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2-06-09 20:14:44 心得体会范文 投诉 投稿

生本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15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本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本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15篇

生本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1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接触生本后的课堂上,我尽量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收效甚微。在缺乏约束的课堂上,孩子们似乎还有些放肆。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不过,如何有效践行郭教授的观点,我仍然不知所措。

  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

  专家们的许多的观念是新潮,值得我们学习。但我个人认为,我们也只能做到与时俱进,取其中的精华为自己所用。因为其中的许多观点不是老师们学习了就都可以践行的。

  一,教师自身素质差异较大,要个个达到专家的水平简直是天方夜谭。二,因地域差异,学生所处的教育环境所给的学习价值取向不一样,教师的教学重点自然也就不一样。例如,“生本教育”中明确提出教师应走出短期应试教育的框架,在我们这样的教育大省,你觉得可能吗?现在我们小学都有月考了。这是我们教师学习“生本教育”能解决的现状吗?

  尽管我有如此多的困惑,遇到的阻碍也是重重,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生本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2

  今天上午在滦平一小听了三位老师的汇报课,下午在职教中心进行了评课和生本教育培训,我认为对我这种非科班出身、半路出家的人来说特别的有用。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能越来越多,帮助像我一样的年轻教师提高水平,争取早日成为名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现把我的收获汇报如下:

  一、对生本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前看到生本教育感到陌生,查阅了资料也都是理论,懂得的一知半解。今天真正懂得了生本教育的三部曲:前置性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展示。最重要的是今天的讲解是结合课堂实际进行的,深入浅出,让我理解的更到位。

  二、一直以为升本课堂老师会更轻松,现在发现生本课堂对于老师来说不是更轻松,而是肩上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本课堂上,学生自由发言,想法千奇百怪,很多时候超乎我们的想象,在课下备课时我们不可能备到,这对教师的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的课堂调控水平、应变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教师应该是知识博大精深,能力超群的。

  三、生本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不可以忽视。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是倾听者,还是引导者、调控者。如果课堂上教师不注意引导,让课堂跑偏,那么是十分可怕的。

  四、生本教育的三部曲环环相扣,每一步都有学问。前置性作业的布置要基础、简单、开放、把握重点。每一节课该如何去布置,需要教师深思熟虑。小组合作交流中教师该怎么去做,怎么去发现也是有学问的。小组合作展示中如何引导学生,引导到那个程度合适也是有学问的。具体这些都要从实践中去探索,思考。

  生本教育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就我所教班级的目前情况来看,开展生本教育还有一定的难度。试过几次,参与的学生寥寥无几,没有成功。有自己的原因,也有学生的原因,很多学生不具有良好的作业完成习惯,更别提前置性作业了,加之家里的各方面条件也有限。但是我不会气馁,还会继续努力,一步步往前走,争取早日实现升本教育。

生本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3

  在“生本教育”的推进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成功案例较多出现在小学阶段,中学生对“生本教育”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热情并且在有些学校(特别是中考、高考成绩较好的学校)还出现排斥的现象,他们不愿意参与讨论,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总是希望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答案,郭思乐教授发出感叹:“小学四年级以上学生其求知欲和表现欲一般要下降。”而对于我们这样的一所普通高中来说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但最根本的因素不在学生而在于我们这些教师身上,如果我们从心里抵触“生本”教育,还是按照“师本”教育进行,那么就永远跟不上教育的发“生本教育”展方向。学生的能力也就得不到提升。通过学习,我觉得教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把“生本教育”落在实处。

  首先:我们要主动的去迎接“生本教育”的理念。

  “生本教育”认为,学生具有学习的天性,有很大的学习潜能,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性完全交给学生,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能量将是巨大的。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生本教育"的本质就是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本体,把"一切为了学生" "高度尊重学生" "全面依靠学生"作为教育价值的基本原则。教师具有了渊博的知识,健全的人格魅力,学生才能被这种品质所吸引、所感染,并且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落到实处。

  其次:我们要应用“生本教育”理念去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如何才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我想应从三个方面去做:第一是课前。课前要给学生留下预习提纲,设置不同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以及查阅相关书籍或是登陆网络查找,完成相关的内容。第二是课上。课上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最好把学生分成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可以起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如果有弄不懂的地方可以全班同学讨论交流区结决,在这其间,教师可以顺势利导,做个真正的引导者、和课堂的组织者。第三是课后。课后要做到对知识的及时反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留够相应的检测习题(或是作业)。

  再次:要及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

  由于我们是普通中学,学生基础比较弱,再加上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这对“生本教育”是一个冲突,但我们不能因为有困难而不去做,或是不愿意去做。如果能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在我们的培养下都能各显其才,那才是我们最大的成功。这虽然加大了我们的难度,但同时也是一种挑战,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的特点去安排我们的教学使他们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这也尊重学生的一种体现。

  最后:要不断反思和总结。

  我们每上完一节课,都要及时进行反思,反思我们的成功和缺憾的,成功的我们要继续保持,缺憾的地方我们及时调整,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去完善。

  生本教育对我们来说已经并不陌生,但要完全的展开和实施确实又有难度,通常“师本教育“和“生本教育”会夹杂在一起,有时还会感觉“生本教育”太慢影响教学进度,但我们要理清思路,是学生学习、还是我们讲教材?我想这个问题是不难回答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本”就是要发挥学生的这种主体作用,所以我们作为教育者,一定不要因为自己的理念问题而误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机会。

生本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4

  全书贯穿了“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新理念。观点新颖,论述独到,内容丰富,是一部哲理性强而又生动活波的学术专著。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极坚实的进步”。

  我们需要为学生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整个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过程的终端,是学生的主动发展,而不是教师善于教。

  美国教育崇尚创造性,不注重对儿童的规定和限制,特别是不重视作为社会的'或规范那样一些工具性知识;我国的传统教育崇尚循序渐进,强调对儿童的规范,不注重儿童天性的发挥。

  我们要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

  我们的任务是,创造生机勃勃的课堂,建立使人回归自然的教育。

  教学方式“自然的,也是最好的,自然的,也是最美的”。

生本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5

  自20xx年开始,我校开始接触和实行生本教育理念,这期间,从探索理论,到痛下决心踏上教育改革的征程。我们走了很艰辛的一段历程,20xx年的8月,我有幸的成为了吴家小学的一份子,在这一年里,我很荣幸接触到了“生本教育”这一理念,随后,通过一系列的专家报告和学校优秀教师的优秀生本示范课,初步感受了生本课,后来通过看观摩课、集体学习、个人阅读生本教育的书籍、上网查找资料,和其他老师一起开始学着上“生本课”,我对生本课堂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也在课堂上不断地践行着这一先进的教育理论,这一年来,收获很多,也成长了不少。现将我的一些的感想做如下总结。

