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时间:2022-07-19 17:21:54 试题答案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正常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问题: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答案: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

  (1)透过U盘/移动硬盘传播;

  (2)透过电子邮件传播;

  (3)透过网页传播;

  (4)透过聊天工具和下载软件传播。

  【相关阅读】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性是计算机病毒最基本的特性,病毒的传染性是病毒赖以生存繁殖的条件,如果计算机病毒没有传播渠道,则其破坏性小,扩散面窄,难以造成大面积流行。

  计算机病毒务必要“搭载”到计算机上才能感染系统,通常它们是附加在某个文件上。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主要透过文件拷贝、文件传送、文件执行等方式进行,文件拷贝与文件传送需要传输媒介,文件执行则是病毒感染的必然途径(Word、Excel等宏病毒透过Word、Excel调用间接地执行),因此,病毒传播与文件传播媒体的变化有着直接关系。

  据有关资料报道,计算机病毒的出现是在70年代,那时由于计算机还未普及,所以病毒造成的破坏和对社会公众造成的影响还不是十分大。1986年巴基斯坦智囊病毒的广泛传播,则把病毒对PC机的威胁实实在在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1987年“黑色星期五”大规模肆虐于全世界各国的IBMPC及其兼容机之中,造成了相当大的恐慌。这些计算机病毒如同其他计算机病毒一样,最基本的特性就是它的传染性。透过认真研究各种计算机病毒的传染途径,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措施,必定能在对抗计算机病毒的斗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更好地防止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侵袭。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1、软盘

  软盘作为最常用的交换媒介,在计算机应用的早期对病毒的传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那时计算机应用比较简单,可执行文件和数据文件系统都较小,许多执行文件均透过软盘相互拷贝、安装,这样病毒就能透过软盘传播文件型病毒;另外,在软盘列目录或引导机器时,引导区病毒会在软盘与硬盘引导区互相感染。因此软盘也成了计算机病毒的主要寄生的“温床”。

  2、光盘

  光盘因为容量大,存储了超多的可执行文件,超多的病毒就有可能藏身于光盘,对只读式光盘,不能进行写操作,因此光盘上的病毒不能清除。以谋利为目的非法盗版软件的制作过程中,不可能为病毒防护担负专门职责,也决不会有真正可靠可行的技术保障避免病毒的传入、传染、流行和扩散。当前,盗版光盘的泛滥给病毒的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硬盘

  由于带病毒的硬盘在本地或移到其他地方使用、维修等,将干净的软盘传染并再扩散。

  4、网络

  现代通信技术的巨大进步已使空间距离不再遥远,数据、文件、电子邮件能够方便地在各个网络工作站间透过电缆、光纤或电话线路进行传送,工作站的距离能够短至并排摆放的计算机,也能够长达上万公里,正所谓“相隔天涯,如在咫尺”,但也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带给了新的“高速公路”。计算机病毒能够附着在正常文件中,当您从网络另一端得到一个被感染的程序,并在您的计算机上未加任何防护措施的状况下运行它,病毒就传染开来了。这种病毒的传染方式在计算机网络连接很普及的国家是很常见的,国内计算机感染一种“进口”病毒已不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了。在我们信息国际化的同时,我们的病毒也在国际化。超多的国外病毒随着互联网络传入国内。

  随着Internet的风靡,给病毒的传播又增加了新的途径,并将成为第一传播途径。Internet开拓性的发展使病毒可能成为灾难,病毒的传播更迅速,反病毒的任务更加艰巨。Internet带来两种不一样的安全威胁,一种威胁来自文件下载,这些被浏览的或是透过FTP下载的文件中可能存在病毒。另一种威胁来自电子邮件。大多数Internet邮件系统带给了在网络间传送附带格式化文档邮件的功能,因此,遭受病毒的文档或文件就可能透过网关和邮件服务器涌入企业网络。网络使用的简易性和开放性使得这种威胁越来越严重。

  当前,Internet网上病毒的最新趋势是:

  (1)不法分子或好事之徒制作的匿名个人网页直接带给了下载大批病毒活样本的便利途径。

  (2)由于学术研究的病毒样本带给机构同样能够成为别有用心的人的使用工具。

  (3)由于网络匿名登录才成为可能的专门关于病毒制作研究讨论的学术性质的电子论文、期刊、杂志及相关的网上学术交流活动,如病毒制造协会年会等等,都有可能成为国内外任何想成为新的病毒制造者学习、借鉴、盗用、抄袭的目标与对象。

  (4)散见于网站上大批病毒制作工具、向导、程序等等,使得无编程经验和基础的人制造新病毒成为可能。

  (5)新技术、新病毒使得几乎所有人在不知情时无意中成为病毒扩散的载体或传播者。

  上面讨论了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渠道,随着各种反病毒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病毒各种特性的了解,透过对各条传播途径的严格控制,来自病毒的侵扰会越来越少。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1)隐蔽性。

