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心得

时间:2023-10-18 12:36:24 心得体会范文 投诉 投稿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心得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心得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心得1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切身感受,理解他们的处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只要对学生充满爱心,相信学生也会向着健康、上进的方向发展的。

  数学对于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的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要转变观念,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回答欲望;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有可讨论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改变以往“一言堂”的状况。

  总体目标中提出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本人认为可以这样简单表述:数学知识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所谓数学事实指的是能运用数学及其方法去解决的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数学活动经验则是通过数学活动逐步积累起来的。

  本人在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中认真听取专家讲课,对于新课标有一定的心得体会,总结有如下几点。

  一、基本的数学思想

  基本数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符号与变换思想,集全与对应的思想和公理化与结构的思想”,这三者构成了数学思想的最高层次。对中小学而言,大致可分为十个方面,即符号思想、映射思想、化归思想、分解思想、转换思想、参数思想、归纳思想、类比思想、演绎思想和模型思想。至于这些基本思想,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渗透,从低年级开始渗透,但不必要进行理论概括。而所谓数学方法则与数学思想互为表里,密切相关,两者都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知识的深化及形成能力。方法,是实施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则是对应方法的精神实质和理论根据。就中小学数学而言,大致有以下十种:变换与转化、分解与组合、映射与反映、模型与构造、概括与抽象、观察与实验、比较与分类、类比与猜想、演绎与归纳、假说与证明等。我们一定要针对具体问题,循序渐进地把这些思想方法渗透到数学学习过程中。

  二、重视数学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数学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数学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数学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维方法)以及个性品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监控等)四个方面;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观察与实验、比较、分类与系统化、归纳演绎与教学归纳法、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一般化与特殊化、模型化与具体化、类比与映射、联想与猜想等。思维品质是评价和衡量学生思维优劣的重要标志,主要表现为: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

  三、应用数学的意识

  这个提法是以前大纲所没有的,这几年颇为流行,未见专门的说明。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或者理解为新大纲理念的“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深化。比如,在新课标中,高中教材加入了计算机算法的部分知识,这就是结合实际,与时俱进。不过重新编写教材,只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的一部分,而绝非全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有责任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指导学生撷取现实生活中有助于数学学习的花朵,启迪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学生则能自己主动探索,自己提问题,自己想,自己做,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四、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准确迅速,具有基本的运算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高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多元化,更加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对学校管理,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给予、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选择、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只有这样,才能与新课程同行,才能让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从而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心得2

  20xx年11月21日我能有幸跟着市教研员任老师和其他两位老师一行四人代表包头市远赴云南昆明参加由北师大组织召开的“2016年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实验指导暨培训研讨会”,在会上聆听了由北师大版教材的编委马复教授作的“初中数学的核心概念解析”的报告,就《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十个核心概念与高中课标修订稿的六大核心素养的衔接关系,綦春霞教授的“数学素养的微测试与学生发展的诊断”,江西省中学数学教研员陈莉红老师的“从中考命题角度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考察”,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如何在数学中考命题中考察数学核心素养,西安高新一中邵新虎老师题为“利用几何画板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时间与思考”,我就此次学习谈谈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粗浅理解,本人对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具备自主发展意识、社会参与能力及文化修养。学会学习、自我管控、解决问题、创新发展属于个人自主发展应具备的能力。而在个人发展过程中,语言素养、数学素养、人文素养、技术素养更是不可或缺的。

  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数学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数学知识。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

  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讲一些数学的发展史,多参加数学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它。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心得3

  史教授谈到:实现“学科融合”的教育要求,提倡把跨学科内容、传统文化内容融入数学课程。带给我们新的启发与思考。各学科教学不是割裂与排斥的,数学的'学习不能孤立于其它学科之外。数学课程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要放眼于长远的未来。数学教育应该是培养乐于探究,敢于创新,学会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型人才。

  “学科融合”的育人理念,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我们要有跨学科教学实施的意识。能够主动发现与挖掘生活实践以及其它学科中蕴含的数学因素。其次我们要有学科融合课程实施的能力。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用数学的思维学会思考、懂得决策、敢于创新,这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不能只专注于数学教学的研究,要走出数学,拓宽认知领域。我们要正视挑战,敢于创新,懂得跨,学会融。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心得4

