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使用管理规定心得体会

时间:2022-04-23 08:24:09 心得体会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手机使用管理规定心得体会(精选5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手机使用管理规定心得体会(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手机使用管理规定心得体会(精选5篇)

  手机使用管理规定心得体会1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大学生每人至少拥有一部智能手机,手机在大学生活里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发挥其巨大的作用。但同时,造成了大学生某些不良习惯,带来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近六成大学生上课每十分钟看一次手机。上课玩手机已成了国际难题。

  很多大学生现在上课不带课本,必带充电宝,每隔几分钟就刷刷QQ空间、微博、朋友圈,课堂上学生“低头族”、“手指控”见惯不怪,学生玩得开心,却忽略了老师的感受。面对这种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来解决。

  第一,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制度来规范学生。

  我们学校做的不错,听师弟们说,他们这届开始,上课前都要把手机静音放到提前准备好的箱子里每个人的手机占固定位置,放时好放,拿时好拿。但是也不乏一些人拿备用山寨机代替,上课仍然玩。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出台规章制度,把上课玩手机列入综合测评减分程序,同时,老师做好记录上课玩手机加入到平时成绩减分项目,让学生从心理上戒掉“手机”瘾。

  第二,俗话说,严师出高徒,老师们应以严教学。

  大二时,我们“有幸”让赵娟老师代课,大家都深感惧怕。赵老师上课严时出了名的',上课的时候不能交头接耳,不能说话,不能趴桌子,在黑板上讲课时必须抬头看黑板,更不能玩手机,上课手机必须静音,连震动都不行,不然,轻则狠狠的一顿批,重则报到辅导员那,平时成绩判零。这是她上第一节课立下的规矩,在以后的上课中其实没有那么的严重。上课时有不听课睡觉的,她就停下来讽刺一下那个学生,让他一下子回过来神,上课有人忘静音手机,只是停一下,瞪那个学生一会,然后继续讲课。上她的课没有玩手机的,都很认真听讲,让我们学了不少知识,期末考试就轻松了很多。她的严厉是表面上的,刚开始就先给了我们一个吓马威。老师们可以向她学一下。

  第三,最关键的也是我们自己去戒掉这个瘾。

  大学生玩手机是为打发时间,大学期间很是迷茫,要想真正克服,就必须树立近期理想为考试而学习,为有更好的出路而增加自己的知识、能力。要不断学习,增强自控力,跟周边学习认真的同学比,培养学习的兴趣。我之前也是不喜欢听课,感觉很无聊,听也听不懂,所以就时常拿出手机玩,聊个天,看个视频。可是经过一学期,成绩一直比不上我们班第一的同学,她上课认真听讲,从来没有玩过,上课总是坐在最前排。我一直不服气,上课想玩手机了就看她一眼,上课一直跟她比认真,虽然最后的成绩仍然没有比过她,但最后上课没再怎么玩过手机。很多同学面对期末考试或是考研,都把智能手机换成山寨机,减少了玩手机次数,目标是明确的,所以对于那些自制力差的同学可以试试这种方法。

  青春留不住,不要在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据报道,20xx年10月,广西师范学院学生会发起了“无手机课堂”的倡议活动,得到大多数学生的积极配合。随后,全区10多所高校共同倡议推广“无手机课堂”在全校各个教室、教学楼设置提示语,让游离在课堂之外的大学生心无旁骛,回归课堂,取得了显著效果。“无手机课堂是值得倡导的。”玉林师范学院思想政治课的陈老师表示,“青春留不住,当大学生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人家80岁都能做的事,那要青春干吗?”

  引导大学生制定大学生涯规划,从大学生自身改善不合理使用手机的状况是重中之重。大学生要对自己的生涯发展做出前瞻性的规划与设计,减少在人生路上的徘徊于困惑。设立人生理想,规划短期目标,可以充实日常生活,健康规律地生活与学习。当学生老想着玩手机的时候,一定要想想那些睡得比你晚、起得比你早、跑得比你卖力、天赋还比你高的‘牛人’,他们早已在晨光中跑向那个你永远只能眺望的远方。

