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

时间:2023-01-03 10:31:10 心得体会 投诉 投稿

《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

《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1

  近一段时间,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教师这一光荣而神圣的职业,以及教师的日常行为要求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更增强了自己的教育法制理念,也使我对一些不合法的行为有所了解,并引以为戒。下面谈一些我的体会:

  一、要有坚定的信念

  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才能够更好地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和高素质的人才。只有依法履行教师责任和义务,才能维护学生和自身的权益。

  二、要敬业奉献。

  教育者要先爱教育。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 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把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到所从事的教师职业之中,为党的教育事业努力,卓有成效地工作。记得在一次班会中,学生问我:“老师,你为什么选择了老师这一职业?在我们看来,老师很辛苦,地位也不是很高?”当时我是这样回答学生的,我说:“因为我喜欢孩子,我爱你们,喜欢和你们在一起,和你们在一起,我永远充满活力,老师也永远不会老;人们说当老师是最清贫的,但我要说,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因为我拥有了学生对我的爱和尊重,这是无价的呀,所以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当时学生掌声不断,我感觉到了当老师的幸福和自豪。我也在思考着,要得到学生的爱和尊重,我们就得敬业,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岗位;在敬业的基础上还要表现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乐于奉献,树立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

  三、对待学生要有爱心。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严慈相济”既有“严”的管教,又有“慈”的给予,充分表达出教师既要有父之严,又要有母之爱,两方面都要让孩子受益,更显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友”给人以亲切、信任、平等、易接近的感觉。“良师益友”就要求教师成为学生能终身受益的好老师、好朋友,建立了师生平等关系,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爱让我们温暖,爱让我们彼此信任,爱让我们心与心相连。只要老师把无私的爱奉献给每一个学生,那他(她)就是最伟大的、最成功的、最受人尊重的老师。

  要想做一个好教师,就要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不会是成功的教育。教师,当然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规章制度行事,但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往往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从爱孩子出发,时刻谨记师德规范,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不歧视体罚学生。对那些有过失的或者是调皮的学生进行教育要理智、冷静。只要多关心他们,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去教育他们,一定能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一片爱心。用爱感化学生,让他在感动中改变。

  有时教师会爱之切,责之深。但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有法治意识,一定要掌握合适的度,不可以违法。不能一厢情愿,更不能是强加的,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的批评教育是对他的爱护,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学生保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四、教书育人,管教管导。

  传授学生的.知识是老师的本份,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更是老师的职责所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寓德育于教学中,让学生做一个健康向上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甚至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起典范作用,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也认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因此,教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影响学生。

  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一定要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如果老师又做了,根本就没有任何说服力。但是真正做一个称职的老师,做学生的表率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我们是学生们的老师,我们的一举一动,对孩子们的影响极大。为人师表,从我做起。

  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自身素质高了自然而然治学能力将更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教师应该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进步,逐步成为行家高手。“终身学习”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不是因为仅钻研业务才去学习,而是在人生中每个时段(哪怕退休)都要学习,要活到老,学到老,努力充实自己,努力为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尽一份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决心时时处处以师德规范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饱满的热情、和蔼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让每一位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其实,教师也非圣贤,也会有过失,也会有牢骚,也需要人文关怀。别人把老师比喻成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而我希望自己是一个电灯泡,照亮别人的同时,也温暖了我自己!

《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2

  这一学期,学校领导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请我校的王嘉鹏老师为我们大家进行了一次有关中日文化、教育方面比较的讲座。听完这次讲座我受益匪浅,下来以后我也上网看了很多有关中日教育比较方面的资料,现将我收集到的资料和自己的一点浅薄看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教育是决定一个现代国家和民族发展水平的最根本原因之一,这一点相信已经得到了历史的证明。作为国民教育的对比,大概可以分为体制、内容、目的以及对象等几个方面,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对其理解和实践都各不相同,因此呈现出的结果也有分别。比如同样被认为是儒家文化圈的中国与日本,在这方面的差别就相当明显。甚至可以说,中国与日本的教育政策、中国人和日本人的教育理念的不同,正是导致两国近现代发展历程迥然不同的重要因素。直接地说,日本之所以总是能比中国先一步实现国力的腾飞,不论是明治时代还是二战之后,其教育优势的作用最不容忽视。

  那么,中日教育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很简单。中国的教育更具功利主义性质,而日本的教育则更强调人的素质提高。

  俄国人梅契尼科夫在经过长年客居欧美的生活后,于1874年来日本教授外语,后来写有《回忆明治维新》。他在书中写到,日本的苦力、女佣、马夫等社会底层人民也常常拿着书看,尽管那些小册子多是通俗小说,但这样高的识字率还是令他吃惊。和西方国家的经验相比,他不吝称之为“异常”。类似的观感,其他明治时代来日的外国人也曾有过。事实上,在此前的1872年,日本就开始实施了义务教育制。

  同时期的中国是何种状况呢?康有为估计,清末的童生大约为300万人,加上比此要少的秀才以上士人,则中国受过正规教育的文化阶层在四亿以上的总人口中,仍只能占据极少数。中国民众的绝大多数是文盲、半文盲,而日本即使贩夫走卒,也能够识字读书。以此来看,以国民当时的普遍文化水准比较,中国整体上不如日本。

