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心得体会

时间:2023-05-08 13:09:01 心得体会 投诉 投稿

诗经心得体会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经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诗经心得体会

诗经心得体会1

  《诗经》305首,汇聚了中华民族古老的诗歌精华,国风160首大量是来自诸侯各国民间吟咏百姓生活的歌谣,雅诗105篇主要是文人为宫廷生活所作的宴享乐歌,颂诗40首则为后人对祖先的赞歌。它之所以经历了近3000年而至今为世人所尊崇,主要是因为其内容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自然之美,以及当初以歌唱为形式的反复咏叹、重章叠唱等艺术神韵,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的精神佳肴,深入人心。况且经历了秦火毁灭性的灾难而得以存续复生,应该说其原始的诗乐合一的歌唱功能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从实质上讲,今天保留下来的《诗经》是当初广为传唱的歌词,只是现在由于乐谱失传,我们把它当作纯粹的诗歌文本来欣赏罢了。但是,这些诗作中蕴含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浓汁,深沉真挚的情感密度,反复回环的章法结构,舒缓悠长的绵密文词,富于变化的诗歌句式,无不透射着当初适于乐律往复咏叹、摇曳动听的音乐美感,给人以震撼心灵的艺术享受。虽然,今天的诗歌已是大多不作为歌词的一种文学样式,和《诗经》时代的诗歌已有着本质上的功能分别。由此,鉴于目前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特别是承担音乐启蒙教育的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着重乐轻词,忽视歌词文本欣赏的实际,笔者欲就加强音乐教学中的歌词欣赏谈点自己的认识。

  首先,一首好的`歌曲是歌词与音乐的完美统一。经受时代淘洗而久唱不衰的歌曲,无不是闪现时代灵光和作者睿智的歌词与美妙音乐旋律的合璧。如近年来唱响大江南北的《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青藏高原》等一系列歌曲,除了它倾注了曲作者的艺术智慧和创造,更主要的是在雅俗共赏、极其有限的歌词里,凝聚着词作者对时代高度而灵性的巧妙艺术构思和概括,给曲作者以灵动的启发,加上现在歌唱手段的科学含量提升,这种综合的音乐风格正反映了我们时代的特征,奏响了亿万听众的心灵共鸣,表达了民族心灵深处共同的时代语言。《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时代精神,名曲《二泉映月》《梁山伯与祝英台》拨动心弦的艺术魅力,都无不包蕴着表现在美妙音乐旋律背后的深刻的反映时代和民族特征的叙事文本的意境内涵。那种激人奋进、昂扬向上的鼓舞力量,那种凄婉动人、幽远萦回的艺术享受,是音乐旋律与歌词意境的共同熔铸与魅力合成,如果忽略或割舍任何一个方面它的整体艺术品位都会大打折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歌唱技法,更要引领学生品位歌词蕴含的生活内涵和哲理寓意,激发他们的心灵情感,达到知识与技能、情感与审美的多元的、全面的艺术感染和教育,这才是完整意义上的音乐教育。

  其次,对歌词内涵的深层把握是音乐教育的有机组成。在长期的音乐教学实践中,似乎把教学生识简谱,课堂上唱会几首歌曲,甚至听听录音模仿歌手唱歌作为音乐课的分内任务,而器乐、音乐欣赏等就成了薄弱环节,更很少有人把歌词的文学欣赏和品鉴作为音乐课的应有任务去专门落实了,有的只是为了歌唱需要而把歌词机械地记住而已。歌词欣赏似乎是文学课的事。这是音乐教育的一个误区。一方面音乐教学与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比本来处于弱化和边缘地位,往往课时被大量挤占;另一方面上好一堂高质量的歌词欣赏课,并不是所有的音乐教师都能做得到,音乐教师的文学素养有待提升;再一方面是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需要改革创新,以适应人才的全面发展需要。音乐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需要教师具备文学与艺术的多元知识储备。音乐艺术又是抽象艺术,音乐形象具有间接性,更需要我们通过歌词的欣赏去调动艺术经验和生活联想,补偿、支持、激发对音乐魅力的感知。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之后,音乐教学作为学生艺术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其要求更加提高。音乐教师更应有课程整合意识,创造性地开展音乐教学,按照全人发展要求教育每一个学生。况且对歌词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激活既有生活经验,促进思维的理性投射,引导学生更加投入音乐实践,真正实现美育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其三,领会歌词特点有益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诗经》中有不少诗作重章叠唱、反复咏叹,各章之间只有个别字作了变化调整,形成了反复回环、舒缓悠长的音乐美感。《邶风·静女》《秦风·蒹葭》《周南·芣苢》等很典型,专家们认为这是乐师为适于音乐歌唱的要求而增益的,这正是《诗经》歌词特点的文本反映。如: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这和我们现在的好多反复叠唱的歌曲,特别是一些民歌十分相似。同时,《诗经》里大量的诗以四言句式为主,但也有大约8%的诗句为杂言(在《诗经》7284句中杂言为560句),以及大量歌词讲究用韵、用大量虚词补足音节,这都与适于歌唱有关。我国古代就有把诗改为歌词,合于歌唱的做法。宋人将齐言诗体改成长短句以适合歌唱,即“以诗度曲”和“以诗为词”,追求诗歌的合乐。在音乐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不仅欣赏歌词的文本寓意,更应让学生了解歌词的词章形式特点之美,注重歌词的内涵提炼和抒情品位。通过歌词的意义与词章欣赏,提高学生对音乐情感表达的概括性和艺术表现的抽象性特征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在潜默移化中增强音乐兴趣,丰富音乐知识。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歌词创作,了解音乐与诗歌、戏剧、影视、舞蹈等姊妹艺术,以及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融关系,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实践。

