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时间:2023-05-17 11:54:03 心得体会 投诉 投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8篇)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8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1

  传统文化如同民族的灵魂,蕴含着不屈的希望与力量;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原动力,给人们勇攀高峰的斗志与毅力;传统文化仿佛是一座沟通世界的桥梁,传递给世界温暖与色彩。因此,我想说:让我们共同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吧!

  最近名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前十二名文化大国”的调查结果已经揭晓。中国以拥有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位居第二名,这个好消息令大家欢欣不已。但当我们静下心来与拥有众多备受欢迎的现代文化的美国作比较时,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被很多外国朋友欣赏的时候,我们自身是否足够重视它呢?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这难道不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吗?

  现实情况值得社会担忧。如今很多国人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他们对外来文化有高度的`认同。于是我们不再对“哈韩”、“哈日”感到大惊小怪,不再对好莱坞影片感到陌生。其实,感受、学习外国文化的精华并没有错。但过分的关注与模仿必将导致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可以说,外来文化已经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这种现状值得我们关注。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例如著名作家冯骥才实地考察并用所写文章表达了呼吁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迫切心声。他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普查与记录是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是啊。倘若我们失去了珍贵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内心会不会时常感受到一种不能诉说的苦衷呢?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政府的未雨绸缪。为了引导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国家设立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守护传统文化的决心不言而喻。是的,我们不想再看到自己的传统节日被别的国家抢先申请注册的事情重演。为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它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耀眼的光彩。

  随着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我们理应满怀信心并且坚信: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民族会永远屹立在世界的前列,拥有勃勃生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2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特质。但是,在当今各种“变异”文化的冲击之下,人们开始亵渎传统文化,把文明积淀看作炒作的工具。这怎能不令人担忧?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守护心中那泓清泉迫在眉睫。

  曾几何时,我们悄悄地淡忘了李白、杜甫,淡忘了那清新自然、沉郁顿挫的气质和风格。微博时代的我们,早已习惯了“蓝精灵体”,习惯了那句例行公事的套话:“元芳,你怎么看?”殊不知,在我们戏谑调侃之时,传统文化在离我们渐行渐远。半文半白的“甄嬛体”在社会上风靡一时,不痛不痒、无病呻吟的“琼瑶体”居然号称能“医治心灵创伤”。这时的.我们,情何以堪!

  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被修饰、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我们该作何感想?一片真切的思乡之情被无聊地调侃,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对于中国沉淀已久的文化,我们虽然没有能力去完全深谙,但也没有理由不保持它自然之美的本性,更没有资格去胡编乱造,去挑战先人们高超的文学功底。因为我们生在一个有着古老文明的国度,所以我们要坚守本真,不要丢失了对传统文化应有的崇敬和敬畏之心,在传统文化调侃中迷失前进的方向。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人们追求适宜的精神愉悦本无可非议。但各种不伦不类的体例的出现却是一个不好的征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连自己的文化都保护不了,那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当我们对“TVB体”、“流氓体”朗朗上口津津乐道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听见那一声声来自于几千年前的天空的无助哀号。

  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并不是要我们一成不变地照搬先哲的思想,创新和突破是必要的,毕竟,那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源泉。坚守本真,意味着天空的圆月依然是圆月,它是一轮思乡的月,而非被人们俗化了的月亮;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意味着那融在酒中的是一片真情,而不是被整饰得面目全非的一潭污水。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给先哲们一份尊重和敬畏,不要矫揉造作,不要画蛇添足,更不要将经典俗化。

  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让自然和谐的春风吹向每一个角落,让传统文化之树绽放鲜花朵朵,滋润万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3

  如果说经济的主体是物质丰富的创造,政治的主体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的主体则是精神家园的耕耘。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的重要保障;传统文化则是民族的认同与归属。然而,在一个人心愈发浮躁功利化的社会,文化俨然成为一种奢侈品,似乎给人以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因此,我们应该重建文化家园,解决精神的归宿与寄托问题,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脉,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须要求。

  文化传承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精神的寄托和灵魂的归宿。泱泱大国,不曾断代,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在这曲折迂回但又不曾断流的文化潮流中,我们有着无可比拟的传统建筑,我们有着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我们有着修身养性的史书典籍。我们可以游故宫,览皇家王室之恢宏;登长城,观群山环抱之雄伟;赏园林,品江南水乡之柔情;我们可以包饺子,盼游子归家之团圆;赛龙舟,思爱国屈原之情怀;插茱萸,念异乡亲友之安危;我们可以吟唐诗,赞平仄音韵之美妙;诵宋词,叹国家兴亡之苍茫;读小说,慨人生命运之起伏,在中华文化的长河里徜徉,我们乐此不疲,流连忘返。传承悠悠大国之风范,继承光辉文明之伟大,不断地从经典中汲取营养,才能不断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文化虚无,是对民族文化的否定,是信仰的.坍塌时代的悲哀。大文豪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曾批判过对文化的不正确做法。我们处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这是一个既充满梦想又不乏困惑的时代;这是一个抛弃传统,丢掉根本,一味奉行“民族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时代;这是一个崇洋媚外,一切都是外国的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正在割断自己的精神血脉,努力把自己打扮成老外的时代,这种虚无主义盛行、缺乏信仰的时代,它正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以,研究生考试出现的问题,就能理解。中华文化强调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仁者爱人”等等思想。这些思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是滋养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血脉,深深融入每个炎黄子孙的精神基因中,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内在动力,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进行文化的创新,就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用好这湾源头活水,用其蕴藏的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进行文化创性,要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既不能厚古薄今,也不能厚今薄古。进行文化创新,要认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认真汲取其中的精华,发掘其时代价值,增强文化自觉性与文化的自信,增强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按照时代发展需求,对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进行改造完善,激活其生命力。

