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2024-04-19 17:00:13 玉华 心得体会 投诉 投稿

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4篇)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4篇)

  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1

  今天参加新一轮高中数学课改培训,看了视频中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对新教材的详细说明,使得自己对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对新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评价理念、等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明白岗前培训的重要意义,使我对新课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更加走近了新课程。下面是我参加今天培训的一些体会:

  1、对新课程的认识: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数学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内容,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1)、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的把握和定量的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它在人类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所以数学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并且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

  (2)、更注重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教材的'设计更注重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研究,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潜能与创造性。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因为生活环境,智力发展,性格特点等多种原因会造成,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有差异,表现出学习的效果不尽相同。这种现象是切实存在的,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对每个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3)、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高中数学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其中系列1、系列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系列3、系列4由若干专题组成;每个模块2学分(36学时),每个专题1学分(18学时),每个专题可组成1个模块。对于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愿望进行选择。

  2、听到了一种声音:

  在培训期间,我们无论是在这看视频中,还是在茶余饭后,我们都能听到另外一种声音,感受到合弦的美。数学课程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显然不是只凭热情和勇气就能一蹴而就的冒险之旅。" 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从而,在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的同时,我们也就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中国的传统一定不要轻易否定与抛弃。比如说,"双基"教学是中国的特色与传统,继承的同时要理解与吃透它的内涵。我们应正视所存在的问题。其中,有的是在过去就已暴露出来而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更多地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而暴露出来的诸多弊端。因此,总结好的传统,认清存在的问题,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我们应抱着"扬弃"的观点辨证对待传统教学,不要盲目继承,更不要全盘否定,正视存在的问题,进行批判改正,根据新时代的要求走一条自己的路。

  3、体会到了课改的艰辛:

  我在学习之余,与各地的教师私下也做了交流,深感课程改革前途光明,但眼下困难与阻力也不容忽视。高中与初中的课程衔接问题,高考的问题;课程标准与教材中的问题;市场上大量充斥的滥编滥印的教辅教材问题;教师的素质水平和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以及培训的一些问题……几天的学习紧张而有序,研修使我们了解了课程改革的理念,了解了数学教育的方向,了解了教材的设计思路,了解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也体会到了课程改革的艰辛。

  4、增加了新的思考:

  我觉得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身上的担子都不轻,因为进行新课程仅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比较充分的理论准备,必须要有教育观念的更新。为了课程改革的成功,为了下一代人的数学教育,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应关注,都应思考,都应行动,都应付出,都应探索。为了课程改革的成功,为了数学教育的美好明天,让我们共同努力,在新课程的土地上辛勤耕耘。让我们共同努力迎接新课程,实践新课程,直面新课程,为全国的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

  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

  通过紧张有序的学习,交流、研讨、评论等对这次课程培训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之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深刻的答案。同时也“被迫”对自己的心态和角色进行了调整——原先想既然是远程培训,也不会很紧张,可是从培训的第一天起,就体会到了——放松一下的想法都让这每天的听、想、写等无形的压力赶的无影无踪。培训真的是既太紧太辛苦!

  在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和视频学习中:不但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让我对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经过这一个阶段的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课改必须更新教师观念:

  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每位老师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我们的课改不是细枝末节的小变化,而是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2 、经过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大致内容。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生物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增的大部分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对于一个高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3、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

  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整体把握高中生物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数学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所谓的主线即贯穿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种思想方法等等。这条主线也许只贯穿于我们的初高中阶段,也许会贯穿于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数学的主线,对于一个高中数学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数学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4、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点评,使我认识到应该如何把握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已经认识到新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重视基础,能力立意”、“重视基础”,意思就是从最基本的知识出发。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试题,追根求源,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谓“能力立意”,意思是说试题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组装,通过这种组装,题目就给人一种新颖、陌生感。“重视基础,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学府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学子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研究和解决生活、社会问题的需要。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新教材的安排与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与集体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和社会服务。

  培训我明白了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善于积累、善于观察和学习;善于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善于控制自身的情绪;善于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同时我还懂得了数学的兴趣性、启发性等教学原则的重要性。

  这次培训让我难忘,不仅使我更系统的把握新课程,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专题学习,互相评论,互相讨论,集众师之见,使我的眼界得以开阔,并且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有重大的突破和认识,当然对我思想上的冲击更是不可估量。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行胜于言”的作风,体会到老师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的力量。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认识,人的潜力真的是可以不断挖掘的。参加培训的老师们也让我见到了许多教学上的创意。在教学技能的学习上,我的收获很大。规范的教学流程,巧妙的课程设置,让我感觉到那些原本在我大脑里模糊不清的概念马上就清晰了。除了教学技能的学习,更让我受到震撼的是一种严谨的作风。这无疑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3

  本人在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中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对于新课标有一定的心得体会,现具体汇报如下:

  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或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从国际意识,时代需求,国民素质,个性发展的高度出发,是对于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意义。总体目标中提出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本人认为可以简单的这样表述:数学知识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所谓数学事实指的是能运用数学及其方法去解决的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数学活动经验则是通过数学活动逐步积累起来的。

  1、基本的数学思想

  基本数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符号与变换的思想”,“集全与对应的思想”和“公理化与结构的思想”,这三者构成了数学思想的最高层次,对中小学而言,大致可分为十个方面:即符号思想,映射思想,化归思想,分解思想,转换思想,参数思想,归纳思想,类比思想,演绎思想和模型思想。圣于这些基本思想,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渗透,从低年级开始渗透,但不必要进行理论概括。而所谓数学方法则与数学思想互为表里,密切相关,两者都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知识的.深化及形成能力。方法,是实施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则是对应方法的精神实质和理论根据。就中小学数学而言,大致有以下十种:变换与转化,分解与组合,映射与反映,模型与构造,概括与抽象,观察与实验,比较与分类,类比与猜想,演绎与归纳,假说与证明等。

  2、重视数学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数学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数学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四个方面:数学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维方法)以及个性品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互素的临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

  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观察与实验,比较,分类与系统化,归纳演绎与教学归纳法,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一般化与特殊化,模型化与具体化,类比与映射,联想与猜想等。思维品质是评价和衡量学生思维优劣的重要标志,主要表现为: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批判性,独创性。

  3、应用数学的意识

  这个提法是以前大纲所没有的,这几年颇为流行,未见专门的说明。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或者理解为新大纲理念的“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深化。新旧教材中。都配备有所谓的应用题。有许多内容已经很陈旧。与现实生活相差甚远。结合实际重新编写应用题只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的一部分,而绝非全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有责任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指导学生撷取现实生活中有助于数学学习的花朵,启迪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学生则能自己主动探索,自己提问题,自己想,自己做,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4、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5、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高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4

  20xx年8月5日--10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6天的人教A版高中数学学科教材培训,受益匪浅。同时也深感为人师者,责任重大。

  各位专家结合教育现状,从课程改革说起,总结了课程改革成功的地方;也从课程设计,课程教材,课程教学,教学内容,数学学习,课程评价进行了分析与讲解。通过培训让我更好地认识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明确了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每个模块教材的主要内容及逻辑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加深了对新教材教学设计和实施、评价方法的理解。

  一、结合新时代 研究新思想

  结合新时代: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反映社会发展新变化、科技进步新成果,以适当的方式呈现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相关内容,从情境创设、任务设置到迁移应用等各方面都注重联系社会及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数学教与学中的广泛应用。探索纸质教材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体设计,促进数字技术和新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研究新思想: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为指导,在理解数学学科本质,把握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结构与要素、表现与水平的基础上,明确高中数学课程育人功能。在深入研究数学育人价值、挖掘数学课程内容蕴含的育人资源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材创新策略与方法,精选学习素材,设计系列数学学习活动,构建作业系统(练习、习题、复习题以及应用性、开放性、探究问题),创新呈现方式等。