  总之,合格的音乐教育应该重视歌词的文学欣赏,让音乐的综合艺术特点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彰显出来,让学生真正领略音乐的丰富内涵,得到身心陶冶。

诗经心得体会2

  《诗经》和《楚辞》已经读过很多遍。近来虽很忙,但还是抽空再读,心中很有感慨。

  年纪很轻的时候读这两个集子,别人要问我更喜欢哪个集子,我会说《楚辞》。我喜欢《楚辞》浪漫的气质,雄奇的想象,奇崛的语言,屈原高冠长剑、宽袍大袖,为民请命,为民离骚的形象是我心中最大的向往;《山鬼》等作品则充满鬼怪精灵之气,灵秀无限,美人独立山间幽会情人的浪漫和野性气质,在心头永远挥之不去;《湘君》和《湘夫人》之间渺杳绰约的爱情......《楚辞》中的香草美人,主人公含英咀华,披兰草食灵芝的比喻,骑怪兽驾异鸟,凭空飞行的姿态,奇崛的行为,都是我心头最大的梦想。我想《楚辞》浪漫的气质已经根植到我的灵魂中了,没有办法不无时无刻不去凸现,在我的文章中,言谈举止中,我的血液气质中。而《诗经》呢?虽然也喜欢,但和《楚辞》比,毕竟觉得它太刻板一贯,过于严肃,学究气重。拿在手中就觉得要搁下。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说《楚辞》的语言风格是个十七八青春妙龄、古怪精灵、惠质兰心、捉摸不定的少女,那么《诗经》便是个温厚长者,满腹诗书,满蕴才华、却过于严肃刻板,缺乏灵活,一板正经。

  如今年岁长,才发现一切得反过来,我会回答我更喜欢《诗经》。这几天静静的默诵《诗经》,读得比那一次都流畅不说,这次都哪一篇都让会产生一种难言的感动,无论是《关雎》、《桃夭》、《柏舟》、《蒹葭》还是《硕鼠》、《氓》、《伐檀》、《木瓜》,那一唱三叹的表现手法,最是宜于回环往复的吟诵,那种从容和恬静,最是宜于我落寞的心境,那种平实和诗意,最是能安抚我的心灵,那种宽厚的胸怀,最宜于我从外放到内敛的改变。读着《诗经》,竟让我产生见到故乡、见到亲人的感觉,闻到南方湿润的空气,香甜的水,绽开的花朵,和被亲人朋友宠爱的感觉。《诗经》让我的心安宁,像是母亲温暖的手抚摸我,说不出的舒适惬意。这些天,我停下手中的`论文,不去考虑毕业的事,不考虑帮老师做课题,不上豆瓣网,竟然,竟然,在默默地,默默地读着《诗经》,吟诵着,是余冠英的本子。怀着深深的安宁,怀着深深的满足,怀着深深的眷恋,怀着满腹深情。同学们知道了,会认为我是疯子的,因为这个时候,是不该有这个闲情逸致的,而我,竟然,爱不释手,几乎到废寝忘食的程度,不知疲倦,忘记日夜,忘记现实。我安然在《诗经》宽大温暖的怀抱,犹如感受绵绵不绝的黄河长江之水汩汩流过我的身旁,犹如干燥饥渴逢遇雪山甘露。这真的是个奇迹。

  是的,《诗经》给我带来的宁静和美丽的心情,是没有人可以理解的,而我竟然快乐得能每晚安然入梦,没有焦虑,没有烦躁,没有失眠,心中满蕴的是平和美好,浑身散发的是清新刚健之气。

  试着读《楚辞》,特别是读《离骚》、《国殇》、《哀郢》、《卜居》、《渔父》时,心却狂燥无限,郁闷不安。再细想想,原来两者发抒的感情不一样啊。尽管可能对同样的事物不满,《诗经》缓缓道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缓缓发抒,告诉读着诗经的人人间的美好、善良、罪恶和不平。《楚辞》则犹如疾风暴雨,控诉人间罪恶,特别是屈原的愤世嫉俗,特立独行都让人产生紧张与不安。奇崛的语言和疯狂得失去控制的想象,都让人情绪不宁。

  两个时段产生不同的读书感受,是我变了还是《诗经》、《楚辞》变了?或者是两者都变了?或许两者都没变,是时空的改变产生的变化。

  不管如何,我明白,我现在的心境,需要的是回环往复而不是狂乱无章。这时候的《诗经》,于我而言大概是一剂良药,多服为宜!

