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阅读心得体会

时间:2023-06-29 10:26:30 心得体会范文 投诉 投稿

培养阅读心得体会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养阅读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培养阅读心得体会

培养阅读心得体会1

  又到一年一度订报刊杂志的时间了。一天,学校报刊杂志管理员说:这些年咋们学校花了不少的钱征订报刊杂志,可说实话,来阅读或借阅的人并不多,所订书报利用率不高。究其原因,除了教学任务繁重、安排欠合理、服务不到位、电子阅读冲击等因素外,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是师生阅读习惯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阅读没有真正成为大家的一种生活状态,这与学校作为精神文化的孵化器和传承地功能极不相称,这种状态必须改变。

  那么如何培养师生阅读习惯,让阅读点亮师生心灯呢?

  世纪老人冰心曾说:“我对读书奉行九个字,即: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冰心先生的这番话言简意赅,立意深远,值得寻味。

  先看看“读书好”。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其中的道理人人皆知,没有人会怀疑它的正确性。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重视阅读呢?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法国人均年阅读量约为8。4本,日本8。4—8。5本,美国8。7本,韩国约为11本,全世界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族,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而我国18—70周岁国民年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约为4。39本。由此可见,中国人成人的阅读量是很少的。人人都知道读书好,却没有以身作则自觉读书。许多事情,你要去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否则,你就没有说服力,会显得很苍白。读书是一件自得其乐、回味无穷的事儿,读书时,带着自己的人生经历去和作者做一次超越时空的交流,常常会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扩大视野,增强人的能力,丰富人的情感,磨炼人的意志,提高人的阅历。阅读,可以把生活读成诗,把人生读成散文。作为教师,我们更要做一个博览群书的.人,要像蜜蜂一样,博采众家之长,方能酿出甘甜之蜜。孔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我们在读名著的时候,也有这样一种感觉。比如读夏洛特?勃良特的《简爱》,我们可以从中深刻感受到简爱的那种善良、质朴、坚韧。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再说说“好读书”。在学校,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真心读书,不能叶公好龙。曾经有个老师对我说:“我也知道读书好,可我就是静不下心来读书啊。”于是,我就向他推荐了一本能让他读了能静下来的书,就是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请读一下这段文字:“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男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这本书很薄,通篇的文字细腻、安静,如涓涓细流滋润心田。读这样的书,会让匆匆的脚步慢下来,浮躁的心静下来,感受到做母亲的温情与温馨,那一份从容与安静,是幸福的回味。有的人认为读书是很苦的事,需要毅力,“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自古就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的典范,其实,读书和学习是两回事,学习有时候是为了谋生,而读书更多的是谋心。就好比同样是走路,有的人行色匆匆,是赶路;有的人悠然自得,是散步。同样是喝茶,有的人是为了解渴,有的人是品茶。读书就是闲庭信步、读书就是品茗闻香。

  最后是“读好书”。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好老师,读什么书很重要。据说马云因为当年在金华火车站捡了一本书,读了以后他的人生从此改变。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读工作所需的专业书籍以外,需要多补充读一些文史哲方面的书。为什么要读文史哲?龙应台有个很好的比喻,她说:“文学,是白杨树的湖中倒影;哲学,是迷宫中望见星空;史学,是沙漠玫瑰的开放。”我们既要读中国古代经典,又要读中外名著小说。中国古代经典包括经史子集、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诸子百家,读孔得仁,读孟得义,读老得智,读庄得慧,读墨得力行,读韩得冷眼,读苟得自强不息。诗庄词媚,唐诗叹清风渐起,宋词惜黄花雨下,唐诗宋词的世界风光绮丽!作为中国人,一定要读一读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你看,《红楼梦》是一部世情小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自它问世以来,就有“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说法;《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许多成语典故流传至今,它特别适合朗读,比如关羽出场那一段:“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读来朗朗上口,像说书一样;《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金圣叹评它为第五才子书;《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此外,老师们还要读一读《麦田里的守望者》,它会告诉你,每个孩子心里都住着一个好孩子;女人们要读一读《简爱》,做一个自立自强、自信自爱、有尊严的女人;还可以读一读余秋雨的文章,感受一下华美的文字、浩荡的底气;读易中天的书,你会知道,晦涩的典籍竟也可以解读得如此活泼、这般俏皮。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可以点亮心灯。心明了,眼睛就亮了,你的有些看法就会发生改变。

培养阅读心得体会2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

  我们小学生手中的教科书都是精心编写的。课文思想教育内容丰富,语言文字训练扎实,教材中关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助人为乐、诚实善良、钻研科学、以及遇事动脑筋和全面地看问题等思想内容,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更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感觉特别强烈。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要想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必须很好地利用课本,让课本成为很好的指路明灯。比如,当学生在学完《海上英魂》,沉浸在邓世昌这种为了国家舍死忘生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时,我们可以及时介绍一些英雄人物的传记。这些就是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好教材,学生带着一种高亢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人物由衷地感到佩服。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阅读的欢乐。被文中主人公的崇高品质感动。当我们教完《会说话的产品》时,就可以介绍一些科普读物让学生看;教完《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就可以介绍林清玄的其他优美散文,让学生读。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要让他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这根琴弦就是学生的教科书,它是让学生进行广泛阅读的指路明灯。

  二、在语文课堂开设阅读窗口,针对孩子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方法,把每一个孩子都领进书籍。

  所谓流利的,有理解的阅读,这就是一下子能用眼睛和思维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个的较短的句子,然后使眼光离开书本,念出所记住的东西,并在同时进行思维。不经常阅读科学书籍和科普读物,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如果一个学生广泛地阅读,那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任何一个新的概念和现象,就会纳入他从各种书籍里吸取的知识的体系里去。我在教学时,经常在我的语文课上设立阅读“窗口”,让学生阅读感兴趣的文章。学习好的学生我找他个别谈话,主动介绍一些好的书籍,他们书读得越多,感到自己学的知识就越少,越会激起他们阅读的欲望。从而以更饱满的精力投入到阅读中去。而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更加要求他们更多的阅读。并且向他们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教他们泛读和精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和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我告诉学生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而对于一些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优美的优秀作品,则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这样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另外,我还教给学生一些“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比如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阅读时的见解、感受等。或者在文章旁边作批注,或者写读书笔记等。随着孩子阅读量的增大,孩子的思维逐渐受到碰撞和冲击,激发学困生的觉醒。可以说,阅读是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智育的主要手段。

