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2-07-04 18:27:39 总结 投诉 投稿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1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0个)

  ①阿伏加德罗常数及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②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方向、数目及运用)。

  ③化学用语: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书写、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

  ④溶液、离子共存、非水解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及其转变(守恒原理的运用),中和滴定。

  ⑤元素周期律“位—构—性”,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

  ⑥化学键、电子式。

  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平衡移动(重点是等效平衡)——要求巧解,近几年都是等效平衡的解决。

  ⑧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关系(包括大小比较,溶液PH值及酸碱性)

  ⑨电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现象、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等)

  ⑩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应用

  (二)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以考查出现的概率大小为序)

  ①金属元素:铁、铝、钠、镁、铜。

  ②金属元素的化合物:Al(OH)3Fe(OH)3、Fe(OH)2、Mg(OH)2、NaOH、Cu(OH)2、Na2O2、Na2O、Al2O3、Fe2O3、CuO、NaHCO3、Na2CO3

  ③非金属元素:氯、氮、硫、碳、氧

  ④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NO、NO2、SO2、CO2、HNO3、H2SO4、H2SO3、H2S、HCl、NaCl、Na2SO4、Na2SO3、Na2S2O3

  ⑤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三)有机化学基础(6个)

  ①官能团的性质和转化(主线)

  ②同分异构体

  ③化学式、电子[转载]20xx年高考化学复习指导:高考经常考查的知识点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化学反应方方程式

  ④几个典型反应(特征反应)

  ⑤有机反应类型

  ⑥信息迁移

  (四)化学实验(7个)

  ①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主要是原理)

  ②实验的基本操作(主要是原理)

  ③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收集方法)

  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安全意识培养)

  ⑤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

  ⑥运用化学知识设计一些基本实验或评价实验方案。(这一类型题迟早会考)

  ⑦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分析处理数据这几年没考,但要关注这个问题)

  (五)化学计算(7个)

  ①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②有关溶液浓度的计算

  ③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④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⑤确定分子式的计算

  ⑥有关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计算

  ⑦混合物的计算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2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2+、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Fe3+与不能大量共存。

  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

  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6、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如: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S2-与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

  (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遇碱时进一步电离);HCO3-+H+=CO2↑+H2O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3

  1、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CH:C2H2和C6H6

  2.CH2:烯烃和环烷烃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

  4.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羧酸或酯;

  5.炔烃(或二烯烃)与三倍于其碳原子数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举一例:丙炔(C3H4)与丙苯(C9H12)

  2、有机物之间的类别异构关系

  1.分子组成符合CnH2n(n≥3)的类别异构体:烯烃和环烷烃;

  2.分子组成符合CnH2n-2(n≥4)的类别异构体:炔烃和二烯烃;

  3.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n≥3)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醇和醚;

  4.分子组成符合CnH2nO(n≥3)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醛和酮;

  5.分子组成符合CnH2nO2(n≥2)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羧酸和酯;

  6.分子组成符合CnH2n-6O(n≥7)的类别异构体:苯酚的同系物、芳香醇及芳香。

  3、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及反应条件

  1.烷烃与卤素单质:卤素蒸汽、光照;

  2.苯及苯的同系物:与①卤素单质:Fe作催化剂;②浓硝酸:50~60℃水浴;浓硫酸作催化剂③浓硫酸:70~80℃水浴;共热

  3.卤代烃水解:NaOH的水溶液;

  4.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新制的氢卤酸、浓硫酸共热

  5.酯化反应:浓硫酸共热

  6.酯类的水解:无机酸或碱催化;

  7.酚与浓溴水或浓硝酸

  8.油酯皂化反应

  9.(乙醇与浓硫酸在140℃时的脱水反应,事实上也是取代反应。)

  4、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

  烯烃的.加成:卤素、H2、卤化氢、水

  炔烃的加成:卤素、H2、卤化氢、水

  二烯烃的加成:卤素、H2、卤化氢、水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H2、Cl2

  苯乙烯的加成:H2、卤化氢、水、卤素单质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加成:(包括卤代烯烃、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酯、烯酸盐等)

