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感悟心得

时间:2023-07-21 12:30:49 心得体会范文 投诉 投稿

课程感悟心得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随着经历的不同,而对某些事或人有不同的感悟,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写一篇感悟,把自己的感触都记录下来。但是,你知道要怎么写感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程感悟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程感悟心得

课程感悟心得1

  首先,在设计之前一定要对所设计的系统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并对用户的要求加以认真的分析,对所有分类进行功能模块化设计,画出功能分析图业务流程图数据流图和E-R图等,这样在进行详细设计时可做到有条不紊一步步地进行。

  其次,认真分析数据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建立。设计一开始就应建立自己的'设计思想,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再新建各种文件。

  第三,在系统设计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大量的公共变量,这些公共变量应在各个功能模块的一开始就加以声明,以便于今后对公共变量的管理。

  第四,从理论到实践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必须勤动手,才能发现问题,使自己得到真正的提高。

  总之,通过这次数据库课程设计,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让我进一步明确了系统开发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加深了对系统开发的认识,巩固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水平,为我今后在工作和学习上也提供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并且通过这次做数据库课程设计也使我也发现了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主要是动手能力的不足,我会努力在以后的工作道路上继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

课程感悟心得2

  读了王泽农主编的《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一书后,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受到了很大的教育,知道物理教学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了解了书中很多内容。受益匪浅。

  一、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首先,应该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及物理课程的发展。

  其次,《标准》下的学生评价体系,必须具有能够对学生的双基水平、探究能力、创造力水平、从事探究与创造所表现出的思想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价的功能。

  再次,《标准》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以考试的结果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

  1、物理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被动式接受为主,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具体表现为:

  1、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通过自己的时间和活动获取知识较少,学生查阅资料和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较少。

  2、作业以大量书面习题为主,而观察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很少。

  3、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机会,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讨论交流的少。

  这种单一、陈旧的学习方式,按照统一的要求看待每一名学生,追求单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人格,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符合多元化的智力理论要求,符合现代化的教育课程理念,强调了学习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尊重学生人格,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充分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学习习惯以及品质的培养。新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对过程的体验,注重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了学生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对于培养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1、自主学习

  注重学生自主性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又必须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合作者,既要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又要帮助学生去发现知识获得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2、合作学习

  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创造机会,注重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开放式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技巧,使他们获得交流合作的经验和能力。

  3、科学探究式学习

  科学探究式学习的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注重了情感、能力和知识三个方面的协调、统一和共同发展。

  三、新课程理念对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

  1、正确处理传统教学模式与探究式学习的关系

  2、教学活动设计指导的基本观点

  3、教学活动设计的环节

  4、多种形式探究性活动的设计

  1、教学活动设计过程须要注意的问题

  (一)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活动情景

  (一)力求使探究活动始于真实和接近学生所处的自然、生活和社会的环境

  (二)情景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三)情境中隐藏着可能被学生发现的`问题,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质疑的机会

  (四)情境具有可探究性

  (五)关注情景中“协商”过程的设计

  (二)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1、现代课程理念赋予课程资源的特点

  四、内容广泛、综合

  五、具有科学性和可探究性

  六、有利于学生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沿

  2、注重各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教师面临的转变

  2、教师角色的转变

  3、教师必备的素质

  4、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

  1、教师自身的努力:教师的自省;教师的自学。

  2、总结教学实践,参与教学探究

  3、积极开发各级教研活动

  4、加强物理教师的培训

  5、制定政策化的激励机制

  1、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特点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注重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4、从生活、自然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充分体现"sts"思想,注意人文精神的渗

  透

  七、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使用方法

  1、“以人为本”做好“转变”,体现“发展”是用好新教材的根本

  2、物理教学要着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用新教材的观键

  3、重视科学探究、注重学科渗透,提倡多样性是用好教材的基本要求

  4、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关注物理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是用好新教材的必需

课程感悟心得3

  为期八周的构成研究课程让我感触彼深。自感觉这门课程的新鲜有趣到苦恼制作的困难,再到体会学习这们课程开阔思维的乐趣。这每一步每一时期在现在回忆起来都是学习中成长的宝贵历程。构成研究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其中充满乐趣也极富挑战性.我们必须亲自去做,才能够体会到该如何做这要比整天在理论中找寻答案更有意义,这是显而易见的构成是物体有序形成的要素,设计离不开构成,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形象的构成,是将点线面这些基本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组合,产生出无穷变化的图形,从而给人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它不同于绘画,也不同于其它一些图案,它实际上是一种带有某种规律性抽象性的图案的设计。抽象图案依据从具象形态中提取的视觉元素如点线面等,运用点的分布,线的节奏变化,面的组合,以及黑白色彩的对比,形成不同的空间变化组合关系,表现情感韵律和力量。平面构成可以使画面的关系,几何化,图案化等等,通过组合规律和构形技巧,几何作图的基本方法,构思设计表达,使设计内容更加艺术和完美。

  立体构成是以纯粹的或抽象的形态为素材,探讨更合理,更完美的纯形态构成。它把感性的与理性的统一结合起来,按视觉效果,进行设想来构成理想的形态。

  学习立体构成的关键在于创造新的形态.提高造型能力,同时掌握形态的分解对形态进行科学的解剖,以便重新组合。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思维方法为我们提供广泛的构思方案为积累更多的形象资料,从中选优创造条件。我们掌握构成形态的认识是由浅到深,从自然形变形夸张到装饰形象,从提炼归纳到抽象形态的复杂过程。立体构成也是以自然生活为源泉,它可分解为点(块)线(条)面(板),作为形态要求的形体,可在自然形态中找到根据。天地日月山川湖泊花草……从宏观到微观,无不具备特有的物象形态而无所不在。