  一种观点认为,日本的明治维新之所以成功,是由于“后发优势”,这个“后发”相对中国而言,即日本文化发展水平不如中国,所以能更加轻易摆脱过去的负担。但日本国民总体教育水准的高于中国,无疑是针对上述说法的一个极好质疑。日本的文化水准优势,还体现在“兰学”的盛行。以西方科技文化为内容的兰学,在江户时代也一直蓬勃发展。兰学学者受到社会各界的尊敬,收入也较高。

  另一方面,日本学者依田熹家在《日本的近代化:与中国的比较》中提到中国冯桂芬写于1860年的《采西学议》。冯桂芬称“习于夷者曰通事”,“皆市井佻达游闲,不齿乡里……其质鲁,其识浅,其心术又鄙……”依田宪家指出,中国的懂得西洋事物者与日本的同类人地位差别非常之大。这也正是魏源的《海国图制》在日本比在中国产生更大的轰动和影响的原因。(反驳所谓日本“后发”的又一个论据,《海国图制》在具有兰学基础的日本找到了它的大批读者,而在中国,魏源只能慨叹自己过于超前。)为何会有如此差距?依田熹家认为,根源是中国有科举制,而日本没有。

  科举制的内涵是什么?在于“学而优则仕”,教育和改变自己身份、地位的切身利益追求紧密相连。特别是到了明清两代,八股取士,更是将“学问”与仕途的关联标准化、制度化。这种功利目的极强的心态,是中国教育理念至今依旧的重大问题。著名的广告片《知识改变命运》,实际上继续宣传着同样的理念。知识的增长,固然可能带来命运的改变,但带着为了追求命运改变的迫切心情,与静下心来丰富提高自己素养的教育理念对比,前者无疑更容易出现偏差和失败。

  北大祝总斌教授在《论八股文取士制不容忽视的一个历史作用》一文中,称道八股取士因降低了学问门槛(只要掌握《四书》为主的八股文写作),对于士人的.数目从宋元的数十万人提高到明清的几百万人功不可没,因此中国的知识分子人数增加了,“文明程度得到相当大的提高,推动着历史的进展”。这是个似是而非的荒谬观点。前面已经提到了日本明治时代普及义务教育和中国八股取士的不同,八股取士人数纵然增长,仍然是一种精英意味十足的的少数人教育,远远不如普及性地提升民众整体文化水准。而士人人数的增长,和今天的大学扩招属于同等性质,仅有人数的增长,质量却出现下降。八股降低了门槛,但也培养出了众多范进式的“知识分子”。与日本相比,八股取士并没有带来一大批如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西乡隆盛、伊藤博文、福泽喻吉这样的人物。

  祝文中写到清代侍郎彭玉麟的故事。彭家务农,但全家辛苦劳动,甚至雇人来代替他耕地,勉强供他读书,只为了要他考中秀才,“为宗族光宠”。祝文以为此例子说明了八股文“推动平民子弟读书应试,提高其文化素质”,但忽略了彭读书的前提是整个宗族、包括“伯叔父及诸昆弟”不得不放弃读书的权利。这种期望一个人应试及第来光宗耀祖,改变命运的做法,是功利主义教育理念的最好体现。

  科举的最大特点,是通过教育,能够实现平民到仕宦阶层的飞跃,不管出身如何贫寒,只要考试过关,就可以博得“功名”。因此,科举在客观上缓和了社会内部的阶层矛盾,有助于大一统国家的政权稳定。这一点,已有很多学者专门论述。但仍有必要指出,祝文所说的八股取士带来“文明程度提高”和“历史进步”论点荒唐。明清是中国传统文明发展的下坡路阶段,八股取士是政府为了缓解社会内部越来越大的压力的重要手段,扩大人数的原因也在于此,正如今日之大学扩招,其目的并非在于兴办教育,只是为了拉动GDP增长假象。但是,科举的最大弊端,就在于将教育彻底功利化,使之更像是一种以回报率高低评价得失的投资。在旧话本小说中,表达类似观念的“格言”很多,最典型的,莫过于“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日本的情形则完全不同。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的社会,一直采用着世袭和血统制,社会阶层分隔明显,也没有科举这样的制度能够将其打破。然而,在江户时代,幕府为缓解社会矛盾,鼓励并支持社会各界钻研学问的风尚,对文化的普及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农民也好,商人也好,下级武士也好,每个人都可以追求自己喜爱的知识,但即使掌握了知识,其身份也不可能改变。知识的唯一好处就是提高自己的能力,这可以说是日本人教育理念的核心。

  从表面上看来,超越阶层隔阂的科举制似乎比日本的血统世袭制更加文明、科学,但判断一项历史制度的利弊,必须要把它和当时的现实环境结合起来分析。科举制度在唐宋和在明清的意义截然不同。八股取士确实具有合理性,却是维持一个老病文明苟延残喘的合理性,从文明需要新生的角度讲就成了不合理。日本的血统和世袭制不合理,激起下层社会的反弹变为变革的动力,就成了合理。

  日本的教育理念缺少中国过于强烈的功利色彩,却在某种程度上更加接近儒家的原本思想。比如说孔子的有教无类,其真正内涵应该只是强调教育的普及性,不因受教育者的身份地位差异而有别,并没有从中选拔的意思。中国过去的教育制度虽然看起来是“无类”,贫民也有中举当官的机会,可这个“出人头地”的结果正好是对“无类”的破坏。至于今天的中国教育,则连表面上的有教无类也难以做到了。