  “拂面春风好借力,正是扬帆远航时”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以一种更加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态度,正确地对待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使中华的传统文化永远在世界民族之林熠熠生辉,发扬光大!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脉是我们时代青年的责任和义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4

  翻开尘封的历史,有多少贤人雅士忧国忧民的情怀让我们感动,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多少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处在浮躁的当今社会,多少人荒废了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这又怎么不让人忧心呢?

  姑且不说北京旧城墙被拆除所带来的物质文化和传统精神文化的丢失,有的地方争先把古代名人当成自己的祖先加以重金炒作,以创造收入,就让人大跌眼界。试问:有谁还在真正捍卫民族文化?2006年,韩国人把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向联合国申请了文化遗产保护,并获得了成功,这件事曾让无数的中国人感到痛心疾首。如何保护好我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从这份痛中,要不要更深思、更反省一下自己呢?

  节日是一种文化习俗,节日的意义,主要在于弘扬一种文化,倡导一种精神,如果借节日安排休息度假,那就忽略了节日的文化价值,让节日埋没于集中进行的物质消费中,依附于它的休闲活动,自然会变得乏味。节日,不能仅仅被当作是消费和休闲,人们更应注重享受文化的滋养。因此,“黄金周”不能只有“黄金”,好淡忘了“文化”!

  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心结。春节,这高悬在民族天幕上的古老明灯,以其独特而永恒的光芒映照着当代社会生活。这样的光芒,明亮又温暖,从满满羁旅风雪夜归,到春运期间滚滚人潮,构成了从古到今中国春节来临之际永恒的景观。回家过年,不仅仅是亲人的`聚会,也是精神的洗礼与伦理关系的更新。现代化的进程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但是改变不了春节返乡的汹涌人潮,改变不了天下游子们的一片归心。它是中国民众一年一度的情感释放日,我们应该努力使充满活力与温情的传统春节,永远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期盼。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坚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在文化多样性中闪现出民族文化的光彩。

  清明节,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祀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动,与中国文化深层的祖先崇拜、孝的文化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而这种文化正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的支柱。清明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季节仪式。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大节。起源与人们对月亮天体的崇拜,复合了古代秋尝与祈求子嗣等内容,蕴含了中国人家庭团聚、分享亲情、向往美好的人伦理想,具有整合与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意义。赏月是人与自然的对话、沟通良机,也是实现人际关系协调的有效途径。在人心日渐疏远的今天,中秋赏月仍然寄托着中国人“天上月团圆,地上人团圆”的情怀。对于今日的中国人来说,每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仍是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

  有人说:“只有整个社会具有文化良心,我们的文化才有希望。”所以在我成长的路上,我那不变的初衷——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始终伴我左右、牵着我的手,于是我成长的脚步更沉稳、更坚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5

  石头再硬,经过岁月的打磨终将化作一捧沙被风吹得消散;河水再广,经过岁月的晾嗮终将干涸;花朵再美,经过岁月的摧残终将枯萎,大自然中有很多事物都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发生改变,或完全变了模样,或迎接死亡。文化,在岁月的打磨下却长久的保存下来。但也不免有所遗失。在磨难里留下来的,都经历无数风雨阴险,在改变下变得更加厚重,直到现在也没有改变它的地位。而那些不幸遗失的,却在磨难中被岁月带走,连痕迹都被风吹走了,他们没能留于人们心中。

  文化是需要保护的,更是我们需要传承的。

  前不久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就很好的向我们展示了文化传承的意义,令我们记忆深刻的是其中一期节目中所讲述的一群不平凡的人——麦客。这其实只是一个平凡辛苦的割麦子的职业。但这个职业的从事者,麦客,却是不平凡的。因为他们是这个文化的传承人。可惜,这个文化的传承也许要就此中断了,像那些被风卷走的沙一般,变得无人知晓。

  据悉,中国现在的麦客数量已寥寥无几。因为时代在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一些低效率的工作终将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新时代的机器,所以麦客这个文化的隐没也在所难免。在节目中,一些反存的麦客这样说到;“这个工作苦,累,效率也不高,毕竟是人工收割,相比之下,机器的'确快许多。但是,我们热爱这个工作,热爱这片土地,热爱这种文化。它已经难以割舍。我们所期望的不是收入有多高,而是能将这份文化永久的传承下去,仅此而已。”几个农民的几句简单的话语,却足以体现文化的内涵。

  文化当然还包括学习方面。中国几十年的文化思想,老子,孔子等诸多历史文学家为我们文化的传承做出了贡献,使中国文化得以在世界上有所成就。近期,传统文化进考场的理念在日益更新,这对于学生来说似乎有些苟刻了,但这让新一代的青年能更好地了解文化,深入文化,为文化传承做出贡献。

