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总结

时间:2022-11-02 07:19:26 总结 投诉 投稿

【精选】课堂教学总结三篇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堂教学总结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课堂教学总结三篇

课堂教学总结 篇1

  学期我担任了高一英语B班的教学工作。拿到教材的第一感受就是课文内容新、多,词汇量大。高中英语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各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

  阅读教学传统模式常常是单一的自下而上模式,只是把课文作为单纯向学生传授语法及语言知识的载体,重在老师的.讲解,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传统的阅读理解提问方式也常常停留在对所阅读文章的表层理解层次上。如何借助这些课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水平呢?

  这是一个需要师生互相合作的工作。在阅读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让学生的阅读和讨论交流相互交叉进行,从而使阅读课既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效果,又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接受的信息转变成交际实践的内容。

  通过使用交际化的手法进行阅读教学,为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教材、方法四要素组成,这四要素所组成的六对关系只有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才能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在进行阅读课教学设计时,不能只考虑教师的意志,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有话可说,并乐于说。

课堂教学总结 篇2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 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培养师生情感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三、展示物理趣味

  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测量”后问:你怎样测一张纸的厚度?学“大气压”后,问:为什么钢笔能吸入墨水?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是怎样形成的?学习“电学”后,提出为什么“100W”的灯比“60W”的灯更亮?书写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

  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四、加强实验教学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如“长度的'测量”教学中,让四位同学用同一米尺分别上台测量教师讲桌的长度,学生各自测量的结果暂时不颂,当四位同学都测量完以后,让他们四人同时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测量结果,由于四人的结果各不相同,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惊奇。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教学的展开,有良好的启迪。此外,也可以让几位学生同时准备一个演示实验,选一位好的在教学时演示,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五、坚持强化训练

  现行物理教科书中采用国际单位制,初学者对“米/秒”、“千克/米”、“牛顿”、“帕斯卡”等单位感到陌生抽象;学生习惯于单位的单一性,开始学习P=pgh和功率的单位焦耳/秒这些知识时,对概念的多因性很难适应。又如,“电功”、“电功率”、“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都需要具有初步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这对于刚入物理门槛的初中生的确感到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使学生的思维方法跟上,并侧重对差生的基本功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减轻差生学习物理的困难。

  在强化训练中,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新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按每一条的预习提纲先预习新课内容,上课首先检查预习情况,课后应要求学生把上过的课文复习一遍,对课文中的概念、原理、公式做到透彻理解的前提下然后再做作业,做作业时应该注意力集中,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养成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所以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去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从一开始,就查漏补缺,对差生紧盯狠抓不放,不让一个人掉队。

  六、引导阅读理解

  物理定义、定律一般是客观平白的描述,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影响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在阅读课文时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这里“垂直”一词就是关键词。又如在讲光的折射时,让一束光通过玻璃槽盖子上的狭缝,斜射到水面上,这里的“斜”字就是非常重要的词。

  在指导阅读时,首先要让学生把关键性的词自己找出来,把学生的阅读感觉从模糊的总体转变到精确的定位上来。在这些关键处放慢阅读速度,从字面意义理解物理实质。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尽可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去阅读,这对培养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很重要。对一些抽象概念,在教学前,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有一些感性知识的积累,如在学习惯性之前,先布置一些观察思考题:①观察用脸盆泼水的动作过程和发生的现象;②坐公共汽车,突然开车和突然刹车时各有什么感觉等等。这样学生在阅读惯性概念时就觉得容易接受,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七、发展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联想,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也可有意地制造“矛盾”,把学生置于是非徘徊中,诱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挥其创造性。比例:在初三的串、并联电路实验后,利用串联电路中只要有一处断开,整个电路中没有电流这一特点以及电键与用电器一般只有串联这些学生已有知识,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电路有一个电源,一个电键k两个灯泡L1,L2,这两个灯泡串联,当电键K断开时,L1,L2均发光,但K闭合后,L1不发光,L2发光。

  这种情况可不可能存在,画出可能的电路图。由于已有知识的干扰,就将学生置于“矛盾”之中。学生只有敢于想象,冲出“电键只能与用电器串联”的定势,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八、注重学用结合

  不少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感兴趣,觉得很好玩,但要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他们便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是因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缘故。

  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把物理学活学透。

  每当向学生传授新的物理知识时,都应联系它在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同时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找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例如讲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以杆秤为例,让学生分析出“小小秤铊压千斤”的道理,并可进一步提出这样一个常见的问题:有的不法商贩“扣秤”通常采用哪些手段?

