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3-06-12 13:12:44 心得体会范文 投诉 投稿

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范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范文

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范文1

  虽然今年的夏天炎热异常,但是无法抵挡老师们学习的热情,先是完成了远程继续教育,然后又趁休息时间拜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理想》,趁热打铁我就来谈谈我的读后感受。 《我的教育理想》这本书给老师们描述的是一个宏观的教育理想,谈到了对老师、校长、学生、甚至是家长的一个理想的描述,要求学生、老师、校长应该是怎样去做,给了大家一个目标与框架,这本书也给出老师、校长要努力的办法与方向:首先我来谈谈理想的老师,他们应该是胸怀理想,富有激情和诗意;自强自信,不断自我挑战;善于合作,富有人格魅力;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坚韧、顽强,不怕挫折。这样的老师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老师,还是社会中一个优秀的个体,如果老师们能富有这样的品质那么何愁教育水平提不上来呢?

  我心中的老师是应该有大格局的人,他们不仅仅只注意学生的成绩,他们还能目光长远,给孩子们指出发展的方向;我心中的老师是有自己教育风格的老师,他们不仅会给孩子们讲知识,还能通过自己的`魅力让孩子建立学习的兴趣;我心中的老师是有心的人,他们不仅仅会口吐莲花,还能写教育日记、教育叙事钻研自己所做的工作;我心中的老师不仅是苦心诣旨、呕心沥血工作的人,还是爱读书、爱运动、有自己的课余生活,把自己的人生过的充实有趣的人,因为只有这样的老师才会给学生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然后我来谈谈理想的校长,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理想中的校长应该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珍视学校的名誉;追求人生理想和办学理念,具有独特办学风格;胸怀宽广,富有感召力和凝聚力;善于协调关系,能调动一切力量发展学校;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注重为教师提供发展平台,挖掘教师潜能;注重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宋代张载说:志大则才大,事业大;志久则气久,德行久。只有志向远大,品德才会完美。老师与校长应该有共同愿景,要让全体师生都知道,踏踏实实的去追求,整个学校才有了活力,活力应是校长点燃的,朱老师有一个建议就是让中国学校的校长也可以长时间任职,这样他们制定的共同愿景才能一直坚持下去并逐步实现,我也觉得有道理。其次,我来谈谈我理想中的学生,天底下最辽阔的是天空和大海,而比天空和大海更辽阔的是人的心灵,所以学生们应该是品行端正,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富有独特见解和思想;自强自信,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永不低头;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特长;善于与人合作,善于与人相处;勤于思考,有丰富的想象,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其实,我倒认为我理想中对学生的要求也符合对老师要求,一个社会中存在的个体就应该顺应社会的要求,不断努力进取,想起了毛主席的话,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人生贵在坚持!

  最后,我来谈谈我理想中的家长,虽然把它放在最后谈,其实家长才是对孩子的人生中有最重要影响的。对于社会中个体对老师和学生要求的品质同时适用于家长身上,身教重于言教,只有家长自身做到的事情才可以要求自己的孩子,才有说服力,打铁还需自身硬。

  对于家长教育孩子的要求还有这些,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让孩子轻松、自由、愉快地成长;善于挖掘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的特长,对于这一点我有想法,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都是制度化的,统一的缺乏的就是特长,这一点不能寄希望学校发掘,学校学生太多老师们难以发现每个孩子的特长,这个需要家长在生活中发掘孩子的特长并且培养起来,让孩子有多种兴趣不要打击他,然后在孩子的日益成长过程中发现他最擅长的然后专注学习,相信培养出的孩子肯定出类拔萃,然后家长还应该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对待孩子,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龙应台说,每个孩子来到世界上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来陪伴家长们成长的。所以家长们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家庭氛围,你可以不支持他的观点,但应该尊重孩子说话的权利,让你的孩子敢说敢干,而不是唯唯诺诺的乖宝宝。

  恩格斯曾经讲过,一个人最大的发展境界,是能够有最多的闲暇时间从事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整个暑假虽然没有上课教学,但我觉得这是我给养的最佳时刻。当一名人民教师是我人生中最乐意从事并愿意为之奋斗终生的职业!