  立体构成和平面构成的学习步骤是一样的,都是有点线面这些基本要素入手。多个点同时出现时,强弱对比程度高的点将成为视觉中心,这是构成是角逐次的因素之一。一个好的作品就是要有他的视觉中心,杂而不乱,乱而不失中心。

  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不同的是,它是有体量的。体和量难以分割。如果作品体量不明显,那就不够立体,通常会被老师点评为“很平面化”。所以,不管作品是给人以舒适,坚硬,令麽,还是亲和的感觉,除形状外,体块的质量也在视觉感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立体设计离不开材料的因素。有些想法,用纸做出来的和用铁丝做出来的东西,不仅感觉不一样,还关系着作品的成败。有些想法只能用某些材质才能做出效果。可以运用各种材料,哪怕是废物,能使你的作品发光,就是有用的东西。作品在于求新。

  立体构成可以说是对平面色彩与空间的综合理解。研究的方向是追求有关形态的所有可能性,这就要求从理论上加强对造型观念的认知,从诸多方面进行形态要素的分解重构等视觉综合训练,从而加强对形态的全面理解和意识升华。作为形态这个研究的主体,我们除了对造型结构的把握外,还应在构成造型的材质和空间环境的互动上重点加强训练。

  通过老师展示优秀的构成作品,以及构成设计演示,让我们从直观上对构成设计中的美感产生吸引力,从而在思维上产生一种对它的兴趣性,使我们更会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老师对我们积极开拓对构成设计的学习兴趣性,已经让我们了解构成设计在日常生活中诸如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封面设计染织设计标志设计等都是构成设计的应用,从而进一步激发我们对构成设计的学习兴趣性

  但这只是个开始,想要更好的学习这门课还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研究。

课程感悟心得4

  一学期的教导培训班结束了,为了完成作业,我翻开了《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肖川主编。而一看便一发不可收也。我一口气读了下去。对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提高教师学生的生活质量等这些经常盘旋于自己的头脑中的问题,作者用简洁、明快,既有理论的阐述,又有实践的案例,既有学者们已经达成的一些共识,也有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引发了我进一步的思考。

  譬如:第四章 “ 创设健康的学校文化”中,阐述了学校文化概念、学校文化特征、学校文化类型及课程文化、学生文化、校园网络文化、学校的组织管理文化。这其中的不少当初在讨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新三年规划中曾经思考、探讨,但较为迷惘的问题,现在读来如同一阵清风,使人倍感清新。作者阐述道:“关注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校园生活,没有教师高质量的课堂生活就难以有学生高质量的课堂生活,而作为老师,要有乐于与人打交道,热爱学生,擅长表达自我的资质,只有丰厚的学识和彻底的理性才能赋予人一种大气,这种大气是教师非常需要的,因为只有大气,才能真诚地放飞想象的翅膀,去拓展心灵空间和精神培养”。“教师从学生那里感受到的是渴望求知的热忱,还是寡然无味的无奈,学生对教师是充满信任与尊敬,还是疏离与不屑。当老师更多感受到的是学生的昏昏欲睡,冷漠与迟钝,久而久之,教师内心也就会变得麻木和苍白,教学将成为教师无聊的劳役,机械应付”。

  又如第十章“有效教学的策略”中,对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教师作为知识传播者的行为特征、作为与学生之间互动沟通的行为特征、作为组织高效有序课堂教学的组织行为和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对人、事、环境等因素协调控制的管理行为特征,以及教师自我发展的行为特征、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批判,并阐述了学生的渴求的行为的特征、质疑的行为特征、活动的行为特征、自我调控的行为特征。同时就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的运用水平,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反思批判能力,包括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计划与管理时间的'技能,要教会学生做笔记的技能,教会学生自我监控的技能等方面提出了有效教学的建设,读来使人如沐春风。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通过双边互动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活动类型,这种互动作用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而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

  目前普遍公认的有效教学的一种定义是:有效教学,首先取决于对课堂上应做什么做出正确的决定,其次取决于如何实现这些决定。

  美国的伯利纳和蒂柯夫,通过研究列出关于阅读和教学的有效教学行为有:

  ⑴教师建设性地对学生情绪和态度做出公开的语言或非语言的反应;

  ⑵教师认真听取学生在讲什么、谈什么、背什么;

  ⑶教师对学生某类指导或警告,并且说到做到,在以后的教育中贯彻之;

  ⑷教师对所教的学科充满信心,并显示出对此学科的驾驭能力;

  ⑸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自己的教学工作;

  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表现出一种积极性的、令人愉快的、乐观的态度和情绪;

  ⑺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效率,并据此来调整教学的速度;

  ⑻教师能够有效利用那些在课堂上出现的迹象来预测课堂以外的事情;

  ⑼教师鼓励学生认真做好课堂作业,对学生课堂作业负责;

  ⑽教师利用复习、提纲契领地解释客观事物和总结等方式,使学生做好学习准备。

  而无效的教学行为有:

  ⑴教师突然改变教学程序,如从教学转向课堂纪律的管理;

  ⑵教师当众训斥学生;

  ⑶教师为了打发空余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填补空白的作业以消磨时间,防止学生闹事;

  ⑷教师随便发表意见和声明,如果实施这些意见或声明的话,其结果很可能是荒谬可笑的;

  ⑸教师经常把整堂课视为“一个人”。对照这些我将反思我的教学行为,提高有效教学。同时我将向学校老师宣传和推荐,使更多的人受益。

  虽然有关教师专业成长等内容还未来得及看,但我想说:《老师:与新课程共成长》对教师的成长来说是一本好书,是一位良师益友!