  三、营造阅读气氛,教师自己必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一本活的教科书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海洋,培养对书籍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的何种地位。所以,作为教师,就要像于永正老师所说的那样,自己要成为一本活的教科书。教师的教学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水道溪流来滋养它。这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每天不断的读,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融入思想的大河。那么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死扣教科书,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夸美纽斯曾尖锐地指出:“不学无术的教师,消极地指导别人的.人,是没有躯体的人影,是无雨的云,无水的源,无光的灯,因而是空洞无物的。”

  四、学校和家庭同心协力,创设条件,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根据研究,家庭的局限性和惊人的贫乏性,是儿童智力落后的原因之一,如果没有家庭的教育,教师是很难教会儿童阅读的。在家长学校中,我们要让家长看清这一点,懂得尊重书籍。让家长们为自己的孩子增添小小藏书,也可以自己的孩子去办借书证。让学校和家庭一起,引导儿童养成天天阅读的习惯。我校结合社区、家庭形成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构成了一个学生学习的金三角。家里注重书房的利用,每家一个小书架,一张小书桌,一个和谐的家庭。孩子在这种熏陶下快乐地读书,有了自己的空间自然也爱上了读书。每个教室设有一个图书角,让孩子们随时有书可读,整个教室沐浴着浓浓的书香气息。

  五、开展活动,激励学生坚持阅读

  当然,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评比表彰课外优秀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

  在小学阶段,我们如果培养了孩子的阅读习惯,孩子在阅读中就会有更多的思考,在思考中进行更多的阅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也会越来越强烈,才能有充实的精神生活,从而也就会有创造性的劳动生活。正像苏赫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让我们在学生面前敞开道路,让他们走到学校的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孩子们的挚友吧!

培养阅读心得体会3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1、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首先应该给孩子营造出一种健康、干净、温暖和快乐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阅读的兴趣要从小培养,其中环境的熏陶最为重要。要想孩子爱上阅读,父母首先要对阅读也产生兴趣。最理想的环境是:充满书香的家。

  2、书在家里无处不在,读书是家里成员的休闲活动之一,而且父母经常与孩子交流阅读经验和心得,在这种环境中,孩子必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鼓励孩子将书当“玩具”去玩,视“书”为好朋友的观念。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书面语言产生了兴趣。在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内,我们应及早地为孩子提供完整语言的学习机会。

  二、亲子共读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最好的途径

  1、《苏菲的世界》的作者、著名童书作家桥斯坦贾德曾说:最明智的父母,一旦给孩子吃饱穿暖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应该去为孩子们选择出最好的书,带回家来,放进他们的卧室里。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的.父母很早就开始给他们读书,并使他们养成了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2、当孩子看完一篇东西时,要鼓励孩子叙述出来。家长一旁要注意适时鼓励、表扬和引导,让宝宝们感到兴奋和自豪,由此产生阅读更多书的愿望。在阅读过程中,当他讲错了或讲得不够好时,不必向对待学生似地认真纠正。有些儿童不爱阅读是由于家长不尊重他的智慧和自尊心,一味地指点纠正,这会使他感到厌烦。孩子都是爱玩儿的,爸爸妈妈们还要多考虑如何让阅读更生动、有趣,通过一些寓教于乐、有趣的语言游戏让孩子爱上阅读。每天坚持半小时的亲子阅读,不仅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孩子在妈妈的怀抱里很有安全感,这对孩子的性格、心理成长都很有利,让孩子在快乐中获得心智全面发展。

  总之,好的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养成是天长日久、不断重复的结果。贵在持之以恒。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讲故事是每个家长的天职。而总有那么一天,孩子会捧起以前由家长捧着的书自己看,也不用大人在一边陪伴了。

培养阅读心得体会4

  他今年八岁了,上小学二年级,在班上乃至学校里,都是个小明星,这要得益于他所在的“实验班”,由于采用实验版教材,他们班是一个试点,每学期的公开课展示课之类的都是在他们班进行,来观摩的不仅有学校的老师和领导,还有广东省的专家和港澳教育界人士。在公开课上的出色表现,让他过早地赢得了“才子”的称号。这是因为他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上课发言时总是有精彩语句,颇有点语出惊人的意思,给班级和学校争得了不少好评。确实,孩子的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会在他的小脑袋里留下多彩的故事、丰富的词句,这些储存起来的信息,在适当的时候就会迸发出来,变成自己的语言和观点,赢来一次次掌声。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在培养孩子阅读方面的体会,希望大家多多发表意见,我们共同探讨。

  首先,是幼儿园时期。中班时,也就是3-4岁这个时期,是孩子识字能力最强的一个阶段,我采用了以下几个方法加强孩子的认字:

  方法一:在我们这里的幼儿园,老师会教授一种“指读”的方法,让孩子在读一篇课文时,用手指指着字读,通篇文章都是这样,读几遍下来,孩子就认识了一批字。在学校是这样,在家里,父母也要这样贯彻老师的方法,并且在和孩子一起看书讲故事的时候,也用“指读”的方法,这样孩子就不会觉得大人是故意针对他的了。

  方法二:自制字卡。我制作了很多字卡,名片大小,上面写一个常用字(不写拼音,因为这时还没开始学拼音)或一个常用词,随机教孩子认,孩子的记忆力是惊人的,几遍下来就没什么问题了。同时配合另一种方法,用一张A3纸,在上面画了孩子喜欢的卡通人物,然后在空隙处写上常用字或词,经常带他读,等他把这些字认识了,识字量就又增加了一批。接下来,随机抽出四五张字或词卡,让孩子编小事故,要求把这些字和词都包括在内,自己要先示范。这种小游戏孩子是很感兴趣的,别忘了,孩子每次编完故事都要表扬一下。这种方法,不仅能巩固他所认识的字,而且为以后的.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方法三:鼓励孩子阅读更多的课外书。中班甚至大班的孩子在看故事书时,多半是在看图而不是字,我的儿子因为有一定的识字量,在看书时都是在看字。当他可以顺利读完三五百字的小故事时,就可以挑选一些800-1000字左右的故事给他看,比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由众多小故事组成的名著。这时,孩子的识字量在急剧上升。

