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教育的新支点》听后感

时间:2024-01-27 10:01:07 听后感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寻找教育的新支点》听后感

《寻找教育的新支点》听后感1

  心理健康教育旨在“育心”,通过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能使学生感悟到一种力量。这种当时潜在的力量,日后会成为巨大的心理能量,护佑他们一生的健康生活。

《寻找教育的新支点》听后感

  叙事治疗以工作方式的新鲜和富有创意著称,深受青少年个案喜欢,其创始人是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家麦克?怀特及新西兰的大卫?爱普斯顿。麦克?怀特曾用不同于医学权威的方法,成功解决儿童厌食等问题,把无数陷入绝望的家庭带回正常轨道。叙事治疗因其实践效果较好,深受一线咨询师推崇,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盛行于欧美国家。

  将叙事治疗用于构建学校心理支持系统,在国外及台湾地区都有相关研究。20xx年开始,吴熙蹋老师把叙事治疗引进大陆,因为国内的叙事实践起步较晚,将其用在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上的研究尚属空白。相信以叙事治疗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支点,带着这种新思维会找到更多贴近学生心灵的工作模式。

  一、叙事治疗,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者素质的新支点

  叙事治疗理念有助于转变教师的学生观。“学生观”是教师心底对学生的根本看法,当前很多教师衡量学生带有绝对完美的倾向,眼睛容易盯着学生身上的问题。这样陈旧的学生观使教师无法全心了解和接纳学生,势必造成师生心理距离的疏远。叙事治疗摆脱了传统疗法中将人视为问题的治疗取向,绝对相信每个生命体都因其独特而值得尊重、欣赏和好奇,每个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通过引导教师学习叙事治疗的哲学理念,解构主流文化对教师的影响,能使教师抛开“病理化倾向”,不给学生贴标签。因为一旦贴上某种标签,并非症状消失,只能带来更大的挫败感。新的“学生观”形成,意味着教师绝对相信学生都是有力量的个体,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有发展的无限可能。这一根本改变,将会极大地改善师生互动,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良性发展。

  叙事治疗师的语言技巧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语言效能。叙事治疗借助温暖的语言编织起咨询的框架,语言成为治疗最忠实的载体,能帮助个案把失败的故事重写成积极的生命故事。很多叙事治疗个案也正是感受到语言的托起力量,才逐步改变的。像“你是怎么做到的”这样叙事意味的问题,可用于强化学生偶然展现的积极面。比如害羞的学生偶然一次“胆大”,被教师用很佩服的语气提问,学生就会知道自己有时并不害羞,从而建构新的自我认同。当教师们转变学生观并注意自己的语言,逐步形成学校的主流文化时,就会建构出适合学生成长的校园氛围。因此,叙事治疗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者素质的新支点。

  二、叙事治疗,是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技巧的新支点

  叙事治疗的咨询技巧巧妙有效。叙事治疗强调“故事”的多角度叙说,通过外化、解构使故事变得更有动力,最终用带有成功经验的故事替代问题故事。叙事理论中将问题与人剥离的技术就是“外化”,因强调问题不等于人,借助将问题客观化,使个案为原本内化的想法解套。如麦克?怀特把遗屎症孩子的问题,冠名为“狡猾的便便”,用好玩、轻松的方式解决了棘手的问题。给问题起一个名字,这种微妙的语言转换所带来的效果,使个案觉得问题来自他们本身之外。这些技巧能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各层面,比如有些小学生为好动问题起名为“动魔鬼”,这样站在问题之外,他们会机智地想出许多赶走自身问题的办法。

  叙事治疗的巩固技巧也新颖实用。把在咨询室中书写的故事连接到真实生活中,叙事的具体策略诸如书信、证书、回响团队等都充满创意,能巧妙地增加个体的力量。一般说来,叙事咨询师会用信函证明个案在咨询中的改变,用证书证明其彻底的转变,这些积聚着心理能量的证书和信件,能强化咨询的效果。回响团队是找出对个案发展有欣赏力的观众,因为对大部分人来说,有了别人的.鼓舞才能作出彻底的改变。比如学校用在处理有关名声问题上,可以发展出学生信任的团队来支持他,见证他彻底与某些坏习惯告别的过程。