  含醛基的化合物的加成:H2、HCN等酮类物质的加成:H2

  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加成。

  5、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

  烯烃、二烯烃、乙炔、苯乙烯、烯烃和二烯烃的衍生物。

  6、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

  苯酚和甲醛:浓盐酸作催化剂、水浴加热

  二元醇和二元羧酸等

  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

  凡是分子中有醛基(-CHO)的物质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1.所有的醛(R-CHO);

  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注: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氢氟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8、能跟钠反应放出H2的物质

  (一)有机

  1.醇(+K、Mg、Al);

  2.有机羧酸;

  3.酚(苯酚及同系物);

  4.苯磺酸;

  (二)无机

  1.水及水溶液;

  2.无机酸(弱氧化性酸);

  3.NaHSO4

  注:其中酚、羧酸能与NaOH反应;也能与Na2CO3反应;羧酸能与NaHCO3反应;醇钠、酚钠、羧酸钠水溶液都因水解呈碱性。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4

  一、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6个易错点

  1.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的条件为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等。

  2.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为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己烷、辛烷、CHCl3等。

  3.物质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惰性气体He等单原子分子,Cl2等双原子分子,以及O3、P4等。

  4.电离、水解:考查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数目或浓度时常设置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方面的陷阱。

  5.一些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如SiO2、Si、CH4、P4等。

  6.摩尔质量:特殊物质如D2O等。

  二、离子共存应注意的5个易错点

  1.分清“能大量共存”、“不能大量共存”、“可能大量共存”、“酸性、碱性都能大量共存等限定问法。

  2.在无色透明溶液中,不能含有有颜色的离子,注意“透明”并不是“无色”。

  3.如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因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共存等。

  4.限定几种已存在的离子,判断其他离子能否共存。

  5.注意溶液的酸碱性,如通过酸碱指示剂或pH限定溶液酸碱性、通过水的电离知识限定溶液酸碱性或与某些物质反应来限定溶液的酸碱性等。

  三、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5个易错点

  1.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有强氧化性,如稀硫酸为非氧化性酸。

  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元素被氧化,不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如歧化反应。

  3.得电子难的元素不一定易失电子,如碳元素、稀有气体等。

  4.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不一定是被氧化,有可能被还原。

  5.硝酸根离子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有氧化性,而次氯酸根离子无论在酸性还是在碱性条件下都有氧化性。

  四、有关元素周期表的6个易错点

  1.元素周期表第18列是0族而不是ⅧA族,第8、9、10列为Ⅷ族,而不是ⅧB族。

  2.ⅠA族元素不等同于碱金属元素,氢元素不属于碱金属元素。

  3.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

  4.电子层数多的微粒半径不一定大,Li的原子半径大于Cl的。

  5.并非所有主族元素的正价都等于该元素所在的主族序数,如F没有正价。

  6.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不一定形成离子键,如AlCl3是共价化合物。

  五、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2个易错点

  1.比较反应热大小时要注意反应热的数值和符号。

  2.反应热的单位kJ/mol中的/mol是指该化学反应整个体系(即指“每摩尔化学反应”),不是指该反应中的某种物质。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5

  1.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2.摩尔质量的单位g/mol或g.mol3.22.4mol/L的'使用条件:①标准状况下(0℃101KPa);②气体。注:水在标准状况下为液体。

  4.n=m/M;n=V/22.4;n=cmol/L·V(aq)L

  5.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必需的仪器:_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7.常见的电解质有:酸、碱、盐等,其在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8.电离方程式如H2SO4=2H++SO42-、Ba(OH)2=Ba2++2OH-、Na2CO3=2Na++CO39.在离子反应中可以拆开的物质:强酸(HCl、H2SO4、HNO3)、强碱[KOH、NaOH、Ba(OH)2、Ca(OH)2]、可溶性盐(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除AgCl外的氯化物,除BaSO4外的硫酸盐。

  10.离子方程式典型错误:

  1)电荷、原子不守恒,如:Fe+Fe3+=2Fe2+、

  2)拆分错误,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不能写成:CO32-+2H+=CO2↑+H2O,应写成:CaCO3+2H+=Ca2++CO2↑+H2O

