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行

时间:2022-10-06 21:00:53 游后感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美国之行

  达美航空公司的航班临时取消,我们被安排转乘加拿大航空公司一架经温哥华飞往纽约的航班,于是我们就多了一个去枫叶国的机会。

  实话实说,在温哥华一下飞机就感觉机场和北京机场截然不一样。首先机场里面十分安静,而且还铺设着地毯,走在机场中感觉十分舒服。而且机场里面的人挺少的,和北京机场的拥挤构成了鲜明的比较,这大概就是13亿人口对不足3000万人口的一个体现了吧。

  在透过海关以及之后安检的时候我很好奇地发现,工作人员一般是老人甚至是残疾人,而且大部分还是少数族裔,当时我就充满了疑问,在这样一个涉及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地方怎样都是这些人在工作呢?之后我想了想,大概是出于这个国家对外界的信任吧。也是,这些地方一般状况下也出不了什么事情,为老人、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创造工作岗位也挺好的。

  作为入关人员,我没有感受到那种强大的国家机器所施加的恐惧和压制,也没有感觉到这些生活中的弱势群体所流露出的任何自卑。他们有条不紊地从事着自我的工作,没有那种国家权力的骄傲感,也没有那种出于自身身体条件或出身的自卑感。其中有一个残疾的年轻人为我们确认行李物品,他工作得十分仔细认真,反复地询问确认,同时能深深地感受到他内心的一份平静和朴实。

  在温哥华等了大概有两个小时之后最后乘上了前往纽约的飞机。在飞机上坐在我身旁的是一位来自欧洲的女士,一路上我们只是说了简短的几句话而已。其实这次去美国,所遇到的欧洲人整体上都比较冷淡,不如美国人那么热情。

  飞机飞了接近五个小时之后最后穿越了北美大陆来到了纽约,当时已经是夜里十二点以后了。时差本来算着是正好差12个小时,但是经过在加拿大一折腾,我也不明白什么时候该睡觉,什么时候该吃饭了。反正到了酒店后收拾了收拾就睡觉了,但是当天夜里就睡了大概3个小时,天一亮就醒了,然后再也睡不着了。

  Day 1

  一大早醒来闲着没事,几个人商量着出去看看。一边打听一边问路,坐上了一辆城际火车来到了纽约市中心。从一开始到纽约和之后在纽约游览,总体上没有太大的感觉,除了高楼大厦还是高楼大厦,但是还是有几点值得一提的。

  在纽约我几乎碰不到那种说标准英语的人,所听到的英语全是南腔北调夹杂着浓重口音的英语。因此在纽约的时候感觉语言上最大的问题就是听不懂,有时候甚至根本听不出是英语,这样的问题一向伴随着我,看来听力的提高不能仅仅听美国的标准英语啊。

  纽约确实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壮观程度自然不用再过多地描述了。但是很奇特的是,在这所繁华的城市中,经常能够看到成群的鸽子飞到路面上啄食,俨然一幅现代化的繁华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景象。而纽约的国际化程度恐怕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也比不了。在纽约的街头,能够看到任何种族、来自任何国家、操着各种语言的人来来往往于写字楼、商业区和街边会馆中。置身于其中,好像我们也不是什么少数族裔了,因为根本没有多数族裔的存在。各色人种、各种面孔的人共同织就了纽约街头繁忙的景象,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传统和特色。我想,不一样文化是如何在这座城市共同存在、并融和的,是个很值得观察和思考的问题,但是可惜的是我没有足够的时光去做这方面的探寻,留待以后了。

