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实习总结

时间:2022-06-13 09:15:36 总结 投诉 投稿

记者实习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者实习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记者实习总结

记者实习总结1

  西里尔·康诺利曾经说过:“一位撰稿人的词汇是他的货币,然而它是一种纸币,其价值取决于支撑它的思想和心灵的资源。”思想和心灵的资源到底对我意味着什么?我用了44天的时间在北京努力地寻找着答案,无论是夹杂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奔向采访地点,还是拖着疲惫的身躯蜷缩在地铁里独自一人归家。在大大小小40多次采访任务中,我努力地寻找梅尔文·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尽可能类似的例子拼凑并再现原貌进行写作,有成功也有失败!但其中经历使我明白了“模仿、模仿、再模仿”假以时日个人风格才能流露的写作格式,“准确、准确、再准确”的严谨客观写作方针是一切新闻之本。毫无疑问,短暂的44天实习生活为我“质变”提供了难得的沉淀。

  对于一个大学二年纪的学生,理解课本知识考试优异这是本分,但学院派理论永远只是纸上谈兵,当你真正拿起相机,握起手中的笔来到新闻现场,直击事件全过程、采访当事人、询问目击者、获取第三方消息来源,经历第一手、第二手、第三手叙述反复提炼得出结论确定新闻主题,抓住新闻由头进行写作。整个过程中,精彩的导语可能是意大利超级杯兵败鸟巢后穆里尼奥一句“中国足球水平落后源于中国足球记者采访能力的欠缺”,也可能是通过细节描写“李章洙沧桑的脸上被汗水稀释的防晒霜还清晰可见”来体现天气的炎热与国安训练强度之大。太多的采访技巧,观察方法不仅仅来源于书本,它更得益于时时刻刻对周围细微事物的观察,对事态发展走势的准确预测,对采访对象喜好、背景、目标的全面掌握。如果能发现人所未见之细节,往往一篇独家报道便已成型,就像埃德娜所说:“在报道一起谋杀案时,我希望知道‘他们中枪倒下之前看的是什么电影’他们穿的是什么衣服‘’口袋里装的是什么‘’炉子上正在做着什么菜‘’唱片机上播放着哪一支歌曲‘’我总是问狗的名字是什么,猫的名字是什么‘!”

  我曾经在写作的技巧问题上陷入了泥潭,过多华丽辞藻的堆砌(过分追求效果而产生报道的不充分),主观意念的出现产生了引导受众的倾向,对现有材料真实性、及时性缺乏质疑精神(凯里森3个月前身价仅有250万欧元,但为帕尔梅拉斯效力期间的43场比赛打入27球并奉献5次助攻的完美表现征服了西班牙人,征服了巴萨。3个月后其身价暴升至1400万欧元。PS:半个赛季3个月的时间,凯里森不可能出场43场,应是6个月时间)评论性文章与新闻稿件之间的界定思路不清(缺少5W1H的基本新闻写作要素),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我明白了新闻写作并非只是自说自话的文体,而它需要更多的客观、准确、独到的观点充斥其中使得文章能更加丰X,把新闻事件重新展现在受众面前。

  来到北京让我学会了作为记者不仅仅是运动手指敲击键盘,更重要的是拥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同样的新闻发布会现场,同样的采访对象怎样才能让对方很快对你产生信任给予你需要的新闻线索,这是一个记者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面对受访者能否清楚地表达出希望采访的意愿或目的,能否让其成为你的长期线人提供线索,这就是一个好记者与普通记者的区别。面对体育新闻日益国际化的'趋势,跨国交流的能力也成为记者获取信息源的重要手段,在“英超亚洲杯”和“意大利超级杯”两项赛事的采访中,外语的重要性体现得淋漓尽致,不能进行充分交流的我,只能等待别人采访完后的转述或简单描写一些赛事的花边新闻,而这对于想成为一名出色的体育新闻记者的我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挖掘世界重大体育赛事的新闻报道线索,各门外语作为沟通的手段便显得尤其重要,而这也成为我需要努力提高的重要能力之一。

  此次北京暑假实习,我一共发表了10片文章、4张照片,看完了梅尔文·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这44天短暂的经历为我以后努力成为一名体育新闻记者指明了方向,让我知道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我会利用大学时光努力不断完善自我。

记者实习总结2

  十月份我只出过一次任务,就是关于毕业实习答辩的采访。我跟的是罗孝靖编辑,师姐人很好,对工作也很负责,对我们这些师妹也很照顾,稿子改得很详细。我当时采访了两个师姐一个师兄,在采访之前列过提纲就是要采访的题目,等等。采访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电话打不通,师姐没时间等等,不过这都在罗孝靖师姐的帮助下很好的解决了。我都是采取QQ采访的'方式,但是我确保每一个人我都是跟她们实现沟通过是否可以电话采访之后再进行QQ采访的,因为她们当时都在采访,周末也很忙没有时间。QQ采访之后我有进行整理之后再发给靖哥,然后确实是我的疏忽有的细节没发现,所以导致一而再的去再发邮件给受访者。这点以后我会改进的。收获很多,也认识到自己很多的不足,例如粗心,懒惰,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克服的。

记者实习总结3

  上个星期,是我第一次出任务。虽然只是一次对师兄师姐的小采访,而且也并不是面对面的采访,只是用电话采访。可是心里不免还是有些许紧张。在电话接通的时候,感觉似乎是有点尴尬,因为自己并不清楚究竟在电话接通之后,要先说什么。简单而言,就是开场白,然后要怎么从开场白进入到采访的内容,着实是不知道要怎么承接上去。自认为接的'有点小突兀,希望以后自己可以在这方面有所进步。另外,我还懂得了,在电话中一定要先介绍自己,不管之前有没有给对方发过短信,之前一直觉得因为已经给学长学姐发过短信约好了时间,所以在那个时间点打电话给他们,他们一定知道自己是谁。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打过去,别人不一定知道是你。要勇于敢于自我介绍,这也是让别记住你的一种方法。总体来说,对自己的表现还是挺满意的。可能也是因为本身任务比较简单吧。希望自己以后可以多多历练,不怕丢脸。

记者实习总结4

  结束了近三个月的实习,今天总结其中的得失不免有些回味无穷。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亲历了各种新闻事件的前后,让我对于社会层面的了解又深入了一层。不管是政策法规、社会民生,新闻所给予的对于我们周边信息的了解和反思,是人生阅历中不可或缺的一笔。

  记得我刚进入学校第一次接触专业知识的时候,听到的第一句话是:多听多看多感受。当时得很浅显,但通过这一个月时间的磨练,我知道这一句看似简单的话所涵盖的东西很多。对于新闻而言,就是了解事件的现象,挖掘事件的背景,探究事件的本质。

  在实习期间,作为记者,我下了城郊,去过国企、各政府职能部门、气象局……生平第一次参加了新闻发布会,居然还见到了诸如谢霆锋,陆毅这样的大明星。这些时光曾经让我垂头丧气,但也更让我的专业技能迅速成长。

  进入《百姓连线》栏目组老师交给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接听观众的。说实话我刚开始有点不以为然,这么简单的事情给我做不是有点大材小用吗?慢慢的我发现了对于我们《百姓连线》的重要性。因为我们是一、档民生类栏目,我们的工作就是通过与观众的交流来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我们大部分的新闻信息都来自于观众的'“爆料”,它是我们做新闻的第一步,可以称得上是我们的生命线。这也是我们栏目叫做百姓“连线”的缘由。

  经历一段时间最基本的接线工作后,慢慢的老师开始带我们.访了,这可是我们一直梦寐以求的啊!一直以为自己在语言表达方面很有天赋。但是,在经过第一次写稿完上交就被大幅度删减之后,我开始觉得,我在语言表达方面是有问题的。总的说来就是:语言不精练,需要言简意赅。这可能是我很久以来养成的习惯,凡是讲道.,就喜欢掰碎了说,条分缕析,非常注重形式上的完整。而有时候,这些 "分析"是不必要的,有些看上去很华丽很工.的句子实际上是完全可以删除的。