  3)化学原理错误,

  如:Fe和HCl反应不能写成2Fe+6H+=2Fe3++3H2↑,应写成Fe+2H+=Fe2++H2↑;

  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不能写成H++OH-+SO42-+Ba2+=BaSO4↓+H2O,

  应写成2H++2OH-+SO42-+Ba2+=BaSO4↓+2H2O

  11.液氯、液氨、冰醋酸属于纯净物。

  12.常见的混合物有煤,石油,漂,硬铝、黄铜、钢等合金,氯水,氨水等溶液,胶体。

  13.鉴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丁达尔效应

  14.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时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而言,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单质的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15.升失氧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是还原剂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6

  加热蒸发和浓缩盐溶液时,对最后残留物的判断应考虑盐类的水解

  (1)加热浓缩不水解的盐溶液时一般得原物质.

  (2)加热浓缩Na2CO3型的.盐溶液一般得原物质.

  (3)加热浓缩FeCl3型的盐溶液.最后得到FeCl3和Fe(OH)3的混合物,灼烧得Fe2O3。

  (4)加热蒸干(NH4)2CO3或NH4HCO3型的盐溶液时,得不到固体.

  (5)加热蒸干Ca(HCO3)2型的盐溶液时,最后得相应的正盐.

  (6)加热Mg(HCO3)2、MgCO3溶液最后得到Mg(OH)2固体.

  (9净水剂的选择:如Al3+,FeCl3等均可作净水剂,应从水解的角度解释。

  (10)的使用时应考虑水解。如草木灰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

  (11)打片可治疗胃酸过多。

  (12)液可洗涤油污。

  (13)试剂瓶不能盛放Na2SiO3,Na2CO3等试剂.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7

  一、水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

  1、水作氧化剂

  (1)水与钠、其它碱金属、镁等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碱

  (2)水与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和铁的氧化物(四氧化三铁)

  (3)水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水煤气”

  (4)铝与强碱溶液反应

  2、水作还原剂:水与F2的反应

  3、水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水电解

  水电解

  4、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

  (1)水与氯气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

  (2)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3)水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二、水参与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1、水合、水化

  (1)水与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等酸性氧化物化合成酸。(能与二氧化硅化合吗?)

  (2)水与氧化钠、氧化钙等碱性氧化物化合成碱。(氧化铝、氧化铁等与水化合吗?)

  (3)氨的.水合、无水硫酸铜水合(变色,可检验液态有机物中是否含水)、浓硫酸吸水、工业酒精用生石灰吸水然后蒸馏以制无水酒精、乙烯水化成乙醇

  2、水解

  卤代烃水解、乙酸乙酯水解、油脂水解(酸性水解或皂化反应)、水与碳化物——电石反应制乙炔、盐类的水解、氮化物水解、糖类的水解、氢化物——氢化钠水解

  3、名称中带“水”的物质

  (1)与氢的同位素或氧的价态有关的“水”

  蒸馏水—H2O、重水—D2O、超重水—T2O、双氧水—H2O2

  (2)水溶液

  氨水—(含分子:NH3,H2O,NH3·H2O,含离子:NH4+,OH-,H+)

  氯水—(含分子:Cl2,H2O,HClO,含离子:H+,Cl-,ClO-,OH-)

  卤水—常指海水晒盐后的母液或粗盐潮解所得溶液,含NaCl、MgCl2、NaBr等

  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1∶3)

  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

  (3)其它水银—Hg、水晶--SiO2、水煤气—CO和H2的混合气、水玻璃—Na2SiO3溶液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8

  (一)钠的反应

  1.钠跟氧气常温下一般认为生成氧化钠,加热(或点燃)生成过氧化钠.(钠的保存)

  2.钠跟硫研磨能剧烈反应,甚至爆炸

  3.钠跟水反应(现象)

  4.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

  5.钠跟乙醇反应(与跟水的反应比较)

  (有机物中的`醇羟基、酚羟基、羧基都跟钠反应生成氢气,但剧烈程度不同。)

  (二)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1.都是固态物,颜色不同。氧化钠是白色,过氧化钠是淡黄色;