  被风吹化的石头至少还有沙的足迹,干涸的河水经历大雨的洗礼将饱含生命之水,枯萎的花朵留下的种子又将盛开下一个春天。岁月带走了什么,又留下什么。传统文化同样也会在岁月中再次绽放新的生命活力。而我们将把这传统文化一直传下去,让先辈的英灵自豪的感慨:岁月故消逝,文化驻我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6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城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吧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化发扬光大。

  传统礼仪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国人和海外人引来容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发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失否定自身传统礼仪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礼仪是过时的,有害的。而传来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地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7

  当时间的沙漏漏下最后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才会如此灿烂;当贝壳的泪痕划过最后一瞬,珍珠的色彩也会如此耀眼。当六年的养分在体内积累,毛竹的生机也会如此蓬勃。

  正是由于历史的洗礼,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最终诞生了华夏女儿的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材料中所说的那个歌星的经历,正是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形成的。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现如今,知道重阳节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感恩节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情人节的人越来越多,可知道七夕节的人越来越少了。对于我们先辈留下来的许多传统节日,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几乎全都置于脑后了,这难道不是一种崇洋媚外吗?这难道是我们口口声声说到的责任感吗?

  然而,我们身边其实有许多人在为我们做榜样,他们能坚守自己的信念,鼓励人们学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著名学者马寅初不就是吗?他积极提倡我们青少年应当多多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虽然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们传统的中化文化不能丢!因此,我们是否想过,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否会被他国文化所取代?这个答案须靠我们用行动来回答。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继续发展的基石,是我们共同保护,共同继承的使命。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坚定信念,共创美好未来!忆往昔,若不是司马迁的沥尽心血,怎会有《史记》的鸿篇警后人,若不是李时珍的跋山涉水,怎会有《本草纲目》的福祉遗万年代;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会有《石头记》的哀婉催人泪?看今昔,是谁苦心钻研十余载,终使两星成?是谁奋斗十八年,终抱金牌归?是钱学森!是申雪与赵宏博。他们是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的坚定,他们是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的不懈。正是由于继承和传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们能够这般坚定,这般执着。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点亮一片星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片绿叶,但能点缀整个春天;传统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若驾一叶扁舟,但仍能惊动一片大海。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8

  一、精彩课程。

  课堂上一个个真实故事引发的思考,结束时90度鞠躬礼及《感恩词》让我们心存敬意。以位音乐老师的《德音雅乐》及《孝亲感恩歌曲学唱》课程给整个大讲坛带了歌声、笑声还有感动的低泣声。悠扬甜美的《生命之河》在义工老师们曼妙手语舞姿中展开,让与会学员感受《生命之河》滋润心田。用心去唱一首好歌,就能净化歌者的内心;用心去听一首好歌,能涤荡听者的灵魂。一个个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经典故事和一首首优美的感恩教育歌曲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深深的感染了全场学员,互动渐入佳境,全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情到深处,学员们还不时发出动情的低泣声。

  二、温情服务。

  据悉,为大讲坛服务的十几个义工都是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以帮助别人为乐,他们把帮助别人当成个人修行的方法之一。他们一次次90度鞠躬迎侯,轻言慢行,半蹲在地上擦拭会场的每一个角落,用半蹲的姿势为在场的贵宾和授课老师端茶送水,他们用真诚的微笑温暖每一个人,他们身体力行践行《弟子规》,他们用言行践行道德礼仪,宣扬传统文化。每当听到一声声“老师,早上好!”、“老师,下午好!”“老师,您辛苦了!”“老师,请愉快用餐!”等等温馨话语,我们恍惚来到了一个文明和谐的世外桃源。

  三、专心学习。

  本次大讲坛所有学员均是来自一线的老师,他们排除一切干扰,参加为期7天的学习,时间长、人数多,但会场秩序井然,学员们完全融入到了和谐、宁静、纯粹的吸收经典文化的氛围中。授课中老师生动风趣的演讲,深入浅出的报告,深深吸引了全体的学员,大家无不认真听课、细心笔记。对我来说,这是一场心灵之旅,所有人在都聆听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感动中汲取师德的正能量。

  四、心存感恩。

  松花江的王琦老师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当作事业来做,他们要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下来,让我们的`民族越来越强大。这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更是我们做老师的职责,让我们从我自己做起,大力倡导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做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努力教育学生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深刻学习国学经典,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为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尽到一个老师应尽的责任。

  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座,不仅提升了我们教师的文化素养,同时,在“如何对人”、“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社会”、“如何对待家庭”等方面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传统文化学习后,我进一步认识到,不管是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还是家庭生活、与人相处等方面“身教胜于言教”的重要性。今后,我将把这种平和的心态运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努力践行“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理念,教育和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一个真正人格健全的人,不断推进教育教学健康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9

  借用陶行知先生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中说的一句话:“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

  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

  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

  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

  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

  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本阶段我们研究的同时,切身感受到要想加强语文教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一定要遵循以上六个原则。

  我们在给学生讲解汉字的结构特点时,应该让学生充分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汉字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内容,能说会写也是小学语文对学生语文能力考查的重要标准。同时,汉字本身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通过讲解汉字的结构特点,既能够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度,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中书法的艺术魅力。