  以前年少轻狂的我总想着语不惊人死不休,很多题材总希望能钻牛角尖进行猛烈的抨击。但我很快发现,这样的文章是铁定被毙的。我开始翻看旧新闻,学习老师们怎么写新闻报道。渐渐地,我开始明白,电视台作为传播最广的媒体,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这就决定了政府新闻必须有一些条条框框,有自己独特的运作规律。首先必须以正面报道为主,负面报道少一些;接着,带有批评性质或监督性质的报道必须小心措辞,务必做到有.有据,不温不火。任何差错都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慢慢的,我的报道就写上路了。以前我只知道我想说什么,但现在我还知道了该怎么去说。

  电视台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里,可以走访很多地方,什么样的人都有机会碰到。这些经历对增长见闻、开拓视野大有裨益。

  因为.访,我接触了许多我以前不可能接触的到的地方和人。实习期间接触的人,有普通市民,有农村村民;有企业家,有律师;有各部委的领导,有政府官员;还有各媒体的新老记者等等。

  我.访过的大人物、经历过的大场面并不多,但十几次宝贵的.访经历,让我在公众场合不再怯场,学会很平静地与各种人交谈,..我需要的信息。

  我会.访吗?以前我自以为我会。但是,当我真正实施的时候,发现我所谓的会,只不过是能够把想要问的问题说清楚而已,从不考虑怎样把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也不考虑如何引导被.访对象说出新闻主题。

  我们有次做了一条政府慰问部分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的新闻。被.访对象都是身患疾病而家庭经济较为不好的军转干部,市政府在每年八一都组织到他们家里进行慰问。在.访的过程中,被.访对象由于碍于脸面,一直不肯说自己的经济困难,总是敷衍我。如果一直这样下去,这个.访就没办法用。于是老师教我这样处理,让我问他有没有像册,能不能让我们看看。他给我们拿出来,我便故意问他这些温馨的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最近怎么不再拍了。问到这他沉默了,我看见他的眼眶开始湿润,慢慢的落下泪。他说,自从企业困难后,家里就省吃俭用了,哪还能拍照啊……顺着他的话,我接着问,遇到这么多的困难,政府有没有什么帮扶的措施?这样就水到渠成地把.访的主题引了出来,让他触景生情,这种有感而发的情绪才是真实的。这就是一个新闻老手和新闻新手的不同。老师不仅能快速把握要说的内容,更能找出最巧妙的方式,使一个本来很不易表达的内容变得深刻形象。慢慢地我体悟到,功夫,就在点滴间显现。

  每次跟老师们出去跑新闻,他们跟任何人打交道都能做到恰到好处。对方可能是各级官员,可能是平民百姓,可能是记者同行。任何一场,老师们总能够适时插话,精确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因为我们《百姓连线》是一个和观众互动性很强的栏目,我们经常会见一些到台里来的观众,尽我们所能为其排忧解难。有一次我们接待了一个来访群众,讲述了自己的不公待遇,想通过电视台的报道寻求公平。老师耐心地听了他的话,仔细阅读了他提供的材料后说,这里面涉及太多法律问题,作为媒体不能涉足法律上孰是孰非的纷争。但是您讲述的事情,我们可以予以批露,请提供更详细的资料和相关证据,相信从这个角度切入报道,对解决您的问题也会有所帮助。就这样,来访的群众满意地离去了。我再一次体验了什么是高手。

  “思想是一张卷起来的毯子,不展开就不知道有多少破洞。”在学校学习的三年中,我的确掌握了不少理论知识,也培养起许多自信。但是,一旦应用于实际当中,才发现很多自信其实是盲目的,实习了才真切发现自己的不足。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实习的这段时间让我逐渐明白个人力量的渺小。你必须得跟别人合作,不要幻想仅靠自己的双手撑起一片天空。

  实习的三个月里,出了新闻十多条。

  这三个月里,稿件被枪毙两次。

  这三个月里,既有欢欣,也有尴尬。

  这三个月里,懂得了应该眼毒、鼻灵、耳聪、嘴活。

  这三个月的成长比得上一年。

记者实习总结5

  13号,是我来海口整整一个月的日子,记者站实习总结。在过去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经历了人生中另外一种生活,独自一人面对生活,迎接每一天。

  在记者站实习的这一个月,结识了一些人,遇见了一些人。比如,看上去挺老陈却只是比我大一届的两位站长助理,还有和我们实习了半个多月的90后小妹妹,还有和我同住同吃甚至同睡的甘肃女孩,还有那对不打架时很亲昵,打架的时候看上去很可怕的海南情侣,当然,还有我们看上去很严肃但是却不怎么摆架子甚至很亲和的站长。此外,还认识了中国日报的一位女记者和在那里实习的中传媒的大二女生,以及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南站实习的北京女孩,还有人民网海南视窗的平和的李记者。虽然和很多人也只是有过短暂的接触,现在也只是和香港文汇报海南站的一个实习记者保持着联系。

  从他们的身上确实看到了一些记者特有的东西,实在,踏实,勤奋,努力,敢于付出,但是也有点慵懒,怠慢。特别是三亚之行,我的感受颇深。因为那只是一个小活动,可是主办方却是动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规模挺大的。但是,从我们衡量新闻价值来看,却只是一个没有多大意义的稿子。主办方给我们这几个全国性的媒体安排了房间,免费吃住五天。可是,到第三天的时候,我们都打道回府,只剩下一个想在三亚多玩两天的北京小妹妹。虽然,大家都写了稿件,但是发出来的并没有几家,包括我们的'也没有上。

  所以,我说三亚的这一趟行程,可以说有些失望的。钱花了不少,但是玩没玩好,稿件也没见发。回来的路上我很失落,没有想到第一次三亚之行是这样结束的,没有看到蓝海,没有拍很多美美照,只能说是去过三亚了,完成了一个早已期盼实现的愿望。

  三亚回来后,我们还偶尔会在某些新闻发布会上遇见彼此,然后是互相聊聊目前有没有好写的题材,象认识很久的朋友一样,这种感觉很好,我很喜欢。因为,我们大多都不是海南本地人,偶尔会在车上,共同对海南评头论足,说这里的物价高,天气热,太阳大到把人晒成黑美人。

  在海口的这一个多月,享受到了“天伦之乐”。不懂能不能这样说,因为同住的三个人都挺好的,待人很真诚,只是有些生活习惯不太适应。我们一起买菜,一个煮饭,一起逛街,象朋友一样谈学习谈工作聊生活中遇到的好玩的奇怪的事情,还讲鬼故事,直到把我们两个单身的吓得不得不一起睡。

  在海口实习的这一个月,工作上也有所收获。写了7、8篇稿件,发布出来的只有三篇。对于这个结果不能说满意,但是只能说差强人意。再怎么讲也是发表在全国性的报纸上的,比起那些在地方小媒体或者是在网站实习发表了7、8篇稿件的其他同学,我觉得我这个成绩应该还算不错了。

  虽然我说过来这边实习不是为了发稿,只是为了来见识见识大报的风范。但是,这一个月我感受到的还不多,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太迟钝。我只是觉得,一个媒体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不能一味跟风。现在,我面临着怎么完成实习发稿任务的问题,我不知道是不是下个月我就要离开这里,回到当地的媒体实习。为了完成任务,为了以后的就业。

  现在,站长出差了,我们成了放羊的了,所以我开始自己早题材,自己写东西,尝试着到处走走!但愿,手头上的这三个料能顺利搞定!祝福自己好运,加油!