  为躲避杀毒软件拦截和计算机用户发现,不管是传播还是存储,计算机病毒都会藏匿的十分隐蔽。目前,我们所常见的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分段可执行应用程序,多藏匿于引导扇区和其他的应用程序中,也有可能藏匿于已损坏的引导扇区内,此些藏匿的方式虽然不合法,但也能实现良好存储。

  2)潜伏性。

  为最大可能地攻击和破坏计算机系统,很多计算机病毒在发作前期都会以“寄生”的方式藏匿于其他的应用程序中,待时机成熟即可发作和再次传播。

  3)非法执行性。

  操作计算机系统,启动某个程序,计算机系统开始统筹安排,将一部分控制权限和资源转交给该应用程序。但是,计算机病毒还是可以将自身藏匿在正常数据或应用程序内,倘若计算机用户试图启动已经藏有病毒的应用程序,计算机病毒将被激活,而计算机用户还不能及时发现它。

  4)传染性。

  通常,计算机病毒都具有传染性,这个基本特征也作为辨别计算机病毒的一种方式。当计算机病毒侵入计算机系统成功后,即会搜索计算机磁盘内的目标应用程序和其他磁介质,一旦搜索过程开始便会对目标应用程序造成破坏,并自我复制至目标应用程序内。计算机病毒的传染对象一般多为普通计算机应用程序或系统某个部件。

  5)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一定会给计算机系统造成负面影响,或系统无法正常启动,或磁盘数据受损与被窃,这些将由计算机病毒的攻击目的所决定。

  6)可触发性

  启动计算机病毒一般要满足一到多个基本条件。当条件满足,计算机病毒即会启动,并对计算机系统或其他数据信息进行非法破坏。当然,这些基本条件是病毒程序设计者的主观要求,如计算机用户进行了某些操作使得条件得到满足,计算机病毒即会被启动。

  拓展阅读: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计算机病毒可以利用互联网、存储设备等渠道进行快速传播,某些计算机病毒很容易被发现和杀除,而强破坏性的计算机病毒一般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杀除。计算机病毒因其具有快速传播的特征,很可能攻击和破坏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按照计算机病毒的破坏目标的不同,它们的危害性也会有所不同。或导致计算机系统的瘫痪,或窃取计算机数据信息,因此它们的隐蔽性非常高。按照计算机数据信息敏感程度的不同,在计算机数据信息遭到窃取形成危害程度也会有所不同。除以上危害以外,计算机病毒还会对计算机用户的心理造成压力和阴影。

  计算机病毒预防八大措施

  1、安装防护软件,定期扫描系统

  及时安装国内知名杀毒软件安全防护软件等,并保持更新。这样能布置好病毒预防的安全防线,降低遭病毒入侵风险。保持更新是因为许多安全补丁、能够扫除的病毒数据等都是需要保持同步更新才能第一时间找出。还要定期扫描系统,做好防患于未然;

  2、及时给系统打上补丁

  不论是win7还是win10等系统,微软在发现严重安全漏洞以及做出安全升级时都会推出相应的安全补丁,关注此方面资讯,第一时间打上补丁为系统做好防护措施;

  3、不乱点击未知链接与下载软件

  现在的病毒除了直接入侵攻击外,一般都是需要通过相应的途径才好进入计算机。所以对于未知链接请勿轻易点击,例如未知邮件内的链接,小网站推荐的链接等;

  4、不访问不受信任网站

  防护软件开启后,防护平台会列出不受信任网站黑名单,当提示该网站不受信任时请勿继续点击访问,以免病毒入侵;

  5、安装软件不装其携带软件

  现如今下载的很多软件安装完毕后确定界面,都带有携带软件安装勾选框,一般都是默认全选,这时请把勾选全部取消,不安装携带软件,以免上边附有木马病毒;

  6、学会使用右键扫描功能

  当使用移动介质时最好点击鼠标右键,点击'打开',必要时可以采用点击右键扫描功能,对该文件进行扫描以此降低风险;

  7、管理员密码设置要有技巧

  设置计算机管理员账户密码时,密码尽量设置的复杂难破解些,最好由特殊符号+字母+数字这种组合,降低被劫持风险;

  8、拒绝陌生网友传送的文件

  不要接收陌生网友传来的附件文件等,那有可能就是木马病毒携带文件;

  总结

  其实以上应对措施都可以有效地降低遭病毒入侵风险,但最重要的还是需要保持一个良好的上网习惯,对于网络安全资讯保持了解,这才能更好的应对这个网络不安全的时代。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相关文章:

《计算机病毒》教案07-14

《计算机病毒》教案(精选12篇)03-16

《光的传播》教案03-05

《种子的传播》教案05-26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01-19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03-06

大班种子的传播教案02-10

光的传播教学反思09-26

声音的传播教学反思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