  前面提及的日本的阶层分隔,使得社会各阶层学习知识也都以本阶层实用、常用的优先。农民自然关注农学,商人则琢磨促进商品的销量,工匠揣摩技术改良……中国的《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作品都曾在日本倍受重视。这个优良传统至今在日本仍然得到了保持,特别是那些人数庞大的毕业于专业学校、甚至依靠自学的熟练技工,成为日本国力两次腾飞的最核心动力。而中国方面,科举的功利性质使得民众产生狭隘的心态,只把应试的知识当作学问,别的则不受重视,甚至把“没用”的学术就不当作学术。特别是八股取士,更是将士人的精力限制于有限的典籍之中,虽穷经皓首却脱离实际。今天,中国应试教育尤其发展到了畸形的地步,其“重点学校”制度赤裸裸体现出“为了中举的选拔”(依田熹家语)的明确目的,由此产生了“对不优秀者没必要进行充分教育”的错误后果。对比一下中国的职业技术学校,就可以看出问题的严重性。那里与其说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劳动者,不如说是丧失了充分教育权利的年轻人的收容所。

  在学习的目的上,依田熹家听到很多日本农民说,教育“对于提高常识是必要的”,这点和中国人“从单纯的日常需要出发”大不相同。在没有功利目的的前提下,教育更多的是为了提高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外语教育在中日两国的状况最能够说明问题。中国的外语教育是和应试、升迁、评定职称等一系列功利目的相连的,有些时候竟然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日本则更注重外语教育对于个人素质的裨益,虽然也有一些资格考试,但仅限于有必要的相关人士。最值得深思的例子,是日本的业余外语学校NOVA和中国的“同行”新东方。后者把应试型外语教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而前者的学员是社会各界对某种外语感兴趣的男女老少;后者的终极梦想是能够轻松应对外国的偏狭的语言测试,前者的宣传材料上写着最高目标是“不用字幕看懂外国电影”。然而,NOVA是东证大型上市企业,20xx年外语教育产业营业额达到615亿日元,整个日本的业余外语教育产业营业额竟达1233亿日元。这个数字清楚表明了日本人对素质教育的持久热情。目前,日本正在进行的是推进“终身教育”。在老龄化的趋势下,以退休老人为教育对象的各种产业前景看好。退休老人的学习热情,当然没有什么选拔和目的,但这种素质教育的完善,足以令中国人汗颜。

  一种功利当先的教育理念,一种素养至上的教育理念,其分歧表现林林总总,每一种都恰好是中国的弱点和日本的长处。中国人有必要向日本学习,首先应学习的就是教育。

《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3

  每当我们在提高成绩的压力之下不得不采用体罚学生的方式时,我常常在脑海中出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规定。那么,怎样在不体罚学生的前提下提高自己的成绩呢?以我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了一条就是:教师应做一流的激励大师。

  那么,教师应怎样激励学生呢?我这里总结了以下几条具体方法:

  一、赞美激励法 这种方法我们教师是经常用的。没有时间地点和环境的限制,你随时随地都可以对你的学生进行赞美。有人说:在恰当的时候从恰当人口中得到一次真诚赞美比金钱和名誉更有意义。这样的奖励所以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部分是因为教师在第一时间里注意到了学生的进步,并及时的`加以表扬和肯定。所以不妨对你的学生说:“太棒了”、你真行”、“真不错”等等来激励他们的点滴的进步。

  二、认可激励法认可也是赞美的一种形式,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尤其是老师以及自己所看重的人的肯定。学生的再不起眼的好表现若能得到老师的认可,都能对ta产生激励作用。比如:拍拍学生的肩膀,写一张简短的纸条,这类非正式小的表彰,比学校召开盛大的表彰大会的效果会更好。但此种方法不宜平凡使用。如果用得太多,其价值和效果就会降低。

  三、指导激励法如果你给予学生一的指导,就不仅帮助ta提高了成绩,更表示你关心ta,在乎ta .

  四、荣誉激励法 荣誉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我们可以为学习优秀的学生颁发荣誉称号,加强对他们的认可。比如可以在自己的班里设立“创意先锋”、 “智慧大师”、“爱心大使” “进步明星”等的称号,定期评选。就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我相信,当我们经常而且恰当地运用激励法,我们就可以不用或相对少用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成绩。

《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4

  即使我是一支蜡烛,也因该蜡炬成灰泪始干;即使我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即使我死后尸体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这首《光的赞歌》多少年来鞭策、激励着我,使我在小学教师这一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位卑未敢忘忧国”,时刻不忘自我肩负的使命,甘心境愿地为当的教育事业奋斗终生。

  从教22年来,我始终用教师职业道德标准来约束自我,我努力塑造自我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师魂;加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端正教育思想,诚实正直的师德;树立热爱全体学生,用共产主义思想引导学生去开辟人生道路,用知识去启发学生的智慧和心扉,用真诚的感情去滋润学生心灵,促进全面发展的师观;提高探索教书育人规律,得当的教学方法,良好育人艺术的师能;发扬作风朴实,工作踏实,尊重学生,平等、民主、勇于承认错误,富于同情心和正义感,严谨求实的师风。下头就来谈谈我在师德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我的收获。