  生本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锻炼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得到真正的全身心的发展,而不是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来学习。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就我的英语课堂来讲,生本课堂使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前一堂课下来,我总是讲得口干舌燥,效果还不是很理想,后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由学生当小老师,调动其积极性,也使孩子们找到了自信心,他们敢大胆开口说英语了,通过看他们的变化使我更加坚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个孩子解放每个老师。

  生本课堂强调教育要从师本走向生本,要求老师有一个课堂的主讲者,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适时的引导者。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虽然经过一年的打磨,我在课堂上实行生本也已渐入正轨,但是一路上,仍然有一些让我很困惑的地方,在课堂上,总有一些孩子不知道怎样合作学习,参与小组活动的效率不是很好。一些孩子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小组合作的时候,总是趁老师不注意,讲小话,搞小动作的情况仍然存在,我想这些问题,都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学习,并积极地向其他老师学习好的经验,以期在课堂上获得更好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生本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6

  任教十余载,回头一想我感慨万分。刚毕业那会儿,多数老师都只知道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们,一节课下来,老师喋喋不休地从头讲到尾,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老师讲得精疲力尽,结果授课效果并不太好,老师也一愁莫展。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一轮接着一轮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改观,也逐渐尝试在课堂上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并且教学手法与授课方式也有了巨大转变,力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一切为了学生能自主学到知识而授课。我认为“生本教育”的宗旨就是课堂气氛一定要热烈。当然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活跃,而不是教师领着学生做“秀”,同时要让学生真正地“活”起来,而不是处于等着“喂”知识,是去主动寻觅自己要掌握的知识。

  在《生本教育》一书中,郭思乐教授说:“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我们称之为生本教育。”一句话道出了生本教育的内涵。生本教育就是全面依靠学生,一切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即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天性、让学生自主活动起来、去获取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教育。读到这儿,我自问自己:我们眼前的教学模式正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我们也有很活跃的课堂活动,这不正符合生本教育的理念吗?我继续读下去,找到了答案,其实不然。我们一直沿用的教材、教法和教案,都只是为教师而设计的,根本没有留给学生施展拳脚的时间和空间。至于学生在课堂上活跃的表现,也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下。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是师本教育模式。它和生本教育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天性和潜能,而生本教育从教材、教法到教师都给了学生自然发展的空间,在认知的过程中,尊重了学生的'意志和学生的认识规律。

  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先“主体”后“主导

  生本教育为我们指出了一条路: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以学定教。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里表面上看不过是句序的颠倒,实则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先“主导”后“主体”,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先“主体”后“主导”,学生则处于主动激活状态,他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智能,培养创造力,因而我们说教育无论怎么改,都不能忘记教育面对的是人,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出现,使学生完全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生本教育最主要是注重教学的交付,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它是一种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思路和教学方式,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努力创设一个优良的课堂气氛,把学生的个性、想象、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发挥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根据学习需要,或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

  二、全面依靠学生,重视学生资源

  生本理念指出,教育的终端是学生,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内化,人的获得最终是依靠学生。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学资源。学生的全部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内化的积极性是基础性资源,其他资源最终必须和学生资源相结合或化合,才能发挥效益。依托学生资源进行教育,容易获得事半功倍之效。我在教育教学中,常常根据学生情况选择对教材的处理方式,教多还是教少,是先教后学,还是先学后教,或者完全不教完全托付给学生。

  学习生本的相关理念,更新自身教学技能。接合我班的实际情况,现对本班的语文教学从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老师结合学生手中的《语文读本》、《小学生天地》等书籍,布置看课外的作业。通过家长签字、词句的摘抄、评比读书星、讲讲等形式交流学生的读书收获,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并且努力做到早晨、中午有10分钟的读书时间。

  2、加强写话的练习。结合每单元的主题以及学校的学习生活,鼓励学生练习写话。可以在书本上写一两句,专题性的写在作业本上。力争每周写一篇。

  3、加强学生字词的掌握练习,在上新课之前听写前一课的生字。并做到及时批改、订正。

  4、坚强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提倡学生互相交流、探讨。主要以组长检查读书类的作业、同桌互相交流。

生本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7

  上学期期末的时候,学校曾经介绍有关郭思乐教授提出“生本教育”的一些教育理念。本学期教体局统一安排进行生本教育学习,听课活动等。在网上听了五节课,我对生本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最初,我对“生本教育”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它是一个以学生以本的实验。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一点“生本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的教育,其特征是主要依靠学,而且是让学生快乐高效地学”。

  到底什么是“生本教育”?其实我们的生活中都曾经有过或经历过这样的鲜活的案例。我先与大家分享一下发生在我教学中的“生本教育”的案例。

  在一年级语文教学时,识记生字我一般会放手让学生自己教自己。四人或两人一小组进行学习识记检查。学生最喜欢的方式是编字谜。在几次简单的引导以后,学生编的字谜已经很有水平了。他们的构思奇巧,一个谜语会给大家带来欢笑。“锄禾日当午”知道是什么字吗?“香”。夕阳会说话----名。第八名----弟...老三住院了----病。一口咬掉牛尾巴---告。正月里生孩子----胜。学生在认真编的同时,积极动脑筋思考,锻炼了自己能力。

  每上一节课,学生都会很期待的问我:“老师咱们什么时候猜字谜?”这说明:学生的学习必须来自他内心的愿望。如果他只不过是执行教师和家长的意志的工具,他就没有学习的乐趣,就更谈不上把学习学习了。等他自己一进入学习的角色,做他想做该做的事情了,他的学习当然就好了。

  看了这个例子,我想老师们会突然发现生活中到处有“生本教育”的案例。我想我们的教学要是像郭思乐教授提倡的那样,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前提下,以教师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手段,以精心设计的学生主体活动为形式,促使学生快乐地高效地学习,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郭思乐教授认为:生本教育提出对课堂进行根本的改造,使之成为儿童自己的课堂。具体说来,教师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积极地旁观;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师的角色时而是活动的促进者、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得体的协调者、资源的.开发者、得法的组织者,时而又是“顾问” 与“同伴”,“顾问”角色其行为特征是“指点”;“同伴”角色,旨在参与合作,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

  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儿童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

  课堂是学生生长的地方。在生本课堂上,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可点燃的“火把”。

  在学习“生本教育”理念的时候,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他是谁?他就是他自己!让他自己做主!让他自己取得!”不难看出,这个“他”就是指的“学生”。诚如郭思乐教授所言,在教学中,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就会调动生命自然的伟大力量,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自主,变得快乐,学习自然会高效!