  对于教师来说,叙事技巧理解之后不难操作,它不仅是蕴含后现代思想的心理疗法,更是一种充满“爱和创意”的工作形式,能提供很多支持性的活动策略,成为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技巧的新支点。

  三、叙事治疗,是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的新支点

  叙事治疗的团体辅导实践很有创意。叙事治疗除了适用于个体,也适用于团体。国外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有些学校将叙事治疗用于团体心理辅导,原因是叙事精神强调对个人生活的新发展形成欣赏性观众,学生在安全的团体氛围中,容易尝试打开新生活的可能性,尤其是对深植于特定班级文化中的某一问题。新西兰一位叫潘美拉的心理辅导老师,曾将“反欺凌课程”引进一所小学。当班级问题被界定为欺凌时,先检测孩子们创造无暴力班级的决心,再引导学生看到欺凌问题对自己的影响,看到欺凌和嘲笑最容易在哪里发生?随后让孩子们想象欺凌消失在地平线之后的情景,并将所有孩子对付欺凌的原创方法写成脚本,在演出中强化展现,最后用大型壁画、录影带、海报、书信说明班级的反欺凌立场。后来孩子们发现谁有这样的倾向,很快就能察觉并会说出来,一些成为欺凌受害者的孩子,也不再责怪自己,会把事情说出来。这个班集体充满欺凌的主流故事,被另一种充满平和的故事所撼动,从而逐步完成集体故事的重写。

  叙事治疗的小组辅导也很受学生欢迎。叙事治疗用于探索某种问题的小团体辅导,像挽救即将留级学生的“反留级联盟”,像辅导喜欢逃学学生的“对抗逃学小组”,像帮助有恐惧倾向学生的“恐惧及怪兽驯兽师俱乐部”等,这些小团体因人数少辅导效果更深入,很受学生及家长的推崇。国外将叙事治疗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很多,借鉴叙事治疗可在学校发展出个别及团体辅导,成立书信辅导和校园关心团队等,是拓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的新支点。

  叙 事治疗理论来自麦克?怀特的大量实践,这种看似简单的疗法有着丰富的内涵。相信以叙事治疗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支点,构建学校的心理支持系统,能更有效地呵护学生的心灵,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寻找教育的新支点》听后感2

  在千课万人的舞台,听到潮水般的掌声响起来,这一刻心潮澎湃,这一刻无限感慨。我有幸成为靖江市小学品德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和大家一起来到杭州参加“千课万人”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育专题研讨活动。研讨会上,我有幸聆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徐锦生的《寻找教育的新支点》专题讲座。

  徐校长用二十多年的不断思考和改革实践,走出了一条比分数更重要的非智力教育实践的道路。报告中的精彩典型案例、深入细致的分析和对教育的执着,让人们对如何打造一所好学校,成为一名好老师,有了一个简明而深刻的印象。也让作为思品老师和班主任的我重新思考定位我的角色,更让我明白学校的教育应该是服务于学生的,应当让学生快乐地成长,而后才是快乐地学习。

  徐锦生校长提出“五个比分数更重要”理论,即“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分数更重要、习惯的养成比分数更重要、方法的习得比分数更重要、能力的形成比分数更重要、个性的张扬比分数更重要”。他认为:“人与人之间智力差别不是很大,学习的动力在于意志品质和情感等非智力因素。”

  对呀,只有五育并举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班人呀,我们细细回味一下这句话,这里强调的是更重要,并不是说分数不重要,徐校长指出分数是考查学生学习成绩的一项指标;是考核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坐标;是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之一,所以说,分数重要但是并不能决定人的一生。