  有了以上这些基础,上小学时他已经出类拔萃了。小学一年级入学后不久,学校老师就发下一张A4纸,两面都密密麻麻地印满了孩子在小学阶段需要读完的书名,不仅有象《淘气包马小跳》《哈里波特》这类的中外儿童读物,甚至还包括了《三国演义》等四大名著等等等等。我当时也不解,这些书孩子能看懂吗?可是既然把孩子送到了实验班,就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配合,我还是照着书单买回了第一批书,里面有《爱的教育》《八十天环游地球》《绿野仙踪》《彼得潘》等十几本书,这些书都是注意版的,每本都有200多页,但实际字数都不超过十万。孩子读起来很轻松,不会有总也看不完的感觉。每当他看完一本书,都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这时,老师又有了新要求,写《读后感》。我先帮他列出了作文题纲,大概讲解一下读后感的结构(这些内容老师不讲),然后让他写,最后纠正一些错别字,注意一定要保持孩子作文的原貌。第二次,让他自己列题纲,我帮着把把关,第三次就可以让他自己写了。孩子的进步是快速的,他自己也是很高兴很自豪的,因此阅读的兴趣非常深厚,一本一本的名著就这样印在了他的脑子里。当然,不是每读完一本书都要写读后感的,可以让他复述书中的情节,借此检查一下阅读质量。

  孩子做事毕竟还是三分钟热度,为了更好地引导它,我采用了和电影相结合和自己先行阅读两种方法。最让我有成就感的一次就是电影频道放映《小飞侠》,当时那本书家里已经有了,可是他还没有看,我看出他已经产生了小小的自满情绪。我看了这部电影后,被深深地吸引了,由于是周六后半夜看的,我知道周日上午会重播,就带着他又看了一遍,毕竟是一部儿童名片,还没等电影演完,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把这种本拿在手上准备看了。另外一部书就是《柳林风声》,我看的时候他还故意不以为然,表示他不会看的,还说我是白费心机!我也不理他。看完后,学着他在电脑上写读后感。当他偷偷地看了我的读后感后,才发现这部小说是那么有趣,于是自己从书架上拿下来看了,而且主动写了读后感,想和我比试比试。这两件事给我了启发,孩子做事是要有适当的引导的。

  现在,他已经不用再看注音版的书了。前段时间电视播放《雪山飞狐》,他很喜欢看,我不失时机地告诉他,我已经看过原著了,他又开始羡慕了,于是我们到书城买了《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这是成人版的。

  二年级刚开学时,学校里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VCD碟,是推广《儿童经典颂读丛书》的,我看了以后热血沸腾,就买了两套,其中一套是注音版,另一套是家长版。里面囊括了四书五经唐诗宋辞以及外国名著,且配有CD碟。我和孩子共同制定了读背计划,先从《论语》开始,每天两小段,一直坚持到现在,已经背到第八篇了。而且他能学以致用,在课堂上发言时运用得当,赢得了掌声。

  孩子的作文被老师指定在班级作文网上第一个发贴,其他同学都是跟贴,因为他写得快、字数多,而且内容也不错。这些都得益于他所积累的大量的阅读。

培养阅读心得体会5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学会阅读首先要养成阅读习惯,这种习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就会去进行阅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却往往忽视了对孩子们阅读习惯的培养。孩子们在阅读实践中由于没有及时得到指正和指导,造成阅读跟不上,想像力也就越来越差,由于现在电视网络的便利,孩子阅读时间空间相对越来越少,丰富的想像力也会随之消磨掉。家长老是抱怨孩子不会写作,这就是想像力缺失造成的,孩子也就没办法把文章的层次,段落写清楚。

  草原雄鹰指导师就学习习惯第五讲《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又给我们家长指明了引导的方向,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方法一:家长要营造读书的氛围。家长首先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边阅读边评价内容,这样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与关注,慢慢地孩子也会受感染。比如家长可以带孩子去书店,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看,时间一长,孩子就会整天在书店里找书看,小孩慢慢就喜欢阅读了。又比如家长也可以为孩子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架摆上他自己的图书,并帮孩子作图书的分类整理,当孩子主动阅读放置的图书,杂志,报纸等,父母可以给予诚挚的赞美。由于父母的欣赏,孩子自然乐于阅读。

  方法二:家长要与孩子做好亲子陪伴阅读。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亲子阅读不同,幼儿早期陪伴是通过孩子熟悉的事情入手,去刺激感观,让孩子边玩边对卡片,这样又能记住还会说。当孩子会说话时家长用童话故事去进行亲子阅读,通过熟悉的植物及动物去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并展开,慢慢地孩子就会通过童话故事,能把简单的情景描绘出来。我们家经常与孩子共同读书,或者,每天临睡前留出一刻钟时间,指导博文读报读书,那时候天天如此,博文也慢慢地形成了习惯。可有段时间,一方面我们的原因,另一方面儿子迷上了三国的评书,天天临睡前把阅读时间改为听评说时间,当时我们也没反对,但现在想想还是有点欠考虑,听与读是两种不同的方法,每天阅读还要坚持,并给孩子提供一些他喜欢的阅读材料,这样可以放宽孩子阅读范围,自由阅读自己喜欢的内容,自由发挥阅读天性,从而爱上阅读,使儿子博文的想像力更一步的提高!