生本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8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生本教育”的内涵是:打破常规,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下面是我在学习生本教育的一些体会:

  一、学生才是教学的最大资源,教学过程要以尊重学生的内部自然规律为教学前提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以往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在上面讲的声嘶力竭,学生在下面似听非听。现在的三年级我就有着非常明显的感觉,上课的时候,我一个人在上学讲。总是有的学生不听,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也是还难调动学生的兴趣。有时让学生自己来讲解吧,还扭捏不大方,声音小的只有自己才听得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的热情越来越低。但“生本教育”并不这样认为,它提出“学生才是教学的最大资源,教学过程要以尊重学生的内部自然规律为教学前提”。尤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拓展部分要根椐学生的能力,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对话,或畅所欲言。不管多与少,对与错,重在参与,加强和关注学生的操练。

  二、生本教育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语言学习的效果和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密切相关,在长期的教学探索中我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浓,其原因是多样的,如老师讲课过于呆板,要求学生机械式的学习和记忆,学生基础太差没有信心等。在我担任教学任务的班级里,我采取很多方式来改变这种状况,大量开展对话、竞赛、讲故事、表演等贴近学生心理的活动。例如,每天和学生用英语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交流,在详细讲解课文的基础上针对中等程度的学生开展抢答比赛和提问比赛,让学生自由发挥才能;或者就课文内容在课堂上表演等;与此同时,我比较留心在讲课的语言上尽可能做到生动有趣,抓住学生语言里的有趣点加以发挥,利用任何可以用的机会引起学生对英语的关注。

  三、生本教育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生本教育绝对不是一件容易到一蹴而就的事情,相比传统的教育模式,它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控制课堂教学进程的能力。生本教育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并设计很多的.学生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有果断控制课堂进程的能力,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从一个学习环节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例如我经常在新课教学中安排学生就课文内容互相提问,或开展比赛,有的时候已经到了约定的时间了,由于学生对课题非常有兴趣,就会不断的提出很多的问题,课堂气氛可以热烈到令老师不忍心打断他们的地步。这个时候如果老师不及时停止学生的活动,就会影响本节课预定的任务,会导致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被耽误。其次,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沟通的能力也是极为重要的。生本教育需要教师与学生具有非常融洽的关系,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有可能积极配合老师的要求,顺利的和老师配合开展各项活动。我在课堂上也每天或多或少都会留时间和他们用英语进行交谈,涉及的话题多是他们感兴趣的,长期实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除了以上两条外,生本教育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创造和开拓的精神、向学生和他人学习的能力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如果教师的语言能力不够,或者教学能力不足,言传身教下,是不可能教出高素质的学生的。

  当然,我们实施生本教育模式是在起步阶段,必须不断学习先进的方法和经验,勇于探索和创新,开拓新的教学领域和教育方式,甚至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设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兴趣。

  任何改革都有其发展的不同阶段,生本理念也不例外,我觉得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循序渐进。生本课堂,要求小组活动有板有眼,要求课堂收放适时有度,要求学生自学方式有效,但好习惯和好模式的形成,需要教师细致到位的指导和帮助,因此,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去调整方法,给学生一定的适应空间很重要

  2、默契培养。生本课堂,要求老师把有效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从表达展示中收获,而教师的语言就要精练到位,一堂课效果好坏,学生可能起主要作用,这就需要老师在幕后课下做足工作,组长的沟通培训,问题学生的帮助指导,细节的深入研究,来形成和学生的默契,这样的课堂才会事半功倍。

  3、激励效应。没有一个人不渴望被认可。因此,当学生主动去探究,表达有新观点,展示有新发挥时,我们一定要及时评价,及时鼓励表扬,甚至学生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或偏离主题时,恰当的激励和建议,是必不可少的。

  其实,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摸索,对生本教育的认识还很浅显,有时,也会有很多困惑和问题,把课堂交给学生的同时课堂纪律就有所放松,让学生展示的同时就延缓了教学进度时间,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同时对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还应积极学习,主动实践,力争让学生先学乐学,让我们的英语课堂更生动更精彩!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觉得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在课堂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并真正依靠学生自主地学;善于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教学情境;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积极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快乐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生本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9

  最近开始读《彼岸的教育》,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教育不竭的动力?什么使教学熠熠生辉?答案是创意!创意!不管是情境教学,还是快乐教学;不管是生本教育,还是生命教育,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创新,使教学充满乐趣,充满智慧。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如何将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摸准教育的脉搏,实现教学的新发展,应该成为我们思考的关键点。参加各类培训,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听报告时激情澎湃,过后却还是穿旧鞋走老路。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我想,除了定势思维的困扰,更主要的是缺乏一种感召力,一种团队的支持,一种教育的成就感。

  这次生本培训,听了低年级的识字课,观摩了中年级的精读课,聆听了专家的报告,对生本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低年级:一心一意奔识字,路边的野花不要采。

  无论是生本配套课本,还是鲁教版、苏教版教材或是八岁儿童能读会写实验学本,在低年级段的重点就是识字、写字,多识少写。教材中的课文是帮助学生识字的,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舍弃说教式的思想教育,把多样式的读文和识字加进来。

  低年级段的识字方法多种多样,哪一种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哪一种更能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效率,这是我们备课时重点思考的。一种方法用长了,我们就要创造新方法,想出新点子,动员学生出主意,想办法。广州和深圳的老师用的最多的是字卡游戏识字。找朋友、对对碰、送信、生词拼图、红绿灯、听音报告、钓鱼、接龙、飞行棋、老鹰抓小鸡、抽大奖、擂台赛……这些有趣的识字方法都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每一种方法开始前,老师还要编出一些有趣简短、任务清晰地口令,如:小铅笔要干活,轻轻走出铅笔盒;小铅笔要休息,轻轻回到笔盒里;小小字卡拿出来,一张一张摆仔细。免除了教师的啰嗦说教,带来了课堂的有趣高效。

  二、中高年级:主题单元教学做支架,整本书阅读来提升。

  学生进入到中高年级,语文教学要提速了。怎样提速,那就要引入主题单元教学,基本理念是:实行单元备课,课课目标清晰。精读一两篇,略读其他篇。注意方法的渗透和积累。本学期,我们刚刚开始摸索前行,相信只要上路,就会有收获,哪怕是遇到风雨,我们也不放弃:因为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感受到了成功和乐趣。

  研讨会上出示的《爬天都峰》一课,在推进阅读方面做出了初步尝试。如何从文本入手,巧妙地引入更多的文章,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成为课堂低效和高效的分水岭。这堂课上,有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商榷:文本的朗读到底要读到什么程度?读多少遍?推进阅读放在哪儿更合适?整本书的阅读如何引入各年级段,达到什么要求?这些将逐步成为今后教学企待解决的要点问题。

  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小组合作的建立和调控

  无论是低年级段的识字教学,还是高年级段的合作探究学习,都离不开高效的小组合作,如何建立小组,怎样分工合作,我们已经做了许多尝试,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小组之间的任务均衡问题,小组奖励机制的有效运用等等。广州的余老师还提到各学科教师要协调工作,班级小组要相对固定,才有利于学生形成合作的氛围,形成有效的小组合作机制。

  这次培训带给了我很多思考,必将使我的教学有新的进展!