  在纽约的火车站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买了火车票之后车站不会告知你在那个站台上车,而是在火车发车前10分钟,几十个站台中的两个会突然亮起,然后分散在各处的乘客就一齐涌向了那两个站台上车,起初我还感到很迷惑不明白怎样上火车,之后一位好心的老先生告诉了我这样的一个搞笑的规则。在火车上我就想,和一开始就告诉乘客在哪个站台上车相比,这样的设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人们的时光,而且也不会出现由于长时光的等车而造成的车站局部拥挤,挺科学的。但是转念一想,要是这样的规定放在中国却不必须奏效。中国车站的旅客数量比美国的要多很多,而且乘客的素质也跟不上美国的,如果提前十分钟才告知的话很可能会发生踩踏的事件,但是美国这样的做法确实能够为我们改革自身的做法带给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在纽约的帝国大厦下方吃了一顿麦当劳,感觉要比国内的难吃很多,其实对于在美国吃饭,这仅仅是噩梦的开始。

  回到酒店以后,与特地来到酒店看望我们的罗家玮学长聊了一些事情,具体聊了什么大概记不清了,大概记下的有那么几点。在美国的高等教育当中针对少数族裔和外国学生的歧视依然存在;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中,门第观念也很重。之后回到了房间,不知怎样就上床睡觉了,时差效应开始显示其威力了。

  在那里我还是要特地表达我对罗家玮学长的感谢。连续两年家玮学长都特地去纽约看大工代表团,这也见证了他对模联的热爱。之前就听说过家玮学长十分厉害,回国之后才了解到原先学长不仅仅两次去纽约参加模联,还以前作为中国的四名优秀青年代表之一参加APEC会议。唉,真是后悔当时没好好儿跟学长聊一聊。

  Day 2

  一早我们就乘车从倒时差的酒店赶往了纽约模联的开会,以及我们在参会期间的住宿地点——喜来登酒店。一进酒店之后我的嘴就无法停住了。

  一进酒店之后,就看到众多的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外国学生几个人站在一齐,在酒店大厅里热火朝天地在聊天。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还感觉比较拘束,毕竟在其中几乎没有东方黄种人,但是之后几个来自于荷兰的学生主动过来跟我们打招呼,于是我们也就迅速地融入其中了。

  我已经记不清和多少人聊天了,只明白之后一看表,才明白距离我们刚刚进酒店已经过去了四、五个小时,我也已经是口干舌燥了。值得说一说的是我在酒店遇到了一个高中时认识的台湾朋友。两年前有一些台湾学生去我的高中访问,我们学校安排一名大陆学生全程陪同一名台湾学生,而我恰好在酒店的二楼遇到了两年前我招待的那名学生。他比我小一级,此刻在台湾大学念书,今年也是刚好来纽约参加模拟联合国。当时我就觉得这样的奇遇,真的是太不可思议了。

  一番混乱和忙碌之后,我们匆匆赶去参加开幕式,但是整个开幕式下来就是这样的感觉:人好多啊、排场好大啊、压力好高啊。

  晚上在希尔顿酒店我们开始了此次会议的第一个session(分会)。在第一个session的时候,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set agenda(确定日程)。我性格一向都是比较内向的,当时也不明白怎样回事,我在informalsession的时候碰到一个代表就跟他/她讲我为什么认为议题的顺序就应是1、3、2,最后有的代表被我缠得直接跟我说:“”Thank you so much, but we have our national interests andpositions, so I am sorry”(很感谢你,但是我们有自我的国家利益和立场,所以很抱歉)。但是十分幸运的是最后我们推销的agenda顺序被顺利地透过了。

  到了那里我恐怕要吐槽一下了。确定了日程之后大家就就应找bloc(集团)开始讨论议题了吧,但是好像很多代表都不大清楚第一个议题是在讲什么,当时有几个代表,甚至还围在我旁边听我给他们讲到底第一个议题中的mental health(心理健康)具体都有哪方面的问题。

  Day 3

  由于之前一晚我们委员会里根本没构成什么bloc,因此第二天上午由于没有session我们只能干坐着没什么事情干。此刻想想还觉得错过了很好的机会。要是之前我们一晚我们能够拉几个打酱油的代表组个bloc的话没准儿第二天我们就能够先别人一步开始写出WP了。