课程感悟心得5

  本学期开设的教法课,是我对教师这一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使我了解了更多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期间先后经历了写说课稿说课写教案交流试讲谈论评课议课总结等几个过程。期间老师和同学都给了我很大帮助与启示。我感悟很深,受益匪浅。我本次教学实习所作所见所感所得一一回顾和总结如下:老师给我们讲授很多上课的技巧,我真正的感到了“实践出真知”这句话的内涵,自己亲身实践的东西是自己永生难忘的,这也是人类得以生活得更好的根本原因。这次教学法课程实习,我所学到的和感受到的是我终生受用一笔财富。

  具体的来说,第一怎么去写教案,一个具体的教案包括哪些,在写教案时应注意哪些。不同的课题内容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教具应有不同,教学方法和教具应该选择较适合内容的,有所讲究。第二选择多媒体授课时应把课件做好,课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上课质量和效率。本次教学法实习我又重新温习了课件的有些基本做法。在选择多媒体教学时也应适当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以及大概课题内容。

  第三跟小组成员一起讨论选题交流试讲谈论,我体会到了团结互助是必不可少的,力量的巨大。那种相互信任诚心诚意的指点不足和怎么改进,我更是感到一种家的温馨。要想干好事得静下心来好好的想和去做,有同伴的'一起合作更是有效率和快乐。

  第四经过自己的试讲和同学的试讲以及评课我觉得要想把一堂课讲好应该具备如下内容:讲授者课前好好研读所讲内容,做好分析和写好教案,对问题的分析和讲解应采用一些比较恰当合理的语言以及实例。在多媒体课件方面应以学生来思考课件怎么做才更容易调动积极性和兴趣以及易懂。在教态方面应以一种平和的一起学习的心态去与学生学习,利用自己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鼓励和批评学生,注意语言的圆滑和学生的接受情况。在教学方法方面应尽量采用讲授谈论法案例分析法对比法引导课文教学法。在上课方面应与学生的互动学习,讲课语言修炼和普通话尽量标准,教态要好,给学生有亲切感和老师的样子!

  刚开始试讲有些紧张,普通话不标准,只是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教态方面做得不够且有些不自然,黑板板书字迹不公整,我将会在以后好好培养自己。我相信认真用心去好好做了一切都会变得非常容易和顺手。

课程感悟心得6

  这本书的序中写到:我国一些优秀的英语教学经验没能得到及时的总结,提高和传播。在教学第一线的广大英语教师忙于教学,无暇顾及适时地将实际经验上升为理论。我们对英语教育的科学性还缺乏认识,忽略了对英语教育与教学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曾经走了不少弯路。起初我所采用的仍然是我上学时我的老师所采用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当学生考不好的时候,还会归结为学生懒或者基础差、家长不配合等原因,而没有积极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那么造成一部分学生成绩差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读完这本书,我对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做了反思。结合这本读物,我认为作为教师,首先要做到提高自身素质。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提高不上去,素质教育也就无从谈起。其次,教师本人要注意学习策略的'使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效果却有好坏之分。一节课下来,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这就需要一个评价的方法,而作业就是课堂的延伸,朱浦老师指出,目前,不少英语课堂教学已形成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生动,和谐的课堂气氛。但学生一走出课堂,还是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这主要是因为英语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并未得到很大的改观。我们现在的作业布置中有常规作业,比如听磁带,做练习,背诵课文和对话等,这些都是作业的基础部分,在这基础上,我们还要会为学生布置一些拓展性的兴趣型作业。第三,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主要由学生组织参加,老师协助指导,如英语角,英语小品,歌曲大赛等等。第四,掌握发展规律,深入了解学生。第五,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第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七,采用科学的评价策略,从忽视情感评价转向重视情感评价,让学生从评价客体转向评价主体。第八,从只注重学生学习结果转向既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从单纯重视语言知识转向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在此书中,朱老师还提供了两条有益的点。一点是自由安排作业时间:比如让学生在预习课文时不能少于10分钟,如果你觉得对自己有益,可以多花点时间。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决定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并坚持在你定下的时间内完成。另一点是自主创设编制作业: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英语学习经验,知识基础,兴致倾向,编制英语作业,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布置作业。这些成功的体验也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

  总之,朱老师撰写的书中独到的见解与心得体会,使我得益非浅,这是一套对我们的英语教学很有帮助的好书,但是要完全读懂消化这本书,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还需要进一步的阅读和钻研。

课程感悟心得7

  今年寒假,我读完了《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一书,在作文教学方面,我的感触极深。

  小学生作文内容以记叙文为主,主要是写人、记事和描写景物。小学生由于见识小,课外阅读量少和知识不丰富,导致了怕写作文,厌写作文,感到作文难写,写起作文来总是咬着笔杆苦思冥想,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从下笔或者总是流水账式的几句,只是事情或事物的简单罗列,空洞无物,或是瞎编烂造,没有真情实感。作为教师如何调动小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小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这是只得思考的问题。

