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2-05-25 19:24:06 教育心得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心得体会(精选20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浅谈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浅谈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心得体会(精选20篇)

  浅谈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1

  传统的数学教学历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知识发生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这不利于进行素质教育。我认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和数学知识的传授是数学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也许比知识更为重要。正如数学教育家弗利德曼所说:“在学校课程中,数学的思想方法应占有中心的地位,占有把教学大纲中所有的为数很多的概念,所有的题目和章节联结成一个统一的学科的这种核心地位。”

  现代数学教学观认为,应该着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数学能力。义务教育的核心则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我国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中,已将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列入基础知识的范畴,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举措,是顺乎时代潮流的重大转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数学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就必须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明确其产生和发展的外部与内部的驱动力。而在数学概念的确立,数学事实的发现,数学理论的推导以及数学知识的运用中,所凝聚的思想和方法,乃是数学的精髓。它会对学生的思维及整体文化素质,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使学生受益终身。

  我国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已于1993年起在全国推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认识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怎样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数学科学的内容,包括数学知识和蕴涵于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两个组成部分。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识是数学的外在表现形式,而数学的思想方法则是数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把握住它就可把握数学发展的脉络。

  “方法”与“思想”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人们习惯上把那些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办法称为方法,而把那些抽象的、涉及范围较广的或框架性的办法称为思想。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我们认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操作性较强的方法,称之为技巧型方法。比如,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参数法等,它们与知识并行同生,其特点是与解题紧密联系,具体而便于操作。二是逻辑型思想方法。包括类比、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这些方法具有确定的逻辑结构,是普遍适用的推理论证模式,需靠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从数学内容中去挖掘,并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培养。三是全局型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公理方法、坐标方法、模型方法等。它们较多地带有思想、观点的属性。它们揭示的是数学发展中极其普遍的想法,为数学的发展起着指引方向的作用。这些方法虽不像技巧型方法那样具体,却牵动着数学发展的全局,或为新学科的诞生起着指导作用。这三类方法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着数学的发展。

  基于以上的认识,这三类方法的学习与掌握,无疑会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强化学生的数学能力,并带动其整个文化素质的提高。因而,把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贯穿于中学数学教学始终是合适的,也是必要的。

  怎样进行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注意发掘隐藏于知识中的思想方法。

  数学科学是知识和方法的有机结合,没有不包含数学方法的知识,也没有游离于数学知识之外的方法。而有些思想方法并不是以明显的形式呈现出来,要靠教师去发掘,从具体事例中抽象,从大量事实中概括。例如,不等式的证明,尽管具体的途径很多,但都是设法把不明显的不等式转化为明显的不等式,这一点却是共同的,即都是化归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的体现,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要把这些思想提炼出来,明确地告诉学生,阐明其作用,引起他们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视。

  二、突出基本数学思想。

  中学数学中有一些数学思想,它渗透于各类知识之中,在教学的各个阶段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妨称之为基本数学思想。突出了这些基本数学思想,就相当于抓住中学数学知识的精髓。基本数学思想有哪些呢?

  1、转化的思想。

  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是一系列转化的过程。转化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未知为已知,化陌生为熟悉的有力手段,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最基本的思想。中学数学中常用的化高次为低次,化多元为一元,化高维为低维等,都是转化思想的体现。在具体内容上,有加减法的转化,乘除法的转化,乘方与开方的转化,数形转化等;而添置辅助线,设辅助元,构造方程,构造不等式,构造模型等,则是实现转化的具体手段。

  2、分类讨论的思想。

  分类思想是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基本逻辑方法。数学中则依据数学对象属性的不同,将数学对象分为不同的种类,以便于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从整体方面来看,把中学数学分为代数、几何(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然后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研究,就是分类思想的体现。分类思想已渗透到中学数学的各个方面,如概念的定义,定理的证明,法则的推导等;也渗透到了问题的具体解决之中,如含有绝对值符号的代数式的处理,根式的化简,图形的讨论等,这些问题若不分类讨论,就会无从着手或顾此失彼,导致错误的发生。掌握分类思想,有助于理解知识、整理知识、消化知识和独立获取知识,使学生学会一种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3、数学结合的`思想。

  “数”和“形”是数学研究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对象。在数学教学中,突出数形结合思想,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形象化,具有直观性强,易理解、易接受的作用;将直观图形数量化,转化成数学运算,常会降低难度,并可对知识的理解达到更深刻的程度。所以数学教学中,突出数学结合的思想,不仅是提供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而且加深了对数学实质的认识。中学代数中,正是借助数形结合的载体—数轴,介绍数与点的对应关系,相反数、绝对值的定义、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等,大大减少了引进这些概念的难度。几何中则应用不等式、方程、函数等进行分析和论证,降低了纯几何形式论证的难度。数形结合的思想已渗透于整个中学数学的教材之中。

  三、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三个阶段。

  从认识过程的发展来看,我认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分为三个阶段。

  1、突出数学活动。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苏】斯托利亚尔《数学教育学》)。只有突出数学理论的形成过程,暴露数学家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数学的“发现”,学生才能获得“活”的知识。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方法的一招一式,更重要的是向学生展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产生、应用和发展的过程,这样才能使他们了解方法的实质。例如,证明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截长补短”添置辅助线,将“不等”问题转化为“相等”问题,通过已知的关于边角相等的知识,解决未知的边角之间不等的问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可让学生动手用纸做一个三角形,将其两个角撕下,三个角拼在一起,发现三内角之和是个平角。从而使学生发现证明的基本想法,就是将三个角移到一起,而采用作平行线这一方法,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这样教学,突出了解决问题的思想过程,有利于形成学生的能力。

  2、强调方法的提炼。

  作为教学的第二阶段,应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技巧中,提炼出方法,进而理解方法的实质。比如,在一些问题的证明中,都用到了“截长补短”的技巧,而这一技巧的实质是将“不等”转化为“相等”,将“未知”转化为“已知”,为问题的解决铺平道路。又比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在第一阶段是让学生掌握两种消元方法,第二阶段应让学生理解两种消元方法的实质是同样的,都是化二元为一元,化陌生为熟悉。

  3、加强方法的指导。

  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也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在教学第三阶段应突出数学方法在解题中的指导,展现数学方法的应用过程。