  方法三: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识读兴趣。我记得儿子博文从小就喜欢听老师或我们朗读,幼儿园的每一篇文章虽然识字不多,但博文都会背诵下来,而且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应运到生活中。我一直认为朗读不仅是创造一种读书的氛围,更主要的是,幼儿时的孩子听的能力比看的能力强,他们听到了丰富的词汇和大人对书的理解。等积累到一定程度的词语和句子后,孩子会自动地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要经常给孩子朗读,为了调动朗读的积极性,对大一点的孩子,也可以找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读给爸爸妈妈听,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

  方法四:家长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是在识字兴趣基础上培养的,这样孩子的想像力得到了一个充分的发展。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自己阅读,也可以孩子与家长互读,可以用读"故事,小说,科普,读物,杂志,报纸"等形式,这不但可以营造家庭读书气氛,可以让孩子愿意跟随父母阅读,而且读完之后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鼓励孩子发表意见和观点,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怎样把课外阅读与课文中的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或引导孩子做好读书笔记。在孩子们阅读的过程中,必须培养孩子阅读思考的习惯,纠正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习惯,这样才能引导与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并激发他的阅读兴趣。

  方法五:常见的阅读方法。一种方法是精读与略读。所谓精读(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家长要引导孩子在读的过程中逐字逐句逐段逐篇大声读出来,要求孩子分析文中内容,并讲出主要内容,让孩子去领略分析书中的能力,让孩子作出自己的是非判断。所谓略读(这种阅读的目的,是为通览全篇,取其精华。不要求对读物逐句逐词地进行阅读,以求迅速把握段落的中心句,从大主题入手,再从细节中考虑。)家长引导孩子先从内容简介,快速浏览章节中的主要人物,精彩片段等等,让孩子在写作中构思,列出题纲,并了解大概意识。另一种方法是边读边记忆。家长引导孩子对内容不能枯燥的去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记忆,可通过(有意记法—理解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精选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口诀记忆法—图像记忆法)等方式去引导。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细心与耐心。宋代的朱熹说过:“读书应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再加上一到,就是手到,要手勤,要摘抄原句或做上记号,进而在写读书笔记时将句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四到当中,心到手到最为重要。

  儿子博文的阅读习惯,每天放学后一小时的阅读量,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从要求二年级阅读量的3—4万字上升到三年级的20万字,这些往往还不够,而造成这个原因的是我与老公对博文阅读方法上的引导还不到位,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希望能更加努力!希望进入我小家学习的家长朋友们,我们要从孩子的年龄特征出发,根据具体情况逐步培养,由小积大,最终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阅读心得体会6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读课外书是看闲书,久而久之会影响学习;作为教师为了片面提高学生的成绩,对可能考到的知识点进行机械重复的练习,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当然有的家长、教师也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孩子在繁重的负担下没有时间去读书。因些要改变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必须先更新观念。家长和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以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

  所以,首先我和家长达成共识,读书倡议书、好书推荐、图书管理员、借书证、图书公约,得到家长的支持后,我开始着手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存入书架中,组织学生借阅,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有书读,还要有好的读书方法。“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少。因此,无论从提高读书效率,还是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来看,都必须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如果能使学生“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食物上一样。”那么,课外阅读指导就成功了。因此,我根据低年级孩子的特点,采用背诵大王:根据学生的背诵情况,评选,并授予称号、阅读标兵、手抄报:办有关读书方面的内容,一月一次,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其次就是这学期我们教授了孩子《新华字典》的查阅方法,所以我鼓励孩子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查阅《新华字典》帮助我们更好的阅读,最后我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摘抄好词好句,积累丰富自身词汇量,现在一部分孩子们在写话中能运用自如。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积累运用是语文学习之核。好文章看得多背诵得多,畅达的造句、不知不觉,变成自己能力原一部分。

培养阅读心得体会7

  今天,我读了《自然之道》这篇课文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本文讲述了“我”与同伴们不顾向导劝阻,出示善意,救下了龟群的侦察兵,却最终导致龟群惨遭食肉鸟捕食的悲剧发生,由此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将会发生与愿望相反的结果。

  是啊,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将会发生与愿望相反的结果。你看那些在河边乱扔塑料袋、矿泉水瓶、废纸、果皮等垃圾,以及在岸上乱涂乱画的人感到羞愧,他们的觉悟太低,素质太差了。是不可以被别人这么破坏,他们这样做,就已经违背了自然规律。有些人就会让自己开心,就伤害那些弱小的动物,让它们痛不欲生。可惜了那些遭遇到的动物,做人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都要分清楚搞明白,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太平,不违背自然规律会给我们好的结果。

  我听父母说,他们当年的生活特别不富裕。就是因为那些破坏大自然的人,有些人类为了贪图富,不惜伤害自己的母亲;有些人为了赚钱,不惜砍伐树木;还有些人买假货赚钱,不惜违背了自己的良心等。我们不应该做这种下流的事情,应该想办法补救。现在的生活之所以这这么好,都是那些为祖国奉献的`人。愿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人类才会懂得保护大自然的规律。

  黄河的严重性非常的大。人类破坏森林就等于是在自杀。森林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这是导致环境日益恶化的最直接原因。所以,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破坏森林就是毁掉人类自己。

  由于人为破坏,母亲河变成了祸河,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爱护动植物,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让我们遵守自然之道吧!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让我真正明白了一个道理:保护森林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得到大自然的惩罚;违背自然规律,会给大自然带来灾难。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为主,要三思而后行,不要好心办坏事。

培养阅读心得体会8

  一、什么才是真正的教师整本书阅读?

  在学习课程的时候,当听到吴教授总结整本书阅读课程实施情况,提到了五类不同的阅读状况时,我还特别庆幸,觉得自己似乎已经到了第五层次”师生共同读完一本书,组织阅读交流会”,可是仔细一想,我将自己读过一两次的书带给学生,上一次导读课,然后上一次读后交流课,我就是一个真正的阅读者吗?是一名合格的阅读者吗?我的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是不是变得更爱读书了,更会读书了,我想,我现在所做到的应该只是让学生更爱读书,而在更会读书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一本书,如果做教师的也只是匆匆的读一次,就在班上上整本书的课程,这样的做法未免太过于心急,这样上出来的课也只能是流于形式,止步于尝试,并不能称之为专业。想到这里,我就觉得甚是幸运,因为在我迷茫的时候,遇到了亲近母语这么好的课程。读起来,学起来,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阅读者。

  二、如何恰当地选择整本书读后交流的主题?