  一、教学中发现的写作教学的几点问题:

  1.封闭式教学,学生没有生活体验

  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仿袭用旧有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大多侧重于命题作文的指导,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教师,学生写,导致学生“举一”有余, “反三”不足,学生仅限于会写这篇文章,但一旦换个题目,换张面孔,要求学生换个材料,学生就手足无措。这样的作文教学模式,无异于“闭门造车”,学生只会依样画瓢,奉命而作,无论是选材主意,安排结构,还是语言特点,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这样状态导致学生产生僵化的思想模式和机械的思维定势,当然谈不上作文的兴趣。

  2.缺乏适时鼓励,学生丧失信心

  对于小学生,特别是刚接触作文的三年级学生,学习写作有一定的艰苦性,但是一旦发生兴趣,学生就会“乐此不疲”,愉快地学习,对写作产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找到他们打开写作这扇大门的金钥匙。这一时期的我们正培养学生由口头表达向书面表达过渡,这段时间对小学生不是很容易度过,所以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给他们多一点的耐心、帮助和鼓励。如果教师对刚接触写作的学生的习作求全责备,或用命令的方式去禁止或不屑一顾地去挖苦讥讽,那么学生就会觉得无法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多次消极的体验就会发展为对作文的怨恨,原先的兴趣或是掌握的一些技能也会自行消退。特别是一些水平稍差的学生,他们对作文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教师若再不给他们信心,就更是雪上加霜,产生一种反抗的心理和一蹶不振的自卑感,对写作完全丧失兴趣,失去信心。

  3.批改缺少反馈交流,学生缺乏写作积极性

  学生每次写作文,只要一写完,就上交给老师,似乎这就是任务完成了,不管它好还是不好,自己不会再去修改,只是等着老师说通过或是不通过。如果通过了就欣喜若狂,但不会思考为什么我这次作文能一次过关呢,是我哪里写得比较好呢,我下回写文章时也应该注意这点,学生没有这方面的思考,只是交差了事。出现这样的情况更多是因为教师在批改作文时缺少专业的点评,学生的不到任何教师在写作上与他们的交流、反馈,久而久之,学生只把写作看成是一项任务。如果是不通过的学生,他们则是等着,等着老师给他们改,即使自己改,也是添个只言片语了事,根本就没有在本质上做大的修改。这样的情况也是因为作为教师的我们没有针对每一篇学生作文,作出有针对性点评,给学生一个明确具体的修改文章的方向,更多的是概括地说说存在的普遍问题,说说大概怎么去改,而这样的指导对小学生而言。我想说,这是无意的,因为他们只是刚接触写作的孩子,这样的泛泛而言,是不是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了。而现实是我们大部分教师对交上来的作文只是打个成绩,大概地写几句评语,发还给学生,就算是一次作文教学结束了。学生面对作文的单一读者——教师,得到的反馈仅仅是一个分数和一些模棱两可的评语,如果我们是学生也会提不起写作的的兴趣,每一次的作文教学都不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或许,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更要采取一些相应措施去消除学生作文的惧怕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二、结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的作文教学提出自己的几点拙见:

  1.广辟渠道,引来源头活水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写作兴趣的源头在于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认识事物。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拓展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多参与学校活动、社区活动等,同时鼓励学生多写日记,记录生活点滴,多读好文章,多做摘抄。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定期举行信息交流会,让学生将各人收集的材料、感受进行交流,同时还可以交流学生读到的好文章,好句子,谈谈自己读文章是的体会感受等等,以扩大活动效果,使每个个体都能获得全体的'信息量,从而使他们感到“处处留心皆文章”从而对写作产生兴趣。只要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那么他们就会对作文产生好感和热爱,会主动留心观察各种事物,主动积累写作素材,自觉地、勤奋地吸收好文章的精华,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从而使作文能力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因此,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理当充分地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以此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并要充分挖掘利用兴趣这一巨大动力,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创造成功机会,获得成功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尽可能创造成功的机会,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学习兴趣。要充分挖掘捕捉每一个不生作文的成功点、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学生作文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也不会是一无是处。“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师的评判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点滴的成功,会使学生心理立即兴奋,激起喜悦之情。这样就能调动大多数学生,尤其是中差生的写作积极性。如果在作文训练中学生总是体验不到成功的快感,就会产生焦虑、自卑,从而失去学习作文的兴趣。

  3.双边批改,增加反馈交流

  学生作文完成后,可以采取师生互相交流批改,以增加作文兴趣,作文本收上来后,或先由教师大概批改,对每遗篇文章都指出一些较明显的缺点,并明确给予学生修改的方向和建议,再让学生精细批改,斟酌字、词句的用法是否妥帖;或先由学生互相批改,再由教师进行检查性批阅,双向交流,对交流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再进行个别点评,集体评讲。这样做,对全班学生来说都是大有好处的,大家都要经历一个复杂而细致的思维过程,诸如:遣词造句是否合理准确,语言是否生动鲜明,叙事是否完整具体,都得动脑筋分析推理,然后做出判断,并逐一予以修改。而且,写得差的同学改到写得好的作文可能学到方法,得到启发;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差的作文,也会从中得到教训。每互改一次,无异于一次观摩和交流。

  作文教学需要老师用心教,花心思、花时间指导学生改,指导鼓励学生多积累、感受。作文教学需要学生用心学,用心感受、体验,要投入,需要入情入境感受好文章,需要入情入境写出真感受,需要十足耐心改出好文章。

