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老去,我愿化作一棵树散文

时间:2021-04-17 17:29:58 短篇散文 投诉 投稿

若老去,我愿化作一棵树散文

  每年清明,祭祀扫坟便是大事。各种准备,各种奔波,各种仪式开始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起来。

若老去,我愿化作一棵树散文

  各人有各人的祖先,各地有各地的风俗。我是生在湖南,住在广东的两栖人,对比来说,广东这边更重视清明祭祀扫坟这一活动。在老家湖南,清明也就是去坟上拔拔草,添添新泥,烧些冥纸,放几挂鞭炮,鞠几个躬完事。勤快点的,会做些艾叶粑粑(有的叫清明粑)来应下节日的气氛。不像广东这边,全族男士抬金猪,全鸡鸭鱼等等祭祖,扫坟,贡品的丰富程度堪称奢侈。祭祀之后的聚餐更是热闹非凡,杯盏之间,哪还有清明的半点悲伤,更像是庆祝酒会一样!

  我已多年没有清明回去扫坟了!一,身居外地,来回奔波,确实辛苦;二,人已不在,我悲伤给谁看,我又何必辛苦装模作样一场!?

  对于祭祀,我是支持的!祭祀是一种孝道,是传统的礼仪,不可失,也不可丢。敬祖宗,拜先人,是为人子孙的最起码的尊敬,必须延续!

  但我不主张铺张的祭祀。大鱼大肉,法师道场,吹拉弹唱,烟花炮竹,攀比斗富,本应逝者安宁,拜者哀思的节日,渐渐被转化成一种炫富的形式,一种宣传的手段,变得劳民伤财,变得人神共惫!

  清明的祭祀和扫坟,更多应该表达是我们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思。不一定需要泪水的装饰,也不一定需要那么严肃的鞠躬和跪拜。一束鲜花,一杯清酒,一叠冥纸,几柱檀香,不需成群结队,不需熙熙攘攘。想了,念了,云淡风轻也好,细雨濛濛也好,怀揣对往事的追忆,携满腔亲情的渴望,以春天的薄绿为背景,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把憋着的委屈都吐出来。此刻,他们是最好的倾听者,不管你偏激也好,唠叨也好,他们都会静静地听着。但叨叨就好了,别寄望他们能给你解决任何问题!拜完了,叨叨完了,我们该干嘛还得干嘛!别真的以为你混得不好就赖对方的位置躺得不好,也别奢望回去以后他们真的会托个梦给你,让你轻轻松松中个一百万,或走路踩到古董,或天上掉个金馅饼。被附加了欲望的祭祀是对亲情的亵渎,是一种不孝道且有失礼仪的行为。想想,他们要能为你解决的.问题,生前就该解决了,我们何苦在他们安息之后还要求他们保佑你这保佑你那的。特别鄙视那些生前舍不得多花一分钱孝顺老人,老人死后却舍得花大把钱去搞祭祀作道法的不孝子。这种人即使跪拜,也只是求个心安,生怕老人死后真变成神,不帮他,会害他,报复他,典型的心里有鬼就越怕鬼!所以,我之前就在一篇文章里写过:再虔诚的跪拜也比不过生前一个温暖的拥抱或者陪伴,哪怕只有一个午后或者一个黄昏!

  朋友圈有篇《清明赋》写得挺好:父母在世常孝顺,胜过死后空祭坟。山珍海味满灵桌,冥纸烧得满天昏,如此排场行孝道,分明是在哄鬼魂。君生供食知冷暖,君死怎能闻荤腥?活着不给父母钱,死后烧钱为愚蠢。世间为人儿女辈,父母健在勤过问。为人在世孝为先,免得亡后假恩勤。所以,亲若在,多陪伴,粗茶淡饭亦安然;亲若归,孝已难,金山银山也枉然!

  尽孝在前,祭祀在后。文明祭祀已经当口号被宣传了N 年,但依然每年都会有扫坟引起的森林起火事件产生,每年都会有因赶回去祭祀而出车祸的报道。死的人死了,再也活不过来;活的人却为了这些虚无场面而魂断清明,该还是不该,三岁的小孩都能想出个所以然。可悲剧年年有,陋习照样狂!如此这般,地下的祖先若神灵有知,会不会愧疚惘然,会不会泪洒青山?!

