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凡四训》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4-05-21 17:47:35 心得体会范文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读《了凡四训》的心得体会(通用20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了凡四训》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了凡四训》的心得体会(通用20篇)

  读《了凡四训》的心得体会 1

  本片主要是袁了凡先生为了教育自己的后代,以讲故事的形式分章节讲述了立命、改过、积善、谦德四个方面。

  在立命这一篇中了凡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后人,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要总结人生不同阶段的经验教训,要面对各种命运的考验,特别是后天的命运,一定要善于修持完善自己,积德行善,这样命运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改过则是教育后人要有羞耻心、敬畏心、勇猛心,结合现在的说法我理解就是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通过不同角度审视、考虑问题,这样才能跳出自己的圈子,发现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这就应了了凡先生的改过方法。

  了凡先生讲述的积善、谦德是对个人命运影响最大的,只有广积善德,才能扭转命运。从现代的角度来说,能多帮助别人、关心他人,能和周围的亲人、朋友、同事和睦相处,在你遇到问题或困难时才能得到大家的帮助、支持,这其实也是汲取各方知识最好的一种途径。

  结合现在我们实际的现状,我们首先如何面对自己的立命之本工作呢?

  目前我们所见到员工对工作的态度,通常仅限于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通过工作换取一份收入,用于子女教育、日常的穿衣吃饭以及人情往来等,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是为了发挥所学专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因为目的不同,所以大家对工作的努力不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责任心,是不是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来干,能不能主动发挥自己的智慧,提高工作效率,优质的完成各项工作。

  结合《了凡四训》我理解,工作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鼓励大家利用现在这个最现成的机会呢!为什么在工作团队中有人会脱颖而出,有人却一直默默无闻?这很值得思考。

  作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学习提高工作技能,学习处理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遵守各项公司制度,积极为公司经营出谋划策,这些都可以为自己改造命运创造条件。在认真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使我们的应变力、决断力、适应力、协调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我认为除了工作,没有哪种活动能提供如此充实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所以工作是要我们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的。另外,认真工作还蕴藏着多重机遇。我们身边有许多人,是在工作中结识的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获得广泛的人缘,通过这些人缘就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样,通过工作关系成就的姻缘不也是最好的一种表现吗?

  那么片中所讲述的行善积德我们该怎么去做呢?且不说别的,其实每做一件善事后,大家的心情会不会很愉快呢?如果大家都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去帮助别人,投入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日复一日的积累,那么你的人生不就是快乐而幸福的吗?

  其实,近期观看、阅读的《了凡四训》和《孟子与离娄》都是通过古人总结的经验教训,来教育当代人,里面有一些现成的方法和举措,尽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对我们产生一些启发或引导。所以说古人读书有益,这是真实不虚的!

  读《了凡四训》的心得体会 2

  观看了《了凡四训》,有如下感想分享:

  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去改变命运,人的命运天注定只是一般人的看法。袁了凡先生通过现身说法,向儿子讲述了命运的真相,说明了人们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身的命运,断恶修善,灾消福来。消极被动地听从命运的安排,只能知命认命。根据立命之学积极的改造命运,则是积极有益的。

  了凡先生还说,积极去改造命运,需要用心去修炼道德,用功去做自己的事业。我们经常说,心态会影响个体的思维、思维会左右个体的行动、行动会导致个体的命运,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以事业来说,我们能不能从心底把自己的工作看成大家一起的事业?我们能不能采取有效的行动引导我们的事业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并最终获取成功?这一切,真正的核心源自你的态度,是不是真正用心去做、用心去修炼。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遇到困难险阻时是不是积极进取,而不是就此认命?以我们目前正在实施的项目为例,可能进行了成百上千次的试错,也许第1001次才是真正成功的产品,但我们能否坚持到这一刻?我们能否通过一次次的努力积极的去改进我们的产品?我们能否做到极致?看过这个片子的第一集,我当时就闪现出这些念头。

  我用现在互联网成功的案例和我们对比,首先就闪现出小米的专注、极致、口碑和快,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小米进入手机市场,是进入了一个绝对的红海,这样红海的`市场,怎么还能进入?能不能成功,怎么成功?小米诠释了一个极好的案例。它的极致、专注不恰恰印证了要真正的用心、用功去做自己的事业么。一个卖煎饼果子的皇太吉,你能相信他能在6个月内销售额过亿么?BAT(百度、阿里、腾讯)出来的4兄弟,卖肉夹馍,10平米店面,日入万元,他凭什么成功?凭的是真正用心去经营、去改变自己的人生。

  现在是一个浮躁的社会,需要像了凡先生说的那样:戒躁、静心、努力、行善,用心去修炼道德和事业,方有成功之机会。

  读《了凡四训》的心得体会 3

  袁黄,初名表,字坤仪,在遇到云谷大师后,取号了凡,意为结束一些凡人的看法。《了凡四训》共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

  《了凡四训》开始写到作者在年轻的时候曾经遇到以为大师,为其算命,说其某年某月可取得何种官职,经过验证,竟分毫不差,自此作者对大师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当然自此也少了些积极进取,认为一切乃命中注定,奋斗与否都难以逃脱命运的安排。

  但自从作者遇到了云谷大师,把之前大师算命之事乃至自己命中无子的结局都告诉了大师,大师告诉他这一切都是可以扭转的。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云谷大师告诉他,造命乃是天所注定的,人无法改变,但是人可以立命,进而改变自己命中的祸福。自此,作者改名为了凡。

  看到这一句话,我想我年少时,曾经一度听到老师说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并坚信不移;后来稍大些,却又认为一切乃是命中注定,我们只是随着命运的安排在过日子。但读了这本书,我可以说关于人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一观点有了更深的理解。

  紧接着,云谷大师告诉了作者改变命运的方法,首先就是改过,把从前自己所做之事一一反省,并尽力进行改正。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多行善事(当然这其中又区分了善的`各种种类,大善、小善;真善、假善;满善、半善;端善、曲善等等),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着一份谦虚的态度,不可傲慢。

  作者在听取了云谷大师的建议后,分析了自己的种种缺点,并开始多做善事,后来考取功名并得一子,取名天启。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时时被触动,我曾一度像了凡先生一样,安于命运,浑浑噩噩的过着每一天。而这本书可以说点醒了我,应该积极进取,多行善事,自求多福,改变命运。

