1.措施:(1)改革制度(2)发展生产(3)注重吏治

  2.意义: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

  三、隋朝大运河

  1.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根本原因: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河段: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从北往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涿郡—永济渠—洛阳—通济渠—淮水—邗沟—江都—江南河—余杭)

  3.长度、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4. 意义(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的经济交流。

  四、比较:秦朝与隋朝的相似

  1.短命王朝,二世而亡。2.皆因暴政引发农民起义被推翻。3.都有重要政治制度沿用多年:秦朝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朝有科举制。4.都有著名工程存世:秦朝的长城和隋朝的大运河(赵州桥)。5.都是结束重大分裂时期完成的统一。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二、“贞观之治”(唐太宗的措施)

  1.措施:(1)政治方面:①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②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任用富于谋略和善断大事的房玄龄和杜如晦;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2)经济方面:注重发展生产,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

  (3)生活方面:崇尚节俭。

  (4)文化方面: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5)民族关系:在今新疆地区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6)对外关系:贞观初年,玄奘西游天竺(印度)求取佛经,促进了唐印文化交流。

  2.意义: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1.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因为她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所以人们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3课开元盛世(唐玄宗的统治措施)

  一、开元之治(政治)

  (1)任用贤才(姚崇);(2)崇尚节俭;(3)重视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4)比较:唐玄宗与唐太宗相似的是(1)和(3)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经济)

  1、农业(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技术的使用

  (2)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盛行。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

  (1)丝织业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

  (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国际性大都市。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是商业区。

  (3)比较:汉朝长安的东市和西市在城的西北角,唐朝长安的市在居住区内,反映商业发展繁荣。

  三、民族关系: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渤海君王;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四、对外关系:玄宗时,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兴修唐招提寺,促进唐日文化交流。

  五、文化:把诗赋作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

  二、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5课“和同为一家”

  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7世纪前期,定都逻些(今拉萨)。

  2、唐蕃“和亲”

  (1)文成公主入吐蕃:

  ①原因: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向唐求婚。②过程:唐太宗——文成公主——松赞干布。

  ③意义: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金城公主入吐蕃:

  ①过程:8世纪初,金城公主——尺带珠丹。

  ②意义: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唐蕃关系日益密切。

  3、比较: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

  (1)昭君出塞:①原因:呼韩邪请求和亲。

  ②过程:汉元帝——王昭君——呼韩邪单于(蒙古族)。③意义(影响):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2)相似:①原因相似——少数民族政权请求;②形式相同——汉族中央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和亲;③作用影响相似——密切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汉族与少数民族友好关系。

  二、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

  三、唐朝处理与少数民族之间关系的方式

  1.战争:唐太宗时期与东突厥的战争。2.设立机构:唐太宗和武则天在西域设立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3.和亲: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4.册封首领:唐玄宗册封回纥、渤海、南诏首领。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一、对外友好往来

  1.遣唐使:日本派到唐朝学习文化的人,唐对日本的影响——政治制度、文字、建筑、钱币、习俗等。

  2.鉴真东渡日本:唐玄宗时期高僧,修建唐招提寺。

  3.玄奘西游天竺:唐太宗时期高僧,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和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4.影响:促进唐朝与日本、印度的文化交流。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二、比较:汉唐对外交通图、经济重心

  1.汉朝:以陆路为主,与少数国家交流。汉代经济重心在北方。

  2.唐朝:海陆并举,与多个国家交流贸易。唐朝南北经济发展平衡。

  第7、8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一、科技与艺术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北宋的建立

  1.北宋的建立: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1)夺政权:“陈桥兵变”

  (2)夺兵权:“杯酒释兵权”——用设酒宴的方法解除了统兵大将的兵权,加强中央集权。

  2.北宋与辽的和战

  宋真宗时,辽宋“澶渊之盟”:辽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二、金与南宋的对峙

  1.岳飞抗金:郾城大捷 抗金正义、被杀冤屈

  2.宋金和议:①南宋向金称臣,②并给金岁币;③划界: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三、辽宋夏金政权并立

  1.比较表

  3.辩证的(一分为二的)认识宋朝的议和

  (1)议和两宋都给并立国“岁币”,增加了宋朝人民的负担。

  (2)议和结束了宋与并立国的战争状态,有利于人民生产、和平交往。

  4.比较:北宋、南宋的关系类似于西晋和东晋的关系:后者皆偏安于南方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