记者实习总结6

  校对是保证报纸出版质量的重要环节,一个错别字,一个错误的点号,会大大降低该报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所以校对工作,必要且重要。

  校对的日子,时间似乎过得特别快,每天心无旁骛的校对报纸版样,正常情况下,下午三点左右就可以校对完所有版面,除非版样出得晚,但对于我而言,出得早出得晚都一样,因为我会在等版样的时候看看编校网的文章,便于自己校对更顺利,校对完的版面要与老师校对的版面进行比较,补充自己的不足。

  开始的几天,我觉得我校不校对都一样,反正有老师校对,下午看连版的时候除了看自己改的地方是否有改动以外,就不知道其他改动的地方在哪了。思来想去,这不是办法,这样的校对对我没有丝毫帮助,后我每次在看连版之前就把老师改的版样进行比对,对比着老师的版样看看自己没改到的地方,或者自己改了但老师没改到的.地方,这时就应该提出疑问,百度或者问刘主任,而且每次将相关资料记录下来,以增强记忆。下面我总结一下自己在校对过程中记录的知识:

  1、 尽量保持原稿的内容,对于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先自行查一下,或者问老师

  2、 记录自己改了哪几版,尤其是不在同一天的版面需要特别注意

  3、 在校对的间隙可以多看看编校网上的文章,帮助自己提升编校水平

  4、 在校对完一个版面的同时可以将校对的版面交于相关老师进行参考(双版梁晶晶老师,单版王晓琳老师)

  5、 多个书名号和引号并列时中间不用顿号隔开

  6、 标示时间、地域的起止一般用一字线(占一个字的位置),标示数值范围一般用浪纹线

  7、 要注意图上不能有任何的水印,

  8、 文章有图时须注明图是谁所摄,文章没图时,即使是摘自其他报纸,也应把文字“图”去掉,做到内容与图片相对应

  9、 每篇文章都须注明来源,不管是选自其他内容,还是报社自己人写的内容,末尾都须注明来源

  10、 注意英文符号和中文符号的区别,全角与半角区别

  可能还有很多需注意的校对知识,只是目前我还没有遇到,当然校对知识还应不断学习,至少编校网的文章应该看完,也不枉在校对的日子。

  周五所有记者简单的开了一个选题会,刘主任大致讲了一些我们需重点关注的选题,同时让我们梳理一下目前我们手里正在做的选题以及有想法的选题,在外出采访时,年度专题计划也应跟着走,这时我提出了早已计划好的“成都口袋婆婆”靠捡废品支撑起一家四口的选题,刘主任提出说可以写个几百字的活动稿,但我觉得“口袋婆婆”的故事应该再次进入大众视野,以及她的现状,都是一个关注的点,所以在周天参加“口袋婆婆”生日宴的时候,我问了志愿者负责人,问了活动负责人以及“口袋婆婆”本人,对该信息就了解得相对透彻,还是决定写一篇长稿,陪“口袋婆婆”回家并与她摆龙门阵,她说有人在她不觉得孤独,所以回到自家时已是傍晚六点多,一边整理当天的录音,一边吃外卖,等稿子出来时已是九点多,立即发给徐老师,久久未回,担心徐老师已经休息了,又尝试联系了其他几位编辑老师,也无回应,暂时就搁置了,洗澡的时候听到楼下吵得比较凶,想着这会不会是一个新闻,快速洗完,去楼下看了一下,原来是一位车主把车停在了人家家门口,导致家主人需绕一圈才能进屋,后经居委会协调,决定第二天再解决此事,此事就此作罢,第二天再看看吧。

  其实,不管是校对还是找新闻,都需要细心,细心留意身边各种事,细心改正版样中的一丁点错误,这是文字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

记者实习总结7

  XX年9月经过300多人的应聘选拔,我最后被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大学生记者团记者部录用,经过两个月的试用,最终被确定为正式成员。经过一个学期的勤奋工作及考核,在同年12月1日被聘为记者部部副部长,后于 XX年8月31日被聘为记者部部长。下面就把我三年在新闻中心实习的情况简单总结一下:

  感触 :小时对于无冕之王——记者的就有过很多幻想。

  在江西服装学院我的梦想实现了,成了一名校园学生记者,作为一名学生记者,我感到自豪,骄傲。虽然没有和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联系结合起来,但是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我追求新闻的爱好。因此我报考了江西师范大学的新闻学专业,利用本不多的业余的时间,学习新闻写作的理论知识,报社成了我学习书本知识的验收常虽然我平时很累,很少有属于自己个人支配的时间,但是这对我来说很有价值和意义。

  认识:在报社的近三年的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在能力上得到了锻炼,而且在思想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感觉收获很大。

  一、政治思想上的提高。做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对政治思想素质要求极高的职业。所以要有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了解党和国家、学校以及近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工作能力上的提高。使我对于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了新的体会。

  1、通过“润华奖”、“中华杯”、“运动会”、“红衣坊”、内参、以及校园生活的一线采访,锻炼了我组织、策划、协调的能力。

  2、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上至学校校长、主任下至普通记者、编辑、老师、学生,形形色色,各具特点,培养了我对不同事情独特观察,锻炼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有益的基矗

  3、撰写稿件,不仅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还让我学会了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准确地抓住新闻点;大大提高了我的文字水平,也学会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工作,用什么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

  4 、经过报社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我懂得了做工作首先要热爱这项工作,只有热爱了才能干好这项工作。

  5、通过三年的报社学习,是我对记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做记者必须腿勤,嘴勤,笔勤。在“润华奖”、“中华杯”、“运动会”、“红衣坊”为了等等大型赛事的时候,让稿件发表出去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忙到深夜。

  三、在思想认识上的提高。从报社朱老师们身上不仅学到了业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朱老师身上那种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奉献精神和学生记者、编辑们的.敬业精神。

  在今后的学习的路程上,我将不段的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多想,多读,多学,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不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更新,进行补充。当我发现爱上了记者这个职业的时候,离别的钟声也敲响了.幸好,总有一些记忆驻留下来。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为自己的脚步感到骄傲。

记者实习总结8

  为了让我们把所学的专业课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深入了解自己的专业,体验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实际生活以及媒体的业务运作,在实践中领悟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院里安排我们进行了为期x个月的认识实习。

  20xx年x月至x月这x个月期间,我在《xx日报》实习。这是我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全面接触新闻编辑业务,从处理地方记者稿件,参与选稿排版,到最后找总编签版,开始与在学校时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实习结束回到学校,回想起在报社实习的那段日子,心里还是有诸多感触。

  一,初到报社半是懵懂半是新鲜

  第一次到报社去是x月x日,我跟其他三个同学一起到xx日报社去报到,人事部的x主任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因为是第一次到报社去,里面的人又一个都不认识,我们几个都不敢多说话,虽然有心理准备还是无可避免的紧张起来,几个人站成一排规规矩矩的一声不吭,像接受检阅的士兵。x主任阅人无数,很快就看出了我们的拘谨和不自在,他跟我们开玩笑说:你们是自愿过来实习的,可不是我们强迫的哟,看你们的样子,好像我们抓的壮丁啊。听了他的话,我们都笑了,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

  实习手续办得很顺利,我听从报社地安排,跟着xx编辑做新闻编辑工作,主管周三和周六的两个版面。令我高兴的是,我和我的同学xx分到了同一个办公室,我们可以相互有个照应,心里感觉踏实多了。当我第一次跟x老师到她的办公室去的时候,我在心里告诉自:你的实习生活开始了,你要好好努力,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关乎xx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声誉。

