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残奥会罕见名场面心得体会

时间:2023-01-25 16:20:14 心得体会 投诉 投稿

北京冬残奥会罕见名场面心得体会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京冬残奥会罕见名场面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京冬残奥会罕见名场面心得体会

北京冬残奥会罕见名场面心得体会1

  杨洪琼是一名老将,原本是轮椅篮球选手的她,在跨界进行滑雪训练时遇到了很多困难:坐式越野滑雪需要依靠双手保持身体平衡,因为不适应,杨洪琼成了队里摔跤最多的选手之一。

  在去年的全国残运会上,杨洪琼发挥失常,成绩并不算出色。这让她一度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但心里的“不服气”把她拉回了赛场,最终她在本届冬残奥会完美绽放。

  接下来,杨洪琼还将参加北京冬残奥会残奥越野滑雪女子中距离(坐姿)比赛,她将向个人的第三枚金牌发起冲击。

  中国轮椅冰壶队在本届冬残奥会上开局不利,先后不敌加拿大队和瑞典队。此后他们逐渐找回状态,接连战胜爱沙尼亚、美国等队,赢得循环赛四连胜。9日上午,他们先与斯洛伐克队交手,比赛中,前四局斯洛伐克队把握住机会,以3:2领先。第五、六局中国队利用对手失误连得5分,第七局斯洛伐克队后手拿到2分,第八局斯洛伐克队最后一掷出现失误无奈认输。下午,中国队与挪威队赛况胶着,前四局战至2:2平,第五、六局双方各拿到1分,第七局挪威队利用中国队失误得1分,将比分改写为4:3。第八局中国队控制了场上局面,并凭借四垒王海涛最后一投拿下4分实现逆转,以7:4战胜挪威队。

  为中国队取胜立下头功的王海涛赛后表示,打出最后一球后自己的心情特别激动。“通过这些年的比赛,我发现在关键壶上不能胡思乱想,要在看好点位、把握好力量后果断出手。”王海涛说。

  作为中国轮椅冰壶队赢得20xx年平昌冬残奥会金牌的功臣之一,王海涛也在这个最为关键的时刻展现了冠军风采、王者风范,他的'最后一投不仅成功绕过重重障碍打掉挪威队的冰壶,而且同样完美避开了中国轮椅冰壶队所有在大本营中的冰壶,他帮助中国轮椅冰壶队后来居上,为中国队最终赢得这场比赛的胜利。面对挪威队送上的掌声,王海涛坦言,冰壶是一项绅士运动,对手打出好球的时候我们也会为他们鼓掌。

  “挪威队整体没有太大的失误,能投、能打、能悬,力量也控制得非常好。”中国队教练岳清爽表示,比赛结束后她拥抱了每一位队员,对他们来说这是个很好的锻炼。“对手没有给我们太多机会,比分跟得特别紧,就是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10日,中国队将迎战循环赛最后两名对手——英国队和拉脱维亚队。岳清爽表示,队员们的状态一场比一场好,希望他们能继续稳住心态,打好每一场比赛。

  中国队与捷克队的残奥冰球决赛资格赛一波三折,惊心动魄:第一局中国队6分48秒即由汪之栋取得进球,但仅过一分多钟,捷克队即由米哈尔·盖尔将比分扳平;第二局20分29秒,田金涛将比分改写为2:1;第三局,30分29秒,中国队的申翼风将比分扩大为3:1,但又是仅过了2分多钟,捷克队的瓦茨拉夫·赫奇科取得进球。此后,39分01秒时,捷克队将比分扳平,直到43分09秒时,中国队汪之栋再入一球,从而以4:3的比分结束了比赛。

  11日晚20时05分,中国队将与美国队进行半决赛;另一场半决赛将在加拿大队与韩国队之间展开。

北京冬残奥会罕见名场面心得体会2

  郑鹏拼了!郑鹏赢了!毛忠武在他后面!包揽金银!