  一、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行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我在学生面前必须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说道做到。任何工作有要求就有检查;不许学生在走廊里说话,我也决不触犯这一规定。不准学生随手丢垃圾并且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我必须做学生的榜样,学校里,走廊上我见到了垃圾,我必须主动捡起来,学生见我这样做,他们也进取效仿。劳动中脏活、累活我来干,几个懂事的孩子在我的带动下,纷纷走上前来与我一齐干,在他们的带动下,其他孩子也开始行动了。这样时间长了,孩子们慢慢养成了爱劳动,勇于克服困难的好习惯。在教育教学中,我时时、事事做学生的表率和楷模,而从不作“语言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二、教师要热爱学生,无私奉献。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挚的热爱自我的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取得教育成功的极为重要的保证。在这个团体里,我不仅仅关心生活困难、身体有病的学生,更多的是关心那些思想落后,表现较差,学习不佳的学生。帮忙他们改掉不良习惯,树立自信,培养学习兴趣。那里了理耗费了我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取得的`成绩也令我欣慰。我品尝到了当教师的幸福感。

  三、教师要努力学习,勇于创新。

  随着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把学生送出校门不难,而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祖国栋梁之才就非下大工夫不可。为了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我时刻提醒自我要钻研业务知识,我经常阅读教育教学刊物,学习名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经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我,补充自我。我经过博采众长,不断实践,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知识和经验,并在教学中能灵活运用。使自我的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多年的教学工作,让我在孩子身上倾注了满腔热情,洒下了辛勤的汗水,用辛勤耕耘打开了学生智慧的大门,引导他们不如人生的征程。也让我能在从教的道路上走得无怨无悔。

  学习了新修订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我更深的认识到:教师要教书育人,必先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一、勤恳敬业,乐于奉献

  教师的积极情绪、主动心态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不仅如此,教师的良好心态还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并形成良性循环。如今,由于社会对教师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工作任务的繁重,工作压力的加大,使很多教师产生了对工作的厌烦情绪,对工作的热情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工作的质量,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这种现状对教师自身发展、对学生成长的不利,要学会克服自己工作中的困难,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自己的工作,努力去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实现教师价值与学生成长的双赢。

  二、终身学习,拓宽知识

  终身教育,这是现代人必备的思想观念。做为教师,更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陶行知先生的“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的思想,虽然说了几十年,但在今天依然适用。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课程的改革,都需要教师去不断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这样,教师才能去适应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就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从各种渠道汲取新的营养,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在吸取新的知识、观念的过程中,还要善于反思、勤写笔记,注重积累,加强研究,以便真正有所提高,走向终身发展、不断进取的开拓之路。

  总之,通过师德规范的学习,我更加明白了:教育孩子的真正目的不在于传授多少课本知识,最重要的是教会他如何做人!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会学生做人,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因此,我会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时刻的鞭策自己,让它成为我教育事业中的一盏明灯。

《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5

  我认为每一个人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作为教师,也一样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同理,作为学生,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所以,我认为要做一位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自己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既受同学的影响也受教师的影响,而主要是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愿意接近的教师比学生不愿意接近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好的多。

  由此推断,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产生大的影响。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高尚教师道德的人。

  要让学生接近你,除了高尚的教师道德,教师的学识、权力、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的因素。但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因此我认为,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永远不如道德重要。

  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但对一位教师师德师风的真实准确的评价,往往是在其失去一切外表的吸引力、学术和行政的种种权力,以及对学生所能构成影响的所有因素之后,才能真正得到。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经过学习,深刻体会,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这样才能为人师表。教师素质重在师德,教师职业道德充分体现了教师特有的职业思想、职业情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教育是事业,是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还要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要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是教师处理师生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教师应当把这种爱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

  总之,我认为提高教师道德的学习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提高全体教师的道德修养,形成好的教师风气,这样整个教育事业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6

  今天,校长非常认真、仔细地和我们分析解读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我感触很深,这次学习让我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老师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而且更要加强学习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我们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下面结合这一次学习,谈谈个人体会:

  我想做任何事情、任何工作,首先都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就象校长所说的:爱岗就要敬业,爱岗不敬业那只是空话。而热爱教育事业,这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只有当我们喜欢并热爱某项事业时候才会义无反顾的选择某项事业,才会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积极进取,力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任务。我们老师也只有因为热爱教育事业,我们才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更好的服务于教育事业。

  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在职业劳动中,提高自身的`思想情操和道德品质,才能更加充分调动和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育实践中有所作为,有所前进,完成时代赋予的教育任务。

  在家,父母是学生学习的准则;在校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为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只有严于律已,以身作则,诲人不倦,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才能把教师当成良师益友。比如,在我们这个学校里,有很多班主任就是这样的,他们和班级学生一起打扫卫生,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试想有这样的班主任,害怕学生不听话吗?不过这也就要求老师们要做到第四点,时刻要以身作则,时刻记着自己是学生们的榜样。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象校长必须时刻牢记肩负社会的和历史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关心学生,以身示范,精心育人,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善于交流,及时沟通的氛围,也是保持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环境。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不但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教师应具备严谨治学态度,要有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孜孜不倦的吸收新鲜知识来充实自己,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通过这次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及日常生活中,我会时时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学会找问题;学会找公式;要懂得吃苦耐苦,要懂得包容,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7