  科技发展迅速的新时代,知识发展也日新月异,现阶段的人才,必须善于学习、实践和创造。现代教育观念强调以学生为主,要求受教育者不仅是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近几年来,旨在教会学生会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学法指导的研究和实践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门课题,让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学习成绩优秀学生之所以成绩优秀,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学习方法比较科学;学习困难学生之所以学习困难,也往往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快速发展,教师必须加强学法指导。

  一、更新观念、改变教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而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相统一关系。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所以要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首先必须从教师的“教”开始。

  1、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开放性的提问,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会是丰富多彩,这可以作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二、活跃思维、改变学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而拙劣的学习方法(如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学生的智慧得不到发挥。所以,如果我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那我们的教学也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了。下面就平时积累的几点方法罗列如下:

  1、要有好的学习习惯

  避免机械性学习,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有的同学在学习中重视对知识的机械性、生硬性记忆,其结果是一方面导致对知识掌握程度和效率的低下,另一方面也将严重影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挥。现代教学论强调要实现有意义学习,强调理解对知识保持和应用的作用,即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而学习,而是为了应用而学习,不是为了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而学习,而是为了实现对知识点间的贯通性理解而学习,这些均需要我们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内化”式的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关键。

  2、要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求异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

  “定势”的作用有积极和消极性两种表现,我们应该利用“定势”的积极性作用,克服“定势”的消极性影响。在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既要培养解决类似问题的“定势”,形成知识迁移的一般性规律和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习惯方法难以解决的有关问题时能够从其他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形成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意识与能力,这也是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要求。知识的迁移要求对知识呈现的情境和知识转换要灵活处理,而不是生搬硬套。如果变换的'问题样式和情境无法被吸纳人认知结构或已建构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这个问题,便要求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再处理,再变换或尝试与另一认知结构对接,形成从不同角度分析、迁移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听课

  不是上幼儿园就开始听课了吗?谁不会听课呢?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用正确的方法听课,这就导致学习效率差。

  首先、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心理上的准备、知识上的准备、物质上的准备、身体上的准备等;

  其次、要专心听讲,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参与课堂内的全部学习活动,不要只背结论,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义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这不仅可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学生还要及时做好各种标记、批语,有选择地记好笔记。

  第四、要指导学生一定要养成先看书后做作业的良好习惯。现在学生的通病是仅仅把教材当做一个习题簿子,做作业用到它,而后就放置一边。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要指导学生在做作业之前一定要认真地阅读例题,结合教师课堂讲授,把知识梳理一遍,之后再去做作业,就会少走弯路,既保证了作业质量,又做到了充分的巩固、复习。

  5、课外学习

  课外学习能有效地使课内所学知识与社会生产实践、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起来,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扩大文化科学知识的眼界,拓宽思路,激发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与习惯,增长工作才干。这也就是常说的:“课内打基础,课外出人才”。但课外阅读要有教师的正确指导,才能避免滥读,费力不讨好。

  另外,还要教会学生一些数学方法。如,比较法、线段图法、分析法、归类法等等。指导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除了上课的潜移默化外,还有如,讲授式、交流式、辅导式等等。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心得5

  做言之有物的数学课——教师应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现象,提出数学问题。这才具备了学习数学的基本品质,以此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与快乐。

  做言之有理的数学课——数学课,暗含的深刻道理,才会更使人着迷。计算有道理,证明有道理,推理也要讲道理,所以对于一节数学课而言,讲数学理比讲解题方法还重要。

  做言之有序的数学课——每节数学课的学习内容,我们都可以找到它的'“前搭后连”。数学课如果只是就点将点,不能形成系、梳成纲,学生也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对数学也就慢慢地失去了兴趣。

  做言之有趣的数学课——数学不是简单地数字、符号、图形的叠罗,而应该是一个个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数学能力的累加。让学生像“数学家”一样学习,时刻感受到“被需要”,学生怎会不好好学数学。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心得6

