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朗照的灯光那流水的月光散文

时间:2022-10-06 11:19:06 短篇散文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那朗照的灯光那流水的月光散文

  身处异地他乡,但在记忆深处,总忘不了故乡那像牛角一样的包谷挺立在包谷杆上,每逢到这个季节里,我都要到包谷地里去转悠转悠,特别喜欢听那枯黄的包谷叶经风吹拂发出的沙沙声。那是大自然发出的最美妙的乐声。

那朗照的灯光那流水的月光散文

  暑气消退,秋阳高照。丹水故土男女老少齐上阵开始抢收包谷。

  收包谷主要有掰包谷,就是把包谷掰下来运回家;砍秆子,把包谷秆子砍断用竹蔑条捆好,一捆捆架在一起,待它干枯,以作为烧火粪的材料;撕包谷,把包谷的外壳去掉,露出金黄饱满的玉米;扭包谷,就是把包谷籽扭下来,只剩下芯子。

  掰包谷、砍秆子都是必须白天做的,儿时的我,因为白天在上学念书,这些都没有我们的份儿。

  撕包谷和扭包谷一般都是太阳落山后进行,我从学校放学回家,书包往家里桌子上一丢,便投身其中了,撕包谷一般比较快,只需要几个夜工的时间。但是,扭包谷就不同了,因为多,包谷又是我们乡下人的主粮,整个冬天我们几乎都是在扭包谷中度过。

  冬天是一个极寒冷而又昼短夜长的季节。夜里,全生产队男女老少,都会围坐在集体保管室的凉亭里摆龙门阵。事先保管员把一盏煤气灯,添加足煤油,把打气的拉杆拔出来,使劲的推拉,直到推拉不动为止。然后,扭动开关,划燃火柴,让火光往尼龙灯芯上一靠,原先瘪瘪的灯芯立马就饱涨起来,鼓鼓的,燃起刺眼的白光,把整个凉亭照得通亮,如同白昼一般,每家每户的人都围坐在一起扭起包谷来。

  扭包谷是个苦差事,收回来的包谷梭子,经过太阳的几番晾晒,包谷更加坚硬结实,包谷籽会把手和指头糙得生疼。长期干农活的人手上有厚厚的老茧也许还好点,相对于我们这些小娃娃细皮嫩肉的手,起初扭包谷时,我们还欢呼雀跃,到了后来,都有些不想扭了。双手总被粗糙的包谷籽和包谷芯子糙得红肿生疼。其实,扭包谷除了需要手劲大外,还需要有一定技巧。就是给包谷“分路子”,再硬的包谷只要扭掉两列门路,再用另一个坚硬的包谷芯子去扭包谷籽,就不费吹灰之力了。只要一手握紧包谷棒子,一手握紧包谷芯子,互相转动摩擦就可以了。既省时省力又不伤手。因为我们这些小娃娃手皮太嫩,怕疼,所以扭包谷太慢。就被照顾性质的分配给包谷“分路子”。因为分路子只要用指甲抠或用指头扭就行了,在扭包谷活路中是最轻松的了。

  冬季的夜是无边漫长的,在一片扭包谷的沙沙声中,一腰盆,一箩筐的包谷籽就囤积起来。大家伙们并不感到寂寞:在听着三国、封神、诸子列国等古书的故事中;在谜语、谚语、警语的思考中;在温馨的月光下,在煤气灯的光朗照下,人们早已忘却了忙碌的痛与苦,这段经历早也成为我成长岁月中永恒的记忆!

  后来出现了一种扭包谷的手动简单机械。铁制的,有一个喂包谷棒子的漏斗。那就方便多了,只需要一个小娃娃喂包谷棒子,一个成年人摇动糙包谷的齿轮,有剩余劳动力的,再加上一个扭包谷芯子剩余的包谷籽。所有的包谷只需要几个空闲的雨雪天就扭完了。再后来,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大米等细粮逐渐取代包谷等粗粮。在包谷饭为主食的时代,大米被称谓“打牙祭”,稀少到只有在过年过节时才能吃到的份儿。当米饭成为老百姓四季的主粮时,包谷也就只有全部用于喂猪和鸡了。包谷种植面积逐年缩小,扭包谷早已封存为深深地记忆!

  其实包谷有它独特的风味和营养,而且山越高越好吃,因为气温低,成熟慢,日照长,只是收成低。特别是老品种包谷,听老人们讲大籽黄、小籽黄,白马牙……。这几类包谷为高山所独有,蒸饭时满屋飘香,入口的感觉不亚于大米饭的柔软。就是最普通的包谷米饭,包谷面饭配咸菜,至今在我的家乡“丹水河”还流传着一种说法:“面饭懒豆腐,草鞋家计布”。吃饱后比吃任何细粮还经饿。只可惜粗粮时代成为了贫穷和落后的象征,很多人已不愿再提及。

  现在又回到了“返璞归真”的时代,大家都时尚起了“农家饭”、“农家菜”,去精雕细刻,还原汁原味。

  乡下的夜晚没有城市灯火绚烂的冲击,月光尤其的明媚,特别是那次在月光、煤气灯光照辉映下的夜晚,蒸饭时,那满屋飘香味道让我至今还深深烙印在心底。

【那朗照的灯光那流水的月光散文】相关文章:

那皎洁的月光作文10-06

那牛,那人散文10-09

那被熬过的子夜散文10-08

那人那路散文10-07

那紫菀花散文10-06

那佝偻的身影散文10-05

听听那春雨散文10-05

忘了带那纯真记忆,那把油纸伞散文10-05

听那花开的声音散文10-10

那西郊的秋色散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