  (1)高产粮食作物品种的引进(越南的占城稻)——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苏湖熟、天下足”。)

  回顾: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培育水稻。

  (2)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

  2.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3)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丝织业水平的提高(蜀地丝织业“号为冠天下”)

  2.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

  3.制瓷业的成就(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

  4.造船业的发展(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商业都市——北宋都城开封、南宋都城杭州)

  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

  2.海外贸易的发展(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

  (1)直接原因:偏安于南方,陆路受阻,主要依靠海路。

  (2)政府支持: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

  (3)技术支持: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

  (4)具体表现:拥有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广州、泉州;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货币材质的变化

  (1)时间:北宋前期

  (2)地区: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作用: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1.衣:宋初崇尚节俭;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

  2.食:北面食为主,南稻米为主;夏季冷饮;北宋以羊肉为多,南宋吃鱼多;互市(贸易)。

  3.住:农村住茅屋、富家住瓦房、贵族官僚住宅第。

  4.行:牛车,驴车;乘轿,骑驴骡。邸店(旅馆)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1.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勾栏:演出的圈子。

  2.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宋代称春节为“元旦”。过年挂年画、贴“桃符”(春联)。

  运用:王安石《元日》(正月初一)一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1.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1206年,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从此,统一蒙古草原。

  比较:秦汉之际,匈奴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建立强国。

  梳理:少数民族首领称呼——匈奴单于、吐蕃赞普、蒙古大汗

  2.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名君”:“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的建立

  (1)建立:1271年;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

  梳理:北京——隋运河北端涿郡、金国中都、元朝大都、明朝北京、清朝京师

  (2)统一:元朝先后灭掉西夏、金和南宋(1276年)

  (3)南宋末年名臣文天祥抗元——坚贞不屈、崇高气节

  比较:南宋初年名将岳飞抗金

  2.忽必烈的统治

  (1)经济措施:重视发展农业,商业繁荣。

  ①禁止圈占农田;②治理黄河;③推广棉花种植;

  ④开凿新运河:目的——便利南粮北运;河段——会通河、通惠河;效果——从杭州直通大都。

  比较:隋朝大运河与元朝大运河:目的不同(交通、统治/运粮)、影响相同(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比较两图获取信息:截弯取直、黄河改道。

  ⑤开辟海运:粮食运输以海运为主。(刘家港——直沽——大都)

  (2)中外交往:意大利的马可·波罗,著有《马可·波罗行纪》描述大都繁华景象。

  (3)政治措施:行省制度的建立

  ①目的: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

  ②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省级行政区设立,始于元朝。

  比较: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县级行政区设立,在教材中与秦国和秦朝有关。

  (4)民族融合的发展:

  ①汉族外迁边疆;②边疆各族内迁;③外国人与中国人通婚形成回族。(发展重要标志)

  梳理:民族迁徙——秦朝移民戍边,修长城抵御匈奴。从东汉末年起,五胡内迁、北人南迁。元朝互迁。

  3.读元朝疆域图获取信息:

  (1)宣政院辖地:加强对西藏管辖,其成为元朝正式行政区。

  比较:西域都护府——前60年,西汉在今新疆西域设置机构,标志着新疆成为中央管辖地区。

  (2)今山东省属于中书省;今东三省属辽阳行省。

  (3)加强对台湾管辖:琉球

  4.教材中涉及“民族融合”的诗句话语

  (1)唐朝白居易:“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转蓬舞。”反映唐朝乐舞吸取了西域各族的传统元素。

  (2)南宋朱熹:“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先王之服,扫地尽(没有)矣。”反映两宋时期,受少数民族影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

  (3)元末诗歌:“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反映蒙汉人民的融洽关系。

  第13、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中国“四大发明”

  1、四大发明的有关知识

  2.对四大发明的评价

  (1)英国思想家培根说:“(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

  (2)德国思想家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3)中国文学家鲁迅先生在《电的利弊》一文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二、史学成就:《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比较:史学上的“两司马”

  四、绘画、书法: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赵孟的画,“神品”。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朝的建立

  时间:1368年都城:应天(今南京)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废丞相,权分六部;废行省,设三司;设立锦衣卫;八股取士)

  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总结比较:丞相制度(存废决定于“专制统治的需要”,最终达到“君权强化”)

  (1)秦始皇创立“丞相”官职。丞相李斯建议“焚书”。

  (2)唐太宗任用贤臣,任用名相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唐玄宗任用姚崇。

  (3)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特务统治:设锦衣卫,由皇帝亲自主持,负责保卫皇帝安全,侦缉官员和百姓言行,不受法律约束。