  在低年级中,教师可以讲解诸如“日”“月”“羊”“火”这些字的古代的象形字结构和演变过程。在高年级阶段,则可以结合字形介绍中国古代文化。例如,“社”是由“礻”和“土”组成的,“礻”代表神祇的意思。社在古代的意思就是神守护着土地的意思,因此中国古代人所称的社稷就是土地神的意思。古代帝王都要在一个特定的地方建造神坛,这个神坛就是社稷,如果社稷变了,那么国家也就没了。由此,社稷一词在后来就与国家具有相等的含义。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时可以整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使语文课堂有声有色。小学课堂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传统节日的因素,在节日当天进行教授。在教授时还可以加入相关道具,或者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小学课文《北京的春节》和《看花灯》两篇课文中,教师就可以现场带上花灯,让学生猜灯谜,也可以带上笔墨,让学生自己编词造句书写春联。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提升了对课堂的参与度,也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教师应引导发挥好学生的诵读特长,让学生在诵读经典的同时,提高学生文化品位。通过读诵经典可以最直接地让学生产生对古代文化的印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经典。据笔者的观察,很多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都让学生死记硬背经典,导致学生反而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厌恶的情绪。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所带的班级中引入了唱诵式的读经方法,通过将诗歌编成一首首歌曲,让学生更加喜欢读经,也更容易记诵。例如,在教授古诗《十五夜望月月》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一下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人们都有哪些习俗?历史上还有哪些诗人写过关于中秋节的`诗词?他们的诗词选取的是什么景物?

  中秋节人们一般都会表达怎样的思绪?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教学,采用入情入境的方法,带领学生体会诗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再引领学生走出诗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感想。既锻炼了学生的品析诗文的能力,同时学生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大的兴趣,对中华传统节日有了更多的了解。

  以上是我们课题组针对本阶段研究的一点感悟,接下来的研究,我们会本着上述留个原则,有目的、有方法地努力继续开拓进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10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集中体现着中国的民族性特色和最本初的文化基因,能够对今天的“中国特色”作出最真切的解读和阐释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够依靠否定、割断自身的文化传统,而照搬外来理论走向复兴。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如果不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相结合,也不可能在民众中间扎下根来;沟通思想理论与人民群众的心灵,传统文化是极其重要的桥梁。马列主义来到中国后,恰恰是因为融入了中国元素、变换了中国面孔,才被广泛接受和认同,从而得以有效地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生长于中国这片沃土,必然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以吸纳、继承和发展,从而被赋予鲜明的中国魅力、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脱离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不可能枝繁叶茂、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我们党历来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理论和实践的推动作用。毛泽东很善于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地阐释道理、揭示规律。1938年10月,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谈到党的学习任务时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该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孔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毛泽东将这两个伟大人物联系在一起,从某种程度上表达了他对马列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认识和理解。在他看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是过时的东西,它是跨时代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马列主义不是教条,而是一个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理论。正是基于对马列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新认识,毛泽东才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要做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总结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它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进步意义的成分科学地加以阐发,使当代马列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得益彰、相映成辉。比如,“实事求是”语出《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吸纳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致知力行、学以致用、格物致知、即物穷理、贵在力行、循名责实、重效致用、实干兴邦”等思想,并赋予了它崭新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特征。再比如,《管子》中,即有“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的记述。我们党确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将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的根本尺度,同样是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天地万物,唯人为贵”、“夫为国者,以富民为本”等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比如,和谐思想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理念。在“万物一体”本体论基础上,和谐被视为世界万物的最高伦理,是处理人天、人际、身心等关系的理想范式。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生存向往、一种文明形态,自古就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境界,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因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和文化渊源,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的重要纽带。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的 “黏性” 特质,能够在价值多元的今天遵循文化底线构筑起基本价值观的统一体

  价值观多元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如果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和合性大于差异性,多种价值观的存在就会彰显社会的开放与活力。如果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和合性小于差异性,就会引起韦伯所说的“价值的争斗”。当代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使主导价值观中的部分内容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使主导价值观与我国目前存在的其他价值观之间的差异性大于和合性,从而引发了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为此,吸纳各种文化视角和价值立场,重构主导价值观,构建“一主多元”格局,是当代中国社会多元价值观发展的必然走向。