  四、反复再现,逐步渗透。

  数学方法固然具有普遍适用性,但数学知识则是逐步深化的,这就导致了在知识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反映出的数学方法的不同的层次性。对同一数学方法,应该注意其在不同知识阶段的再现,以加强学生对数学方法的认识。一般地,低年级介绍知识新授阶段较低层次的方法,高年级介绍知识深化阶段较高层次的方法,反复再现,逐步渗透。如换元法、配方法都曾在不同的问题的研究中和不同阶段的数学中屡次出现,但每次都有不同的应用形式,也有层次上的深浅。平时我们注意技巧方法的教学,到了一定阶段,应上升为较高层次的数学思想。再用较高层次的观点去概括知识的逻辑结构,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会使所掌握的知识层次更具有深度和广度,也使思维更加深刻。比如,在中学学习的多种类型方程的求解方法,是随着各阶段的知识内容进行的,最后我们可将其归结为:化超越方程为代数方程,化高次方程为低次方程,化无理方程为有理方程,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等解方程的思路,即化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使学生更强化了这种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中联系各项知识的纽带,它较数学知识有更大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长期渗透,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去指导教学,不仅可让学生获得教材以外的方法思想,而且能显现教材本身隐含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充分认识问题的本质特征,促使学生会学数学,养成用数学的意识。由此可见,这种将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技能融为一体的课堂教学,能有效地为学生减负,避免后进生分化,值得人们深入地思考和实践。

  以上是我对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人们关切的数学思想方法所作的粗浅的探究,希望能引起同行们对这个课题的足够重视,以期取得进一步的研究成果。

  浅谈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2

  我的教学科目是数学。最初,课堂并不是很好驾驭,学生的基础本身也比较差,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又是年轻的实习老师,学生们的态度就会欠缺些认真,课堂上难免有很多乱说话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论学习好坏男生女生,一定要管住他们,这样其他同学看到老师管理严格也就会自觉遵守纪律了。

  通过这几天的教学我发现了这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很多问题。一方面,学生们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很多基础的内容都没有掌握,比如解不等式、运算法则、乘法口诀等。所以这提醒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强化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我发现大多数孩子都较为粗心,计算时容易出现错误。还有许多学生缺乏信心,不相信自己会做这道题,做出正确答案后仍在质疑自己做的对不对。这就需要我们授课时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怎样做才能让学生明白,让学生学会,并且通过细化过程,层层诱导学生一步步写出步骤,让学生觉得其实这道题的解题方法并不难,自己也可以做出,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通过听优秀数学老师的课,我也从中学习到了很多。

  首先,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有些题目对我们来说很简单,但对学生来说就很有难度,所以要慢慢讲解每一个过程,诱导学生一点点的解出答案,讲课速度也一定要放慢一点,帮助学生把基础打扎实。对于现在的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对公式和运算法则的掌握以及计算的正确率,做起题来不需要拐弯,这就需要学生将公式及运算法则记熟并掌握,当学生练习的多一些后就能够灵活运用,又快又好的做题了。

  其次,数学相对其他学科来说较为枯燥,所以在讲解时我们可以灵活的引入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愿意动脑思考这些问题。此外,数学是一门前后衔接十分紧密的知识,在现在的授课中发现了学生的不足时要及时给学生答疑解惑,弥补不足。

  最后,我们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寻找更好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共同进步。

  浅谈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3

  体验了一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训练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随着新课标带来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教师不是“救世主”,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学生学习数学应当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第一,自主探索------让学生体验“再创造”。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的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第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使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是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地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吧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第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构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第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总之,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浅谈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4

  为了提高我们学区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中心校根据本学区数学科的实际情况,组织了这次全学区数学教师到富顺一中为期六天的的听课学习经验培训活动。我非常重视这次提高的机会,每天严格按中心校的要求,按时完成培训任务,与结对老师以及同学期的其他优秀教师交流学习,收获很多,具体有以下体会:

  一、注重扎牢基础知识:

  听了很多老师的课,发现大部分老师的讲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新知识的传授中,对知识点讲得非常仔细。即使是一些简单的知识,也认真细致地讲解。对知识点的补充也很全面,力求让学生对每一个知识全面完整地掌握。给学生很多的时间练习和巩固,很重视知识的基本运用。

  二、重视对课后作业的.评讲:

  在培训听课期间,老师们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讲评作业,一些书上没有的知识点的补充和拓展都在作业评讲中体现出来,这样就避免专门安排补充知识点的学习。对于数学学科,只有学生能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算是真正的掌握了知识。通过作业处理,可以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借助小黑板等教具,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

  在我自己的课堂中,很少使用多媒体和小黑板等,每一节课用于抄题、画图的时间不少。使得课堂容量不大。而一中的老师平时上课经常在小黑板上把题写好,节约了许多时间,很值得借鉴。

  四、一中课程安排的合理

  对于数学学科,学生们有畏难情绪,因此在下午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而一中同年级的数学老师的课程安排都差不多,保证每天上午至少都有一节数学课,这样就能够较好的统一教学进度,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下午的数学课安排的较少,而大部分下午的数学课老师都安排为评讲作业或者是练习提高,我觉得这一点是需要我们改进的,所以我也希望我们的教导处在安排课程的时候能够多费一点心。

  浅谈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5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真正实现高效课堂以下是我就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一些心得。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创设富有兴趣的故事情景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点燃探索的欲望,自然而然就会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轴对称”时,我是这样导入的,首先提出几何引言中的问题四:“要在河边修建水泵站,分别向张村、李庄送水,水泵站修在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水管最短?”同学们对这一早已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都积极思考,互相商讨并尝试解决。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这一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顺利地引入了新课。通过这样引入,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又如,在讲相似三角形一章前,老师可这样问:“你能够用一杆直尺,不爬树测树高吗?不过河测河宽吗?只要我们认真学好相似三角形这一章,就能轻而易举地做到。”这样,容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要改变以例题、讲解、示范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开放、宽容的态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导学生投入到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自主探究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例如在进行《几何》中垂径定理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1、让学生动手。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要求学生自己画一个圆,然后任画一条直径,再作这条直径的垂线。并把画好以后的图形剪下来,再把图形沿着所画的直径对折。

  2、思考讨论:

  ①、圆是一个什么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②、从对折后的图形中你发现有相等的线段和弧吗?并把你发现的.结果写下来。

  ③、画图时,知道什么条件?你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

  3、检查学生动手讨论的结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结果回答问题)

  4、让学生总结出垂径定理的内容。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强调。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认真讨论,大家学习积极性很高,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很容易的掌握了垂径定理。这样,通过自学让学生感知教学内容,逐步掌握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强化教学效率。

  练习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而且对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巩固练习要遵循以下几点:

  (1)练习要有目的性,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2)练习要及时,使学生对当堂所获得信息反复循环,实现记忆层次的转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3)练习要有层次性。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教师要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以及学生的认知的有序性选择练习题,做到由易到难、以简驭繁,既有坡度又有跨度;二是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即要使中下生“吃得消”,又要使优秀生“吃得饱”

  (4)练习要多样化,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同时,练习时教师应习中要有反馈,教师要根据当堂练习的反馈及时给与激励性的评价,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予以纠正。