  这本书最后有功过格,可以参照这些功过格对自己每天的所做作为进行参照。本书虽然篇目不长,但句句警句,激人向善。与《太上感应篇》、《安士全书》并称三大善书。也对无数仁人志士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

  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有幸读到这本书,只要认识到之前的种种业障,从今改过为时不晚,每天读一读,每天反思省察自我,定有收获。

  读《了凡四训》的心得体会 4

  公司组织阅读《了凡四训》,这是第一次听说这本书。当翻开一看竟是文言文的,兴致便失了一大半所以并没有仔细读它。

  只是粗略地从头到尾翻了一下。

  朦胧地记得讲的是与命运有关的事。直到最近一次心情极度低落时无意间再一次翻开了这本书,通过那这次的阅读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让我有了摸索前进的动力。而一直到现在再次重读一遍这本书又给了我不同的感受。我觉得当今世界处在一个巨变与浮躁的时代里。精神危机、价值危机和经济危机的挑战无处不在。

  身处在这样一个复杂的世界,我们需要一样东西来调剂一下自己的精神世界来抵御外界各色各样的压力。那这样东西是什么呢?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了凡四训》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这本书是他作于六十九岁时。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一些听闻的真实故事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首先《了凡四训》的写作方法很值得人借鉴。它不同其他讲道理的书深奥、枯燥、难懂。他将深奥的佛法用浅显的语言表露出来。

  在一个个实例中让人明白深奥的道理。如在“立命之学”中他用自己前后不同的亲身经历阐述了命应该由自己立。在“积善之方”中他列举了十个真实的例子让人很信服。他的首篇“立命之学”先阐述了立命的重要性,而后在下面的三篇中分别从“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这三方面阐述了改如何立命。

  当然文章的内涵更让人值得深思。

  虽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内涵深刻.兼融儒、释、道三家思想,呈现真善美的中华文化。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篇。论证“种瓜得瓜”、“善有善报”、“积极进取”、“有愿皆成”之理。

  以第一篇写的是“立命之学”为例。作者通过自身的经历讲述了自己不同时期的命运变化。让人们相信“命自我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抱怨“命运不济”“生不逢时“命中注定”其实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才是命运的主宰者、掌握者。曾经听到过这样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生活平庸的人去问禅师:“是否这个世界真的.存在命运”。禅师让他伸出左手,并向他一一指明了手心里爱情线、事业线、生命线分别所在的位置。然后禅师让他把手紧紧地握住,并且问他那几根命运线现在在哪?那人回答说在手中。于是禅师笑着说;“对啊,所以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了凡四训》中孔道人将《黄极数正传》赠送给了袁了凡,并算定其一生的命运。了凡深信于此,消极地等待着命运的安排。因此往后的日子他都过得碌碌无为。

  直到遇到云谷禅师才改变了其命运。云谷禅师告诉他“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说得多好,人只要起心动念,就有命运。极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长。他的命算不来。极恶的人,多半是过去生修大富大贵。因为造恶把福折损了,虽折还有余福。所以只要我们敢立命,一切定数都称不上定数了。

  “若不反躬内省,而途向外驰求。而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每个人的喜好、特长都不同,职业道路也不同。只要自己心中有成功的信念,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改正错的,发挥优势,最终会有好结果的。命运在不停地变化着。我们只有紧紧地抓住他,才有可能成功。如果我们消极地等待命运的引领,那么等待我们的只有悬崖,只有失败。读完《了凡四训》之后,使我心目豁然,信心勇气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来改造自己的命运。走出被命所运的阴霾,成为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智者,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在钢筋水泥的世界中人们的生活水平似乎在提高,但牢固的钢筋水泥也割断了人与人之间密切的联系,也使得人们越来越远离了自己的本性。生活中各色各样的压力也蜂拥而至,有些人们会向无头苍蝇一般失去方向。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

  只要胸中有理想、有抱负、并找到正确的方法我们便能成功。蝴蝶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方才破茧成蝶的,而我们呢?自己的命运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方能冲上云霄到达成功的彼岸。

  读《了凡四训》的心得体会 5

  三年前,朋友送给我一本《了凡四训》,当时读完后,我半信半疑,觉得内容迷信离奇,不足以信。后来,王小虎校长在大会上多次提及此书,让我再次有机会拿起它,这次再读后感受不太一样,结合自己我谈些自己的体会。

  作为老师,首先要修改自己的言,解决口舌争端问题。不再随意评论攻击其他国学和玄学界的前辈和名人,如果有必要可以实事求是地做些中肯的点评。其次,对评论自己的人,善意的批评要接受,恶意的攻击要不放在心上。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给自己褒扬的人要知道感恩。

  阴阳五行的观点是,一个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总是有两个方面,事物本身不具备善恶,善恶的评判取决于你的视角。这个视角往往又决定在时间和空间的位置。在适当的时间和合理的位置,人要口出恩言。

  其次,要解决身体不佳的问题。由于想的多伤神,说的多伤精,运动少导致脾无法运化而肥胖。

  解决的办法,我将学生以6人以小组,分成8组,每组选出一位负责任的组长,当我的教学任务偏重时,我可以吩咐组长去执行,如平时的听写默写,作业订正,都可以由组长去检查落实。每周至少四次的活动,比如游泳,打球,跑步等等活动。同时在课前也要进行一些唱歌练声练气放松心情的工作。

  根据五行学的观点,人要得到一样东西,必然会失却一样东西。很多人明明知道是错,却无法改过,不是没有毅力,是害怕失去。改正缺点的同时会增加自己东西,但也会失去东西。因此在改过的时候,必须明白自己得到什么,失去什么。那种只有得到,没有失去的观点,不是阴阳五行学的理论,事实上也不存在。不过一般大众比较喜欢听。

  再次,要修炼自己的心境。用境法,配合自己上面的行为,这是内修的方法。以准提境作为自己护身符。如唐太宗说的:以境照人,可以整衣冠。以史为境可以知兴衰,以人为境可以明得失。