  二、分析新课程 吃透新教材

  相对于原版教材,新版教材的知识点与体系更加集中,模块之间分类很清晰,这可以方便学生理解和练习。改革之后的教材,将必修第一册和第二册定义为基础练习,让学生在必修阶段完成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练习,并且帮助学生从高一开始,完成初中和高中之间的衔接与转化,但是同时,学生的`压力逐渐平移到选修部分。在教学中,可能是高一学习必修第一册和第二册,高二开始学习选择性必修一、二、三内容,难度逐渐加大。

  结构变化:在教材结构上,新教材将原先的“必修+选修”体系变更为“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体系。

  1.必修:必修课程包括五个主题,分别是预备知识、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数学文化融入课程内容,高中毕业考试内容较简单,但也是高考基础内容。

  2.选择性必修: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四个主题,分别是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数学文化融入课程内容,内容较难,与必修课程共同组成高考难度。

  3.选修课程:为自主招生提供参考。

  三、借鉴新教法 落实新素养

  每章引言包括三部分内容,内容引入,内容概述,学习方法的引导。节“导入语”强调从现实世界的背景、数学理论发展的背景、数学历史上的背景出发,以问题形式引出本节所学主要内容。

  正文讲述中,根据需要安排“观察”“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或穿插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以引发学生思考。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引导,注重“类比”“归纳”“特殊化”“一般化”等逻辑方法的使用。

  练习作为学生课内学习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按课时安排,一是作为课内巩固性练习,二是作为课堂教学目标检测题。习题按功能分为“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个层次,发挥习题的巩固知识、拓展知识、深化数学理解和应用、培养数学能力的功能,注重习题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的重要作用,发挥习题和复习题在达成学业要求上的评价功能。

  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中各安排一个数学建模活动、数学探究活动;注重在正文中对“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的渗透,为相应的课题研究打下基础。

  加强“数学文化”在正文中的渗透,特别加强数学史在教材中的融入,并以“文献阅读与数学写作”为载体引导学生开展性阅读,把“数学文化”的沁润延伸到课堂之外。

  “观察与猜想”、“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信息技术应用”等是为了拓展学生学习空间而设置的选学栏目。

  小结中的“本章知识结构”以框图形式表示本章知识要点、发展脉络和相互联系,有结构图(本章知识结构),也有流程图(本章内容展开过程图),具体内容是本章主要知识点、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框图既反映了本章内容的结构、核心知识和研究路径,也是本章学习的思维导图。

  “回顾与思考”:“回顾”是从联系的角度对本章内容进行整体概述,揭示本章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研究方法等,注意在阐述核心内容及其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过程中,提出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和方法;“思考”是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回忆、总结全章内容,深化对本章核心内容及其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强调“问题引导”的目的是加强学生的主动思维,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归纳概括出全章内容。

  加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三会”落在实处。例如,必学栏目:“观察”、“思考”、“探究”等;选学栏目:“观察与猜想”、“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信息技术应用”等;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文献阅读与数学写作等等。

  那么由此可以看出“四基”“四能”只有通过“思维过程的教学”才能落实。这个“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启发下积极主动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也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以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为载体,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努力使学生经历研究一个数学对象的基本过程,在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发展数学能力。

  完整的过程体现在教材的“明线”与“暗线”的有机融合中。

  明线:事实---概念---性质(关系)---结构(联系)---应用;

  暗线:事实---方法---方法论---数学学科本质观。

  注重“明线”“暗线”的融合,才能在数学内容的表述中体现好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教材编写中实现数学内容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融为一体的关键举措。

  注重基础练习与应用,从教材中可以看出来,教材编写者对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但是同样的,对数学学科的应用、以及数学文化的比重开始加大,每一个章节后面都有类似实际应用或者数学文化的相关探究,说明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从现在高考的试卷我们也能发现这一趋势,试卷中逐渐加入有关数学文化的内容。重基础、多实践、勤应用将会成为未来的一种趋势。同时也逐渐减少考试中的技巧应用,这也让整体高考数学考查更加贴近实践。

  通过这次学习我不仅熟悉了新教材教法,更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尽管改革之路不会畅通无阻,新课程改革是挑战,同时改革更意味着机遇,让我有机会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自己的教学理念,我将满怀信心地投身新课程教学。培训日短,来日路长,任重而道远!

  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5

  3月2日在平凉一中参加了《普通高中数学新教材培训》,上午聆听了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新课标高中数学(湘教版)执行主编,高考研究专家李教授作的题为《兵法指挥剑法—大学视角下的高中数学教育》的报告;下午听取了由 “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数学》副主编,湘教版初中、高中数学教材核心编委,现任湖南教育出版社数学教材编辑部部长邹教授作的题为《必修第二册、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教材解读》的报告。

  李教授重点从“高考借题发挥”的角度介绍了如何抓住高考题的本质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创作,贯彻落实数学新教材对于数学学科素养的要求,摈弃靠刷题应对高考的错误做法,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邹教授主要从教材特色简介、教材编写解读、配套教学资源简介、教材与新高考四个方面,站在新教材的编辑者的角度和新教材的使用者进行了沟通交流、释惑答疑。尽管两位专家的侧重点不同,但落脚点却是相同的,就是希望大家多学习、多研究新教材,领会新教材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编写意图,从而更好地为践行新课标精神要求、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服务。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感觉对自己帮助很大,不论是新教材内容上的变化还是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亦或是新教材的使用方法都更加清楚和清晰。现结合这次培训学习、思考感悟,从新教材的变化、专家建议、我们如何应对三个方面向大家做以汇报。

  一、新教材的变化及特征

  1.教新材内容更贴近新课标的精神要求。《新课标》凝练了数学核心素养,强调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活动中,通过将数学文化渗透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认识数学在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和感悟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树立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应用意识和人文素养。湘版教材则更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整本教材贯彻了数形结合的呈现风格,体现数学文化的基本特色,对数学内容既直观呈现,又保持了必要的严谨推导论证,重视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习惯和能力。将数学知识从“科学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通过章节的引言、章头诗、章头图、正文、旁注、数学实验、数学文化、数学建模、多知道一点等栏目,体现数学的多元价值,图文并茂,文理相映,情理相融,更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想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新教材内容呈现更注重知识与认知的同步发展。“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主线,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新教材第一册的两章内容都是函数。同时新教材把“平面向量”提前,其尽可能地用这条主线把把代数、几何、三角函数联系起来,在三角公式、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复数以至于高中物理学习中都会用到。旧教材中向量出现较晚,用得太少,为学向量而学向量。根据新的课标要求,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向量前置是符合学习需要的,这样以来,新教材中“函数”这条“思想主线”和“向量”这条“方法主线”双线并进,在丰富学生感知对象的同时更有效的完善其认知结构,提升其思维的深度。

  3.新教材知识板块层次更丰富,更科学合理。新教材在平面向量之后,紧接着便是三角恒等变换、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与旧教材完全不同,这体现了知识的连续性、相关性,将这些内容提前,而将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等内容后置,体现了新教材注重不同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注重向学生揭示数学的多样性背后隐藏的思想和方法主线。

  其次,把统计、概率、立体几何三个知识板块都分成了两部分,在必修第一册,必修第二册和选择性必修第一册,选择性必修第二册中各编排一部分,学习要求明显不同,必修第一册、必修第二册中的内容是为学业水平测试准备的,而选择性必修第一册、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的这部分内容则是高考必须掌握的,因此在教和学的层次要求上是有区别的。又比如“单位向量”的概念没有为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与“零向量”“相等向量”等放在一起,而是在“向量的数乘”一节学习共线向量的运算的时候才给出定义,传递的是为用而学,而不是为学而学的思想理念,通过这些调整以及细节的处理也可以看出编者的用心良苦。