  浅谈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6

  匆忙间我来到xx中学已经有14年多的时间,反思这些年来的数学教学情况,我有付出,有失败,也有收获。下面就自己的数学谈一点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认为,一门学科学生成绩的好坏,关键在于三个因素:兴趣、付出的精力以及所花费的时间。而兴趣,则是一个人积极完成一件事物的首要前提和条件。初中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那么,怎样才能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 首先,“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新授课中,我尝试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象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走进学生的心里,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使“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我的课堂从来都是很轻松的,隔壁的班级常常会听到我教的班在数学课上传来的笑声。课堂上,如果部分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那么我会用眼神提个醒;如果学生比较疲惫,我会给他们讲个笑话或开展一个竞赛,活跃气氛,调动积极性,甚至坐的姿势我也不作严格要求。

  但有一点我是从来不放松的,那就是我的课堂学生必须要精神,学生只有课堂学得好,学得轻松,才能真正喜欢数学。而在练习课上,我利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来培养能力。我对练习课有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新授好象栽下一棵小树苗,练习就好象后续的管理、浇水、施肥。尽管没有进行精确的统计,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感觉得出数学练习课和复习课在数学总课时中占着不小的比例,单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数学练习课的重要,练习课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比如说课堂上我会让小师傅来批改学友的答案是否正确;或者通过小组比赛形式来完成。对于胜出的小组给予表扬鼓励,这样促进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是在教学中不断提出与新内容有关的情景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力,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我在教学“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时,如果为了画一画直线、射线、线段,那不是难事。但这部分的教学,更重要是结合情境,感受直线、射线、线段,理解它的意义,使学生看得着、摸得到、用得上,培养学生得空间观念、观察想像力和探索问题得能力。所以,从一开始让学生在教室里找直线、射线、线段,整个课自始至终,由近到远都与生活实际、情境问题密切地结合,使学生一次次、一层层地认识与直线、射线、线段相关的简单问题。 再次要因材施教,适当降低难度,使得教学过程中人人都能学,人人都能有收获。减少坡度,这一点对学困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学困生就好象公路上的老爷车,速度慢,毛病也比较多。那么如何使这部老爷车平稳地行使呢?那就是让他们选择比较平坦的道路上行走,坡度大的路只能使这部老爷车抛锚,打击学习的信心,这一点作为教师是值得注意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总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总是不断激发小师傅的帮助作用,总是坚持不懈地关注他们,使得学困生感觉到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从而为这部分学生坚持听完一节课打下基础。

  二、相信学生,给学生成功的机会。

  这是我工作上的一个失误和教训,以前我总会在自己的心中给学生划定一个位次,一个发展的空间,而往往就是这个不正确的先导决定了我以后对他的教育,也决定了他的成绩。好的位次是他幸运,差的却让原本优秀的学生沦为平庸。因此,在我新接手一个班的数学教学时,我对这个班的以前的数学成绩只做整体上的分析,对每个学生的个人成绩我淡化处理。我告诉学生,在我心目中,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都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每个同学都还有机会去努力,不要轻言放弃。我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快乐、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在自己的努力和小师傅的帮助下,重新取得成功。事实证明,我的这个做法是对的。我庆幸当时我没用歧视的眼光来看那些后进生,没有把他们一锤定音,否则我想他们肯定是难以取得什么进步的。

  三、善于学习,了解学生心理。

  虽然教学的知识是简单的,但每次传授的方式都不可能是相同的。为了让自己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我会看一些关于心理研究等类型的书籍,使得在教学中能够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教学。例如,在课堂的教学中我注意结合学生注意力的特点,将教学重点安排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段进行教学,同时注意减少相关干扰,使学生注意力能更加集中。在学生遇到较多的数学方法感到混乱,努力了也难以取得进步而感到非常困惑时,我告诉他这是学习中的“高原现象”,不要太担心,只要努力跨过这个关就会豁然开朗了。当学生感觉总是记不牢知识时,我指导学生根据心理遗忘曲线来进行记忆,使学生记得好,记得牢。

  四、重视反思,积累经验,活用和谐互助教学策略。

  对于反思来说,首先是对教材的反思。面对新课程,我尝试着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如今的教材更注重的是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味的老师为主体,专门讲解的那种模式,xx中学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要求老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给学生自主交流的时间多了,他们也就会渐渐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引导学生、辅助学生的一个个体。 其次对学生的反思。我每周都会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分析,从学生的角度去反思自己的做法。可取的记下来,不可取的想办法改进。

  五、重视集备,取长补短。

  作为年轻教师,我每天都在学习着、实践着、反思着、成长着。除了学校领导的不断指导,老教师的不断引领,自己的不断学习之外,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集体备课。集备给我们教师创设了一个平等、和谐的研讨环境,强调集思广益,加强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中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我们数学组里每位教师在共同的备课研讨中可以自由选择承担的任务或者由组长分配任务,从而产生一种劳动的幸福与愉悦。教师在合作中互相理解,互相欣赏,形成协调一致的交往互动氛围。在这样氛围下的集体研究,我感觉自己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教学的能力在不断提升。

  浅谈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7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通过一些学习,我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了思索,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高效课堂重视课前的备课

  (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高效课堂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如何提高教师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1)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2)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3)高效课堂来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设置。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三、高效课堂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浅谈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8

  一、是新枝不是稗草

  班级有个学生吴某,上学期因利用小灵通作弊被学校记过处分,他成绩不好,喜欢整天惹事生非,甚至在同学间夸下海口手下拥有二十多号兄弟。针对这一学生,我知道光靠一天两天的说服教育是肯定不行的,必须长期教育。要转化他只有先转化他的思想。开学第一天我让他坐到讲桌旁边的黄金位置,当众任命他做副班长。事实上当时我心里也捏了把汗,因为该学生一旦出了问题肯定会在整个班上造成严重后果。其他学生不单不会服他,更不会服我这个年轻的新班主任。每天我密切地关注他,发现一个学生只有无事可干的时候才会最容易出事。现在他不爱学习,但我必须找事给他做,从开学让他协助我收学费,到大大小小班级事务的完成、检查。我高兴地发现他每一次都完成得不错,有时还以身作则带头干活。逐渐班上的同学对他的印象有所改变,他自信心也增强不少。思想带动学习。单人单桌坐在讲桌旁从客观上使他比以前听讲多了。而某一天他却主动找我,询问为何他认真听了讲,成绩起色不大。我首先表扬他的上进心,接着给他讲述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当山发生崩塌时,人想活命就只能往山顶拼命跑才有生存的机会,否则必死无疑。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以前由于亏欠的知识太多所以进步不大,要想改变学习落后的状况,赢得全班同学的更好的评价,唯有继续努力。三天后的活动课上,我看到他放弃了打球的时间一个人到生物办公室问问题的一幕。那一刻我感到他的转化已成功了一半。连续三次双周考,他在班级的名次没有太大的进步,但每次总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到第四次双周考他由进班的64名进步到全班的49名,挤入全年级前800强。班会课上我对他在运动会上为班级作出的贡献和成绩上取得的巨大进步进行了表扬,并亲自将鲜花别在他的胸前。那一刻他的`眼睛湿润了。我深有感触:只要年轻的班主任利用自己亲和力的优势,春风化雨般的教育学生,一定会取得成效。

