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2-07-12 14:34:22 总结 投诉 投稿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10篇)

  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10篇)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1

  气候成因

  气候成因的影响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运动、地面状况和人类活动。具体的某种气候的形成并不一定全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所以,审题时要注意判断主导因素是什么。

  (1)太阳辐射:①使得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温度带,如热带、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极地);②是同纬度地区的.季节差异,加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季风气候。

  (2)下垫面: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②地面植被和地表性质的局部差异,其实质是热量和水分的差异,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和水源。

  (3)大气环流:①本身的低压带、高压带可以作为一种天气系统,长期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如赤道低压带终年高温多雨;②通过盛行风带、季风环流影响水汽输送,进而影响气候,如季风环流下,冬季气流由陆到海,降水少,夏季气流由海到陆,降水充沛;③通过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影响一些地区的气候,如地中海气候。

  (4)人类活动:通过生产活动及改变下垫面的物理、生物学特性,改变大气中水汽、C02的含量,影响气候。如工业生产导致C02增多、增加森林覆盖率或修建水库,改变局部气候。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2

  行星地球

  行星地球,在会考中约占13%。其中对地球运动,要记住自转、公转的特点,特别提醒公转的近日点速度最快在一月初而不是冬至,远日点反之。地转偏向力主要偏向。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是南北方向。昼夜交替和时差关键记住同纬度地方时“东早西晚”;计算某一时区的'区时,根据未知在已知的方向“东加西减”时差,算出结果。判断昼夜长短,太阳直射哪个半球,此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冬至反之。判断正午太阳高度,某地距直射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四季划分以北半球为准,南半球反之。五带中只有南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北极圈一年只有夏(冬)至一天极昼(夜);南极圈反之。热带除南北回归线一年只有一天直射外,其他都有两次直射。

  大气

  大气,在会考

  水循环、水资源、洋流、地表形态的塑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多出现在选择题中。

  农业工业区位

  必修二的农业区位、工业区位的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和传统、新兴工业区的分布、生产特点、区位条件是重点,和必修三的产业转移,资源跨区域调配,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湿地、能源、河流流域开发,工业化、城市化、区域特征及比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相结合,可能会出现在最后三道综合题中。

  想要得好成绩,考生要认真复习,注重平时积累生活和旅游中的一些常识。只靠突击复习很难获得高分,地理会考题越来越贴近生活。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3

  1、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根据等压线决定风向的步骤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4、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大气环流的好处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构成的重要因素。

  6、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7、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千米;

  8、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9、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10、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11、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12、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13、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

  14、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5、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16、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17、昼夜长短的决定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18、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1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20、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21、太阳直射点的决定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22、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3、地球自转的地理好处昼夜更替不一样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24、本初子午线0°经线,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25、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透过陆地(实际)。

  26、东西方向的决定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27、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28、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

  29、南北纬的决定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0、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构成的'空气环流。

  31、地球侧视图的判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2、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33、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3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35、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36、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37、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尘埃的作用生命活动;构成生物体;吸收紫外线;光合保温作用;成云致雨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4

  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

  1、正午日影朝向和长短变化

  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往返移动,正午日影朝向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始终朝北。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的日影始终朝南。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回归线上只有一次),日影最短(日影与物体本身重合)。

  2、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向

  在北半球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面升起,正西面落下。因此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全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从春分日至夏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升起和落下方向也逐渐北移;从夏至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向南移。

  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于夜,南半球反之。全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北。从秋分日至冬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南移;从冬至日至第二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北移。

  由此可见,太阳的.升落方向(日影的朝向与升落方向相反)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问的变化而变化。从赤道开始,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的升落在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幅度也逐渐增大。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5

  (1)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的概念及生产条件

  根据国家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发展各种商品农业生产基地或集中产区,这就是地区专业化生产,也叫分区专业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是农业科技进步、商品生产发展和生产地域分工高度发展的结果。

  (2)农业分区专业化在世界的分布和发展状况

  农业分区专业化在发达国家是普遍现象,尤其在美国表现得更为突出。美国农业分区专业化,一方面,表现为个别农业部门和个别农产品在地区分布上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在各地区农业部门结构中,主要专业化部门的比重很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农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各种专用农机具的广泛使用,以及封闭式自动化饲养场的出现,更加深了农业分区专业化。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6

  1.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

  全球定位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关系:

  2.GPS进行空间定位的方法

  由于卫星的位置可精确得知,在GPS观测中,我们可得到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利用三维坐标中的距离公式,利用3颗卫星,就可以组成3个方程式,解出观测点的位置(X,Y,Z)。考虑到卫星的时钟与接收机时钟之间的误差,实际上有4个未知数,X、Y、Z和钟差,因而需要引入第4颗卫星,形成4个方程式进行求解,从而得到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程。图3—1—7显示了GPS接收机的定位原理。

  3.GPS信号的接收

  当接收机处于3颗以上的卫星交叉测量范围时,就能显示所处位置。图3—

  1—6显示了所接收的卫星信号情况,接收机处于某颗卫星的精确测量范围中时,它接收这颗卫星的信号就较强。GPS接收机只收不发信号,故不受卫星系统和地面控制系统的控制,用户数量也不受限制。

