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奖的忽悠散文

时间:2022-10-07 04:38:49 短篇散文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奖的忽悠散文

  沉闷、繁琐、空虚、无聊,最是折磨人心情的“四人帮”,仿佛每天24小时都要经历这样的浩劫轮回,迫使我必须找一些能够舒缓压力的闲事来做,无论心情好坏与否,用有别于工作之外的别的事儿混着,至少可以消磨尽一些郁闷和压抑。这就是所谓的“释放”吧,释放之后依旧风轻云淡,坚持修行着自己的“正果”,日子没改变,但心情也许有微微的改变。

大奖的忽悠散文

  一个人的“爱好”多了,就老是想用最简便的方式去“参与”。说来也奇怪,不爱打球、踢球的我,偏偏在家里要熬更守夜去意甲、德甲、英超做拥趸,或者在工作的地方安装机顶盒去美利坚膜拜“小皇帝”、“小飞侠”、“大鲨鱼”。不懂多少法律知识、不长经济脑髓的我,喜欢装腔作势地去浏览法制频道、经济频道。甚至,连那些很受80后、90后年轻人追捧的“选秀”节目,我也欲找回童真那样盲目地做某某人的“粉丝”,连女儿也佩服我,怎么那样“专业”呀。嘿嘿,其实呀,是那些帅男靓女勾起了老子的“花心”。

  就像贵人鸟说的那句广告语:“管他专业不专业,比快乐,谁怕谁?”一个人的心态好坏,重要的是能够在繁琐中找到一份快乐的感觉,哪怕为找这样的感觉付出“爱的代价”。所以,我“杂乱无章”地喜欢很多电视专题、新闻、体育等节目,特别是在看那些标榜“在看电视的同时,您可以发送短信息参与我们节目互动,将会有精美大奖(或者现金大奖)等您赢取”的极具“诱惑力”的电视节目时,免不了勾起了我“卖弄”文字游戏的兴趣,总是跃跃欲试地、不知不觉地掏出手机去参与“赢大奖”的互动。

  说实话,参与这样的互动,必须得具备两种精神才能有所收获——第一,要不怕牺牲手机话费,每天几条,甚至几十条,要舍得“投资”,为了获取精神上的安慰,你得学会少吃肉,少沾烟酒,用节约下来的钱去通讯公司不断地“买单”;第二,要树立“锲而不舍”的精神,用多少次“付之东流”的失意去感动抽奖的那双高贵的手。至少,要让自己的手机号码成为节目中的“老观众”、“老朋友”,总会有那么一天,“牛奶会有的,面包会有的,大奖也会有的”。这两种精神是我用实践经验打拼出来的,嘻嘻,我获得的“大奖”也还是颇丰的,比如央视、江苏卫视、安徽卫视、山东卫视、河南卫视等等电视台,把手机、笔记本、太阳能热水器、千元现金等源源地回馈过来,满足了我的虚荣心,神气得不得了。

  有得必有一失,并不是所有的“大奖”都那么令人欣慰地好拿,特别是一些“抠兮兮”的电视台,他们的“大奖”反而不是那么容易获取的,就算获取了,所得的“大奖”也是令人哭笑不得。比如5月初,我在某某电视台获得了一个“300元精美礼品”的“大奖”——首先,电视台一直没有主动打来领奖电话,因为中奖观众的电话号码在电视上显示时要隐去几位数字,我又不能确定那个中奖者是不是我。抱着“咨询”的目的,我厚着脸皮打去电话询问,才知道中奖者果然是我,因为电视台没有开展邮寄的业务,要求中奖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亲自去领取。切,晕死人,我去领那个“大奖”简直是“吃肥走瘦”,往返的车票比那个“大奖”更昂贵,肯定是得不偿失的。后来,只好委托一个出差去那里的朋友给我代领。天,那个“大奖”竟然缩水了,变成了100元的购物券,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笑死人。不晓得赵本山今年春晚还演不演小品,这种“大忽悠”题材绝对搞笑。

  所以啊,我觉得现在的电视台以及电视节目虚假的成分太多了,诚信的东西逐渐沦为“忽悠”的无聊喜剧,咱老百姓看到的、听到的、得到的到底有几分是真实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电视台及电视人都在玩“大马哈”,也许有那么几个正直义气的人在那种环境里挣扎,却因为“势单力薄”而无法改变整个机构的“忽悠”状况。或许,他们本身也在经历这种“被忽悠”的现实,因为习惯了“忽悠”现状,所以“忽悠”也便成了一种“电视文化”。悲哀!

【大奖的忽悠散文】相关文章:

忽悠散文10-06

被忽悠作文10-08

管仲的忽悠美文10-06

《大奖赛》影评10-06

忽悠人的话130句07-31

《大奖赛》优秀影评10-06

青年教师大奖赛总结范文07-09

梅花散文10-06

想见散文10-06

叶子散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