生本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10

  通过暑假生本教育理论班的学习,使我对生本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更深深地感受到,这里的教学不仅无限精彩,而且是在教学中播种人文情怀,唤起生命的激扬。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作为教书多年的我,实在感到遗憾,很少想到学生是一个生命个体,站在讲堂上,我只觉得他们是一个个缺少知识,缺少学习热情与方法的求知者,所以在课堂上总是唠唠叨叨。考试来临时,我只觉得他们是有待验证的教育产品,不停地打磨补缺。学生违纪时,我只觉得他们是行为失调的高等生命个体,强行校正。很多时候,我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内心中潜藏着人类数万年的经验积累。把学生当做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这何尝不是在开放我们自己的潜能呢?很多时候我们遇到学生学不懂的地方,我们惯常的做法就是讲,反复讲,练,大量练。这种形式训练的结果是什么呢?学生听烦了,练倦了。成绩又怎能提高。殊不知智慧的获得不是练,而是感悟、顿悟。从举三反一,到以点见面。为何学生不懂感悟,因为我们都太急功近利了,教育的急功近利必然是把学生当做产品,以为由外而内的琢磨几下就行了,却不知,能力的提高最终还是由内而外变化的。所以每个老师多点耐心,把学生当做活生生的生命个体,让他们在活动,做中,去感悟,总结,最后学会运用,把知识成为他自己的部分。

  那么在“生本”课堂里,教师应该做些什么,才能让学生自已主动地去学,而且学得积极、欢快、高质、高效呢?郭思乐的《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许多让我们困惑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想教师的观念、教育态度、教育境界,如果能很好的思考这些问题,那么在教育方面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首先,要充分信任学生,敢于放手,并真正依靠学生自主地学。

  刚开始实施“生本教育”时,我们只是在形式上放开,而在实际操作时,总是担心学生这没学到,那没学好,非要让学生按照自己思维框架去学习,那就会束缚学生的手脚,压制学生的学习天性,大大削弱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在思想上完全放下包袱,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有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去自由发挥,自由创造。

  其次,要高度尊重学生,多用欣赏的`眼光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

  “生本教育”提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因此作为老师,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并不断地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和分享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像“太好了!”“棒极了!”“谢谢!”“真让人难以相信,你们会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来”等等这些激励性的语言,教师要经常挂在嘴边。尤其时我们刚刚开始进行生本教育实验,学生还没有完全从过去的那种“师本”教育模式中走出来。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对他们来说就是放开脚步主动前行的一种动力。学生只有在老师的激励下,尝试了成功的喜悦,学习愿望得到了满足,学习的积极性才会日益高涨。

  三、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引导,帮助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

  “生本”课堂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小组学习活动。在学习小组的组建上,小组成员搭配要注意均衡性,每个小组要吸收兼顾到各个学习水平的学生。这样,在小组学习时,优秀学生能够带动和帮助学习能力相对落后的同学,各个小组也才能展开公平的竞争。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对小组长的培养,尤其是培养他们的组织领导能力,如何带领小组成员高效的完成任务,只有小组长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小组合作才能有实效,教师才能减轻自己的负担。在对小组的汇报交流进行评价时,教师不要只注重评价个人的成绩,更要突出整个小组的学习成果。这样,通过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绩效。

  四、要转换教师的角色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因此,我们要尽快转换自己的角色,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

  开学至今已经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另外就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时,始终不动脑思考、不动口交流、不动笔写,还有一少部分学生自觉性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每次布置的前置小研究总是不能够很好完成,因此影响了新课的学习,所以下一阶段工作我要针对出现的问题多向其他教师请教,并制订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变这些现状,真正的将生本教育落实到位。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教育改革已成为时代教育的主题。及时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来,我们的教育才有出路。在今后的生活中、教学中,我觉得我应该一改以往的教学作风,无论是对自己的孩子还是对我的学生应该多一些理解、宽容和耐心,允许他们犯错误,而且是可以多次犯错。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生本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11

  有幸两次参加到广州学习生本教育的座谈会,同行的发言让我充分体会到了思维的激荡,生命的闪光!让人看到了兴文教育实践生本教育的希望,更增强了践行者们的信心。提出些想法,也很粗浅,更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领导再重视 顶层再设计

  兴文推进课程改革,是否走生本教育之路,事关兴文教育的全局,也是将来一定时间内影响兴文教育的重大事项!管理者们必需走进生本,认识生本,才能领导生本;各职能部门也必需认识生本,学习生本,才能配合做好生本;学校的校长及到中干也必需走进生本,研究生本,这样才能带头践行生本。从目前情况下,观望者还很多,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强力的推进,也许效果就不明显!

  实施生本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需要有顶层设计的思想,从战略上去构建,从战术上去实施。一是目标如何定位;二是责任如何明确(有些同志在私下交流,校长认为课程改革是分管副校长的事,分管副校长认为是教导主任的事,教导主任认为是学科教师的事,最后效果可想而知);三是具体如何去做;四是评估如何去改。这些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没有顶层设计的思维,恐怕实施生本教育的效果也难尽人意!

  二、学习再深入 认识再提升

  参加了两次学习生本教育座谈会,感觉大家积极性很高,思维也在激烈的交锋,这本来就是好事!但感觉得我们中的部分人,好象自己完全弄明白了生本教育,能一揽众山小的样子!其是生本教育是一项由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成果,只有我们不断去学习,去践行,认识才会更深入!所以,管理者有必要提醒大家,深入去学习生本教育,组织相关活动,进行多层面的研讨,才会提高大家的认识,才会在行动上真正去践行生本教育。

  学习生本的成本很高,但学校的管理者如果没有真正去体会,那实施的效果是不明显的。所以个人认为,无论是从主管局到学校,还得需要坚持派出去学习,只有相应的管理人员有体会,有思考,这项工作才会有成效。学校的设备可暂时少一点,但学校的管理者必需要懂课程改革,知道如何改!如果没有人思想的变化,再多的物也只是一种摆设而已!