  2.氧化钠是典型的碱性氧化物,跟酸、酸性氧化物、水反应都符合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3.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电子式,阴阳离子个数比)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用作供氧剂):※作呼吸面具上述两个反应均存在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强氧化性)

  (三)氢氧化钠的性质

  1.白色固体,易潮解,溶解放热,强腐蚀性(使用中注意安全、称量时应注意哪些)

  2.强碱,具有碱的通性:跟酸中和;跟酸性氧化物反应;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沉淀;跟铵盐反应生成氨气(实验中制取氨气用消石灰)

  3.氢氧化钠跟两性氧化物(Al2O3)反应;跟两性氢氧化物[Al(OH)3]反应

  4.氢氧化钠与金属铝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

  5.腐蚀玻璃、陶瓷等硅酸盐制品,特别是熔融态的氢氧化钠强腐蚀性。(保存中注意避免在有玻璃塞、玻璃活塞的容器中时间过长;熔化氢氧化钠的容器选择等)

  7.氢氧化钠跟氯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用NaOH溶液吸收残余氯气);实验室制得的溴苯有红褐色(溶有溴单质),可用氢氧化钠除去。

  8.氢氧化钠跟苯酚(酚羟基)反应(用于苯酚与苯等有机物的分离)(醇羟基没有酸性,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9.酯的碱性水解;油脂的皂化反应(制肥皂)

  根据生成沉淀的现象作判断几例:

  ①、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氢氧化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镁盐

  ②、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白色沉淀逐渐消失—常见为铝盐

  ③、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亚铁盐

  ④、加盐酸(或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逐渐消失—偏铝酸钠

  ⑤、加盐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硝酸银或硅酸钠或苯酚钠

  ⑥、加氨水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银(或黑褐色沉淀—氧化银)继续加,沉淀消失—硝酸银(制银氨溶液)

  ⑦、加氢氧化钠生成红褐色沉淀—铁盐;生成蓝色沉淀—铜盐

  ⑧、石灰水中通入气体,能生成沉淀,继续通时沉淀逐渐消失,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

  ⑨、通二氧化碳能生成白色沉淀,继续通,沉淀能逐渐消失的溶液:石灰水,漂白粉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继续通二氧化碳时沉淀不消失的有硅酸钠溶液,苯酚钠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

  (四)、既跟酸反应又跟碱反应的物质小结

  1.金属铝

  2.两性氧化物(氧化铝)

  3.两性氢氧化物(氢氧化铝)

  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

  5.弱酸弱碱盐(如(NH4)2S;NH4HCO3等)

  6.氨基酸、蛋白质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9

  基本概念

  1.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有固定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2.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

  4.盐和碱反应一定生成新盐和新碱;酸和碱反应一定只生成盐和水

  5.得电子能力强的物质失电子能力一定弱

  6.非金属元素原子氧化性较弱,其阴离子的还原性则较强

  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都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氢

  8.标准状况下,22.4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O与CO2中所含碳原子总数约为NA

  9.碳-12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碳-12的摩尔质量为12g/mol

  10.将NA个NO2气体分子处于标准状况下,其体积约为22.4L

  11.25℃时,pH=13的1.0L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

  12.常温常压下,32g氧气中含有NA氧分子

  13.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

  14.反应热ΔH的大小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反应的快慢有关

  15.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16.胶体能产生电泳现象,说明胶体带有电荷

  17.向一定温度下足量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wg硫酸铜粉末,搅拌后静置,溶液的浓度和质量分数不变,硫酸铜变为CuSO4·5H2O,其质量大于W×250/160g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10

  1、ⅠA族元素不一定是碱金属元素,还有氢元素。

  2、由长、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族不一定是主族,还有0族。

  3、分子内不一定都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

  4、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非极性键,如过氧化氢、乙炔等。

  5、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过氧化钠、二硫化亚铁、乙酸钠、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6、对于多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不一定有极性,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是非极性分子。

  7、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金属晶体。

  8、离子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盐,如Mg3N2、金属碳化物(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但不是盐。

  9、盐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溴化铝等是共价化合物。

  10、固体不一定都是晶体,如玻璃是非晶态物质,再如塑料、橡胶等。

  11、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2的一定是金属原子?不一定: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