  感想:苏霍姆林斯说过“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没有一个学生是不想学好的。有时他们缺少的可能就是一点自控力

  二、“武侠小说”迷

  班上另有一位姓夏的男同学,从小经历了母亲改嫁这一变故,性格古怪孤僻,加上上小学遭受一位女数学老师的当众羞辱,变得特别憎恨数学老师。五门主科中,其他四门还马马虎虎,数学却是一塌糊涂。上学期月考和模拟考中,数学试卷他甚至乱作一气或一字不做。针对这一问题,我找了他以前的班主任了解情况。知道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武侠小说,而且是不分时间地点、偷偷摸摸的看。如何将这位屡教不改,脾气倔强的学生成功转化呢?我决定大胆尝试一下。我将他找来谈话,很客观的对他的成绩和行为表现作了评价,直截了当地指出他看武侠小说这个坏毛病,不但影响自己的学习还影响班级其他同学。他听了似乎有点无动于衷,但我很诚恳地说今后我将买小说送给他看时,他有点惊讶。我乘机提出了对他的要求:每月两期的《古今传奇》武侠小说我保证一期不拉地买好放在办公室的抽屉里替他保存,但上学期间不能看,必须等放寒假带回去看。武侠小说基本上都是长篇连载,一次性看个够的畅快的确吸引了他。老师的武侠小说是作为礼物送给他的,相比自己掏钱买光荣的多,家长也不会横加阻拦。如此一来他动心了,想想答应了我。事后我利用再次找他谈话的机会给他看了放在我那儿的武侠小说,并鼓励他把数学学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数学老师的协助下,他的数学成绩由不及格开始考到及格。两个月后,他已经考到了全班第一名,数学成绩133分。我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尽管这位学生在性格上的缺陷还没有得到完全改变,但我相信只有通过长期的努力,耐心帮助他,就会使学生“亲其情而信其道”,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感想:西班牙有句格言:你要什么便给他什么,只要你付出相当的代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殊的兴趣和爱好,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做老师的就应该“以其乎其心”,借以引导,“借力使力”,同样可以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学会感恩

  在尊重学生的同时,我觉得年轻的教师同样也要尊重家长。尊重家长就是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不得一味地责怪家长如何不会教育子女,而是通过与家长的全面接触了解实际情况。曾经班上有一位姓朱的学生家长来找我,说他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太好,在家贪玩又不听话,希望老师能配合家长共同教育学生。我在找了该学生谈话后,却发现该学生对他父母的意见比较大,认为他们脾气暴躁,不懂得科学的教育方式,与他在电视和小说上看到的那些父母有很大的差距。听后我问了他一些家庭情况,帮他分析了原因。他的父母都是来自农村,经过十年xxx,自身文化水平不太高,他们为了自身生存、家庭、孩子,两人都在打工。在忙碌了一天后,一无时间二无精力来和孩子进行长时间沟通交流。同时小说和电视上的一些东西虽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所以不能苛求家长。我甚至开玩笑地和他说,假如你父母感想: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学会感恩,教育学生用感恩的心去看待周围的一切,携一腔激情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我觉得是班主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浅谈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9

  一、试题整体情景:

  本次期末考试试卷从总体来看试卷抓住了本年级本册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整个试卷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体现"数学即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

  本次试卷不仅仅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并且考查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技能,还对数学思想进行了渗透。可是由于试卷印刷质量和排版的不当,给了学生误导,使学生出现了不必要的错误。

  二、学生测试情景分析:

  本次试卷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的题:

  1、口算题,大多数同学都做对了,仅有个别同学出错,原因是平时练习较多,也注重强调了口算的方法,所以失分较少,个别同学还是粗心,方法没掌握,应着重对个别同学加以辅导。

  2、填空题,出错率较高的是第5、7、8小题,第5小题考查方位学生本来就掌握的不太好,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生活中的应用和试卷上的解答存在着必须的.差距,第7小题是看着计算器的图来填数,很简单,但由于印刷数位错位,给学生误导,学生错的比较多。第8小题也是排版串行学生没有全面的观察造成错误。

  3、圈一圈,主要考察分类与比较,第三小题对于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学生区别比较困难,失分较多。

  4、看图数一数有几个长方体,有几个正方体,有几个圆柱,有几个球,学生数错长方体与正方体混淆的多,学生的观察本事有待培养。

  第二部分是解决问题,包括看图列式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看图列式,这种题型平时练习较多,大多数同学都做对了,个别同学马虎出错,教师对个别学生辅导不够。

  解决问题,前两小题错误较少,第4题,个别同学出错。主要原因是学生识字较少不理解题意所以出错较多。

  三、改善措施:

  从失败中找教训,在教训中求发展,综观我们这次考试的情景来看,我以后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在教学时要多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有效的结果,这样也就能够避免在考前没提醒学生也不容易忘记。

  2、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注重实际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本事。

  3、经常举行口算、计算、等单项竞赛,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本事。

  4、注重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态度,逐步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浅谈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职业高中的学生数学成绩普遍较差,已成为职业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中遇到的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如何成功地转化数学差生,就必须认真深入地剖析,找出这些数学差生产生的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这是值得我们承担职高数学教学任务的每位教师认真反思的问题。

  一、学生数学现状分析:

  由于职高的学生大多是来自那些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落后,中考成绩不理想,这些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没有对数学知识形成较好的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而且学习意志也很薄弱,有的学生,一遇到计算量较大、计算步骤比较繁琐的题目,或者是一次尝试失败,甚至是一听是难题或一看题目较长就产生了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还有些甚至因为贪玩,不能静下心来学习,也就经不起玩的诱惑而不能控制自己把学习坚持下去。相对于初中数学而言,职高数学教材结构的系统性、逻辑性较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结构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面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的形成必须借助于自己已有的技能技巧。这样的教材结构,必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连续的学习能力。这就恰好命中了很多升入职高学生的要害,这些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造成了后续学习过程中的恶性循环,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度,产生了数学差生。

  二、教学策略

  由于大量数学差生的存在,如果这些差生年复一年地流向社会,因为这些差生缺乏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使得他们很难尽快地适应社会,掌握在社会生存的技能,不能很好地为社会服务。甚至有的学生可能成为社会的负担,因此,成功地转化差生,从一定程度上讲,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针对职高差生的特点,教师的教学必须适应于学生的学习,在从事多年的职高数学教学中,根据造成差生的原因,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从基础抓起,做好查缺补漏工作