  在呐喊声中,郑鹏筋疲力尽。直到刘子旭和王涛也冲过终点,四人高举五星红旗面向观众接受祝贺时,郑鹏也只能发出“啊、啊”的喘气声。

  一天18场比赛,6场决赛,第一场夺金战——残奥越野滑雪男子短距离(坐姿)比赛——便让中国观众陷入狂欢。

  稍稍安静下来的观众席突然又热闹了起来,女子短距离(坐姿)决赛开始了。杨洪琼拼命摆臂,一改上午资格赛的颓势,直奔终点,势如破竹。美国选手奥克萨娜·马斯特斯加速逼近,只差一个身位。加速!再加速!杨洪琼第一!李盼盼也在埋头猛赶,最终位列第三,两位好朋友再次笑逐颜开。

  “太厉害了!”观众不断惊呼,终点线旁的志愿者手舞足蹈——郑鹏和杨洪琼先后成为“双金”选手。

  开赛以来,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从来没有这样热闹过。决赛前的热场表演青春靓丽,“雪容融”的舞姿调皮可爱。场边的热情渲染得气温微微升高,加上比赛密集,赛道已经不算平整,比以往更考验运动员的爆发力。

  领完“金容融”后来到混采区,郑鹏还在平复呼吸。

  “上午跟下午的'气温差比较大,有点类似平昌那时候,担心因为天气原因滑不好,所以还是有点紧张。”四年前,郑鹏在平昌冬残奥会获得第四名,而现在他已赢得长距离和短距离两块金牌。

  性格淡定的郑鹏说:“感觉咱们今天滑得挺好,没有失误,就感觉很庆幸能滑下来。”

  “你是中国队第一个拿了两块金牌的运动员,现在什么心情?”记者问。

  “还好。最大(的变化)还是团队越来越强了,咱们国家把器材都给我们保障到位了,还有工作人员、现场观众都给我们加油助威,给我们喊节奏,有很大的帮助,谢谢你们。”

  与郑鹏一样,杨洪琼也在6日拿到长距离比赛的金牌。当时她说前一晚很晚都没睡着,这一次她还是没睡好觉。尽管心跳不再像6日那般“调皮”,但是大脑无法安静。“昨天晚上心很平稳,就脑袋它不睡觉,脑袋是太活跃了。”

  上午的资格赛杨洪琼发挥得不好,身体僵硬,滑行吃力,教练也对她的表现表示疑惑。她索性回到休息室里直接躺倒,调整身体。

  决赛场上,杨洪琼从一开始就保持领先,她的摆臂幅度比以前都大,背部弓展有力,前胸贴到了双腿。“因为我前面拿了一个牌,我已经达到想要的高度了,主要就是去享受比赛了。”

  “我现在就想躺下,我累得很。”杨洪琼说。

  郑鹏和毛忠武包揽金银的场面在6日的男子长距离(坐姿)比赛中也出现过,两位队友在赛场上充满默契。毛忠武直言:“(下面比赛的)目标就是我跟郑鹏俩人继续保住属于中国的一、二名。”

  虽然已经35岁,但毛忠武20xx年才入队,很多年轻的队友都是他的师兄。“小将”入队晚,付出多,比别人早起,比别人晚睡。

  一年轮椅竞速,四年越野滑雪,毛忠武说:“我刚受伤的时候自己起来都是需要两个人扶的,头是晕的。这几年的训练让自己的体魄特别好,能滑下18公里,能在国际赛场上跟其他人一起竞技,我感觉这是天壤之别。”

  “借着这个平台我特别希望给残疾人朋友说,你们不管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命运跟你们开了什么样的玩笑,都要永不言弃。真的,自己的未来一定会更好的,只要我们积极努力。”

北京冬残奥会罕见名场面心得体会3

  在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北京体育大学的90名演员,身着雪白的服装,跟随圆舞曲,在“鸟巢”幻化成一朵朵闪亮的雪花,舞动出流动的冰雪世界。最后呈现出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火种的雪花的图案,伴随《冬奥之花多美丽》的音乐,火种缓缓升起到“鸟巢”上空。

  最初想了100组雪花造型

  2月13日凌晨1点,距离北京20xx年冬残奥开幕还有19天,位于顺义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的排练场地依然灯火通明,临时搭建的十米高台上,编导裴云用麦克不断喊着指令,90名演员在手语老师帮助下调整着自己的位置。“我们这个舞蹈俯瞰才是最好看的,只有在裴导那个位置才能看到整个雪花的造型。”编导李文倩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这次借调参与《圆舞曲》的编创。谈起《圆舞曲》的编创,她立刻一路小跑到场边的空地,在地上用一根根牙签摆出了各式各样的雪花造型,表示每根牙签就代表了一名演员,“我们最初想了100组雪花造型。”

  墙上的时钟还在滴答地走着,艺术团舞蹈一队聋人演员魏菁阳打着手语:“我们通常早上9点练到晚上11点,如果是在这个模拟场地排练就会排练得晚些。”每天工作人员会在群里发各节目第二天的排练时间和场地,《圆舞曲》的结束时间总是出现“拉晚”两个字,“拉晚就是没有点儿,直到完成当天的排练任务,最晚一次是到(半夜)2点。”

