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

时间:2023-07-02 09:33:25 心得体会范文 投诉 投稿

《弟子规》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弟子规》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1

  我读起了《弟子规》,读着读着,心情越来越沉重,读到了"入则孝"这部分中的"亲爱我,孝何难。"时,突然想起了妈妈为我做的所有的事。

  小时侯的我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关心别人,体谅别人,不理解父母,不知道父母吃了多少的苦。

  时间飞逝,眨眼间,我已经上了中学,首次接触了《弟子规》,并认真完成老师的作业,基本改掉了"小皇帝"的风格。

  在平安夜那天,教《弟子规》的于老师讲的是关于孝敬父母的事情,讲了很多类似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话,并且留了一个作业——为父母洗脚。这对于在家中颇有"小皇帝"的风格的我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一般,虽然在学习《弟子规》的期间很努力的做家务,可洗脚这个作业还是无法让我接受,因为心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字"脏".虽然明知应该孝敬父母,但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只是想在心里偷偷地把这个作业深深地埋藏起来。

  第二天,于老师果然问了大家有没有为自己的妈妈洗脚,磨不开面子的我不知所措,只好随着大家举了手,老师好象猜透了我的心思,说的什么我也记不清了,只记住了一句话:"父母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我们连为父母洗个脚都不肯吗?"当我正回味这句话时,老师说:"大家也可以读一读《弟子规》,让心平静下来。"

  放学了,写完作业后,我读起了《弟子规》,读着读着,心情越来越沉重,读到了"入则孝"这部分中的"亲爱我,孝何难。"时,突然想起了妈妈为我做的所有的事,我便想努力地把作业再从心底挖出来。这时,妈妈回来了,我便拉着妈妈去洗脚。当脱掉妈妈的鞋和袜子是那一刻,我惊呆了,妈妈的脚被磨出了一块块的'茧子,不知所措的我问了一句傻话:"妈妈,疼吗?""傻孩子,茧子怎么会疼呢?"妈妈边说边抚摩着我的头。

  "小皇帝"终于知道了泪水的滋味,是咸的,它包涵了所有的自责和歉意,我认认真真地为妈妈轻轻地洗脚……

  我要感谢《弟子规》,是《弟子规》找回了我的孝敬心,是《弟子规》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弟子规》改变了我,《弟子规》一定会让我更完美!

《弟子规》读后感2

  寒假生活结束了,我觉得我的假期过的很有意义,因为老留的作业是背诵并理解《弟子规》。这跟我们平时的家庭作业不同,因为不仅锻炼了我们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尊敬师长和父母,怎样和兄弟姐妹融洽相处,怎样学习,怎样做事,怎样做人。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一句,主要告诉我们对于父母的召唤,回答不能迟缓,对于父母的命令不能迟迟不去行动。可我以前不是这样父母叫我做事时,我总是假装听不见,学了《弟子规》后,我意识到我错了。

  《弟子规》中还有"置冠服,有定位。"这一句,是告诉我们自己的物品摆放要有明确的位置,不要太随意,而一直以来,我的物品经常随处摆放,需要用时,经常找不到,所以在这个假期里,我养成了很多好习惯,其中就有打扫屋子,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摆放位置,现在我的房间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妈妈眼里的"小猪窝"了,我自《弟子规》中还有很多很多的收获,比如说,在学习上,不要拖拉,爱护书籍上要做到,尊敬师长上等等,很多很多。

  《弟子规》对我的帮助很大很大,今后我一定把他背的熟熟的,作为我以后行为的量尺,相信在这个好朋友的监督下,在我自己的努力下,我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小学生!

  成功要不断积累——读"孟母断机"有感沈阳市南京十校 二年一班 郭万达 指导教师 姜崇艳

  今天,我背了《弟子规》中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具体意思是: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听;如果父母责备你,一定是有道理的,所以你要虚心接受。"孟母断机"是关于这四句话出处的故事:孟子小的时候读了一些很深奥的书。有一天,他读书厌倦了,就跑回家里。这时孟母看见了他,立刻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了地上。母亲说:"织布要一寸寸地织,才能织成……"孟子恍然大悟……

  在实际生活中也有一些类似的事情,如:爸爸怕我累,不同意让我补习英语,但是我还是坚持学了。因为我想:成功源于不断积累。只有学习的外语知识多,接触外语知识的面广,我才会比别人积累更多的东西,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还有很多例子,在这里就不一一道来了。

  通过读这个典故,我悟出了一条道理:成功=1+1……+1!