课程感悟心得8

  寒假期间,我认真阅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国家教育部给了不同学段的孩子相应的学段目标和内容。由于不同学段的学生在心理、生理、语言能力发展方面有阶段性特征,不同教学内容也有各自规律,所以要采取相应学段、板块的不同教学策略。

  在这里,主要想和各位老师分享关于识字、写字、汉语拼音教学的所思所想。

  《课标》中提到,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先认先写“字表”中的300个字。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效率。

  的确,小学语文低段教材中采用的识字方式多种多样,有蒙学识字、儿歌识字、看图识字、象形识字、韵语识字、归类识字等十种识字方式。每种识字方式对应着不同的识字方法。比如蒙学识字注重反复诵读,在学生掌握字形或对字义理解困难处,通过故事、、视频解说等方法加以阐释,渗透汉字文化和传统文化;象形识字,突出图画、古文字、现代汉字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记汉字,感受汉字背后的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种特性的文本都有其相对应的识字方法,这就是文本特质与识字方法的契合性。换句话说,作为教师必须要认真研读教材文本,熟悉教材特性,揣摩编者编写意图,不能把看图识字教成象形识字,也不能把象形识字教成韵语识字。

  这里以一年级下册《小青蛙》为例,这是一篇典型的组块归类识字课文。学习此篇课文的汉字“情、睛、清、晴、请”时,不能简单地运用借助拼音拼读生字的机械方法来识记,而要引导学生通过汉字与汉字间的音形义比较,发现某一汉字与这一类汉字中的共性,以及这一汉字的独特性。

  古代、近代和现代汉字中,汉字字符归为三类:义符、音符、记号。跟整字所代表的语素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义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在意义和语音上都没有联系的.就是记号。

  要学好《小青蛙》中的青字族这五个生字时,要引导学生读准这五个字的音,根据不同的义符帮助学生区分汉字的字义。“清”和清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旁;晴和太阳有关,所以是日字旁;“情”是心中所想,所以是竖心旁;“请”要用言语表达,所以是言字旁;“睛”要用目去观察,所以是目字旁。学生通过义符理解字义,毫不费力就记住了这五个字。

  所以,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根据不同种类的教材文本,继续运用《课标》中提到的多种识字方法,降低孩子们识字难度,帮助其体味识字乐趣。

课程感悟心得9

  我学习了(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以后,笔者受益匪浅,现将心中感受最深的地方略作回顾,以便将本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

  本书包括七个单元的内容,即,一是新课程改革与评价观的转变,二是发展性学生评价,三是表现性评价,四是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五是考试改革的目标与方向,六是发展性教师评价,七是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而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中,都包括以下五个部分,即主体部分、条件部分、案例部分、研究性学习部分、培训建议。对每个单元每个部分的学习,都让我感受颇深。

  在新课程改革与评价观的转变中,包含四个主题的学习,一是什么是课程评价,二是课程评价的功能,三是现行课程评价之批判,四是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五是行动研究:推进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有效方法。

  发展性学生评价指学生评价的基本方法,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特点和实现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程序。作为表现性评价,应明白什么是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的设计要点是什么。

  关于学生成长记录袋这一板块,应认识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含义,知道学生成长记录袋的类型及构成,搞清楚如何制定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案,如何进行对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反思。

  针对考试改革的目标与方向,认清考试的种类,知道现行考试制度存在的弊端,知晓考试改革的方向及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教师的评价应走向发展性评价,内容包含五个方面,即审视现行教师评价制度,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基本理念,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施步骤,掌握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是什么,称职教师的个人品质是什么样的。

  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应充分考虑到三个因素,一是影响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因素,其次教师自我实现专业发展的策略,再三是反思性教学。

  在回想自己学习的过程中,态度端正,目的明确,在参加培训、自己研读学习、互帮互学的过程中,基本实现了学习(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中的教育教学新理念,掌握了其中大部分的知识、技能,培养的恰如其分的情感态度,中肯的.学习价值观,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以学到的新理念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提升了自身的素质,发展了自己的能力,进而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之,学习了(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自己的理论知识丰富多了,教育教学方法有了改善,能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来实施课堂教学,教育教学质量比原来有了较大的提高,取得的一切成绩,应归功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小组,应感谢县进修学习的重视、支持及培训,应感谢乡教育行政的大力帮助。

  愿此次培训学习结满胜利的果实,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课程感悟心得10

  非常感谢领导能给我去房山区教研室听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培训的机会,这次培训对接一年级语文教学的我来说意义重大,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在这次培训会上聆听了几位老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教材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教材不仅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材的编写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够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学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特点,选用恰当的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下面是我对本次培训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是对新课标的理解:我知道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或得基本语文素养。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又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

  二牢固树立生活语文的理念,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老子》中说得好,“有无相生”。如果我们用大量的作业把学生课余的时间塞得满满的,学生便丧失了自我发展的空间,窒息了学生的灵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有”反倒转化成了“无”。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三注重指导,增强实践,享受成功。