  12、原子核内一般是中子数≥质子数,但普通氢原子核内是质子数≥中子数。

  13、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一般≤3,但ⅣA、ⅤA族的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有4个、5个电子。

  14、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多,一般≥4,但H原子只有1个电子,B原子只有3个电子。

  15、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一般都是8个电子,但He原子为2个电子。

  16、一般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为8电子的稳定结构,但也有2电子,18电子,8─18电子,18+2电子等稳定结构。”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查阅笔记。

  17、主族元素的正价一般等于族序数,但F、O例外。

  18、同周期元素中,从左到右,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般是逐渐增强,但第二周期中CH4很稳定,1000℃以上才分解。

  19、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一般为气态,但水是液态;ⅥA、ⅦA族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显酸性,但水却是中性的。

  20、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一定减弱,非金属性一定增强?不一定:第一周期不存在上述变化规律?

  21、第五?六?七主族的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都一定显酸性?不一定:H2O呈中性,NH3的水溶液显碱性?ⅥA、ⅦA族元素的氢化物化学式氢写左边,其它的氢写右边。

  22、甲烷、四氯化碳均为5原子构成的`正四面体,但白磷为4个原子构成分子。

  2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三查:①检查是否标明聚集状态:固(s)、液(l)、气(g)②检查△H的”+“”—“是否与吸热、放热一致。(注意△H的”+“与”—“,放热反应为”—“,吸热反应为”+“)③检查△H的数值是否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匹配(成比例)

  24、”燃烧热“指1mol可燃物燃烧,C生成CO2,H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中和热“是指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

  25、升高温度、增大压强无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26、优先放电原理电解电解质水溶液时,阳极放电顺序为:活泼金属阳极(Au、Pt除外)>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F—。阴极:Ag+>Hg2+>Fe3+>Cu2+>H+>b2+>Sn2+>Fe2+>Zn2+>Al3+>Mg2+>Na+>Ca2+>K+。

  27、电解熔融态离子化合物冶炼金属的:NaCl、MgCl2、Al2O3;热还原法冶炼的金属:Zn至Cu;热分解法冶炼金属:Hg和Ag。

  28、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硫酸铜溶液作电解液。

  29、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同时得到氢气、氢氧化钠。电解时阳极为石墨,阴极为铁。

  30、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ⅠA族元素,如Cr、ⅠB族元素等。

  31、含有分子的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其余晶体中一定无分子。

  32、单质晶体一定不会是离子晶体。

  33、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不是金属晶体。

  34、分子间力一定含在分子晶体内,其余晶体一定不存在分子间力(除石墨外)。

  35、对于双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一定有极性(极性分子);键无极性,分子一定无极性(非极性分子)。

  36、氢键也属于分子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它只影响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对分子稳定性无影响。

  37、微粒不一定都指原子,它还可能是分子,阴、阳离子、基团(如羟基、硝基等)。例如,具有10e—的微粒:Ne;O2—、F—、Na+、Mg2+、Al3+;OH—H3O+、CH4、NH3、H2O、HF。

  38、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都强,如碳,稀有气体等。

  39、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ⅡA族元素,如He、副族元素等。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11

  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不一定是纯净物。因为可以是同种元素组成的几种单质的混合物。如由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石墨等同素异形体的混合物。

  2。用同一化学式表示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因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学式相同,它们混合时则是混合物。如正丁烷与异丁烷的混合等。

  3。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因为溶质可能不同,如KNO3的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因KNO3的溶解度较大。

  Ca(OH)2的饱和溶液浓度很小,因Ca(OH)2微溶于水。

  4。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因为温度没确定。

  5。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如Ca(OH)2随着降温溶解度增大,其饱和溶液就变成不饱和溶液,故没有晶体析出。

  6。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NaHSO4、H2O、苯酚等。

  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Mg(OH)Cl、H2O等。

  7。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Na2O2是过氧化物,Fe3O4是特殊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H2O、CO、NO等。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CrO3等。

  8。酸酐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有机酸的酸酐:乙酸酐等有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酸酐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有机酸酐等。