  在异地他乡,即使清明不回去。我都会在阳台上点几柱香,烧几张冥纸,遥拜故乡的父母。

  其实,相比清明节,我从小到大,几乎都是在大年初一跟兄弟们一起去拜地年的,清明反而很少去扫坟!这几年,很少回老家,但每次回老家我再忙也会抽空去母亲的坟上去祭拜一下!父亲去世已经有二十多年,他的坟也不知变成什么样了!说句不怕丢人的话,我一个人还真不敢披荆斩棘走入那个布满坟堆的小山坡上去祭拜,总觉得那里特别地阴森。对于此,我承认我对父亲是失了孝道的。

  在老家,依然还是实行土葬的。所以,几乎每个山头都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坟堆。我胆子一向不大,每次经过这些坟堆都有背脊冷飕飕的感觉。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我走读,每天都得经过山坡上的坟堆,白天还好,晚自习后每次经过都怕到头皮发麻,以最快的速度飞奔而过,空寂的夜里,听着自己嗒嗒的脚步声,仿佛有人在身后追自己,特别毛骨悚然。

  我一向不推崇土葬,建议火化。人若归去,当回归自然!迟早得化作尘土,何苦再讲究那么大排场!在我生活的那个小山村,死人抢占山上的地,活人抢占田里的地,于是,田里房子越来越多,稻田则越来越少;山上坟地越来越多,纯净的山则越来越少。如此状况发展下去,我们的后辈拿什么来耕种粮食?我们的后辈到何处寻一处可以自由奔跑的山峦?

  以前,因为父辈们的观念陈旧,我们作为晚辈需尽应有的孝道,必须寻风水宝地安葬他们。经历了红尘繁芜,走过了世纪沧桑,我们应该知道,这世界能够永恒的不是坚强的体魄,也不是万贯家财,而是我们能够留给子孙后代的精神和理念。当田林渐毁,污流横行;当空气不再洁净,当我们离鸟语花香越来越远,我们是不是在这个功利的环境里想想,静静地反思,我们该给后辈们留下什么?我们还有什么可以留下?

  往远处想想,再过五十年或者八十年,当我们的子孙生存在只有房子的村庄,无田可耕,无地可种,周围的山头是祖辈们居住的一个个坟围,灌木丛生或者经幡飞舞。那时,即使我们老去,即使我们长眠于地下,我们能安息吗?即使我们的坟围大过一栋别墅或者占据一个山头,但我们的子孙却只能生活在逼仄的空间里,压抑空虚,单调乏味,如果灵魂有知,我们会快乐吗?

  虽然政府一直在提倡火化这种比较环保的安葬方式。但很多人依然固守原有的习惯和观念,生怕亵渎逝者或者怕死后不得超生,明着暗着,千方百计准备上等的棺材,寻上好的宝地,请最好的法师,策划最体面的仪式,只求可以死得风光,走得浩荡!但是否真的这样做了就可以扬眉吐气,名垂千古?答案:未必尽然!

  人生真正的归处只有自然。活着,我们不必太在意面子;死了,我们又要那些面子何用?若你信佛,生时则多行善事,结善缘,死时必有善果!若你不信佛,那么更应洒脱,生时快乐则快乐,死去一切皆蹉跎!自命不凡永远不会有好的结果!

  所以,我若老去,绝不要求后辈的风光大葬,也不寻求风水宝地可以保凡身俗体不烂!归去,则应彻底回归自然!我愿化作尘灰,安于一棵树底!如此,我可以与树根同在,深扎于我爱的土地。春来时,我还可以化作绿的叶或者红的花,依然可以感受这个世界的千变万化,以及凡俗的淡雅或者繁华。每当清明或者重阳,子孙们在我滋养的树下,聚餐,谈天说地,或者感受我给他们带来夏天的清爽凉意,或者冬天的绿意盎然!那样,我仍与他们同在,他们也不会感觉离我太遥远。呼吸同样的空气,同样感受四季变幻,风和日丽我们同享,风雨飘摇我们同扛!站在那里,我不止是一棵树,更多的是一种坚强以及乐观:不管春秋冬夏,我自芬芳自然!

  想想,若老去,成为一颗香樟树或者一棵细叶榕,一年四季,不給这个世界带来任何负担,还可以成为一片不倒的风景!我相信,那时,我应是快乐的!

  这个清明,我仍在他乡,除了思念,还有更多贴近现实的思想!

【若老去,我愿化作一棵树散文】相关文章:

愿一切安好散文08-19

愿做湖边那棵树写景散文07-19

我若安好,便是晴天01-25

我愿这样和你相依相伴07-05

愿做一株阿悠兰写景散文07-18

你若安好我便心安伤感日志07-10

若我离去,你可会幸福伤感美文06-21

我若盛开不再为你爱情美文06-28

茶愿07-20

好想陪你慢慢老去励志文章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