  利用了什么原理?接着引导学生列出“杠杆平衡条件”表达式,画出杆秤杠杆示意图。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对“杠杆平衡的条件”会有更深的理解,从而运用自如。学习了“家庭电路和家庭用电”这章内容后,教师可安排指导学生在家中观察电路,利用家用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学习灯头线接法,了解保险丝的作用并会选用。此外,还可安排学生根据家用电器的数值、算出家中各种电器每天或每月的耗电量。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工厂、建筑工地、码头等地去观察,看看哪些地方用到了所学物理知识。如学习“浮力”后,可去码头看看船舶上标着的“吃水线”,搞清轮船的排水量是怎么回事。学习了“简单机械”后,到建筑工地去看看大吊车,看看它哪部分是杠杆,哪部分是轮轴,哪部分是滑轮组,然后进一步观察这些部分是如何协调运用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教师要提醒学生处处留心,把所学知识和实际运用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学好物理。

  总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改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教学总结 篇3

  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通过本学期的努力,我从中受益非浅,加深了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了认识。我是初一英语组成员,从课题申请提出后,分为三步实现对本学期的科研活动。

  总结如下:

  一、科研方向和目的:

  1、在每天上课的四十五分钟里着重解决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先期预习,自主的学习,主动思考的问题。注意问题和情境的创设。2、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怎样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展示,进而能当堂消化所学的知识。3、教师怎样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挖掘更好的方式方法。4、教师怎样组织学生巩固学习效果,如何设计复习和考试(每日的小条,每周的单元卷,每月的总结,期末复习综合卷)形成环环相扣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二、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1、不再只关注“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教学中要怎样逐渐淡化老师的“教”。2、让学生学会怎样进行先学及主动学习。3、怎样形成一套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体系。4、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总结:

  1、首先解决了写好预习提纲的问题。2、在班级课堂中,首先进行了分组,采取的是6-7人一个小组,选出组长,负责本小组的得分和管理,主要是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都要经过小组长的手,反馈给老师,有一些简单问题在小组内解决完成,解决不了的在展示课上进行展示讲解。3、就是因为学科的'特点,比较抽象,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学生有时感到困难太多,讨论的深度不够等,下一步要注意再给学生以台阶性的东西,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深入。4、由小组长检查,加上学生各自负责的学生把整理好的问题,交给老师,然后确定下需要展示的问题和具体题目,在黑板上进行展示,主要是学生的共性问题。在这里我们发现的问题是:学生开始讲的深度还不到,要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行,怎样让学生尽快的加以提高?老师要注意思考和点拨。还有就是在下边听的学生在听了之后,要及时再写一遍才行,因为发现有的学生基础太差,思路跟不上。5、 课下要加强学生的相互辅导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相互教,效果比较明显。但是应该怎样才能保证课下学生的互动性的积极性?怎样进行合理的搭配才能得到最佳效果?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6、 测评应该灵活多变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是当堂测试的比较多,这对于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比较好,在这里遇到的问题是,应该怎样设计题目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应该考虑的是内容,学生,题目的难易设计。题目的展示用小黑板,印刷试卷条。用10分钟左右,时间紧,能训练学生的做题速度,但是也缺乏思维的深度,所以应该注意还要进行必要的周测评等,试题容量要大一些,这样与当堂测试结合起来效果比较好一些。

  四、成果和提高:

  我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探索和思考,觉得在新授课上效果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所教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几乎每天都能全数教作业,记笔记,考小考,背诵知识点和课文。反映在成绩上期中比上学期的三率都有较大幅度的明显提高,我上课也越来越轻松了。下一步我将重点放在复习课类型上进行探讨适合的方式方法,怎样使学生能够进行更深入的自主探究学习的研究上。争取期末取得更稳定的进步。

【课堂教学总结】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总结05-21

课堂教学总结01-04

有关课堂教学总结02-14

小学课堂教学总结05-03

学习课堂教学总结11-12

课堂教学观摩总结04-21

精选课堂教学总结05-09

关于课堂教学总结01-12

数学课堂教学总结05-21

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总结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