  探究二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1.全球定位系统的特点

  GPS技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和自动测量的特点。

  (1)全球、全天候工作。全天候指包括所有复杂天气在内的各种天气。GPS全天候是指GPS不受天气限制,在任何气候条件下都能使用或工作。

  (2)能为用户提供连续、实时的三维位置、速度和精密时间,不受天气的影响。

  (3)定位精度高:单机定位精度优于10米,采用差分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和毫米级。(4)功能多,应用广:随着人们对GPS认识的加深,GPS不仅在测量、导航、测速、测时等方面取得更广泛的应用,而且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2.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功能

  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3.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在应用时主要利用了其定位和导航功能。具体如下表所示:

  (1)GPS在汽车导航中的应用

  GPS系统的智能调度功能,使装有GPS的出租汽车配备合理,能程度地满足乘客的要求,从而减少了空载率,降低能源消耗,节省运行成本,并使行车、乘车安全系数大大提高。当车辆在营运途中出现机械故障、交通事故或人员意外受伤等情况时,可通过GPS及时采取救援措施。GPS系统还能监控声音,对于司机不文明用语或刁难、欺骗乘客等行为,通过GPS遥控监督,对司机及时发出警告,责令其立即改正。一旦车辆遭劫或被盗,跟踪监视系统和车载报警系统会不断地将车辆位置、前进路线以及紧急报警信号等,发送到监控中心,以便通过卫星定位跟踪,锁定车辆的.具体位置并报警,甚至发出遥控锁车指令,使车辆强行熄火,停止行驶。?

  (2)精准农业

  通过实施精准耕作,可在尽量不减产的情况下,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效避免资源浪费,降低因施肥除虫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GPS可以应用于土壤养分的分布调查,在播种前,可用一种适用于在农田中运行的采样车辆按一定的要求在农田中采集土壤样品。车辆上配置GPS接收机和

  计算机,计算机中配置GPS软件。采集样品时,GPS接收机把样品采集点的位置精确地测定出来,将其输入计算机,计算机依据地理信息系统将采样点标定,绘出一幅土壤样品点位分布图。

  GPS可以监测作物产量,在联合收割机上配置计算机、产量监视器和GPS接收机,就构成了作物产量监视系统。对不同的农作物需配备不同的监视器,例如监视玉米产量的监视器,当收割玉米时,监视器记录下玉米所结穗数和产量,同时GPS接收机记录下收割该株玉米所处位置,通过计算机最终绘制出一幅关于每块土地的产量分布图。通过和土壤养分含量分布图的综合分析,可以找出影响作物产量的相关因素,从而进行具体的田间施肥等管理工作。GPS帮助合理施肥,便于农业管理。设置有GPS接收机的喷施器在GPS的控制下,依据土壤养分含量分布图,能够精确地给田地的各点施肥,施用的化肥种类和数量由计算机根据养分含量分布图控制。利用飞机进行播种、施肥、除草等工作,代价昂贵。利用GPS对飞机精密导航,合理地布设航线,将大大节省飞机作业费用,大约可以降低50%。具体应用中,利用GPS定位技术可以使飞机在喷洒化肥和除草剂时减少重叠,节省化肥和除草剂用量,避免过多的用量影响农作物生长,还可以减少转弯重叠,避免浪费,对于在夜间喷施,更有其优越性,因为夜间蒸发和漂移损失小,夜间植物气孔张开,容易吸收除草剂和肥料,提高除草和施肥效率。依靠GPS进行精密导航,引导农机具进行夜间喷施和田间作业,可以节省大量的农药和化肥。

  (3)娱乐

  旅游或野外考查,利用GPS,可以随时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及行走速度和方向,使自己不迷失路途。

  GPS接收机的小型化、操作简便以及价格大幅度降低,使GPS手持机和手表式接收机等成为旅游、探险者的好帮手。利用GPS,旅游者可以在陌生的城市里迅速找到自己所在位置,确定前往目的地的行进方式和路线。野外探险者携带GPS接收机,可快捷地找到合适的道路和宿营地点,并在发生险情时,迅速定位、报警,以便及时、有效地得到救援。GPS还能准确记录每次摄影地点,并自动计算出该地点每天日出、日落时间,为出游者在地点和时间拍摄到最理想的画面提供帮助。可以预言,GPS将成为时尚的高科技产品,并不断地改变。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7

  1.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背景

  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大约占国土面积的2/3。随着我国山区人口的增长,对山区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无节制的开发,使许多山区的生态遭到破坏,不仅影响山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使平原和城市遭遇自然灾害的危险性也越来越大。

  我国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东临海洋的广大地区,低山丘陵连片集中分布,被称为“南方丘陵山区”。南方丘陵山区的整治开发是我国国土整治的重要内容。

  2.南方丘陵山区的自然特征

  分析我国南方丘陵山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是和同纬度的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相比较,找到我国这个区域的特殊性。