  学习习惯的养成,仅有说教是不够的,应该紧扣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有关方面的指导。并在具体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反复操练,使学生体验到收获的愉悦,从而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课文或阅读书籍后引导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远比让学生懂得如何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来得更有效些。写读后感是非常好的习作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理解了课文,更易于把读后感写好,这既是写作自信心的培养,同时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写好其他文章的读后感。结合教材学习内容,激发学生乐于使用工具书,查找相关的资料。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探究使用工具书的基本方法,指导孩子认真阅读工具书,使学生熟练掌握使用方法,能随时利用工具书,迅速获取所要查找的资料。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教材的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载体,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蕴藏着我们民族深厚的文化历史。所以一年级语文教学时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游戏表演等实际活动将情景图所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景化,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教学活动情境中,增加实际体验,使学生愿学语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以上就是我学习一年级语文教材培训的体会和收获。

课程感悟心得11

  在辞旧迎新的时候,我读了一本对体育教学帮助很大的书--《小学新课程与体育教师谈心》,让我知道实施体育和健康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转变,首先是教学观念的转变,让我知道了四条基本理念,分别是:(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意识和能力;(3)关注地区差异和个别差异,保证每一个学生受益,读后感转载。有了这个教学观念的转变,让我们看到了教师在上课时能融入在学生之中,与学生共同进行各种游戏活动,有了这个转变,教师和学生一起游戏时,教师在游戏中失败了,也认真的执行游戏的规则,接受处罚,这样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例如:我把武术教学从单纯的技术传授转向身心愉悦的活动,充分展现武术的魅力,把整节课用武术活动、游戏的方式贯穿起来,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后,95%以上的学生表示满意,反映出这样的课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方面获得了成功。

  其次,在教与学的方式上有所转变,与传统的体育教学相比,现在传授式的教学方法已经减少了很多,教师也比较愿意使用如启发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例如:在对投篮的方法进行介绍时,我并不直接地告诉学生所有的知识点,而是采用先让学生分别介绍自己习惯的投篮方法,最后再汇总解释投篮方法。

  再次是教师在行为、语言上的转变。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教师已经非常注意缩短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从组织教学的形式到讲解示范的位置上来说,许多教师采用的是让学生围在教师周围自由站位的形式,使自己始终与学生成为一个整体,改变了过去一贯使用的学生在教师对面整齐排列的队伍,这一显著的改变,意味着师生已经成为一个教与学的共同体。在语言方面,教师对自己使用的教学语言也同样做出了积极的.变化。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采用最多的教学语言是口令式的语言,在完成教学任务时,始终是处于命令中,因此学生是处于被动状态。现在,教师基本上都改变了这种教学语言,除了必要的队伍调动之外,教师已经把自己的教学语言转为一种与学生学习环境相和谐的方式,采用了与学生对话的形式进行教学,因此学生感到非常的亲切,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的融洽。

  读了这书我学到了很多,受益匪浅,使我跟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在教学中,跟学生能溶于一起,与学生同乐、同学,在平时学生也很乐意的围着我转,如在上跳绳课的时候,学生会跑过来跟我说,老师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跳的多,我说可以啊,这时其他学生就帮我们数数,还为我们加油,我觉得这样的学习氛围很好,很轻松愉快。

课程感悟心得12

  我国开展基础教育改革的几年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成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把我们的教育变成“优质的教育”,在深化改革的同时,作为教育理论工作者,不时时停下来,回头看看已经走过的路程中的每一个脚印,冷静思考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尤其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课改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困难与疑惑。停下脚步进行反思,并非是行程的一种中断,而是蓄势待发。反思,让我们更清醒的认识解决问题,不断完善专业理论,给实践提供更大的支持,保证教育发展有不竭的动力。

  为此我精心选读了《新课程总结与反思》这本书,特别是本书的第五章基础教育的教学变革。在这本书中提到课改一是教学理念的改革,有效的师生交往中,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师生关系,而是师生间的互动对话关系。“对话”不仅指师生、生生间言语对话而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教学是一种理念,强调在教学中师生间的交互性。二是学生观的变革,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是具有个性差异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我们要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班、不同的人都要不同对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学习方式的变革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从课程变革和实施的角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于学习方式改革的目标至少包含三方面的含义:倡导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突出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和研究等认识过程;学习方式的转变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课程改革使得大多数学生和老师都有了可喜的变化,但在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美国学者齐莫曼提出了一个系统的自主学习的框架,即:学习动机(为什么学)、学习方法(如何学)、学习时间(何时学)、学习结果(学什么)、学习环境(在哪里学)、学习的社会性(与谁一起学)六个方面。如果学生在这六个方面均能自己选择或控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为了培养自主学习,就要进行能力训练。

  包括:(1)目标设置训练。引导学生设置明确的、具体的、近期目标。这些近期目标的设置其实是远期目标与复杂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学习中有的放矢,可操作性较强,在这其中学生的每一阶段都能因自己完成了目标而增强自我效能感,促进学习。目标的设置要注意引导学生确立有一定难度的目标,如果目标太简单、容易,学生感受不到成功后的喜悦,容易的目标无须付出多大努力便可实现,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相反,太高的目标,让人觉得遥不可及,难以实现,即使付出努力也收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准确把握每位学生的能力水平是非常困难的,教师应在尽力了解每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设置不同梯度的目标,给学生选择的空间。还要培养学生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估能力,让学生通过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给自己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难度。

  (2)增强自我效能感的训练。自我效能感会有效地促进自主学习。增强自我效能感的训练有多种:一是提供学习榜样。在班级中帮助学生寻找与自身情况类似的同学作为榜样。当学生看到榜样的学习状态及获得成功后,激发了自己努力学习的欲望,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取得同样的成功。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学生只有体验到努力后的成功,才相信自己是能行的,也只有在体验成功后,才对学习越发有兴趣,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尤其对取得进步有困难的学生,针对其每一个小进步都给予真诚的鼓励。