  吴老师在课程的理论部分详细地介绍了一本书确定交流主题的过程,任何一本书,最后我们归纳出的主题有很多种,有的主题是甚至非常宏大,这些主题如何落实到课堂中,如何和儿童链接起来,如何用有效的形式去进行讨论,我觉得整本书阅读中这是最难的一步。

  以我本学期在自己班级尝试阅读《夏洛的网》为例,因为这本书我自己看过好几次,非常喜欢,所以把它定为了我们上学期的共读书,在读后交流课上,我选择了三个主题:

  1、威尔伯为什么获救?

  2、在夏洛眼中,友谊是什么,生命是什么?

  3、你认为友谊是什么?生命是什么?

  讨论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孩子们兴趣浓厚,畅所欲言,甚至讨论出了威尔伯之所以获救,也是因为他自己在拯救自己,然后到了第二、三个问题时,学生明显就积极性不高了,后来课后我自己进行了反思,才发现,确实“友谊”“生命”这些话题都太过于宏大,三年级的孩子其实不太乐于讨论这样抽象的`问题。所以,真正的问题还是出在我制定的交流讨论的话题上,没有链接学生的实际生活,没有画抽象为具体。

  三、不断尝试,才会柳暗花明

  深知整本书的阅读对孩子们的益处,所以即使开始得晚一点,做得暂时不够好,我还是不遗余力的在班级进行着尝试,带着对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学习收获,加上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的经验,我相信,班级的阅读课程一定会走上正轨。

培养阅读心得体会9

  在学习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后,发现新课标在加强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与文化素养积蕴的同时,也强调了学生创新意识与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给创新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教育部门也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意

  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创新教育的研究也随之深入。

  从大语文观的角度出发,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由自在的活动中享受阅读的乐趣,展示阅读的成果,那么创新教育中阅读教学的价值将会体现得更加充分。不可否认,这些研究极大地推进了创新教育的进程。然而,在现阶段,在我们刚刚开始大面积深入研究创新教育、实施创新教育的时候,已经暴露了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一些课堂上常常听见教师这样引导学生:“请谈谈你的阅读感受。”“还有什么要说的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等等。师生就是在这样的“对话”中结束了40分钟。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语文课学生究竟收获了什么?

  “知识与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性目标,字词句篇、听说读写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最外显的特征,同时也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依托。而近来语文教学愈来愈舍弃“学科特征”,并在自己不该“管辖”的科目中行走,不少阅读课上成了“文化民俗课”“地理常识课”“戏剧表演课”“风光旅游课”……不少具有远见卓识的语文教育专家对类似于这样的所谓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进行质疑,甚至提出比较严厉的批评。因为这样的课形式的东西多,实质的东西少,不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重视基本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其实,老师们心里也很清楚,学生在课堂上夸夸其谈,成了“动口不动手的君子”,其实学生的语文根基是非常脆弱的。因此我们必须冷静地看待当前的创新教育,冷静地思考一下我们的一些做法,下面,我提出一点我的想法,和大家共同讨论:

  一、基础知识的获得至关重要

  目前,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倍加关注的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诚然,实践能力的确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可是作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如果没有厚实的知识作为基础,那么学习又该如何建构呢?这不禁使我想到了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赖以自豪和骄傲的经验——强调“双基”的落实。尽管这曾经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进入过误区,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双基”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部分。事实上,新课程实施以后,“双基”这一概念已经逐渐从我们的一些语文教师头脑中淡出。很多研究课,包括一些名师的观摩课,早已把字词教学的落实、文章结构的把握、表达方法的揣摩等抛诸脑后。这些东西到底需不需要?我们举一个例子来回答:文盲不识字,但只要有了共同的话题,他依然可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与你“对话”,我们能根据他的“对话”能力说他的“语文素养”好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他没有一定量的语文知识储备,不具备一定的语文表达能力,他不会阅读,不能用书面表达,更不用说后续学习或进入相关学科领域。因此,学习的创新完全应该从最基础的知识获得开始。尤其是语文阅读课,由于学科特征,它对于语言文字的积累、语感的长期训练、培养等更显得重要。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忽视知识获得的过程。

  在这里我想通过一个案例说明一下:

  应该指出,具体针对小学课堂教学而言,学习就是学生把已有知识进行有机的筛选、合理地转换、重新的建构,从而获得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从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即求知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是一种创新,所以我们在创新教育中,应该把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在坚实的知识基础上,也就是说,研究与开展创新教育时,应把引导学生获得坚实的知识及其过程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

  二、重视求同与求异的有机结合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创新就是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自己尚未发现的东西,于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也就成了小学教育阶段创新教育的核心任务。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是教学的目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文中的言语特色,要求学生进一步欣赏、积累、运用祖国的语言,并为学生提供发散性训练,创造性地解决课内课外学习和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在运用过程中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强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学习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

  语文教学强调训练,并不是说要另起炉灶,而是要求与阅读教学和谐共生,相互交融,让阅读过程成为训练的有益载体,让训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新型玻璃》教学中找到满意的答案。

  我们自然赞成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良好品质的培养,然而,我们认为在大力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同时,应该避免产生偏激行为,即为求异则求异,认为凡是标新立异东西或别出心裁的东

  西都是创新,而根本不去考虑其合理性、科学性、简约性,那么,我们的创新教育很可能就会步入一个误区。因此我们认为在创新教育中应该正确处理好求异与求同的关系,努力做到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使学生在原有的不同的层次上都能有所发展,都能实现创新。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认识到,引导学生在原有的,我们认为比较合理的事物、道理、想法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修正,使其逐步提高、更趋完善就能够满足需要的话,就不必强求学生去另辟蹊径,因为在这样一个加工、改造、修正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同样能够被激活,同样能很好地做到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同步、辩证、有机的结合,同样能在貌似求同过程中培养学生求异的思维能力,从而实现了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而这样一个加工、改造、修正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