  同时,新教材把习题部分设置为“练习题”、“习题”、“复习题”三种形式,还设计了“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上下而求索”三个层次。而且题目不论从数量、层次、形式上都更加丰富,更接近于考题,可供不同学校、不同需求的学生选择使用,更具人性化和实效性。

  4.新教材按按照数学的思维方式编写,更具严谨性。数学的思维方式是:先观察客观现象,抓住其主要特征,抽象出概念,然后运用直接判断、归纳、类比、联想等方法进行探索、猜测可能有的规律;最后通过深入分析和演绎推理予以论证,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新教材明显更加注重问题的背景、问题的情境的设计,尤其注意到了数学学科的严谨性,加强了性质、定理、结论的推理和论证。教材中定理的证明一般有以下方法:给予严格证明、用图形或实例加以说明、将定理以例题形式出现或放在习题中让学生证明。减少了仅靠不完全归纳法就得到结论的不严谨做法,这对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有很大导向和引领作用。

  5.注重运用现代技术为教育赋能,力求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深度融合,精心设计了“数学实验”内容。

  二、新教材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新旧两种版本都是依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而编写的,人教版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系统性、整体性,编写充分考虑了知识间的逻辑顺序和学习者的发展规律;而湘教版主要从知识、技能、思维、文化、技术的相互关联上进行多维度的整合,为实现三维目标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作为新教材的使用者,能否传播新课程精神,把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尤为关键,一定要多学习,多领悟,坚决杜绝由于大多数教师习惯了老教材的编排方式而穿新鞋走老路,或者出现概念教学时的表述不一,表达不规范等情况。

  2.新教材大约200多个课时,是高中三年的学习任务,是按平均每周4课时计划编排的,而现在基本上都是一周5、6节课,一般两年内便可完成所有新课内容,高三就能进入纯粹的复习阶段,时间很充足,应注意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3.关于有老师说:新教材阅读量大了,而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跟不上;例题多了,讲不完;证明太多了,并且有些难懂等问题,两教授的建议基本是一致的:可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情况做好加减法,切记不要仅仅局限、拘泥与课本和教材,不要照本宣科,死教教材;要抓住本质、做好探究、以求融会贯通,把教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三、对教学的.几点建议

  1. 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学生的阅读意识、阅读能力是很欠缺的,更不要说阅读数学,要在安排课前预习新课任务的同时,课堂上要让学生读概念、读性质、读公式、读例题,然后让交流自己的理解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再决定如何去点拨引导。“高考数学试卷文字不少于5000字”(指题干)的提法,说明高考试题的阅读量要变大,读不完、读不懂是个大问题,应尽早有意识的去着手应对。

  2.要尽快弄清楚新教材的整体知识板块的编排情况,以及必修、选择性必修的不同学习要求,我们的近期目标就是学业水平测试,现实中常有一些老师太心急,动不动就“对标高考”,这种过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拔高难度,一步到位的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一定要注意纠正。要注意刚开始用新教材教学的起点定位、教学节奏,尽力摆脱旧教材带来的思维定势、思维惯性对教学的影响,及时研究学业水平测试题及新高考题,为自己的教学导航把舵。

  3.要多学习,多研究,及时理解掌握新教材中新增内容、一些概念的新的表述、新的例题、新的练习题和习题所蕴含的思想和方法,领悟新教材的编写意图,用好新教材,践行好新教材的新使命。

  4.要在“双减”政策下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的问题上多思考,多尝试。在紧扣课本、注重通性通法、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精准引导、有效作业等方面多探索、多借鉴,努力做一个更理性、让学生更喜欢的新时代好老师。

  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6

  我很荣幸参加了安徽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学习,感受很深。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只有不断地改革,才能不断的进步。这次,我通过学习又一次近距离的接触了新课程,了解了新课程,树立了新理念,并对新课程的改革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新课程理念下,师生角色的定位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学习方式中,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师,要顺应课改的需求,正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新课程理念下,落实核心素养,贵在课堂实践。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呈现出学习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我们要在领悟数学核心素养上下功夫;应在领悟教材内涵上下功夫;应在组织课堂教学上下功夫。课堂实践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

  三、新课程理念下,应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就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并且能够创设多种情景,把握数学本质,启发思考;可以利用几何画板(或GGb)让学生做“数学实验”。利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

  通过几天的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体系的分布,高中数学新课程下新高考的特点,以及新高考数学的命题趋势。使我不仅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从自身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上要为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准备。

  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7

  人教社高中新版教材相对于旧教材在内容编排、版面设计、思想理念等方方面面作了较大的调整和完善,可以说新教材既是对旧教材的传承更是超越。高中数学老师要想驾驭好这套新教材就必须深入教材、研读教参,认真领悟教材变革的用意所在,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使落实“四基”、提升“四能”、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得以实现。

  暑期举行的2021年人教版高中新教材网络培训从编者的角度向广大教师全面而详实地介绍了新教材,培训专家结合课程目标和学科特点,从教材内容结构的分析到编者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建议等方面进行逐一解读,讲解得有条不紊、深入浅出、高屋建瓴,这次的网络培训仿若夜晚海上航行时指引前行方向的一盏明灯,给广大参训教师们莫大的鼓励和帮助。教师们深刻感受到教材改革的与时俱进、不断追求自我完善、追求卓越的精神和源远流长、意味深远的教育真谛。在这里本人总结一下在网络培训中的主要收获和体会:

  一、新教材注重优秀教育理念和思想的渗透

  教师应深刻理解蕴含于新教材之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教育观念并加以灵活应用。培训中提到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的是教会学生解决一个问题的解法,不如教会学生解决一类问题的通法。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教育需达到的目标之一。比方说新教材在讲解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先以具体、简单的几个指数函数为例入手研究,让学生初步掌握通过画图、观察图像的方式找到其性质特点,然后通过设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并加以推广到一般的指数函数的研究,从中可以得到一般结论、提炼研究方法。培训中所强调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指明了新教材中用问题引领教学过程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能够做到的境界——教材或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不宜过易过难,要让学生一定要跳一跳,才能够摘到果子。新教材注重以“引导语”“栏目”“边空”的形式提问,引导学生思维活动、促使其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小结”以问题的形式总结全章内容,做到去粗存精,深化学生对内容的整体认识;“回顾与思考”以及设计系列化的数学活动等,也都为引导学生学习、提升核心素养发挥了有效作用。培训中指出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以及“何由以知其所以然”是三种不同的学习境界。的确,教师不应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知其然”,更要力求让学生能够“知其所以然”和明确“何由以知其所以然”。为此,新教材力求更为细致地展现知识的来龙去脉,围绕数学对象展开细致深入的研究——指引学生如何去研究一个数学对象,确定需要的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方法和途径是什么等,从而使得新教材中逻辑推理的安排做到螺旋上升、分层推进、逐步到位。另外,《学记》中的名句“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提醒教师应结合教材加强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从不善学者成长为善学者,尽力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水平。新教材的很多内容突出了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善用问题链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训练,为学生学会学习、找到有效学习方法提供了平台。

  二、新教材重视通性通法的应用

  “类比”是将新知识和已学过的具有一定共同点的旧知识相联系比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新知识的方法。为了便于高一学生更好适应高中生活,新教材在第一章集合中将小学、初中对于数的研究内容方法与高中对于集合的研究内容方法进行类比,从定义、关系以及运算这三个方面集合相应内容。另外,新教材类比等式的性质研究不等式的性质,类比数及其运算研究向量及其运算,类比直线和圆的方程研究椭圆、双曲线的方程,类比平面向量研究空间向量,类比研究椭圆的坐标法研究双曲线和抛物线等等,无不体现了新教材重视类比的方法。新教材中总结的几个“三步曲”——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利用坐标法解决平面解析几何问题的三步曲——将较为复杂的思维和计算过程分成三个具体的步骤,使得过程清晰化、条理化、有序化,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消化吸收。另外,新教材中的距离问题、夹角问题以及直线与平面的平行、垂直问题主张统一使用向量方法解决,如可利用投影向量计算点到直线、点到平面的距离,利用直线的方向向量及平面的法向量之间的夹角来研究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等,由此彰显了向量在几何中强大功能、重点突出了重要数学方法的妙用。

