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得体会

时间:2022-10-07 14:52:26 心得体会范文 投诉 投稿

【精品】《幼儿教育》心得体会三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教育》心得体会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幼儿教育》心得体会三篇

《幼儿教育》心得体会 篇1

  进入多元、开发、迅速变化的21世纪,我们同你一样面临挑战:如何根据时代的需要和《纲要》的精神实质,来培养主动适应未来社会的人?为了指导幼儿园更深入地实施素质教育,我国颁布了新纲要,这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迈进了一个新的台阶。认真学习了《纲要》,深刻领会《纲要》的最新精神。根据《纲要》要求——“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发展。”下面就《纲要》蕴涵的幼儿环境教育来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纲要》特别强调了环境教育,强调了环境在促进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说明:儿童是社会生态环境中的一份子,爱主动探索周围环境,而非被动的.学习者。周边的社会生态环境为儿童提供了潜在的发展机会,并对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幼儿的反应行为与习惯亦会影响到与其直接相关的家庭、幼儿园、社区。

  结合我班开展的主题活动,环境创设尤为重要。如:小班主题活动《幼儿园真好》,就要求教师为幼儿创设安全、温馨、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幼儿尽快与教师建立依恋关系。教师可经常抱抱幼儿,与他们交谈,参与他们的活动。教师经常播放欢快的儿童歌曲,作为一日活动的背景音乐,使幼儿拥有愉快的心情。在主题墙上布置一幅幼儿园的背景图,张贴每个幼儿的照片,题为:“我爱你,幼儿园”,以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归属感。通过环境教育,是幼儿喜爱上幼儿园的情感。

  《纲要》中指出,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也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老师的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所以,我们努力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和谐的、安全的、自由的环境,让幼儿自由自在地在这环境中生活、游戏、学习、发展。《纲要》还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的确,家长的作用也是不小的,我们要认真做好家长的工作,取得他们的信任,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以上是我学习《纲要》后的一点体会,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将不断的更深入的学习,把《纲要》精神逐步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幼儿教育》心得体会 篇2

  又到了月尾的时间了,又要分享心得了,真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好,那就说一说我们这几个月的常规吧,经过几个月的常规训练我觉得我们的常规比以前好了很多,孩子们的各方面都在不停的进步,首先我们的排队情况,第一周的一两天我就看到了成果了,孩子们在排队时没有以前的你推我、我推你的情况了而且是比较自觉的你走你的、我走我的,虽然还有一些小朋友还是会有这样的情况但是比以前好了很多,老师带起来就没那么辛苦了比较轻松,发脾气也少了很多。其次就要说一说我们的吃饭吧,吃饭的时间改了小朋友的速度反而快了,以前的慢吞吞现在变成了“快速”但是我们班还不行,还是有很多慢吞吞的小鬼们改也改不了,这怎么办呢?再次就要说说我们的排队喝水问题了,同样的情况以前我们排队喝水老是有人打架总是有人来投诉说老师那个谁谁啊又不给水我喝水,或者说老师他刚才在喝水时推我,等等的情况都有了明显的少了,最后就要说说我们的午睡了,现在午睡的时间也改了以前是11:40~11:55分之间才全部进去睡的,现在是12:00~12:15分才全部进去睡室的,虽然说现在的午睡进去时有了超大的改变,没有以前的菜市场现象了,比较有,比较安静的进去睡,但是就因时间的改变,有好多小朋友都未能入睡,可以说没有睡再聊天,这给值班老师带来了很多的难处,因为顾的了这一班的`那个,又顾不了那一班的那个,还有孩子的睡眠没有得到充足,可能是还没有习惯的原因,相信只要慢慢适应相信有更好的收获。。。

  我深信只要不断的努力,不断的付出,总有一天会看到所付出的辛勤换来的收获的努力吧!我相信只要用心做相信一定会有收获的,努力吧!不要怕辛苦,辛苦换来的是收获!