  在《了凡四训》中,有个功过格,写着他积善的过程记录。还有一个就是准提咒。很多人看了就过去了。其实这很重要,是他改命的三个方法之一。

  镜子的功能是要求自己的心能像镜子一样,虽然印射出世界的万象,但本身还是一层不染。就像我们说的五行可以有万物类像,但五行本身的定义没有变化。在生活中,主要表现为你要交接好的人,高尚的人,心里要想好的事,这样你的心境就会美好。其次,就是如果镜子出现了不好的东西,镜子不会反对,它会接受。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看到了,遇到了不顺利的'境况,首先不是拒绝,而是接受。所谓风风雨雨都接受。再次,就是不要去擦镜子,希望这个不好的像擦掉。要知道这个心像虽然在镜子中,但要改变,还是要自己去处理。也就是大家说的,先接受它,再处理它,这样才能放下它。

  如果你的心真能到了最高境界,境子中的像就没有什么好和不好的区别,我们现在做不到,那么就多接触好的东西。其实世间一切的美好,都是要用不好的东西成就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病方为贵,无伤不是奇,格中能去病,财禄两相随。最后,必须抛弃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世界的方法。这样才能根本方向上不犯大的错误,也才能灵活的处理各种关系,并知道自己的错误。如果以自我为中心,一切的决定以为是自己的,那么根本没有办法抵挡魔鬼的诱惑。如果生辰八字是你,那么大运流年都是你遇到的人和事,其中有好,有坏。大多数人到了这个时间段自然会认为要这样做,并认为这是自己的意志。其实很多时候,是一种选择。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成功,是为了成长。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使命。只要你能成长,那么奖品就是成功。我很欣赏日本超一流棋手武功宫正树,他说:我下棋不是为了胜负,而是为了追求棋道,因此总是认真的下每一盘棋。

  好书不厌百回读,今后的工作中,我应把《了凡四训》作为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常读常悟,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读《了凡四训》的心得体会 6

  这个星期我读完了《了凡四训》《了凡四训》,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给自己儿子写得告诫书, 书中 ,了凡先生以毕生的学问和修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儿子不要被命运束缚,命是可以改变的,要自强不息。

  这本书包含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方”四训。这里主要说了,了凡先生自幼丧父,母亲让他弃学从医,学医可以养生,也可以救人,了凡先生听从了母亲的意见。有一天,他去慈云寺遇到了一位老者,姓孔,云南人, 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孔先生告诉了凡先生命里为官,并告诉他“你县考可以考第十四名,府考可以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可以考第九名。”

  第二年了凡先生赶考,结果孔先生的话都一一应验。孔先生还告诉了凡先生,他以后是个大官,五十三岁那年因病而终,可惜没有孩子。了凡先生相信了孔先生的`话。知道自己五十三岁就要死了,所以了凡先生也无所求,每个人生下来都不是圣人,哪里没有过错的呢?了凡先生决定从今天起改掉过错,每日行善。了他做了很多好事,包括做官时,减免税负,关心百姓疾苦,是百姓敬重的好官。最后了凡先生不但有儿子,而且还活到了七十四岁。

  读了这本书使我明白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就是说乐于助人,好施舍的人,这样才能把坏的命运变成好的命运。了凡先生告诫后人要有善心 德心 孝心。

  读《了凡四训》的心得体会 7

  《了凡四训》是一部教育子女的家训,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分内容,集中概括总结了我国封建时代的道德伦理思想的精华,由于清代及民国初年的高僧贤德们的推崇、印行,在民间广泛流传,对我国民众的人生和道德实践发生了重要影响。

  “立命之学”中提到了改造命运的原理有两个方面,即,竭力行善和努力断恶。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正是印证了这样的思想。了凡先生由最初的宿命论转变为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即在生活中不断的行善,而不作恶事,他的这种转变也正是信仰的转变,从信仰宿命论而改为信仰福善祸淫、命由我造的人生观。正如其所说“余初号学海,是曰改号了凡,盖悟立命之说。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

  “改过之法”顾名思义,就是不仅要积极为善,而且还要知非改过。正如孟子所说“人恒过,然后能改。”袁黄先生将改过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从事上改、从理上改和从心上改,并且论述了各自的利弊得失。第一种层次仅仅是从表面上改变,即把毛病找出来一样样地改。第二种层次就是从理解道理的角度出发,道理明白了,过错自然就会消除,正如此所说“其馀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第三是从心上改,即“过有千端,惟心所造,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意思是说因为人们有不正当的思想所以这些思想才会发展成千万种过错,一个人如果能净化自己的思想使之充满心间,那么其他不正当的思想就不会玷污自己的心灵,自然就不会犯错误。这是袁黄先生论述改过的`最高境界。

  “积善之方”,即积善成德的方法,要改造命运不仅要改过,而且还要积善。要积善就必须先明白事理,因为“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在区分善与恶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中峰禅师的话:“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恶。有益於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於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此外,在积善方面我们可以按照了凡先生划分的标准,即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水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如果能做到这几点,那么我们就可以具备这世间各种品德。

  “谦德之效”讲的是只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本篇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谦虚获益”的普遍性,这个道理类似于我们平时所提倡的“满招损,谦受益。”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的过程,也都有其发展的极点,当到达极点后,就会逐步下降,就像“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一样。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也只有谦虚,戒骄戒躁,我们才能更好的领悟这个世界,参透世间的各种道理。

  无论改过、积善还是谦德都应基于立命,即对生命生活本身的存在与构成的理解。“积善”是建立在“改过”的基础之上, “改过”是建立在明白因果的基础之上,即“福善祸淫、命由自造”的人生价值信念。《大学》上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立命”亦即“知命”是本,“知命”之后必要力行改过、积善与谦德方可转化命运。

  如果借用他人的语言对全文进行归纳那就是“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

  读《了凡四训》的心得体会 8

  《了凡四训》是我这么多年以来看到的最能打动我心灵的书籍,第一篇,立命之学。”命由天做,福自己求”。这么多年,从参加工作起我就珍惜自己的工作,很认真,也很努力,经历过生存的艰辛,也更懂得什么是生活。当我看到了凡先生的人生,就很羡慕他,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一生过的简单,却又快乐。他知道自己的命运后,很坦然的向自己求福,最终得到了很好的福报。

  “若不反躬内省,而途向外驰求,而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每个人的喜好,特长都不同,职业道路也不同,只要自己心中有成功的信念,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改正错的,发挥优势,最终会有好结果的,一个善人,自会有很好的人缘,那么很多人来帮助他,再加上他自身的努力,成功的可能性自会比别人大很多!对于自身而言,我自认为自己身上还有很多浮躁的东西,要想改造命运,就要努力去改正!