  就拿兴趣和个性来说吧,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我们做任何事情,如果只是一味的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做,那么时间一久就会产生厌倦的心理,然而,如果我是怀着浓厚的兴趣去做,那么不管时间多长都不会产生厌倦的心理,甚至会像红酒越放越香一样变得越来越感兴趣,这点很重要,特别是对我们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在心理学上我们都知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很难集中,就算集中了时间也不会长久,最多坚持十五至二十分钟,但是他们如果对一件事情感兴趣了,那么这个时间的持久性就很难估计了。

  我曾经观察过,一个孩子在自顾自的玩耍,他的玩具很简单就是一支铅笔一块橡皮,对我们大人来说这些东西没有办法玩的起来,可是他就“坚持”了很久,远远超过了理论上的时间,我想这就是兴趣的力量,感兴趣了他才会去做,所以说兴趣的激发更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一件事情的成败.

  再说说个性,我们教师培养的不是统一规格的“零部件”,我们培养的是有感情有思想有个性的祖国花朵,我们不能要求他们都变成“乖乖儿”。我们要使他们在共性中体现出个性,很多事实证明,个性张扬怪异的人并不一定就是蠢材,他们也可能是天才,在鸡窝里孵蛋的爱迪生、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的爱因斯坦等等,他们只是在看待问题的视角上和其他孩子有所不同,所以碰到这类孩子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耐心一定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他们弄不好就是未来的爱迪生亦或是爱因斯坦。总的来说,我们在评价和看待一个孩子的时候不能陷入“唯分数论”当中,我们要全面客观的看待,“术业有专攻”仅此而已。

  徐校长他坚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他认为教育是爱的事业,其核心是爱学生。反观自己平常的教育教学,似乎太缺乏耐心与倾听,对于学生的过错,太过于严厉,我想在工作中应该热爱学生。“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待班上的后进生,更要给他们多一些的爱。要经常找他们谈心,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地给予表扬,督促他们不断前进。

  同时还要给学生以尊重。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尽可能地肯定学生,赏识学生,帮他们建立起自信。

  而做学生的朋友,走进孩子内心则能让我们真正地了解学生。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我曾让学生写过想对老师说的话,把平时不敢当面跟老师说的话通过写的形式告诉老师,在纸上倾诉了他们平常不敢当面倾诉的话语。看着他们字数不多但质朴简单的话语让我深深了解到我在孩子们心目当中的形象,那就是严厉,很凶。我想我应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想法,使得学生更能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平易近人。

  小学生尽管年龄小,但他们也是感觉敏锐、有独立想法的个体。教师的为人、责任心和爱心、学识和教学能力水平、对学生的态度等,都会在平日的言行举止中传达给学生。教师付出的爱心和奉献,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我会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会不断地提醒自己,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更多的关爱。让他们能够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憧憬着:孩子们每天背着书包迎着朝霞赶到学校,去寻找他们所渴求的知识。当他们放学回家时,仿佛又增添了许多智慧和才干。我们不是把他们的知识储存在教案里,而是在教学相长的活动中,与他们共同碰撞思维的火花。

《寻找教育的新支点》听后感3

  走近望蓉,初始你会觉得她相貌平常,态度和蔼,一位普通教师的形象。但是,从她那利落的短发中,大方得体的衣着上,你会强烈地感受到她的现代气息和精干作风。 而她那成串的妙语、风趣幽默的语言,又让你领略到她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难怪熟悉和不熟悉她的人,往往都会被她爽朗的笑声所感染,都愿意和她交朋友。

  我们的采访就在她涟涟微笑中荡漾开来:七年班主任经历,八年教导主任锻炼,一年区教育督导员培养,三年副校长磨砺,一次次人生角色的转变,她始终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并最终走到了教育管理的前沿。而伴随她不断进取、永远追求的动力则是蕴积在她心中独到的教育管理理念和不竭的创新意识,并为之不懈地寻找着支点和喷口……

  “长大后当老师赚钱给你买新衣服”