  二,实习生活初期与实习老师良好的交流沟通最重要

  办完实习手续我们当天就回到了学校,实习老师交代我们第二天早上要按时到报社上班。第二天一大早,冬日的早晨x点钟还是漆黑一片,我们就到校门口去赶首班车了,由于时间尚早,面包店没有开门,我们只好饿着肚子往报社赶,下了公交车,走在街上吹着冷风,我直在心里叫苦,真是饥寒交迫啊。到了办公室,打开门看到实习老师还没有到,心里总算舒了一口气,看了看时间,离上班时间还有x分钟。利用剩下的x分钟时间,我和xx打扫了办公室的卫生。从那天起,提前到办公室打扫卫生成了我和她每天必做的一门功课。

  刚开始,我总觉得跟实习老师很陌生,仿佛我们中间隔着什么,正因如此,我那拘谨不争气的性格出来捣乱了,只要老师不主动跟我说话,我也不吭声,一个人坐在她旁边看报纸。老师看我那样,本来有工作要交给我做,也就做罢了。就这样过了两三天,同办公室的x老师实在看不下去了,他私下告诉我要主动跟老师沟通交流,不要总等着老师主动开口。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自然改了很多,老师看到我的变化非常高兴,我们之间的交流顺畅多了。很快,她跟我讲了编辑工作所要注意的要点,以及编辑工作的一系列流程,而且还把她电脑的密码告诉了我,这一切充分说明,她已经不再把我当旁观者了,开始引领我参与到她所负责的编辑工作中。

  从以上两件事上我认识到,有些工作不要等老师安排,我们作为实习生,为老师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是理所应当的,比如说每天打扫办公室的卫生。还有,我们应该主动跟实习老师交流沟通,不要自视清高,应该时时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真正地去尊重自己的老师,多向在新闻一线工作多年的实习老师请教。

  三,与读者交流的畅通渠道

  办公室有一部,在实习期间,接听读者的也是我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正是这一部不起眼的电话,让我明白了作为接听员的不易,它同直接的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同样重要,是与读者交流沟通的渠道,而热线接听员的任务,就是要时时刻刻保持这条渠道的畅通,以便与读者更好地交流。

  (一)热线接听员,小工作中有大学问。

  因为《xx日报》的读者大都是农民,学历相对比较低,再加上xx省不同地区那些形形色色的方言,读者在电话中不论是提供新闻线索还是反映他们所遇到的问题,经常会语无伦次,说老半天也讲不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刚开始接电话的时候还觉得很新鲜,但是时间一久就没耐心了,开始讨厌电话铃声的响起,即使拿起电话也是敷衍了事再匆匆挂掉。

  有一次x老师看我接电话时的样子,专门跟我谈了一次话,她告诉我,即使读者的表达能力有限,作为的接听者,也应该耐心地听他们把话说完,并作详细的记录。如果是提供新闻线索的热心读者,即使他们提供的线索新闻价值不大,但是既然他们选择给报社打电话,这种热情还是值得鼓励的。再者说,农村版报纸的目标受众就是农民,新闻线索的主要来源也在农村,如果因为我们的没有耐心而错过了好的新闻线索,那么报纸的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是向报社反映问题,向媒体寻求帮助的读者,就更要有耐心了。农村基层情况复杂,如果不是受了较大的委屈,一般群众是不会给报社打电话的。已经遇到了不平事,心里已经够不舒服了,如果打电话到报社再碰钉子,则有可能激化矛盾。所以,即使遇到媒体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要作一个良好的倾听者,并好言安慰,让群众满意。

  听了她的话,我心里惭愧了很久,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竟然如此不理解农民。从那以后,我变得细心了,也热心了,再接听的时候也学会了引导,碰到听不懂的方言就多询问几遍,直到弄清楚为止。

  有一次,一位xx市的农民读者打电话到热线部反映自己的问题。他在村里盖了一处养鸡场,因为占用耕地,村委会勒令他限期拆除,他很气愤,那个养鸡场是他所有的财产,如果拆除他的损失会很大,所以他想通过媒体来解决这个事情。我在电话中告诉他,占用耕地是违反政策的,村委会勒令他限期拆除是合法的,恐怕他只能把养鸡场拆除另建了。可是他还是不理解,委屈地说他们村里占用耕地的不止他一人,为什么不拆别人的房子偏偏只拆他的。我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答了,就让他留下了联系方式,允诺说等我请教了领导再给他答复。所谓领导,就是电脑,我飞快地登陆xx农业厅的网站,在上面找到了相关政策及解决办法,当我胸有成竹地把政策一条一条的念给他听并作详细解释时,他总算理解了,说既然省里有规定,那就拆吧。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正是通过处理类似的事件,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只懂得采访技巧和写作技巧是不够的,只有熟悉相关部门的相关政策,才能真正地帮助读者,更好地为读者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摒弃主观感情色彩,认清事实,明辨是非。

  某些居心不良、有所图谋的人,有可能会借用传达错误信息,这就需要热线接听员具有清醒的头脑以及明辨是非的智慧。在实习期间,我就犯过头脑发晕的错误,回想起来真是惭愧。

  二月末的一天,我接到一个女的在电话里泣不成声,哭哭啼啼地说xx市某派出所包庇当地一铁矿的矿主,任由他们非法采矿,接到群众举报后也迟迟不做处理。现在非法采矿者已经把矿井挖到了当地居民的房子底下,他们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饮用水也遭严重污染。由于怕当地居民向xx市部门反映,当地派出所已经限制了他们的人身自由。我听了她的话后对她很是同情,同情弱者战胜邪恶的正义感油然而生,再加上事情发生在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xx,我天真地认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勤劳勇敢的xx人民解决困难。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内,又有两个人打来,反映的也是同样的情况。

  我满腔义愤,马上向我的实习老师反映了这一情况,并强烈要求她派地方记者站的记者前去调查。老师听了我的描述后告诉我,三个人接连打来电话本身就值得怀疑,更何况是口径一致,这绝对不是巧合,有可能是事先安排好的。我当时死活不听,一直在她耳边念叨,还向她描述电话里的哭声有多凄惨。老师无奈,只能答应我派记者前去调查:就当让你长长见识。我飞快地写了一篇新闻线索提要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了xx记者站站长,希望他能够为受害者提供帮助。

  第二天下午,xx记者站的x站长把调查结果告诉了我:当地为发展经济开采铁矿,铁矿手续齐全而且合法,至于给当地居民造成的影响,矿上早就进行了赔偿,只是有几户村民对矿主不满,不断到矿上闹事。至于往报社打电话所谓的反映情况,纯属无事生非,颠倒黑白。我那时口瞪口呆,才彻底明白了自己的幼稚。

  所以,在新闻实践中,事实才是第一位的,在新闻事实面前,个人的主观感情只会降低你评判是非的能力。

记者实习总结9

  实习对于我们这些即将四年大学生活,即将走入社会的来说,是一次毕业之前最为重要的励炼。

  习惯了四年从教室到食堂再到宿舍,“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习惯了最为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习惯了简单快乐;习惯了简单的悲伤;习惯了校园中的一切……

  而这时,我们要离开所有这些我们所熟悉的事物,离开这一切平静的。毕业了,我们,必须去独自面对外面世界的喧嚣。

  我的理想,可能说是幻想,是有一天可以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在XX年参加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时候,我也为自己规划这样的职业。记得我当时把我的5年职业发展路径定为3个阶段,而这第一个阶段就是成为一名国内新闻的编译。

  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实习工作做是一名产经新闻的实习记者、实习编辑。这样的实习工作虽然让我的英语专业无从用起,虽然,之前的我对产经新闻几乎“闻所不闻,看所不看”,但是,我依然珍惜我的实习机会。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件工作,都可以让我们从中学到我们在校园不曾接触的东西;任何一位在单位的前辈身上,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亮点。