  下午和晚上的session见证了我和搭档的跌宕起伏,既有巨大的兴奋,同时也有巨大的失落。

  我们在几乎每个session都几乎是第一个到场的,而且一般都是坐在最前面。这一点在最后我跟我们委员会的主席合影留念的时候她还个性提到说“You are so hardworking that you always sit in the first row”。(你们太努力了,每次都能看到你们坐在第一排)

  由于我们到的早,因而我们一开始就和代表聊起来了讨论的议题,之后我们成功进入了一个bloc。

  我第一个开始贡献我的观点,这个观点是我在前期调研的时候苦思冥想了好久才想出来的,我毫无保留地告诉了我们bloc里那个主笔的人,但让我很意外也很不解的是当我贡献完了我的观点之后他竟然就不理我们了,跟他说话他也是爱答不理的样貌,颇有些卸磨杀驴的感觉,我和搭档感到很生气也很失望,于是离开了那个bloc,开始寻找新的bloc。

  由于我之前没参加过真正的模联会议,因此这一突发事件直接把我给打蒙了,以至于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当中,我变得呆若木鸡,不明白该如何处理。

  这时候幸好有搭档的帮忙,她成功地又进入了一个bloc,于是把我也给拉了进去。到了吃饭的时候我们和bloc里的几个人一齐吃了饭,晚饭回去之后我竟然做到了主笔的位置上去了。

  做主笔的感觉确实很棒。我粘着自我电脑上方的文字资料,征求bloc里面其他人的意见,对文件不断地进行着修改。但是好景不长,一个来自巴林的女代表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和bloc里的其他几个人商量,以我们的英语不是母语,写作功底不如他们为理由强迫我们交出了主笔的位置,于是我们又被迅速地边缘化,这让我和搭档都感到十分地失望和懊恼。

  Day 4

  这一天真的能够是用惊心动魄来形容。

  巴林的那个女代表不明白为什么好像对我们很有抵触情绪,我试图去查看写的WP的时候她总是在试图阻止我,好像故意在边缘化我们,之后很多地方由于各种客观原因也弄得很混乱,我自我也有些乱了阵脚。

  但是一段时光之后我决定不再强行去对工作文件做修改,而转而与会场中的其他代表交谈,推销我们工作文件上的观点,期望在投票环节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之后也证明,我们虽然在观点贡献上并不是很多,但是我们却为自我的WP 拉来了不少的签字国。而且有必要说一点的是我们绝对是整个bloc里面最用功的。之前说好晚上把自我写好的某一点发给巴林的那个女代表,但最后只有我们坚持写完并且在晚上两点钟发了过去,其他人都是第二天到了之后现写的,具体怎样回事,我也不太清楚。。。

  在下午交上了工作文件之后,有个bloc想把我们的工作文件给merge(整合)了,当时我就是一百个不愿意。那个巴林的女代表不明白怎样搞的竟然在试图说服我们bloc里面的人同意去merge。当时她还在试图误导我,不让我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我这个时候憋的一肚子火最后小小地发泄了一下,我说“You should at least let me know what you are doing!”(至少你就应让我明白你在干什么)她好像被我震了一下,最后开始跟我解释,我就找了很多的点跟她说我们的WP和另一个bloc的工作文件不一样,很多地方我们有自我独特的地方。我十分明确地告诉她我不一样意去merge的时候证明,那个巴林的女代表在我们bloc以至于在我们委里都不怎样受待见。

  在那里要开始自我批评一下了,晚上吃饭的时候和意大利的一位女代表一齐吃,期间我们聊了接近两个小时,整个过程中都十分兴奋。也许是因为把精力过度使用了吧,晚上的session开始不到一个小时,我就陷入了巨大的疲劳感之中,在修改草案阶段当我阅读其他bloc的决议草案的时候,只是在机械性地看着一个个单词,而脑子里已经无法运转分析这些文字了。我的表现当时让搭档感觉比较难受,之后想想确实挺觉得对不起搭档的。

