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22-10-07 11:26:57 心得体会范文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音乐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音乐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音乐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

  解读了《音乐课程标准》感受颇深。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改革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重要。要教好学就必须在教学中用科学、灵活的教育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学重点怎么突破,教学难点怎么解决都需要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和帮助。一节课中怎样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怎样把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怎样让学生享受情感审美,这还得靠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和帮助。

  不论从事哪一科的教学工作,我们的专业基本功都要胜任你所教的专业,要本着学习提高的目的,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但是,专业基本功能力的提高不可能通过短期的训练就能达到,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勤奋练习才能在不自觉中体会到进步的快乐。在唱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审美,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自由的感情流露,这是学习唱歌的最基本灵魂!这样一来,师生同乐的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既学到了应学的音乐知识和歌曲,又使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极好的发展。同学们在中小学时代学习到了各个学科的知识,又具有多才多艺的高雅素质,我们试想一下,当你看到我们的学生数年后在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成绩时,做为他们的老师高兴而愉悦的心情是他人不会理解的。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共有十点,每点都是精华,如果细细品味对我们的教学很有帮助。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个性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5、重视音乐实践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鼓励音乐创造

  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7、提倡学科综合

  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8、弘扬民族音乐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同样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

  9、理解多元文化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10、完善评价机制

  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评价应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应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

  在以往的音乐课中我对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提倡学科整合这方面做的不是很好。在今后的课堂上应注重这及方面对学生的培养。

  音乐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范文2

  通过学习我对音乐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都有了新的认识,要实践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就必须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

  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新的课标理论融入进去呢?这正是需要我们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一节新授课,课程标准怎么设计,教学目标怎么选择,教学重、难点怎么解决和突破,师生互动怎么处理,课后教学怎么总结等一切问题我们都要科学全面地考虑到。另外,不论从事哪一科的教学工作,我们的专业基本功都要胜任你所教的专业,不然的话你就会在同学们面前出丑丢人。老师们专业基本功的训练提高显得多么重要,我们要本着学习提高的目的,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但是,专业基本功能力的`提高不可能通过短期的训练就能达到,我们非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勤奋练习才能在不自觉中体会到进步的快乐。教师的基本技能我认为应该包括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指撰写教案、说课、教法与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方法;还包括听、说、唱、写、做。

  听主要是指应该学会倾听,这是一项交际的基本技能,主要指师生间与生生间的相互倾听,我觉得学会倾听,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说(朗诵)应该是指普通话水平,并包含课堂表达、讲解,如果教师课堂说出的话学生不明白,那肯定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唱,我觉得除了听,说之外,更重要的应还是应该让学生多唱,在学生演唱歌曲的过程中,老师边弹琴边倾听学生的歌声,对于发声不准的乐句和节奏不对的乐句单独加以练习,要力争使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生学会。基本的乐理知识以及唱歌技巧掌握好以后,同学们会在老师悠扬琴声的伴奏下尽情的歌唱,课堂气氛也会空前的高涨。这样一来,师生同乐的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既学到了应学的音乐知识和歌曲,又使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极好的发展。同学们在中小学时代学习到了各个学科的知识,又具有多才多艺的高雅素质,我们试想一下,当你看到我们的学生数年后在一个个工作岗位上大显身手,潇洒倜傥,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不菲的成绩时,做为他们的导师高兴而愉悦的心情是他人不会理解的,这也是我从教多年的亲身体验。

  最后,我真诚的希望我们的音乐同行老师们,苦练本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把青春的智慧和力量奉献给新郑的教育事业,为家乡的繁荣和辉煌做出我们的贡献!

  音乐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范文3

  《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是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整体改革和音乐教育自身发展的一大举措,《音乐课程标准》与中师音乐教学改革。笔者有幸参加了由教育部主办、西南师大承办的全国第二期基础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班的学习。通过研修班的学习提高了对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认识。音乐课程标准虽然是针对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真正触动的应该是中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标准》不仅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具有划时代意义,而且对中师音乐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必须引起各类师范学校的重视,下面就音乐新课程与中师音乐教学改革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师范音乐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

  师范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小学音乐教师,特别是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在全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将要实行重大举措的时候,中师音乐教育必须根据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需要对其课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培养出能胜任小学音乐教育的合格教师。这是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根本目的。所以说,师范学校音乐教育必须面对现实、明确教育目标结合师范学校生源特点,培养出合格的音乐师资,促进我国农村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现有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不利于《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

  1、中师音乐专业课程的`设置多年来一直参考高师教学模式制订的。课程设置只注重每一门课程的深度和难度,而忽略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补作用,忽略了音乐与姊妹艺术之间的关系。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窄,能力不全面,动手能力和配弹(唱)能力较差,不能适应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笔者认为,要提高中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办学质量,培养出具有知识广博、能力全面、敢于创新的合格的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打破现有的课程结构,建立起新的、具有师范特点的课程体系,以保证《音乐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音乐教案《《音乐课程标准》与中师音乐教学改革》。

  2、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线,不注重音乐情境的创设和艺术氛围的渲染。教学方法一,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教师缺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3、教材中小学课本内容几乎没有介绍,学生在毕业实习时才发现,学到的用不上,需要用的没有学过。因此我认为中师课程设置首先应以小学音乐教育为依据,为保证中师毕业生能胜任小学音乐教育必须将小学音乐教学目标、内容和教法揉进中师教材,经常性地组织学生走进小学课堂,观摩小学音乐教学;做到走出去请进来。

  三、学习《标准》、更新观念,推动中师音乐教学改革。

  中等师范学校音乐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积极参加课程标准的培训,领会课程改革的理念,努力钻研实验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善教学方式。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就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提倡教师与教师的合作、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建立起充分协调的合作伙伴关系,那么,就会师乐、生乐、师生同乐;师生携手共进,通过学习音乐,达到心灵上的沟通,我们的音乐教育将会获得最佳效果,中师音乐教育才能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证。才能完美实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

【音乐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音乐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03-11

课程标准学习的心得体会12-08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0-07

学习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7-28

学习《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1-23

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04-02

课程标准学习的心得体会15篇12-08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02-23

学习《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范文07-10

《学习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