  三、点面要结合 措施要配套

  如何在兴文的学校实施生本教育,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也一定是一个有很大争议的问题。综合相应一些地区实施的情况来看,个人粗浅的认为,应点面结合,精准发力:从县级层面来看,点是确定部分重点推进学校,面是全县的小学、初中、高中的起始年级,其是生本教育从起始年级做是最容易的,从起始年级开始也少走弯路;从学校层面来看:点是选择好一批班级,面是一个班的各学科整体推进,这样容易形成生本教育的学习模式,缩短学生养成习惯的时间,突显成效!

  实施生本教育,相应措施要配套,实施生本教育的实验校,实点班,涉及到教师的配套、学生的评价、家长的配合等诸多事项,所以相应的措施必需要配套,才能有利于生本教育的实施。

  四、平台要搭建 活动要开展

  一个人低头走路,总不知道自己走在那儿了!有些学校总是爱单干,总怕别人超过自己,我们缺乏的是团队精神,有思想的原因,也是体制的因素。从生本教育的实施来看,只有搭建起相应平台,才能让相应学校少走弯路,才能促进其同学、同研、达到共成长目的!因此,建议一是可结合原来学区的基础上,参照教育集团的一些做法,成立起生本教育学校共同体,建立相应机制,明确相应责任和权利,给予相应经费保障,切实开展系列活动,真真实实的去做生本;二是建立生本教育专家指导团队,可借助名师队伍、学科教研员等建立起自己的本土专家团队,对生本教育学校进行一定的.指导;三是进一步开阔视野,适当的时候邀请郭教授的生本教育专家团队或生本教育名校的名师给予指导,也可适当组织生本学校去部分生本教育名校跟岗学习,努力让其学以致用!

  五、考试要改变 评价要跟上

  课程改革实施困难的原因是多样的,考试评价的导向是一个重要原因。广东的生本教育实验校是小学六年级才统一考试,初中是初三才统一考试,山东省的整个高中是高三才统一考试,生本教育的实施,开始成绩肯定是有差异的,如果这些不改变,很难去实施。我们要想一下达到广东生本教育实验校的做法,估计也是不现实的。是不是我们就无所改变了呢?我个人觉得还是我们思想解决得不够,放手不够,是不是尝试一下:一是取消学期的过程性检测,这是下面一些学校和老师呼声,因为这样的检测没有什么意义?二是能不能在起始年级第一学年不统一考试,由生本实验校自己组织考试或按生本教育的要求来考,要给改革者留有时间。

  我们评价整体太粗略;一是内容较单一;二是方法较简单。现代义务教育的评价都在转向引导学校特色发展上来,我们并不是说分数不重要,但我们要的是利于学生发展的分数,有内在质量的分数,但我们更要关注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学生的特长发展。所以是否考虑把评估的内容分成几个类,各类评各类的,总要让那些分数差的学校看到自己的长处,找到自己特色发展的着力点,而不是一个所谓的综合督导评估;二是评估的方法更多样些,加大过程性的抽测评估的分值,压缩学年督导评估的分值,三是否可探讨引入第三方的评估,努力让其更客观公正。如果评价不改变,那些实施生本教育的学校,刚开始起步阶段,估计很难坚持下去,要让改革的学校有理由改下去!

  六、困难要估足 花开要等待

  郭思乐教授带领他的生本教育团队走过了17个年头,现参与的学校近千所,他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肯定碰到了许多的困难!我有机会与实施生本教育的龙泉四校的领导们无数次、多方位的交流,也深感他们的不易!他们开展生本教育五年来,至今也还感觉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县实施生本教育的学校刚起步,要想没有困难是不可能的,对此,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都必需有足够的认识,把困难估计足,这样在碰到困难时才有心里准备,才不会对实施生本教育失去信心!改革是一场革命,也可以说实施生本教育是一场对师本教育的革命!

  种子变成生命有其自然的过程,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因此,对实施生本教育的学校,我们需要的是等待,需要的是点滴的积累,需要的是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对家长的鼓励!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思考,弯下腰来倾听,俯下身子去落实!那我们一定会静等花开,谛听到兴文教育的春天!

生本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12

  生本教育,从实践到理论,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生本课堂教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创造,是一种深受师生欢迎的全新的教学模式,让我的语文课堂更精彩。通过春期的学前周的学习,我对生本教育理念又有了心的认识和体会,我会逐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得自己的课堂更精彩。

  1、实行生本课堂,要沉住气,有耐心、恒心、决心

  生本课堂与我们以往的教育理念、模式都是有区别的,要想适应这种区别,就必须首先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要从教给学生变成让学生发现,要从事事为学生做变成让学生学会自己做,这说起来似乎很容易,但真的要实施确实很难的,人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和心理是最困难的事。以往我们都习惯了去教去传授,老师每天都跟在学生后面,催着学生背啊写啊,好像学习不是学生的事而变成了老师的。在生本课堂下,是学生愿意学,是学生自己希望获取知识,不需要老师催,自然的把读书学习当成了自己的事。生本课堂切忌着急,要沉得住气。一是对自己沉住气,二就是对孩子们沉住气了。对自己沉住气,是要给自己时间去学习去充实,从思想到行动上都能真正达到生本教育的要求。对孩子们沉得住气,就是要给孩子时间去发挥自己的潜力。在这个过程中,相信学生,鼓励学生,支持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给学生机会展现自己。在生本教育的实验阶段,我们必须以足够的耐心、恒心、决心,面对所遇到的一切的困难。在生本教育的初级阶段,可以说老师是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的,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要耐心更要细心。

  2、放手学生并不等于放纵学生。

  生本课堂教学主张放手,让学生去展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自由的成长。放手不等于放纵,这手怎么放要大量额度准备和引导。我觉得,要实行生本课堂,首先要把学生的好习惯养成,养成了好的习惯,才有可能进行生本课堂教育,才有利于生本教育的实施。如果学生们连一些基本的好的礼仪、学习、生活习惯都没有,那么也就不可能去展示和发挥才能。应该怎么自主学习,应该怎样展示自己,如何小组合作探究,在一开始学生是不知道的,需要我们一步一步的带领着学生走过来:自主预习怎么做,该标什么样的符号,小组合作应该怎么进行?自信展示注意什么这些都要我们细心的一点点的去告诉学生,要不厌其烦的引导学生走上生本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能要思考很多反思很多总结很多也付出很多,但只要学生走上生本课堂的教育的大道,对我们对学生都是无比幸福的。总之,我不认为生本教育是完全的放手,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良好的习惯、品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的发展。