  1981年7月,19岁的望蓉从宜昌市师范学校毕业了,等待她的是一次人生的决择。面对着父母的劝说和已经找好的工作,面对小学教师这个既无财富又无地位的职业,她心中也闪过一丝犹豫:这孩子王当还是不当呢?当她摇摆不定的时候,从小把她带大的奶奶对她说起了一件藏在心底的往事:

  那是在望蓉五岁的时候,有一天不知什么触动了幼小孩子的心灵,她突然对奶奶说:“奶奶,等我长大了当老师赚钱,给你买新衣服穿买好东西吃。”奶奶听了非常高兴, 逢人便说她蓉儿的稚语和孝心,并为此久久地感到莫名的欣慰和骄傲。以至于多少年过去了,老奶奶还清楚地描述着她的蓉儿当时稚气认真的神情。就是这位纯朴的没有多少文化的老奶奶,怀着一颗对知识执着的向往之心,帮望蓉选择了一个毕生的事业。

  望蓉就是这样,怀着儿时的梦想,满载着老奶奶的期望,心中铭记着自己无忌童言的承诺,走进了宜昌市北正街小学,从此就与教育与孩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少作业,多活动”

  80年代初,恢复高考不久的教育界百废待兴。多年都没有年轻教师分来的小学用她的热情来欢迎和拥抱年青的望蓉。孩子们也以惊喜的目光欢迎漂亮的小老师。面对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她这个新上任的年轻班主任和数学任课教师,就把自己满腔热忱投入到工作中,将旺盛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孩子们身上。她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努力地将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然而她很快产生了困惑:现实的教育与书本中的教育理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为当时,分数是唯一评价学生和教师优劣的标准,所以几乎所有的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大搞题海战术,对学生进行无休止的填灌和“狂轰滥炸”。虽然一时应付考试有些成效,但是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却严重地伤害了学生,使学生变成了学习的奴隶,变成了做练习的机器,变成了没有什么特长和爱好的“小老头”,变成了毫无灵气、没有学习乐趣和创造思维的庸才。

  她非常痛心,决定在自己带的班上改变这种现象,把孩子们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她常常以不布置家庭作业为“代价”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当堂完成,充分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放学后放心活动大胆玩耍。然而这种尝试,立即就遭到了家长们的反对,他 们害怕自己的孩子练习做少了,成绩会落后于别班的`学生。他们找校长反映,找望蓉交换意见,他们对这位年轻的老师投了不信任票。

  面对着压力和非议,望蓉彷徨过,也曾打算放弃,但是她想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多种能力。因此,她坚定信念,继续实验。她努力搞活课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双边活动非常活跃,学生在课常上就消化了授课内容,渐渐地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望蓉的数学课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她本人也因此在市、区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中多次获一等奖。

  望蓉这种“不教而教”的方法应验了中国古代一种辩证哲学思想:“少则得,多则感”,“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这次成功给了她极大的启示,并为她今后坚持探索、不断进取打下了基础。

  “每个学生都是百分之百”

  作为班主任,她不愿放弃每一个学生,因为她深深懂得“对每个学生的家庭来说,对学生的父母来说,从整个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来说,每个学生都是百分之百。不允许老师对学生有任何不负责的行为,不允许老师对孩子受教育的权利有任何侵害,老师应集社会责任感与人间美好情感于一身”。基于此她从不简单粗暴地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总是耐心地把握最佳教育时机,及时转化矛盾和冲突,采取“冷处理”、“空白”、“迂回”等独特方法,往往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对待“后进生”,性格特别的学生,她则实施爱心教育、赏识教育、快乐教育,努力动情明理,导行持恒,做到以心交心,以情换情,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83年,她带的第二届毕业生何训华,毕业前夕因骨折住院,两个月后要参加补考,否则不能毕业。那时望蓉在酷暑难耐的7、8两个月中,每周两次从十公里之外的家中赶到学生家中,与语文课老师一起为他补习功课,每次半天。来去路费自己掏;更谈不上要家长一分钱的补课费。后来何训华在数学补考中考出了100分的好成绩。