  作为一名职高数学教师要尽量帮助学生弥补基础知识上的漏洞,这是成功地转化数学差生的关键步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知识的因果联系,对于那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重要影响,但学生没有掌握到位的基础知识,要注意查缺补漏,防止学生产生知识上的漏洞,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连惯的数学认知体系结构,辅助学生做好前后知识和技巧的衔接,为学生自主地进行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职高数学知识也涉及到初中的内容,如立几何中的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初中几何中的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概念,为集合定义给出了几何模型。

  浅谈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11

  本周,在教务处的精心组织下,我参加了数学生本引路课研讨活动,先听了三节精彩有特色的生本课,接下来,在孔校长的主持下,做课老师介绍了实施生本课堂的经验,听课的教师交流了开展生本课堂的感受和困惑。在这次活动中我的收获不单是学习了生本课的理论和实施办法,更重要的是坚定了实施生本教学的信心和决心。现将我的学习感受汇报如下:

  一、扎根生本思想,坚持生本实践

  在开展生本课堂的一段时间里,我和我的六一、六二班同学从陌生而新鲜到熟练而有趣逐步走进生本课堂,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有很多不足。在这个过程中我对生本课堂一度产生过质疑,因为课堂是热闹了,但作业写错的同学却越来越多了,尤其是期中考试两个班数学成绩考的较差,我开始担心了,怀疑了……在这关键时刻,看到三位老师和同学们的精彩互动,我找到了继续走生本之路的动力,原来模糊的方向逐渐变得清晰、真实。生本引路课上学生们快乐的举手,自信的发言,精彩的辩论,热烈的学习氛围……让我激动,让我渴望!我多么想那些可爱的学生是我的.学生,那位可亲、智慧的老师是我!为此我要:“热爱我的成长,热衷我的执着”,不断学习并坚持生本教学实践。

  二、反思生本课堂,找到教学差距

  概括来说,我的课堂是热闹有余而效率不高,相对于真正的生本课堂,只有形没有神,老师变成学生只提问题,学生变成演员按流程展示。反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1)老师对生本课堂的了解、学习不深入,从理论到具体实施做不到心中有数,更谈不上结合实际灵活创新。

  (2)对学生培训还是不够,一方面是老师关于小组交流和展示的培训方法简单,模式化,没有系统性;另一方面是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也需要时间,尤其是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更是。

  (3)没能做到每节课都采用生本,没有前置作业,就不会有讨论、展示。前置作业有时设计的不根本、开放,就不会有精彩的展示以及重难点的突破。这些只是我的主要差距,还有很多的不足有待改善,但是,不管差距和不足有多大,我都会经过努力的学习和细心的思考来提高。

  三、不断摸索前行,寻找解决办法

  回顾我的课堂经常会出现:设计前置作业时每次都会花好多时间,讲完课后还会有好几处不足;讨论和展示时老师和同学们提的问题多关注声音大小和书写而不注重数学思维训练,学生只会读算式不能说出解题思路。在以后的教学里,我尽力做好以下几点:

  (1)抓住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想办法突破重难点,多看教材多分析多请教;出题时考虑孩子的兴趣点,为孩子好学服务;

  (2)分析学生学习的知识生长点,让学生们能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发展,题目设计由简到难,注意答案的灵活、开放。

  (3)启发在台上交流的孩子时要多说:“我是怎么想的、我认为怎么办、重点在哪里、发现什么规律……”。简单题简单说,重点题和难题要多说。鼓励台下的孩子既要认真听又要跟着想及时补充和问不明的地方。

  (4)我会不断提醒自己,检查前置作业完成情况,重点是差生,课前做到心中有数。交流前置作业要充分,要分配好任务,要组内统一答案,要把不同的说出来。

  (5)小组展示时有耐心,尽量让多个小组展示。不能像以前那样站在旁边看,要发挥老师在课上的主导作用,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跟着思考、理解他们的思维,学生说不相关的要及时制止,学生没说充分的重难点及时追问,尽量启发,帮助总结提升。

  总之,经过这次活动,我在教学思想方面和教学实施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这都有赖于学校的精心组织和做课老师的耐心讲解,他们不但增强了我对生本教育的信心,而且更增加了我教书育人做一位好老师的决心。

  浅谈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12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学习数学也是一样,要带着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学好数学固然重要,但是要上学生意识的数学的美,发现数学的美才是学生持续学习数学的动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法展。

  听过这样一句话:“孩子在入学时是一个问号,却在毕业时成了一个句号。”也就是在孩子最初的认识里数学是美的,只是在逐渐的学习中改变了自己的想法。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这值得我们深思,尤其是值得教育者深思。怎样才能使孩子回到最初的认识,回归数学美。

  首先我觉得要对自己执教的班级做一份问卷调查,了解一下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现状,及学生心目中数学美应该隐藏在哪里,以及心目中的数学课应该是怎么样的。这样的话教师可以做到心中有底,对症下药。还可以找到认为数学是美的学生惊醒一次小的座谈会,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

  要想引导孩子认识数学美,前提是教师本身认为数学中的美,这样才能教出认为数学是美的学生。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认识到数学中的形形色色的美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杨正宁教授在中美学生的对比中谈到:“中国学生学得多,悟得少;美国学生学得少,却悟得多。这就是中国教育不出诺贝尔奖得者的重要原因。纵观我们的教学,学生总是被塞得满满的,这就是我们的学生体会不到数学美的重要原因。因此我觉得首先要将学生从繁重的课业中解脱出来,给孩子更多的思考和实践的机会。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主辅助以必要的间接经验。就像著名的教育家杜威说的那样“在做中学”。让孩子自己动手自己体会自己总结,进而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成功感,以培养孩子欣赏数学美认识数学美进而创造数学美。另外,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些启发、一些思考的'余地和自由掌握的时间,使学生可以自由地活动,从“ 无”中生出“有”。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领悟一些东西。

  另外我认为也要在日常的教学中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感受数学美的氛围。在学生的周围时刻的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精美的反应数学美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数学美。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一些自己认为包含数学美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自己分享一下。或者让学生自己感悟一些伟大的数学家心目中的数学。

  我想只有让数学回归自然回归生活,才能唤醒孩子心中的数学美。

  浅谈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13

  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搞好研究与教学是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让人痛心的是,长期以来,一些本来生动活泼的数学知识,由于被淹没在大量的“加、减、乘、除和乘方、开方运算”、“分式、繁分式的化简”、“解方程的技能训练”以及“大量的人为编造的以致脱离实际的所谓应用题”和“各种各样的解题技巧、解题模式的训练”中,而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学生也许学到了不少具体的数学知识,但却很少甚至根本没有领悟到其内在的本质,只有知识的“躯体”,缺乏知识的“灵魂”?