  在3月9日上午结束了我大学期间最后一次,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次考试——英语专业8级的考试之后,我只身来到了北京,来到了这个我的很多同学都向往的,都渴求可以今后工作的地方,来到了这个人多车多,我一直并不喜欢的地方。站在拥挤的公交车上,看着车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告诉自己:有一种新的生活即将开始。

  第二天一早,我来到了我的实习单位《消费日报》社。这是中国轻工业协会下属的一家政府性报纸,我们的文章不是给老百姓看的,是给政府部门、给相关轻工企业看的,我们任务是给他们提供最新的产品信息,提出产业发展趋势,这些都是后来和我同在一个办公室,与我背靠背坐的姐姐告诉我的。

  我不知道我其他朋友们实习情况是不是顺利,但是,我的'实习生活在最初的阶段,可以用“迷茫”两个字来概括。实习的第二天,单位就给我配备了一台电脑,起初是欣喜,而后便是迷茫了。

  除来乍到的我,完全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前辈们,似乎各有各的事情。报社的工作似乎不同于其它,灵活性和独立性更强。因此,这个时候得我更无助。我就这么无所事事的上上网,聊聊天,把所有网站的新闻看一个遍……这样清闲的日子,让我心慌。我反复问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甚至对于所有坐办公室的工作开始排斥,这样的清闲,我会崩溃。

  经历了最初的迷茫,我告诉自己,我不能就这样碌碌无为下去。如果仅仅是为了实习鉴定,如果仅仅是为了几句评语,如果仅仅是想要一个那出去好看的公章,我不需要只身来到北京。我想要的,是真正的收获。

  于是,我开始了一段“痛苦”的经历。为了尽快适应自己所在的部门,我开始了每天查阅各种经济新闻的日子。枯燥,厌倦,概念模糊。以至于那段时间,一见到报纸,我都有种想吐的冲动。满脑子全是什么又涨价了,什么新的劳动法实施造成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下降……这些之前我绝对不可能去问津的经济新闻,如今成为了我每天的“必修课”。而从前习惯性阅览的文体新闻网站,都转变成了经济网站。

  同时,由于并非新闻专业,因而对于各种新闻文体没有明确的概念。什么是消息,什么是通讯,什么又是言论?我真的有点儿一头雾水。于是,我上网搜集有关新闻专业知识的资料,听从前辈的指导,收集不同种类报纸的相关文章,将其分批分类。从最基本的模仿开始。

  实习的日子,让我最先明白的是严谨。一篇最简单不过的300字的消息,却也包含着5w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5个要素缺一不可。

  一篇最简单的消息,也不能忽视掉她最起码的格式:要注明“本报讯”,后面紧跟着是记者的名字,而且,记者的名字一定要用括号“括”起来。我在这里阐述这一点,只是想说明,不管一篇新闻稿是大是小,他的严谨性都是不变之处。在学校的时候,经过学生会几年的砺练,让我坚信一句话:没有什么事情小到不值得我们去挥汗,也没有什么事情我们尽了全力还不能做好。

  另外,我们作为轻工业联合会下属的,主管轻工行业的政府性报社,经常会应邀出席各类轻工业产品的发布会,论坛等活动。之前,总是觉得可以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出现在某个会议的现场,是无尚的荣耀。而当有一天,我们头走到我面前,交给我一份邀请函和一个写好了地址的信封之后,我的第一次会议到来了。

  首先要做的,是从偌大的北京城中找到我要达到的地点。查清查具体的往返乘车路线,避免初来乍到的 我“迷失”在这样一座融合古今的城市。然后,整装待发。

记者实习总结10

  不知不觉,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已经结束了,回想实习这一个月,百般滋味在心头。总的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的过程,既可以学习到新闻制作专业的知识也可以学习到很多社会上的知识。实践出真知,这一个月的收获不是坐在课堂上学习就可以得到的。

  在这一个月里,我跟着记者去报道了镇上的大小事情,做得比较多的是采访报道政府的工作,例如是中堂镇20xx年第三季度工作总结会议,省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小组到我真参观检查,市领导及兄弟镇书记到我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参观交流,市食品安全考核组到我镇检查,镇政府整治无牌无证收费站等等。还有关于镇上时段性比较热和切合民生的报道,例如是月饼盒回收活动,国庆装饰不下岗情况,消除四害队装老鼠屋,草莓田的种植情况,秋天羊肉的热销,日本锦鲤走俏本地市场,采访正宗的槎窖鱼包,农民割禾晒谷的情况等等。无论是怎样的采访都是一次学习的过程,无论是怎样的一次经历都是我人生中积累下来的一笔财富。

  一开始的时候,我对于如何写新闻一点概念也没有,但是经过了这一个月的实习体会,在广电站记者们的悉心教导下,我最终能够比较驾轻就熟地完成新闻的采访和写作。在实习后期写的稿子,例如是《经济回暖,全羊走进寻常百姓家》《日本锦鲤走俏本地市场》和《秋意渐浓正是品尝鱼包的最佳时候》等几篇都得到了记者们的赞扬,而且被东莞电视台、东莞之声或者是阳光网采用了。

  在新闻采访方面,我学习到很多。对于新闻采访,我在进入广电站之初,可谓是一窍不通。也是跟住记者们一步一步学习过来。完成一个新闻的采访,首先要自己去寻找新闻,就是结合时节和社会的热点去构思新闻。对于一个镇区的新闻,一般分为两种,政府的新闻和民众的新闻。政府工作的新闻就比较简单,不需要自己去寻找发现,一般都是有政府的通知,如果是行动就是跟住去拍画面,然后讲述行动过程和成果,如果是政府开的会议新闻就更加容易,根据这会议的讲话稿来总结核心内容和会议精神,重点提及出席会议的领导就可以,写多了就会体会出一种写政府新闻稿子的模式出来,正轨而且实用。镇上民众的新闻采访起来就相对政府新闻花心思很多,首先要自己构思,找好的点切入。在空闲的时候,记者就会叫我自己想新闻的题材,想到很多题材因为和镇上的工作呵和政府形象的冲突不能用,所以构思方面操作起来很困难。我第一条自己构思的稿子是《街道装饰不下岗节后仍为城市美化添活力》,这个题材正面而且简单。在做好构思后就要想出稿子的大概的结构,根据着稿子的重点内容去想采访的内容,要心中有底才出去做拍摄采访。采访时要抓住事件的侧重点,也就是发掘它们的新闻价值性其实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就像是我后来写的两篇稿子《经济回暖,全羊走进寻常百姓家》和《日本锦鲤走俏本地市场》都是我和另外一个摄影记者单独行动。摄影记者负责拍摄,我就负责构思稿子和采访。一开始的时候就比较慌张,想到的面比较窄,后来就慢慢摸索出一条思路来,结合经济情况来写这两篇稿子,最后就说明现在经济回暖,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的正面思想。梅花香至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我相信,只要肯下苦功,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在写新闻稿方面,我感受也很深。我第一次写的是写中堂镇月饼盒回收活动的稿子。可以说这次的稿子写得很失败,题目不突出,格式不适合电视播出的模式,活动的重点模糊。这一切,记者们都一一帮我指出,还修改了我的稿子,并教我到东莞市广电上传系统中浏览记者们写的稿子,一边看一边学习。慢慢地,我学会了写广电新闻稿子和报纸通讯稿的不同,写广电新闻的稿子要很有画面感,写的时候要联想到采访时拍摄的画面,主播读到什么字的时候要出什么画面,这一切都要在脑子里出一个大概。然后就是写新闻稿的格式,在稿子每一段的开头都要标上导语,解说,现场或者是采访等的标识。一般像政府工作这样的长稿子就要写上导语,导语就是主播在出新闻画面前说的一小段总结性的话;解说就是在出新闻画面时配上的文字,算是一段小小的解释;现场和采访都是在外出采访时做好的,稿子写的时候只要原话搬上就可以了。而且电视新闻的稿子因为有画面的衬托,所以都不太长,讲求言简意赅,语句精炼。每一次出去采访,我都会争取着机会写稿子,每一次写完后就给记者修改,然后就对比着改正自己的不足。其中,在一次采访中,我犯了一个比较大的错误,我写的稿子中的采访部分和实际上拍回来的采访内容不一样,原因是在于我写稿子的时候没有回放片子如实地记下采访对象说的内容,这次的错误造成了同事们编辑新闻时的很多不便,真的让我觉得很内疚,同时,我也会永远记住这一次错误,提醒自己要做事认真小心。实习来到第三个星期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关于中堂鱼包的稿子,这一次的稿子得到了记者们的一致好评,稿子一个字也不用修改,稿子上传后还被东莞电视台《今日莞事》节目采用,这是我实习中一个重大的飞跃,我会再接再厉,不断进步。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还学习了一些基础的新闻编辑知识和摄影知识。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实习的过程中,我还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一开始的时候,我对于记者这个工作的认识实在是比较片面,只是有一腔热血,但是这次的实习把我的热血和现实来了一个很好的融合,让我的理想更加实际化。同时,我也见识到很多事情,这些事是我以前都不知道的,现在这一切的经历成了我生活中的一种积累,一种财富。理论中的新闻是真实、客观的,在现实中大原则也是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把真实的事情反映给人民群众,决不夸大事实,不编造虚假新闻,积极反映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做好政府和民众的传声筒的工作。