  望蓉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学校和老师的认可。以至于当年北正街小学的哪个班级差,校长就很信任地交给她。而曾经是她学生、如今也是小学教师的邬静非常动情地对望蓉说:“望老师,因为有了你,我才选择当老师。”无疑学生们喜欢这个不断带给她们新鲜刺激的老师;家长们喜欢这个有灿烂笑容、给孩子们带来活力的小老师;老教师喜欢这个谦虚好学、精灵有思想的小同事。而更重要的却是望蓉心中已经孕育下了教育创新的种子。而且她也积极为自己做知识上的储备。利用业余时间,修完了中文专科的全部学业,88年获得了宜昌师专的大专学历。知识的丰富和充实,犹如给她插上了理想的翅膀,开阔了她的视野,拓展了她的思路,成为她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要开发出每一个学生的潜力”

  88年在经历了七年班主任锻炼之后,年轻的望蓉走上了学校教导主任的岗位。这给不愿墨守陈规的她提供了更广阔的创新舞台。为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她力排众议,对小学生进行国标舞的培训,她亲自参与训练,培养学生轻盈灵活的运动感和对音乐、舞蹈的兴趣。甚至连比赛用的服装从布料、颜色、款式等,她都亲自参与设计、选购。这项“美与运动”的教育在宜昌市首开先河,94年10月她们作为宜昌市的唯一代表队赴省参赛,并在市红领巾文艺表演中获二等奖,还被市电视台拍成专题片进行播放。这以后,望蓉进一步看到我们的教育目标不仅仅是培养提高几个有特长的优秀生,还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要尽可能地开发出每个学生自身的潜力,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她痛惜地说:我们的很多学生读到小学毕业都没有上过一次台,表过一次演。她希望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创设条件,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我、展示自信的舞台。

  “让学生自己来”

  她一直萦绕于心的希望是唤醒学生沉睡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自己来,让百分之百的学生都得到锻炼。

  众所周知,班队管理是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要一环,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班队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望蓉反思以往的模式是:教师在班队管理中约束多、限制多,一个人说了算,大包大揽。这种班主任主体模式或辅导员主体模式,侵占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为什么不进行改革呢?基于这种思考,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终于摸索建立了“教师民主、学生自主、全员参与、共同发展”的班队管理新模式。

  她提出了16个“自己来”的做法,即班名自己取,班徽自己画,班歌自己创,班训自己定,班级自己管,岗位自己设,责任自己明,座位自己编,辅导员自己聘,活动自己搞,进步自己争,同学自己帮,先进自己评,教室自己布置,干部自己轮流当,评语自己写等。一切让孩子自己来,弘扬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一创新改革,使孩子们的创造潜能得到发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被誉为西陵区教育改革的典范。其经验被中国少年报、湖北教育报刊社、湖北电视台、宜昌日报、三峡晚报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由望蓉撰写的经验材料在团市委召开的少先队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交流,并于6月在全国第四次少代会期间报送团中央,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课堂就是生命”

  一件偶然的事件更是触动了她的心弦。一位老师在上《新型玻璃》一课时,整堂课仅让学生默读、填表,没有给学生一次说话、读书的机会。望蓉震惊了,在一次教学总结会上,她对这种无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进行了不点名的批评,并提出了“课堂即生命”的口号。要求教师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并由此,为转变教师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作了大量艰苦的努力。

  针对示范课能起到积极导向作用的特点,她主持在全校开展了“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达标活动”。从“立标”、“学标”到“达标”,让老师在观摩、研究、学习示范课的基础上,消化达标课标准。对教师们的课堂教学她及时做好点评,并对有些教学现象进行冷静的理性思考,明确提出:课堂教学要实现“三个重组”和“两个转化”。即向学生学习,实现师生关系重组;让学生学习,实现教学时间重组;促学生学习,实现方法手段重组。让我们的课堂(尤其是公开课)由表面的热闹向内在和谐转化;从低一级的奖励向高一级的激励转化。这次活动激活了老师们比、学、赶、帮、超的热情。

  “构筑教科研立交桥”