  (3)自我监控能力训练。在自主学习中学生要对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计划的可行性,学习过程的进展情况、时间的分配与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及学习结果等进行分析、评判、即使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方法等,寻找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自我监控应是伴随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的整个过程。通过学习,正如本书所言我知道了自主学习绝不等同于自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对学生缺乏必要的指导,存在急躁心理,对学生信心不够,怀疑学生的能力,有时包办代替,抑制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发展。对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指导与训练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随意性较强。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树立新的学生观,充分认识学生的潜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教学中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在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策略。

课程感悟心得13

  最近有幸学习了专家们《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讲座,可以说受益匪浅。评价是检测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程度的手段,有好多种评价,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做练习的方式,谈话的方式,测试题的方式等等,评价的主体可以是老师评价学生,可以是学生自我评价,可以是学生互相评价,也可以是小组内评价等等。但是,评价的题目质量要求很高,不但要仅仅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还要难易适中,所以做好学生的学习评价也是不简单的。下面根据我所学的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评价的标准也就是说根据什么评价的?通过学习可以知道,这个评价不是我们随便出几道题就可以了的,而我们要知道为什么出这几题?每一题是检测什么的?所以评价要有标准,也就是新课程标准。评价目标要与教学目标一致,我们学什么就评价什么。评价还分为总结性的,阶段性的,诊断性的。这对于我们日常教学来说很实用,其实我们的课堂有很多评价,上课的提问,新知识后的练习题,通过评价可以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从而对学生不足的地方进行补教。我认为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很重要,不仅可以检测被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检测评价者的知识掌握程度,可以同时检测两个学生甚至更多。

  出试卷进行总结性评价,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试卷的'难易程度,是否紧扣课程标准,这个我们真的要好好的思考,象一些题目,答案都是在两可之间的,或者都是在咬文嚼字的题,好像故意在为难学生,有时我真的在思考这些出题人的意图,难道他们就是为了让学生钻牛角尖,有意思吗?比如:“3.5的小数部分是5。”这道题,第一印象是错的,我们学的小数分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这里说道3.5的小数部分其实就是5,我认为是对的。像这样的题目很多,所以像这些对老师来说都不好理解的题目还是不要出。要紧靠新课程标准,我们评价的目的不就是检测学生对于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掌握了吗?而不是让我们深挖知识。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能力提高为基准,以学生多元化能力提高为目标,因此应该摒弃那些传统的封闭的理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我们的评价也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标准。

课程感悟心得14

  若想在《恋爱课程》里搜寻爱的踪迹,也许最先觅到的,尽是些与想象相悖的关系,譬如滥情,譬如出轨。英格玛·伯格曼这部探讨情爱的作品,让一名情场浪子在情欲的流连中进退有度地翻云覆雨,放到当下来看,仍饶有趣味。

  婚姻床与爱情墓

  英格玛·伯格曼佳作太多,提起他,难免先想起那些最为煊赫的电影。但看惯了他对宗教的探问、对心理的摸索以及对政治的质疑后,回过头来观赏《恋爱课程》,该会品出不少欢闹乐趣。

  《恋爱课程》的上映时间是1954年,那时距离《第七封印》、《野草莓》的问世还有3年,伯格曼还处在名声鹊起的前夕。他借着这段故事,俏皮而乖张地探讨起两性关系的微妙。男主角大卫(甘纳尔·布耶恩施特兰德饰)当年从好友卡尔-亚当(艾克·格隆伯格饰)手中夺走玛丽安娜(伊娃·达尔贝克饰)后,结婚15年,并育有一女一子。然而当身为妇科医生的大卫与病患苏珊娜(依冯·隆巴德饰)胡混之时,从女儿妮克斯(哈里特·安德森饰)口中得知玛丽安娜重投卡尔-亚当怀里。戏剧性的一点在于,面对苏珊娜大吵大骂的分手,他忽而顿悟,赶上玛丽安娜去跟卡尔-亚当碰头的列车,又把当年的抢妻事件重演一遍。伯格曼把每个角色的性格都勾勒得非常鲜明,更借大卫与玛丽安娜的相处,给婚姻、爱情的探讨提供许多颇有意味的布景。

  玛丽安娜当年本要嫁给卡尔-亚当,却在婚礼前躲在房内寻死觅活,直到大卫寻上门来,互诉衷情后推诿片刻,决定随心而行走到一起。而15年后,大卫面对苏珊娜的勾引,再次一本正经地拒绝,继而双唇交接。大卫就像是很多中产阶级男人的缩影,没有生计之忧,身怀引人资本。他在情感的抉择上颇有大浪漫主义倾向,会在情爱最为鲜嫩之时,愿意不顾一切地采摘。屡次谈起的一句“婚姻之床是爱情之墓”,印证着最初花团锦簇的恋爱不过是一时美好,反正花容月貌的女子总是慕名而来,前一朵红玫瑰再艳,也成蚊子血了。当然,玛丽安娜本就不是省油的灯,既然当年胆敢在亲朋面前与准新郎卡尔-亚当撕破脸大打出手,那么如今面对丈夫的不忠,借前男友激发一些醋意也未尝不可。而妮克斯面对父母关系的转变,也显现出桀骜不驯的一面,在父亲面前还继续表达想当男孩的意愿,总觉得女人对于男人的依附是个不可理解的愚蠢行为。