  3.八股取士

  (1)命题范围:四书五经。(改变了科举考试的内容)

  (2)答题要求: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3)文体:“八股文”。

  (4)影响:读书人只顾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明太祖的分封藩王

  2.建文帝削藩

  3.靖难之役:明成祖(朱棣)夺权

  4.明成祖强化君权

  (1)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2)削藩政策;

  (3)增设特务的机构——东厂。明太祖设的锦衣卫和明成祖设的东厂,简称“厂卫特务的机构”。

  总结归纳: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分封诸王”与“直接委派官吏”两种方式;目的都是加强中央集权)

  (1)分封诸王:①西周分封制,分封诸侯。②西汉高祖刘邦分封子弟为王;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藩加强中央集权。③西晋分封诸王,导致“八王之乱”。④明太祖分封子弟为藩王,建文帝削藩,引来朱棣的靖难之役,最终明成祖依然削藩,加强中央集权。“分封”最终都被“集权于中央”所取代。

  (2)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①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提出建立县制。②秦始皇在地方推行郡县制。③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消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④唐太宗合并州县;唐玄宗直接考核县令的'政绩。⑤元世祖忽必烈创立行省制度,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⑥明太祖朱元璋废行省,设三司。⑦清朝设行省。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郑和下西洋1.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体现的特点:时间早、次数多、人数多、规模大,设备先进,到达范围广。

  2.条件(成功原因)

  (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2)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3)郑和个人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4)明朝造船技术的发达。

  3.目的: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4.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5.评价: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了半个世纪。郑和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航海家。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骚扰中国沿海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2.戚继光抗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台州九捷

  (2)成功原因:

  ①戚继光进行的抗倭斗争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事业,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②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联想比较:“岳家军”和“戚家军”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军队称为“岳家军”;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

  共同点是:纪律严明、作战勇敢;都取得过大捷(郾城大捷、台州九捷)。

  不同点是:岳飞抗击的是中国内部的少数民族政权;戚继光抗击的是外国日本。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16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活动;

  2.1533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3.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

  总结:明清对外交往

  (1)和平交往:郑和下西洋

  (2)外国入侵、中国反抗:①1553年,葡萄牙占澳门。②1624年,荷兰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③俄国侵占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康熙帝派军队打击收复,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明朝开始有外国侵略我国,反映出明清对外关系除了“和平交往”之外,还增加了“反抗侵略”。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满洲的兴起

  (1)明朝前期,女真属奴儿干都司管辖。(2)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6年)

  2、清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1636年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都城:盛京(沈阳)1644年入关迁都到北京

  总结:满洲发展的历史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1、设立军机处:雍正帝(“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跪录传达)

  2、文字狱

  (1)表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

  (2)目的:加强思想专制。

  (3)危害:①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②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总结1:明清君主专制强化措施——①明太祖废丞相;②明朝厂卫特务的机构的设置;③明太祖实行的“八股取士”;④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⑤清朝实行的“文字狱”。

  总结2:历朝思想专制措施——①秦始皇“焚书坑儒”;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明太祖 “八股取士”;④清朝“文字狱”。

  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

  1.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24年)

  2.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3.清朝统一了台湾(1683年);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总结:台湾在三国时期称为“夷洲”;元朝时称“琉球”,政府设机构管辖;清朝统一了台湾,设台湾府。

  二、雅克萨之战

  1.沙俄侵占雅克萨和尼布楚

  2.雅克萨之战: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3.中俄《尼布楚条约》(1689年)

  (1)《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2)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叶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一、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1.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

  (1)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

  (2)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3)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2.设置驻藏大臣(雍正)

  总结:西藏的问题

  (1)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后来金城公主又入藏和亲,唐蕃“和同为一家”。

  (2)元朝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

  (3)清朝册封西藏首领“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二、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乱

  1.粉碎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时期)

  2.设置伊犁将军(乾隆时期):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总结:新疆地区

  (1)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西域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2)唐太宗和武则天分别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新疆地区。

  (3)清朝乾隆帝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三、土尔扈特重返祖国(乾隆时期)

  1.土尔扈特西迁伏尔加河下游(明末)2.渥巴锡领导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1771年)

  总结1:康熙时期事件

  (1)西藏:册封班禅;(2)台湾:统一并设置台湾府;(3)东北: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