诗经心得体会3

  在蔡老师来讲课之前,对《诗经》基本上没有什么认识,就只有在辛庄时上刘森老师课之前会读一小会儿。这次蔡老师的课让我对《诗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老师在一开始就跟我们讲了《诗经》的几种形式。“风,雅,颂,赋,比,兴。”赋指的是直接把想说的表达出来。比是借着事情表达。兴是触景生情而发。

  在当时是通过收集百姓诗歌,来看当地的`百姓生活状态,以及诸侯对国家的治理,所以都是发自内心而出的,没有半点花里胡哨的东西。只有这样的诗歌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老师上课并不是只讲《诗经》,而是结合着其他经典一起来配合着讲。也让我体验到经典的内容精神是贯通的。

  这次《诗经》课学的不只是《诗经》,而是如何对待生活,对待生活的态度。

诗经心得体会4

  奔波在路上的艰辛、无奈与酸楚一读《周南。卷耳》

  这是一首结构很特别的歌。

  第一部分只有一小节,用第一人称,唱出家中妻子的无比思念: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妻子挎着浅浅的筐子采野菜,采了许久都不满筐。为何会这样?因为她的心思并不专注在采野菜,而是在思念奔波在外长久未归的丈夫,竟不由自主地走到大路边上,放下浅筐,呆呆地望向路的尽头,希望能看见丈夫的归来。

  第二部分却有三小节,也用第一人称,唱出奔波在外的丈夫的艰辛和无奈:

  “陟彼崔嵬”、“陟彼高冈”、“陟彼砠矣”,突现出遥远的归途山高路险、阻隔重重。

  “我马虺颓”、“我马玄黄”,强调马已跛足并已呈现病态,只能挣扎而行,这是无休无止、强行赶路的必然结果。

  “我马瘏矣”、“我仆痡矣”,终于,病马躺在路旁,劳累过度的仆人也无法迈步(这时的主人,又能好到哪里?)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同样疲惫不堪的主人只得借酒浇愁,反而激起更强的思念和更浓的悲伤。这里不同于四字的基本句型,出现了六字、五字的句型,为的是强调那种无力后的无奈,那种无助中的辛酸。

  特别的结构分出两个彼此独立的`声部:

  夕阳西下的土路,一个失望的女声滑落在草丛深处。

  暮色渐浓的山道,一个无奈的男声回荡在陡峭深谷。

  期待安居,却常常奔波在路上;渴盼相聚,却常常天涯各一方。

  两个声音遥相唱和,倾吐生命奔波在路上的艰辛、无奈和辛酸,三千年后,又双双穿越岁月的尘埃,在我们心中回荡。

诗经心得体会5

  《诗经》是纯真的,千年的风云变幻,风雅颂未逝,中国人的史诗不死,祖先们的声音我们可以慢慢听见。

  生于山东,受孔夫子的影响本该很深,而我却偏偏最讨厌他喋喋不休的礼教,大概是因为他那一套死板的东西让我在高中时非常郁闷,我老师经常这么教育我说,尤其在我们山东,受孔子影响深,所以我们的高考作文评分也比较死板。老师说的死板在我看来无异于八股文,我的一篇文章是什么结构,哪一段该是什么内容几乎都得按规定来。这让一向靠出新出奇混分的我非常无助,当我面对着只有三十几分的作文成绩的时候不得不抱怨万恶的条条框框。那孔夫子,这个规矩的挡箭牌不得不被揪出来。说实话,他老人家还是很无辜的,被后世各种知名学者各种曲解,那本《论语》早是千疮百孔。孔子真正想说的都消失在了那字里行间,不过自相传是他改编的《论语》还是可见一斑,他老人家还是很讲道理的。如果是个死板的老人家,怎么会把一首首不是媒妁之言的萍水相逢留在三百的传说中。

  男女之间的感情描写是诗经中与前秦其他作品有着明显区别的一点,历史中不是只有征战,不是只有改朝换代,还有一个个鲜活的平民灵魂的充溢,当他们在蒹葭中相遇,那种若即若离的美感就是在水一方的朦胧和寤寐思服的哀伤。爱情最美的就是这段辗转反侧,睡不着里那个人儿的形象愈加完美,美到鄙夷自己是否配得上。或许当她不在水的中央,没有雾气氤氲,不是这方那方,而让他触到了她的发,反而那一场场难眠里少了很多的想象。一个倩影最好,看不清楚的你的脸就是最美的那个轮廓,眼鼻口耳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清绝。我这柴米油盐的躯体怎么和你那孤标傲世的灵魂相伴,却是那一方思念缠绵成了水,挥绝不去。零零落落地潮湿着回忆的角落。

  这是这样的爱情,初开的莲,《诗经》肆意描绘,西周东周五百年的硝烟就化作了三千柔情,弱水里流绝不尽。原来这也是祖先们的故事,他们的青春,也是豆蔻和弱冠难以言说的牵肠挂肚。叔本华说,爱情不过是种族意识超越了个人意识;弗洛伊德的调调也是欲望操控这一切。而我们中国人却用我们文字的百转千回,保存着那千年的白露,未受沾染,浅浅成霜。

  这是诗经给我的最真实,未经史官的春秋笔墨,缓缓地写,却留下了传奇,成了三千年的向往。

  《春秋》中或许会这样记载一个事件,某某年某某月,齐国伐楚。但在《诗经》里,却是一个妻子送别了丈夫,在那陌上远望。这之后的日日月月,思念必将泛滥,怕的却是这场想念真的成了旷世的传说。我不要你成为所有人的英雄,不要什么不朽,只是希望我在春天的时候能为在田间劳作的你送去午饭。在那春日暖阳的土地上,我为你擦去脸上的汗滴,你为我拂开挡在额前的头发,这样淡淡地过一生就好。如今呢,你在我极力看都看不到的地方,挥剑砍杀,眼神骇人,我希望你沾满血污的脸庞还能绽放我当时应允你拉我手时的笑容,别被军旅剥夺了理智,还有,一定要活着回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路还是那么远,为了回来看你我不顾一切,战争完结了,胜败都是兵家的事,是诸侯的事,我只是要活下来,再回到我的家乡,我知道你还在那林边等待。风会扬起你的发,我从马上下来,就可以再从那风里拉住你吹落的头纱。