  9。碱不一定都有对应的碱性氧化物。如NH3·H2O以及有些含氮元素的有机物碱就没有相应的碱性氧化物。

  10。酸分子中的.氢原子个数不一定就是酸的“元数”。如CH3COOH不是四元酸,而属于一元酸。

  11。盐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是盐,不是离子化合物,属于共价子化合物。

  12。能透过滤纸的不一定是溶液。如胶体可透过滤纸。

  13。常温下收集的NO2气体不一定是纯净物。因为气体中存在化学平衡:2NO2N2O4,故所收集到的是混合气体。

  14。由不同原子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是化合物。如HD、HT等则是单质。

  15。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CO、CO2、H2CO3以及碳酸盐等均含有碳元素,属于无机物。

  离子共存的“四不能”

  有关溶液中离子能否共存问题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问题。近几年高考几乎每年都设置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的试题。题不难,但这类题上能否得分差异较大。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12

  一、三号

  (一)、元素符号

  1、书写原则:采用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

  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

  2、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3)有的还可表示一种物质

  例如:N表示的意义:(1)表示氮元素、(2)表示一个氮原子(3

  Fe表示的意义:(1)表示铁元素、(2)表示一个铁原子、(3)表示铁这种物质注:在元素符号前面有系数只能表示微观意义,即表示几个某原子

  如2Cu表示两个铜原子

  新的发现:除H、O、N、F、Cl、Br、I的.元素符号表示两种意义外,剩余的固态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有三种。

  二、离子符号

  意义:(1)表示一个某离子

  (2)表示一个某离子带了几个单位的正(负)电荷

  1、Mg2+(1)一个镁离子(2)一个镁离子带了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2、2Mg2+:两个镁离子

  注:在离子符号前面有系数表示几个某离子。

  三、化合价符号

  (一)、识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氢正一,氧负二,单质零,金正非负和为零

  一价钾钠铵氢银,二价氧铜钙镁钡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氢氧硝酸根负一价,硫酸碳酸根负二价。

  (二)、化合价法则: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注: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三)、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已知化学式求化合价。

  (四)、离子符号与化合价符号在书写上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1)元素符号相同

  (2)数值、正负相同

  不同点:(1)书写位置不同

  (2)数值与正负顺序不同

  (3)“1”的省留不同

  化学符号周围数字表示的意义。

  (1)系数:表示粒子个数

  (2)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某原子的个数

  (3)右上角的数字:一个某离子带了几个单位的某电荷。

  (4)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某元素的化合价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13

  高考化学复习:某些有色物的颜色

  1.红色:铜、Cu2O、品红溶液、酚酞在碱性溶液中、石蕊在酸性溶液中、液溴(深棕红)、红

  磷(暗红)、苯酚被空气氧化、Fe2O3、(FeSCN)2+(血红)

  2.橙色:溴水及溴的有机溶液(视溶液浓度不同,颜色由黄——橙)

  3.黄色(1)淡黄色:硫单质、过氧化钠、溴化银、TNT、实验制得的不纯硝基苯、

  (2)黄色:碘化银、黄铁矿(FeS2)、工业盐酸(含Fe3+)、久置的浓硝酸(含NO2)

  (3)棕黄:FeCl3溶液、碘水(黄棕→褐色)

  4.棕色:固体FeCl3、CuCl2(铜与氯气生成棕色烟)、NO2气(红棕)、溴蒸气(红棕)

  5.褐色:碘酒、氢氧化铁(红褐色)、刚制得的'溴苯(溶有Br2)

  6.绿色:氯化铜溶液(蓝绿色)、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硫酸亚铁溶液或绿矾晶体(浅绿)、氯

  气或氯水(黄绿色)

  7.蓝色:胆矾、氢氧化铜沉淀、淀粉遇碘、石蕊遇碱性溶液、硫酸铜溶液

  8.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紫红)、碘(紫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紫红)、碘蒸气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14

  1、阿伏加德罗常数:

  (1)条件问题: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增大,不能使用22、4L/mol。

  (2)状态问题:标准状况时,H2O、N2O4、碳原子数大于4的烃、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等大部分卤代烃、含氧衍生物等为液态或固态;SO3、P2O5等为固态,不能使用22、4L/mol。