《弟子规》读后感3

  李毓秀的《弟子规》是仿《三字经》体例,三言成语,名句叠韵的形式为古代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敬师规范,由《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纂而成,今天读来仍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当今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和古代的社会环境不能同日而语,我想在现实和传统之间有没有一个承继关系?中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讲得最多是一个“育人”的问题,所谓至乐莫如育人,怎样教育人,怎样增加修养,做一个完善的人?这是我们应从传统中继承和发扬的。

  在物质丰富、科技发展的现实环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没有依托,往往在纷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导原则,而在《弟子规》中所提到的做人的总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教诲,以此成为做人的原则,那么我们在工作和学习时,就能加深自己的修养,在物质社会的.时代不迷失,不动摇,时时保持清醒,和谐和同事之间、领导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和谐整个社会成员的关系,那么共建和谐社会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弟子规》中讲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学等方方面面的行为标准和作人准则,提倡正人先正心。我从中深刻领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从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严以对已,宽以待人,积极融入到团队当中,要尊重领导,认真完成领导所交待的各项任务,忠于职守,互相帮助,协作共事,作为服务窗口工作,要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礼貌待人,微笑服务,做到百问不厌,应保持坦诚、公正、客观的态度对人对事,并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工作效率。

  《弟子规》对和谐家庭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细胞的健康才能保证社会机体的健康,其中“二十四孝亲图”在感化人的同时,也教会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对待亲人,也让我们思考在当今社会怎样去实现传统文化的价值,试想,如果一个连父母长辈都不尊重、孝敬的人,一个丧失了做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的人,如何能对别人以礼相待?这样的人能否让人信服与尊重?

  《弟子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我们要从中领悟其精华,发扬中华美德,做一个完善的知礼仪、知廉耻、知谦虚、知恭敬、知忠厚的人。这样,在我们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弟子规》读后感4

  我好奇地手捧着老师刚刚发下来的《弟子规》读了起来,“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读着读着,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不禁陷入沉思:

  前几天,是我和双胞胎妹妹的生日,妈妈为我们准备了一大桌好吃的饭菜,还买了一个大大的蛋糕,又送给我俩每人一个芭比娃娃,我感觉今天自己是最幸福的。这时候,爸爸的一句话把我问住了:“你妈妈哪天生日,知道吗?”我和妹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摇摇头,看着爸爸妈妈。

  “自从有了你们俩,你妈就再也没过过生日……”

  “你看你,挺高兴的,跟孩子说着干啥?”妈妈打断爸爸的话,又转脸对我俩说:“快吃饭,别听你爸的。”

  吃完晚饭,我回到自己的房间,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脑海里全是妈妈忙碌的身影:我和双胞胎妹妹的出生忙坏了妈妈,因为爸爸要照常上班,所有的家务都要妈妈一人来做,还要照顾我们姐妹俩。好不容易熬到我们长大了一些,我已走得稳稳的了,可妹妹连站都站不起来,妈妈着急了,带她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妹妹患有脑瘫,不能走路,智力也会很迟钝。可妈妈就是不甘心,带着妹妹去了十几家医院,结果都一样。但妈妈并没有放弃,只要听说能治好妹妹的`病,就是再远妈妈也会带妹妹去,几年下来,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但是妈妈没有低头,永远把微笑挂在脸上。对于我和妹妹,妈妈也总是尽量满足我们的要求,每年过生日都会送我们礼物,做好多好吃的。现在我在读小学,无论刮风下雨,妈妈每天按时接送我,其余时间,除了做家务,就是照顾妹妹,由于妹妹的身体状况不能上学,妈妈就在家做起了她的老师,用我的旧书教她识字,学数学。妈妈每天这么累,为了妹妹,为了我,妈妈付出了多少呀,可我又曾为妈妈做过什么?黄香年仅九岁,炎炎夏日时,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安心睡;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体温使父母的被子暖和,让父母睡得舒服,可我呢,我都十三岁了。