  《诗经》里有的是先秦文学里少有的人情味,不是楚辞的矣嘘嘻,楚国里的感叹太富贵,我们想的只是四壁徒穷却其乐融融。一次擦肩而过诗经里就能是一段所谓伊人的故事,一次相隔天涯诗经里就是卷耳卷不起的忧伤,铺陈四字,骈骈散散,读懂的就是知己。

  如是,而且《氓》这首数千年前的优秀长篇叙事抒情诗是中国文学的骄傲,为后世叙事诗创作提供了艺术借鉴,《琵琶行》、《长恨歌》、《孔雀东南飞》都脱胎其中。雅诗中记述周民族起源、发展的神话和传说的《生民》、《公刘》等,以及歌颂文王、武王战功为内容的《皇矣》、《大明》等,这组富有史诗风格的作品故事叙述传神,描写生动华美,开了后世叙事诗的先河。颂诗虽是祭祀乐歌,未直接抨击时政,但仍反映出社会现实,透视国家的多难与人民的劳苦。

  另一方面在形象的塑造上也表现了现实主义艺术的特色。诗作者通过大量抒情主人公的内心倾诉,表现了他们的欢乐和悲哀,读之犹能让人看到他们的行动和性格特点,给人以情态各异的人物形象感受。《氓》中的充满情仇爱恨、悲欢离合的男女主人公,《君子于役》中因丈夫远役而倚门伫望、愁思无限的女子,《静女》中相约城隅、爱而不见的男女主人公等都栩栩如生,仿佛从作品浮现出来,音容笑貌、愁情别绪,逼真而丰满。《卫风·硕人》中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更是对女性美貌精彩传神的描绘,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开启了后世刻画人物的先河,孕育出了杨贵妃、刘兰芝、白娘子、罗敷等艺术形象。难怪有人认为“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

  再一方面人与物的动态描写很有现实生活的'观察力和艺术的表现力。《君子于役》中红日西沉、鸡禽上架、羊牛入圈的乡村晚景,《静女》中男主人公“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急迫神态,以及《芣苢》中一群妇女边唱边采的动作,等等,都抓住了对象的特征,语言精确而富有变化。这些都是现实生活的积淀,没有观察和积累是达不到的。

  当然,《诗经》在体现主体现实主义风格的同时,也有着浪漫主义的精彩华章。《小雅·大东》中诗人驰骋形象,畅游星空,通过银河、织女、牵牛、北斗、箕星等意象抒发心头郁结的愁思,倾诉东方百姓因困于沉重赋役的满腔悲愤。这种浪漫主义手法无疑直接孕育了此后的屈原和他的《离骚》。

  (1)成功地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成为其突出的艺术经验。《诗经》中的赋、比、兴和风、雅、颂古人合称“六诗”、“六义”。其实,风、雅、颂是《诗经》中诗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写作技巧,两者性质是不同的。“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相当于今之叙述方法。我们学过的《氓》、《蒹葭》、《静女》、《伐檀》等都用了“赋”的方法。“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比附、象征等手法;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起兴,借物发端,先描写其他事物以引起正题。作品中的比、兴手法往往交织在一起使用,《氓》、《关雎》、《蒹葭》、《硕鼠》等都具有这一特点。

  (2)《静女》、《蒹葭》、《芣苢》等诗中的反复咏叹、重章叠唱(汤炳正先生在《先秦诗鉴赏辞典》序中谈到,这是乐师为适于乐律之回环往复、摇曳动听而增益的);

  《卫风·氓》、《邶风·谷风》等诗中的对比艺术;《硕人》中的比喻、拟人;大量诗作中的叙事、写景、抒情结合;语言音韵配合上的双声叠韵、叠字运用准确优美,富有形象性;诗歌主体的四言句式(《诗经》总句数7284句中,四言句为6724句,约占92%强,其他为杂言),隔句用韵,却又不拘泥而富于变化(《诗经》305篇,只有《周颂》里有7篇诗没有韵外,其余首首有韵,大致有句尾韵、句中韵,有句句韵、隔句韵,也有同韵、换韵);等等;都需要我们去体会借鉴。

诗经心得体会6

  鉴于《诗经》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直至三千多年前的作品,无论它的编集和流传,还是语言运用、社会文化生活背景等等,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说不仅知之不多,而且学习起来确有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诗经》整体文化信息与艺术价值的讲授,让学生有一个宏观的感知和了解。在这一点上应当精心设计,筛选信息,浓缩容量,尽量用具体直观的讲授和展示,让每一个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知以下信息。

  (1)《诗经》书名的定名与编集。《诗经》在先秦典籍中称为“诗”,据资料显示起初叫《诗》,又称《诗三百》,“经”字是战国以后的儒家学者加上去的。据说到了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正式称之为《诗经》,沿用至今。

  《诗经》的编集工作在汉人的著述中才提到,汉代学者有采诗的说法。较为可信的说法应是:其作品来源一是宫廷乐官的创作与采集,曰“采诗”;二是公卿列士“献诗”、太师陈诗。曾有孔子删诗之说,学界普遍认为不可信。普遍认为它是经过许多人较长时间编纂而成的,决非一人所著,亦非一人编集。这样一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语言互异,交通相当不便情况下形成的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的诗歌总集,不经过有意识、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是不可能的。“当是周王朝经过诸侯各国协助,进行采集,然后命乐师整理、编纂而成的”,它的“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六世纪中叶。”(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可以肯定,歌谣的采集工作中,以音乐家们的贡献最大。统治阶级采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教育子女,用于娱乐,了解民情,考察王政,以便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