  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通过学习,我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有了更深切的体会。老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高下,直接影响着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时代的要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

  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面对时代的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我们应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从宏观战略的高度认真学习和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积极参加职业道德学习,时刻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规范自身的育人行为,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两袖清风,一生清贫,这是对教师生活的概括;安贫乐教,甘于奉献,这是我们的心声,虽然这几年教师的工资提上去了,但比起其他行业,老师的总收入还是相对低一些。但我们不为此而沮丧。教好书育好人是我们的天职,事业心鞭策和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守护着之方田地,早出晚归,辛勤耕耘,站三尺讲台诲人不倦,用一支粉笔书写人生。我们团结协作,以自己的师德师魂铸就时代之骄子;我们为人师表,肩负着民族的重托,去开拓美好的未来。神圣的职责要求我们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必须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教师当“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涓涓爱河,浇灌心田。爱是教育的“魂”,爱能启迪智慧,能激发潜质。教师的爱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教师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有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充满科学、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师爱,是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

  我们在教育工作中要力求做到爱而得体、严而有理,才能把爱的动机和教育效果统一起来,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教师的爱是公平的,她不分贫穷和贵贱。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用爱心去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大爱无痕,让我们遵照“真情、真心、真诚”六个字去关爱每个孩子,让他们健康成长。

  加强学养,提高素质。课程改革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同时也对教师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教师认为学习只是学生的事,教师的任务只是"教",这是极为错误的认识。其实学习对教师来说同样重要。当前人类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社会知识更新迅猛,现有的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每个教师都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不断地充电,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教师要学会获得信息资源并有效利用这些资源,不断向专业方向发展。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掌握丰富的知识,努力提高现代教育技能,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现在"一桶水"的容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

  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会学生做人,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因此,我会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时刻的鞭策自己,让它成为我教育事业中的一盏明灯。让我们做一个适应时代的老师吧。

《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8

  本人根据教育局与学校有关文件精神,我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以下是我的一点心得:

  (一)以德为本,身正为范

  作为教师的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天真的孩子,我们对待孩子时要怀着一颗真诚的爱心,要把学生当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呵护。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美德,教师应当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学生,绝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有缺点或犯了错误的学生,一定要和风细雨,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细心,多一点责任心,多一点信心,多一点爱心……遇事一定要冷静,保持平常心。作为教师,要满腔热忱地帮助学生,树立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法制观念,不歧视学生,更不允许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影响力的大小,而教师的影响力主要由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和情感因素组成。身教重于言教,因为教师职业的示范性极其重要,所以要求自己必须时时、处处用模范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二)严谨治学,以德施教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北师大林崇德 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培桃育李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友谊,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书育人就实现了其根本功能。

  教师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事业,要求教师对待事业要拥有一颗高度敬业的责任心。对待事业要有责任心,对待他人和自己的生命时更要有责任心。如酒驾的违法行为,就是要我们不要忽视他人和自己的生命。

  总之,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使我深深地懂得遵守并落实职业道德是一名合格教师的首要素质。要加强师德修养,注重小节,增强规范意识,树立全面育人正确理念,坚决不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再向学生家长推销任何课辅材料,不做与教师职业身份不相符合的事情,坚决不出现违反职业道德行为,踏踏实实地做人,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

《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9

  一场没有演讲稿、没有ppt的激情演讲震撼了会场的300多位教师们。李老师的演讲以他艺术的掌握、心理学的学习、知识的渊博、独到的见解、人格的魅力、超强的记忆力等,使得老师们佩服、折服,获得现场全体教师多次热烈的掌声,我们每位教师受到了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深刻的师德教育。

  李老师围绕《做有幸福感的'一流教师》为主题谈论了一系列有关师德师风的独到见解。怎样做有幸福感的一流教师,李老师送给大家三个字,分别是:“品”、“爱”、“能”。

  “品”:教师的一流体现在品,尊严、自由、名声。

  李老师例举了很多实例指出作为一名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孩子,不能伤害孩子的尊严,做一个有品的教师,同时教育孩子从小做一个有品的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最重要的是传道,要让孩子知道人生最重要的是自由,不可在小时候养成品行问题,长大了会丢了自由。而名声就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上,自律和他律的结合才是师德师风的保证。

《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10

  古人说:“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德是一个人一生中永无止境的追求,对一个教师而言更是如此。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从教十年,送走了两届毕业班,而我却愈发地感到“师德”这一词语的深重。

  这段时间学校组织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规范的内容有六条: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通过反复学习,我认识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核心问题是“师德问题”,师德的核心问题则是“爱”:以无声的爱,去铸造永恒的师魂!