  追溯伯格曼的过往,有太多能与电影对应得上的地方。他的父亲有着足够出色的相貌与仪态,身为路德教会的牧师,同样能够承载各式俊美女人的依恋。而出生中产阶级的母亲,同样有着姣好面容,有着炽热与浪漫的心性。她当年曾有过婚姻之外的感情,与丈夫也有感情破裂以致于要分道扬镳的经历。至于伯格曼自己,拍摄本片时,正在经历第三段婚姻,且开始与另一个女人发展起关系。对于这些,《爱情课程》其实都有很多映照。片中角色口中的忠诚,成了一个值得叹息甚或鄙夷的词汇。而且,伯格曼的父母因为孩子而没有离婚,电影中的大卫也在面对女儿的发问时,其实已经重燃起从旧情敌手上夺回妻子的热忱。

  但即便夫妇二人车上重逢后,回想起许多昨日的快乐,甚至在结尾又重归于好,但这段婚姻所遮掩的暗礁,其实都已浮出水面。男人与女人之间不无黯然地讨论着感情细水长流后,如何步入一种平淡之中。男人掩饰着自己的呵欠,女人叹息着对方的老去。男人寻找着新的刺激,女人拧起自己的神经。男人的体面只维持得了三分钟,女人的长情打起了自己的嘴巴。

  家庭的叛逆者伯格曼,用镜头语言质疑了一轮婚姻制度的苍白与可笑,但是倒也没有正儿八经地凶神恶煞,反而任由戏谑之意,流窜在男女你进我退的舞步间,让一丝不经意的狡黠,点亮这电影的色调。他构建了一个自由的国度,有情欲,有诱惑,有追思,有竞逐,看似任意妄为其乐融融,其实在每个人追求快乐的`背后,又蒙受着精神上的煎熬。虽是煎熬,却也没有太多辗转反侧的不痛快,一旦动力燃点,其实都是明快剧情的推动。

  可以说,《恋爱课程》着力在这种旋转木马般的叮当作响中,让一个个躁烈角色,以浪漫的名义,大行扰攘之事。这么一种明丽轻快的风格,特别是最后酒吧里的一场心痒痒的勾引以及赤裸裸的刺激,也许不是很“伯格曼”。但当然,对于一名建树颇多的大师,也并不能用一条甚至一套标准去定义。在他漫长的创作生涯中,能够畅通无阻地尝试各种各样的风格,倒不失为影迷的福音。再说,对于情爱的描摹,他之前就已在《夏日插曲》、《女人的期待》等片中有过很不错的尝试,此番只是为这类情爱探讨的风格增添一层滤镜而已,内核始终在雕琢情感的保鲜与摩擦,以及撕扯中产阶级并不光鲜的到的外衣,那其实也是伯格曼擅长的领域。

  这次跟随伯格曼一同试水《恋爱课程》的演员阵容当中,有两个特别重要。女主角伊娃·达尔贝克不久之前才拍完《女人的期待》,又将立马出现在伯格曼的下一部作品《夏夜的微笑》中,而以后,还会在《这些女人》等片中继续合作,她那独特的戏剧张力,给伯格曼的叙事带来许多丰润的色彩。而男主角甘纳尔·布耶恩施特兰德,更可堪称伯格曼的御用演员,二者的合作超过了20部,时间跨度也有数十年。他的可塑性更让人难忘,除了可以驾驭《恋爱课程》这类乖张的喜剧,《冬日之光》、《第七封印》等风格陡变的电影,也是手到擒来。一直到伯格曼自称的最后一部电影《芬妮和亚历山大的诞生》,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课程感悟心得15

  《数学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们知道,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索式的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有意义的学习应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新知。而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情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机会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合理,灵活。下面谈谈我对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后的几点体会。

  1.教学内容,多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和应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才能有益于学生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数学。"

  注意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数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例如:教学《公约数,最大公约数》时,先出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有一间厨房要铺地砖,请你帮忙想一想:要选边长为几分米(整数)的正方形砖,才能铺得既整齐又快同学们通过讨论后,得出:边长1分米,2分米,3分米,6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得最快。这时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既是30的约数,又是24的约数,是24和30的公约数,而6是最大一个,从而引出一些有关的概念,这样的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沟通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确就在身边,现实生活的确离不开数学,从而消除了对数学的陌生感。

  2.《数学课程标准》内容强调了解决计算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中,第一学段"鼓励算法多样化",第二学段"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中学阶段,要积极鼓励一题多解,让学生能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有权选择他们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体现了方法的多样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数学能力。

  3.《数学课程标准》内容强调 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是具有不同兴趣,爱好,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我们要承认这种差异。然后因材施教。例如:教学一些求组合图形面积时,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成绩好的学生可以用各种方法解答,成绩差的学生只要掌握一样方法就可以了。

  《数学课程标准》已经颁布,试点已在进行。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应当迅速开展。我们相信:随着学习的深入,理解《数学课程标准》将更深刻,实施《数学课程标准》将更坚决,真正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数学教学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课程感悟心得】相关文章:

课程学习心得11-22

课程学习心得12-02

管理培训课程心得12-02

课程改革工作心得03-19

课程设计心得02-22

课程的力量读书心得07-30

课程的心得体会12-31

课程标准心得11-14

新课程数学教学心得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