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叶圣陶教育名篇》心得体会

时间:2022-03-03 19:15:19 教育心得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读《叶圣陶教育名篇》心得体会范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使我们今后少走弯路。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叶圣陶教育名篇》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叶圣陶教育名篇》心得体会范文

  读《叶圣陶教育名篇》心得体会 篇1

  此刻,面前正摆放着这样一本朴实无华的书籍。淡蓝色雅致的封面底色上,呈现着一行庄重的黑色字体《叶圣陶教育名篇》,右下方淡赭的松树水墨画若隐若现,仿佛大师用他的教育精神正向吾辈谆谆教诲着教育的真谛。

  可以说,大师是一座山,也是一扇窗,他代表着一个时期教育和教学的制高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在永恒的历史长河中,大师永远是我们敬仰的高度,更是汲取“营养”的不竭甘泉。阅读大师,追寻大师的足迹,用心聆听那些穿越时空的声音:

  “称职的种植家栽培植物,虽不能增加植物的可能性,却能渐渐改良那不良的遗传性和环境。不称职的种植家非但不能改良遗传性和环境,反而阻遏可能性,那么植物就糟糕了。如今把植物比做小学生,小学教师便是个种植家。栽培小学生有效没有效,只有他负责任。

  在诸多的名篇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篇叫《瓶子观点》的短文。叶先生提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爱把受教育的人看成是瓶子。瓶子里少些什么,就装些什么。这样做法,直到现在仍然是履禁不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会偶尔犯这样的错误,其原因无非是时间紧或工作上的消极倦怠。把学生当瓶子只顾往里装,却不知当这个“瓶子”与装进“瓶子”的“东西”不起任何作用时,就即便是“装”进去了也是没有作用的。“真正的教育应该是让学生把所学的东西融化在学生的思想、感情、行动里,学生的思想感情、行动确实受到所学的“东西”的影响,才算真正有了成效。”不是有一句话叫: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我想就是这个道理吧。读了这篇短文后,我不由地为自己偶尔的倦怠而汗颜。我想,再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不会再做那个“装”“瓶子”的人了,我要像叶先生说的那样运用多种方法,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求知,能够让他们把所学的东西“躬行实践”。

  还有一篇名叫《枯坐听讲》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思考。叶先生在文章中说:疲惫、厌倦,疲惫、厌倦,像两道纠缠无己的绳索,紧紧捆住学生的身心。16年的习惯成自然,往后的年月即便心意上很想努力奋发,可是实践上受习惯的牵制,终于自由活动不来了。这一点我也有同感,无论是从自己的从学经历还是这些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我都感受到学生那颗想活跃但却被教室,被课本束缚的心。可是,该怎样解放学生的心呢?我想,也许并不是不让学生做在教室里学习,而应该是从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甚至师生关系上去做一些改进,不光让学生听教师的讲说,让他们多学习过程不只在教室完成,在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的肌体与精神心思一致地参加在里头自由活动,主动而不被动。让我们消除学习与生活的界限,使学习也成为生活,而不仅是生活的准备。大师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市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在今天依然深刻与前瞻,如大家所熟知的“教是为了不教”、“知行合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叶圣陶一生写了很多关于教育的文章,进行了多场关于教育的演讲。

  阅读大师,我不仅在教育思想上得到陶冶,而且在人格魅力上也得以熏陶。在《假如我当教师》的文章中,他说:“我决不‘外慕徙业’可是我也希望精神和物质的环境使我安于其业。”实实在在的话语,彰显出大师率性的人格魅力——教师就是凡夫俗子,教师也要生活。不像现在的一些“名师”,把“爱”与“奉献”唱得老高,仿佛自己是那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不知道他对他的亲人是不是也唱“我拿什么献给你,我的爱人”。

  细细品味,每一篇都让我有一种心领神会的感觉。如在第一辑,叶老主要讲的是教育方面的思考,读来发人深省。叶老在《假如我当老师》有这么一段话“我如果是当小学教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得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油腔滑调地喊一声;而是出于忠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真心要他们作朋友的亲切表示。”道出了教育成功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那就是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

  师爱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它的那种平易近人并不是我之前所认识到的与学生打成一片,离开了严格要求,这样的爱很容易演变成迁就与放纵,而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责任。我这才领悟到: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是爱,是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的爱。关心他们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欣喜、激动、沉思,呵护他们单纯却机灵的心,用真心去鼓励每一位孩子的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前进。只有这样的爱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肩负起一位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

  有人说,一个教育者缺什么都可以在实践中慢慢弥补,唯有爱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心中无“爱心”的人,必是一个“目中无人”的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

  第二辑,叶老把目光投向了教学。在《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中,叶老说:“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认,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了进入这样的境界。给指点,给讲说,却随时准备少指点,少讲说,最后做到不指点,不讲说。这好比牵着孩子的手教他学走路,却随时准备放手。我想,在这上头,教者可以下好多工夫。”叶老的话给了我们启示,我们的教学一定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反观现在的某些公开课,教师“声光电”齐上阵,“说演唱”同登场,课堂热热闹闹,学生晕头转向,但只见“老师费尽心机地教”,却很少见“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尝试学”,不是显得可叹可笑吗?