  三、要注重创新的过程而非形式与结果

  长期以来,有关结果与过程的讨论已是老生常谈,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已是学科教育费时低效的瓶颈所在,在原有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我们再来研究创新教育的问题,就难免会陷入这个长期积淀的泥潭。

  对于小学生而言,我们提创新教育中并不在于他们能够发明什么新的事物,产生什么新的思想,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即遇到问题能否打开思路,能否从多方面的途径来考虑问题,能否掌握一定的创新的方法,是不是养成了创新的良好习惯,有没有锻炼自己勇于创新的良好的意志品质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所应该关注的。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超越现实,引导学生由学会模仿到尝试创造,由固定的想法到发散的思维,由随意的幻想到科学的想象,在这个引导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潜能,这才是我们教师应该做的。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中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群鸟活动的场面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鸟的天堂中鸟的形状还有……,鸟的颜色还有……,鸟的活动还有……”一时间,学生纷纷举手,积极发言,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令人不由得为学生的勇于创新的精神叫好。但当我们冷静地反思一下这个教学过程时,会发现以上的训练仅仅是学生在教师的牵引下对一些简单的单项的词语的积累,而这样一个所谓的发散性的训练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完全是一种低效劳动,又能谈得上什么创新呢?

  而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强调语言的体验和感悟,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关注学生精神生命的自由发展。他执教的《爷爷的芦笛》就是他对学生精神生命的不断唤醒,是切实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有力佐证。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当我们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创新教育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在四十分钟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还是相当重要的,也就是说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如何体现合理性与价值观,以避免给课堂教学的某个环节机械地贴上“创新教育”这个标签。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而创新教育的关键又是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同时今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综合的、多向的,因此我们在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时一定注重学生培养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

  总之,创新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我们不能把创新教育仅仅作作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喊在嘴上,也不能在宝贵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作一些无谓的所谓的创新。要让学生在主动的参与、扎实的训练、自由的表达中进行高效的、自主的学习,从而实现创新,发展素质。应该说,创新教育在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无法忽视,其实施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进行更多的创造性的劳动。

培养阅读心得体会10

  蓦然回首,那块攘着花边的白手绢和蓝心,那五彩斑斓的菊花田还有那五个小人“酒精灵”都在我的脑海之中刻骨铭心,而更深刻的是书中那两颗贪婪欺骗的心。

  《手绢上的花田》讲述了一块白手绢能够酿制菊花酒的故事。一个名叫良夫的邮递员受菊屋酒店老奶奶之托,替老奶奶保管她的酒壶。而这个酒壶里会出来五个小人在手绢上酿制菊花酒。老奶奶还叮嘱良夫,酿酒的时候谁也不看见。还有不要去想用菊花酒挣钱。随着时间的推移,良夫贪欲滋生,忘了自己当初的承诺,不但自己妻子知晓了这件事,且贪婪的内心使他们为了购买心仪的.洋房不惜用菊花酒卖钱。后来,他们竟变成了“酒精灵”似的小人,另外五个小人也住在隔壁,最后他们途经歌声走出了小人世界,回过神才发现自己出现在了新菊屋酒店,晕头雾脑地回到了平常。

  还记得那次考试,教室里静可聆针。老师那严厉的眼神已飞快环扫四周,概览全局。我快速地做着卷子不敢抬头,害怕时间快速飞逝。可是就在这一瞬间,我流畅的笔尖停顿了下来,我的眼神呆滞住了,紧紧咬着双唇眉头紧锁额头手心都冒着冷汗,是的,我被眼前的题目难住了。一刹那,坏念头浮现在了脑海中。用手捅捅左边的同学问问答案又何妨,一张完美的试卷可不能就因为这么一个空格被破坏了。

  我立刻回想起那本童话《手绢上的花田》,欺骗、谎言、贪婪只有零次和无数次,我放下了心中的坏念头,不愿做个良夫那样的人,我要做个真实的我,风拂过,心中的杂念都烟消云散,心底的声音促使我不再焦虑和注意那个白色的空格,便继续埋头写着。其后我回头望着试卷上的那个空格,露出了淡淡的一抹笑……

  欲望和谎言是一个无底深渊,望能寻觅自己那颗初心不再丢失,随从自己的内心,做真实的自我,不再用千百个谎言用来弥补一个谎言。然而此刻鼻子周围却涌现了一阵阵菊花酒的芳香,读《手绢上的花田》有感……

培养阅读心得体会11

  我十分喜欢《桂花雨》这篇文章。读后,使我对桂花雨的思乡之情赞叹不已,产生了向往之情。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我”对别的花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而唯独喜欢挂花。桂花树的样子不够灵秀,再从“不开花时”“开花时”两个方面说明桂花的平淡无奇,然后笔锋一转,证明“我”喜欢桂花的原因,即使花平凡中的不平凡——香气迷人。

  它的香,是无处不在的,沁入了左邻右舍的每一个角落,沁入了每一个人的肺脏,沁入了人们的生活。

  桂花本是没有区别的,母亲这样说只因她不是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体味桂花。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桂花带给“我们”的快乐,吃着用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己充盈母亲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挂花是一样的挂花,情感却是不一样的情感。故乡的桂花香里,有亲情,有乡情,有回忆。所以在母亲的心里,家乡的桂花永远是最香的。你看,那小河边开满了野花,有红的'、黄的、粉的,多得我都叫不上名了。晶莹透亮的河水,在阳光下闪着粼粼的微波。河底有许多五颜六色的石头,可漂亮了。我们总在这时候,挽起裤腿,下河去捡小石子。我们总是用小石头把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在小水桶里装满青色的小虾,快活地戏水,满河都是欢声笑语。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美好的回忆。

  我想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有难以磨去的回忆,不管是酸甜,还是苦辣,也深深地刻在了心里。随着芳香浓郁的桂花雨,我们与作者一起重温了人生中美好的童年时光o那美好的回忆不仅唤起了我们的梦想与纯真,还让我们感受到:无论岁月如何流逝,我们身处何地,故乡永远是我们割舍不掉的情怀。

