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日记

时间:2022-10-07 21:37:27 日记 投诉 投稿

读书的日记汇总6篇

  忙碌而充实的一天结束了,你有什么总结呢?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篇日记吧。日记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书的日记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书的日记汇总6篇

读书的日记 篇1

  哇,我的日记在学校得了个甲优。一大早我便大叫起来。

  我感觉所有的事物都在向我庆祝,太阳高兴的各外亮,小鸟在给我唱着乐歌,云朵妈妈摆了个微笑,好像在跟我庆祝。

  我想了想应该是读书的奖励来了,我每天起早贪黑的读书,终于有收获了 。我开心的',不能在开心。我想起了往日读书的"傻事”

  有一天我被妈妈和爸爸骂了,我惭愧的走进我的书屋里。在这个夜深人静的夜晚里,所有的事物仿佛都在嘲笑我,星星笑的各位亮,月亮笑的成月牙形了。我看着书看着人物遇到天大的事情都勇往直前,我呢,我决定了,我要想他们学习!于是我鼓起勇气到了歉。

  还有一次,我自己一个人去买书,嘿咻嘿咻的到了书店,我看着卖的西瓜看着好好吃呀,我自己都馋的流口水了,我心里在纠结买什么好,算了我要买书!于是我买上了书。天有不测风云。天突然阴了起来,我跑着跑着还是下开了雨,我毫不犹豫的把外套包在书外面。好冷啊!呼呼,我终于跑回家了 。妈妈看着我落汤鸡的样子,笑着说你真笨啊!

  这就是我的读书故事。你们呢?

读书的日记 篇2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读一本好书,就像结交一位良师益友,能使我们的人生受益匪浅。

  小的时候,我就喜欢读书,《爱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等陪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在渐行渐长的学习中,我学会了慢慢辨别善与恶、美与丑。长大以后,我对读书更加痴迷,吃饭时看,上厕所时看,晚上睡觉前也要看,为此还闹了不少啼笑皆非的事呢!

  记得有一次,五岁的小表妹嘟嘟到我家玩。妈妈因为临时有事,出门前嘱咐我:“杨薏可,我有点事出去一下马上回来,你陪嘟嘟一起玩,别让她一个人呆着无聊。”此时的我正遨游在书的海洋中,两耳早已经不闻耳边事了,妈妈说的我一个字也没听进去。就这样,我看我的,小表妹玩她自己的。不知道过了多久,突然“哐当”的一声,紧接着“哇”的一声大哭,再紧接着一阵咆哮:“杨薏可,你在干什么,不是叫你看好嘟嘟吗?”眼前的一切,有点让我缓不过神来,原来小表妹的脚被凳子砸到了,有事外出的妈妈回来正好看到这一幕,接着当然免不了对我“狂轰乱炸”的惩罚了。

  还有一次,我英语单元测试考了一百分,妈妈为了奖励我,准备给我炖我最爱吃的甜蛋羹。妈妈“叮叮当当”地在碗里搅拌着鸡蛋,我的思绪呢,也伴随着书里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杨薏可,给我拿点糖。”“杨薏可,听见了没有啊?”……妈妈叫唤了好几声,“哦,马上来了。”我在调味品存放盒里快速拿来“糖”往碗里倒。“够了够了,你倒那么多,小心把牙齿都甜掉了。”“没事,我可是很喜欢吃甜品的。”过了几分钟,美味的.蛋羹终于出锅了。当我舀了一大汤匙吃下去后,“呸……好咸啊!”妈妈看了我的囧样,尝了一点后说:“你刚才倒的是盐吧?”听了妈妈的话,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拿的时候把盐当成糖了。

  像这样,为了能多读书而发生在我身上的糗事还有一箩筐呢,但仍改变不了我对它的喜爱。因为在我眼里,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是一种享受,它是一种很快乐的事情。

读书的日记 篇3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智慧背囊》,这本书里有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也有很多感悟人生的哲理。

  令我最难以忘怀的故事是《名家之作》,它讲的是:有一位热衷篆刻艺术的年轻人去拜访一位篆刻界的大师,年轻人拿出一枚印章请求指点,大师说:"太差了。"年轻人冷冷地说:"但这是您五年前夺冠的作品。"大师笑了笑,拖出一个木箱,里面都是印章,他随手拿起一枚:"这是我在八年前的金奖作品。"青年仔细比较,也瞧出这枚印章在刀功上弱了几分。大师又拿出一枚十年前的印章,更弱些;初次获奖的作品,更差。年轻人一惊,恍然大悟。名家的大作并不是凭天赋一蹴而就的,也许根本没有什么天赋,而是在无数个日夜里,不断锤炼所致。