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范文2

  “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李镇西《爱心与教育》

  有这样一句话"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我想:作为教师,贵在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用心爱学生,用心育一代新人,反过来,才能让人用心去接受教育。因为有了爱学生的心,才有了对学生的关心和耐心,进而有了彼此之间的贴心。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虽然,爱心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爱心是教育的源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或许,正是这份对孩子的喜爱让我选择了这个职业,教育必须要在爱的基础上建立,少了爱就无法实施教育。只有拥有了智慧的爱,与学生平等相处,才能与学生达到真正的心与心的沟通、心与心的互换。

  从教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乎,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当孩子悲观的时候,告诉他:你已经开始走向成功了;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告诉他:一切都可以重来;当孩子怨恨时,告诉他:每个人都会出错的,宽容一些,对大家都有好处。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为教育培育一颗爱心,智慧的爱心,使教师融入学生中,对学生爱入深处,他们方能“爱其师,信其道”。

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范文3

  读朱永新教授所著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除了深感钦佩外,自己更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它能扫除那些陈旧得近乎老化的观念,让阅读者接受了一次又一次心灵的洗礼。阅读者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也切实感受到自身素质提高对育人工作的重要。尤其是第二章我心中的理想教师中的内容,更是感慨颇深。朱永新教授说: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一些人,他教1年,然后重复5年10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5年。一个实实在在教5年的人,与一个教了1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的成就是不一样的。爱孩子,不是光给孩子们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因此,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应该具有不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千万不要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教书匠。

  朱教授在论述这些理想教师特点的时候,不但在精神上给我以鼓舞,而且在研究的方法上也给予了无形的指点。比如,他在论及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的时候,他就说到了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充当的是教育警察和刽子手的角色,无限地放大学生的问题,在我们手上,失去了很多诺贝尔获奖者。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会去赏识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读了他的这些论述,想想自己对学生的态度,看看周围的大多数同事对学生的态度,尤其在考试到来的.时候,我和我的许多同事真的扮演着朱老师所说的那些可怕角色。读了他的论述以后,我决心改变自己的形象,只有真心爱学生、赏识学生,学生才会真正得到发展,这也是我读后最深刻的一个体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这些做教师的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也许我们离人们心中的理想教师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有决心更有信心将这段距离逐渐缩短。

  当然,我做的远远还不够,大教育家伟大的理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照耀着我年轻的心,今后,哪怕工作再忙,时间再紧,也要挤兑一点闲暇,让自己静下心,定下神来仔仔细细地拜读一些作品。

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范文4

  寒假,我拿起了学校发行的《爱与教育》,认真研读,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李老师用许多同学的原话真实的写出他是怎样的去爱学生,而学生又是怎样的爱他,很感动人。李老师和他的学生之间的故事体现了他作为一名教师的奉献精神,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孩子的爱。

  他对学生的爱是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很难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仅爱优秀生,更爱差生,做到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

  特别是我在书中读到他从来没有忘记过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送给他们一份生日礼物;经常在课间时间和学生一起活动;带领学生在课余时间或假期走进大自然;班级优秀学生、中学生、贫困生坚持多次家访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李先生在他的书中写道。“就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补充说:“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爱学生,我们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我们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情感。儿童处于基础教育阶段,正处于生命中最重要的集中学习阶段。

  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都处于形成阶段,他们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和发展,充满活力和潜力。这一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超出了这一阶段,甚至会影响整个人生。因此,学生需要老师的关爱。

  教师要理解儿童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善于开发他们的生命潜能。如果一种教育不能触动人的灵魂,不能引起人的共鸣,不能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一种成功的教育。