  第二篇改过之法。一个人如何才能改过,了凡先生告诉我们三个心:一,知耻心,当一个人有了知耻心,那么改过就不难了。二,发畏心,凡是作恶的人,大多没有畏心,他们不怕国家的法律,不畏惧社会的谴责,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前面两条是改过的前提,最后一点,改过的勇心。勇于改正错误,战胜自己的勇猛之心。我们要改过,就要反省,反省自己身上还有那些不足,然后逐一去改,这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要将一个人维持了几十年的习惯改变,这确实是需要勇气的',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如不是经历了大的挫折和打击,人是不会轻易地改变自己的习惯的,习惯的养成,就是要靠重复,不断的重复,一点一滴的去改变,日积月累就会真正的改变。

  第三篇,积善之方。做了好事,大家都知道的,叫做积阳德,做了好事别人都不知道的叫积阴德。我如果你今天看到一个需要你帮助的人,你没有去帮助他,那么有一天,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会指望谁来帮助你呢?这就是一种恶性循环,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去做善事,不要担心自己的力量太小,只要大家都这么做,那将产生巨大的能量!

  第四篇,谦德之效。“满招损,谦受益”我们常能看到这样的话语,我们小的时候,老师就叫我们要谦虚,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他说,“你们看秋天麦田里成熟的麦穗是不是都低着头的呢?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它们腹中是沉甸甸的果实,而那些高高昂着头的麦穗全都是腹中空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谦虚,凡是那些大师,都是谦虚的人,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低着头,多听取别人的批评指教,才能进步,才能成为正真的大师!

  我读了《了凡四训》,让我懂得古人家训的重要性,袁了凡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命运,我们现代年轻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想尽一切办法来克服困难,加倍努力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命运。我们家长教会孩子改正自己不好习惯的方法,家长为榜样,通过家长成功方法,让孩子学习。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们从现在每天做多一些善事,通过家长行为来影响孩子多做善事习惯。“满招损,谦受益”的重要性,让孩子怀着谦虚之心去学习做事做人。

  读《了凡四训》的心得体会 9

  《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先生写给后代的一本家书。

  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不差分毫的算定,认为今生前世既然已经成为定数,无需迷茫,但同时也没有了追求,而人生总是有那么一点不可知的意味才能过得兴致盎然、回味悠长,直到遇到了云谷禅师改变了他的一生。了凡先生以自己的实践说明了命运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也印证了古圣贤孟老夫子所谓的:"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名句。

  至于改正的方法,我觉得我能够从事理上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原因,却很难从心中抹去做错事、做恶事的想法,明白了错误的根源,就会在做事之前用这些标准来评判这件事是否应该去做,但是只有从心上改正,不起心动念,才能够防止种下恶因。当人的想法专心于善时,就不会有恶的念头涌入,正如我们专心于学习,就不会有怠惰享乐的想法一样,从心上去改正,应该是我勇猛精进的方向。

  积善之方用十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积善能够改变命运的道理,了凡先生很强调的两点就是积善要出于至诚之心、出于利他之心,否则就是假善、小善。是非、端曲、半满皆源于存心的不同。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我觉得这十点纲要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爱敬存心",心中不存爱敬,其他的行为那么非出于真诚,自然将是一文不值的。"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我们都应该心存爱敬,了凡先生说"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才能通圣人之志",不可能通过圣人先贤本身去爱敬当今世人,但是我们应该代圣人立言,践行圣人之志,来帮助、爱敬万物,通过自己的行动把圣人的爱传播给世人,这样既是我们爱敬了世人,同样也是圣人爱敬了世人,这样才是"为圣人而安之矣"的真谛。

  谦德之效的内涵那么显得更为明了了,"满招损,谦受益",生活中我们的`行为太满,我们的欲望太满,我们的态度太满,我们的心太满,这恰恰是西方文化入侵的结果。资本的本性便是去创造新的资本,便是去实现利益的最大,所以说建立在资本上的文化必定是一种满的文化,而这也是现代社会急躁不安的根源所在。追名逐利,无非是为了满足自己,我们要时刻的提醒自己在学问上虚怀假设谷,认识到自己的鄙薄;处世上礼让三分,得饶人处且饶人;精神上也保持一种永不满足的精进之心,不断完善自己,做到更好。谦,是亏,但也是得,关键看自己的态度与努力。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做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福祸无门总在心,作恶之可怕,不在被人发现,而在于自己知道;行善之可嘉,不在别人夸赞,而在于自己安详。

  立命是什么?立命就是自己要创造命运,而不是让被命运束缚。

  以前一直想不明白,命由天定和努力奋斗之间的关系,我并不是完全不相信命运的人,但我更愿意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直到看完了《了凡四以前一直想不明白,命由天定和努力奋斗之间的关系,我并不是完全不相信命运的人,但我更愿意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直到看完了《了凡四训》,终于找到了一种可以说服自己的观点,袁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算定,不差分毫,虽然少去了迷茫的痛苦,同时也没有了人生的追求,而人生总是有那么一点不可知的意味才能过得兴致盎然,回味悠长,直到遇到了云谷禅师改变了他的一生,说来简单,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说的就是人只要起心动念,就有命运,极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长,他的命算不来。极恶的人,多半是过去生修大富大贵,因为造恶把福折损了,虽折还有余福。 俗话说: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只是报应的时间未必在当世,可能祸及后代子孙。

  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说法,指完全被命运捆住的人,即‘听天由命’者。袁了凡以自己的实践说明了命运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也印证了古圣贤孟老夫子所谓: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名句。

  人生能通过不断的积善修德来突破命运的定数,让固有的定数变为变数,最终命运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就像老禅师所说:命由我自己造,福由我自己求;我造恶就自然折福;我修善,就自然得福。这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好方法,给人以希望和启迪,具有朴素辨证主义的思维特征,让人能冷静面对世间的各种变化,劝人积极面对生活,可以说,读此书,对事业,对生活有百利而无一害。 《易经》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开篇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教人行善,这是易经的第一要旨,否则,凶何可避,吉何可趋。