  (2)《诗经》作品产生的时代与地望。《诗经》中的作品包括公元前十一世纪商、周之交(或更早)至春秋中叶的公元前六世纪大约500年间的作品,大多是距今2600年以前的作品,有的.产生于3000年前。这些作品的创作年代很难一一具体确定,但可以大体确定:“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的全部是东迁以后至春秋中叶的作品;

  “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是西周末年的作品;“周颂”的全部和“大雅”的大部分是西周初年的作品。

  这些作品产生的地区,东临渤海,西至六盘山,北起滹沱河,南到江汉流域。大致相当于现在的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及湖北北部等七省之地,除“周南”、“召南”在江汉汝水一带外,主要在黄河流域。

  (3)《诗经》作品构成的类别与分布。《诗经》305篇作品,分为风、雅、颂三类。

诗经心得体会7

  让我们开启中华文化诵读与感悟之旅,让我们四海一家,共同努力,勤奋学习,让我们道德立身,自立利他,壮志凌云,让我们带着道德的使命、光辉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天地正气,浩然长存,道德立身,薪火无尽!

  ---有感于善业文化座谈会

  【大学、原典诵读】

  《诗》云:“于戏(wūhū)!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lè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tài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云中吟、善言录】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cháng衣,荐其时食。

  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礼记、中庸第三十一》

  【古诗诵读】

  《诗经?周南?螽(zhōng)斯》

  螽(zhōng)斯羽,诜诜(shēn)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zhōng)斯羽,薨薨(hōng)兮。

  宜尔子孙。绳绳shéng兮。

  螽(zhōng)斯羽,揖揖(jí)兮。

  宜尔子孙,蛰蛰(zhé)兮。

  【诵读感悟】

  人的一生是一场复命曰常,知常曰明的修行,经历“元亨利贞”磨砺,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生活条件非常丰富,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这种优越的客观环境,五彩缤纷的信息,对于任何一个年龄段的人而言,都要经历五音、五色、五味、难得之货、以及各种游戏的诱惑,如何让辨别和选择是一种睿智。

  人的一生是不断成长,不断正心、修身的过程,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一生,当我们出现不足的.时候,更需要以道法自然核心不断的完善,让自己逐渐的回归自己的本性,尊重生命,尊重自然。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身边那些让我们不断成长、不断完善自己不足的人,坚持诚意、正心,做任何事情都要符合自然运行规律,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这是人类延续不可言的常道;才能体现出人在自然中高级动物的优势,也是人类不被人工智能取替的关键所在,这是中国文化中蕴含的大文化,大智慧,也是我们当代人学习践行传承和发扬的重点,也是运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建新文化理论的核心基础。

诗经心得体会8

  《诗经》,呢喃着这两个字,仿佛看到一片青涩的芦苇,像泛黄的雪绒漫天扑过来。

  芦苇青涩,天真,最接近自然,最让人感到亲近。而《诗经》,诗三百,总结起来,也正是:思无邪。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读完这一段话,仿佛美丽端庄的庄姜就站在眼前,她有着闭月羞花的容颜,有着“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妃黛无颜色”的神韵。这段话,读的似懂非懂的人会感慨她的楚楚动人,而确切理解每个字词解释的人更会惊叹古人的艺术水平:柔荑草,蝤蛴蝎、瓠犀虫,讲人的美貌和大自然联系在一起,这正是最古老淳朴的人,生活在自然的人对大自然亲近、敬仰的体现啊!此时自然与人,已经融合在了一起。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多么妙的一句话啊!细想:在浩荡的淇水浅湾处,生长着绿而茂盛的竹林。它们身姿挺拔,不向风雨,不向烈日低头弯腰,正如为人处世都很正直的君子。经历了切磋琢磨的玉石,光滑剔透,晶莹夺目,温润如君子。这两句话多么恰当啊!而这里又是用自然比喻人,将人与自然融合在一起,尽管只是喻人的品质、性格,在当今我们能脱口而出“温润如玉”、“出水芙蓉”。“亭亭玉立”的时代,看上去好像并没有什么,但是谁又知道它是不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始祖呢?

  在古人的世界里,他们怀着一颗亲近自然的心,去接受自然,敬畏自然,赞美自然,享受自然。在一句句如“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的优美的诗句里,他们对自然的'真挚之情也可见一斑。比起现在的我们,自认为能吟上一两句古人的“关关雎鸠”,就认为自己是文艺青年,在浮躁的社会里用浮躁的心去对待万物,实在是愧对于这一两句诗后不出于任何目的的热爱自然的真挚之情啊!