  教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谊、具有爱心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学生渴望并珍惜老师的关怀,师生之间真挚的感情,一定有教育的神奇效果。

  爱学生让我们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

  这本书给了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矛盾。

  爱我们周围的人,毫无疑问,是播种爱的种子,让他们也知道如何去爱和关心他人,特别是当老师,我们面临越来越多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情的滋润,我们给他们的爱一定会影响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

  曾几何时,看到书上有几句话:“不会对别人宽容的人,对自己也不会宽容的;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总相信你负出的爱越多,你也会获得越多的爱。

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范文5

  国庆期间,我一口气读完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这本书。这本书犹如一首优美动听感人肺腑的歌,久久徘徊在心间,让我无法忘怀!文中的一个个人物,一个个情节,一个个场面无不感动着我。因为它让我理解了人世间最朴实,最平常,最真挚的感情,让我对爱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其中我最喜欢最感动的是《万里寻母》的故事。故事中,马珥珂不顾艰难险阻千里迢迢去寻找在外做苦工的母亲,虽然一路上坎坎坷坷,困难重重,但马珥珂始终不言放弃,勇往直前,最终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征服了一个个困难,见到了他日思夜想的母亲。当躺在病床上的母亲看到了自己至亲至爱的儿子时,她激动得咧着嘴哭了,用她那枯瘦的胳膊紧紧拥抱住马珥珂。那一刻,我感动得哭了,心里难受极了。一刹那间,我明白了母亲对孩子那宽容无私的爱,懂得了孩子也应该付出同样的爱去爱父母。从今以后,我一定好好听爸爸妈妈的话,做一个尊敬长辈关爱长辈的孩子。

  故事中还有两位陌生人更让我感动。一位是那位同船而来的慈祥老人,是他召集众人倾囊相助,让马珥珂得以顺利地渡过难关。一位是那位外表冷漠内心火热的'商贩老板,是他分文不要还无私而细心地照顾着病重的马珥珂。正是这许许多多的好心人,正是他们火热的爱心照亮了马珥珂前行寻母的道路。所以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与真情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爱是黑暗中的一束阳光,只要你愿意付出,就能给他人带来温暖和希望,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想,只要人人都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就会更加美好!

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范文6

  看了《爱的教育》这本书使我感受很深,它里面的内容写得十分真实,让我看得入神入肺。没有任何虚伪的说教,并且教会了我许多道理,所以,我特别喜欢爱看这本书。 《爱的教育》是阿米琪斯最著名的作品,1866年出版后即畅销不衰,目前已经有成为世界公认的文学名著。该书主要讲了: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一年来的经历,描写了发生在学校、班级和家里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对儿女的爱有多深呀!在学校老师的关怀和鼓励之下,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氛围里,朋友间的关爱都无不流溢于纸上,真是动人心弦啊!爱,像人的灵魂,每天陪伴在我们身边,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穿衣洗脸,督促孩子看书学习,往书架上放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头疼发烧,问寒问暖寻医找药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无法形容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伴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别熬坏身子。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亲情是我们生活中最普遍的感情,也是我体会最深的感情。但我需要的不是单纯的无条件的溺爱,而是互相的尊敬。家长的行为是最能够作为表率,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的。这要求家长要从日常小事中注意自己的言行,打铁先要本身硬。只有一个能够克制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才能严格要求别人。书中孩子的父亲就是这么做的`,他用他的博爱、无私、热情赢得了孩子敬佩。这一点对我同样也很有帮助,它指导了我怎样和我的学生进行交流。还有孩子之间的最纯洁的友谊,这也是这本书的重点。它教导孩子们看待一个人不应该从他的衣着,而是应该从他的行为。只有关心别人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朋友。有时候友情不是从嘴巴上说出来的,而是从他的一言一行中表现出来。在朋友有困难的时候你能伸出援助之手,那当你面对障碍的时候,你会惊喜的发现你并不孤单。书中着重描写了小主人公和他好友卡隆的友谊,也描述了他怎么处理和别的同学的关系。它告诉孩子们交往要以宽容为本。