  读这本书我不仅懂得了命运可以改变及改变命运的方法,同时还认识了佛教是一种至善圆满的教育,很庆幸看到了这本书。 我将努力实行!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读这本书,并按照古圣贤的教育理论来教育子孙后代,那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比现在更繁荣富强。

  读《了凡四训》的心得体会 10

  看到此篇时,还是颇有点惊讶,我以为改命,需要的品行素养会是什么发愤图强,自强不息等等大气磅礴的词汇,没想到了凡先生只提出了两个字:谦虚!了凡先生教戒儿子说:能过积善,自然最好,但人在社会上,不能不和人交往,做人的方法必有讲究,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谦虚。一个人能谦虚,在社会上一定会得别人的支持帮助和信任,而懂得谦虚,便更知道"日日又新"的重要性,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所有种种的好处,都从谦虚上得来,所以称之为"谦得"。

  古人说"满招损,谦受益".这话放到今天的社会也是十分受用的。现在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也开始膨胀起来,却常常忽略了谦虚这一品德,谦虚的人,别人愿意和他交往,都愿意当他"老师"教诲他东西,也都乐意做他"贵人",这样谦虚者得到的机会更多。

  这一篇专讲谦虚的好处,谦虚的效应。如果读者能仔细体会并运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中,相信必定能受益终身。

  《了凡四训》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的一部伟大著作。了凡先生将毕生的经历和修养,结合真实生动的公案,兼容儒道佛三家思想,谱写了一本启迪人生的智慧之书。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读后感,我有幸能读到此书,希望你也是幸运之人。

  真诚地希望能有更多的读友能读到此书,并从中受益。

  读《了凡四训》的心得体会 11

  《了凡四训》是一本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的教育书籍,全文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分四部分来讲解如何改变命运。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其以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

  未学此书前,只知道人的命天注定,胡盘烂算不顶用。殊不知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了凡四训是一本非常好的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命运如何改变命运的书,好的修养德行福泽后代,对于我来说命由天定那是铁的事实,生辰八字注定的,直到读完了凡四训,终于深刻的理解了“命由心造,福自我求”这句话的意思。

  了凡先生一生本来已被算命先生算定,经过验证不差分毫,虽然少去了迷茫的痛苦,但同时也让他没有了人生的追求,有着“得过且过,阳坡地暖和”的惰性。其实人生总有那么一点不可知的奥妙隐藏其中,当你突然顿悟的那一刻,才觉得人生原来如此美好。了凡先生自遇到云谷禅师改变了他的一生,说来简单“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说得多好,人的起心动念,是改变命运源头,极善的人,经常会帮助别人,做一些好事,福德会随着善行日渐增长,命运就不是定数;极恶的`人,原本可能有的福德反而随着他造的恶日趋所损,他的命运也不是定数,取决于他的造业。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是说你种下什么种子收获什么果实,这个果实是不定期的,也许半年六个月,也许三年五载,也许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了凡先生以自己的实践说明了命运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也印证了:“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古语名句。读完这本书我不仅懂得了命运可以改变及改变命运的方法,还认识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所在。

  人们常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又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由此可知,数千年以来,人人皆知有命运的存在,也都感慨命运的不可捉摸。命好命歹,心态最重要,一定学会反省自己的过失,发现并改掉自己的坏脾气,对待他人要像对待自己一样,才会有宽容心,要一心向善,力所能及的真心的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一块对家族、对社会充满正能量的磁铁。

  读《了凡四训》的心得体会 12

  此篇讲述了凡先生从认命到决心改命的过程。了凡少年时被一名高人孔先生算定一生,后来各个阶段发生的各种事情都在孔先生的算定中,这让了凡先生对"命中注定"深信不疑,于是无欲无求,按照孔先生算定的人生轨迹行尸走肉般的活着,也陷入命中无时莫强求的宿命论里。直到有一次拜访云谷禅师,云谷禅师曰: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在云谷的循序教导和点播下,了凡先生了解到命的定数和自求命数的原理,终于道出"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人生感悟。

  我也终于在此篇里解读到命运的真相,弄清了宿命与造命之间的关系。古人云:命由天定,运由己生。其实命运二字是分开的:命与运。可以认为人的."命"是确定的,而所谓"运"是个人行为,言语,心念与反应的宿世果报。

  每个人的阴阳运数不定,是动态的,是可以自我把握的。命中带有此运,不代表已运此运。就好比一出生上天给到每个人的土地是不一样的,有一些土地肥沃,有一些土地贫瘠,一些山峦起伏,一些溪水蜿蜒,就像我们"命"里初始的轨迹。但要在这片土地上种什么种子,怎么经营结什么样果还得看你怎么"运",有些先天土地富饶,但后天不好不好耕作结果可能断送了命里本该有的福报,而相反有些土地并不算良好的,但经过后天的辛劳努力,可能就会创造出命中本无的东西,以此造命改命。现实生活中总有出身平凡却一步一步努力走向成功的"马云",也有出身名门却几度蹲牢狱的"张默".所以我们都应该正视我们的"命",把握好我们的"运":命中有时,需珍惜;命中无时,需努力!

  读《了凡四训》的心得体会 13

  本篇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了凡叙述十个案例以论证“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第二部分从八个对立面去精细论述“善”(为什么要细致论述“善”了,因为“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第三部分是将生活中的善行归为十大类,可对照而推而广之。

  在这里,我将简述了凡从八个对立面(真假,端曲,阴阳,是非,偏正,半满,大小,难易)对善的细致描述,很有启发意义。

  善的真假,判断标准,是否有益于他人。一个人的言语,行为,态度都是表象,动听的言语,友善的行为,恭敬的态度,为世人所喜,但并不一定对他人有益。因此,存公心,有根心(真心),无企图是真善。

  善的端曲,判断标准,善心纯不纯正。纯正为端,有杂念为曲。如上所说,人的行为表现可以选择,但是内心是否真的纯净。

  善的阴阳,判断标准,是否为公众知晓。做善事被公众知晓为阳善,不被公众知晓为阴德。阳德的回报是“享世名”,名与实不符多有“奇祸”;阴德回报是“天报之”,为自己,家人,子孙所享。所以古人多劝多积阴德。

  善的是非,判断标准,是否有益于社会,是否从长远角度考虑。很多善的行为,对于个人来讲是道德水平极高的表现,但是不能用自己的高标准去要求或者号召普通民众,普通民众会因为难以做到,或者说会因为相形见绌,反而不做这类善事了。反而非善。