  《桂,花雨》这篇课文,让我真正懂得了故乡童年时的回忆是多么香甜,就好像一个五彩缤纷的盒子,每当我想起那可笑的一幕,就令我喷饭不已……

培养阅读心得体会12

  阅读是人们从文本中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是领悟文本内容的重要手段,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可见阅读的重要性。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开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的阅读同样也应该这样理解。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一、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在阅读课上,老师要通过自己的精心设计,采取多种方式,给学生创造活泼的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老师可以巧设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创设学生讨论的情境。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称这对父子为了不起的父子,老师向学生提问:“作者为什么说这对父子是了不起的父子呢?〞学生带着问题再次回到课文中,通过反复阅读,提炼相关信息,并形成自己的答案。有的`学生答复说,是因为父亲在坚决信念的支撑下,不避艰险,救出了儿子和一群孩子;有的学生说,通过与其他孩子父母的比照,表现出了这位父亲的执着;有的学生说,因为儿子面对危险和希望,首先想到了同学;有的学生说,因为孩子和父亲同样坚决而英勇。在阅读后,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样既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又使学生思路大开,还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才能和独立考虑才能。

  老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时,还应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实和拓展阅读内容。如讲授?桂林山水?一课时可以采用录像、图片等资料,辅助文本阅读,让学生自己欣赏美如诗画的桂林山水。老师无需用更多语言,学生可以根据多媒体上看到的,文本中描绘的,形成综合感悟。图、文、声、像一体的阅读材料,能有效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进步阅读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

  学贵有疑,学而无疑的原因是无兴趣,或不懂或动力缺乏。学生的好奇好问,老师应尽可能地满足。因为任何压抑、干扰都将使学生学习兴趣索然,甚至心灵受损,所以师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老师要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要鼓励学生,肯定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

  要让学生敢于提问,关键在于老师要激发学生的热情,并抓住时机进展引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方阅读中的词语教学,由于教学内容是学生们相对生僻的词语,很容易形成机械的方式方法——老师在学生阅读之前,先把词语的形、音、义、用法解释清楚,学生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但是,换一种方式,假如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句,之后老师再做出解答和补充,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增加,学生对词语掌握存在的问题,也更容易诊断。比方,在学习?尊严?一文时,学生自学之后,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发问“菜色〞“惬意〞是什么意思,“南加州〞在哪里等。这时候,老师再根据课文的情境,解释“菜色〞的意义,就更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词语外表意义和引申意义的不同用法,再通过比较“菜色〞和“惬意〞在课文中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的常用义和特殊用义。在结合课文故事讲清“南加州〞的方位后,学生会对故事背景有更全面的理解。

  三、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如在阅读中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说出自己的体验〞“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才能。如在教学古诗?竹石?时,可以让学生谈谈假定自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根,会有什么感受。学生会将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所为综合在一起,阅读感悟会提升到更高层次。同时,阅读教学中,在感受性阅读的根底上,老师还应该提倡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做出自己的判断,尝试讨论性阅读。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空间,进步阅读质量。

  四、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极大地影响着阅读效果,尚未形成习惯的学生在阅读之初经常会有“看在眼里,读不下去〞的现象。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理论中逐渐形成的,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做到读书时要集中精力,心无旁骛,不要一边阅读,一边做其他事情。学生在阅读时要勤于考虑,既读懂文中的人、事、理,还要让学生在阅读时养成联想、拓展的习惯,比方?水浒传?中塑造了很多英雄好汉的形象,很多人有一样的身份或经历,但每人又个性不同。鲁智深和李逵,都是性情直爽的人,但鲁智深粗中有细,李逵却鲁莽有余;林冲和杨志都是军官出身,都是被“逼上梁山〞,但“逼〞的缘由是不同的,因此他们后期对“招安〞的态度明显不同。通过这些联想和比照,有助于把握人物个性,进一步还可能升华到对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进展考虑。老师还要训练学生边读边想边动笔,定期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笔记,并做细致批注,鼓励做得好的学生,鞭策被动应付的学生。课外阅读要坚持经常,老师和家长要积极主动搜集和推荐好的书目和文章,尤其在当今文化传播手段多样化的条件下,老师可以有面对学生的微博,与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每天都读书,哪怕开场很少,渐渐使阅读成为自然而然的事。

  五、运用朗读手段,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要训练学生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只听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琅琅书声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课堂。可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读会等。朗读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积累词句,有情感地朗读还能使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朗读过程也是一种学习与欣赏的过程,读得多了,学生的写作才能也会得到进步。

  总之,老师应充分重视阅读教学的作用,讲究教学艺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勇于创新,开掘语文教学的内在魅力,使学生受到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的熏陶。

培养阅读心得体会13

  孩子的天性是追求快乐,“让孩子快乐,让孩子玩”是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由于二年级孩子识字量还不多,所以我在十月份的课外阅读计划是让孩子们读《格林童话》,如果没有《格林童话》的孩子,可以阅读《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或其他童话故事。还在十月底安排了一次“故事大王大比拼”的班会课。

  班会课上,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着手想把自己肚子里的故事和大家分享。说故事的孩子尽自己的能力把故事讲得精彩,听故事的孩子专心致志地细心聆听,故事说完后孩子们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给予故事王鼓励的掌声。

  班会课后,孩子们经过故事王的表情、表达、精彩程度等予以投票,最后经过票数的`多少选出前三名故事大王。比赛结束了,孩子们还意犹未尽。

  经过本次的“大比拼”,让孩子们尝到了看故事、说故事、听故事、评故事的乐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经过这次的比赛,也让我对日后如何培养孩子们的课外阅读、如何更好的开展故事会有了更充分地了解。在日后我一定不断改进、完善孩子们的课外阅读,让他们更快乐的在玩中学习。