  要搞好初中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认真研究初中教学的各种规律,并加以有机综合,形成适应自身教学的有效方法。如何让数学课上得更理性,更科学有效?我认为要真正做到“功夫花在备课上、精力放在研究上、本领显在课堂上。”我们要在行动的“实”上下功夫,在研究的“深”上想方法,开创行动扎实、研究深入的课程教学改革下局面。

  首先,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比如,洗衣机按什么程序运行有利节约用水;渔场主怎样经营既能获得最高产量,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件好的产品设计怎样营销方案才能快速得到市场认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

  其次,现实告诉我们,大胆改进学习方法,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学习方法的改进身处应试教育的怪圈,每个教师和学生都不由自主地陷入"题海"之中,教师拍心某种题型没讲,中考时做不出,学生怕少做一道题,万一考了损失太惨重,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往往忽视了学习方法的培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方法,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是正确的方法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听讲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积极的思考和参预,这样才能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而之前的备课则不应当受教材思路的影响,重新组织教材,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在学习过程学生有知识的掌握,个性的解读、情感的碰撞,且创新火花不断闪现。

  再次,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中,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初中学生刚刚进入少年期,机械记忆力较强,分析能力仍然较差。鉴此,要提高初一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务必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这是每一个初中数学老师值得认真探索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与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相适应,通过我对新课程这几年的研究,结合我平常的教学工作,有了以下几点工作体会,谈谈个人的对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看法:

  第一方面应从思想工作着手,我觉得要教好学生,应先让他们尊重老师,这也是做学生的基本准则,所以我第一天当他们老

  师起,就首先要求他们尊重与理解老师的要求,但要达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教师要运用自己各方面能力,包括个人品格,口才,知识各方面吸引孩子,因为学生喜欢一个幽默,知识广博,品德高尚,善解人意,肯助人的老师,让他们觉得老师就是正义与公理的化身,他们也最肯服这样的老师。

  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就是绝对禁止打骂体罚学生,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对老师离心离德,那就谈不上搞好教学了,但爱学生同时又应对学生严格要求,他们有错误绝不可听之任之,该及时批评就得批评,方式就是讲道理,影响一个学生的最好方式莫过于真心真诚的关怀与帮助。例如当有后进学生成绩跟不上或受不良影响,我找他们来首先指出他的不足,让他们认识其结果的严重性,同时用启发式办法帮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千方百计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向学习方面,重点是树立学数学的信心与兴趣,要让他们知道,老师决不嫌弃他们,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优良的班风与周围的'学习气氛对引导后进生进步起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班主任与课任老师的有效配合,没有这些,个人再努力也是不行,管理学生是一门艺术,我目前仍在探索。只有当以上思想工作基本过关了,奏效了,才能使教学效果上去。

  第二则是教学方面,我主要从以下六点入手:

  第一点:总体把握教学要点,如该学年,该学期有哪些知识点,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这样在平常教学中才有目标。

  第二点:注意和学生一起探索各种题型,我发现学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点,只要勾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兴趣,学习劲头就上来了,如每节课后如有时间,我都出几题有新意,又不难的相关题型,与学生一起研究。

  第三点:每节新课后注意反馈,主要作业与小测中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订正。

  第四点: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我反对题海战术,但用相当数量题目进行练习却是必要的,练习时要有目的,抓基础与重难点,渗透数学思维,强调一点是老师在练习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锻炼,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与打好基础,可以做到用一把钥匙开多道门。

  第五点:就是考前复习中要认真研究与整理出考试要考的知识点,重难点,要重点复习的题目类型,难度,深度。这样复习时才有的放矢,复习中什么要多抓多练,什么可暂时忽略,这一点很重要,会直接影响复习效果与成绩。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把握得准,必须要有相当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与总结,甚至挫折,否则不行。而我仍在不断摸索中,但我相信,只要肯下功夫,就会有所领悟。

  第六点:抓好后进生工作,后进生会影响全班成绩与平均分,所以要花力气使大部分有希望的后进生跟得上。例如在课后,只要有时间,我一般会留部分成绩不足的学生再进行一次复习讲解或小测,时间不要太多,十几或二十分钟,但一学期下来,就积少成多,对提高成绩会有帮助,但要注意两点,一是其它科任老师协调好时间,二是被留下的学生的思想工作要过关,以免因被留下产生抵触情绪,就会影响复习效果。以上六点教学方面的看法只有根据自身与本班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有机结合,才可能有一定效果。

  浅谈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14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诠释了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帮助人们更好的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对大量的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它基本理念来源于实践,又不断的服务于现实生活。要使生活更加和谐,让学生学好数学是必不可少的;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不外乎有两条路径:学生有较高的积极性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和任课教师有良好的引导水平。

  一、彻底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 。

  教师、学生、教材构成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本为教学依据。处理好这三者之间关系的最基本前提便是吃透教材。

  吃透教材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关键。课堂教学要想有较大的收获,必须深钻教材。只有在认真分析教材后,才能确定章、节、单元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才能找出重难点和关键,以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时教案和学案,准备好精选试题。

  如果教材上说得明明白白的内容,教师可略讲、不讲或让学生自己阅读,做好引导,渗透洋思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那些重点、难点的教学内容,要抓住关键,充分展示数学的思维过程,该拓展的绝不可一带而过。

  二、认真进行数学教材分析上好数学课的关键

  要分析数学学科的结构。

  数学学科主要由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问题、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组成的。

  如:对九年级(上)的“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的知识结构分析如下:

  A、基本概念:一元二次方程(从三方面表述概念的内涵)。

  B、基本问题:

  (1)、解方程——已知方程的系数求根;

  (2)、作方程——已知根,确定方程的系数。

  C、基本原理: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浅谈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15

  一.教师应转换角色,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二.教师应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新的教材中,许多小标题都是以疑问的方式出现的,如:“数怎么不够用了?”“能追上小明吗?”“妈妈为你办教育储蓄”等等,非常有趣,富有挑战性,很适合学生的胃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阅读教材,理解教材意图,特别是在创设情景时不能随随便便,或者是搞花架子,这样容易流于形式。教师在情景创设时,目的性要强,要选取有特色,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的素材来创设情景,这样才能达到创设情景的目的。

  例如:我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时,是这样设置教学情景的.,将“有理数的乘方”的“读一读”中一个有趣的故事“棋盘上的学问”安排在新课前,让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问题一提出,教室里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三三两两在讨论,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还有的睁着好奇的大眼睛在等待着教师的答案,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进行引导,等我们学了这一节的内容后,大家自然就明白“国王的国库里到底有没有这么多米了”,这样从教学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

  三.教师应提供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学生教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因此,课堂上,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自主探究与合作的习惯,在课堂上还要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思考、合作与交流,让学生有表现自已才干的机会。

  例如:在教“字母表示什么?”这个问题时,我先布置学生每个小组在课前准备好一盒火柴,上课时教师用小黑板展示图,然后学生小组合作,用火柴棍仿照教师的图形进行拼图,并回答问题:

  1 、搭 1个正方形需要 4根火柴棒,搭 2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搭 3个正方形需要 根火柴棒?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出来的?