  善的偏正,判断标准,好心办好事,为正;坏心办坏事,为偏。好心办成了坏事,为正中偏,坏心也可能办成好事,为偏中正。

  善的半满,判断标准,积善心诚,勤积善,施心真为满;心不真,诚,为半。与你实际的.贡献的并没有关系,心真诚,即使能力很小也为满;心不真诚,即使能力很多也为半。

  善的大小,判断标准,引用原文:“故志在家国,则善虽少而大;苟在一身,虽多亦小。”

  善的难易,判断标准,引用原文:“难舍处能舍,难忍处能忍”则为难。

  具体了解了善的内涵,本着一颗真诚心做事情,就是那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了。

  读《了凡四训》的心得体会 14

  以前一直想不明白,命由天定和努力奋斗之间的关系,我并不是完全不相信命运的人,但我更愿意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直到看完了了凡四训,终于找到了一种说服我的观点,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算定,不差分毫,虽然少去了迷茫的痛苦,同时也没有了人生的追求,而人生总是有那么一点不可知的意味才能过得兴致盎然,回味悠长,直到遇到了云谷禅师改变了他的一生,说来简单,“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说得多好,人只要起心动念,就有命运,极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长,他的命算不来。极恶的人,多半是过去生修大富大贵,因为造恶把福折损了,虽折还有余福。俗话说: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只是报应的时间未必在当世,可能祸及后代子孙。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说法,指完全被命运捆住的.人,即‘听天由命’者。袁了凡以自己的实践说明了命运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也印证了古圣贤孟老夫子所谓:“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名句。我不仅懂得了命运可以改变及改变命运的方法,同时还认识了“佛教”是一种至善圆满的教育。不管过去了多少年,我还是有幸看到了这本书。我将努力实行!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读这本书,并按照古圣贤的教育理论来教育子孙后代,那我们的国家一定没有现在这么乱,一定会比现在更繁荣富强。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明训。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我们每天都在追逐名利,可是都没有仔细想想,我们应该拥有这些东西吗?我们有福吗?我们积功累行了吗?我们有容人之量吗?我们是不是喜欢捉弄别人,来抬高自己呢?是不是常妄言妄语呢?很惭愧,我们没有修福德,没有积功累行,没有容人之量,更是经常打压讽刺别人来抬高自己,妄言妄语数也数不清。既然如此,我们还整天奢求什么功名利禄呢?

  易经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开篇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教人行善,这是易经的第一要旨,否则,凶何可避,吉何可趋。

  读这篇文章,对我震撼很大。从前,因家庭教育的原因,也知道要行正,行善,立志必须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当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日日如上述准则去做,相信我们的德行会增进不少。世间聪明的人太多了,到处可见,有改过念头的人,也很不少。可是有成就的却非常少。读完此文,剩下的就是如何付诸于行了。相信必定能使自己的德行日益精进,同时。在此,感谢众师。

  读《了凡四训》的心得体会 15

  近日,我阅读了《了凡四训》,如同聆听圣人教诲,收获甚大。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明代袁黄(字坤仪,号了凡,江苏省吴江县人)所撰写的一部教育儿子的四篇家训,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分资料,集中概括总结了我国封建时代的道德伦理思想的精华,由于清代及民国初年的高僧贤德们的推崇、印行,在民间广泛流传,对我国民众的人生和道德实践发生了重要影响。

  “立命之学”中提到了改造命运的原理有两个方面,即,竭力行善和努力断恶。了凡先生由最初的宿命论转变为相信自己能够改变命运,即在生活中不断的行善,而不作恶事,他的这种转变也正是信仰的转变,从信仰宿命论而改为信仰福善祸淫、命由我造的人生观。

  “改过之法”,就是不仅仅要用心为善,而且还要知非改过。了凡先生将改过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从事上改、从理上改和从心上改,并且论述了各自的利弊得失。从心上改,意思是说因为人们有不正当的思想才会发展成千万种过错,一个人如果能净化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心灵不被腐朽思想玷污,自然就不会犯错误。这是了凡先生论述改过的最高境界。

  “积善之方”,即积善成德的方法,要改造命运不仅仅要改过,而且还要积善。在积善方面了凡先生划分了十条标准,即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如果能做到这几点,我们就能够具备这世间各种品德。

  “谦德之效”讲的是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本篇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谦虚获益”的.普遍性,这个道理类似于我们平时所提倡的“满招损,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通过了凡先生的经历,有两点我感触颇深:

  一、命运是能够改变的。自己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自己努力,充满信心,完全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人若能待人厚道,处处为他人着想,此人必有后福;而一个人若对人刻薄,心胸狭窄,起心动念都为自己的利益,必将遭致灾祸,即使眼前有福报,福也会折损消亡。即佛门讲究的因果报应。佛教认为,宇宙的万事万物的生起,都是业力感召而成。因此,人的善恶报应都是由自己的业力所感召。“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因此,要培养善良之心,多行善事,这种光明正大的心念就会主导人的身心,邪恶的念头就无法乘虚而入了。要经常反省自己。当意识到不好的状况发生时,要立刻觉察到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过去。

  二、知非改过须具三心:一是知耻心,二是畏惧心,三是勇猛心。

  第一要发耻心。人能够知耻,就不会起妄心,动恶念。我们做人处事时刻要谨慎,要反省是否对得起父母的养育、组织的培养、亲人的期盼。

  第二要发畏心。要有敬畏之心。如果人没有畏心,又不知耻,什么样的坏事都会做出来。平时我们在工作、生活、处事中要敬畏党纪、国法和规章制度,这是铁规,须深知触碰各项规章制度高压线的后果严重,教训惨痛。

  第三要发勇心。有过当下就改,无须迟疑。发勇心改过就须痛下决心,决定没有犹豫,当机立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能改,善莫大焉。

  读《了凡四训》的心得体会 16

  去年暑假热播的国漫《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说:“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这与《了凡四训》所提倡“命自我求,福自我作”的观念相契合。少年的我们,大都承认命运的存在,我们拥有青春,充满活力,我们大声说着:“我的命运掌握在我自己手里,我才不信所谓的命中注定!”但当我们受挫时,我们会感伤地说:“命中有时终须有,无时,争也不是自己的。”确切地说,我们有着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但因不了解人的遭遇是怎么回事而陷入困窘的局面。《了凡四训》这本书,首先用了凡先生切身改命的事实,取信于读者,然后授予“改过之法”和“积善之方”,最后以“谦德之效”再予印证。