  她进一步构筑教科研活动的“立交桥”。通过移植课、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等形式,开展集体备课、说课、评课研究,并多次请省、市有关专家作专题报告。组织“教学开放日”活动,请家长参加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评教评学。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配合、相沟通,达到联手互助的目的。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轰轰烈烈开展,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学校承担的省级科研课题“小学教学综合改革”实验得到区、市、省专家的充分肯定。学校被省教研室确定为首批教改实验学校。而她本人的教科研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她撰写的《改革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论文在《湖北教育》99年7―8期上刊登,并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论文《班级管理创新模式初探》、《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体现课堂教学综合性》、《说说客人来我家》分别被省级刊物《班主任之友》、《培训与研究》、《读写通》刊登。论文《试谈“注意句与句,段与段的联系”的训练》被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评为一等奖。论文《让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获省小学语文创新教育论文比赛一等奖。《“小学教学综合改革”实验阶段总结》在省级研讨会作大会发言,被省教研室评为优秀论文。《综合教育因素培养创新人才》一文在省级研讨会上交流。

  “惜衣有衣穿,惜人有人用”

  学校的改革发展,关键在于有一支承前启后、朝气蓬勃、富有创新与实干精神的教师队伍。如何配合好校长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望蓉总忘不了奶奶说的一句古话“惜衣有衣穿,惜人有人用”。老师们说她人缘极好,正道出了她在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学校教育需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她在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同时注意尊敬教师、关心教师,尽量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指责;多给教师们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和条件。特别是对青年教师总是保持一腔温暖人心的挚爱,多方引导,帮新教师上路,助青年教师入门,促骨干教师冒尖。她追踪听青年教师的课,一听就是一星期。除在课堂上认真听,详细记,还组织老师们共同分析,研究改进意见。一学期至少听课上百节,最多时一学期听了140多节,为教研教改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她记不清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常常双休日泡在学校办公室里,查阅资料、归纳整理、总结分析,中午在外草草吃份盒饭又继续投入工作。青年教师蔡映辉代表学校参加市、省的英语优质课比赛,她会同教研员对她的每次试教课都认真听并就课堂的每个环节逐个研究,一遍一遍斟酌。最后蔡映辉的英语课在全国研讨会上展示,并获省优质课比赛第一名。

  “自己的家最温暖”

  老师只有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才能完全投入到学校管理之中。正是基于这种指导思想,3月,她倡导在教师中征集教学管理“金点子”。一时竟征集到80多个金点子,教师们对学校的热爱令她感动。她迅速采纳教师们的好建议,如活动课由集体备课,一人执笔,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得到了教师们的一致好评。

  人们都喜欢她,不仅仅因为她是一个勤奋好学、创新敬业的好校长,更赞赏她为人宽厚、处事乐观、不计得失、永远追求的人生境界。而她那时时挂在脸上的笑容,更是具有亲和力和向心力。

  望蓉追求完美,凡事求高求新求变。她不仅是工作中的强者,而且也是生活中的好手,她是一位能干的有品位的称职家庭主妇。她还常常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寻找各种方式放松自己:她的交谊舞跳得很好,歌也唱得很不错;她还定期跳健身操,偶而也去去美容院。这是一个爱美的真实女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的女人,是一个追求丰富人生的女人,一个永远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的女人。就象现在她刚刚完成大学本科学业,就又将目光盯到了更高的下一个……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果实的事业是甜蜜的,花的事业是美丽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叶是殷勤低垂的绿荫!”望蓉是绿叶,是园丁。她每每目送走一届届的毕业生,迎接来一批批新生。新的一天又将开始,新的创新理念就又在望蓉的心中孕育萌发

【《寻找教育的新支点》听后感】相关文章:

寻找你我的支点作文05-24

感恩教育听后感07-12

法制教育听后感10-20

感恩教育讲座听后感10-31

教育专家讲座听后感12-01

家庭教育听后感12-09

法制教育听后感11-26

感恩教育听后感作文07-12

《法制教育》听后感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