  由“既定”向“现实”转移——本次的课标修订让我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数学素养的培养。把数学学科的“育人”作用又提升了一个很大的层次。并且能够把既定的知识融入到我们当下的生活中,做到“与时俱进”。比如把百分数放到“概率与统计”中。现如今是大数据时代,数据对我们的意义可想而知,它不同于其它数,它是有感情、有故事的。我们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学会利用数据解决问题,进行预测等,把和数据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教学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让学生感受到它的应用价值,而不是单纯的因为要学习这一类数而学。伴随它的还有很多实践活动,很多有意义的`问题。这样是真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心得7

  20xx年5月28日,有幸通过叶县教研室和XXX名师工作室,以线上钉钉直播的形式学习了王永春教授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解读》的分享学习会。

  首先从不同版本的课程目标进行对比,20xx班课程目标提出两个层面:第一个是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第二个这是数学核心素养目标: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史宁中教授用三句话概括出数学学科应该达到的目标,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眼光主要体现在:抽象能力(包括数感、量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通过对现实世界中的基本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观察,学生能够直观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表述概念的现实北京;能够在生活时间的其他学科中发现基本的数学研究对象对其所表达的事物之间简单的联系与规律;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探索;逐步养成从数学角度观察现实世界的意识与习惯,发展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思维主要体现在: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通过经历独立的数学思维过程,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和法则的发生和发展,数学基本概念之间,数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能够合乎逻辑的解释或者论证数学的基本方法和结论,分析、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能够探究自然现象或者现实情境所蕴含的数学规律,经历数学在发现的过程;发展质疑问难的批判性思维,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养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品质,逐步养成理性精神。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语言主要表现为:数据意识或数据观念、模型意识或模型观念、应用意识。通过经历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中的简单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过程,学生初步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交流方式;能够有意识的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生活与其他学科中的事物的性质、关系和规律,并能够解释表达的合理性;能够感悟数据的意义与价值,有意识的使用真实数据表达、解释与分析现实世界中的不确定现象;欣赏数学语言的间接与优美,逐步养成用数学语言表达与交流的习惯,形成跨学科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例如在王永春教授分享数与代数,讲到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先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可以放手引导学生与已学知识进行类比、比较差异,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自己直接会计算、说清楚算理,具备了核心素养,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结合几何直观,理解了算理,会计算新的题目,培养了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让每一位学生都喜欢数学,形成快乐学习。单元整体设计的教学慢慢成为我们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需要老师自己学会整合资源,达到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

  最后用王教授的一句话送给所有的一线教师:知易行难,行胜于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希望我们每位老师都可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学习理论、付诸实践。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心得8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开放性的提问,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会是丰富多彩,这可以作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心得9

  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基础,通过这两次两位教授的解读,我从中也受益匪浅。数学的培养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而不单单只是注重算的结果,之前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对于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而把重心放在学生是否学会计算,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等方面。经过学习之后我真正的明白了学生要经历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才能有所感悟,通过做题慢慢形成数感,对同一类型的题形成建模,最终变成自己的一种能力。虽然要经过漫长的体验过程但是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却是不可言喻的。

  其次便是数学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通常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紧抓的便是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在考试中反而失分问题很严重。

  其原因在于没有透过表象看本质,问题解决存在四个步骤教师要善于引导;第一你看懂了什么?第二你是怎样想的?第三你是怎样列式的?第四解答正确吗?运用数学语言来说第一步相当于阅读理解第二步就是分析数量关系,第三步列式解答,第四步回顾反思。通常会把第三步看作重点,往往省略其他三步,殊不知每一步都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进一步理解,改变了自己之前浅薄的教学观点,要尊重学生的心里发展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直观的操作方法+贴近生活的基本事实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会数学知识,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使更多的学生爱上数学,发现数学的魅力。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心得10