  中国的文圣孔子有一句名言:仁者爱人。可见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要具备的就是爱心。作者精心构思的一系列感人的情节,把美好的感情与思想送进我的心灵: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崇敬对周围人的爱,对同学们的关心,面对出现灾情的灾区人民的关爱与帮助、像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等多个地区,出现的严重的特大灾害,灾民们那种求生的意念是那么的顽强,对第一时间冲锋在废墟中抢救伤员的英雄们敬仰,这一切的一切,同样也看到我们全中国人民同胞的团结力量,充分体现了祖国人民一方有灾难,八方支援的崇高精神,让我从中明白了不少的道理。读完这本书我感悟到: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是虚伪的。但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爱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爱则爱在平凡的工作与生活中,爱在点滴之处。爱体现在扎实的基本功、高度的责任感、精深的专业知识、以及一颗爱孩子们的心。所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对学生更多地给予一份真情、一份关注、一点呵护、一些宽容,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我手写我心,把真心亮给学生看,用真情诉给学生听,把真心带给学生读,我相信作为教师的我,从中也会获取到无穷的动力与爱。我坚信孩子未来一定会回报祖国的。

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范文7

  在这学期,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是由亚米契斯写的,让我知道了很多关于教育的故事,爱和爱。 “爱的教育”描述了一群精力充沛、积极进取的青少年。有些是贫穷的,有些是残疾的,有些是沉浸在幸福之中。从出生到性格,他们都有共同之处——对祖国意大利的热爱。真诚地爱亲朋好友。我们不可能忽视老师每个月给小组朗读的“心理演讲”。这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得到了启迪,也使读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在我们的教育面前,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它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阅读爱的教育,我进入了Enrico的生活,看到了他们是如何学习、生活和被爱的。在运动中,我发现爱情涉及到对生活的.追求。夏季米安先生在《恋爱教育》翻译中说:“时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情,就像没有水的池塘。没有水,没有池塘,没有爱的教育。“在爱的教育中,它不止于此。”我想,“什么是爱?”“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对孩子的一丝不苟,家长,甚至是人们都曾经微笑着通过amway ko选择一本合适的教科书,我知道什么样的爱是让学生们感到温暖,学生们当他们所爱的人。当他说:“我在世界上没有别的家庭,但是你,我没有可爱的人!”你是我的儿子,我爱你,请快乐!我不想惩罚你,请告诉我你的诚意!请在你们班做一个家庭,给我安慰和荣誉!所有的学生都被这些话说服了。虽然我对这位先生不太诚实,但我不知道我是否看到所有的学生都是同样的眼睛。两个学生同时犯错误,有时我凭直觉判断,然后毫不留情地批评我心中的坏人。但我不知道,受害的学生都哭了。也许在他们眼里,我不再是一个好老师。宽容和尊重学生,“只要你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就不会怪你。”

  这是安利柯的先生们给的我另一个启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只要目的达到,又何必在意学生是否接受了惩罚。

  爱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信念,是一种追求,是不能用准确的词语来描述爱的定义,但我知道,谁有爱,爱的心,生活必须充实,没有汉。同样,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应该是对我灵魂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是一丝不苟的,是真实的感情。当我们自然地给予学生爱的时候。学生不仅要把我们当成老师,还要当作朋友、兄弟、父母。离开情感,所有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感情不能代替教育,当然,但是教育必须是感性的。

  简而言之,爱的教育是治疗创伤的良药,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被爱的人知道爱,爱给人力量,给人温暖,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让孩子们心中有爱,许多问题可能在爱的温暖的水中溶解。我想传达给我的是一位温柔而温和的老师,他对我们的学生很严格,热爱语言。

