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和终点散文

时间:2021-04-03 20:51:49 短篇散文 投诉 投稿

起点和终点散文

  一

起点和终点散文

  文学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寓言,这句话我记得我在余秋雨的书里看过,他说他曾多次论证过,但我翻遍了身边他写的书,并没有找到,试着去网上找一找,搜索出来的只是原话:“……想象力是凝象体就是与演化。我多次论证,文学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寓言……”本想看看他是怎么论证的,无缘一睹我只好自己动手了。这个命题我还是赞同的,但凭我的水平现在还无法论证,只是说一说我对寓言的认识。

  小时候奶奶经常给我们讲故事,故事的内容很多都是寓言和童话,奶奶说她的故事也是听来的,她不识几个字,但记了这么多故事。先民们讲得寓言故事,最初的方式也有口耳相传。上了小学我们读得最多的体裁是寓言和童话,两者相似但有别,可以说,是寓言启蒙了我们的想象力,但那个时候不懂这些寓言故事的真正含义,只把它们当成纯粹的故事来听。接触了庄子,也不大明白庄子写的寓言,总觉得他书里的世界都是幻想的,没有什么意义。

  年龄越长,越喜欢庄子。以前读不懂他的作品,是因为境界不够。读寓言,谈哲学,甚至是研究中国的文学,都跳不开庄子。闻一多先生认为:“古来谈哲学以老、庄并称,谈文学以庄、屈并称……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寓言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里面,这个寓言跟我们今天的寓言意义和操作上有相似之处,但不同之处可能更多。很多学者都给了寓言不尽相同的定义,庄子的看法是“寓言十九,借外言之”,王先谦注解《庄子》提到庄子的寓言之意为“意在此而言既于彼”。法国的寓言大师拉·封丹对现代寓言的定义是:“故事是它的肉体,教训是他的灵魂”。

  庄子和老子都讲究生命的诗话情调,但庄子比老子更为讲究。这种情调,体现于他的丰富想象力和寓言化。庄子不比别的诸子,在意国家的管理,在意社会的秩序结构。别的派在真实性和可行性上要求很高,但庄子不同,他敢于脱离真实,想象力使他遨游北海南溟。除了想象力,他还有一颗感性的心。诗话的寓言,丰富的想象力,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使得心灵和精神得以解脱。

  可以想象,这样的庄子曾经会让很多人认为不切实际,这种看法,是对庄子的误解。

  二

  《庄子》一书,大体采用“三言”的说理方式,庄子自称其创作方式是“以厄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厄言就是出于无心,自然流露的语言,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且穷年无尽,永久流传;重言是为使自己讲的道理更好地让人接受,托于长者、尊者和名人之口的言语。

  寓言则是虚拟的寄于他人他物的语言,形式相当简短,它虽未形成一种独立的文类,但它是一个独立的故事体,不用依附于别的文体而存在,即使是把它单独拿出来,它照样是有头有尾的故事体。人们讲寓言,不仅仅只是好奇心作祟,更重要的是故事背后隐藏的教训意味,能不能领略,关键在于读者怎么揣摩和理解。

  可以说,庄子与老子在思想上一脉相承,但又有变化。《庄子》一书是庄子获得精神自由和全性保身的论述,同时,它又给那些认为“寓言象征”是西方现代派文学所独有的特征提供了一点反对的依据。

  除了《庄子》,在中国的文献中寓言依附的材料有《左传》、《战国策》、《孟子》、《韩非子》等等。《韩非子》中的寓言故事与《庄子》中奇幻玄虚,怪庭神奇的风格截然不同,人们如果认为庄子不切实际,那么韩非子就比较实际了。《韩非子》中的寓言主要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很少有拟人化的`动物故事和神话幻想,庄子其实也取材于历史,只是行文大胆,都是让历史人物说话,改变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使之体现出他们派别的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韩非子》中的很多寓言故事,我们从小就接触了,大部分耳熟能详,比如“守株待兔”、“矛与盾”、“郑人买履”、“买椟还珠”,这些故事虽然篇幅简短,但构思巧妙,语言不乏幽默,读起来相当耐人寻味。