  教师素有"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在对灵魂塑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比较广博的知识,更要有崇高的道德和崇高的精力境界。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10月19日至20日,我有幸到鹿鸣山庄参加20xx年全国小学数学“以核心素养引领思维发展”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研讨会在主持人幽默风趣的介绍中拉开帷幕。上半场是由来自北京市的刘德武老师执教的《可能性》。刘老师课前师生互动,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愿意接受老师,亲近老师,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刘老师的课自然、朴实、亲切、睿智、深刻而又不失幽默。从生活当中的小游戏导入理解可能性的含义。从生活经验到数学知识自然的过渡,设计之巧妙;课堂当中注重思维的拓展,让学生大胆去猜想去验证;再到最后的回归游戏首尾呼应。教学思路非常明确,学生的学习进展感觉是水到渠成,自然需要。一节好的数学课,是教师人格魅力和智慧魅力的结晶、是个性魅力、艺术魅力和创新魅力的展示。而刘老师“跳出数学教数学”,“自然而不随便,规范而不死板”的课堂教学风格,让我感受颇深。

  孙灵君老师的讲座让我感受到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启发智慧,不是灌输知识,真正做到智慧教学,高效率学习。要全面关注,要站在知识系统的高度教学,严禁死教;教死;死学;学死;死管;管死的现象,最后要多思考工作的方法、规律、技巧等。

  董文华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让我记忆犹新,知识的教学基本功,优雅的教态,温和的语气。简单的教具却呈现了一堂美仑美奂的课堂!她的课堂来源于生活却又回归生活,真正做到了用数学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就像她说的“教学的灵感一般在课堂,一半在生活关注学科的整合,教育教学的跨界,让视野更开阔,让教学独具匠心。”

  “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的语言幽默风趣,他打破常规设计的《图形的秘密》,课堂上学生真可谓脑洞大开,孩子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可真是人见人智,张老师的语言超级幽默,与孩子们打成一片,整节课不像平常的数学课,孩子们的思维很开放,这足见老师强大的功底。

  张齐华老师真正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能探索的不替代,能发现的不暗示,设计了更加开放的课堂,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和尝试的机会。同时,教师能够在课堂上随机应变地处理学生所提的问题,将静态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动态的过程,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设计成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因此,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每位执教者都很注重课前教师同学生的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在教学设计上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着“数学味儿”,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在活动中,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这些专家们的课有一个共同的提点:语言风趣幽默、妙语迭出;教态从容大方,驾驭课堂能力极强;知识广博,指点有方,左右逢源,课堂散发着磁性和魅力;随机应变能力强,智慧火花随时闪现;课堂串联有度、衔接无缝,平凡中见新奇,能发人之所未发;课堂点点滴滴充盈着深邃的'思考,洋溢着激情的火花,彰显着生活化的情趣与本真。但每一位专家的课又各美其美,各领风骚。

  两天紧张又充实的观摩学习结束了,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专家老师生动精彩的示范课,让我领略到了数学深邃的思想和文化,精彩的预设与生成,适当的点拨与启发,让在场的每一位听课教师无不称赞。几位专家老师都很注重学生想什么并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经历了一个思考再思考,从不敢说到尝试说再到喜欢说的过程,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会了新知识,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学生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

  自从参加国培以后,我学习了许多理论知识,这次聆听了数学核心素养,感触颇深。作为一名坚持在小学数学课堂第一线的教师,我羡慕这些特级们,他们用心去上每一节课,无论成败;他们会把自己的点滴体会写下来,那些都是他们最难忘的记忆。他们敢于创新,敢于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在实践中验证。于我而言,也许达到这样的水平还很遥远,但是只要出发,就会有庆典。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心得11

  本人通过学习了这个新课标,有了以下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我更加认识到课堂教学要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一、了解到删除的主要内容有:

  (1)有效数字;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3)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求方程组的近似解;

  (4)梯形、等腰梯形的相关内容;

  (5)视点、视角;

  (6)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第二、了解到增加的主要内容有:

  (1)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2)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3)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

  (4)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5)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6)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7)为适当加强推理,增加了下列定理的证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切线长定理等。

  第三、知道了本次数学要求从“双基”变成了“四基”。既: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第四、掌握了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特点

  ①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

  新课程标准努力倡导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为此,我想教师应该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可以分成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照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提高思维水平。