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范文8

  爱孩子是天性,是与身俱来的,是连母鸡都会的事。但是教养好孩子却是需要足够的耐心,渊博的知识与不断进取的心。 《家庭教育》这本书不但是我们家长的好帮手,里面所讲的故事,连孩子都非常喜欢阅读。每次,读到有趣的,感人的,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时,我会及时与孩子一起分享交流,让她体验故事情节的同时也可以得到重要的实例教育。

  我非常感谢《家庭教育》这份家长刊物,它教育我如何向一位优秀的母亲靠拢;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如何配合老师的工作,做好互动;如何使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更和谐更融洽。家庭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它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家庭教育》这份刊物将成为我的良师益友。

  这本书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为我们做家长的指引了一条怎么教育好孩子的光明之路,从此帮助孩子在各方面能健康成长有了明确的方向,再也不走弯路,走错路。我们爱这本书,从中我们学到了外国、中国的一些名人、古人、现代的一些好家长怎么样教育孩子的范例。

  其中也有许多反面的教材,对我们也是一种很好的鞭策。例如,以前我们教育孩子的态度粗暴,孩子犯了错误不是打,便是骂,结果孩子是越打越不听你的话,经常和你讲“道理”认为是他做的对,和你唱对台戏,形成对立面。后来我们学习了这本书中的好多文章,怎样对待犯了错误的孩子,使我们明确了教育孩子不能用粗暴的方法,应耐心说服教育,还应该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

  以后,我们要不断遵循《家庭教育》一书的道德行为准则,在平时要从“言行举止”、“待人处事”、“文明礼貌”、“宽厚待人”、“勤俭节约”、“积极向上”等方面做好带头人,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做好孩子的第二任老师,使孩子健康向上。

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范文9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可见学生的智慧是靠老师去开启的,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成为一名智者。这本书与以往的一些教育书籍有所不同,案例分析式讲评,几乎可以涵盖一线老师平时教育中的所有常见问题,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整本书读完,我最深刻的体会是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帮组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素养。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成长,可是孩子成长又是一个极富个性的复杂的过程,但这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会出现种种问题,这就需要老师的帮助。但是这种问题不是只凭几句简单的话或者一两个举动就能解决的,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加紧研究“教育智慧”的问题,没有“教育智慧”,也就没有教学智慧,也就难以处理好教与学的问题。而这一切智慧又源于理性的研究。王老师认为,没有研究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是教师素质提高与专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教师应有研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而教育绝不可能会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成功范式,因为我们的对象是一个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体,整个教育过程,不仅要教育好学生,还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我想教育智慧来自日常点点滴滴的教育教学实践,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如何正确对待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呢?记录分析这日常的点点滴滴当然是一种很好的研究方法。怎样以科学的态度记录和分析自己的实践,王晓春老师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指导:1.“摆脱‘只准成功,不准失败’的束缚。”我们只是在探索

  2.“不就事论事,要在教育的大背景下研究教学,在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研究教育”。

  3.追踪学生和教师今日想法、做法的根源,个人成长史的根源和历史根源。要特别注重家庭影响。

  4.要客观分析,保持研究者的主体性和独立视角。

  5.要先分析事情可能的原因。假设多种可能性,不能做“单打一”的归因方式。

  教育智慧来自实践,又指导着我们的实践,让我们在追求教育教学艺术的漫漫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拥有源头活水般的教育智慧。

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范文10

  学习了《教育学》后,知道我国有个大教育家叫陶行知的。但那时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连一知半解都说不上。这学期,我认认真真地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真正认识了我国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书中先生指责现在的学校“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地就将教和学分离了。”先生提出:“然而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现在的新课程思想,不正是从重教到重学的思想吗?“传统”的教学,主要是看老师教得如何,而忽视了学生学得如何。或者误解为只要老师教得好,学生就必然学得好。评价一堂课,也主要是看老师讲得如何精彩,即使看学生,也只是看学生是否与老师的讲配合得好。