  《诗经》如芦苇,若想真正了解,必须先有一颗芦苇般的心,才能真正感受到每一字每一句背后那种最原始,最纯真,最贴切自然的心。

诗经心得体会9

  《周南》首篇《关睢》,以睢鸠鸟喻文王之妻太姒“专贞而不占”之德。古人未强调“人人平等”,盖中华文化中,此乃不言自明:不依赖,不占有,人人精神独立。反观现代流行之“恋爱观”,值得以此为鉴。

  【点评:在传统语境里,男女人格平等,其性有别。由此,其婚姻家庭观与现代婚姻家庭观念有所不同。今日社会,强调男女平等,毫无疑问是不错的,不过,关注点也需要逐渐从外在的`人权平等,延展到内在的人格平等,故男人女人都有可能成为大人,而不陷溺于相互攻击和相互责难。你们这个年龄,于此有所认识,对将来恋爱、成家会很有帮助。】

  麟为瑞兽,有蹄不踏,有额不抵,有角不触。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圣人教化下,居其位者,德皆能配位。

  召伯为通民情,憩于甘棠树下,公卿因念百姓疾苦退食自公。君子以民为本,发乎内而形于外。

  纵礼乐衰败,一介民女依洁身自好,虽群兽入瓮,君子仍止于取其所需。心里有中,故发皆中节。

  《毛诗正义序》云:夫《诗》者,论功颂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训,虽无为而自发,乃有益于生灵。

  读《诗》,睹物兴情,反观诸己,通天地,亘古今,贯之以一也。

诗经心得体会10

  这次“三年制教育者养成课程”期间,我们上了《诗经》课,是由蔡振民老师带领的。蔡老师讲解了三十首诗,讲解完之后老师会用他家传独创一派的咏唱方式唱出来。

  《诗经》有三百零五首诗,每一首都是经过挑选所留下的。每一首的意义都很深远。像《诗经》的第一篇诗为什么是《关雎》,其背后大有讲究。

  蔡老师没有讲解之前,就以为《关睢》只是一首男女之间的爱情诗而已。但其实并非是这样的,这首诗真正表达的.是在称赞、歌颂文王的原配太姒的品德和为人处事。

  之后在吟唱时脑中就会有一个画面浮现,就会非常有感觉。后来我们同学们在吟唱的过程中,还自创了一个调。

  《诗经》本是表达性情的,只是用诗歌的形式来呈现的。去体会每一首诗,你都会有收获。

  文学是心灵和情感的直接表达,用心去感觉古人当时的情感和精神追求,就能够体会到古今一贯。

诗经心得体会11

  初遇:

  徐志摩的《偶遇》中说:“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汇时互放的光芒。”我和诗经的初见也是一场偶遇。在窗缝漏下的光线里,在唐诗宋词的书影间,在那惊鸿一瞥中,我与《诗经》偶遇了。在与之交汇的瞬间,我为她的光芒所惊艳。同为偶遇,我并未如徐诗而言,就此忘却。在八岁那样懵懂的年纪,我并不能完全领略其美丽,只是嗅得一缕墨香;在那样的好动的年岁里,就愿因一句“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而静读一本有些深奥的书,就像偷穿大人衣服的孩子,看着别扭却内心欢喜。

  八岁的我有我的天真无知,而《诗经》有她的深邃神秘,那样的我们似乎并不是合适的同行者。我看她就像在看重纱后人影,但也许是因为一份中华文化血脉,让我对她产生了兴趣,就这样在心里留下了印记。“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深挚的情感让我羡慕;“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让我向往;“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让我似懂非懂....

  再遇:

  再遇《诗经》,她就入了我心,带着一份探究的心情,我在初中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之后,我重新拿起了这本书,句句解译,步步深陷。《硕人》里勾勒出一幅工笔细描的仕女图;《凯风》中吹响起淳淳可感的慈母心;《北山》下呐喊出的愤愤民声…….既平庸吏民亦将相侯伯;兼风云社会和永恒自然;含物像人事孕思想信仰,跨越西周春秋,横渡黄河长江,屹立在洪荒时间中,静默在浩浩人流里,只待遇见知己,将那五六百年的历史画卷与之共赏,将那风云人事细细说来。

  再遇她时,我掀起了重纱,惊见“有美一人,清扬婉兮”的高贵亲切,目光深邃……

  终思:

  有人说过:“要真正读懂一本书,就要读懂她的思想,更要思考她的价值。”在高考过后的暑假里,我第三次翻开了《诗经》,没有初见的惊艳,并非再遇时的研读,只是用指尖划过字里行间,目光穿过纸页游览古今,内心涌起骄傲和苦涩的复杂情绪

  我骄傲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短短四字,区区几行便能引人畅想或发人深省。若不是在这片华夏大地上长大,若不是流淌着华夏民族的血液,或许很难领悟到中国诗词的'魅力,更别说是《诗三百》这种于国人而言亦有些晦涩的古籍了。中国的'古代诗歌由《诗经》起源,近而发展成中华文化的标志之一;中华文化在华夏大地扎根,继而成长成参天大树,并在国人的施肥和风雨的洗礼中越发枝繁叶茂。

  反映不同阶层的人文风俗是她的思想,所以她目光深邃;找寻民族认同感是她的价值,所以她高贵亲切。因为读懂了她,我才更为生为华人而自豪庆幸,庆幸能和《诗经》相识,相知,相爱。

  然而,这份自豪中夹杂的苦涩却令人遗憾。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很少有人愿意静下心来读一本书,即使有这样的人,能选择《诗经》的人也很少。

  噫,“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我不是担心《诗经》像其他典籍那样失散在社会的动荡和时间的长流中,毕竟她已被我们妥善保存。可是我却害怕她像博物馆里的古册般,被“玻璃”格挡在我们的世界之外。佳人静立,是等待爱人,而非永远沉睡。她仍期待在时光中与我们相遇,擦出思想的火花。

  以现代的技术手段而言,保存古籍已非难事,但我们如何更好的传承和发扬经典仍是难题。经典古籍不应只是展示我们的文化有多么深远凭证,他们更应该成为中国智慧的源泉,无论是屠呦呦从《本草纲目》中获得灵感,还是国人价值观的形成。成为联系国人的纽带,作为连通过去和未来的桥梁,是他们的真正价值。如今我们举办网络征文评选活动,宗旨是为了号召更多的人去阅读经典,发现他们的价值,加强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而这,也是我在三读《诗经》后最迫切的感受。这么好的作品,应该让跟多的人了解和阅读!