  马克思说:“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历史告诉我们,各个民族的文化总是继承与创新的产物,而它们的历史文化传统又是进行新的创造性劳动的既定前提和基础。中国传统价值观是以儒家价值理念为主包含多种价值理念的丰富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和而不同”主张的是,应在保留个性发展的前提下保持社会的整体和谐;“和为贵”追求的是人际环境的和谐。博爱并不是西方所特有的价值,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也包含着博爱的价值理念。孔子的“泛爱众,而亲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韩愈的“博爱之为仁”;墨子的“兼爱”,“老而无妻子者,有所持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这些论述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各派对爱的理解虽然有差异,但却一致认为,爱不仅涉及家族内部成员,而且超越了家、族、国的界限,推向天下、万民和世界,即博爱。因此,我国构建主导价值观,必须要立足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把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博爱”作为最基本的价值资源,充分展现我国主导价值观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今天,在全球化历史语境中,我们寻求文化多样化发展、谋求不同文化之间求同存异、和谐共处的同时,也应注意到一个社会的和谐进步与稳定发展,除了需建立多元化的文化对话机制之外,还需建构一种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仁爱”、“自然”的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就在于这些思想既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反映了人们的普遍愿望及基本诉求。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特别注重道德修养。其中心环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必然结果。修身是立身之道,也是立国之道,主张通过自身的修养和学习,成为高尚的人,有理想的人,其最高目标和终极价值是实现人与群体,个体与社会的统一及协调发展。孔子的儒家学说,确定以“仁”为核心,以“义”为价值准绳,以“礼”行为规范的.道德模式,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价值实现定位在对他人、对群体、对社会的关爱和奉献上。这一传统的积极意义在于造就了无数个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仁人志士,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这些优秀道德规范在建设和谐文化过程中,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基因。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对当代国际社会的和平发展具有借鉴意义,而且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提供重要启示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事关各国人民幸福安康的两大问题。世界各国人民都希望生活在祥和的氛围之中,期盼战争、暴力远离人类。世界各国人民也都希望生活在安康的环境之中,期盼饥饿、贫困远离人类。然而,现实世界并不像人们希望的那么美好,局部战争依然此起彼伏,贫困饥饿依然广泛发生,连绵战火、极度贫困依然在威胁着众多人们的生命和生存,特别是许多妇女儿童依然在战争和贫困的阴影下苦苦挣扎。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努力,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只有这样,和平才有希望,发展才有希望。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需要多管齐下、多方共济,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从思想上确立和平发展的理念。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爱好和平在儒家思想中也有很深的渊源。中国人自古就推崇“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远亲不如近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等和平思想。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

  当今世界,人类文明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物质的极大丰富是古代世界完全不能想象的。同时,当代人类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难题,比如,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物欲追求奢华无度,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社会诚信不断消减,伦理道德每况愈下,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等等。要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

  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总之,在21世纪的今天,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的一切理性知识和实践知识依然是人类创造性前进的重要基础。只有不断发掘和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和丰富知识,我们才能更好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开创人类社会的未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11

  听完王君老师的课,想做一名语文老师。

  听完张丽钧校长的讲座,特想做一名读书人。

  为期两天的学习,只有这两个内容中间没有打盹,说明她们讲的很精彩?还是说明我对他们内容很感兴趣?因为她们的精彩,所以感兴趣。她们身上的那股深深的文化味是不需要包装的',是自然的。

  王君老师的青春语文课堂,王君老师的一路修行,通过一节精彩的《孙权劝学》展示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教学质量能低吗?

  张丽钧校长的讲座《信仰中文》让我从想做一名语文老师转变为想做一名读书人。张校长从自我笃信和引人仰属两大方面阐释了读书的妙处。在自我笃信板块张校长又分别从信其美、捍其洁、亲其芳、味其旨、领其妙五个方面讲了读书的自我陶醉,并给大家开了一味祛病良方:多读一点、多背一点、多思一点、多写一点。而在引人仰属板块,张校长又分别从扣人心、祛人病、牵人魂、励人志、偕人行五个方面讲了读书的作用。张校长的读书不是功利性的,是自觉的行为,但却也带来了丰厚的成果。(张校长的成果太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12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更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始终占据重要位置。我们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教学全过程,通过学科渗透、课堂引导、课余活动得以全面展开。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个教室,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环境,文化的理念。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著作用,它具有隐蔽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我校在进行校园外表形象具体设计和布局的时候,一贯遵循高品位原则,尽量做到:布局合理,格调高雅,赏心悦目,寓意深刻,美观实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是中华文化相关的景观雕塑、文史雕刻,名人伟人的名言警句,师生的书画作品,从校园的`整体布局到花坛里一草一木都精心设计,艺术构思。校徽、校训每天都熏陶着学生的心灵,形成“团结、 严谨、 勤奋、 向上”的优良校风。我校被评为青海省校园文化示范校。

  二、课堂教学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主渠道

  我校始终坚持“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利用语文、政治等课程资源,把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贯穿到课堂,使学生们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吸收民族精神的营养,力求将现代意识和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培养既具有现代精神,又富有中华优秀传统的“现代人”。

  此外,我们还积极探索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校本课程,如《中华经典诵读》、《书法》、《绘画》等选修课程,将我国非物质性文化遗产,包括传说、民歌、故事、戏曲、表演、绘画等纳入课程内容,让学生更多地诵读古代浅近的优秀诗文和诵读历史上优秀人物故事,把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与继承、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坚持以书法艺术教育、中华经典美文诵读为载体,把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校园生活之中。

  三、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我校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立足当地、因地制宜、就近就便,积极创新形式和载体,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广泛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宣扬中华优秀传统,营造关爱互助、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倡导文明和谐、实用节俭的现代节日理念。

  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期间,在全校组织开展经典诵读、节日民俗、文化娱乐、志愿服务和体育健身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推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如春节、元宵节期间开展“网上拜大年”、“网上猜谜”等网络文化活动;清明节期间纪念先人、缅怀先烈;端午节期间广泛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普及,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山川河流、植树绿化等活动;中秋节、国庆节期间以团结、团圆为主题开展活动;重阳节期间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气。

  四、扎实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民族文化精髓。通过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弟子规》、《大学》、《论语》等经典篇目使广大青少年了解、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我校扎实开展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20分钟的诵读时间,并开展经典诵读比赛、诗文书画比赛、“读经典、悟经典”征文比赛、经典诵读先进班级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五、以“道德讲堂”为载体,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道德讲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四德”为主线。社会公德建设主要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等,以“礼仪”为核心;职业道德建设主要包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办事公道、热心服务、奉献社会等,以“诚信”为核心;家庭美德建设主要包括:夫妻和睦、孝敬长辈、关爱孩子、邻里团结、勤俭持家等,以“和睦”为核心;