  2 、搭 10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出来的?

  3 、搭 100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出来的?

  4 、搭 x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根据你的计算方法,搭 20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这样,通过学生大胆的尝试,归纳得出多种不同的方法表示搭 x个正方形的代数式,效果很好,出乎教师的预料,从这一点说明,学生的潜力是可以挖掘的,关键的问题是看我们教师愿不愿去开发。

  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同时,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浅谈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16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校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近几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谈谈我在教学活动中的几点体会:

  一、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

  1、利用好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很多学生认为,数学课只要带着耳朵来听足矣。其实不然,数学学习离不开书本,进行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当然,教师首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也可以对例题进行改造。既完成练习,又复习旧知识;课堂后段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数学阅读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以及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

  2.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传统教学相对比较注重结果教学。教学中如果只注意结果,学生在应用知识时总显得比较吃力。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等边对等角,而是可以先让学生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对折,让学生发现它们相等这个特性,从而进一步提出结论的数学理论推导过程。并且学生可通过折痕得到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作底边上的高或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去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导出结论;同时,通过学生亲手操作,学生还会发现等腰三角形轴对称等特性。这样,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教师设计这样的一个情境来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小刚的奶奶家里的三角形镜弄碎了,想重新配一个,该拿哪一块?请你给她拿个主意。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

  1、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是思维过程的教学,没有学生的思维活动的数学课是不成功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的情境,以及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为出发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所以,课堂上提问的设计、题目的选择、情境的创设等课件都要充分考虑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启发性,这正是课堂情境创设所要达到的目的。

  2、数学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是数学的灵魂。 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和谐”,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小而具体、新颖而有趣、具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不要运用不恰当的比喻,这样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形成。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例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创设出如下诱人的问题情境:而这正是要学的课题。于是教师便抓住引出课题,再引导学生分析画法的实质,并用几何语言概括出这个实质,即这样,就由学生自己从问题出发获得了判定定理。接着,再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实际问题的启示思方法。除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创设新颖、惊愕、幽默、议论等各种教学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化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这正象赞可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3、教师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

  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情境教学中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法国著名数学家包罗朗之万曾说:“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历史具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如果将数学科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适应地选择数学科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圆周率∏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比。为了回答这个比值等于多少,一代代中外数学家锲而不舍,不断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中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取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这一成就的意义,从中得到启迪,我选配了有关的史料,作了一次读后小结。先简单介绍发展过程:根据这一段教材的特点,适当选配数学史料,采用读后小结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人类对圆周率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受感染,兴趣盎然,这对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有效的教学离不开好的教学情境,创造和谐的教学情境,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要以新课标为指导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程只有教师与教材,新课标的数学课程是教师、学生教、学材料教学情境与教学环境构成的,就是说,课程是变化的,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一部分,也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共同创新课程和开发课程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应该以新课标为标准。

  浅谈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17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深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遵循基本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密切关注新课改形势下教学发展的新动向,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力求在教学互动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下面是我教学过程中所得的几点体会:

  1、教师应转换角色,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设计这样的一个情境来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小刚的奶奶家里的三角形镜弄碎了,想重新配一个,该拿哪一块?请你给她拿个主意。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从而产生了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源泉。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从自己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是思维过程的教学,没有学生的思维活动的数学课是不成功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的情境,以及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为出发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所以,课堂上提问的设计、题目的选择、情境的创设等课件都要充分考虑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启发性,这正是课堂情境创设所要达到的目的。除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创设新颖、惊愕、幽默、议论等各种教学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化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这正象赞可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3、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4、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

  5、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6、强化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教学的进行过程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合作与交流,这种小组的形式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间交往的机会,有利干小组内成员的交流和含作。

  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主要以协同活动为中介实现的,因此我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活动中,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不仅要指导组内交流,而且要引导组际交流;不仅要交流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方法。

  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不断向学生传授合作的基本枝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问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7、注重传授知识,不忘育人

  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情境教学中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法国著名数学家包罗朗之万曾说:“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历史具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如果将数学科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适应地选择数学科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圆周率π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比。为了回答这个比值等于多少,一代代中外数学家锲而不舍,不断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中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取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这一成就的意义,从中得到启迪,我选配了有关的史料,作了一次读后小结。先简单介绍发展过程:根据这一段教材的特点,适当选配数学史料,采用读后小结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人类对圆周率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受感染,兴趣盎然,这对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浅谈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18

  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数学教学所关注的。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可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 学的主体,即教师的一切活动就是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这就是我们所需求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素质,就要求老师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本人近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联系实际,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师生教学行为指向有效的基础。对于每一课的目标确定,除了必须尊重本课教学内容以外,还要考虑学生学习能力,使之尽可能地切合本班学 生学习的实际。目标过高,学生难于达到,目标过低,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目标确定的过程中,应尊重学情的确定。 如《有理数的减法》这一课的主要目标是:体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形成过程,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能用有理数的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我在上这一课 时,考虑到班级学困生较多的现实,把核心目标放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形成和有理数减法的运算上。通过教学,大多数学困生能够较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尊重学情,实施教学过程

  一个个知识点的突破与实现,是教学目标达成关健。课堂教学过程中,由点到面、有浅入深、承上启下、环环紧扣、条理清晰,让学生听得清楚,学得明白,想的深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情境是一种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架设起数学 与生活这座桥,让学生往返于数学与生活之间,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然地学习“现实的数学”。从而使学生有兴趣地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引起强烈的探索欲,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教学《有理数乘方》一课时,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张0.1毫米厚的纸对折15次后,它的厚度会超过姚明的身高吗?问题一提出,就立刻吸引了学 生的注意力。有些学生拿出纸开始对折起来,有些学生陷入了沉思。大多数学生在我的启发下,得出了叠合的纸共有2×2×…×2(15个2连乘)张。从而为新 课程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引领学生,体验过程

  初中学生数学底子薄、基础差,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特别要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即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 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充分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暴露知识的背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感知、发现、归纳,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 心、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过程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打消学生畏难情绪,保护学生参与的热情。

  3、分层训练,个有所长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尤其对于初中来说,教师的主导既要作用于中差生,又要充分发挥优等生。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要保护他们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对于优等生要善于发掘他们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解决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加大思维的训练力度。 在课堂抽问、板演、合作交流活动中,我特别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不冷落中下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恰如其分的问题,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4、激励评价,促进发展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的评价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 的有力手段。教师应从学生知识的掌握、方法创新、习惯形成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激励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体会到对进步的肯定,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 信心,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评价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纠错能力。