  ②一定要改变学习数学的方式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③活用教材,用好教材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和忠实的执行者,而是与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学中要注重书本知识向实际生活回归、向学生经验回归。在教学中,要用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渗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资源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科书并非唯一的数学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善于开发其他的教学资源,它还包括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料、工具和场所,如实践活动材料、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等。

  总之,实施新课程决不能忽视“四基”。我们坚持实施新课标,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心得12

  5月8日下午我们全体数学组成员在数学组办公室集体参加了线上《中招数学备考会》。5月10日下午分年级组进行了集体再学习再讨论,老师们都分别积极发表了自己的心得体会。现将九年级备课组讨论心得总结如下:

  1、根据专家建议认真做了20xx年的中招试题,认识体会中招试题的经典题型。特别是新手老师收获非常大,感觉在教学中有了一定的方向,针对指导目前数学成绩中等偏下的同学,在复习方面有了新的思路——以经典题型为模型,反复练习和研究,练熟吃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近几年的中招试题稳中有变,大趋势是去掉套路化,更简单,少算多思。按这个思路,我们首先在心理上是欣慰的,但在战略上是不可藐视的。在接下来的复习中更应该注重知识的来龙去脉,多几个为什么,多几个再思考。回归课本的定理、例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来源,总结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感受数学的价值。

  3、中招数学近几年的总字数一直在增加,20xx年已经突破3000字,学生能够有效读取信息非常关键,这明显考察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提升学生这一方面的的能力,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在接下来的复习里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梳理重点,引领总结,学生模仿,反复练习,形成思路。

  4、专题复习还是非常必要的。专题复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建立模型,应用模型的意识。在有限的复习时间里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能力,并且在做题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的思路。另外还能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形成自己的知识链,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深厚的基础。

  5、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离不开数学文化,数学本身是高度的'概括,但知识的形成过程一定是曲折的生动的,如果能在课堂上让学生了解这些过程,就能吸引学生产生好奇心,让他们对数学有新的认识。把学生有效的从枯燥的数学课堂中解救出来,让学习变的事半功倍。

  6、坚决避免题海战术,虽然它也有一定的好处,熟能生巧,但也能熟而生厌,熟而生笨,熟而只看片面,从而产生更加可怕的结果。为了避免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数学教学需要适度开放,注重思维培养,灵活多变,创新发展。

  总之,在深入研究复习备考策略的同时,还应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为他们提供切实可行的训练和指导,把复习备考工作落到实处,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明确命题方向和规律,然后制定应对策,逐步形成应试技巧,为下一步的强化训练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心得13

  从新课标的颁布之日起,从自己的解读,到专家的诠释,对新课标有了一种特殊的理解,回忆自己的教学,再一次给自己的教学确定了新的目标,整和教学,以发展学生的素养为核心,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

  一、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对数学核心素养有了新的认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各个学段的表现应当具有进阶性,即:低年级段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偏于具体,更加侧重于意识方面;高年级段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偏于抽象,更加侧重于能力方面。基于这样的思想,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就把数学教育所应形成和发展的核心素养,数学的研究对象以及那些描述研究对象性质、关系和规律的术语都是抽象了的数学符号,这些抽象的数学符号源于现实世界,来源于人们的经验,是数学思维抽象的结果。数学抽象的对象主要是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抽象的过程。

  二、通过学习新课标,让我对数学课堂有了更深的'理解。数学要多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和应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才能有益于学生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数学。注意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数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这样的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沟通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确就在身边,现实生活的确离不开数学,从而消除了对数学的陌生感。

  三、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发现数学学习的方式应当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四、通过学习新课标,让我体会到教材分析不单单是就教材去谈教材,还要在教材分析中明确编者意图,我们可以落实哪些阶段目标?我们应该怎样落实课堂目标。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合作的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含计算与实际应用在内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数学新课标的理论知识,以后我会用这些理论知识去指导我的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和日常课堂教学行为紧密相关的,认真听讲、善思好问、预习复习、认真作业、质疑反思、合作交流等等,这些学习习惯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刻意诱导,潜移默化,点滴积累通过较长时间的磨练,最后方能习以为常,形成习惯。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心得14