  个人品德建设主要包括:友善互助、正直宽容、明礼守信、热情诚恳、自强自立等,以“友善”为核心。我校按照上级要求开展适合高中学生的“道德讲堂”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2013年4月24日在阶梯教室举行了2013届成人仪式,同时这也是一堂别开生面的的道德讲堂。活动分别以感谢红烛恩、报答三春晖、十八而志、跨入成人门为篇章,贯穿了道德讲堂的“五个一”:唱一首歌,讲一个故事,诵一段经典,谈一点感受,送一份吉祥。此次活动受到了省市文明办,城北区道德讲堂的热切关注。

  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坚持现有的教育途径,并积极探索新的教育形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继承做出努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13

  传统文化,形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当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然而,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工业与商业的全球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消解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濒临消失。

  首先是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一种良好方式。然而在现在,随着西方圣诞节,情人节等一系列节日的广泛传播,传统节日却渐渐被淡化了。鲜少有人在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在重阳节登高插茱萸;在中秋节赏月,庆团圆;在腊月初八熬一锅热腾腾的腊八粥祈平安。在西方节日被人们热火朝天的庆祝之时,谁还会想起这些内涵丰富,意义非凡的传统节日,与习俗呢?恐怕,早已将它们抛之脑后了吧?

  其次是传统的歌舞。凤阳花鼓,云南花灯,东北秧歌等早已被人们认为是俗不可耐,在公园中看到老年人扭秧歌时,还有许多的年轻人加以嘲讽,而西方传入的街舞,雷鬼等舞蹈却被年轻人大加追捧,成为他们的心头大爱。而在一些摇滚,Rap等流行歌曲广为传唱的同时,中国的一些民间音乐以及国粹京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人抛弃了传统歌舞,转而奔向了流行音乐与舞蹈的怀抱。

  不仅如此,曾经在民间大放异彩的`民间艺术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传统的绘画书法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传统思想道德正在被人遗弃。这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不禁令人堪忧。传统文化濒临消失,而我们却不加以挽救,而还是为了各种外来的文化,节日,兴奋不已。在我看来,在这样下去,不用多久,传统文化就会完全消失,不复存在。

  为了不使我们中国人遗憾,后悔,我们每个人应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努力使传统文化重新绽放光彩,恢复生机与活力,为我们将来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了传统文化的恢复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发出夺目的光芒。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14

  中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一个有着灿烂文化的伟大民族。纵观当今世界,昔日的四大文明古国已经有三个离我们远去,埃及人不会讲埃及语,印度人不懂得印度文明,巴比伦就连一个统一的国家都没有了,而中华文明,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也似乎岌岌可危。同学们,传统文化的继承需要我们献出一份力。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道家、墨家、法家与儒家的文化。中国古代文化是异常灿烂、无比光辉的。拿青铜器来说,拿陶瓷来说,拿丝绸来说,都居世界的前列。拿创造发明来说,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这“四大发明”更是其他民族所赶不上的。

  再来说说我们苏州,苏州园林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它综合了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给人一种古典的美。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苏州的传统小吃也十分有名,海棠糕、梅花糕、豆腐干等等,这些传统小吃使人垂涎三尺,也是其他民族无与伦比的。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千万不能让它在岁月的车轮中慢慢地消亡。因此,我们要关注传统,,继承民族文化,让中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新的活力。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应该如何来继承、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呢?

  也许,你会认为老祖宗留下的传统已经过时了。但只要我们宣传、宏扬民族传统中优秀的部分,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华。然后,根据时代的`要求,构建新时代的民族道德标准,便可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

  据说,今年有许多刺绣大师要绣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五福娃,他们巧妙地利用苏绣来宣传奥运,这样一来就可以很好的将刺绣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前一阶段,苏州评弹“走”进了许多中学的校园,这使我们拓展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也更加了解了苏州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的瑰宝,千万不能让它淹没在时代的潮流之中。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同学们,让我们用一颗赤诚的心去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为民族的传统注入新的芬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15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近年来,我们有幸接受越来越多的感恩教育,这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要进行道德教育就无法离开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

  中华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和谐,要和谐就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而不是去破坏自然,去“人定胜天”。我们把天地比作父母,感恩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感恩大自然赋予了与人类生生不息、和谐相处的万物。有了这份感恩之心,我们就会赞美天地、赞美万物,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我们人类长久生存的金钥匙。

  1988年,75位诺贝尓奖得主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21世纪的人类要生存,必须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孔老夫子那里汲取智慧;二十世纪70年代,英国大哲学家汤恩比教授说:要解决21世纪的人类问题,只有孔、孟学说。这些世界顶尖级的人物,懂得我们中华先祖留下的文化是安身立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与大道,而我们更应感念祖恩,以中华文化之精神,重视我们的地球,重视我们的家园。