  三、新教材关注学生学习的心理学路径

  比方说在集合与简易逻辑这一章中,新教材通过创设使用数学语言的情境和机会,使学生体会数学语言的作用、学习集合和简易逻辑的原因,并利用主编寄语、引言、小结等栏目进行说明、拓展和补充,既纵览全局、又细致入微,为学生数学学习心理和方法的过渡做足准备。而在函数的概念一节中的心理学路径是这样的——通过引用丰富典型例证说明、启发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函数本质、形成定义及表示、理解辨析概念、再到应用深化理解。这六个主要步骤的完成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习心理学的'规律,又遵循数学学科循序渐进、迭代渐进的特点、有利于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于新教材,用好新教材,重点不在于额外堆积太多素材而是切实让学生体会并掌握概念的本质。

  四、新教材对于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培训专家向参训老师们提出了很多宝贵而中肯的教学建议,其中多次强调了教材内容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以及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的必要性。比方说借助信息技术工具研究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提升学生对于终边相同的角、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认识,从而加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加深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认识;借助信息技术工具也可为学生对于理解和掌握立体几何图形提供直观依据,如可以制作长方体模型并对它进行旋转、让它动起来,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进行观察、从中发现和验证相关数学性质;借助信息技术与统计内容的融合能够使得学生从繁琐的计算画图中解放出来、更好投入对于统计内容本身的理解中去,通过计算机随机模拟可让学生直观体会样本的随机性和规律性、样本与总体的关系、统计方法的特点和合理性等。用好教材、注重教材内容一致性和整体性、做好单元设计也是培训中明确提出的一个要求。比方说新教材中一系列函数内容(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函数图片)具有相通之处,所采用的处理方式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在教学中要结合新教材内容安排做到整体设计、分步实施、螺旋上升、循序渐进,应该摈弃片段化、碎片化教学,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的数学应用与数学建模内容(如纳税问题、摩天轮问题、指数函数的建模问题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要求教师应认真研读教师用书、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其本质内涵、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加以落实,为学生提供一个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平台。

  总的来说,这次的网络培训是对于课程目标、教材内容、栏目设置、框架体系、编写意图等全方位解读和完美诠释,更是为广大教师在新学期如何更好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指出了明确目标和清晰的定位。与此同时,培训还针对于新教材的重大调整、实际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们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困惑都逐一进行了解释与说明,给人一种拨云看日、豁然开朗的感觉。网络培训不仅展现了新教材的魅力所在,也让人深刻感受到蕴含于新教材字里行间的教育真谛。不难发现,新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是自然的、有逻辑的、循序渐进的,而真正好的数学教育也应是浑然天成的、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的。新教材的改变正是为了向好的数学教育前进而做出的努力。

  这次培训给了每一位教师走进新教材、用好新教材的契机,也为推进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作了更充分的准备。相信只要通过教师自身不懈努力、将所得启示应用于教学实践,做到不断超越与突破,就能够为促进高中数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应有的贡献!

  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8

  20xx年8月5日至10日,数学教研室成员通过网络参加了为期六天的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新教材培训课程,培训结束后,大家对于新教材有了更深的理解,受益匪浅!同时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也深刻感受到在新时代、新课改、新思想、新课程这种教育大背景下,我们应该不断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充当什么角色?应该做些什么?课程改革后新教材编排的目的是什么?培训后我们对新教材的感悟又增添了多少……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去研究,所以身为一名教师,我们身上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

  通过培训,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新课改对教师提出挑战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要接受新的教学体系,建立新的教学理念,要重新学习教材、研学课本及参考书,对比新旧教材,从而更好的适应新课程。特别对于高中数学学科来说,我们在提高自己业务能力的同时还要重点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强调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特别注重数学与实践联系的适度性,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的思想,同时针对新教材的使用,在培训过程中,各位专家对每一章节都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建议,从课程设计,课程教材,课程教学,课程建议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讲解,以此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来更好的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培训中明确了教材中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及逻辑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等,加深了对新教材教学设计和实施、评价方法的理解,这些相对于旧教材而言,知识体系更完整,前后联系更紧密,所以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我们就要吃透新教材,在把握好整体结构的同时,还要细化教材内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不断的研学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参。

  二、新教材旨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性

  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逻辑性很强,同时很多例题,习题的设置开放性也很强,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中要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做到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其实就是要灵活,观念活、模式活、方法活,通过营造丰富,开放的情景,让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思维,学生能发现的、能归纳的尽量让学生去发现,但是学生一头雾水时,教师也要适当及时点拨,合理利用课堂,来扩充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拓展思维,突破极限。所以新教材对于我们学生的思维其实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但是我们大部分的学生欠缺的就是这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他们甚至连模仿能力还不具备,思维能力还未开发,所以这也是一种挑战。通过我们新课程培训,各位专家在对每一章节的内容介绍时,从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设计,教学建议等方面为我们教学提供了方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相应解释,这便有助于我们教师更好的理解教材,找准师生定位,掌握对学生的准确培养方向。

  三、注重基础练习与数学应用能力

  培训可以看出我们教材编写对于我们学生基础性的考查的同时,在数学应用能力上比例是有所提高的,在教材例题、课后练习题中都会看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数学文化的紧密联系,所以仅仅只是会做数学题并不够,我们应该学会把问题抽象转化成数学知识再去解题,也就是说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要有,学生了解生活的能力要有,学生数学应用的能力也要有,这一点对于我们教师体会是很深的,所以新教材课程培训后,我们更多的感悟是我们应该重视基础以及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不仅仅停留在高考式教学阶段,而应该更深层次递进,让数学更贴近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通过这次新教材课程培训,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我们了解了新教材的内容设计与整体逻辑关系,明确师生定位,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这在以后教学过程中对如何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们深知课程改革是一种挑战,但我们也很有幸参与进来,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汲取经验,这需要我们多方力量共同努力。课程培训虽然短短几天,但是我们成长了很多,明白了很多,来日方长,我们数学人会通过不断的努力,拓宽自己,在教育大背景下,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为我们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9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的培训活动,这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新课程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以下是我对此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程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与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强调数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这使我认识到,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其次,新课程新教材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新教材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主动建构知识体系。这使我意识到,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新课程新教材还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资源等辅助教学手段,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我应该积极学习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将其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最后,通过这次培训,我还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教学方法上,我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上,我应该更加注重知识的更新和拓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总之,这次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的培训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我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10

  20xx年8月17日早上,兰州市第一中学何老师做了《谈湘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习题功能及针对新高考的有效运用》的讲座,他从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以及目前教学中对于湘教版教材中例题,习题,练习题使用过程中的一些普遍问题与困惑和教材例题,课本练习题的处理策略,习题设计思想,功能作用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说明。17下午-18日早上,湘教版教材编写郭老师做了《湘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编写特色,结构体例介绍,必修,选修教材内容特点说明》的讲座,他从不同的几个方面阐述了教材的编写过程,以及特点,让老师从不同的方面来理解教材,18日下午,分别有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吕老师做了《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析》和甘肃省教育研究院卞老师老师做了《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讲座,两位老师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数学的核心素养。

  通过培训,为我即将开始的高一数学教学做了初步的准备。新课改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下面就这次培训,我谈几点 认识和体会:

  对湘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理解和认识

  1. 对教材上知识结构顺序的编排有了比较好的理解。例如三角函数在期末复习时,我找了一套期末最新试卷,试卷中将必修一中的第五章三角函数和必修二中的第二章三角恒等变换放到一起考察。当时我想,我们是否在教学中将这两张教学连在一起教学,更能体现知识结构的体系化?但听了专家的解读,湘教版教材是按照学生的思维认知发生过程编排的,比以前老教材上的推导更能降低对学生思维的要求,学生更容易接受。只有学生学习了向量这个万能的工具,学生学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所以在教学中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编排顺序上还是比较好。

  2.对教材上习题的处理有了更好的认识。湘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上题型量大,有学而时习之和温故而知新两部分,相对于以前老教材上的习题A和习题B每一部分习题都很多,在给学生布置了学而时习之时,而后面的温故而知新难度大量多,总是担心布置学生消化不了,不布置嘛,又担心学生没有完成教材内容,通过聆听专家的解读温故而知新,可以适当的选择布置,不能全盘做,有些题及时布置了,学生水平也未必能达到,浪费学生的时间,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布置,可以放到高三第一轮复习做。

  3. 对单元教学的理解和再认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建立好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和情景素材,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好学科内容设计,学其活动,开展课堂教学,进行学习评价,可培养,可干预,可评价。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就像一个研究课题,老师是导师,引导学生如何高效的完成课题中的每一个子任务,最终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导师事前对课题的学习内容要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目标,任务,情景,活动,评价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让学生乐在其中。老师只有静下心来潜心学习,潜心研究,才能将大单元教学设计在课堂上实施和呈现。

  经过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的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大致内容

  1.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晰的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

  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及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增部分内容应在最短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对于一个高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有深远的意义,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2 .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常用方法。

  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的认识到高中数学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山小的姿态来面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的认识并把握好数学的主线,才能更好的将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所谓的主线,即贯穿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种运算,或者是某种思想方法等等,这条主线也许只贯穿于我们的初高中阶段,也许会贯穿于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清晰的认识并把握好数学的主线,对于一个高中数学老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法方式,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11

  参加新课程培训前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的我一直感到很茫然。刚刚对教材有了较深刻地认识就要进行课程改革,对我来讲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经过这两天的培训我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转变,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也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下面仅就我个人的认识谈谈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些学习体会。

  首先,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抓住数学本质。高中数学课程有几条主要脉络,比如函数、几何、运算、算法、应用、统计和概率等。教学中应注意从课程目标、素养与能力、知识与技能等方面整体理解和把握教材,抓住数学本质。比如函数,它是贯穿整个高中数学课程始终的主线。应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理解函数概念,即变量间的依赖关系、映射关系、图形关系。而函数性质的核心是单调性,奇偶性侧重于图像,定义域和值域已经淡化了。

  其次,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一直以来我们始终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学中实施的不尽人意。教师导的过细,学生没有思考、探究的过程。新课程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学习应是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学习内容,让学生采取掌握、接受、探究、模仿、体验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质疑创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真正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再次,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比较单一,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学习材料主要来自于教师,过于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靠单纯的接受、记忆、模仿和训练,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当收音机全神贯注地听,把教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学习对于学生而言仅仅是一个验证巩固知识的过程。而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以课题学习为主。学习材料主要来自于问题,以解决问题来聚集学习内容,要求教师提供资源培养气氛,通过问题的解决去吸附知识。真正实现了"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第四,教师角色的多重性。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唯老师独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

  而此次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窨,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古语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直以来教师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授者。这次高中课程改革中新课程赋予教师更多的角色和作用。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研究、建设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不再只是习题的研究者和考试的指导者,而是拥有先进教学理念、懂得现代教育技术、善于学习、善于合作的探究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参与研制开发学校课程等方面,必须围绕施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新课程标准下还要求教师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

  最后,科学的评价体系。新课程下的评价体系由传统的单纯考查学生的书面成绩转变为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全面发展。既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重视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既重视学生学习水平的甄别,又重视学习过程中起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既重视定量的认识,又重视定性的分析;既重视教育者对学生的评价,又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总之,评价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既要发挥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更要突出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适应了社会、科技、教育和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但改革的过程中将面临着许多困难,课改的蓝图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而是一个碰撞、摸索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挑战问题,又不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我们要积极转变观念,投身到课程改革的事业中去,与教育共同成长进步,与学生一起收获硕果!

  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12

  经过一个阶段的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大多采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作为引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日常的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应实现:

  一、新课程的理念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在教学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让他们通过对学习资料,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毅力,要有足够的学习信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无问题状态,就说明他思考不够,学业也就提高不了。总之,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学会,而且学会,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新课改下的课程体系更新了课程内容、变革了教育理念,强调把传统的注重“双基”教学,转变到基础和创新结合上来。在打好基础的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新教材在内容上的特色

  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意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教材编排上:章前图的设计为了说明数学来源于实际;章前引言从实际问题导出;阅读材料很多是介绍数学模型及应用方法;习题也适当地增加了联系实际的题目,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创设联系实际问题的氛围,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加“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又一大特色,它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把数学学习从教室走向了社会,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实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完善。

  教材还突出一个“动”字,动手实践,重探索,是新教材的又一特色。新课改要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而数学必修5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与以往教材比较,本书加强了背景素材的挖掘,力求通过一定的生活或数学背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例如,“解三角形”通过一个测量问题引入:“在我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明月高悬,我们仰望夜空,会有无限的遐想,不禁会问,遥不可及的月亮离我们地球究竟有多远呢?”在解三角形内容展开的过程中,不断与一些实际测量问题相联系。

  “数列”一章,突出了“数列作为一种特殊函数,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式型”的思想,利用大量实例,如三角形数、正方形数、存款利息、出租车收费、校园网问题、希尔宾斯基三角形、放射形物质的衰变、诺贝尔奖金发放金额问题、商场计算机销售问题、九连环的智力游戏、购房中的数学等,引导学生感受数列是刻画现实事物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本书更加注重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并努力使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显性化”,在适当是时候即使提醒学生注意函数思想,优化思想,以及类比、归纳等合情推理方法的使用。同时教科书注意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数列通过图象揭示与相应函数的联系,“不等式”则更强调图形的意义,强调用图形来解释不等式的`意义,特别是线性规划,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都直接依赖于“平面区域”。

  三、对教材重难点的理解及分析

  与以往的教材比较,本书的三章内容在定位上都有较大变化。

  1.“解三角形”一章,强调对任意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索,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三角形中边长与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用这种关系解决一些测量与几何计算的问题。因此本章的教学重点应当放在引导学生思考”确定三角形的条件”,从判定全等三角形的“SAS”“AAS”“SSS”中引出定量刻画任意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问题,并采用“从直角三角形到一般三角形”的研究思路,逐步获得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2.“数列”一章,从基本思想看,要强调“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的思想,重点是研究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这两种特殊但重要的数列。因此,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为载体,在函数思想及其研究方法指导下,研究有关的基本数量关系(如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是本章内容的核心。

  在本章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的延伸和拓广。如有关等差数列的前n项求和和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可以鼓励学生探索其他可能的解答思路。对教材中有关探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基本数量关系的题目,也可以有相应的问题拓展,这种已有资源的挖掘和拓广,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

  3.“不等式”一章不以“解不等式”或“证明不等式”为定位,而是强调不等式作为处理不等关系的数学工具的意义。因此,本章的着眼点是使学生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以及基本不等式,并用这些基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新教材充分体现了一个“新”字,面向全体学生,重发现和探索,在内容上增加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素材,众多的研究性学习。为所有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同时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13

  11月2日,我参加了在二中举行的为期一天的高二数学新课程教研工作。入会的有全县各中学选派的老师,共同听了四名教师的示范课,以及各备课组的点评。

  通过学习我深深体会到高中数学课程是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高中数学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是对于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我对这次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