  (3)某些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如白磷(31g白磷含1、5molP—P键)、金刚石(12g金刚石含2molC—C键)、晶体硅(1molSi含2molSi—Si键)及晶体SiO2(60g二氧化硅晶体含4molSi—O键)、Cn(1molCn含nmol单键,n/2mol双键)等。

  (4)某些特殊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目:如Na2O2与H2O、CO2的反应(1molNa2O2转移1mol电子;Cl2与H2O、NaOH的反应(1molCl2转移1mol电子。若1molCl2作氧化剂,则转移2mol电子);Cu与硫的反应(1molCu反应转移1mol电子或1molS反应转移2mol电子)及与Fe有关的反应(与非氧化性酸、盐的置换变为Fe2+、而与氯气等反应而被氧化为Fe3+等)。

  (5)电解质溶液中因微粒的电离或水解造成微粒数目的`变化:如强电解质HCl、HNO3等因完全电离,不存在电解质分子;弱电解质CH3COOH、HClO等因部分电离,而使溶液中CH3COOH、HClO浓度减小;Fe3+、Al3+、CO32–、CH3COO–等因发生水解使该种粒子数目减少;Fe3+、Al3+、CO32–等因发生水解反应而使溶液中阳离子或阴离子总数增多等。

  (6)由于生成小分子的聚集体(胶体)使溶液中的微粒数减少:如1molFe3+形成Fe(OH)3胶体时,微粒数目少于1mol。

  (7)此外,还应注意由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微粒时,是否告知了溶液的体积(如1mol/LNa2CO3溶液中Na+为2NA是错的);计算的是溶质所含分子数,还是溶液中的所有分子(应考虑溶剂水)数;某些微粒的电子数计算时应区分是微粒所含的电子总数还是价电子数,并注意微粒的带电情况(加上所带负电荷总数或减去所带正电荷总数)。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15

  1.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上附着的水膜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试纸的使用

  常用的有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pH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和品红试纸等。

  (1)在使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一般先把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试纸的中部,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性质。

  (2)在使用试纸检验气体的性质时,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用玻璃棒把试纸放到盛有待测气体的导管口或集气瓶口(注意不要接触),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气体的性质。

  注意:使用pH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润湿。

  3.药品的取用和保存

  (1)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保证安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注意节约药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要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或交由老师处理。

  (2)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用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3)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很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取用较多量液体时可用直接倾注法。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标签对着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注意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一般往大口容器或容量瓶、漏斗里倾注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4)几种特殊试剂的存放

  (A)钾、钙、钠在空气中极易氧化,遇水发生剧烈反应,应放在盛有煤油的广口瓶中以隔绝空气。

  (B)白磷着火点低(40℃),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而自燃,通常保存在冷水中。

  (C)液溴有毒且易挥发,需盛放在磨口的细口瓶里,并加些水(水覆盖在液溴上面),起水封作用。

  (D)碘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盛放在磨口的广口瓶里。

  (E)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贮放在阴凉处。

  (P)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且易在空气中变质,应密封保存;其溶液盛放在无色细口瓶里,瓶口用橡皮塞塞紧,不能用玻璃塞。

  4.过滤

  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

  (1)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2)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3)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与玻璃棒紧靠;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靠;漏斗颈的下端出口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紧靠。

  5.蒸发和结晶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体或使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析出晶体。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外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6.蒸馏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1)液体混合物蒸馏时,应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2)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3)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4)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使之与被冷却物质形成逆流冷却效果才好。

  (5)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物质的沸点。

  7.升华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可以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解I2和SiO2的混合物。

  8.分液和萃取

  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1)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2)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同时要注意不时地打开活旋塞放气。

  (3)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9.渗析

  利用半透膜(如膀胱膜、羊皮纸、玻璃纸等)使胶体跟混在其中的分子、离子分离的方法。常用渗析的方法来提纯、精制胶体。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三化学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05-17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07-31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08-16

高三化学教学总结04-06

高三化学教学总结04-12

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03-07

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07-13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08-23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