  念及恩情,大莫过于父母的生养之恩。“大爱无疆”、“大道至简”、“大恩不言谢”;要真知和践行感恩,莫过于孝。如果说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尽孝,那么很难相信他能对别人真诚。没有真诚就谈不上信用。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告诉人们要从真诚开始,自立于社会,成就于和谐,践行人性向善、择善固执、止于至善。孝,要有一体的观念,懂得孝就是要懂得感恩,把一体的观念落实到生活、言行中就是孝道。我们从对父母开始尽孝心,然后推广开来,对兄弟姐妹、对所有的亲人也有这样的爱心;对老师同学、对领导同事、对社会大众,不管到哪里,都用这种爱心对待所有的人。

  宇宙万物与我一体,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孝是感恩,孝是仁爱。真正懂得孝的'道理,懂得感恩的情怀,就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孝的延续,不仅爱现在的大众,还要爱未来的大众。我们要关照未来,不能因为眼前的享受而把子孙未来的资源糟蹋了。如果为了眼前暂时的利益,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大自然的资源被破坏,将来吞咽这些苦果的必然是我们的子孙后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长久发展,就要对自然有恭敬心、感恩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心存感恩的心,感恩自然,感恩父母、亲人,感恩社会。孔子的门人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何谓“忠恕”?尽已之为忠,就是要竭尽自己之力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善待同学、同事、亲朋好友;“恕”寓意“如心”,就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忠恕”之心,就能认真对待工作,处理好各种关系,就能够“团结干事”。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自立于社会,成就于和谐。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华民族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16

  不知于何时,你幽然出现;不知于何处,你开始熠熠发光。

  从历史的深远处走来,带着先哲们的不朽之作,轻轻地靠近了我,不得不说是精灵。也许是在远古,或许是在更远的时代,你便流行于民间。

  但我真正地认识你,便是在读《诗经》的时候。305首诗歌的确是一种文化,开创了现实主义诗歌之路。在战国七雄的争战中,你曾一度消沉,而等到战乱平息,始皇一统天下之后,你便悄悄地带上了《离骚》上路。这对你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笔极为可观的财富,因为《离骚》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直到今日,她还在闪闪发光,像黄金一样。

  不得不佩服你,因为经得住时间沉淀的,往往是永恒的东西。而你独具慧眼,早在千年前,就收容了《离骚》),带着屈原的怨愤与不平。屈原沉入汨罗江,但我知道,就在他沉入水中的那一刻,分明有一个升腾的灵魂随你飘走。这些可谓民族文化大仓库中的先期珍品。你独具慧眼,与《诗经》、《离骚》携手,深味了民族的苦难,理解了屈原的怨愤。经得住时间沉淀的,往往是永恒的。时至今日,它们还在闪闪发光,如黄金一样。

  跳荡在“坎坎伐檀”声里的“苦难”犹在耳边,“怨愤”随汨罗江水流转千万年。

  中华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可在数千年的.沉淀中,你——传统诗歌文化的分量最重,包罗最为全面。不仅表达出人民的疾苦、人民美好的向往,还将文人那种柔弱的文人蕴于其中。

  实在不能不说是你是精灵,古怪、亲近却又让人摸不透。但你这个精灵,不知怎的,却总爱与文人做搭档,他写了,你便检查,值得欣赏的,你便悄悄捎上,没有一丝的犹豫,尽管你的囊中已是沉甸甸的了。

  还记得你在途径宋代的时候吗?你一路风尘仆仆,到达宋朝时,包裹早已是满满的。但你仍旧不满足,腾云驾雾,来俯视苍生。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朝代,但最显眼的地方便是赤壁。于是,不辞劳苦,你来到这里。

  “一道天光射向赤壁,便产生了前后赤壁赋的千古绝唱。”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写道。也许正是这道天光,使你惊喜万分,像哥伦比亚发现新大陆一般。你在宋代稍做停留,又收集了大包的诗歌,而后又匆匆地踏上了征程。

  实在不得不说你是精灵,行得匆匆,却从未遗漏过哪一朝、哪一代。恍若隔世,现在你悄悄地靠近了我们。等到你又起程之后,我们及现在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但你依旧前行!

  因为有了你,我国成了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诗的成就,灿烂辉煌;诗人词者,星光灿烂;诗的风格,艳若群芳!我心中的精灵啊,你如同岁月水流里的白莲,愈加古老,就愈发清香!我心中的精灵啊,望你能够地久天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17

  如今相对开放的国际环境,使得各种地域文化交汇融合,过各种洋节日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渐渐地不被重视。现今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着的使命。

  中国的传统和文明需要传承。这些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存和发展的产物。现在的中国人,未来的中国人,若是无法了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发展,轻视这些传统和文明,那么这样的中国人也就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品性的紧密联系,也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容被西化。中秋节寄托了游子对家的思念;端午节展现了耕作的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喜悦;清明节表达了亲人对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则体现了人民向往和平快乐生活的朴素愿望。这些节日背后所存在的意义,是任何一个洋节日无法替代的。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保护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从原来没有节假日变成了休假一天,电视媒体也日益加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提高人们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在这个受到外来文化强烈冲击的21世纪,我们太多地关注于西方万圣节的南瓜;情人节的玫瑰;圣诞节的白胡子老人。从而忽略了新年的“福”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饼,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都是一种本土文化的丢失,没有了这些文化和传统,我们也将丢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处于现今社会的我们依然要懂得不崇洋的道理。外国的传统和特色往往不适合拥有古老历史的中国。就像君主立宪制不适用于中国;刀叉无法成为中国人吃饭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说话方式无法改变中国人的婉转一样,洋节日也不应该成为中国人的节日。