  1、重视数学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数学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 。

  2、应用数学的意识

  现在的数学注重实际应用。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或者理解为新大纲理念的“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深化。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有责任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指导学生撷取现实生活中有助于数学学习的花朵、启迪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学生则能自己主动探索,自己提问题、自己想、自己做,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3、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4、备好课,做好教学反思

  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备好课,有人说“七分备课,三分讲”,就是这个道理。在上完一节课后,教学反思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但可以总结出本节课的得失,而且对自己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在日常教学中,更要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争取早日成为合格的成熟老师。

  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14

  高中数学新课程对于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笔者经过课改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1、更新教育观念,认识新的教学理念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堂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好的课堂教学应“能促进有效学习的进行,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自主建构)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这就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练习转化为探索――研究――创新,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转变情感互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的只是数学的科学性,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建构,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人文性、艺术性,缺乏对情感活动和情感培养的关注,加剧了教学情感的严重缺失,抑制了数学教学功能的整体体现,也是学生素质的一种缺憾,影响了真、善、美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教师必须注重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而言,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赏识、期待和鼓励是学生成长的最好动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给学生展示自我、探索创新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充分发展。

  3、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

  1)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建立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友好的人际关系。

  2)要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在知识获取过程上下功夫,对于探究结果中的偏差,要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在理性精神的指导下获得合理的解释,以充分体验到探究过程的价值,增强学习信心。在获取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要把给予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

  3)要倡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体现学生个体的独立性。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学习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一般可以抽象为5个基本的教学模式:教师讲授、师生谈话、学生讨论、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探究。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4)教师应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进行教学。根据认知心理学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在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这是影响与保持有意义学习的第一个重要认知结构变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数学学科的知识结构呈螺旋形、往复递进、非封闭的上升结构,教师的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原有的知识点相联系,确保自己的教学能够从已知到未知,较难知识点的教学可以分成几个小步子,让后一步的学习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上,前面所学习的知识能为后一步学习提供固着点,这样使新的教学既能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准备和生活经验之上,又能逐渐有所提高。

  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15

  在假期集中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了《课程标准》,并努力把《数学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相互协作、积极探索,大胆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切实转变教学理念

  在课程改革情景下,如何有效进行数学教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备课组活动或者教研组活动中进行交流。通过自学与交流,我们对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处理“强化基础”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相结合,如何向学生展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大力抓好课堂教学,全面推进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适时指导”的新课程教育理念,推行“情景——探究——实践”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既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本学期中,提倡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是针对高一教学知识背景不完备,知识体系不健全,课时数不足的现象提出来的。应当说这样的要求符合新课改精神,对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是大有帮助的。

  三、继续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促进教师共同发展

  通过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教师们的备课水平。本学期中,我们数学教研组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先让每一位任教老师独立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然后备课组再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开展研讨活动,从板书、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语态、课堂的“应急预案”等全方位的进行研讨,努力提高了每位教师个人的综合授课能力。

  四、不断创新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已从单一的终结性考试发展为考试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为适应这一转变,本学期,我校数学组在继续大力推进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同时,把新的教学评价观(关注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三维度的有机结合、开拓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立足于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等)贯穿于平时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我们分年级制定了数学学科分类评价标准,从数学思维品质,数学概念与原理的理解、表达和应用,数学运算能力,数学活动与课外学习,数学与日常生活、其他学科等五个方面对学生的'数学学。我们采用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灵活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更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五、对新课程教学内容的处理,我认为大体按以下三点来把握:

  (1)对已删内容,如所有版本教材都未出现,一般不要再捡回,如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的解法、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法、线段的定比分点、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三角方程和反三角函数,极限等。

  (2)对有不同处理方式的内容,一般应按所教版本教学。如有不同处理方式在另外版本出现,对解题可能产生影响,则应适当告诉学生。如函数概念的引入,可先讲函数,后讲映射;也可先讲映射,后讲函数。

  (3)对新增内容,教材不同版本的表达方式和选用例、习题有差异。备课时,如能多参考一些版本,必能帮助加深理解,提高水平和效率。

  目前,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必修课教学阶段,选修系列1、2教学阶段,总复习阶段。前阶段是后阶段的基础,前阶段知识会在后阶段中得到巩固、应用、延拓和加深。不同生源层次的学校在同一知识内容的教学要求上是应该有区别的。即使是同一学校,对具有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要求也应有所不同。例如,教材中的练习题、习题和复习题中的A组题应要求所有学生完成,但B组题较难,一般只要求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选做即可。

  总之,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任重而道远。推进此改革,是目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解决问。“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是我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动力,我们在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将不断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并努力吸收、借鉴其他老师的成功做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为全面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努力。

  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16

  新课改的推行意味着高中教育将发生重大转变。本篇主要从数学教师思想转变角度进行分析。新课改精神对每位数学教师都是一个思想难题,只有思想转变才能使高中新课改实验成功;才能使数学教师蜕掉传统教育方法,领悟真正的新课改精神。

  众所周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不小成绩,但我们传统的教育方针,也只能培养“传统人才”而扼杀了学生积极主动、创造、创新等好的一面。新课改倡导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的教学,把 “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数学教育目的就是让每个人能掌握有用的数学,从数学教育中尽可能多的得到益处。数学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具体实施者,应尽快领悟到新课改的精髓,在思想和行为上尽快转变,从研究教数学的方式转变为从学生角度研究学数学的方式。

  一、转变教育思想

  不同的教育思想产生不同的教育。传统的数学教学的特点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单向平面地讲授教科书的活动,“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是这种传授活动的金科玉律。在这种理念下,教师崇尚钻研教材,视处理好教材、教好教材为教学艺术,这种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往往超越教学过程本身,脱离学生的现实。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由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论数学结论,要善于创设数学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给他们讲得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尽量多些,学生自己能够自主解决的,教师决不和盘托出。这样才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转变师生角色

  传统的数学教学因为过分预设和封闭,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成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课堂上倦怠应付,与创造的喜悦无缘,师生都无法在课堂上焕发生命的活力。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

  (1)教师不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走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2)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主体间性的意义关系。师生之间的交往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具有民主、平等的特性,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协商,建构学生多样化的主体活动,完成认知和发展的任务,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展。

  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17

  经过四天的培训,我深感收获颇多,也认识到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与创新,结合时代的发展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文化素养,肩负好育人的伟大使命,下面我就本次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作如下的一些总结:

  第一天是由云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孔老师为我们讲解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解读及高中数学教材分析;这两堂课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在教学中要更多的花时间和精力去备教材,熟悉教材,从知识的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出发,拓展研究;市教科院张静元老师讲解高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比较接地气,他分析和研究了不少老师在教学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一些改进的策略,并延伸一些解题的技巧与方法;还有后面的中小学生教师心理健康,高考学科质量分析,如何制作微课这些专题都让我学到很多东西。

  倾听名师专家的经验传授的同时,我与许多老师一起学习、交流。作为一名一线的高中数学教师,平时责任大、任务重、工作忙,极少关注自身的发展,教学中遇到的许多困惑。专家的发言,让我拓展了思维,促使我站在更高层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严肃的`思考现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更认真的思考未来的路如何走,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教师不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走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必须注重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而言,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赏识、期待和鼓励是学生成长的最好动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给学生展示自我、探索创新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充分发展。但要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以上是我参加寒假骨干教师培训以来的一点体会和心得,还不成太熟。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会迷惑、徬徨,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要求,上好每节课,掩卷沉思,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真正懂得了为什么要进行新课改,并懂得了培训的用意。