  3、课堂上高度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充分地信任学生,关注学生

  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也会换来学生的尊重,尊重是相互的。尊重学生并不是放任自流,对于学生的不良言行有时还是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评。但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如果一味讽刺、挖苦只能促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学会尊重学生。课堂上运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独特的理解,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解答,及时鼓励,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在共同的全班性学习交流中,我更关注不发表自己独到见解学生的参与度,如果哪个小组中的这些学生发言了,无论对与错,我都让全班同学用热情的、鼓励的掌声激励,使他们体会到被关注的快乐。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自学”,即自主合作探究,要求学生带着导学案中的自学提纲(分为学习目标、自学问题和学习方法),进行有序的独学、对学、组学,在这个环节中就是对学生的最好的信任,绝大多数学生也会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4、注重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不管是班级管理还是课堂教学,小组合作都可以发挥出难以想象的作用,只要能采取合理的措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大家小组合作和竞争的热情,那么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记得生本课堂刚开始时候,一节课要用很长时间来维持纪律,真正能讲课的'时间很少。我以前并没有觉得小组合作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但是现在,学生会自觉地管理自己小组同学,我相信只要坚持小组合作,不断完善小组合作,一切都会越来越好。其中自主学习和交流展示是课堂的主旋律。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技巧和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反馈测评、小结达标等操作过程,使学生对知识初步感知、认识、记忆与理解,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升自学能力。“交流展示”则是学生巩固提升所学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以导学案为依托,以学生展示为主要形式,在教师的点拨、引领下,进行双基、拓展训练,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学生自主练习、小组合作探究、展示汇报、达标测评达成学习目标展示环节,不仅是把时间还给学生,也是把个性和尊严还给学生,把质疑的权利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还给学生。。

  5、备课需要更精心,教师的“教”更要灵活

  在课堂上学生也经常能提出我备课时多预料不到的问题,所以备课要更充分。认真备课,设计好前置性小研究,每个小研究我向学生提出的要求非常简单明确,只要是结合生活实际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并能说出原因,我都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认为这些事情自己还是能做到的,他们便愿意去做。精心准备导学案,学生自主学习围绕“导学案”展开,上课前,教师把“导学案”发放给每个学生,然后让组长带领组员“预习”。预习的过程先以自学为主,遇到障碍时,组员之间开展合作探究。教师退居幕后,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协助者,起到的是点拨、启发、引导作用。教师参与学生知识的形成、归纳和总结,而不是把“标准答案”告诉学生。。教师的“教”要灵活。生本教育在教学方法中提到要“以学定教”,这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计划,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内容,适当把教学进度放慢点儿,安排多些时间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保持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对于生本教育,我一直在学习探究之中,今后我会不断摸索,寻求更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

生本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13

  学期初我再一次借阅了《教育走向生本》认真阅读了郭思乐教授的这本著作并在网上查阅了许多有关生本理论、生本课堂实录和生本教学课堂模式的资料课例,这使我对教育教学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与理解:生本教育倡导“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从而达到“不教而教”的教育目的;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成了生本教学的灵魂。在生本教育课堂中,提出了让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由教师提供一个最根本的,最简单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的成果),班级交流学习(提出更深刻的问题),熟悉学习(巩固学习内容)四步教学模式。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教师引领着学生,既能让学生够得着,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教师的设计要把握知识的要点,又要把握整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激励者。郭教授指出,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才能走出师本,走向生本。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搜集回来的资料。学生站起来表现自己的机会很多。

  在生本教育中,教师是引导学的领路人,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教师在生本课堂上,必须做到不见自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服务者,让教学成为帮学。这时也就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在小组建设中,具体工作有以下几项:

  (一)、培养合作组长

  培养小组长关键在于让学生明确当小组长的要求、职责培养他组织小组活动的能力,如怎样进行预习检查,怎样组织讨论,怎样提问同学,怎样指挥操作等,尤其要关心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向老师汇报情况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同时,要树立小组长的威信。

  (二)、前置作业的设置

  生本教育强调的`是先学后教,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预习作业(前置作业)必须做好,课堂上才能有话可说。每节课上课前,教师都要先给学生设置一定的前置作业,如低年级数学的前置性作业主要是根据下节课的内容找身边的、生活中相关的数学例子……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他们的前置性作业可以把这课时的教学要求比较全面具体地提出来,还可设计一些动手操作实践研究的内容

  (三)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

  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有合作学习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教师的讲授时间不超过15分钟,不宜讲得太多,应保证有15—25分钟让学生合作学习,主要是释疑、讨论。在学习新课时,问题的设计要使得学生好学,使知识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可以达到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功愉悦感。

  (四)、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合作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这样才能找到最佳答案。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一片思维天空,在此基础上再合作交流,这时的交流才是体现个人创造性的高质量的合作。

  (五)、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地表现形式应该是语言的交流。教师要根据数学科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并说说理由;并说出你解题的感悟。

生本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14

  自师从先生以来,求习生本理论,走进生本学校,观摩生本课堂,然总未能领悟先生的学问真谛。私下思之,又总觉得“此中有真义”,每每想写点感悟,却 “欲辨已忘言”,乃知自己的学识功底尚浅,需继续勤勉求学。在反复习读先生的书和文章,特别是在学习《研究法:回归本体》后,“归一”的方法论引发我对下面几个问题的再思考,虽是几个平常的问题,但对我来说思维已是经历了大的且不容易的扭转,故书写成文,作为近来学习的总结和体会。

  一、教师的位置在哪里?

  中国人向来强调“素位而行”,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大概意思就是做人做事要格守自己的本份,根据自己处于什么位置来做自己份内的事情,不要去干涉,包揽别人的事情或是不属于自己份内的事情。那么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其次需要知道自己应该做并可以做的事情。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越出自己的位置去包揽别人的事情,费力不讨好还不自知。教师就是这样一个尴尬的群体。在教学中,我们总是梳理好每一个我们或者权威认为重要的知识点,并不厌其烦的把“它”教给学生,看似我们在很细致,很辛苦,很认真的“教”,实则我们是在剥夺了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探究知识的权利和机会,我们用自己的“教”替代了原本应属于学生的“学”。殊不知我们教得越细致,我们就越是偏离了自己的位置!就越是在做自己不该做的事情!那么教师的位置究竟应该在哪里呢?