  我们现在读书,以后进入社会工作,终究是为了更好的幸福的生活。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们如何求福远难呢?“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改过必备三心:知耻心、敬畏心、勇猛心。知耻是自觉,知道自己的过失并羞愧,“知耻而后勇”。敬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何以不惧?勇猛心,是下定决心,做出改变。普通人大都知道自己的一部分过错,但因循退缩,积习难改,而贤者“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当下就改。我们年轻人,更应说来就来,青春活力,更当奋然振作,当下改过,与贤者看齐。

  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以理服人,以理悦心。现世,人心多嘈杂,争吵之论,不绝于耳,“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怒步惟无益,且有害也。”倒不如“闻谤而不怒,虽馋焰熏天,如举火焚室,终将自息。”此理既明,心悦服之,过将自止。过有千端,惟心而造,亦由心改,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当下清净。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我们常听言:你做好事有什么用,又没有人识你的好。天地鬼神实共鉴之,若无人称赞,但留阴德。易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善行无穷,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条,余略述三四耳。与人为善,“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敛才智,若无若虚;见人过失,且涵容而掩饰之。”现在的我们,大都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却又有着挑刺的敏觉。与人相处不好,就是因为别人有不称我意的.行为,虽不立即形于表,但心中暗暗记了一笔。待日久,愈积愈多,一朝发泄和气失。救人危急,患难颠沛,人所有时,偶一遇之,速为解救。以我所见所闻,锦上添花,繁不胜数;雪中送炭,寥寥无几,不落井下石者,亦是少数。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被人避而远之,或因己内德不修,或因人有忧惧……崔子曰:“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勿以善小而不为,或借钱财少数,于你并无难处,何不舍财作福?甚或举手之劳,何不为之?敬重尊长,“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爱婉容,柔声下气,习以成性便是和气格天之本。”我觉得敬重尊长,首要的是敬重我们的父母,父母生养我们,他们是我们头顶上的那柄伞,为我们遮风挡雨。父母之恩,无以为报,但敬重、柔声待之、友爱姊妹,略报一二。

  《了凡四训》,一则以圣贤之行让我反观自省,明晰过错;二则明理,以理禁事,心悦服,现于行,由此可改过;三则鼓励了我,长这么大,所见所闻所感,对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有了疑惑,书中解了我的疑惑,我将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帮助他人。改过、积善,非一时之行,是一生!

  读《了凡四训》的心得体会 17

  四个方面来讲人的一生如何能过得好些,不至总囿于人生苦短去日苦多。四个方面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认真读后认为了凡有了很系统的生活方法,虽举了一些虚妄的例子,但道理是实质有效的,很值得借鉴。

  一、立命之学,人生之根本。

  这里的立命可以分两部分看,一是立目标,二是立标准。而标准就是现今的价值观,什么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的,就是你要确立一套标准来衡量及运用到处理你与周围的人、事、社会及至世界与宇宙的关系。就如钱币几乎可以衡量一切并处理一切,没有它就只能以物易物,会造成整个关系网的不方便,并复杂化困难化交易进程。所以没有也可以,但有了之后就绝不想再失去。

  了凡曾被算命先生算定命运,近半生框于其中。后经指点了悟,命由天,福由己,自此脱框。

  《易经》所讲,都是为君子的生命成长所谋划,并具体教导如何趋吉避凶。如果天命是不变的,怎么能趋吉避凶呢?

  孟子说过,那些仁啊义啊礼啊智啊,是人本性中本来就具有的,只要想要,就可以得到。所以,仁义道德,是我们想求就可以求得的。但是,功名富贵怎么可能我们想求就能求得呢?

  人的命运好坏,离不开人的心。假如从心这个层面上去寻找,那就没有不感应的,求不求在于自身,不只是道德仁义我们想求就能求得,功名富贵其实也是我们想求就能求得。我们既可以向内求得道德仁义,同时也可以向外求得功名富贵,内外都有所得,这才是正确的追求。

  二、改过之法,走上叉路的抉择。

  人生一世错漏不可避免,但如何面对却是人生考验,不得法误终身。一般而言,最好的方法是从心灵上彻底根治,一旦心念上清净了,你的每一个当下也就清净了。不好的念头,在还没有冒出来的片刻,你就能觉知到,而一旦觉知到,就不会再冒出来了。如果做不到从心灵深处彻底解决,也要想清楚道理之后再去改正错误。如果连想清楚道理都做不到,就应该针对具体的事情加以改正。既着眼于根治心灵,又兼顾具体事务的话,也不算失策。但若眼里只有具体的事务而忽略了心神的修炼,那就很愚昧了。

  事实上,那些罪业深重的人,在平时生活里也有反映:有的会心神闭塞、头昏健忘,有的会无缘无故就心烦意乱,有的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会消沉沮丧,有的听到正确的言论就会闷闷不乐,有的帮助了别人却招来怨恨,有的甚至会口出狂言、失去理智。这些都是错乱应对失矩累积之怪相。一旦出现这类状况,就必须奋发图强,痛改前非,千万不要耽误了自己。

  凡是说祸福都是自己造成的,乃是圣贤之论;凡是说祸福都是天注定的,都是世俗之论。

  幽闭了一千年的黑暗山谷,只要有灯光照进来,就一下子除掉了千年的黑暗。

  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

  三、积善之方,人间正道是沧桑。

  善从正,正念积,则善养浩然之气,身心俱上佳。

  要常常反省自己,是否做得还不够纯粹:要么想做善事而行动却不够勇敢,要么帮助了别人但心中其实有迟疑,要么虽然勉力做了好事却言语失当,要么醒的时候能够自律,而醉的'时候就放纵自己。自己认真反省,觉得所做好事与所犯之过相比较,过要大于功,实在是虚度了很多光阴。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四、谦德之效,君子以厚德载物。

  满招损,谦受益,上善若水。吉凶的预兆,一般是先萌动于内心,而后在言语行动里体现出来。一个人如果心地淳厚,就常常会有福气;一个人如果待人刻薄,那就常常会有祸害。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

  做得不够好,或是因为自己的德行、能力不够,感应还没有到来。我们需要的是自我反省,即使别人毁谤我们,也把它当作是自我的磨炼和考验,欣然接受,有什么好愤怒的呢?

