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听后感

时间:2021-11-02 11:29:47 听后感 投诉 投稿

伯牙绝弦听后感

伯牙绝弦听后感1

  一、教学伊始,师深情并茂的配乐朗诵,学生快速通过情境融进课堂内。师一句:“作者是谁?他为何如何此伤心?”的问题,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为下文学生的感情挖掘做了一个很好的基调。一堂20分钟的微课,课堂上祝老师巧用文本,努力营造强烈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多向感受,让学生把心放进课文里,设身处地去读,去想。祝老师注重以人为本,多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心灵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切身体会本文所表达的纯真友情,让学生深刻体会子期与伯牙之间难能可贵的友情。如:让学生找出“善”字一共出现了几次,每次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如,让学生想象:伯牙在断绝弦的时候,还断了什么?若干年后,如果你就是伯牙,能再见到子期,你最想说什么?通过想象说话,写话,再一次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痛。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伯牙绝弦听后感

  二、祝老师的课堂,不仅让学生知道文本里面景物,更大胆的让学生透过文本,尽情想象身边的事物,并让学生模仿古人的语气填空。

  如:钟子期曰:“善哉,____兮若____。”志在____。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在老师的引导下打开了,“皎皎明月”“萧萧春雨”等等的想象,学生的感悟能力在此一一显现,也使课堂来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三、祝老师的教学语言、评价语言精当巧妙。课堂中老师自始至终都能认真聆听学生的回答,并做出恰当合理的评价,如:听了学生精彩的朗读后,及时夸奖 “读出了泰山的高,同时你的朗读水平也高了”; “好一个钟子期”等等。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励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主动性,也幽默地指导了学生的朗读,营造了浓浓的.课堂氛围,叫人感到无比佩服。

  四、课堂的精彩源于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它也源于老师对于语文的满腔热情,源于老师充满魅力的才气,源于老师“读书就是生活”的理念,而这又是祝老师所具有的,正源于此,课堂上掀起了情感波澜,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通过这次听课,使我获益良多,我将不断努力,把自己的所感所获运用到平时的语文教学中。

伯牙绝弦听后感2

  听了邬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我感受颇深。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借鉴:

  首先,思路清晰有层次。从题入手,引导学生初读课文理解“伯牙绝弦”的字面意义,并通过抓字音落实与读书节奏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接着又引导学生执果寻因,让学生去朗读寻找伯牙为何“破琴绝弦”,从而达到明白“何为知音”,感受知音相遇相知的喜悦与幸福,以及失去知音的悲痛绝望。

  其次,重朗读感悟。古诗词的学习尤其需要意境的创设,不适宜直白地翻译,否则会打破这种意境。教学中,邬老师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进行朗读:扫除字音障碍、感知大意的初度,借助注解、练习停顿的试读,执果寻根、角色转换的悟读,通过这样有层次,步步深入的朗读体会文中伯牙内心情感的跌宕起伏变化,

  最后,邬老师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延伸:“既然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中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琴声里还会有哪些场景?能照样子说上几个动人的场景吗?”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进行“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善哉,.........!”的感悟朗读,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

【伯牙绝弦听后感】相关文章:

伯牙绝弦课文反思10-09

伯牙绝弦的教案02-09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10-14

伯牙绝弦的意思11-15

伯牙绝弦课文反思(4篇)10-31

伯牙绝弦课文反思4篇10-29

《伯牙绝弦》三维目标教学设计12-24

《伯牙绝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2-19

弦品之间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