  妈妈呀,女儿真想快快长大,能帮帮你。妈妈,放心吧,我一定不辜负你的期望,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我一定会照顾好妹妹,照顾好你和爸爸。

《弟子规》读后感5

  《弟子规》是我国的经典读物之一,弟子规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文章通俗易懂,其中包含了做人的道理,是我国广泛流传的读物。《弟子规》通过"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几个方面写出一个人要有的品质。

  如果在青少年时期看看《弟子规》便能疏导你的心理,让你的品行得到进步,启迪你。《弟子规》在“入则孝”中教会我们要学会孝敬父母,在“出则弟”中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不要在长辈面前骄傲、突显自己的才能,要懂礼仪。在“谨而信”中告诉我们要讲礼貌,要诚信,不要饮酒,要讲卫生,衣服要穿得整洁,不要挑食,暴饮暴食等,在生活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在“泛爱众”中写道:我们要平等待人,不要骄傲自大,不要自私,不要喜新厌故,不要揭人短,不要把他人的恶行公布,要报恩,不报仇,要慈善待人,以理服人。在亲仁中教会我们不要与小人处得太近,要多与仁者在一起,这是一个人必须具有的品质。《弟子规》告诉我们一个的`品行应该如何的,不要轻视自己的品行,这里有小故事告诉我们品行的重要性:某一天一个大公司招聘员工,很多大学生和研究生都去了,招员工面试的地方十分干净,可是地上却有几张废纸,没有谁注意到,那里有许多人都在等待面试,然而老板却迟迟没有露面,就在这时,一位高中生捡起了地上的废纸,正巧老板这时进来,刚巧看见了高中生捡废纸的一幕,于是,老板二话不说,直接走到那位高中生面前,说道:“恭喜你,你被公司录取了。”

  后来其它人一个都没有面试成功。这个故事中,去面试的人有大学生和研究生,学历都比高中生高,然而高中生被录取了,他们却没录取,这说明了什么呢?高中生随手捡起垃圾的这样一个行为,就可以看出此人虽学历不高,而品行之高尚,非一般人所能及,此行为君子之行为,而不做此行乃一般人也。

  因此,高中生才会被录取。读《弟子规》,让自己的品行如同一个君子,乃至圣贤之士。

《弟子规》读后感6

  题记:道德的光辉就像太阳的光芒,而一个人要想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首先自己心中要充满阳光啊!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很早就知道《弟子规》是好东西,所以,几年前儿子上幼儿园时,我就教他背诵,后来,也推荐给学生,领着他们去背诵《弟子规》。然而,自从我接触传统文化以后,我再读《弟子规》才深刻地体会到:《弟子规》看似平淡无奇,而其中所真正的内涵只有用心体味。《弟子规》不是用来背的,它是用来做的,而知道和做到之间还有很远很远的路,慢慢地,在践行《弟子规》的日子里,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弟子规》是一本薄薄的厚书,浅浅的深书,小小的圣书,它帮助我从阴霾走向光明,甚至让我重新做人!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此文脱胎于孔子的“论语”学而篇,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独立成章却又密不可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做人、处事等行为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行为敦厚、人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对今天的我们仍然有教育意义。它清晰明了的向我们传递着做人的基本准则。

  《弟子规》的宗旨是“孝”,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一个把孝心装在心中的人,一定是一个善良、平和、又幸福的人,因为厚德载物嘛!所以我自己要以身作则,并带动我的.孩子和学生们“孝敬”!

  通过阅读《弟子规》,我感觉到了孝敬、诚信、仁爱、尊重……的重要,小小的《弟子规》,其中富含的哲理足够我终生受用。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自己的状态。为我指明了追求的方向。督促我将圣人的教诲贯彻于实践、落实于言语、行动中,并带动我的学生们一起学习和践行《弟子规》。但愿小小的我也能融入到社会进步的洪流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我万世开太平!”做一个真正播撒阳光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7

  《弟子规》那本金色的小书,短小而精悍。传承着中华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一辈辈人。

  那一个笑声与泪水交织的夏天,别了母校,刚摘下红领巾,满带稚气的我考上了华泰。刚开学,学校就发了一本小小的书——《弟子规》,还要全文背诵。刚开始,我只是应付着读着。一天早上,家中停了电,出于无聊,我随手拿起那本小书看了起来。渐渐才发现它——《弟子规》的`内容如此精彩。