培养阅读心得体会14

  近段时间来,为了配合老师陪孩子一起阅读的建议,刻意的每天晚饭后安排一定的时间陪儿子一起阅读,收获颇丰。在读的过程中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性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发现在父母非常认真的陪读一段时间后孩子的读书专注度也有明显的提高,自己对孩子的一小点成长的希望也被满足了。喜悦之余,也对该如何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做了一些思考,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学前儿童的阅读习惯培养应该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作为父母应该把每天抽出一小点时间陪孩子一起阅读当做一种乐趣,这种乐趣既是家长发现孩子优点的乐趣,也应该是孩子探索书中世界的奥妙的乐趣。陪读时应当主要以孩子为中心,家长只需做好书与孩子的媒介这一角色,而切忌主观的把家长自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强行灌输于孩子。尤其是学龄前儿童,他们内心保有着对知识、对世界无限的好奇心,对世界和书中内容有自己的'天真美好的感受,而这一切都是吸引他们去探索求知的动力,切不能因家长的盲目引导而破坏了这种美好的天真的感受。

  坚持每天抽出一点时间陪孩子一起阅读,这能够更好的在家长和孩子中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身为父母每天抽出一点时间陪孩子一起阅读应是一种乐趣与幸福,但对大多数家长来讲,这种乐趣却不是常有的。除了睡前给孩子读个故事、背首故事或是儿歌之外,怀着轻松的心情陪孩子一起探索书中的乐趣和培养阅读的兴趣却成为了孩子们的奢侈之事。当下的上班一族班们下班后每每以累为由婉言拒绝了孩子们一起学习的请求,表面上看孩子被拒绝后会表现得若无其事,但长此以往,孩子的求知欲望却被慢慢的磨灭了,最后弄得家长们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成为了无稽之谈,这种潜移默化值得家长们反思与防范。孩子的学习不能只交给老师,父母在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更为重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读书既能使孩子汲取知识又能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更能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一种美好的事物。

  要把阅读当做是一种乐趣,而不是求知的工具。当下的家长们一提孩子起看书写字,就会炫耀自家的孩子会被多少古诗,会讲多少国学故事,会从1数到上千上万,孩子读书的过程被当做了一种炫耀的资本。但很少有家长去反思一下我的孩子累不累,厌不厌倦。其实,从孩子的智力发育、身心成长来看这是不正常的。苛求五六岁的孩子去干那么多大人都力不能及的事,只不过是在透支孩子未来的学习欲望而已,事实一再证明孩子的成长成才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起点发力过猛换来的只是短时间的“神童”称号,终将泯然于众人,而不是孩子长久的未来。总之,多花点时间陪孩子一起读读书、写写字,多给孩子讲几个故事,多陪孩子一起做做手工,既能培养感情,又能帮助孩子打开智慧之门、探索科学的奥秘,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极为有益的。但孩子的成长需遵从科学、不能主观、不能盲从,孩子身体健康,心里快乐才最重要。

培养阅读心得体会15

  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我们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因此,教师要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要确保阅读的时间。让阅读课进入课堂并坚持做到五个“每”即:每周安排一课时作为阅读课;每个学生拥有自己的读书剪贴本或读书笔记本;每天在家读半小时以上书报;为每个孩子建一份阅读档案,随时记录孩子的读书情况;每学期参与班级“小书虫”奖的评定。使孩子们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读书成为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其次,要教给孩子读书的方法。教会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就能逐步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经反复训练可以成为天性中的一部分。林语堂在谈读书说道:“读书须胆识、有眼光、有毅力。”这可作为我们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一面镜子。培养查阅的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于难以认识、理解的字、词、句及查阅工具书,直到弄明白为止。如有辅助资料应尽量参照、查阅、以加强理解;培养做读书卡片的习惯。将文章的内容浓缩在小小的卡片上,将书读薄,将优美的语句或新了解的.知识摘抄下来,建立自己的资料库;培养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的习惯。交流可以使模糊的问题清晰,可以触发出新思想的火花,交流心得可以领悟整体、体味局部,并充分体验到读书的乐趣。

  最后,创设良好氛围,热爱阅读。在班里建立起一个小的读书区,在读书区里,有孩子专用的书架,有属于自己的图书,这些书必须是孩子喜欢的,适应学生的读书能力。利用家长会培训家长,使他们明白了阅读的重要性,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家长在家中摆满各种有趣的书籍,让孩子可以顺手拿来翻看与欣赏。要使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要使阅读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这需要身教。如若父母视阅读为生活乐趣的一部分,孩子自然会乐于读书。父母经常津津有味地读书看报,对待书报总是兴趣盎然,孩子会觉得读书很有趣,对书籍充满着好奇。家长在轻松的气氛下,可以安排一小段时间,与孩子一起读几分钟书。可在外出时,带上一两本书,在公园里,在郊外,在河边,在清新的空气下,在鸟语花香的环境里,与孩子一起读上几段书。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孩子引入图书世界,使读书成为孩子的消遣活动;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对于少读书或不愿读书的孩子来说,听故事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讲者声情并茂的叙述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个性,知道事物善恶。学生对听故事是乐于接受的,家长、教师可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学生看书,推荐书目,达到激发兴趣,扩大阅读量的目的。“放任自读”任其读。课外阅读应是自主、自愿的阅读,该读什么或不该读什么应由学生兴趣决定,只要内容健康,学生爱读什么就让他们读什么。所谓感兴趣,就是好些熟悉的或不很熟悉,不知道或知道的不清楚的东西,这样的文章和书籍读起来很轻松,又能获得新鲜感,精神很愉快。对刚接触书籍的孩子来说,激发其兴趣,“放任自读”是最合适不过的,不要管他读什么书,就算是幽默笑话也任其读之。教师的这种“放任”态度是宽容的、心中有度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无拘无束享受阅读乐趣,点燃心灵的火花。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坚持不懈。真正让学生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这些感受均来自于这次认真研读课标以后,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以获得更大的收获,提高自身的素质,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培养阅读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培养孩子阅读的心得体会01-06

培养孩子阅读心得体会11-09

培养小学阅读心得体会03-25

培养孩子阅读心得05-15

培养孩子阅读心得体会7篇03-21

培养孩子阅读心得体会(7篇)03-31

培养孩子阅读心得体会10篇03-15

培养孩子阅读的心得体会(精选11篇)04-25

培养幼儿阅读兴趣总结04-27

如何培养孩子阅读的心得体会(精选25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