  这本书里还蕴藏着许多道理,都是通过一些故事得到的。每当我看《智慧背囊》时,总会被它的故事吸引住,那时,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故事的一幕幕画面都在我的身边,我就进去看他们说话、玩耍、工作,故事结束,好像亲身经历过这些事,并学会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哲理。合上书后,脑海里还浮现着当时的.画面,回味无穷。

  对于我来说,《智慧背囊》并不是一本枯燥的书,而是一位有着许多故事的朋友,他教会我很多道理,使我的童年受益匪浅。

读书的日记 篇4

  书是知识的海洋,是力量的源泉,是智慧的翅膀,是生活的方向盘。我们都要和好书交朋友。

  很小的时候,我不是非常爱看书。后来,妈妈买回许多颜色鲜艳、生动有趣的儿童书,把我吸引了。我情不自禁地看起书来,感觉眼前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多姿多彩的世界。我爱上书了!从此,每当有空的时候,我就拿出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有时甚至忘记周围的一切。有一次,我在书房看《三国演义》。不知过了多久,我忽然听到有人大声喊:“喂喂!”我抬头一看,原来是好朋友站在我身边。我惊讶地说:“你什么时候来的?”他苦着脸:“我来一会儿了,叫了你好多次,你都没听见。”我不好意思地笑了。

  现在,我已经和许多好书交上了朋友:《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让我了解了大千世界;《世界经典童话》让我知道了丑小鸭、灰姑娘的动人故事;《名人传》让我懂得了只有勤奋才能取得成功;《西游记》让我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读书,让我的收获真大啊!

  读一本好书,就像欣赏一首美妙的歌曲;读一本好书,就像倾听一位良师的教诲;读一本好书,就像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同学们,你们也和好书交朋友吧。

读书的日记 篇5

  班级阅读日记:(我和学生历时一个月,共读《亲爱的汉修先生》,我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过程,现在把这7篇日记集中在一起,投稿到第九届班级书香活动。)

  我们读《亲爱的汉修先生》

  要读《亲爱的汉修先生》啦(9月16日)

  荣获1984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的《亲爱的汉修先生》深受我的喜爱,刚刚送走的一届学生是在五年级上期的时候,开始读,然后被我逼着写读书笔记,再然后他们就慢慢学会写读书笔记了(当然是大部分同学,难免个性差异)。鉴于它的魅力和实效,我决定,新接手的四一班也要从它开始。

  班内85人,图书馆内却只有42本(我去数了几遍),不能人手一本,怎么共读?那就发动家长买。上周末作业中的一项是买或借《亲爱的汉修先生》一书,而且我以校信通的方式告诉了家长。他们能否买到呢,不用担心,我提前询问了金榜书店的老板,答曰有!

  周一上午一统计,27人书在手,这还差的远,晋含还特意告诉我,妈妈不同意她买,不过她准备用自己的存钱买,我很感动,但我知道有家长不理解,或许认为我是在推销资料呢(其实我得到的好处就是书店老板见我时分外热情),我也无法解释,算了,不告我状就好。

  周二上午再统计:呵呵,已经有64人有了“汉修”,我心里在感谢家长,这可比我预想的要好,再把图书馆里的“汉修”请来,不就大功告成了吗?

  怀着喜悦的心情,我就给家长发了一条信息:

  您好!班里已经有64位同学买了《亲爱的汉修先生》,让孩子们买或借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获得过纽伯瑞文学金奖,书中的内容以书信、日记的形式出现,故事情节不强,如果由我来读的话,效果不是太好。像《我和小姐姐克拉拉》,因为它很有趣,我就自己买来在课堂上读给孩子们听。我一定要全班共读“汉修”这本书,因此才建议您为孩子准备一本,谢谢您的支持,如果给您带来不便,也请谅解。

  下午一进班,晋含就跑来,高兴地说:“老师,哪可以买到?妈妈让我买了!”哦?短信很有效嘛,不过她可以不买了,又有10个孩子带着书来。我只从图书馆拿来11本“汉修”,放学的时候全班就人人都有“汉修”了。

  于是,我扬起声音:“同学们,今天夜晚的作业就是自由读你手中的《亲爱的汉修先生》,能读多少就读多少,而且不用做摘抄,明天的语文课,老师随便提问,答得好有奖!”