  《战国策》里的那些策士和纵横家们要达到纵横捭阖的目的,在外交辞令上,就得打动别人,让别人信服自己,他们常常会引述生动的寓言故事来作为辞令探测,这样更能深入人心。寓言作为一种运用具有比喻性质的简短故事来说明道理的形式,在以“纵横”为主要整治特征的战国时代为奔走游说的“纵横家”们所用,提高游说技巧,宣言政治主张。绝妙的寓言应用在说辞中举足轻重,既提高了劝谏游说的成功率,也增添了艺术魅力。即便这些策士们说的理论策略夹杂着故事,但把它们抽出来,也能单独存在,这便是寓言的一个特点。

  三

  西方的寓言故事是相当丰富的,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里面的故事通常以动植物,无声物为载体,这些物体被人格化,很多物体都是双关的,既有自己的特征,同时也有人的部分特征,会说话,会做人才能做的事,但也有人的弱点。寓言故事不同于说书人说的那种故事,它并非是不登大雅的小道,而是影响深远的大道,这里面蕴含了很多道德教训和处世哲理,很多西方人都受到了它的影响,包括那些研究复杂问题的哲学家们,比如黑格尔。

  寓言和神话一样,是全人类的资源共享,但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形式。从宏观上讲,中国和印度的文化属于东方文化体系,与西方的文化体系相抗衡。对于印度的历史和文化,我没有什么了解,看过一些前辈们总结的结论,中印文化虽有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但在思想方法上存在很多差异。

  印度人民是一个想象力很丰富的人种。世界上的民族,不过是什么颜色的人种,不管是在天涯海角,天南地北,一千多年前以来,有多少人没有听过印度的《五卷书》里面的故事,这本书的影响遍布全球,深得季羡林先生的高度赞誉。

  《五卷书》里的故事绝大部分是民间的故事,是老百姓们集体创作的作品。这里面的故事后来被很多宗教和文人雅士们采用不同的形式把它宣扬出来,整理成了不同的书。

  故事传播得越广,传播的周期越长,演变就会越大,很多故事早就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但无论它们如何演变,总还是有迹可循的,人们可以根据它们追本溯源,刨根究底。

  很多民族只要一走进幻想的王国里,就会显示出想象力的身手。飞鸟,游鱼,鲲鹏等等生命体和无声物就变得没有了障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些形象变得一点也不枯燥,而且有了人性,有了生命。

  印度人相信轮回,相信灵魂不死不灭,可能和他们信仰佛教有关。这跟我们国家很多人相信人有前世今生很相似。一个人做好事,他下辈子就会做大官,当有钱人,不再像这辈子一样受苦受难,做坏事的话,下辈子就要变成畜牲,或者恶鬼。

  印度的寓言,常常会看到动物开口说话,动物说话,它就真的会说话,季羡林先生分析到这时还写了一句:“他为什么不会讲话呢?”实在有趣。这样一来,漫山遍野都是生命,一个人失意了走出去,便不会觉得寂寞和孤独。

  《五卷书》的读者,从这里面得到了快乐,把一切时间的烦恼纷扰带到了一个自由幻想的乐园里面去。这个乐园里人兽和谐,众生平等,一切生物都是生命体,人们日常的压抑情绪就会释放出来,等到人们从寓言故事里走出来的时候,他们肯定会清楚故事里的世界和现实差别太大,又不得不投入现实中去,但这个过程至少他们的精神情绪解放过一次。

  寓言,不光是妈妈哄孩子们睡觉时讲的故事,不光是幼儿读物,大人们也需要寓言,也需要心灵的自由和解放。让思想穿上衣裳,赋以血肉,而使之形象化,在文学创作上,寓言跟很多文体是血脉相通的,它的表现手法值得我们学习,它的生命力也应该更加长久。郑振铎说:“在短短的一段小故事中,而传达出最深切的教训,最精炼的人间真理,这真是非有大力量、大阅历的作者不办。”

  我想,文学起点和终点终归是寓言,我大概能明白一二了。

【起点和终点散文】相关文章:

我和黄河在交谈写景散文07-16

新起点作文15篇04-10

【推荐】起点作文300字6篇05-30

【精品】起点作文300字6篇05-30

同样的起点,别样的历程励志文章12-24

早晨散文04-09

读散文有感03-19

不忘初心散文01-13

歌颂阳光散文08-31

明天你好散文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