  手机使用管理规定心得体会2

  教育时评传统文化的回归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从制度层面上明确了各个学段的学生要学习哪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小学低年级初步感受汉字美,了解家乡习俗;小学高年级熟练书写正楷字,诵读古诗;初中阶段要临摹名家书法,参加传统礼仪和节庆活动;高中阶段要阅读经典,增强民族自信;大学阶段深入学习古代思想文化重要典籍。与此同时,为了给传统文化的学习提供优秀师资保障,《纲要》规定,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内容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比重;鼓励民间艺人、技艺大师、非遗传承人参与职业教育教学;建立非遗传承人“双向进入”机制,设立技艺指导大师特设岗位,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成立大师工作室。

  文化是民族的生命。在历史延续中形成、发展的文化,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渗透在民族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等方面。中国三千年以上的农耕文明,哺育了以此为土壤的传统文化,根深枝茂,花灼实蕡。近代以来,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农业文明逐渐式微,传统文化产生和长期赖以生长的经济结构发生改变,欧风美雨的西方文化价值随着现代化的潮流不断融入我们的生活中。

  社会转型时期,我们迎来了文化的多元化以及随之而来的道德多元化,但在热闹的多元价值观背后,却常常感受到社会心态和文化的失范。究其根源是社会主流文化的缺失导致主流道德的缺失,人们更多基于情感化和相对主义来作出选择。在此意义上,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纳入教育的范畴,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浸润“尊长辈、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的德育内涵,有切实的精神培育价值。

  由于生活方式已经发生极大变化,在不少人看来,传统和现代显得很疏离。可是,传统和现代应该是并行不悖的,甚至可以说,更好的现代化必须从传统的优秀文化中汲取养分。历史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经了世代的.选择与积淀,真正的中国范儿与社会基本价值需要对传统文化持一分敬畏心,尊重其价值,但不因循封闭,传承优秀的技艺和理念,在更开放的现代化舞台上,更自信地前行。

  “无手机课堂”打了谁的脸。对于现代人而言,手机随身带差不多已经成了大家的基本共识。近两年,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以破竹之势覆盖了市场,丰富的娱乐和社交网络平台,使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手机依赖症中的一员。“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和你在一起,而你却在埋头刷手机。”“找到wifi,就像找到了组织。”各种调侃令人哑然。

  三月以来,国内多所大学纷纷开始倡导“无手机课堂”:在上课之前,将手机调成静音;放在指定区域,以期达到促使学生们集中精力认真听课的目的。学生把矛头指向了手机,将其看做是“离间”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关系、影响学习的“罪魁祸首”。

  通过采取“无手机课堂”这样的方式,的确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对于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可是对于学习而言,自律才是最根本的,大学生更是如此。学生上课时宁愿乐此不疲地埋头刷手机看新闻、逛论坛,在社交媒体上与朋友交流,却不愿认真听老师讲课,有时忘带手机甚至会失望地感慨一句“没带手机,这节课怎么过”。这时,学生的心思是完全没有在课堂上的,潜台词是:这课也没什么意思,还不如我自己找点有意思的事情做。如果学生能够从课堂本身获得乐趣,能够被教师身上萦绕的智性魅力所感染,自然而然会把听课定义为当下最重要的事,集中注意力。

  青年一代是在互联网思维下成长起来的。对于他们很多人而言,手机不仅是一个单纯的通讯工具,而是一种长期习惯的生活方式。采用特殊手段的“人机分离”是难以长期维持的。手机只是一个工具,它强大的功能也给学习的方式提供了多样性的可能。“无手机课堂”的目的显然不是无手机,而是针对课堂积弊日深,学生荒废学业、茫然度日的典型大学现状,不得已实行的一个“下策”之举,不管有效与否,终归是有些无奈。但我从中看到的惊喜是,在几乎整个社会都陷于电源插头所带来的“娱乐至死”氛围中时,学生看到了自己所喜爱的事物带来的危机,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巴掌,然后呼吁不把手机带到课堂,以最直接的方式进行自我约束,表达出渴望回归课堂学有所成的良好希冀。

  手机使用管理规定心得体会3

  用电视、绘本替代手机,我女儿上小班,之前给她玩手机是想让她学些汉子和数字,没想到她迷上了里面的游戏——《纪念碑谷》,被说孩子了,我们大人也喜欢玩这个游戏,我女儿还玩的有模有样,通了很多关,从中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所以停不下来了。一放学回来就要手机,作业也不写了。