  我读它、品它,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原以为为父母做几件家务事就是“孝”了,现在才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反而,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想方设法的满足我,还反倒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他们对自己过于担心还觉得他们很烦,讨厌他们。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喊我吃饭,而不听话的我却始终沉迷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不肯离去,妈妈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应付,等到爸爸妈妈都吃完了,我也没有去。等到节目结束了,我有感觉肚子饿了,走出房间一看,桌上已没有饭菜了。我气愤极了大喊:“妈妈,我要吃饭,怎么没有了呢?”妈妈急急忙忙的从房间走出来:“没有了!你要吃饭?我给你去做。”于是妈妈急匆匆的为我去做饭……。而我还在埋怨着…。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是太不应该了

  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他们温暖的大手紧握你的小手;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将我们拥入他们暖和的怀抱;当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为我们耐心的讲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对我们无私的付出。你们发现过吗?他们头上已悄悄爬上岁月的痕迹——因我们而生——那一丝丝银发……

  感恩父母,他们只需要你以后过得好就好,他们只需要你在他们工作劳累时在他们耳边轻轻说的那一声:我爱你们。

  品读《弟子规》,品读《入则孝》,实践《弟子规》实践《入则孝》。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做人基本准则——《弟子规》吧!

《弟子规》读后感8

  今天爸爸又叫我读《弟子规》。我可是读了N遍了,曾经背都背得滚瓜烂熟,现在还读,岂不是浪费时间?如果用来玩悠悠球该多好啊!因此我老大的不愿意,可是又没办法,谁叫他是我老爸呢!

  于是我无奈地拿着书,有气无力地哼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哼着哼着,几年前第一次学《弟子规》的情景又浮现出来:和蔼可亲的蔡礼旭老师笑眯眯地问我们,《弟子规》是用来干什么的呀?有同学回答是用来读的',也有同学回答是用来背的……蔡老师伸出一个手指头坚定地说《弟子规》是用来"做"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对照《弟子规》我发现我有不少地方还没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有时只顾自己玩,对父母、老师的话当作耳边风,父母、老师没有打我是对我的爱护,我应该体谅他们的良苦用心,从现在起要认真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我赶紧坐好,认真的读起来。"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爸妈叫我早点起床,要么锻炼身体,要么诵读经典,因为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我有点懒散,有点拖拉,这其实是浪费时间,看来,这又得改了。爸爸教我"坐如钟,站如松,卧如弓,走如风!"又说"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会提高学习效率,爸爸说这也是珍惜生命的表现。

  而"勿畏难,勿轻略。"则是鼓励我在学习中要知难而上,不要轻易言放弃,要刻苦钻研,在钻研中获得乐趣。当读到"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时,自我感觉良好,因为我读的就是圣贤的书,有些同学看一些不适合的书,读这些书,不但蔽聪明,坏心志,而且浪费了读好书的时间,损失可大了。

  感谢爸爸又让我读《弟子规》,从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我要把《弟子规》当作我的良师益友,让它作为我生活学习的指南。

《弟子规》读后感9

  《弟子规》这本书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仔细阅读《弟子规》就会发现从中得到的东西会使我们受益一生。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它还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整洁,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信”即诚信待人,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另外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看见他人的优点,要立刻想到学习,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最后是“余力学文”,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它值得我们全心全力去研读,读书的时候还要不耻下问,要温故知新,如此才能读好书并从中取得最大收益。

  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单在孝方面就觉得做的远远不够,虽然没有做过对不住父母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有时,父母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的父母。

  垦利县董集镇官庄联小四年级秦梦璐

《弟子规》读后感10

  最近读了老师发的《弟子规》,使我渐渐感悟了它的意思,《 弟子规 》 读后感。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读后感《《 弟子规 》 读后感》。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的!