  实习经历告诉我,作为现代的大学生不能仅仅靠啃书本,我们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素质,锻炼自己的能力。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积极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我认识到由于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的知识也需要十分全面,光有专业的新闻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多想,多读,多学,为将来投身新闻业作好准备。实习的时间是很短暂的,有好多东西来不及去深入学习,好多人都还来不及感谢。我从一个只有满腔热情的学生到一名初步了解新闻制作的实习生,这里留下了我成长的足迹,感谢安排这次实习的这次的实习并没有消磨掉我对新闻工作的热爱,反而使我更加了解新闻工作,更加热爱新闻工作。现在实习结束了我会带着对新闻更多的了解和热爱,从这里出发,脚踏实地,一步步去完成我当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的梦想。

记者实习总结11

  成长,莽莽撞撞、慌慌张张。我们在风雨中逮着彩虹的尾巴,永远的在路上。——题记

  乍寒还暖,和煦的阳光下,丝丝寒风扫过,已是深秋。缩着脖子行走在校园里,为漫天飞舞的秋叶感动,秋天真的是个浪漫的季节!秋天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同学们已陆续地从各地赶了回来,经历了三个月的实习,一个个漂亮了,也成熟了。走过了炎夏,趟过了酷暑,他们等到了秋天的收获。

  我也该盘点一下自己的实习,回望这一路成长,为旅程的下一站,装点行囊。

  万事开头难

  实习开始前,老师们就一遍遍给大家鼓励“一定要坚持,万事开头难。”是的,万事开头难!

  实习的地方是自己找的,就是家乡市里的小电视台,而且去年就有过一个星期的见习,所以,信心满满的以为,一切可以轻车熟路,实习将会顺利开展,而且发稿也不会太难。然而,现实的结果是:我切切实实坐了一个星期的冷板凳。

  来单位的第一个发现是,除了领导,我熟悉的面孔都走了。这对我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打击,因为这意味着我的如意算盘落了空,所有的一切必须从长计议,我必须再一次开始我的小心翼翼,开始和大家慢慢熟识,开始渐渐提出我的“非分”要求……

  第一天,我逐个拜访了所有的大小领导,呵呵,所谓的拜访就是和人家打个招呼,告诉人家一声,我要在这里实习了,当然,人家可能只是应付性的简单的点个头,并不会太在意。然而,礼貌问题不容忽视,何况咱还是大学生!收获的感觉是原来说话也很累人,心得体会是自己很渺小,特别渺小!

  之后的日子,我开始了无聊而规律的冷板凳生活,每天定时定点的上班下班,打扫卫生,然后积极主动的“讨好”可以讨好的每一个人。累?那倒没觉得,因为咱是来实习的么,这点苦不算啥,没那么矫情。然而,有时候你会冷不丁听到一句“年轻人,就是有动力!”语气似不经意又似乎讽刺,这时候,真是满心的委屈。一整天的时间,我就坐在,不,确切的说是站在制作部里,看编辑们编片子,只能看,机子是碰不得的,因为所有的内容都很重要,出不得一点差错,我确实付不起责,于是我就战战兢兢的站着,小心翼翼的附和着她们有聊没聊的一些生活琐碎,把握着自己说话与笑的分寸,留心着看谁需要什么,那里需要打字,那里需要取东西,谁需要叫人……看别人写得稿子,心慌,虽然感觉他们写得真的很一般很一般,然而却自己连一般都可能写不出。

  他们的非编系统整个都换了,不再用premiere,,而是“千宇”,一个主机带着两个显示器,功能增加了不少,我很不习惯,因为不能上手,所以会有很多的问题,因为胆小,总在疑问时欲言又止,痛恨自己的怯弱,给同学发短信,说得最多的莫过于“我真笨”,心里却不得不给自己打气“相信自己!”

  最难熬的时候是每当有记者来制作部里交带子的时候。因为,我想要乘机和他们“攀谈”以便让他们在出去采访的时候带带我,然而,每一次我都以失败而告终,我害怕被拒绝,甚至都不敢问问他们昨天去哪里采访了?我总是把自己的嘴定格为“o”型,仍是欲言又止。我的'脸时刻保持微笑,第一时间给人让位子,尽量不露痕迹的“讨好”每一个人,然而,我希望的回报却永远被自己封锁在嘴里,那时侯的心情除了不甘心,就是恨自己!

  我总是集中精力却又心不在焉,“集中精力”用尽所有力气注意着身边每个人的需要与动向,“心不在焉”因为要关注每一次可能潜在的“机会”而不能静下心来干一件事。我每天无所事事又忙忙碌碌,心里的煎熬大过于身体的劳累,着急着自己的实习任务,却又无可奈何,数着指头过日子,怕来不及,感觉时间真短,然而,分分秒秒耗着、熬着,感觉时间真长!

  每天,我都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笑着和门房的阿姨说再见,然后给自己一个“加油”的pose,对自己说:“明天会好的,相信自己!”每一天结束的时候都给自己一个期盼,每一天都在焦灼中等待着机会的出现……

  “万事开头难”我一遍遍这样安慰着自己,也一遍遍亲身体会着这句话。呵呵,真的万事开头难!

  勇敢的走出第一步

  我们总在不断的与“第一次”邂逅,总在每一个“第一次”后慢慢蜕变、成熟。每一次的感觉都是不同的,然而,相同的是,在每一个第一次之前我们总会有许许多多的反复斗争与心里煎熬……尤其是我,每一次无疑都是考验,因为每一次我都会给自己树立很多假象敌,阻挠着自己迈出第一步。

  “勇敢的迈出第一步!”这是我最大的收获。在坐了一个星期冷板凳后,我终于迈出了第一步。那个星期一我一如既往的早起、早去、早打扫,然而,我却做了一件让自己都吃惊的事。正当我准备着又一天的“站看”与“耗神”,有两个记者带着机子准备出去,于是,我心里又开始活动,矛盾、挣扎……“想要出去”与“不敢”来回斗争,一遍遍的对他们笑,问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然而真正的意图却总在快要出口的时候,缩了回去。一遍遍的告诉自己“没事的,大不了人家不带你么。”可是鼓起的勇气支撑不到我把想说的话说出去,就泄了下去,恨自己恨得牙痒痒,暗骂自己的不争气,终于,人家要走了,就在他们快要上车的刹那,我的声带起了作用,“你们能不能把我也带上?”这竟然是从我嘴里说出的,我都被自己惊呆了,可能是我太想要出去了(心里着急,不能在这么下去,我已经熬了一个星期了!)所以,语言先于意识发挥了作用,竟然来了个“先斩后奏”。“当然”这是我得到的回答。