  Day 5

  经过了一夜充足的睡眠,我迅速恢复了活力。上午我们开始讨论到女性健康的话题了。但是这次让我再度大跌眼睛的是,依旧有四五个代表围在我身边,就像小学生听老师讲课似的,听我把这个议题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冲突、国际趋势现状以及解决的办法娓娓道来,所以我确实要吐槽一下,也许只是在我们委才有这种现象,很多代表的学术水平其实是挺一般的,他们的优势就在于他们的母语是英语,他们的语言上确实比我们有优势。

  之后我吸取了教训,吸取了几个比较边缘化的代表组成一个bloc,开始写我们的工作文件。

  但是让我们个性无语的是,快到中午休息的时候,我跟主席聊了聊关于收DR的事情,她跟我说I remend against submitting newDR(我不推荐再提交新的决议草案了)。于是我们以为主席的言下之意就是不再接收更多的决议草案了,于是我们就没有再继续写下去而是一齐出去吃饭,在饭桌上开心了聊了一个中午。但是下午的时候主席竟然问代表们“Is there any new DR?”(还有没有新的草案要提交?)有三个bloc表示DR立刻就要出炉了,我们这时候才傻了眼,原先她下午还再收啊。这个乌龙也让我感觉很遗憾,要是我们中午能够一齐努努力的话其实是能写出来一份DR的,我们的很多声音就能够被听到,我们的观点就能够贡献上去。

  最后大家在一齐合影留念。这三天我们的会场经历起起伏伏,有兴奋的时候,也有失望甚至绝望的时候,但是我还是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回忆。

  来自日本的小姑娘虽然言语不多,在吃饭的时候和我们聊了很多简单愉快的话题,前两天我们还透过邮箱聊了聊近来的生活;来自意大利的Martina女士已经年近五十却重返校园参加了NMUN(纽约模拟联合国大会的简称),虽然她不招我搭档的待见但却和我很聊得来,在餐桌上我们聊了彼此国家的文化,此刻面临的问题,最让我记忆犹深的是,我帮忙她解答了很多关于中国的问题和质疑,在好几点上消除了她对于我们国家和民众的误解;来自阿拉斯加的小伙子,虽然神经系统有障碍,但在会场上依然表现出了很大的活力,当我看到没人愿意和他聊的时候,我主动和他聊起了他对于议题的见解。让我十分感到意外的是,他把中国在这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当作案例向我讲述他的看法和解决方案,而这个问题我做为一个中国人也没有仔细地思考过;来自美国西部的一个州的矮矮胖胖的姑娘,一齐吃饭的时候和她聊了很多我们关于日常的生活,从她那里我也了解到了很多美国普通年轻人的状态以及美国社会的状况;来自德国的Pertina,瘦瘦高高,笑容总是十分灿烂,虽然聊得不多,但她内心的那份坦率却让我和她的相处感到十分高兴;还有很多很多的人,到此刻只记得面容,却已经记不起了他们的名姓。

  大家来自世界各地,萍水相逢,相遇短暂如露水,转瞬即逝,但心底的那份友谊的温暖却让我们久久回味,铭记于心。这次会议,对我和搭档而言或许不能说是一个成功的会议,我们留下了不小的遗憾,但是这几天的经历细细回想起来,却发现有那么多值得思考和回味的地方。

  Day 5 晚上

  刚刚开完了模联的会议,大家都想出去放松放松,于是就先一齐出去吃饭了。但是可悲的是,在路上逛悠了半天还是找不到一家愿意吃的地方,最后不得已还是找了一家卖汉堡的饭店吃了点东西。之后几个人实在扛不住睡意表示要呆在酒店里睡觉,最后只有我和霖哥出去,目的地是唐人街。