《幼儿教育》心得体会 篇3

  所谓创造教育,简而言之是指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教育。具体一点,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和研究发明创造的规律和创造方法,发展他们的创造潜能,培养创造素质、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对幼儿而言,创造教育就是遵循人的创造活动规律和创造素质的培养规律,通过创造性组织幼儿教育活动,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培养幼儿的创造素质,为造就创造性人才奠定基础的教育。

  近年来,幼儿创造力的理论探索、培养开发成了研究热点。虽然幼儿创造教育研究的对象及内容有所拓宽,但仍然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之一:急功近利,过分炒作,认为创造性是可以“教”出来的。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间,人人是创造之人。”这一观点使研究者已经认识到幼儿创造教育的“基础性”,认识到幼儿生活中的处处创造,不仅研究语言、思维领域的创造性,而且还研究艺术、社交活动、环境对幼儿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的关系。但是幼儿创造教育的`研究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表面的描述阶段。在许多教育者看来,创造性是可以“教”出来的,创造性思维是可以“培训”出来的。所以,人人都谈幼儿创造教育,个个都谈如何培养、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并且口号化,形式化的推广某种方法。实际上,这样会使幼儿自觉不自觉地按照一个别人预设的模式、计划和步骤去强制达到,致使教师或学校的无形外力延伸到本属于孩子的自由发展和思考空间。

  误区之二:把创造力的培养等同于创造技能的培养。

  面对新世纪创造教育的要求,许多幼儿园在实施教育的活动中,均将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作为不可缺少的目标,但是由于一些教师的片面理解以及受到创造性是可以“教”出来的影响,往往不顾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只一味地强调创造教育就是在原来教育的基础上搞点小发明、小制作。强迫孩子动手“加工”已做好的成品或者搞一些动手能力的评比,借以展现幼儿的“创造力”。如果孩子的动手能力强,便会称孩子为创造天才,而那些动手能力稍差和不会“加工”的孩子,会被老师批评:“看你笨的,不会创造,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不会做,你还能干什么!”这样断然地将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划等号,只会颠倒操作能力和创造思维、创造想象、创造精神在培养幼儿创造力中的地位。

  误区三:把创造思维等同于求异思维。

  在幼儿创造教育中,老师为了培养幼儿“标新立异”的创造力却常常走向另一个极端,片面地追求求异思维。笔者曾经去一所幼儿园见习,当时在上美术课,老师正教幼儿画小兔子,黑板上挂了一幅范画,所有的孩子都开始画了起来,老师在巡回指导时有些刻意地要求孩子画出与范画不一样的画:“红红,你怎么和老师画的一样,你不会自己想一个别的样子!”“亮亮,你怎么和丽丽画的一样,快改了!”。老师对与和别人不一样的画,在评价时,会大大鼓励,表扬幼儿,而对于相似的画,则反应平平,甚至有些埋怨,这难道是我们的创造教育吗?未免有些太刻意了,这样只会将“求异”变为一种目的,一味强调求异思维也会导致教育的偏要。分页标题

  幼儿天生就具有创造性,他们的行为和做事情的方式是与众不同的,当学龄前儿童进行发散思维的时候,他们的创造力应该得到鼓励,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具体帮助幼儿表现和发挥出他们的创造力。

  1、创造心理安全的环境,帮助幼儿适应变化。使幼儿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不会受到打击和嘲笑,验证自己想法时不遭到孤立,能够在与周围环境不断交互作用中,显示出创造性的潜能。

  2、帮助幼儿认识到有些问题不是很容易能回答得出来的。这可以避免焦虑情绪的出现,从而激发创造力的发展。

  3、鼓励幼儿去寻求多种答案。使他们能对自己提出的答案进行比较,找出最适合这种情景的回答。

  4、奖励表现出创造性的幼儿。让幼儿认识到他们创造性的观点以及大胆、出奇的想象是受大人重视的。

  5、帮助幼儿体会创造带来的快乐。要让幼儿发现,在做某些事情时,自己能找到答案是件有趣的事情。

  6、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幼儿自觉积极地参与活动,使其创造的智慧和结晶在环境的刺激下激活起来。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珍贵的存在,当孩子由原来喜欢质疑到“没有问题”,由入学时的“问号”到毕业时的“句号”,无不说明幼儿创造能力是能够开发也是最容易受压抑和挫伤的。让我们珍惜这种创造的存在,为培养创造型人才,迈好这关键的一步,使孩子将来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幼儿教育》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幼儿教育心得体会07-14

幼儿教育的心得体会01-17

《幼儿教育》心得体会03-12

对幼儿教育心得体会01-20

幼儿教育培训心得体会12-30

关于幼儿教育的心得体会01-13

读幼儿教育心得体会03-20

【推荐】幼儿教育心得体会02-06

幼儿教育心得体会【荐】02-06

小班幼儿教育心得体会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