诗经心得体会1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年间的作品,共305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对我国两三千年以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广的影响,也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

  《关雎》是《诗经》全书的第一篇,选自《诗经。周南》。它是描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位姑娘的一往情深的追求,并运用了比喻,起兴的修辞手法和重章复唱的结构形式,成功的表达了朴实的情感,并对这种朴实的情感展开了大胆的表露,将主人公追求爱情的炽烈专一表现的淋淋尽致,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我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能身有体会到其中,咀嚼着诗歌每一个字,都能深深的感受到男子追求姑娘的美好。

  在生活中,时间对每个人的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珍惜好每一分,利用好每一秒,不留一点遗憾”。《采葛》选自《诗经。玉风》,在读这篇诗歌时,知道时间的短暂,与其去想思念和痛苦带来的无尽浪费,还不如珍惜当前时刻,把该做的事情,不留到明天,已作出的承诺及早兑现。

  诚信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诚信是人与人交往中必须的品质;诚信是人们在社会中的通行证;诚信是古老的道德范畴,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优秀品质。在选自《诗经。邶风》的《静女》中最能体现出来。这篇诗歌主要描写的是一个男孩接受了一个女孩子的邀请,男孩早早的就来到了约会地点,等了很久都不见女孩身影,怕自己记错时间失信与她,又怕女孩不守承诺,其实女孩早就来了,只是一直在观察他。可见,重承诺,讲诚信,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无论爱情还是理想,一旦目标确定,就要坚持到底。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可以主观武断,意气用事。冥冥之中,总会有一双双眼睛看着我们,总会有一种力量在召唤我们,激励我们,这个力量就是诚信,这个力量就是信任。

  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时时处处事事顺心如意,总会有坎坷,困难挫折,不幸。就像《柏舟》中写到的是君子怀才不遇,受小人欺辱的内心痛苦和妻子被丈夫遗弃而不甘屈服的忧愤。我们不怕解决不了困难,只怕困难既将来的时候就退缩。每个人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险阻,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去一一解决它。你看那些伟人,哪个不是克服重重困难才取得今天的成就。当然也不是说,要成为伟人一定是经历过困难的人,能用办法去避开一些不必要的困难,留下更多的力气去对抗前方更大的困难。其实每个人都能做到的,需要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们就能战胜它。

  我最喜欢选自《诗经。秦风》的《蒹葭》。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迫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心情。这也说明一生的奋斗的悲壮,人生都是如此,追求不到固然烦恼,而以为追求到手注定无聊。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我们会觉得生命是如此充实绽放,生活是如此美好高尚。

  《诗经》是中华传统文化,我们作为中华儿女要继承和发扬我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努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今天,这必然会成为广大学生朋友的历史责任与使命。

诗经心得体会13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千古传诵佳句,让我第一次认识《诗经》。阅读之后,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谐、神秘气质所吸引,爱不释手。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是恋爱中人典型心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一位厌战思妻士兵内心独白。“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是征人对父母深深思念;“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是身在卫国宋国人思乡之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某种可望而不可求理想追求。

  “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生动地展示了一名坚贞不屈女子誓死捍卫自己爱情决心;“虽速我狱,亦不女从。”是一位女性对逼他从婚贵人斩钉截铁答复。

  “勿剪勿拜,召伯所说。”是人民爱屋及乌,对有德政召伯遗迹珍重;“民之罔极,职凉善背。”是诗人对昏庸腐败统治博大、崇高、深沉忧患。“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是人民不堪剥削压榨,忍无可忍,幻想投奔“乐土”诗。

  睿智、沉静,是诗人性格,含蓄,朴素而又精致,是诗语言,诗人用诗形式,抒写却是他们并不平静心灵。对爱自主追求,对自由渴望,对正义崇奉……每一种感情都是如此强烈,如此真切;每一颗心都是如此善良,如此虔诚。

  阅读《诗经》,我看不到古时人们闭塞,愚昧与保守,我看到尽是爱,智慧,自然,希望与阳光。一切美好词汇,美好事物,美好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诗。那么和谐,那么执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洁,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听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真实故事,每一首诗都拥有一个美丽而高尚灵魂。

  昔日雄霸天下帝国已化为云烟;当年国色天香罗裙已散入黄土……今天,真正触动我情感与灵魂不是几件博物馆里文物,而是那些经久不灭人故事。一首首清新而高雅诗,讲述着一个个动人故事。我仿佛被带到了遥远国度,历史又重新展现在我眼前:恍恍惚惚,若隐若现,神秘而悠远……我仿佛听到了来自远古声音,隐隐约约,断断续续,仿佛要告诉我什么……也许是历史,也许是故事,也许是未来,也许是别什么。爱,自由,正义,是《诗经》永恒主题,这也是生命永恒主题。闭上眼睛,用心静静地聆听,你可以听得到——那来自远古心灵呼唤。