  这次去唐人街的旅途却充满了辛酸。谷歌地图上的地铁站提示标注错了,结果直接导致我俩从曼哈顿上区坐到了曼哈顿下区,之后折腾了好久才到了唐人街。在那里要个性说一下美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当我们坐地铁坐过河的时候问路人去运河街该怎样走,一位女士十分耐心地为我们讲就应怎样样才能够到达,在地铁上我问地铁上的乘客怎样样才能到的时候,两位比较熟悉路况的女士十分热情地为我们俩东方小伙讲在哪一站下,在哪里换乘等等,此刻想想还十分地感动。

  不光是这一次,在整个的美国之旅中,每当问路、请求别人帮忙照相、在公共场合询问问题等其他很多公共场合的时候,美国人民都是十分热情的,我从来没有遇到过不耐烦或者直接不搭理你的状况,这一点让我印象十分深,而且还有一点很可贵的是美国的司机从来都是等路人先走,即使路人闯红灯了车辆也会主动地停下等路人,所以在美国不能站在路边,那样司机会误以为你要过马路而主动地停车。和中国比起来,美国在公共素质上确实比较高。

  那天我们到唐人街的时候比较晚了,大部分的店铺都关门了,所以街上冷冷清清的,我们俩逛了一圈就回来了。但是我很纳闷的是唐人街要比外面脏很多乱很多,说不好听点就好像是贫民窟似的,不明白是因为公共卫生管理经费不足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在路上,我们偶尔会遇到那种在美国电影里看到的扮相奇特的人,不管男女,他们瞄着浓眉、很浓的眼影,头发怪异,服装奇特,装饰雷人,我甚至看到一个男的竟然带着巨大的耳环穿着绚丽裙子。遇到这些人的时候我总会有毛骨悚然的感觉,心里把他们认为是gangsters(街头混混),和毒品、犯罪以及性联系在一齐,看来中美文化的差异还是挺大的。

  和纽约市中心彻夜的繁华和喧闹比起来,我们那天所在的地方显得格外地冷清和安静,同时我也窥见了纽约高度发达背后的贫富差距和资源分配的不平等。

  在纽约街上提着公文包的“高层人士”中,基本上全部是白人,而餐馆的服务员、地铁的售票处人员和小商铺的老板等却一般是少数族裔。纽约的地铁和这座城市的发达高度不对称。地铁的各种设施都很陈旧,而且还比较脏,地铁的乘客中也大多数是黑人、华人等少数族裔,而且纽约地铁的同行门建得跟监狱似的,让我感觉很不方便。街上的乞丐和无家可归的人也基本上是少数族裔,白人则一般打扮得光鲜亮丽,在我的眼中,纽约很多少数族裔生活得还是很不体面的。但是尽管这样,纽约整体上还是挺和谐的,虽然浮躁,但大家倒也各得其所。

  Day 6

  这天是纽约模联的高潮—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闭幕式。

  十分可惜的是,联合国的金色大厅目前正在装修,所以我们只能去联合国的另外一个会场。虽然有这样的小小的遗憾,总体感觉还是挺棒的。在闭幕式上,联合国的一位副秘书长和一位助理秘书长为我们致辞,感觉他们都挺和蔼,讲得都挺生动的。因为音响的原因我没有挺太清楚,但是那位助理秘书长的一句话还是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在联合国中,“我们有拥有人口超过13亿的中国,也有国土面积如弹丸一般的小国,他们在联合国拥有同等的地位,享有同等的权利”。这句话让我开始思考联合国的真正价值是什么。联合国成立已经快要七十年了,它确实为世界的稳定和发展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它的权威也时常受到挑战,有过很多无能为力的时候。虽然纸面大家都说每个国家都是平等的,但是所谓的平等距离我们还十分遥远。而且在联合国每个成员国不论人口多少、面积大小、地位高低权利都平等这样一条原则本身对大国是不平等的,但之所以有这样的机制就是为了让那些小国、被忽略的国家和人民的声音能被世界所听见,能让我们认识到世界上并不仅仅仅只有几个大国,世界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许多人民需要关注,许多因素需要思考。