  在去采访的路上,我告诉他们一直都很想跟他们一起出来采访,想学点经验,他们都很吃惊“为什么你不早说呢?我们求之不得呢,又有人陪又有人写稿子。”啊?想想自己连日来的内心挣扎与“惶惶不可终日”,原来是这么的傻,完全的没有必要,不过是自己的胆小与不自信束缚了自己。

  “勇敢的迈出第一步”我发现纸老虎多于真老虎。

  接下来的每一天,我仍然是最早上班,最快的速度打扫完,最耐心的对待每一次“指挥”,却可以勇敢了说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得到大家的解答,和他们敞开了聊天,也会讲一些自己的故事,然后和每一个来制作部里的每个记者“攀谈”,问询采访的情况,然后不失时机的提出“带我出去”的要求,制作部里的编辑们也会帮忙让记者们有机会就带带我。然后我的手机号开始被存入他们的手机里,我的手机里多了一个新号码组——单位同事:张老师、刘主任、冯姐、名嘴李、红霞、郭姐、昊哥……我第一次采访的是一个能说的局长,写了第一条新闻《迎大庆、讲文明、促和谐专题文艺晚会加紧排练》,跟着做了第一个栏目《李刚的漫漫邮递路》……

  虽然在采访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我也显得很笨拙,确切的说很稚嫩,我总不能理直气壮提问,有时候也会很唐突……然而,毕竟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开始了正式的实习生活,又有了许多的第一次,有了许多犯错的机会,有了许多促使我成长的因子,我感觉自己如一个刚爬出小巢的幼鸟一样,浑身上下都是劲,时刻有翻跟头的危险,却浑身都充满着飞翔的力量和勇敢去闯的冲动。承认自己需要学得还有很多,然而,因为走出了第一步,所以以后的每一次前进都充满了可能。

  学问无处不在

  当实习生活渐渐步入正轨,每天都很忙碌,有时候我会比正式的记者都忙,因为有时候一天我会跟两个记者出去,从这个车子下来再上另外一辆,为此,别人视我痴傻,我却乐此不疲,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

  最长跑的是市政府大楼,最害怕的是下乡,最多写的新闻是会议和视察,接触最多的人是治安系统的工作人员,“迎大庆”是最经常的主题,最让我意外的是工业园区,(因为虽然我是丰镇人,却不知道丰镇何时开始有了这么大一个现代化工业园区),最琐碎的新闻是去办事处,最难受的是下乡的路的颠簸而引起的晕车……然而我最不适应的是,无处可逃的饭桌文化。

  当记者的常在外面跑逮着啥你就得吃啥,用张老师的话“千万把自己给照顾好了,别在干活之前把自己给饿死了。”所以我记住了一条“埋头苦吃”。然而,饭桌上你还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得防着别人给你灌酒,能不喝就尽量一滴不沾,但也不能太死板,凡事总有变通,要因人因事因地而异。另外,饭桌上的人,个个都“身怀绝技”,谦虚一点,你会学到很多。

  有一次,我们和邮政系统的一桌人一起吃饭,有个副局长就特别愿意和我们两个小记者交流,给我们讲他的事业经历,讲教育儿子,讲为人处世,教我们一些生活的“哲学”人生的“艺术”。还别说,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学问,渗透在生活中的每一处,实习中的感触尤其深,因为每天接触大量的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他们平凡却不普通,如果用心,你会发现他们身上潜藏的“金子”熠熠生辉。

  持之以恒

  “无论干什么事,坚持会让你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走得时候霍局对我的祝祈,也是我这次实习最大的感悟。

  当琐碎代替了新奇,开始时的新鲜感慢慢的消逝,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厌烦”,不再有开始的冲劲,也会有了应付差事的心情,甚至产生了打退堂鼓的念头,这时候,我跟自己说:“不能这样,杨新华,你要坚持,不要在行走中忘了自己最初的梦想。”

  学无止境,的确。何况自己还差的很远,调整好心态,我必须继续前行。

  一、夯实专业知识

  虽然看到别人写的稿子很一般,却发现自己连“一般”都写不出,“眼高手低”是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我找出了学校学过的《优秀新闻作品选读》,于老师给我的建议是,“给自己讲故事,用最家常的语言写电视新闻”,而张老师语录主体是“浓缩的才是精华”,刘主任则强调“动弹”搞新闻最忌懒,只要能动、肯动,就没有你采不到的新闻。

  二、向身边的每个人学习

  打扫楼道的赵姨是个大吵吵,然而身上的快乐因子却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编辑小郭话不多,干活却如她的手一般精细,一丝不苟的严禁是广电局的定心剂;记者小王有点疯癫,却能以最快的速度和别人打成一片,出去采访,不管男女老少,见了她,纵使木讷也会话语滔滔,因此采访于她很容易;刘主任、张老师、于老师更不用说,他们的阅历本身就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身边的每个人,都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学习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坚持,让我静下心来,发现了需要学习的生活,和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的学习。

  因为零时决定考研,所以我的实习抽干了干,被压缩到一个半月,虽然时间不长,一路下来却也是充盈着汗水与泪水。走得时候,霍局长说,“小杨,不容易,坚持下来了,同时也相信你一定收获了。”是的,我收获了。

  因为播种,所以收获,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谊,收获了成长,收获了……点点滴滴。

  紧张而忙碌的实习生活已告一段落,我的生活又投入到了新一轮的紧张,每天出入于自习室,为考研而准备,为着那渺茫的希望。然而,生活却因此而充实,我也相信,不管结果如何,我的人生会因此而充盈,如同实习,它们都是我人生旅程中重要的财富。

  明天的天空是否一样蔚蓝,我不知道。然而,我相信,努力了就不后悔,我也相信,尽管前途未必平坦,但是有梦想支撑,目的地就不再遥远。我相信!

记者实习总结12

  能进自己早前就向往的媒体实习我感到十分幸运,这次的经历也让我收获良多。在这里不敢说给大家介绍经验,只是对自己实习到现阶段以来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可以获得大家的共鸣和互勉。

  一、实习不完全等于坐冷板凳,但坐冷板凳一定是实习的一部分。

  在没有实习之前就有所耳闻:实习无非就是做做卫生,端端水,如果进报社就是看报纸看新闻。这并不完全正确。首先,服务产业发展到现在,卫生已经不需要实习生代为操劳。其次,看新闻不仅是实习记者的事,每位记者编辑在开始一天的工作前也要浏览新闻,那不同的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做这些事时的角色定位和心态。比如看新闻,职业记者看的不是新闻,更不是寂寞,而是新闻后的新闻。我实习的媒体是杂志,因此更注重记者思考事件的角度与深度。

  我们实习生,资历浅经历少,思维的厚度也够不上老记者。再者,一个体制的固有状态不可能被一个新来的实习生打破,因此刚开始做冷板凳也是必然的过程。为此我也没少心里不平衡过,但是当后来忙碌的时候反而回过来羡慕冷板凳时光了呢!