  在确定“教师的位置在哪里”之前,我想首先需要判明谁是教育的真正主体。只要判明谁是教育的真正主体,其它问题都是不证自明的。

  教育的主体一直是教育学界乐此不疲的论题之一。可以说,学界近年来形成的“教师主体论”、“学生主体论”、“师生双主体论”、“教师、学生、 教材三主体论”、“主导主体论”等这些关于教育的主体的主要观点,都没有逃脱西方传统的逻辑思维为主体的二元论方法的思维定势。他们都在试图通过对主客体关系范畴上的逻辑推理,寻找并确定教育的“主体”、“客体”、“非主体”,以确定现实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位次并为研究找到“科学”的依据。然而在这种“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二元思维模式下注定找不到教育的真正主体。事实也证明如此,在喋喋不休的关于主体争论中,谁又能说服谁,谁又能证明自己的学说和观点就无可争议?静思下来,这些主体论跟“教师中心”、“学生中心”论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们都是二元思维的产物。

  曾有段时间,自以为找到了生本教育理论的疏漏,那就是我在生本课堂的讲台上我看不到老师,老师到哪里去了?这是不是生本教育理论的一个缺陷呢?毕竟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而我现在看不到教师的“教”,我如何来评价这堂课的质量,我甚至觉得这样的课无法参加全国的调教评比。现在看来,这是我太习惯于将事物纳为“主体和客体”的思维方式犯的错。这种二元的思维方式使我习惯于将事物分离为主客,是非,善恶,美丑等相对的概念来认识事物,往往认为执着一方,就是忽视甚至抛弃另一方,这种思维的结果必然导致我无法判明谁是教育的真正主体?导致我无法知道教师的位置应该在哪里乃至教师本应该做些什么?

  因此,我们必须摆脱二元的思维模式才能明确教育的真正主体。生本教育理论提倡的方法论是:归一 ——回归本体 。它的立场是,“教育的“一”就是提升生命,实现这个“一”最终和本质上要依靠被提升的生命自己。” [1]显然,教育的本体在于学生生命的提升,而这种提升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教育教学确能有效推动儿童的自主学习和提升,但学习是必须依靠学生自身的生命机制才得以发生的事情,任何外部力量是无法代替的。教师的“教”充其量也只是这外部力量而已,只是一个外因,真正的起作用的内因却在于学生本身。回归教育本体的方法论,我们就无需再纠缠于谁是主体,谁是客体的争论中。师生共处于一个没有被割裂的整体,居于中心地位和起作用的是学生的学习,教师的位置也就理所当然的不应占据教育教学的中心,自然我们也就不需要以“教”去作为评判“学”的依据。相反,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多一些不作为,少“教”一些,不以教者自居,我们倒认为这是教师“不越位”的表现,因为她把有限的时间和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能充分依托生命的内在机制去发展自身,去实现自身。毕竟教师的“教”作用只在于帮助、成全学生的“学”,而不是替代,包揽学生的“学”。

  用“归一”来取代“二元”的割裂;用“回归本体”来摆脱“主客”的思维窘境,不仅能充分明证了教育的真正主体,也为教师“正位”,更是对传统文化思维的继承与发展。这也许就是生本教育理论生命之基。

  二、美德可教吗?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那么按照他的论述,美德当然可以教授。但苏格拉底自认无知,他论证说,因为他无知,所以他不可能教授任何人任何东西。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悖论:美德是知识,但它是不可教授的。至少苏格拉底不会承认他教授美德。不可教授,那么还有别的手段使美德被人们获取吗?当然有,苏格拉底也给我们最好的例证。他整天流连于雅典的街市,与人们讨论各种关于美德的问题。在谈论中他就象一个助产士那样去接生存在于人灵魂中的思想,帮助人们认识,发现自己内心中固有的善念和美德,引导人们向善,从而助其成为一个完善人格、拥有美德的人。显然,苏格拉底在用助产的方式而非说教的方式使人们获取美德。的确,美德是能够为人获取,人们甚至能够学习美德,但却很难证明我们可以教授美德。所以,美德是不可教授的,尤其是不可以以说教的方式教授。然而,今天我们学校的道德教育却正在以“上课”的形式向学生教授美德,然后以“考”的形式去检验学生的德行,不知不觉学生德性的真正形成却被简化和忽视了。

  其实就在我们教授道德的同时,我们还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当道德被解析为体系化,逻辑化的科学的知识,当他以知识的面目呈现于学生时,这种理性化的知识还是原本的道德吗?显然不是:他更确切的名称应该是道德知识。因此可以说,学校是在教授道德知识,而后再通过考试等了解学生是否已经“知道”了我们教授给他们的“道德知识”,可事实上,学生记住道德知识并不意味学生获得了道德,毕竟“知道”某条道德条律并不能保证一个人就具有了相应的德性!而且这些靠记忆所得的道德条律对他们具体的行为并没有绝对的指导意义,他们依然会顺其本性去做他们要做的事。

  由此可见,我们的学校德育必然低效,低效的原因不仅在于灌输、训斥、说教类似这样的方法上的错误,更在于德育真正基础——良好的教学—学习生态的儿童的美好学习生活的失落。道德的形成离不开美好的生活,生活是道德的根基之源,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说学校德育脱离儿童生活,这应该也是无可争议的。其实,最初的德育是生活的一部分,与生活是完全融为一体的。正所谓:担水劈柴皆是道,举手投足皆教育。在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不可言说的道德,人们往往是通过自身的体验去感悟它们,从而构建自己的.道德体系。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追求道德,没有强制,没有灌输,没有说教,一切都是自主和愉悦的。但是随着制度化教育的产生,学校教育与生活开始分离,德育也随之远离生活,施教者把人类形成的传统美德解析成空洞的道德条律,并把这些抽象的行为规定强加给受教者。这时失去生活根基的德育也就演变成了课室里枯燥无味的说教,充斥着压抑,强制,痛苦和虚伪,当然也就伴随着无效的结局。因此要克服道德教育与儿童生活相脱离的状态,只有让儿童置身于道德生活的自然之境中,育德于生活中,对其学习、交往以及各种生活境遇做出合理指导,使他们获得知识的乐趣并领悟到生活的真谛,从而提升道德境界。简言之,就是要让学生在道德的生活中而获得道德。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校中过上道德的生活呢?

  生本教育理论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方法:那就是依托学生内在的生命机制,建立美好学习生活的教学生态。“学习生活作为儿童生活的基本的、核心的部分,是儿童天性得以启动和发展,形成美好本性的摇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自在德性及其未来走向,并借以迎接社会对儿童道德成长的进一步要求。” [2]在美好的教学—学习生活中,儿童会在不经意中自然形成了许多美德。诸如:自信、友爱、乐观、热情、进取、公正等等。这是因为,生本化的教学生态:美好的教学—学习生活使儿童获得了尽可能大的自主学习空间,最大限度的调动了他们情感的积极性与求知的主动性,使他们得以在生命的舞台上展示自我的美,同时欣赏他者的美,就在这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在这美好的学习生活中,素朴的,毫无功利的德性就融入了他们的本性,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无需苦口婆心说教,无需蛮横无礼的强制,儿童在美好的教学—学习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获得了道德,在这良好教学生态中孕育出的道德将融入他们的本性并影响他们对未来的思考和行为。美好的教学生态,成就美好的道德,成就美好的人,成就美好的生活,这确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前景!