  如不愿意做过于繁琐的事情,不能包容别人,心胸狭窄,经常恃才傲物,说话轻率,随意议论,这些都是福德浅薄的表现。

  总体说来人要先有目标及价值观,然后持之以恒的前行中不断修正,逐渐积累正念正觉并谦恭有德,自然有志者事竟成。但今之所谓有志者,初未尝有真志,不过一时意兴耳,兴到则求,兴阑则止。故无恒不谓志。

  作者“了凡”,意思是证悟了关于创造自己命运的深刻道理,不想像凡夫那样被命运束缚,觉今是而昨非。了凡名字本身就是从宿命开始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一次领悟,先了解平凡再了结平凡。

  读《了凡四训》的心得体会 18

  《了凡四训》是明朝时期袁了凡为教育后代子孙而留下的家训,原名《戒子文》,对于被后人所拍成的电影,我受益匪浅。了凡先生平生是个人尽皆知的大善人,做了许多善事,因此也颇受人们的尊敬。他教育我们,人的命数是有限的,应当多多行善积德。但对于极善极恶的人,命数却不能约束他们。因为极善的人,如果平生做过许多善事,那么他原本贫穷的命数就会因为善事的多少而有可能变得富贵长寿,相反,极恶的人如果平生做过许多恶事,即使他的.命数是大富大贵也会因此变得一穷二白。所以,了凡先生便劝诫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即使你不相信命数,但多做好事也是人生中的一大亮点啊!了凡先生通过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自己是可以改变命运的。他年轻时曾有位道长给他算了一卦,那道长所算的和他命运要经过的也都相符,道长曾说,他命里无子。但因为了凡先生积善太多,命数改变,了凡先生幸运的得下了一个儿子。他认为:命运分先天和后天,先天命运是上天注定的,而后天命运则是由先天命运转化而来的。如果一个人行善积德,命运便会因他而改变,往好的方向转换;如果一个人作恶多端,命运便会因他而改变,往坏的方向转换。所以,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这句话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了凡先生则又做了补充,应竭力行善,竭力断恶。善也有大小善之分,虽说大小善都是积德,但也有大小功之分。相传有个县令,无意中被黑白无常错勾了魂,阎王便让牛头马面称他一生的功过,结果功大于过。县令感到奇怪,他平时并没有做很多好事啊。阎王说:“你曾阻止凡间皇帝动用百姓兴修水利,劳民伤财,虽未拦下,但你一念之间为所有老百姓着想,就是大功一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大善有时可能只是一念之间,不一定非要做完上千百万的小善才叫大善。小善只为一人,而大善则为天下人。所以,我们也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也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啊!看完这短短的视频,我原本浮躁的心也归于平静了,我由此领悟了很多,我也会努力,做一个行善积德的人。

  读《了凡四训》的心得体会 19

  《了凡四训》是明朝袁了凡先生在69岁时所著,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是如何多行善事,最终改造命运,心想事成。袁了凡先生在年轻时,曾有以为大师帮其算命,只能活到53岁,做官做到现在的县长级别,而且膝下无子女。随着袁了凡先生的人生轨迹,每一步都跟大师算的一模一样,袁了凡先生深信不疑,认为这就是自己的命运,认为他的一生就这样了。但后来他又遇一位大师的指点,从而明白了修善断恶,改变自己原定的命运,最后活到了74岁,官位也晋升到了进士,还得了两个儿子。这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立命之学。即“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袁了凡先生刚开始觉得自己的`人生命运和第一位大师算的一样,觉得命已天定,从此听天由命,然后到后来受到第二位大师的指点,在生活中多行善事,立断恶念,得到了不一样的命运。

  改过之法。即先改过,再积善。改过的结果就是避灾避祸,不改过,修的善也会大打折扣,积的善和福也会漏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做了错事要有羞耻心,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有敬畏之心,要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积善之方。要做到与人为善、劝人为善、敬重尊长、爱惜生命等,多行善事,福泽绵延。《易经》也说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谦德之效。这就告诫我们要始终保持一个谦卑的心,遇人遇事都要谦卑,不可骄傲自满。

  读《了凡四训》的心得体会 20

  如何呵护自己的心灵?

  在《了凡四训》中,了凡先生给的答案是,行善。

  全书宗旨在于“行万善”。了凡先生说到,当他需要实现某个愿望时,就发愿行善,行三千善,行万善。

  为什么要行善呢?行善是为了积累阴德,积累福报,更简单点来说就是自己做了那么多好事,内心就不会有愧,人生也不会有什么遗憾。

  王阳明先生说,要致良知。致良知和行善,都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心灵。大师的思想基本上殊途同归。

  如果自己的心灵没有养护好,那么做什么事情都会走了样。

  比如拿我自己的例子:最近在学习旧房改造,不得不说我的起心动念就是买卖心。抱着一颗买卖心,房东怎会愿意相信我呢?动了买卖心就做不起来,但如果起心动念就是为了生活在这里人打造最美好的居家环境,那心中的焦虑还是这样吗?没有摆正心态,晚上怎么会睡得好呢?

  那怎么样才是好的行善?

  是不是所有的行善都是好的?

  不一定,有时候你认为自己做了好事,但别人不一定这么认为。那怎么衡量?

  中峰和尚说:“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

  也就是做了对别人好的.事情的,是善良的;做了对自己好的事情就是恶。要是对别人,那么就算是打骂也是好的;如果对自己好,就算对人恭谦有礼,那也是不好的。

  就好比,只是简单的把玫瑰插到土里,然后就不管不顾了,这不叫真正的行善。真正的善,是按植物生长规律,给予足够的阳光及养分,让它真正的生根发芽开出花,这才叫善。

【读《了凡四训》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05-18

《了凡四训》读书笔记10-07

观看《了凡四训》心得体会(精选24篇)09-08

读《凡卡》心得体会03-14

读凡卡心得体会08-10

《了凡四训》读后感(精选27篇)04-12

《了凡四训》读后感(通用28篇)09-29

《了凡四训》读后感(通用15篇)10-03

凡卡心得体会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