  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忠爱教育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育是辛苦的工作,但也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崇高事业。教师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的天职。只有发自内心地忠爱教育事业,才能无怨无悔地付出,同时最大地享受教育生活。

  每当看到一批批少年儿童在我的关怀下茁壮成长,踏出校门,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我都会感到由衷的欣慰;每当看到自己的学生取得了成绩,或者看到别人赞扬我的学生,或者经我成功转化的学生找我分享成功喜悦。这时,我都为自己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而感到无比的骄傲,那一刻,自己在工作中所有的辛酸都会一扫而光。

  忠爱教育,就是要爱岗敬业,默默奉献,把满腔的爱融入教育工作之中。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我们教师实实在在的付出,不是在工作中投机取巧,不是在名利面前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更不是事事以报酬的多少来衡量自己的工作。

  我对这份事业常常有着无限的热爱——无声的爱,毫不张扬的爱,发自内心的爱!在爱的驱使下,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满意;为教育贡献,为社会出力……在一生的奉献中,去收获充实的人生。

  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关爱学生

  孔子教导我们,教育要“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孜孜不倦的关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不以成绩区分,不因家庭而别。

  关爱学生,是教师所有“爱”的归宿点。教师对学生的“爱” ,必须是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有些小事常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比如,学生病了,打个电话通知家长,或者亲自把他送回家,住院时记得到医院里去看望。学生病假回校,主动为他补课;并且时时注意天气情况,提醒学生添减衣服。这些虽然是小事,但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的记忆却是很深的。我们送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是更多的真心回报。每每听到学生们发自真心的感激之语时,我总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充盈心头。

  俗话说,“爱”能使“冰雪融化”。特别是对后进生,只要我们对他们倾注真心的爱,并把握好教育时机,掌握恰当的方法,我们相信,顽童也是可以转化的。因为有了爱,教书育人才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因为有了爱,我们看差生时才不会有“看不顺眼”的现象,我们才会很乐意地去想办法去改变他们。

  我班有个叫卢金林的女同学,来自外地,性格较为孤僻自卑,平时不大与同学相处,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座位上,无论问她什么,她总是点头或摇头,很少开口说话;不仅如此,她双科学习基础也十分差,汉语拼音不会拼读,简单的计算题不会算。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并没有对她不理不睬,而是有意亲近她,时常找她谈心,慢慢地开启她的心扉;在课堂上常叫她回答简单的问题,培养她的自信心;课后让她参与游戏活动,以消除她的自卑感。经过一年来的耐心引导,她真的转变了,变得自信了,课堂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做练习作业遇到不会做的时候,她会主动问老师或同学。经过她的努力,她的学习成绩进步很明显。对此,她的妈妈十分感动,经常跟附近的群众说:“王老师真好!在孩子身上用了很多工夫,比我这个亲妈还耐心;如果没有她的关心,不知金林这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子……”话语虽短,却让我感动备至。

  新规范还指出:教师应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我想这是每位教师必须做到的,这也是一位教师应有的高尚道德。当学生生命受到威胁,受到伤害时,作为一名教师应在学生危急时挺身而出,应向汶川地震中的英雄们学习,学习他们生死关头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奋不顾身、拼死保护学生的英勇献身精神;学习他们危难时刻坚守岗位、忠于职守、不畏艰难险阻、奋力抢救学生拼搏奉献的精神。我想,这正是教师爱学生的最高体现。

  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珍爱自己

  首先是身体健康。作为教师,应在保证教学的同时,充分保证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健康的身体。从短期来看,只有身体上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精神上才能得到保证,这样的教师在课堂上才会是有精神、有活力的教师;从长远来看,身体健康,才能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很多教师忙于工作,没有注意锻炼身体,这是要引起注意的问题。

  其次是心理健康。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界定是:“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一种安宁平静的稳定状态。”一名教师,尤其小学教师,更要注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小学教师所面临的对象,是在身体和心理都正在发育的儿童,教师心理健康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及将来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阳光的人,用自己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既让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也用爱的阳光去温暖每一个学生!

  作为教师,珍爱自己,还体现在爱惜自己的声誉,注重自己的行为方面。特别是在现在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各种思想相互碰撞,教师的人生态度不仅关系到自己是否拥有幸福的人生,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过程。教师要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精神情操,高尚的行为仪表,“言传身教”,为学生乃至社会上的人做出表率,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一个不珍爱自己的教师,是谈不上爱教育和爱学生的。

  珍爱自己,还要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规范中要求教师“终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育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身的继续学习。一定要与时俱进,学而不厌,积极进取,做到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做一名“学习型”的优秀教师。有了良好的素质、过硬的本领,才会在工作中自信,在生活中快乐,才会有积极的教育态度和人生观念,才会不迷失工作和前进的方向。

  忠爱教育、关爱学生、珍爱自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基本道德要求。作为一名教师,需要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钻研,扎扎实实地工作,才能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才是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最好诠释。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工作,让更多的孩子健康成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啊,你既然已经制成,那就无怨无悔地燃烧吧——燃烧出你的光亮,燃烧出你的灵魂!

《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11

  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感受到自身的压力重,培养下一代是我们的责任。教师的工作也是良心活儿,作为幼儿教师更是要把爱心放在第一位,所以教师的品德和职业道德尤为重要,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幼儿,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孩子、感化孩子,使幼儿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我感觉要成为师德高尚的老师,我有以下心得:

  一是教师要经常自省。我认为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为人师,不仅要对幼儿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如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教学,也可以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塞责履行教学工作。如果我们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成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省自己可以激励自己,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一个人,贵在有自知之明,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长处在哪里,缺点在何处,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骄傲自满,时间一长,就会退步,就会降低自己威信。当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二是要正确对待幼儿的意见。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我认为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幼关系,教师与孩子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会教学相长,形成一种师徒般的师幼关系,但处理不好,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教师不愿教,孩子不愿学的局面。老师应去研究幼儿的心理和个性,然后根据不同个性的孩子因材施教,去处理一些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要多了解幼儿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还是教与学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幼儿的要求,我们的办法才会更多,处理问题会更慎重,师幼间只要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就会比较顺利。