  陶公早在八九十年前,就深刻地提出了“老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传统!现在的新课改,其实就是回归传统,回归教育的真传统。这不由得使我想起这么些年来,教育上不断提出新思维、新口号、新观念,不断地在搞着仿佛是在打破“传统”的改革。一会儿素质教育,一会儿新课程,一会儿创造性学习,一会儿探究性学习,把我们的一线教师弄得晕头转向了,无所适从了。我们何不少提那么多口号,少抛那么多新理论新观念,静下心来,真正回归传统,从孔子学起,从陶先生学起,从苏霍姆林斯基学起。今天的新思想,新口号,新观念,都从他们那里找得出来。

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范文11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展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着,他的研究成果说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创造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创造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冲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承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不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

  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差生的圣手”的外乡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历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无视了。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提醒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

  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承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这本书值得一看。

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范文12

  今年暑假期间,我阅读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该书为教育专家王晓春老师所著,其中汇集了100个小学教师及班主任常常碰到的棘手问题,作者积40余年教学经验,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这五个部分,就当前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案例进行点评和剖析。书中的案例真实,极其贴近教师教育教学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文章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可直接借鉴的操作经验;案例点评注重科学,深入浅出,入情入理,读后令人深受启发。

  王晓春老师在这本书中反复提倡的是教师的科学精神与研究精神。比如在一则案例中,一个学生不讲卫生,教师对他进行个别教育,通常会采取两种方式,"告诉他:你太脏了(直率地或者委婉地)。或者要求他:你必须把自己整干净(严厉地或者温和地)。""第一句话是向孩子耳朵里输入教师评价。第二句话是向孩子的耳朵里输入教师指令。"这两种方式,王晓春统统称之为"干涉式教育",并且评价说,"干涉式教育是赤裸裸的教育。教师一张口,教育架势就摆出来了。干涉式教育通常属于低科技含量的教育。进行这种教育,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靠条件反射就可以实施了。像上面两句话,普通的家庭主妇也能说得很流利。"那么怎么办呢?王晓春老师结合案例说,"帮助式教育"才是科学的方法,也是真正有效的巧办法。

  王老师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例子告诉我们,老师光有爱心还是远远不够的,正如医生与病人的关系好,但缺乏医术的话,并不能保证治好病人一样。要治好病人,医生还需要有专业能力,能对症下药。教师也一样,面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光靠爱心,还应在爱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研究。

  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深入具体地分析他的心理问题是什么,他的智力类型是什么,他的思维方式是什么,他的困难到底在什么地方,从何处突破可以见到成绩,可以建立信心。事实证明解决教学中各方面的问题,老师的'爱心固然重要,但千万不要以为爱能包治百病,其实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老师的教育智慧,即使不比爱心更重要,起码也和爱心同等重要。因此,我们教师应克服工作方法简单、思维方式单一等问题,练就一身教的好本领,以科学的态度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智慧来帮助学生,让智慧与爱心同行。

  王老师指出大量的案例中存在的教师非专业化的反应,比如碰到钉子就急躁,遇到失败就沮丧,稍不称心就埋怨,怨气冲天,顾影自怜,工作情绪化。其实仔细想一想,这正是一线老师的写照?在王老师看来,一个专业化的班主任遇到难题,首要的任务是了解情况,进行分析,锁定问题性质,然后才可以根据性质进行干预。万不可上来就管,那样容易下错药。王老师分析了解决问题的两种思路,一种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促使学生成长",一种是"看到现象——进行教育——达到教师目的",然后提出:"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我们先要尽可能周全地了解情况,占有材料(否则根本无法研究,因为研究就是思考,而思考是需要有材料的,人的脑子不能空转),然后根据这些材料提出种种归因假设(假说),即初步诊断。有了诊断,就可以开药方试试了,于是采取措施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干预。再根据反馈回来的干预结果,调整假说,调整诊断,调整药方……如此巡回往复,认识不断深入,问题也就逐渐得到解决。