  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描述了他对于justice(正义)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justice绝不是absolute justice(绝对正义)而是mensurate justice(相对正义)。简而言之其实就是各个人、各个团体依据自我的潜力来掌握与之相称的权力和影响。因而在人类历史还没有发展到能够消除国家的存在的状况下,理应是大国拥有更多的权力。但是人类的发展在此阶段还远远没有到达能够将权力的大小和权利的平等这样两个概念分开,因而我们才会在联合国这样的框架之中不断强调权利的平等,为的就是避免权力的不对等导致权利的不对等,最终仍然还是朝向着柏拉图所描绘的那个理想国而迈进。

  结束了愉快短暂的联合国之行,一行人坐上了前往华盛顿的巴士。在去车站坐车的路上,我犯了一个也许在美国人眼中十分严重的错误。飘过一个小学的时候,我看里面的孩子们和老师玩得十分高兴,忍不住拿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谁知一个老师看到之后一边朝我跑一边喊No pictures, you can’t take pictures!(你们不能拍照!)显得十分激动。我反应过来之后立刻删掉了照片,他们也许是出于对保密的保护,也许是出于对儿童的特殊保护,反正无论是什么,我违反了他们的规定,理应尊重他们的文化和要求。在快到车站的时候我们来到了一片临海的地方,风景和环境都相当不错,繁华发达的纽约就在眼前,和美丽的自然风光相映成辉,和谐共存,从那里我也进一步感受到美国的环境保护要比中国做得好很多。

  由于前一晚的睡眠严重缺乏,在去华盛顿五个小时的车程中我基本上全部在睡觉,到华盛顿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2点了。一番折腾之后入住了提前订好的酒店,安安稳稳地为第二天的华盛顿之行养精蓄锐。对了,提一点,晚上住进酒店之后我们感觉个性饿,于是就出去买些吃的。大街上基本上没人了,但是遇到了一个很可能是流浪汉的人,我们问他路,他也个性热情地给我们讲怎样样才能到达最近的超市,这在中国确实是不敢想象的。

  在联合国总部的时候我很幸运地遇到了我们委员会的主席,我高兴地跟她说我们获得了“杰出代表团奖”(纽约模联的最高奖),并且向她表达了我的感谢。虽然她给我整了一个乌龙,但是我还是很欣赏她的,她显得十分干练,对会议的把握潜力超强,而且声音洪亮,做事条理,有女总统的范儿。

  Day 7

  一大早就起来了,华盛顿这边和中国相比,早上七点多钟天还比较暗,晚上八点钟天还比较明。8点多的时候正式开始了华盛顿的旅程。

  来到了华盛顿肯定要去白宫和国会那边走走。走在华盛顿的街上,感觉这个城市要比纽约沉静很多,没有了高楼大厦、熙熙攘攘,更多的是古典的建筑,青葱的植被和开阔的视野。越接近我们的目的地———美国的政治中心,越感到有一种庄严的气氛在心头升起。

  我们第一个游览的景点是林肯纪念堂。纪念堂内部的石壁上镌刻的应当是林肯《葛底斯堡的演讲》。虽然我很难在短时光当中理解这篇演讲的内涵,但我却怀着很静穆的情绪在看着每个单词,每个句子,因为我明白这篇演讲塑造了美国的精神、孕育了我们所谓的“美国梦”。

  从林肯纪念堂下来之后远远地望到了远处的华盛顿纪念碑和国会大厦,一天的旅行也正是由这几个举世闻名的景点穿起来的。

  战争纪念碑

  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之间我们看到了几处战争纪念碑,分别纪念一战、二战、韩战等,人们走到那里也大都会静静地站立一会儿,大概是对那段岁月的追溯和反思。其中一处纪念碑旁有一群美国士兵的雕塑,他们神态各异、举止各不相同,眼睛朝四周张望,对环境的变换和周围的响动高度警觉。