  等她把这款游戏玩的都玩通关了没什么兴趣之后,对手机的依赖性减少了,我就把手机藏起来了,只要不给她看见手机,她就不会想起来要玩。有时候她还是会粘着我要手机,我就给她看电视,看动画片。刚开始不干,硬要玩手机,这时候父母就要坚持住了,一定不能给,哭闹也不行。闹了一会就被电视里的动画片吸引了,如此坚持了一股星期,渐渐地就忘了她的手机了。

  你可以想想你的孩子究竟迷念手机里的什么东西,如果是游戏可以删掉,如果是视频、动画片,那可以给她看电视嘛。

  幼儿时期迷念手机,还能戒掉,如果孩子大了,懂得很多事情,再要戒掉就难了,就像很多青少年戒网瘾一样,特困难。所以在孩子小,怎么都要给她戒掉,经常长时间玩手机,不仅影响视力,也会影响智力的发育。

  除了给她看电视,其实还有很多的'方法,孩子小注意力容易转移。比如给她买绘本,跟她一起读。我给我女儿买了很多的绘本来读,她很喜欢讲故事,我每次说“来,宝宝我们讲故事咯”,她就很高兴的把绘本书拿出来了,听多了她记住了这个故事,即使不认识字,她都能读出很多句子出来。还会把我给她讲的故事来讲给我听,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既长了知识,又戒掉了手机瘾。

  当然也可以多带孩子出玩,幼儿之所以爱玩手机,可能也是太缺少陪伴,真正的陪她玩,而不是你玩你的手机,让她一个人玩。

  手机使用管理规定心得体会4

  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强化课堂纪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5月份以来,生命学院在20xx本科年级推行“无手机课堂”试点活动,并向全院学生发出倡议书,积极开展“创无手机课堂,加强学风建设”活动。“无手机课堂”是生命科学学院扎实推进优良学风建设、促使广大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仅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及听课质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同时拉近了班级成员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是积极践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西大学风的有益尝试。20xx年9月开学以来,学院在所有大一大二年级班全面实行“无手机课堂”,以实际举措扎实推进班风、学风建设,为进一步提高生命学院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强化课堂纪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5月份以来,生命学院在20xx本科年级推行“无手机课堂”试点活动,并向全院学生发出倡议书,积极开展“创无手机课堂,加强学风建设”活动。

  “无手机课堂”是生命科学学院扎实推进优良学风建设、促使广大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仅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及听课质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同时拉近了班级成员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是积极践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西大学风的有益尝试。20xx年9月开学以来,学院在所有大一大二年级班全面实行“无手机课堂”,以实际举措扎实推进班风、学风建设,为进一步提高生命学院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手机使用管理规定心得体会5

  上课玩手机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习惯,不管是上什么选修课还是专业课,都能看到有同学低头玩手机,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很多同学明明知道不应该上课玩手机,但还是抵制不住“手机”的诱惑。因此我们班举办了“无手机课堂”的活动,我也积极地参与其中。在参与“无手机课堂”的活动中,心得体会按时在上课时上交手机,做到上课不玩手机,认真听讲。众所周知,上课玩手机不利于上课的听讲效率,容易错过老师所讲的重点,严重影响到学习。上交手机后,提高了上课的效率,积极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互动当中,不仅把握了老师所传授的课堂知识,也可以有时间延伸到课堂拓展的方面。

  “无手机课堂”的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改正上课玩手机,过分依赖手机的坏习惯,和以前相比,由于上课没有手机的诱惑,能更好的吸收老师讲授的只是,课后的负担也会比较少,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至于一头雾水,只要稍作复习就可以按时并且准确的完成作业。不仅有利于体感自己的平时成绩,也可以让自己在考试前减轻负担,一举两得。我觉得对于老师而言,更多的同学愿意上课听讲了,老师就会传授更多的知识,也会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使课堂更加充满生机,更加生动。

  总而言之,无手机课堂对我们学习是有好处的。我们应该积极地参与到该活动中,抵制住手机的诱惑,在学习上约束自己,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手机使用管理规定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空调使用管理规定(通用24篇)07-27

学生管理规定的心得体会04-14

学生管理规定心得体会04-25

大学管理规定心得体会04-12

学习学生管理规定心得体会02-23

学习学生管理规定心得11-02

2021手机管理心得体会(精选8篇)02-09

学习学生管理规定心得7篇11-02

奖惩规定心得体会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