  三是必须树立平等对待观。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我们老师没有把他发掘出来。每一位幼儿都是祖国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对待,教师应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教师应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孩子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四是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促进幼儿的智力、潜能共同开发。作为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对幼儿严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认为师幼间就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简单关系,因为这种不平等的师幼关系会阻碍平等交流,观点具有“权威性”,久之则会压抑孩子的潜能,不利创新人才的培养。我时常会注意到了孩子的一些想法,尽量让其讲完其看法,然后我再讲讲我的看法,不同之处我们探讨,这样可激发孩子的一些有见解的想法和看法。同时对我们教师的思维也有启发意义。可以说教学应以“人”为本,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创新。

  好的师德师风具体表现,就是师幼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既然做“慈母”,就要关心爱护孩子,对孩子负责。教师切勿将此言理解为可以用“家长”的身份来干涉幼儿、指使幼儿甚至利用幼儿。有句古话说,“人有德于尔,尔不可忘。尔有德于人,尔不可不忘也”。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孩子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挑好肩上这副教书育人的重担。

《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12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提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点要求,这表明了对教师的高度关注。

  “终身学习”在师德规范中也比较惹眼。我们需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在读书学习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这是我们的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苏霍姆林斯曾疾呼:“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与此。”所以教师就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地充实自己,使自己的知识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学习,努力实践,不断反思。严格做到以下几点:

  1、许许多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取决于积极主动的心态。而教师的积极情绪、主动心态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不仅如此,教师的良好心态还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并形成良性循环。

  2、要养成宽容公正的爱心,这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核心原则。教师必须学会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所面对的是涉世不深、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孩子呢?严是一种爱,宽容也是一种爱。宽容是一种信任,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仁慈。同时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3、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教师走向终身发展的基本原则。终身教育,这是现代人必备的思想观念,教师更应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以便真正有所提高,走向终身发展、不断进取的开拓之路。

《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13

  最近学校组织学习了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违法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以下是我此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第一、无规矩不成方圆,有规范就得严格执行

  关于《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我觉得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教师道德及教学就不能提升。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学生的启蒙人、开拓者。然而特别是教师收礼、有偿补课甚至教师侵犯学生等现象严重损害了教师整体形象,玷污了原本洁净的师生关系。各种学生都有不同的心态,面对学生的过失,教师应予以教育,不应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面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是和谐可亲的。

  从社会期望来看,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社会责任要远重于其他职业。世界各国都对教师的职业行为都提出更高的伦理道德要求,设定师德红线也是许多重视教育的国家采取的必要措施。

  第二、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石

  敬业,就是敬重自己从事的事业,热爱自己的事业,专心致力于自己的事业,千方百计将自己的事情办好。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更是一种责任。对于教师来说,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就是忠诚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社会与人民对教师寄予重望,因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生本人和家长对教师也寄予很高的期望。教师被称作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因为教师的责任是培养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善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良好素质,而其中敬业精神是首要的、最基本的素质。

  第三、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

  当前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人民群众进一步期待着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该以爱与责任为核心。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身心地去爱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各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爱心”就是前提。“以己之爱,启他心灵。”教师要真诚地热爱学生,视之为子女,以满腔热情教育学生,用爱营造平等、民主、温暖、和谐的学习氛围。

  纵观教育发展进程,“为人师表”可谓是师德话题中永恒的主旋律。“师表”意思是指学习的榜样。为人师表是对教师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多元化随之带来了教育的多元化,教师对社会公众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公众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直接。“为人师表”的内涵正从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刻板的“师表”向多元化转变。为人师表是任何国家、任何时代、任何学校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它既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命题,又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命题。

  除了父母,教师与学生相处时间最多,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影响极大,尤其是行。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在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才能为人师。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学生总是以老师作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使我深深地懂得遵守并落实职业道德是一名合格教师的首要素质。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一定会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再认识,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

《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14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是社会的典范,学生发展的引路人。所以教师应以其高尚而富有魅力的人格,以身示范。教师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我国素有崇尚师德,倡扬师德的优良传统。孔子云:“三人行,必有吾师”,昌黎先生亦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足见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师”的推崇。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著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工作人员,二十几年来的教育教学生涯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师,在对学生实行教育的过程中,单纯用一种教育方式,常常显得不能够适应学生群体复杂,个体性格突出的特点,所以,作为新时代下的教师,我们既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为了适应素质教育,新课程教育理念的需要,我如何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呢?