  二、新人第一次采访,碰一鼻子灰反而是收获。

  做是家常便饭,不管是电话采访、面谈还是网络采访。我在这次的杂志社实习中并没有经常涉及采访,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经历和体会。

  首先是预约采访,其实挺难的,因为我第一次帮老师预约采访是联系一家京城著名的高级健身中心,由于事先准备不足加上那边的人员又特别盛气凌人,(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健身房的人个个都是能说会道)几次下来我已经失去了信心,大规模的企业部门间又存在断层,我的电话时常就被一转再转,到后来我也不知道与我对话的人是什么部门什么职务了。第一次的预约采访失败告终,还好老师并没有过多责怪我,而表现出一种师长特有的语重心长。

  接着是外出采访,次数也不多,但第一次印象十分深刻。为了不因“学生像”被怠慢而因此“扮演”一个成熟记者,我穿上了高跟鞋。又由于采访地点距离估计错误,我一路走了过去,到了那边就发现脚底两个水泡。这个故事教育人们,出门采访前一定要估算好需要移动的距离,不在双脚支撑范围之类就不要选择步行,而所有会发生的可能性都要考虑到。

  三、意外的收获只给有准备的人。

  我进杂志社之初并没有“带的老师”这一说,这点可能比较报社、电视台有所不同,因为周刊的性质所致,关注的事件没有那么繁多和平白,编辑们有自己明确的分工,记者也都很少到单位,各自跑着各自的选题,每周选题会的'那天是单位里上座率最高的时候。后来总编仁慈地给我介绍了一个老师,于是才有了一些记者可以做的工作。

  但是,天上掉的机会往往是很罕见的,因此有时间多和记者编辑说说话就是机会垂青于你的前期保证了,当然不能在人家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凑上去,那只会适得其反。其次,“准备”不单单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哦,踏实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才是老师器重你,放心你交给你任务的最终保证。

  以上一点点经历不够借鉴,我也只是暑期实习生这个浩荡人群中的一小份子,班级博客是同学、同志间的互相学习、交流感触的好平台,真心希望所有人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这才是真是的快乐与充实,加油!

记者实习总结13

  从7月15日到8月17日,是我在第一实习的时间,在此我对实习做一总结。

  我的家乡在三门峡,就读于新乡的学校,所以对郑州这个城市并非特别了解,原来去过几次郑州,也都只是逛逛商场吃吃饭。那时我从未想到自己会在这样的城市租房、实习、生活。

  初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要迅速开始工作学习的确不易,还要找房子,找吃饭的地方。但幸运的是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还有来自同社的三个小伙伴。她们先到郑州,在国贸附近解决了租房的问题。我在看到那么好的房青年旅舍的时候才突然感受到,有小伙伴的重要性,她们使我在这样偌大的城市不再孤单。

  但租房吃饭只是我来此学习的辅助,这也并不是特别困难。周一我们去单位报到,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高耸的办公楼,楼内的办公室里布满绿植,女生打扮得精致却不失真,我见到白领们和总编,紧张的说不出话来。

  这也许就是我梦想中的都市白领的生活,成为一个职业的记者,不单单是跑校园里的采访,我在学校也想过好多次。但选择记者部开始实习后,我却发现记者这个职业和我想象中真的不一样。

  从第二天开始,我便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烈日中跑活动,做采访。

  七八月正是最热的时候,我尽管涂着厚厚的防晒、穿着短裤,仍然能感觉到太阳对我的恶意。但是我的老师,尽管天气如此,他仍然跑着去现场,只为采到一手新闻。

  在第一次出现场的时候,我已经感受到了老师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以后每天如此,基本上天天有现场可出,有新闻采。回来便整理录音,写稿子发给编辑。一天也就忙碌的结束了。

  实习让我见识了很多,而且对郑州的了解不仅仅局限于商场或者餐厅等娱乐场所,还见识了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的做事方式。当我作为记者进入这样的地方,真的蛮光荣的。

  而每天的忙碌结束,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总会坐在青年旅舍的客厅里,向对方讲述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

  一个月过去后,我很惊讶的是,在这样的大网站,我也发了三十余篇稿子,稿件的数量超出我的预期,我所得到的更是超出自己来之前所想。回头看来,我所付出的金钱和时间,都是值得的。

记者实习总结14

  暑期的记者实习活动开始,尽量做好一些准备,但是仍有一些漏洞层出不穷,周刊记者实习报告。现在我在一点一点的总结这些教训,并希望自己可以改正。

  1.不够守时。6:30起床,距离报社不远,但仍会出现时间不够,迟到半小时。原因有两点,一是速度慢的像蜗牛,另一点路痴,昨天坐返车,今天做错车。最终导致迟到!这可是记者的致命弱点。

  解决方案:回去记时,提高速度。研究延安市的公交路线,熟记于心。

  2.不够灵活。跑了一天新闻,有很多线索,而真正能独立完稿的依然很少,首先采访的目的不明确,漫无目的的问问题,被动的被被采访者牵着鼻子走。思维不活跃,有些固定局限在某些学校的框架中。

  解决方案:要变被动为主动,加强专业知识的训练,实习报告《周刊记者实习报告》。写和实践相结合。

  星期一是周刊的例会,却发现问题多如牛毛。散漫的工作环境让你找不到新闻的感觉,工作人员的无纪律性。令我大吃一惊的是大量的.新闻中植入广告,变身有力的宣传工具,只要花钱,就可以帮你在这张纸上办实事,新闻的纯粹性没有,倒摇身一变成了为金钱的服务的人员,有些可悲。

  今天老总批评员工,因为大家的不守时,无纪律。已经成立了两年多的周刊,管理如此混乱,今天才提出要细化采访和写作,把稿子的质量和数量挂钩工资。听说要做车展,又是拉动一大笔资金,新闻,什么新闻?当问老师关于写人物通讯的问题,竟很冷的听到不给钱就不写,这是很冷的笑话。

记者实习总结15

  新生报到的第一天我在宿舍遇到了新传网的师姐,师姐还告诉我以后要努力争取进入新传网,像她一样拿着相机周围跑,那时我就坚定了要加入新传网的决心。面试的那个晚上虽然停电了,但也没有阻挡我走向新传网。

  在加入新传网以后,参加过几次的培训,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贴切的了解,更加了解如何写一篇新闻,怎样写好一篇新闻,写一篇新闻应注意什么。其实真的很感动,师兄师姐们学业都挺繁重,但还抽时间培训我们,把自己的经验与心得跟我们分享,感到新传网是一个很温暖很互助,是一个真正能让你学到很多得到成长的大家庭。

  我接过两次任务,一次是毕业生实习答辩,那是我第一次挂着新传网的记者证去采访老师同学,也是我第一次学着写消息稿。记得那时进行完答辩的学生都坐在教室里很难进行采访,我还发短信向师姐求助,那时感到作为一名记者真的要学会随机应变学会冷静理性地面对问题,后来我还是顺利完成了采访。看到新传网的终稿有很多自己的.内容时感到很满足也很高兴,这也成为了我继续努力的动力。第二次就是昨天的中外名主持人讲座,这次讲座有好多的信息,而且很难找到具体结构进行概括。所以笔记记了很多但整合起来就很困难,很难分清主次也很难向主题靠拢,所以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锻炼。而且这次交稿的时间也很紧,大概只有一个小时左右写稿,但还是顺利完成了任务。

  在两次的任务中都能看到很多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学习到很多的东西,真的,如果没有这些机会真的很难亲身去感受去体会,由接到任务后的搜集资料、看例文、列访问提纲、分析要提到的信息、到现场了解情况、记录、采访、写稿、修改,每个过程都让我不断了解自己的不足,有不懂就问师姐,想办法做到最好。我很珍惜新传网给我机会去实践去亲身经历,更加感激师姐们对我们的培养教导,帮我们修稿批注,传授她们的经验。我很希望能继续留在新传网,有更多的机会让我锻炼自己,改进自己,从而不断完善自己。

【记者实习总结】相关文章:

记者的实习总结01-10

电台记者实习总结07-04

记者编辑实习总结07-01

记者寒假实习总结08-14

新闻记者实习总结07-01

记者实习总结15篇06-30

记者实习工作总结06-26

记者的实习总结(15篇)05-20

记者的实习总结15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