  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18

  我从2月份开始参加了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进修学校组织的高中数学学科远程培训班,在这次远程培训中,我共学习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做满意教师、有品位的培训》、高中数学III模块整体介绍、高中数学III和IV高端备课、以及函数与几何方面的几个教学研究等十二个课程,共1770分钟。我每天都坚持学习二个小时以上,认认真真地观看和学习专家的视频课程,学习了进修学校班主任阳熙老师和辅导老师戴晓君老师精心编辑、精心打造的“班级简报”,通过观摩课堂教学视频案例以及阅读主讲教师的教学设计,通过参与在线研讨和交流,我领略到了远程研修的魅力,有幸聆听到了各位学友们不同的课改心声;通过完成提交作业,我锻炼了表达能力,增长了个人智慧;最后,通过撰写提交研修心得,思想和认识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下面谈谈我培训的一点体会:

  一、通过培训学习,使我对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整体把握能力进一步加强。

  1、对教材的整体把握,首先要整体把握新课程提出的六条目标,其次要整体把握数学的素养和能力,再次整体的理解数学课程的内容,最后要以学生为主体。

  2、新增内容和变化内容有了新的认识。新课程更注重数学的应用价值、新课程更突出了数学的文化价值、新课程更体现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数学后续发展、新课程更体现了时代精神和时代的要求、新课程更注重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多样化、新课程更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活动。

  3、对数学教学设计有了新的认识。问题的设计应该简洁明了,引人入胜;过程的设计应该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活动的设计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评价的设计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过培训学习,使我对今后的教学有了更加进一步的认识。

  二、通过培训学习,使我对学生的学习有了更加进一步的认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我们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教师的指导,点拨,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但是,在目前的现实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例如,“学习规范性差:忽视预习,听课的自觉性不强,效率不高,在课后只满足于完成作业,不注重总结提高;学习习惯不理想,不重基础,眼高手低,不注意总结,对问题一知半解不求甚解;运算能力较差,无论计算什么题都想用计算器;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差。”等都是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不良习惯。这些行为的存在,使得学生学习没有动力,缺乏兴趣,如何改变这些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教师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有一些积累,但不是很全面,很完善,通过学习,交流,吸取其他老师的经验,对学生学习中的不良行为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学到了许多解决这些问题的宝贵经验,例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表扬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等。这些知识的获得,将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思路,产生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三、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方式的选择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我国的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学习方式,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倡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

  四、教学研究无止境,要不断学习研究学生学情,教学教法,改进工作。

  比如说,在教学模式中间,我们新课程倡导要创设问题情境,要让学生进行数学活动。但是,这两个环节费时也费力,对于解题得分能产生直接效果吗?有时候看不见,那么有一些老师就省略了这个环节。这样的话,长此以往无形中就忽视了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对于数学本质的理解。一上来对学生的训练就是题型、题海。学生要训练成拿到题目不仅思考,又能够去做。其实,无形中间成了一个机器,解题是厉害的。但是,其实是一种条件反射,是一个机器,没有自己思维的机器,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此次培训的结束,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在新的起跑线上,我将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理念,“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准则,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精神,用智慧和激情打造精品教育,用灵感和创新塑造数学人生。从数学学科的角度,为学生严谨性、规范性、自主性、灵活性思维品质的培养,为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以及数学素养的养成,为学生的后续学习等各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19

  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我们陕西省也加入了这次改革之中,也快走过了两个年头。新课程所阐述、倡导的全新理念也如春风吹满校园,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课堂教学改革能否体现新理念成了课程改革的一个标尺。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完成新课标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的转换。让新课程扎根于课堂,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教材作了哪些改变,作为新课标理念的传播者与实践者----教师,又要在课堂教学中作出一些怎样的变化呢?

  现就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切身的教学体会和对改革的一些看法。

  我想对于新教材我们首先要整体把握,解放思想,舍得放弃。整体把握课标与教材,旨在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教学,更大胆,更开放,让自己的教学更有效。立足课标与教材,超越课标与教材,做课程的主人!多一些自主的行为,少一些无奈的叹息。倡放开手脚,打破禁锢,大胆超越,超越考试,超越常规(“教师”所必需的态度)。

  其次我们教师不仅要改变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转变教学理念。要学会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现代技术的使用将会深刻地影响数学教学内容、方法和目标的改变。更新教学手段,革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习情趣,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影响教学内容,改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理论。增加课堂教学容量的同时突破教学重难点。

  再次,教师要做一名导演,让每一位学生成为闪亮的明星;要强化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要加强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通过学习我明白数学课程改革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过程,我们数学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加强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对象意识、情景意识、目的意识及评判意识,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素质修养,本着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新思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恰当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综合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万事开头难,既然我们已经开始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探索,我们就应该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会获得数学教育的成功。

  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我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教学有非常大的帮助,结合我校高三学生的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下的备课观、教学观、作业观及评价观四个方面谈一下我的体会,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运用,提高课堂效率。

  一、备课关

  通过学习,让我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备课有很大的帮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已走进学校、走向课堂,它用特有的教学理念指导每一位教师。

  (一)更新备课观念

  在备课过程中,以前我总是按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现在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什么不给学生讲,什么让学生自己悟出来,什么能给学生带来最多的思考?当新一轮课程改革把目标定位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然后把传统的格式化教案改为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新的教学过程。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注重面向个体学生,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能力,这样去备课就能设计出真正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

  (二)重视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就某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并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但真正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采用这种形式备课教师常常在备课过程中,发现很多思维的碰撞中产生的火花,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维。

  二、教学观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观,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做出有针对性的思考与计划,促进教师“教书”与“育人”完美相融。

  (一)积极转变教学理念

  要想以核心素养为理念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就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拥有学习主动权,并且重视学生的个人发展,设计科学的实践活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一线教师的角度分析,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及效果有直接影响。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思维能力和演绎能力的培养,以便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地学习和吸收知识,这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更谈不上自主学习。而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重视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提升,重视学生的未来发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全面优化。例如,学习“空间几何”这部分内容时,学生自主收集生活中的相关照片,交流讨论.教师将几何体的定义、计算公式等知识点融入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题,指导学生通过实践分析例题内容,提高学生在这一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从高中数学教材的编写情况来看,各章节内容的科学性较为突出,结构的逻辑性强。教材中的知识点具有系统性及连贯性,教师可以按照教材的编写顺序实施连贯性教学,保证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整个知识链。数学教学主要是利用逻辑推理、演算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演绎能力及归纳能力,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具备良好的科学精神及理性思维,进而实现核心素养理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结构的优化、教学方法及内容的落实,构建科学的理论知识体系,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 采取模块化方式进行教学,提高知识的连贯性,避免出现知识不衔接的情况,进而提高学生知识体系的严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践中实现高效学习。

  (三)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形成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问题是教师引领学生探究的平台,有价值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究活动。课堂上采用“问题链式”教学方法,通过尝试、操作、想象、归纳、抽象等思维参与,引导学生经历“质疑—探疑—答疑—释疑”的学习过程,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和再发现,借助参与式学习活动、合作交流等将数学理性思维潜移默化地转为学生内在思维品质,让学生经历可思维、善思维、乐思维的过程,从而领会和感悟形成理智的、稳定的、可迁移的思维模式。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更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达成,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形成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四)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在教学上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首先要将其渗透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使实践与创新成为教学的价值导引。其次要寻求有效支撑实践、创新的载体,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数学建模和数学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五)运用分层教学培养数学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其中,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而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探讨有效课堂的`构建时,应注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分层教学,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都在最近发展区获得进步,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作业观

  高中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作业设计等重要环节。其中作业设计是开发学生思维,倡导自主学习,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深化了知识。

  (一)教师要深入硏究教材、课辅,确立选题,精心设计作业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想充分实现上面我们提到的作业的作用,就必须给学生减负,即科学地设计作业进行研究,让每一门学科的作业都具各自的学科特色,使每一项作业具有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数学学科独特的逻辑性要求我们要“精讲精练”,这就要求我们在每次布置作业前都必须深入研究教材,针对不同层次和能力的学生分别设计相应的作业。