  从全球看,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广大地区分布着大面积的沙漠或干旱草原,被称为“回归沙漠带”。同纬度的我国南方丘陵,由于受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东亚季风的影响,形成了温暖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气候湿润,天然植被多为亚热带、热带常绿林,成为回归沙漠带的“绿洲”。受地形和地质条件影响,山区的温度、降水、土壤、植被等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呈现明显的垂直地带性特征。山区矿产资源、水力资源丰富,具有多种经营之利。

  3.南方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的优势以及存在问题

  分析南方丘陵山区的农业资源时要抓住主要影响因素:湿热的季风气候和崎岖的丘陵、山地地形。

  ①优势:光、热、水资源丰富,而且大部分地区配合较好(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由气候带来的农业生产潜力较大;生物品种丰富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周期短,优势品种多;土地类型多样,自然环境多样,具有多种经营之利;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水电和农业灌溉。

  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地形崎岖、交通不便、闭塞,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受旱涝灾害、低温冻害、干热风等多种气象灾害影响;生物资源利用品种单一,且保护不力,物种减少,濒危物种增多,没有把生物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土壤中,贫瘠的低产土壤分布广泛,需要改造。许多地方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某些地区山坡水土流失成为裸岩等难以利用的土地;降雨强度较大的暴雨较多,地表侵蚀作用强烈,地形复杂,增加了开发利用的难度;生态环境脆弱。南方丘陵山区开发历史悠久,人口密度较大,土地负载较重,人地关系矛盾明显。

  综上所述:本地区是我国农业发展潜力、开发难度较小的地区之一,并且具备劳动力资源充足,邻近商品粮基地、工业城市与海港,市场广阔等有利条件。

  4.水土流失与生态建设

  水土流失是南方丘陵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①自然原因: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坡度大;南方降水多,降雨强度大,地表侵蚀作用强烈;②人为原因:因为能源短缺、人多地少而导致的过度开荒、乱砍滥伐,破坏了地表植被,加重了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经济损失巨大。封山育林是保持水土的有效措施。但是封山育林必须首先解决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主要的措施有:①大力推广生活用煤;②推广省柴灶;③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④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开发小水电。

  5.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①目的:充分和合理利用低山丘陵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山区经济日益繁荣。

  ②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的立体农业模式:由山顶至山谷依次为“用材林──经济林或毛竹──果园或人工草地──农田──鱼塘”。这种“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的立体农业布局和以林果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是一种建立在生态良性循环基础上的生态农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协调并举。

  ③河南省商城县大别——桐柏山区的优势资源系列开发:A:淮南麻鸭系列(孵化→饲养→收购→加工(农副产品)B:中华猕猴桃系列(野生猕猴桃采摘→加工(猕猴桃酒、果汁、汽水等)C:残次木材系列:(残次木材收购→木材加工→木制件销售)通过综合加工,使农林产品成倍增值,农民收入大增。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8

  1、我国的北方大地常被称为[黄土地自然特征是干旱。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西部新疆境内。

  2、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西北地区的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我国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是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

  4、我国四大区域中。降水量少。沙漠广布的是西北地区。

  5、我国的`钾肥厂分布在察尔汗盐湖附近。

  6、我国的岛屿是台湾岛。

  7、位于黄河下游的两大油田是胜利油田和华北油田。

  8、在香港和澳门的中国血统居民中。祖籍最多的是广东。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9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1)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2)异:①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是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4、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

  5、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6、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7、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1)早期: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2)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③随着我国历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人口越来越稠密。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3)农业社会后期:①工商业的发展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③今天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10

  (1)复种制度,即复种。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一年内种植作物一次以上,重复种植的制度。一年种植作物两次或三次的复种,称为一年两熟或三熟,两年内种植作物三次的复种,称为两年三熟。复种次数的多少受各地的自然条件,特别是热量条件、各地的积温数及生产条件制约。我国的`积温数北方少而南方多,比如,东部季风区自北向南积温逐渐增加,东北平原大部分地区积温在1600℃~3400℃,为一年一熟;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积温为3400℃~4500℃,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秦岭一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积温为8000℃,为一年两熟或三熟;海南岛、雷州半岛、台湾南部及云南南部积温为8000℃以上.为一年三熟。一年种植四次以上的复种,主要用于蔬菜栽培。

  (2)复种指数全年内作物的播种面积为20xx亩,耕地面积为1000亩,复种指数为200%,说明该生产单位种植农作物平均能达到一年两熟。耕作制度也叫

  “农作制度”,是耕种土地、栽培作物的总方式。它是为了在农业生产中,不断地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而采取的一整套农业技术措施。

  (3)耕作制度由作物布局、轮作制度、复种、间作、混作、套种、土壤耕作、施肥和灌溉制度以及防除杂草等几个环节构成,其中以轮作制度和作物布局为中心环节。通常以各地区的作物复种轮作方式来表示该地区的耕作制度。例如,我国长江流域一般以水稻和冬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的主要种植方式,来代表这一地区的耕作制度。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10篇12-07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通用10篇12-07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汇编10篇12-07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集合10篇12-07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10-08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03-10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10篇12-07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10篇)12-07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