  在纪念碑的背面镌刻着FreedomIs Not Free(自由不是放纵),一行细细的文字下是大理石垫起来的小小水池,水流潺远静深。其实这句话是带有很浓重的资本主义的色彩的,美国的政治制度所强调的就是制衡的自由,即为Liberty,这句话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战争本质上是不一样国家之间的矛盾积聚到必须程度后的集中爆发,而矛盾的来源就在于相互之间对于自由和充分发展的不一样定位。在这天的世界形势和背景之下,对于自由的理解和解读以及如何将国家的自由与发展相互结合起来变得至为重要。

  白宫

  我们并没有直接去国会山庄而是折返先去了白宫。在去白宫的路上遇到了一名美籍华人,他在路边卖小纪念品。他说他来到美国已经39年了,越南战争时期从广东去了越南,之之后到了美国。我问他有没有回过国,他说一向想回去,无奈积蓄不足,买不起回国的机票,所以到此刻也没回去。我在他的小摊上买了一些纪念品,他送了我一个小笔记本作为礼物。看得出来这位老人在美国过得相当辛苦,他内心中对祖国的眷恋我能够很清晰地感受到。二十多岁,在比我稍大一点的年纪的时候来到了美国,从此再也没能回去。他的儿女想必已经美国化了,而他却永远横跨在了中间,动弹不得。

  白宫附近也是各个国家要害部门所在的地方,警卫森严。但白宫附近的环境确实是难以形容得好。空气清新,植被葱郁,松鼠自由自在地穿梭,鸽子不时来到地面上觅食。路面上没有一丝尘埃,甚至比平常家里的地板还要干净。

  美国国家艺术博物馆

  美国国家艺术博物馆,基本上是此次美国之行给我印象最深的,但也是让我留下最多遗憾的地方了。美国国家艺术博物馆里面,慈祥的老太太热情地为我们介绍参观的最佳路线,同时个性幸运的是博物馆的导航册刚刚出了中文版的,正好被我们给赶上了。

  博物馆有东西两座,地下相通。首先我跟随大部队参观了古典风格的展厅,各种雕塑、各式建筑和各种画作琳琅满目,参观者静静观赏。其中还有一幅画作是达芬奇的真迹,同时也是美国收藏的唯一一幅达芬奇的真迹。但是老实说,我一向对艺术没什么鉴赏力,对油画尤其没有什么感觉,但在这座博物馆里却第一次真正静下心来细细地看一幅幅的画作。之后大部队通知集合的时光往后延长四十分钟,很多人就选取在附近纪念品商店里逛逛,买点东西,我觉得这么宝贵的时光不能就这么浪费了,于是以最快的速度想要回到刚刚的油画展区,然而却意外地跑错了地方,去了现代画作的展览区,这个小小的错误让我万分庆幸。

  在一幅幅的现代画作前,粗细不一、形态诡异、捉摸不定的线条勾勒出一个个奇异的形象,那个时代的模糊、浮躁和晦涩仿佛在画作中触手可摸,作者内心的寂寞、不安和迷茫感同身受。那半个小时里的感受和经历不可言说,超越了文字所能描述的范畴,我第一次如此震撼地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最高法院与国会山庄

  这两个地方的气氛和环境延续了之前的静穆和庄重,值得一提的是在国会山庄我们询问国会图书馆的地址,一位穿着讲究拿着公文包的先生,很耐心地向我们指了指前方一处西方古典建筑,并且真诚地祝愿我们参观愉快。之后我们仔细想了想,当时正值国会下班,那个人没准就是某个国会议员吧。

  经过了一天马不停蹄的奔走,大家最后回到了酒店当中,商量着出去找个地方好好地吃一顿。可十分悲惨的是我们仍然找不着想吃的饭店,这种状况在整个美国之旅中一向在发生,最后没办法了去了一家写有汉语的餐馆,没想到竟然是一家越南餐馆。当时大家都比较累了,就决定在那个地方吃,一人点了一碗面条,至于味道嘛,就不说了。