  磨破的舞鞋是她们的勋章

  “她们又来擦地板了,鞋都磨破了。”夜里十点半,刚转场来到模拟场地,看着躺在地上的演员,工作人员不经意地说。模拟场地是三个训练场馆中最大也是最冷的一个,演员穿着长羽绒服,舞蹈中有很多翻滚动作,要演员躺地上完成,一晚练下来,地面都干净了。

  两个多月的排练下来,大部分演员的舞蹈鞋都磨破了,魏菁阳用黄色胶布把红色棉舞蹈鞋缠住继续排练。“你可以看看刘巧的舞蹈鞋。”艺术团三队演员徐可心捂住脚趾头调皮地说。刘巧的舞蹈鞋已经可以开口“说话”了,她和她的队友都是艺术团附属学校20xx级学生,现在就读于长春大学舞蹈专业,“我们出发的时候,学校举行了欢送仪式,春节还寄来了零食大礼包。”学校的关心让她们备感温暖。艺术团新买的舞蹈鞋早早就到了基地,没人去换新鞋,“都不想换,磨损得太快,这样节约一些。”

  没有一名演员退出

  腿上、胳膊上、腰上到处都是淤青,魏菁阳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我们刚开始练,身上被椅子硌得到处是淤青,感觉身体都不是自己的,睡觉都能疼醒。”《圆舞曲》需要演员通过旋转椅子完成舞蹈动作,椅子和人的协调一致,控制好旋转,就成了舞蹈成功展示的关键,也是训练难度最大的地方,这需要长时间不断的练习和磨合,才能做到“人椅合一”。

  高强度的`训练,让演员的精神状态都高度紧张,尤其是还没经历过重大演出的四队学员。一天半夜,正在睡觉的郭京乐突然坐了起来,嘴里说着梦话“好累啊”,学员刘嘉星梦里坐起来打着节拍,嘴里说着“一二三四,错了错了”。同住的老师都被吓了一跳,开心一笑后转而又心疼这些刚读初三的学员。四队是艺术团20xx年面向全国招收的附属学校学员,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参加重大演出。

  艰苦的训练,身体的疼痛,很多演员都曾有过怨言,最后大家都坚持了下来。“为了祖国、为了冬残奥的信念,李文倩老师的暖心鼓励,大家的互相打气,最终让我们都坚持了下来。”魏菁阳坚定地说。

北京冬残奥会罕见名场面心得体会4

  3月5日结束的北京冬残奥会冬季两项女子短距离(视障)比赛中,中国运动员王跃和杨倩茹分获第四名和第五名。“虽然看不清世界,但想让世界看到我们。”赛后,中国运动员道出心声。

  北京冬残奥会冬季两项女子短距离(视障)比赛共有9名运动员参赛,其中有两位是中国运动员。根据出发名单,中国运动员杨倩茹在引导员于洪顺的引导下第2个出发,王跃在引导员李亚林的引导下第5个出发。在和引导员的密切配合下,两位运动员顺利完成了比赛,王跃获得第四,杨倩茹获得第五。

  “今天的表现比赛前预期要好,我发挥出了自己的实力。”赛后采访中,杨倩茹对比赛结果非常满意。

  20xx年出生的杨倩茹是来自北京的.运动员。刚进入北京残奥越野滑雪队时,身高一米七的她体重只有90斤,连完成训练都非常困难。为了变得强壮,她每晚睡前吃5个鸡蛋,为了追赶队友,她早晚各加练一堂课。终于,她的身体越来越强壮,和他人的差距也越来越小,并在亚洲杯上夺得两枚银牌。

  杨倩茹说,她要感谢所有支持她的人,尤其是引导员和教练。“他们当中缺了任何一个,都不会成就今天的我。”杨倩茹说,比赛过程中,引导员于洪顺一直在为她喊加油,给了她克服困难的勇气。

  “我从来没选择放弃,我会比从前更努力,更坚定。”本届冬残奥会,杨倩茹还将参加残奥冬季两项中长距离项目的比赛。

  22岁的王跃来自河北秦皇岛,接触冰雪运动时刚满17岁。作为一名残疾人运动员,在训练的道路上,王跃遇到的困难常人难以想象。但无论多困难,她都从未想过放弃。

  终于,在北京冬残奥会的舞台上,两人挑战自我,向世界展现了视障运动员的风采。

北京冬残奥会罕见名场面心得体会5

  在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展示环节,一位盲人的手掌上,映出了一枚国际残奥委会标志。这枚标志,经过手手相传,印在了每一个人的手掌中。这是历届残奥会与冬残奥会“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展示环节中,呈现出的最小的标志。掌心的标志,寓意着将残奥精神铭刻在心里,生生不息。这一画面,成为本届冬残奥会的经典时刻。