  总结2:雍正时期事件

  (1)中央:设置军机处;(2)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总结3:乾隆时期事件

  2.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3.丝织业的发展

  (1)丝织业中心:苏州、南京 (2)丝织业的规模:南京的丝织业到清代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

  4.制瓷业中心:景德镇

  5.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1)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南京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晋商和皖南的徽商最为著名。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最早出现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三、“闭关锁国”的政策

  1.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1)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2)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闭关锁国”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2)清朝统一后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前阶段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后阶段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闭关锁国”的影响

  (1)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消极: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

  第21、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1.明北京城:体现君主专制的强化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现在的长城是明长城。

  比较:秦朝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目的是抵御匈奴。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四、戏剧的繁荣

  1.明朝后期最负成名的戏剧家:汤显祖,其代表作为《牡丹亭》。

  2.京剧形成:在徽剧、汉调的基础上,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

  五、书画的成就

  1.书法:董其昌——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2.绘画:山水、花鸟画居统治地位。徐渭——善于泼墨;“扬州八怪”(郑板桥)

七年级历史总结12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4、5、6)三个班级的《中国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

  虽说这一学期的教学时长将近四个月,却也是转眼即过,一学期已经结束。回顾本期的教学工作,兼有得失。学期以来,我本着以学生成长促进自我成长,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应该说圆满完成了学校制订的教学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紧抓常规教学,有备无患

  1。做好课前“三备”: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

  需要说明的是,我的主修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而非史学,这所以去教历史学科,是应学校的要求与安排,我艰难的答应了。因为我对历史的掌握用一窍不通来形容也不为过。但我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迎难而上。所以我给自己制订了一系列以“加强自我学习带动学生成长”为主旨的方式方法。

  备学生:就是指用学科的眼光去了解班级特征、观察学生对于本学科的爱好程度和接受程度,并实时的为备教法提供信息参考。我所教的1班和6班,特征各不相同。1班学生人数66人,男女生比例基本持平;6班学生人数70人,男生人数占了绝大多数。结合《中国历史》的学科特点,男生的接受能力和爱好程度普遍高于女生,所以我在两个班的教学过程中,在1班会下较大的劲来活跃课堂气氛,而在6班,课堂气氛不太需要我的调动,就会自然而然的融入。所以,做好了“备学生”的工作,课堂上就会比较轻松。

  备教材:就是指教学工作者要对自己所用的教学参考书要了解得清晰、深刻、透彻。学生所接受的知识主要来源于教材和老师的讲解,老师对于知识的把握不清晰、了解不深刻、讲解不透彻,学生就很难接受,并且还会对学科产生厌烦情绪。故,我十分重视备教材。开学时,我只拿到了一本教科书,没有任何相关参考资料,为了给学生上好丰富的历史课,我积极在网上查找课时资料、观看学习教学视频,没有参考书,我就自己在网上下载电子书,然后到县城打印装订,尽最大努力充实自己、完善课堂、丰富学生知识。

  备教法:有了教的对象和教的内容还不够,要活跃课堂、有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良好的教学方法必不可少。《中国历史》是一门比较灵活的课程,这就要求任课的老师不能过于死板,那样只能把本应该活跃的课堂上得枯燥乏味,不利于教学效果的体现。哪一个知识点该用平铺直叙、哪一个知识点结合历史典故激情飞扬、哪一个知识点又该融入神话传说丰富课堂内容、哪个时候应该把学生的互动列为重点活跃课堂氛围,等等,我都在课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必要是还要课前演练一番。

  2、多听课,勤学习,善反思

  学校关心新进教师的教学成长和能力培养,为我们指定了一帮一指导老师,我的指导老师是谭道书主席。不管什么层次、什么学科的听课,我都尽量抽时间去听,这样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定期的教研活动也大大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重视尖子、鼓励后进,优差结合,整体推进

  虽然是《中国历史》学科,但我决不忽视这一门学科的.重要性。学期初,我就紧抓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让自己做到心中有数。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对于个别班里的后进生,我一直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同学帮扶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与兴趣,力争每一名学生不掉队。

  三、课堂效果与教学成绩

  本学期,无论是阶段性考试还是期末考试,我两个班的孩子都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名列年级前茅,又特别是这次期末考试,我6班32名(近半数)学生成绩在80分以上,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一致认可。我自己也不断钻研业务,积极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教学教法的进一步成长与提高。

  四、深思自我不足与来期教学目标:

  1、自身的业务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不断更新。社会瞬息万变,教学方法也必须不断追寻更新,我将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提升自己。

  2、学生的自主自觉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还不够扎实,优差生的差距还很大。

  3、积极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加大科研促教的力度,努力学习撰写有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总结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但我深深的知道,作为一位年轻的教师,经验还是很缺乏,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的积累,以一颗年轻上进的心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把教学工作当做我一生的事业!