  三、 教师能做些什么呢?

  我从来没有如此地怀疑过教师的作用!教师能做什么?想想总让人有些沮丧:很多时候我们居然是在教学生的本能,教他本来就会的东西。可是,我们一直以来都习惯于以教者自居,并无限扩大自己的职业功效,我们的口头禅或或者应该说是我们的自勉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是最好的证明。于是我们费劲心机的研究教法,从教学内容到时间的安排,从诗意的语言到优美的教态,我们力求把“教”达到科学化,技术化的完美的同时,却把本属于学生学习和求知的课堂成了我们教技表现的舞台,我们对于自己的越位和失职却浑然不知。何其不幸!事实上,这种外在于学生的“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反而是学生学习的干扰。就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吧:院子里几个小朋友拿着一根跳绳,他们想玩跳绳的游戏。我,一个成年人,理所当然我要教他们玩。于是我很费劲教他们游戏的规则并不停给他们做示范,结果却变成了他们牵着绳子而我在跳绳,与我的初衷截然相反,原本是他们要玩跳绳!后来,我放弃了教(实在是无能为力),然而他们却以他们的方式解决了规则问题,而且玩得很开心,很尽兴。显然,我的“教”既没有让孩子们学会任何规则,也没有达到玩的目的。反而成了他们的干扰,反而使他们失去玩的乐趣,我对“教”的自信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那么该怎样去改变这种“教”的尴尬呢?我首先想到了“留白”这个词。中国古文化是比较崇尚空白的,古诗有云:不到处皆诗。中国画也非常讲究布白,总会在画里留下那么一片空白,这空白不仅不会让人感到遗憾,反而引起人的无限的遐思,从而增加了画的整体与和谐之美。那么,我们的教是不是也该借鉴“留白”,不要执着于完整知识的教授,把我们要教的知识留出来,少教甚至不教,留给孩子们自己去想象,去探索,去感悟。要知道只有深入他们内心并融入他们生活的知识才是属于他们的知识。因此,留白,留白,再留白,只有我们留出越多的空白,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施展生命的智慧。其次,我想到的是,我们在“教”中应创设一个展示知识的原本面目的情境。这个情境能把生活世界的知识与科学世界的知识联系起来,让那些经过逻辑分析,抽象的、系统化的知识在这个情境中能显现出它最原初的,生活的摸样,于是学生就可以通过这个情境中,从自己生活世界中的知识去认识、领悟科学世界的知识,使科学的知识成为于自己的自身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惯常靠“教”的科学的知识才能与学生的生活和生命产生联系,他们将内在于学生并能为学生所用,他们与考试无关,他们只为学生更好的生活做准备并成为学生的不可言说的智慧。最后,我想到的就是行不为之教,把学交付给学生,安守做一个生命的牧者,欣赏生命的成长,观看生命之花的绽放,于生命中感受自然和生命的美。

  四、结语

  不论是西方后现代哲学所提倡的口号“回到事物本身”,还是中国禅宗的精髓要义“重现本来面目”,其主旨都是要克服主体与客体分立的二元思维。他们都在致力于寻找事物的本源、本相,没有主客、没有是非、没有彼此的对立,一切都处于本源性地同一之中。生本教育理论提倡“回归本体”,归一的研究方法与他们有类似之处。因此可以说“归一”,既能与古老的中华智慧息息相通,又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思辨成果站到了同一思想高度,也更是对二元思维方式的超越。在对“本体”的追问中,我们能更明晰问题的矛盾所在,更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思维局限所在,也就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解决教育现象中的问题。

生本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15

  通过本次学习,对生本教育有了一些认识。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利用“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等多种方法,才可以真正做到少教多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听观摩课、看生本课堂教育视频、上网查生本教育的资料,谈谈自己对生本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生本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生本教育的课堂,精彩的是学生,他们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学生完全拥有自学的天赋和潜能,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掌握很多的知识,并能在自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在生本的课堂上,学生是那样的投入,他们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等,他们在课堂上表现的机会很多。总之,在生本的课堂上,所见到的学生,个个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在课堂上,他们可以发挥想象,积极思维,对事物都有着执着的探索精神。这种课堂,让学生充满了自信,让课堂呈现出精彩,学生活起来了,快乐起来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知识。

  二、生本课堂中,教师是课后的“引领者”生本课堂主张教师不要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给学生学习尽可能的自主。在课堂上,教师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者,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是课堂的策划者,教师要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教师只是给学生指个方向,剩下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而学生在课下的准备工作也有趣而生动了,通过这种方式,大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量。在生本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下面三点:

  1、设置好前置性作业,放手让学生预习。

  生本教学的原则是“不学不教,先学后教,让学生有备而来”。这“有备”就是指提前做好预习作业,做好上课的准备。可见,前置性作业的布置就尤为重要。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学习,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因此如何设计布置“前置性作业”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

  2 、组织好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课堂上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交流、探究。每组选出组长,负责本组的纪律、任务分配等事务,组内成员有不明白的问题时,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确实无法解决可以向教师提出,如问题具有普遍性,再由教师和全班同学交流,展开全班性的讨论,这样做真正调动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也让教师得到了解放。

  生本课堂看似简单:1、布置前置性作业。2、小组讨论。3、全班讨论。4、教师点拨指导。可实际上,要想上好生本课,是很不容易的。我认为生本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点拨时的“收”和“放”,教师要有获取并灵活运用课堂生成资源的能力,通过点拨,让学生向更深处迈进,也就是“放” ;通过点拨,让学生能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把学生引到正轨上来。收放自如,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激扬生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其实,这一点一拨,并不是太好把握。这需要教师有较深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了解学生,这需要教师有驾驭课堂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上正确的道路。引导学生自己学,教师只起到帮学的作用,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学,教师在什么时候帮,教师在引导的同时还应该做什么,所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

  总之,通过学习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改革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用生本课堂教育模式教学,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独立发现问题的时间,让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更深的发展。

【生本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学习生本教育的心得体会04-25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0-08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2-12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06-17

学习生本教育的心得体会03-20

生本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06-09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3篇03-07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精选15篇03-18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5篇)07-15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5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