  一、加强师德修养

  师德师风不仅体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风、学风,而且对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与道德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用自己高尚的品质感染学生,自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还能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成才。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有力保障,加强师德修养的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师遵守师德规范的自觉性。我要自觉地、认真地加强学习,启迪自我的心灵,完善人格素质,追求人性的完美,锤炼自我,修养自我,超越自我,将教师的师德规范、准则转化为个人的内心信念。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现实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对待读者,我们都把自己当做是一名管理者,而他们成了被管理者。也因为此,我们不能以一个公正、平等的心态去对待他们。当他们犯错误时,我们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去看待。尊重学生的实质是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他们成长的伙伴,成为他们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

  二、热爱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教师热爱学生,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通过“国培”学习,我进一步懂得: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广交朋友,多开展谈心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用爱去赢得一切学生的信赖。特别对于那些学困生,不要讽刺、挖苦、嘲笑他们,要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竭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出自真心地去赞扬、去鼓励,为他们提供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帮他们树立起自信的风帆。这样才是一名新时代的合格的老师。

  三、爱岗敬业

  在日常的工作中,工作要有责任心,爱岗敬业,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勤于奉献。我们要以生为本,以爱为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特点和道德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产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才能有献身教育的信心和决心,才能不为名、不为利,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价值,把培养好下一代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我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几年来,经过各种学习,特别是经过这次“国培”,对师德认识有一个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可以说在师德认识上有了很大提高,深深地懂得爱岗敬业是一个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履行教书育人工作的原动力。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立足根本。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态度、情趣、品行、乃至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都对学生有很大的直接影响。所以教师不仅处处事事都应“严于”做到“身正为范”,以自己的良好形象来教育和感化学生,更要求教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诚实谦虚的品质、勤奋好学的作风和礼貌待人的素养。

  总之,教师只有不断给学生真诚的爱,诚挚的说服教育,才能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爱心是师德的灵魂,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点燃明亮学生心灵的火焰。

《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15

  为期两天的培训真是让自己收获累累,特别是有关师德方面的培训,让我感慨良多,下面我就本次培训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教师肩负着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师德如何,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影响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要提高自身师德,我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思想上,要常提醒自己“严格要求”

  在学生眼中,教师是榜样,是楷模,甚至是偶像。教师的文化修养,道德情操,思想境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我就常提醒自己要严格要求,并努力做到:

  1、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发者,更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和道德的体现者。教师更应该处处为人师表,不仅要做到严格要求自己,诚实可信,热度大方,而且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

  3、加强道德修养,树立优良的教师形象。

  二、学习上,要常提醒自己“不断努力”

  结面对机遇和挑战,教师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加强学习。为此,我就常提醒自己不断努力,不断学习,并具备以下认识:

  第一、终生学习认识。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和经济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速度异常迅速。教师只有如饥似渴的`汲取各方面的新知识、新观念,使自己成为学识渊博,教学本领过硬,学生认可、欢迎和喜欢的教师,才能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这种学到老,修养到老的精神永远鼓励着教师们要严格要求自己。

  第二、树立创新认识。教师的创新认识和创新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基础。只有教师具备创新认识,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的学生。一个教师只有真正树立起终生学习认识和创新认识,具有师德高尚、广博学识、高超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堪称楷模的师德风范,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知识智能结构合理而完整,能跟上时代步伐,能适应高速发展社会需要的教师,才能真正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才能获得学生、父母、社会如诗如歌地赞美。

  三、工作中,要常提醒自己师爱是教育之本,爱心是教师之魂

  喜怒哀乐,人之常情。教师也是食人间烟火的凡人,当然情绪也会受到周围事物的影响,更何况处于幼稚的学生中间,往往会遇到意想不到问题和烦恼,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勃然大怒,乃至过激行为。为此,我就有必要常提醒自己做到“宽容”、“耐心”和“自控”。

  总之,要提高师德,关键是要提高教师修养的自觉性。我必须经常提醒自己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上提高修养的自觉性,应着眼于自己思想的转化,把道德规范、原则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继而表现为自己一贯的道德行为。这样,师德才会在我们的心中。

  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和社会行为,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根据滕州市教育局和西岗镇教委有关通知、文件精神的要求,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进行了为期2天的寒假政治理论学习。与会老师认真学习并做了笔记。通过学习,全体教师获益匪浅,无论是思想政治素质,还是职业道德修养,都有了极大的提高,教师们一致认为:假期所学,于今后工作实践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现将些次学习小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此次寒期政治理论学习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以增强教师魅力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标,旨在通过学习,使教师能与时俱进,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乐于奉献,在教书育人的千秋伟业中,领跑时代前列。学区全体教师在学习中都达此共识。

  二、健全机构,精心组织

  为了切实开展此次学习活动,使之取得实效,我校领导小组提前召开了有关学习的组织筹备会,对学习的各项工作作了统一的安排布置,要求讲解人员预先作好充分准备,备讲资料齐全,学习记录详实,先学习后讨论,要求讨论发言积极,人人过关。由于有了以上措施,这项寒假政治学习组织得非常成功。

  三、严明纪律,严格要求

  学习期间,教师严格遵守作息制度,严格考勤,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精心做好教师讨论记录。对学习不认真,认识不到位,心得体会撰写不深刻,敷衍了事的教师,学校要重新组织专人学习。学习和讨论期间,不得使用通讯工具(可将其设置为静音状态),不得带孩子进入学习讨论地点。

  四、内容充实,讨论热烈

  本次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根本大计,教育为本》、教育部《关于重新修订和引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滕州市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办法》、《滕州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滕州市教学事故处理办法》等14项内容。学习后采取集中分组讨论,教师针对当天所学,结合实际,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最终达成共识。通过讨论,全体教师更深刻地领会了所学内容的精髓。

  总之,这次假期政治学习使教师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修养得到了提高,对于我西马学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师学习职业道德的心得体会01-08

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06-08

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心得体会05-16

教师的职业道德总结04-01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12-19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05-06

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范文05-12

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心得体会07-20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