  (二)作业设计中要体现学生的差异性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陶行知提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学生由于个体发展的不同,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为了不丢下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该分层对待,保证每个个体都能得到发展。

  (三)将开放性作业融入到作业设计中

  作业应该是教师精心准备送给学生的一份礼物。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多样化的作业,让学生去探究,丰富他们的思维。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①写数学短文或每日感悟,可以记录当天通过自己努力掌握的一道习题,也可以写自己的学习体会或自己记忆、理解公式、定理的技巧方法。这个作业设计是不同层次的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的。

  ②同一问题,多种方式解答。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分析问题,从而得到不同的解题思路。例如:有些题既可以用向量的方法求解,也可以用解析几何的方法求解。

  ③同一问题,适当进行变化,让学生体会“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如可以颠倒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也可以给出条件,先让学生猜结论,再进行证明;也可以给出多个条件,需要学生自己去整理、筛选之后再进行求解或证明。

  四、评价观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应以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为基本依据。日常教学活动评价,要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依据。评价要关注学生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习惯,更要关注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达成。教师要基于对学生的评价,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思路。因此,教学活动的评价目标,既包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是指除了传统的书面测验外,还可以采用课堂观察、口头测验、开放式活动中的表现、课内外作业等评价的形式。这是因为一个人形成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通常会表现在许多方面,因此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才能全面反映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状况。

  在日常评价中,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在本质上,形成性评价是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获取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也要关注个别学生的学习进展,在评价反思的同时调整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判断学生是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是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是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1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等特点,与传统课堂的差异较明显,为适应新课程下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手段也应随之调整。唯有这样才能学好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学会用数学思想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促进数学成绩的提高。

  一、正确认识新课程标准改革

  新课程改革后,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更贴近学生,很多知识都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符合高中生的综合特点和认知规律,这样的变化更利于学生去理解与消化哪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这对学好数学是十分有利的。但是,面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数学思想、逻辑思维能力及创新应用能力等要求,作为一名高中生,如何养成这些素养和能力是一个关键问题。对此,我们应清楚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变化,紧跟教师思路,了解教材的变化,这样才能适应新要求、新课堂。

  二、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常言道,态度决定一切,想要学好数学,必须端正学习思想,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这样才会产生内在驱动力,在行动上爱学、回会,为学会数学奠定良好的态度基础。高中阶段的数学逻辑思维较强,光靠记硬背数学公式是行不通的。身边不少同学习惯性的死记数学公式,做课后练习题,虽然有助于数学学习,但是学习起来感觉很累,数学成绩也没有明显的提高。在我看来,应先培养学习的兴趣,对数学产生喜爱的感觉,才会有心思学数学,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放弃。然后,克服畏惧数学的心理障碍,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困难。比如,遇到难题、怪题时,认真研读题目,了解解题关键,明确解题思想,一步一步的完成解题过程。最后,要有积极进取的意志,耐得住寂寞,喜欢动脑,遇到难题想办法解决,不找借口不学、不做。

  三、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

  高中数学不同于初中阶段的数学,逻辑性更强,想要学好高中数学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这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关键。数学思维的养成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指导,更需要自己去总结、去领悟,在不间断的数学题分析与数学知识总结中逐步形成的。一旦掌握了数形结合、平面与立体的比较、等价交换等数学思维,将会大幅度的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起来会轻松很多。纵观高中数学题,很多题目都是“换汤不换药”,基本类型并没有多大变化,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题目有难度。为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总结类型题及其解题方法,对类型题逐渐形成一种数学思维,哪怕如何变化,只要找准属于哪一种类型题再复杂的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如果遇到了没有见过的难题,先学会拆分、拼装题目,再寻找适合的解题思路。

  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对学生学会数学而言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走,并认真解读教材内容,弄清楚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让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以增强学习效果。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强调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其目的就在于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为此,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自主的.探索与获取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也利于降低学习难度,强化课堂学习效果。此外,课堂习题是巩固与复习新知的一种有效手段,应抓好课堂练习,利用所学内容认真进行习题练习,遇到困难时先结合新旧知识去分析、去解题,自行解决不了情况下再向教师咨询。

  五、善于总结与归纳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对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归纳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高中数学中的很多知识点都是相互联系的,通过总结与归纳可以把相对零散的知识点形成为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便于梳理所学内容,利于学好数学。而且,总结与归纳的过程也是复习与巩固知识的一个过程,加强对知识的掌握。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学制度的不断完善,高中数学已成为高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高考中占有极大比重。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面对高考与升学的双重压力,高中生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在新课程改革下要想学好数学这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清楚新课程对自身提出的要求,适应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整,同时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数学思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真生的爱学、会学数学,促进数学素养与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2

  近期,我有幸深入学习了高中数学新课标的内容,这次学习不仅加深了我对数学教育的理解,也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首先,新课标对数学教学的目标和定位有了更为明确和具体的阐述。它强调数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数学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做题,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去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其次,新课标对数学课程的内容进行了优化和整合。它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系统性,使得课程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新课标还增加了许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性问题,使得数学课程更加贴近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新课标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惑。比如,如何更好地将新课标的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如何平衡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如何设计更具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等。但正是这些挑战和困惑,促使我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明白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我将以新课标为指导,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多元、有趣的数学学习环境。同时,我也会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手段。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加深了我对数学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也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示。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道路上,我会更加努力、更加坚定地走下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3

  20xx年xx月xx日,我们一行人到xx高中的高中数学培训会。上午听了两节课,一是xx高中的xx老师的试卷讲评,最大特点是变式题的运用。这种方法非常实用,它能对学生所出现的错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做此种类型题的思路也开阔了,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二是xx高中的xx老师的阅读理解专题,例题典型,讲解透彻,讲练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类比和转化,并且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简记。这次数学培训会,令我豁然开朗。从精彩的讲课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学习中的不足。下面是我通过学习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学习,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

  一堂新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

  总之,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4

  感谢有这次宝贵的机会参加鼓楼区第一期的高中数学青年教师培训,让我受益良多。课程虽然紧凑但非常充实,诸多优秀的前辈的经验分享使我们对职业规划和专业化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更明确的方向,下面就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真正成为一名“专业型”教师。闻老师今天和我们分享了他的成长历程,让我很受启发。真正的专业型教师要能体现其职业性,必须在其领域内体现其基本的职业素养,小至试卷,论文,案例等的基本格式规范,大至对教材的把握,对教法的把握等,这些都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踏实专研并严格执行,这其实是体现我们“专业”的.基本要求。

  其次,努力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教学与研究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重视教学研究,争取做到六个“一”:每节课后写一点教学反思,每周写一篇教学随笔,每月写一个典型案例,每学期写一个课例或经验总结,每年写一篇论文或研究报告,每五年写一份成长报告。做一个教学中的有心人,才能获得更多的经验,加快我们的成长。

  再次,努力成为一名“艺术型”教师。“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得立足于教材和所教学生水平的状态,合理的选择教法、学法,多做一些创新,改革,尝试,对自己的教学也是一种突破,争取让学生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现有水平上能够提高!让学生觉得数学课堂是身心愉悦的!

  在这几天的讲座和案例分析的培训中,这些优秀的前辈们让我在诸多方面有了更多的认识,上面我写的这三方面是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也是这些前辈们展示出的共性。我想他们的课堂一定是充满了乐趣的,这正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2-05

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10-05

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培训总结11-29

新课程新教材心得体会12-06

关于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4篇)07-22

高中数学新教材培训总结(精选12篇)07-20

新教材新课标高中数学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9篇)07-21

新课程新教材心得体会5篇(优选)10-25

高中数学新教材培训总结范文(通用11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