《弟子规》读后感11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教导我们: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与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受益匪浅,它不知不觉地影响了我的.一言一行。

  <弟子规>?信?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话只要说得有理有据,不在于多;不切实际的花言巧语,反而令人讨厌。尖刻挖苦和下流肮脏的话都不要讲;粗俗的小市民习气,都要坚决戒除。

  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事情,话说的很多,一点依据也没有,让我的同学很讨厌,当别的同学和我吵架时,我也曾经说过很多脏话,不但没解决我们之间的矛盾,还在其他同学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学完弟子规后,我严格按照弟子规的规范做事,不再像以前那样遇事不冷静,而是尽量想办法和同学沟通交流,及时解决矛盾,同学们之间更加团结互助和睦相处了,也真正做到了?兄道友,弟道恭事诸兄,如事兄?。

  使我感受深刻的还有学习篇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读书要专注,专注才能够深入领会文章的意思,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嘴读啊读,背啊背,就是背不过,就是因为我都没用心去读。学习<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自己是不懂得读书的要领,所以考出来的成绩不理想。从此,我学习时都是提前做好预习,做到心眼口合一,真正的用心去感受,去体会,这样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学习的劲头也更足了,成绩明显提高了,我变得比以前更自信了!

  记得我原来读书时,经常是囫囵吞枣,读一篇文章,眼睛在那看着,读了好几遍不知道文章说的什么,要不就是老师让背诵的东西我在那弟子规,就像浩瀚海洋中一盏指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路,它移默化的影响着我,改变着我,让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会一直践行弟子规,让文明时刻伴随我成长!

《弟子规》读后感1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国家也有梦想,“中国梦”就代表了一个国家美好的未来。随着年代的发展,梦想或许会成为现实,或许会永远是个泡影。我觉得“中国梦”不应该只是空洞的豪言壮语,它需要我们亿万人民群众脚踏实地的努力,也需要规矩方圆。《弟子规》虽然只有区区一千字,但却概括出了我们在待人接物、自我管理、求学交友、理想情操等各方面应有的礼仪规范和道德要求。现在,大家都在提倡“遵循弟子规,共圆中国梦”,任何好的习惯都要从小做起,我们学生也不例外。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想有大的作为,先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比如一些行为举止――“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初读这里,我十分不屑。人的洗漱更衣、坐立躺卧如此简单的事竟然会出现在一本经典著作中。但合上书思索片刻,当年中国人在外国店摇摇晃晃地坐着,遭到外国人颇有微词地评论之事从我脑里划过。同时,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我一回到家总是一屁股歪在沙发上半靠半倚,只想着舒服了,从来没有想过这是不合礼仪规范的。去春游时,我和小伙伴把展览馆的门槛当体育场的跳高垫不断跳跃,“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虽是简单的道理,可哪一样我又做到了呢!如果人人都没有这样一点规矩的话,我们这个国家还怎么称得上是礼仪之邦呢!

  没有一个人能遗世而独立的,交友处事也是人生的要事――“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这教导我们不为一时的'名誉而乐,是要担心能够称得上,积极地完善自己向这个荣誉靠拢。听到自己的过错,要带着乐观的心态去改正,才能有益友亲近。而我平时最怕、最憎恨的是别人发现我的短处,又常常为一个荣誉乐个不停,这样,怎么能交到良友呢!

  再看看我们的社会,新闻中总是曝光一些公民的不文明,骄傲自大的行为:公交车上占三个座位睡觉的人,炫耀自己官位、家产的人百出。“公民素质”大合唱已经开展了许多年,都快唱得人心烦意乱,但问题依然严重。“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如果人人都能讲诚信,又哪来那么多的“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呢?究其根源,我们的“规”基本上还停留在纸上,在一遍一遍的背诵中。现在,为了我们的“中国梦”,我们要让“规”种植进人们的心里,播撒在日常生活中,直至让它成为一盏指引我们共筑中国梦的明灯。

  

《弟子规》读后感13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秀才李毓秀所著,它仿《三字经》体例,三言成语,名句叠韵的形式为古代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敬师规范,由《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纂而成,今天读来仍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当今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和古代的社会环境不能同日而语,读《弟子规》我想在现实和传统之间有没有一个承继关系?中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讲得最多是一个“育人”的问题,所谓至乐莫如育人,怎样教育人,怎样增加修养,做一个完善的人?