  读完全书,心中油然而生很多感慨。说实话,阅读大师,仰望大师的背影,虽然大师已经远去许多年,但思想仍然熠熠生辉,对现今的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我愿追寻着大师的足迹,在教育教学上尽我绵薄之力。

  读《叶圣陶教育名篇》心得体会 篇2

  假期,我认真阅读了《叶圣陶教育名篇》,受益匪浅。本书收录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关教育的精华文章。全书从教育杂谈、教学杂谈、语文杂谈等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所选文章大都具有超越时代的教育意义,集中体现现了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即使在今天读来,仍不过时,对当下教育具有着启发意义,更是教育工作者的优秀读本。

  本书《论写作教学》一文的阐述更是精辟,谈到写作,叶老这样说:“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学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叶老正是想告诉我们,丰富的生活积蓄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程度,心中的写作欲望便逐渐萌动和强化,最后不可抑止,不吐不快。这样的写作对学生是一种宣泄的快乐和轻松。

  目前的作文现状是不少学生面对作文题目,苦思冥想,写不出一句话来,或文章空洞无物、或每每以“作文大全”或“作文大宝”类书籍中去套作“无话可写”。难教、怕教,难写、怕写,是教师和学生对作文教学的普遍心态。从教学角度讲,如何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导引,有效地积蓄丰富的生活体验,以使其“不吐不快”呢?联系平日教学实际,我想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1、以活动为载体,丰富学生的生活。

  倾吐,首先得有东西。这东西是什么,便是生活认识的积累。

  因此,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热爱并投入生活,从而丰富生活认识的储备,就成了作文时倾吐的重要源流。叶圣陶曾形象指出:“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地无穷尽地流注出来。”这正是叶老教给我们的指导学生作文的正确的指导思想。所以我们要创造各种活动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让学生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记录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中多是些平淡零碎的小事,稍纵即逝。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方可积蓄丰富的生活体验。

  我们要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将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随机观察,及时发现和捕捉日常生活中有意义和有趣的事物。并与日记紧密结合,让学生及时的将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让他们在生活中自由表达心中的喜怒哀乐,以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锻炼敏锐的观察力。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写心得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写日记贵在坚持。坚持记日记,等于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思想,总结自己一时收获、得失;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大自然,认识生活,开阔视野,提高观察分析能力,锻炼思维能力。

  3、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充实自己“胸中的积蓄”。

  生活认识的蓄积,也包括阅读书籍等间接吸收知识的方式获得。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的一个目的就在于给学生树立写作的榜样。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我们要着眼于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积蓄以及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他的积蓄。叶圣陶认为:“阅读的文章并不是写作材料的仓库,尤其不是写作方法的程式。”关键是用这些阅读材料作为榜样,给学生以长久的濡染,让学生明白该如何去充实自己“胸中的积蓄”,去发表“胸中的积蓄”。作为教师,能否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必将成为能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因素。当然,开展课外阅读不能是“放马式”的,首先要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目的地把课外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其次要注意“三定”,即定时。定向、定位。“定时”,即定时组织学生到图书室、阅览室借书、读书;“定向”即确定学生课外阅读的导向,及时向学生推荐优秀篇目、可读篇目,也可指导学生订阅相应的报刊。“定位”即定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方法到位。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或写读书随笔,并组织学生互相交流。长此下去,学生作文时有了思想、生活、技巧上的指导,有了可资借鉴的范例,有了习作的素材和语言的'积累,作文时自然能妙笔生花,也就不会望“题”兴叹,害怕作文了。

  4、锤炼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作文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组织了活动,也指导学生留心观察了,但总有一些学生临到作文还是不知所云或人云亦云。这也是学生认识分析能力欠缺所至。我们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即锤炼学生思想。

  锤炼思想,一方面是指要提高学生学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即批判、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对生活、对事件、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是指发现思想、创造思想的创造思维能力,即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生活,分析问题,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必“求诚”,“求诚”必先“立诚”,“立诚”就是要提高学生心中对外界生活的感受、思考能力。

  《叶圣陶教育名篇》这本书给我的启迪还有很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习作教学这方面而言,我会在不断的学习与反思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在不断的摸索、尝试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将会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独特视角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身心发现美,体验美,用笔描绘多彩的生活。

【读《叶圣陶教育名篇》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叶圣陶教育名篇》的读后感(精选21篇)12-09

叶圣陶教育箴言10-01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教案01-05

叶圣陶名言02-24

叶圣陶的名言02-17

《杜威教育名篇》学习心得(精选5篇)05-10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04-30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04-30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精选6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