  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解读》,使我再思考:数学学科的本质是什么?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究竟在哪里?怎样进一步把“以知识为导向的教学”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史宁中教授的讲座为我们如何落实新课标的精神指引了方向,新课标中反复提及的“整体性、一致性”,对我启发比较大,比如数的运算,我校前期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时,将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本质打通,抓住了加减法运算的一致性,我们的教学实践探索和新课标的“整体性、一致性”有了不谋而合之意。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其所以然”,明白了“数”与“运算”的一致性,抓住了统领性概念,就可以拨开笼罩在数及其运算表面的层层面纱,设计合理的'教学案例,带领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知识的本源性、一致性与整体性。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心得15

  暑假有幸参加了晋中市小学数学教师研修活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培训,国内知名教授的讲座中重点分析了2022年新课标修订的背景与要点、新课标的理解与表达、课标内容的变化及相应的教学建议,听完讲座让我对2022数学新课标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也认识到新课标需要后期慢慢去阅读并理解。特别是史宁中教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史教授一开始就重点强调了新课标中将“数学核心素养”集中到“三会”一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解读了核心素养的一致性、阶段性和发展性。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在学生参与其中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这就需要我们以后数学的教学过程紧扣新课标。史教授还重点分析了新课标中的变化,整体的领域没有变化,对内容进行了调整,形式上基于抽象结构,理念上更强调核心素养,这些都需要结合后期教学实践去理解。若想自己的教学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基于对《课标》的学习,我对我的数学教学工作有了如下规划和见解。

  一、加强教育和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

  读完《课标》并不意味着真正的读懂《课标》,课标背后依托着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比如:何为核心素养内涵的一致性、表现的阶段性、表述的整体性;什么是核心素养中教育特征的意识、观念和能力;主题整合中概念与抽象、性质与推理、关系与模型、运算与运算等等术语,这些高度概括化的信息,需要我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之建立联系,需要通过不断地研读和例证来加深认识、加强理解。只有真正的使这些上位的概念植入脑中、融入观念里,才能正确的.在教学中加以应用。

  二、提高研究数学知识内部联系的意识

  史宁中教授提到,学生有时做不对题是因为读不懂题目表达的意思,于是新课标将小学阶段数学学科从原来的2个学段分成3个学段,将学生的认知发展更加的细化,使得阶段性目标更加明确,这就需要涉及我前面提到的关于教师对学生认知发展阶段性目标的掌握。同时史宁中教授也建议教师要有各类层级的备课,比如:集体、学年、学段、学校数学教师备课。这一点我非常的认可,也正如国外教育学家所说的,学生在中高年级能否顺利学习,依赖于他在低年级时是否学会了如何学习。所以我认为,我们小学教师应该系统的研究课标中涉及的几大领域的发展脉络以及重点内容,从每个领域中规范好教学的一致性,让学生在低段所学的知识在中段以及高段学习的知识里也应该解释的通。通过《课标》中的主题整合,不应只是关注“存在”,而应关注于“关系”,真正做到“研究对象”。

  三、反思教学中不科学、不规范的方面

  在教学研究中我们教师不免会突然迸发新的意识,这些意识的萌芽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是向《课标》靠拢的,都需要我们借助《课标》不断地审视。记得曾经听过吴正宪老师讲三角形的周长一课,她正是按照史宁中教授在会上提到的运用尺规作图将三条边首尾相连依次落在一条直线上的方法来上课的,传统观念里只有到了高段才使用的圆规,却在三年级的课堂里出现了,这新颖的方法加之学生的表现给了所有人眼前一亮的触动。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想我们在教学中要保持随时审视的习惯,摒弃复杂的传授,将问题简单化、系统化才是今后应该为之努力的方向。

  史教授提到,“数学化”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数学化的实现不应只是埋头苦教,如何真正做到会教数学,应将成为我教学的必修课。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心得】相关文章: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2-08

小学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心得体会(精选11篇)08-24

新课标物理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2-31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2-09

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2-14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5篇12-09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5篇)12-09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8篇03-01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汇编15篇02-28

学生核心素养教育心得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