  Day 8

  这天我们一齐去了乔治城大学。乔治城大学离我们住的酒店不远,于是我们决定步行。天气好不容易最后放晴了,风较大,一路上十分开心,过了一条河,河水清澈晶莹。华盛顿的景色相当宜人。

  在乔治城大学里的时候,旁边有不少人说要是能来那里念书该多好,确实,那里的景色很优美,建筑很漂亮,艺术和宗教的气息很浓厚。但是我觉得我们学校没比他们学校差啊。我们学校的建筑也挺有历史的,很多地方的景色也很优美。或许大家都是觉得那里比较新鲜才会觉得乔治城大学好吧。但是我真正想说一说的是乔治城而不是乔治城大学。

  乔治城绝对是那种哲学家和思想家生活的理想乐土,诠释了英语里面的一个词:idleness(类似于陶渊明理想中的“闲适、悠然”,但没有那么强的“超然”的意味)。 那天我们开始逛乔治城大学的时候已经上午10点多了,但是街上几乎还没有开门的店铺,之后我们肚子饿了,问了一个飘过的年轻人哪地方能够吃到牛排,他用带着浓重的德国口音的英语说,此刻没有地方能吃牛排,你最起码还得再等两个小时,但是你此刻能够选取去吃早餐。天哪,原先10点多是乔治城居民吃早餐的时光啊。

  清澈的阳光给小城涂抹了一层生机,街上没有太多的车辆,干干净净的。星巴克咖啡店里有不少人静静地喝着咖啡,一边用电脑工作或者一边静静地看着一本书。小河的岸边偶尔有人全副体育装备地跑步,几家小店刚刚开始营业,一切的一切都是显得那么地惬意和安详,也只有这样的地方才可能孕育出伟大的头脑和伟大的思想。

  很遗憾,带着无限的留恋和不舍,坐上了开往纽约的巴士,将来有机会必须要再到华盛顿好好走一走。在一路颠簸和晕车中回到了纽约。从今晚开始就开始在纽约漫无目的的逛街和购物了。全然没有了华盛顿的沉静和安谧。

  Day 9

  其实这一天到没什么可说的,主要是去购物了。在去购物中心之前狂奔了一阵,时光实在是快赶不上了。在路上遇到了一位华裔的老人,清华毕业的,此刻在美国生活得还不错。在购物中心深深地感到,很多品牌自我都没听说过名字,那些在国内所谓的名牌Nike、Adidas和Puma等在美国只能算是很一般了,且同样的品牌在那里价格却超低。给家里的人买了一些东西,也给自我买了点,一天很快就过去了。

  回来的车上遇到了一个在美国工作的中国人,跟他随意聊了一些。他讲到911恐怖袭击成为了美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介绍了当时的很多美国国内和国际的一些背景,我对911和美国的政治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晚上我们五个人千辛万苦找了一家牛排店,吃了一次正宗的美国牛排。但是从头到尾我都感觉我们好土啊。外国人的吃牛排好像吃的并不是牛排,或者说不仅仅仅是去吃牛排,而是像中国一样有着餐桌文化。精致的桌椅、典雅的布置,小店里人声鼎沸,大家主要是在聊天,只有我们几个,大包小包一大堆东西拎进去,到那里之后一顿猛吃,吃完结账,花掉了我30刀,好心疼啊。原先美国并不是只有快餐,牛排桌上体现了他们的餐桌文化。

  回去的地铁上我整出了一个乌龙。我先进入了地铁,结果地铁门关了,于是我和我的好队友们别暂时告别了。最要命的是我还不明白在哪站下车。最后我满地铁的问,才最后找到一位明白去我酒店就应在哪个地铁站下的乘客。等他们回到酒店的时候,我正舒舒服服地坐在酒店大厅的沙发上蹭网呢!

【美国之行】相关文章:

美国欢乐之行作文10-05

东北之行10-11

天津之行散文10-06

布吉之行散文10-06

灵山之行作文10-09

永康之行作文10-09

桂林之行作文10-09

心灵之行作文06-02

故宫之行作文07-07

大连之行作文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