  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历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长期积淀和凝聚之后又经后人总结和实践而成的,从种种节日风俗里,后世的人们可以清晰地体验到先民生活的历史文化图景。当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节日不再受重视,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被遗忘,中国“文明古国”的盛誉也将不复存在。

  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与弘扬,从自身做起,坚守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18

  党建领航始于微 下沉治理服务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万楼街道桃源路社区下沉社区治理服务立足微观,将社区治理的任务、方案、措施等予以落细、落小、落实,关注居民日常生活,激发多元主体能动性,有效实现社区综合治理中的共谋共建共管共享。

  统筹“微资源”,党建领航服务领先

  桃源路社区按照“党建+为民服务”的主体思路,坚持“党建领航、服务领先”理念,搭建党群综合服务平台,把党建引领社区工作为服务群众的工作重点,深化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为构建“一社区一品牌”的统筹性基层党建新格局打下基础。

  党建领航服务形成“一核多元”、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以桃源路社区党支部为载体,紧紧抓住“党建领航服务”核心主题,综合涵盖党务、计生、社保、民政、土地、综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财政、文化等服务多元领域,提供一个全新的集党员群众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实现服务党员群众“无缝隙”,确保“问题一站式办理、政策第一时间传达、感情经常联络、干群关系融洽”。

  加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至上”建设,共建共享社区服务平台。紧贴辖区内党员群众的实际需求,在建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上,以“功能至上”为理念,科学设置政治功能区、便民服务区、党群活动区等功能区域,合理划分出党员活动室、入党宣誓室、组织生活室、全民阅读室、书画室、棋牌室、日间照料室等功能室,让社区有能力、有资源、有阵地为党员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在党员群众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落实“微心愿”,扶贫帮困服务贴心

  充分调动党支部和党员的作用发挥,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建立社区贫困人员信息档案,建立“随时帮”制度,定期“敲门上户”。

  满足贫困学生上学“微心愿”。在疫情期间,得知贫困学生小曾因无钱购买专业设备影响线上学习的情况,社区工作人员联动多方资源为小曾免费安装宽带,送上智能手机,解决了同学上网课的'难题。

  落实特殊人群信息“微心愿”。桃源路社区为方便老年人和残疾人办理居民身份证指纹补录入工作。联系万楼派出所,提前在社区网格群发放上门服务通知。此次指纹信息补录工作从早上9点持续到下午5点,共计完成100多位居民的身份证指纹补录入工作。

  关爱弱势群体生活“微心愿”。疫情期间,辖区部分独居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鲜少出门,加上很多理发店因为疫情原因不能营业,为了更好服务居民,发扬爱老、敬老精神,社区联合社会力量开展“关爱老人”免费理发等活动,将服务送上门。

  激发“微自治”,参与共建服务创新

  以多数群众可参与的身边实事为切入点,带动居民共同参与,结合辖区居民服务需求基础,主要围绕公共空间营造、开展院落微治理、促进邻里融合、通过开展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活动,激发“微自治”使社区涌现出“四个一批”社区治理共建者。

  涌现一批“社区美容师”。2020年3月“学习雷锋纪念日”,桃源路社区组织党员、团员、志愿者开展了志愿服务大扫除活动。桃源路社区通过义务巡逻、美化环境、健康指导等多种方式,对辖区内楼道、平房、门面等公共区域进行了全面清扫消毒;在为社区居民提供的服务与帮助的过程中,让大家能在潜移默化中吸纳更多居民参与到“学雷锋”活动中来,发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环境治理,争做“社区美容师”。

  涌现一批“心灵净化师”。在国际禁毒日,桃源路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联合桃园学校开展“拒绝毒品,从我做起”未成年人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活动中,讲解毒品的种类和危害,告诫未成年人交友要慎重,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等、遇到可疑人员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通过不定期开展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社区居民的传统文化教育等课程对居民及未成年人从身、心进行洗礼,从2019至今共计组织相关课程20余次,受益居民达3000人次。

  涌现一批“安全倡导员”。在每年消防安全月,桃源路社区多举措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月系列宣传活动,以浅显易懂的方式结合消防等实例向居民讲解了火灾预防常识、发生火灾时的注意事项及如何报警、自救、逃生等消防安全知识。进一步增强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社区还组织社会组织人员、社区志愿者团队开展了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对辖区企业、学校、门店等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进行逐一排查并责令落实整改,倡导居民学习安全常识,勇做安全倡导员。

  涌现一批“文化传承者”。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拉近邻里间的距离,桃源路社区在特殊节日都会组织开展相关社区邻里活动。如五月端午节,社区工作人员、社会组织、志愿者、居民开展“驱蚊防疫”香囊手工制作、包粽子等,并为辖区内计生特扶家庭的9位计生特扶对象送去了慰问金和粽子。通过营造浓厚的传统节日气氛,传承文化历史。

  桃源路社区始终以党建领航,提升服务质量,扎根群众、贴近群众需求,从体贴入微、关心入微、细致入微着手,将提升居民安全感、幸福值为目标,开拓社区治理创新局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02-09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06-11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12-02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05-07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03-0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总结07-04

有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05-28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15篇)12-14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