  一句鼓励性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次充满赞许的点头肯定。让学生在激励评价中充满自信,在激励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感受!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通过教学反思,积极地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创设有利于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环境,着力探究开展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途径和办法,把课堂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浅谈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19

  "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不处不在。要掌握技术,先要学好数学,想攀登科学的高峰,更要学好数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搞好研究与教学是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让人痛心的是,长期以来,一些本来生动活泼的数学知识,由于被淹没在大量的“加、减、乘、除和乘方、开方运算”、“分式、繁分式的化简”、“解方程的技能训练”以及“大量的人为编造的以致脱离实际的所谓应用题”和“各种各样的解题技巧、解题模式的训练”中,而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学生也许学到了不少具体的数学知识,但却很少甚至根本没有领悟到其内在的本质,只有知识的“躯体”,缺乏知识的“灵魂”……

  要搞好初中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认真研究初中教学的各种规律,并加以有机综合,形成适应自身教学的有效方法。如何让数学课上得更理性,更科学有效?我认为要真正做到“功夫花在备课上、精力放在研究上、本领显在课堂上。”我们要在行动的“实”上下功夫,在研究的“深”上想方法,开创行动扎实、研究深入的课程教学改革下局面。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不禁让我重新对这一理念加以剖析。19世纪恩格斯说:“数学是关于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而作为数学学科三大部分(数与代数、几何和统计)之一的数与代数部分,它是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的经典内容,它在义务教育的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这一学习领域的目标、内容、结构以及教学活动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可见,理解数感、符号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和符号感是非常重要的`,是进入数学学习的基础。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学习整数、小数、分数、有理数、实数等数的概念,这些概念本身是抽象的,但通过数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将这些数的概念与它们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建立起联系,例如,一百万有多大,一把黄豆大约有多少粒等等。在课程标准中,重视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淡化过分“形式化”和记忆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自主活动,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数学素养,还有助于他们利用数学头脑来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

  数学与现实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提出“数学问题解决应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中心”。因此,有价值的数学更多地体现在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去观察、认识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获得或提高适应生活的能力。过去教师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和熟练度,学生缺乏估算意识与估算方法。但在日常生活中恰恰是估算较笔算用得更为广泛。我们常常需要估计上学、上班所用的时间,估计完成某一任务(烧饭、买菜、做作业等)所需的时间,估计写一篇文章所需的纸量,放置冰箱所需地方的大小,估计一次旅游所需的费用等等。因此,加强估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新课程标准也反复强调要加强估算,淡化笔算。

  (二)“数与代数”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数学情感的数学。

  在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今天,将这一理念落实到中学阶段,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如何,更要关注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想方法、习惯、情感和态度对于学生今后去创造生活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数与代数”作为基础部分,它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运动、变化规律中的数学模型,它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的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和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能有效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数学情感的,就是有价值的数学。

  从古时用结绳记数、刻痕记数开始,到算盘的使用,到计算器的使用,到现代大型计算机的问世,直至今天微机的广泛使用。无不说明了创新的价值。所以,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能不断创造出更加精彩的世界。因此,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数学就是有价值的数学。这主要体现在解题策略多样化上。对一个问题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对一个事物能做多方面的解释,对一个对象能用多种方式去表达,对一个问题能想出多种不同的解法,那么就不但可以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还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浅谈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20

  “数与代数”这一基础部分正是搭建这种思维的桥梁。它不仅能在数的运算、公式的推导、方程的求解、函数的研究等活动中通过对现实情境中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探索促进学生探究和发现,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能利用正数与负数、精确与近似、方程与求解、已知与未知等概念中蕴涵着对立统一的思想,变量和函数概念中蕴涵着的运动、变化的思想,促进学生用数学、科学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

  数学究竟是什么呢?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即怎样使学生主动地、有效地、合理地学习需要的数学。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更改现有的教育模式与管理理念,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加快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施,推进素质教育。下面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所得的体会:

  一、让数学教学联系实际生活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是最具有鲜活力的,一切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和学都显得苍白无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让学生熟知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的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为此,笔者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且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而以往的数学学习,常常使学生们感到离自己的生活实践太远,枯燥乏味。其实,数学学习完全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体验。教给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的习惯,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数学的智慧与美。

  二、精心准备,认真备课

  教学是一门艺术,备好课是搞好艺术的基本条件。每一课都要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备起点,所谓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要备重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要备难点,所谓难点,即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要备交点,即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要备疑点,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及自主学习。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但有利于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吸收所需知识,学会学习,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意识

  数学课堂通常是被认为比较枯燥、缺乏生动和激情,因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富有人情味又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教学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对数学的态度,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感悟数学,数学教学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

  良好的课堂习惯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与学生分享理解,是生命的活动,专业所长,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着自己。

  五、立足基础,帮助提高

  在初中数学学习,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地、持续地听课,有意注意的时间相当短;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识记;上课时,学习思维迟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不再思维、不再学习的倾向;平时学习中对基础知识掌握欠佳(定理、定义、公式等),从而导致在解题时缺乏条理和依据,造成解题思路的“乱”和“怪”;心理压力较大,不敢去请教,怕被人认为“笨”,日积月累,造成对学习数学存在一定的困难性。

  学习困难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因此,教学的首要工作是转变观念,正确地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认真分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意识地“偏爱差生”,允许学生数学学习上的反复,从中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喜悦。学困生在过去数学中受到的肯定、鼓励相当少,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地鼓励肯定他们,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功,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学好数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降低和调整某些教学要求,以满足某一层次学生的需要,促使教与学的适应,教与学的促进,教与学的统一。

  在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为他们学好数学准备条件,但单靠有信心还是学不好数学的,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种自己学好了数学的切身感受和兴趣,那么这种信心就不会持久,而且又会造成更大的失败和自卑。因此在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后,更重要的工作是创造条件使学习困难的学生真正地学习和掌握大纲教材所要求的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自己学好了数学。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重点就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六、做好课外辅导工作

  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态度上都出现了一定的滑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甚至有的出现厌学情绪。针对这种现状,课外辅导和心理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地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中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七、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形式,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大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语言、素材,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像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不墨守成规,注重教学积累和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质,才能顺应教学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要求教育面向四化,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21世纪的数学教师,我们不能只让学生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而是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数学,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内因,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增强其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对数学的态度,让数学教学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浅谈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浅谈有效教学心得体会04-28

中学数学教学总结05-17

中学数学教学反思04-16

中学数学心得体会05-03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02-02

中学数学教学总结15篇05-17

中学数学教学总结(15篇)05-17

中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11-22

学习中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