  8名旗手手执国际残奥委会会旗入场,升国际残奥委会会旗、唱国际残奥委会会歌。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宣誓。

  火炬传递仪式开始。8名火炬手全部为残疾人运动员,在体育场中高擎火炬进行最后的传递。本届残奥会点火方式仍然是由最后一棒的手持火炬转化为主火炬。

  还是那片“大雪花”,还是那束微火。不同的是,点火的人不一样了。最后一棒火炬手李端是盲人运动员,摸索着在大雪花中放置主火炬,全场观众大声为他加油喝彩。凝聚团结、友谊、进步的主火炬点燃,开幕式热情迎来又一波新的'高潮。

  开幕式导演沈晨说,“我们用了最大胆的方式,邀请一位盲人运动员来点火。到目前为止,在我所了解的残奥会和冬残奥会中,还没有过盲人运动员点火的先例”。

  火炬嵌入雪花火炬台,微火留在所有人心中。从这一刻,我们一起守护这心中的一捧微火,一起守护这触手可及的一片光明。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生命的意义从来都不是完美无缺,能够心怀炽热之情,唱响生命之歌,勇敢挑战极限的残奥运动员们,值得更多关注和掌声。每一个勇敢、坚定的追梦人都了不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了梦想,他们一路坚持,不惧风雪;他们挥洒汗水,追逐荣光;一切的努力,都源于心底的热爱。运动点燃希望,拼搏成就梦想。

  未来这10天,他们将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冬残奥会历史。

北京冬残奥会罕见名场面心得体会6

  四年一度的残奥会马上要举行了,大家都知道举行残奥会的目的是让残疾的朋友们像普通人一样拥有自己的梦想和实现梦想的机会!残奥会更加体现他们的自强不息,不向困难低头,奋力拼搏的顽强精神.他们对生活充满火一般的激情,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我从电视上看到许许多多的`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个个神采奕奕,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他们一定在心底暗下决心:我们一定会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不到最后一刻决不认输!虽然他们残疾了,但是他们身残志坚。他们动作看上去的都很娴熟,可是这一小小简单的动作,却是他们比常人多付出百倍的努力才换来的。

  我非常佩服这些坚持不懈残疾人。我们一定要学习他们勇敢面对困难,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一定也做得到。只要我们多付出一些努力,就能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梦想!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这样,非不能为也,盖因不去为也。比如,失去双臂以后还能夺得游泳金牌;没有一条腿,仍然能够参加正常人的奥运会并且获得不错的名次;双目失明,同样能在绿茵场上驰骋;连生活自理都十分困难,却是运动场上的骄子。他们没有菲尔普斯那样辉煌,也没有博尔特那样闻名于世,但当他们出现在北京残奥会的赛场上时,所有人都不禁为之动容。也许,我们还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身影已经深深镌刻在我们心里。通过他们,我们突然对人生以及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只要你想做,你努力去做,就没有不能做到的事情。

  残奥会就是这样在赛场之外让我们收获很多。扪心自问,比起他们,我们拥有健全的身躯,但或许少了永不放弃的努力。

  就像一句著名的广告词说的那样,世间“一切皆有可能”,其关键就是你敢不敢想,敢不敢做,能不能付出超出常人的汗水和决心。

  无论是在电视屏幕上还是在报纸上,残奥会就是这样走进我们的视野,给了所有人一个全新的感受。这些天,身边的人无论熟悉的还是陌生的,谈起残疾人运动员,谈起残奥会,每个人都露出肃然起敬的神情,许多人都若有所思地对过往的生活进行一番心灵的拷问。

  这就是残奥会与奥运会的不同之处,这就是为什么两个奥运会同样精彩的道理。

【北京冬残奥会罕见名场面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北京冬残奥会罕见名场面心得体会6篇04-14

冬残奥会罕见名场面心得体会04-28

北京冬残奥会罕见名场面学习心得(通用24篇)03-11

2022冬残奥会罕见名场面学习心得(精选6篇)03-11

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01-11

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15篇)02-23

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15篇02-23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作文(精选13篇)03-10

迎2022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精选6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