  同是天涯沦落人,只是我们结局是那么完美。

诗经心得体会14

  20xx年5月汾阳市水务局党建书屋落成了,我有幸成为第一批读者。望着书柜中琳琅满目的图书,我只是犹豫了一下。就找管理员小董借了一本《四库全书》第一卷。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灿烂文明,国学经典浩如烟海,要想系统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四库全书》是一部很好的工具书籍。

  《四库全书》第一卷主要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和《周易》,我对《诗经》比较感兴趣,有段文字能代表了我的心声:“踏上文化寻根之路,淌过三千年滚滚东逝的历史长河,溯流而上,用深邃的目光洞穿所有书页,屏气凝神,你听,那一声声一唤唤,古朴无邪,透过千年的尘烟,悠扬冗长,那是来自远古的呼唤,发自中华文化的最初源头——《诗经》。”

  孔子评论《诗经》时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一语道出了它的精髓。《诗经》语言温柔敦厚、含蓄真诚堪称中华文化之祖。它见证着中华民族孩童时咿呀学语,质朴真诚、天真无邪的美好时代。寻觅《诗经》的心灵动感,聆听数千年的深情歌唱,诗中一木一草都是先古人民的友好伴侣,歌中一词一句都唱出了人们最美好的向往。

  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定律。诗经中坚贞不移的爱情凝固了守望爱情永恒的姿态——等待。它如同一朵永不凋零的

  奇葩,忽视了时间空间的界限,开遍了每一个芳草萋萋的角落。我清晰的记得那日你拉着我的手说“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而今君子于役,不知其期。但这又怎能拆散我们,千山万水外,我候,为你归来。纵然等到白发萧然,我也不会改变翘首的姿态,期盼着你的凯旋,践行你当初的誓言。

  爱,就不离不弃,静静等候,你的归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打开诗经的首页,那雎鸠关关的鸣蹄就迎面扑来。让人心神荡漾,顿时陷入飘杳朦胧含蓄的情感意境。河水悠悠流动,荇菜浮动摇曳,雎鸠关关,歌声婉转,悠哉悠哉,令人转辗反侧。“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经中的表白含蓄委婉,从来不做作。但绝不是怯懦,面对真爱他们哪怕是用一片沙洲,一把水草,或是一弯清泉都要传达出内心最真实的`感情。字字含蓄却句句真实的感情流露感动着你我在每一个怀梦的青葱岁月,原来爱人可以如此洒脱,被人爱可以如此真切。没有珠宝万千,广厦千万,只有这悠悠河水,纤纤水草见证了我们的爱情,可是这已经足够。爱你,只是一种感觉,当我爱上这种觉的时候,一切外在的光环都已经无所谓了。我无法拒绝你伸过来的手,因为你已经越过了我的额心河。

诗经心得体会15

  “于嗟如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每读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古人对阶级社会婚姻生活经典概括!看到这样无奈使我陷入了沉思。于是我思想不自觉地在历史长河里流淌,采摘那一个个不同遭遇生活片段:

  看着无边桑树,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场面。我看到《氓》里面女主人公是多么辛勤妇女,但她这样付出结局却是其黄而陨,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于是为这位可怜而又坚强女人感动着。她在面对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却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她心也许看透了阶级社会丑恶面孔,也许她心理面有着强烈反抗精神!

  白娘子为了报答许仙,她付出了很多很多,本来那么完美婚姻却让法海来了搅和。白娘子爱许仙如此深,于是有了水漫金山传说,于是有了白娘子被关在雷峰塔传言。看着平静西湖水,一切都已灰飞烟灭,留下只是可歌可泣反抗压迫传说。这个传说在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妇女反对阶级压迫精神,她们在向历史宣誓:女之耽兮,犹可脱也!

  也许是为了爱,也许是憎恶封建礼教毒害,《诗经》超越了时代界限,它所描述一个个爱情故事似乎都在后代不断地发生着。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看到是刘兰芝婀娜身影,她努力地做好她本分工作,换回结果却是那深潭一道道圆晕。她命是苦,但她以死方式在向世人警告:她也有爱,也有恨,也有强烈反抗精神。难道不是吗?她死后化为鸳鸯都在不日不夜地鸣叫着,那不是在控诉着对阶级社会不满嘛,那不是一种强烈反抗精神嘛!

  历史中妇女们似乎都在重复《氓》中女主人公不幸遭遇。我心中琴弦断了一根,但是不得不佩服中华民族妇女们不畏压迫、不畏朱颜瘦精神。我时常在想,即使她们爱情化作冰冷白雪结晶破碎,也会对生活充满着热烈爱与追求。

  因此有了秋瑾《提芝龛记》:

  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峨眉。吾侪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英雄。

  这是秋瑾反对封建余毒作品,从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妇女们反对阶级压迫漫长历史过程。

  《诗经》让我想起了很多不幸女人,它出现似乎暗示妇女不幸在不断地延续着,但很幸运是现代女权运动在不断发展着,我想这是《氓》作者心愿吧,这是妇女们愿望吧,但我更相信这是坚强妇女们用泪、用血、乃至生命换来!

【诗经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阅读《诗经》心得体会12-15

诗经名句05-02

感受《诗经》作文09-08

关于诗经名言02-24

诗经取名女孩12-26

诗经爱情名句12-24

诗经初中作文03-06

最美不过诗经作文08-19

诗经座右铭50句精选03-14

品读诗经作文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