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范文13

  我村的“农家书屋”建立后,我和吕瑶娜、刘佳柠、卢雅婷只要有空闲总是到这里津津有味地看着书,把农家书屋当成了自己的小天地、增长知识的好地方。

  今天是双休日,我做完家庭作业,闲着没事就约伙伴们到“农家书屋”去。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不像城里的孩子到图书馆随时看书或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是常常闲在家中,无所事事,就来这里看看书。这一回我看了《爱的教育》后很有感触,要是大家都有一颗善良的心,那该多好啊! 《爱的教育》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会引起我的思索。“每月故事”里的《海难》最吸引我了。它讲述了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轮船上遭遇了暴风雨,小男孩的头被磕破了,不省人事。在小女孩的关心和帮助下,小男孩终于醒了。可他们的噩梦并没有随之结束,暴风雨反而更大了。在狂风巨浪的攻击下,船舱漏水了,船上的人企图放下救生艇,可都失败了。好不容易成功放下一块舢板的时候,板上站满了人,只剩下一个空位了。在生与死的关键时刻,男孩选择了退让,把生的希望给了女孩,而自己却被无情的大海吞噬了。他们彼此的关爱,甚至不惜生命的代价,多么如此感人啊!如果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世界会变得多美好。

  我合上书本,不禁陷入沉思,想到非常关心我的姐姐。只要我想要的东西,她都会让给我。即使我的.不对,她不仅用爱去宽容,还有一颗善良的心。记得有一天上午,姐姐和我去玩。在大街边看见一个乞丐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跪在地上向行人乞讨,但没有一个人理他,我也如此,而姐姐不一样。她在乞丐面前停了下来,从口袋里掏出几块巧克力给了他说:“对不起,我只剩下这几块了!”乞丐看了看姐姐,伸出一只黑乎乎的手接过巧克力并点了点头,就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看着他可怜巴巴的样子,我突然想起《海难》中的男孩。

  在这世上,如果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范文14

  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懂得了,人要是有了一颗无私的爱心,就会是一个拥有高尚品质的人。这本书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通过一个小学生的日记的形式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生活状况已以及他们对各种事物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情感与不同的处置方法,它是通过对生活的朴素的描写,使人感到人类多么需要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相互理解!

  主人公恩利科是四年级学生,家庭条件相对优裕,家庭充满了爸爸妈妈的爱,快乐、和谐。恩利科有一本与家人共享的日记,记录平时的生活和爸爸妈妈跟他讲的道理以及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反映着一个孩子生活的一点一滴。

  每月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是《血溅罗马涅》,里面外婆说的话烙印在我心中,主人公菲鲁其奥舍身救外婆的事让我十分感动!每个每月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些道理,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习好文化知识,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对祖国、师长、同学,对身边任何一个人的尊重和爱。本书非常生动,仿佛每一个画面我都能看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完后,我明白了,在享受别人给予我们爱的同时,也要用我们的爱去帮助他人,让人间处处是爱的海洋。

  同时,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平时,面对老师和父母的谆谆教诲,有时我会觉得是种压迫,给我这么少的玩耍时间;现在明白,那是对我的希望,是爱。

  读完《爱的.教育》后我懂得了我的好朋友为什么很少的原因了,要做一对好朋友不应该分贫穷贵贱,更不能因为自己朋友的学习差了而认为他不是你的朋友,而作为真正的好朋友应该在朋友困难时帮助他,这样才算是好朋友。

  以后,我要多给予他人帮助、关爱,懂得尊老爱幼,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把《爱的教育》这本书中所体现的爱,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范文15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一部著作。这部书很有意思的是作者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本的形式,讲述了很小的故事,然后将“爱的教育”融入这些故事,用以培养年轻一代的思想情操。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12-17

读书教育教学心得体会12-07

爱的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06-10

读书学前教育心得体会05-08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11-17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01-23

教育论读书心得体会01-23

关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01-27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