七年级历史总结13

  时间过的很快,一个学期又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了七年级四个班的历史教学。在这里我对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作一总结。

  一、注重研究教材。对每一篇课文在上课前都作了深入的研读,并翻查了大量的资料,力求在给学生一杯水的时候自己能够有一桶水,力求把课文上得生动有趣,学生爱听。

  二、认真备课。不光是备教材,更是注重备学生。新课标的精神之一就是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这首先就要体现在备课上,根据不同的个体设计相应的教案。力求做到不光要因材施教,更要因人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去点拨引导。

  三、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作用。新课标精神讲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光要以学生为主体,还要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对话。

  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只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还要让学生对过去、现在、未来有一个具体的、理性的认识,让他们参与到历史研究中来,培养他们的健康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以上四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做到了。只是在深度与广度方面可能还不够,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与改进。

  下面来谈谈本学期自己认为做得不足的几方面:

  一、上课时有时后会好高骛远,脱离中学历史教育实际,超出了中学生思维水平,这样不仅让学生没听懂本课内容,也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起到不良影响。

  二、信口开河,离题万里。有时候针对一个历史事件一讲就一发不可收拾,虽然学生爱听,但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没完成,重点也体现出来。

  三、面面俱到,没有重点。上课时生怕会遗漏知识点,眉毛胡子一把捞,这样不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对于本课的内容也印象不深。

  以上几方面是本在这个学期中做得很不好的地方。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会改正。

  总之,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历史教学,收获很多,感悟也很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虚心向老教师学习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把历史教学提高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七年级历史总结14

  上学期已经结束,回顾一期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教训,可以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我这学期担任七年级3个班、八年级1个班的历史课。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思考让学生如何学才能学好。注意学法指导,根据学习内容教给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学会怎么学历史,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教育教学工作更具艺术性。不但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课堂的管理。如有部分同学上课时喜欢说话、做小动作,我就让这些学生排练课本上的重大事件,在课堂上表演历史剧。这既对违纪学生的是惩罚,又是对这些同学的一种锻炼,同时还丰富了课堂形式,提高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我觉得要做好教育,不仅要用心、用力,还要运用教育智慧。爱心是我们做好教育的基础,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精彩。

  三、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课堂品味。认真研读课标,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尽力使每节课都更加的完美。在教学过程中,我还经常引用颇具历史韵味的文献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感知历史的魅力。虽然我已经尽了很大的努力,但教育教学中还有很多地方不尽人意,需要努力改进:

  1、课堂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期末的练习,我发现很多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牢固。以后要继续要求学生预习,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加强课堂管理,使学生在课堂上理解基础知识,每节课的作业及时批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各个环节提高课堂效率。

  2、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很多学生对重点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不会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要让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并尽力增加学生的历史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要加强练习,教给学生们审题,答题的技巧。

  3、学生的书写能力有待提高。很多学生书写潦草,在本学期纠正错别字的基础上,下学期平时的作业中对学生要更严格要求,对书写毛草的要求练字,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优良的学习习惯,要靠老师的言传身教,良好成绩的取得,要靠师生的共同努力。为了学生们的明天,继续努力!

七年级历史总结15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按照学校的各项要求,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

  一、工作总结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

  2、增强上课技能。为使讲解清晰化,生动化,我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历史课,就连以前极讨厌历史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6、优化教学语言,运用多媒体教学。

  (1)教学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着直接的关系。用幽默、准确、精炼的语言神态进行引入、分析教材中的内容,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教学的媒体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挂图、投影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二、学生情况:

  1、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认真,能及时完成作业。

  2、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有一大部分同学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3、个别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4、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对所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七年级历史总结】相关文章:

七年级历史教学总结11-08

七年级历史教学总结09-02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总结04-29

七年级历史工作总结11-29

七年级历史工作总结11-17

七年级历史工作总结11-08

七年级历史教学总结(15篇)03-31

七年级历史教学总结五篇10-07

七年级历史教学总结三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