  这是我们应从传统中继承和发扬的。在物质丰富、科技发展的`现实环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没有依托,往往在纷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导原则,而在《弟子规》中所提到的做人的总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教诲,以此成为做人的原则,那么我们在工作和学习时,就能加深自己的修养,在物质社会的时代不迷失,不动摇,时时保持清醒,和谐和同事之间、领导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和谐整个社会成员的关系,那么共建和谐社会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弟子规》中讲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学等方方面面的行为标准和作人准则,提倡正人先正心。我从中深刻领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从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严以对已,宽以待人,积极融入到团队当中,要尊重领导,认真完成领导所交待的各项任务,忠于职守,互相帮助,协作共事,作为服务窗口工作,要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礼貌待人,微笑服务,做到百问不厌,应保持坦诚、公正、客观的态度对人对事,并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工作效率。

  《弟子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我们要从中领悟其精华,发扬中华美德,做一个完善的知礼仪、知廉耻、知谦虚、知恭敬、知忠厚的人。这样,在我们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弟子规》读后感14

  《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我们正是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的总叙,充分概括了所要求我们达到的准则,告诉我们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学习,如何讲究文明和礼貌。

  “入则孝”告诉我们在家中要听从父母,爱亲人。亲人有病,要耐心细致地照顾他们,不与父母争吵。这让我们在家中与父母之间更加和睦、温馨。“出则悌”告诉我们出行在外要和在家中一样,为人谦虚,见长辈要让道,这使我们在外出时有“风度”、“彬彬有礼”。“谨”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处处留心,小事上也可以体现你的性格,不要不把小事放在眼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使别人眼中的我们十分文雅,完全是一谦谦君子。“信”告诉我们要时时讲诚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要直言不讳,不要喜怒无常。“泛爱众”告诉我们要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勿喜新厌旧,要爱每一个人,要心胸宽广。“亲仁”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不要勾心斗角,这就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余力学文”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它告诉我们听讲时要认真,学习时要努力,写作时心态要端正,要心无旁物。但这一章中说的“非圣书,屏勿视”我不能认同,如果光看儒家的著作,难免使人知识面过于狭窄,失去读书的`乐趣。

  弟子规用平实的语言讲了很多大道理,让今天的我们深受启发。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能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弟子规》读后感15

  我们的祖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许多经典诸如《论语》、《弟子规》、《史记》等文章传诵久远,寓意深刻。在这些经典文章中我最喜欢《弟子规》的“信”篇。

  在“信”这一章,古人这样说:“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教育我们开口说话时,诚信为先。我们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当我们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我们更不能用来骗人。《弟子规》的“信”篇还教我们怎么说话:“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切戒之。”说话多不如说话少和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就决对不能说。在我们跟他人交谈时,谈话的内容要实事求是、口齿清晰。不要听信花言巧语,因为这些话虽然好听却靠不住。奸诈取巧、下流肮脏以及无赖粗俗的语言,都尽量不要沾染。

  有一天是星期五,而明天就是星期六了,我经过爸爸同意,邀请一位跟我关系比较好的同学来我家做客。他同意了,并且跟我说好,在我家早上8:00不见不散。

  第二天,我早早的起了床,打开电视机,一边看着节目,一边吃着我准备好的零食,一边等待客人的到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怎么还不来?”我嘟囔了一句“也许因为路上堵车吧,应该马上就会到了。”我自我安慰道。光阴似箭,转眼间又过去一段时间,我打了一个哈气,抬起头漫不经心的扫了一眼钟:已经是9:30了!这是怎么回事?他不会不来了吧?不可能!最后我忐忑不安的拨通了他家的电话,在电话里我得知令我大吃一惊的.消息:他去别的同学家玩了!令我忍无可忍的是,星期一,当我怒气冲冲的找他算账,他不仅不承认,还反咬我一口,只见他“彬彬有礼”的说道:“你并没有邀请我去你家玩,你这属于诽谤行为……”“什么?”我火冒三丈,结果他把我气的一个星期都没理他。

  在《论语》中有一句话:“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表示人要遵守与别人的约定,不能失去信义。如果人人都像这位同学那样不守信誉,那么世界岂不是乱了套?

  诚信并不难做到:我心想。只要人人认真去做,那么诚信的世界离我们还会远吗?

【《弟子规》读后感】相关文章:

弟子规教案01-09

弟子规心得04-10

《弟子规》教案10-01

弟子规读后感09-29

弟子规的读后感02-04

《弟子规》读后感06-17

弟子规经典读后感02-06

弟子规读后感范文06-08

《弟子规》读后感范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