  “耶——”孩子们在欢呼,我更高兴,哈哈,我们要读《亲爱的汉修先生》啦!

  初会《亲爱的汉修先生》(9月17日)

  今儿上午第二节课才是语文课,不过一大早我就到办公室,再次捧起《亲爱的汉修先生》(陪着学生读过N遍),边读边出些问题,难度大点的写在纸条上,现场抽答,答对有奖——初会汉修先生,我一定要孩子们兴味盎然。

  几度铃响之后,我站在了讲台上,“同学们,”我扫视一圈,发现大家都坐得笔直,很高兴地说道,“我要先做个统计,把《亲爱的汉修先生》已经读完一遍的同学请举手。”

  一个,两个??嗬,不少,整整20个同学。“我知道有的同学即使没有读完一本书,也至少读了三五十页,现在我简单问几个小问题,检测一下大家读书的效果。”哗,小手已经举起不少,我还没有发问呢,看来很有信心哦。

  “先说说书中有哪些人物吧?”

  “鲍雷伊”,“妈妈、爸爸”,“法兰德林”??

  可能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我来不及在一片如林的小手中找到一个,心急的孩子已经喊出了答案,哈哈,同学们表现不错嘛。

  既然简单的不在话下,那就大胆挑战难题吧,“谁愿意第一个上来抽纸条答题?”“我---我”,不少同学在喊,看着第一排的锦栋,恨不能直接把手伸过来的架势,我把机会给了他,他在盒子里抓出一个纸条:“通过鲍雷伊的信,你知道汉修先生写了哪几本书?”

  “有《狗儿的快乐秘诀》。”他脱口而出。

  “汉修先生可不止一部作品,只有全部说出才会有奖。”

  “还有,还有??”锦栋语塞了,秉璟着急的喊着:“还有那个什么鹿什么面包?”

  呵呵,“是《麋鹿吐司面包》,不认识字也不去查,同样不能奖励。还有吗?”

  “有,《乞丐熊》。”智博不假思索地好喊出。

  哦?出乎我的意料,《乞丐熊》在书中的'第44页方才出现,可见他不仅读完全书,而且读得很认真,“汉修先生的第三本书就是《乞丐熊》,同学们,为认真读书的孩子鼓掌!”

  一片掌声中,智博兴奋的坐下,锦栋稍带遗憾的回位,其他同学更积极,迫不及待的等着抽下一个纸条,课堂气氛超级热烈,抽答继续进行:

  鲍雷伊的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分别做什么工作?(三四个同学补充着,算完全答出。)

  鲍雷伊获荣誉入围奖的是哪篇文章?因为这篇作文,他见到了哪位作家?——第二问无人能答,也难怪,一则答案在89页才出现,二则外国人的名字很难记得,意料之中。

  鲍雷伊从几年级开始给汉修先生写信?写到几年级?整本书都是雷伊写给汉修的信吗?——三个同学互相补充,完全答出。

  艾岛旦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居然没有同学答对第一个问题,其实在第8页就出现了,可见读书都不是太细致。

  “土匪”是怎么来到雷伊家的?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弋涵一个人答出,不错。

  纸条抽完了,大家还意犹未尽,哈哈,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同学们,还想答题吗?”

  “想。”异口同声。

  “我告诉你们机会多的是,郑重其事地细读《亲爱的汉修先生》,今天才刚刚开始,中午的作业就是细读本书的1-15页,仿照书中的书信格式,给书中的主人公鲍雷伊写一封信,告诉他你读了他写给汉修先生的信后,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话想给他说,都可以写下来。”

  “写信?”很多同学愕然,不怕,鲍雷伊有那么多的信,我不信这帮孩子连格式也学不会。

  我拭目以待。

读书的日记 篇6

  名著总有一种辉煌的经典之美,总能被这些文字的精灵带到那个特定的年代与社会中,去领略当时的人文气象等,感觉大手笔的确是有别于一般的作品的。

  读再好的学校也没有吸优质的空气来得实惠啊。

  文化,有的时候是翅膀,也有的时候是羁绊,关键是你处在什么样的情境之下,也就决定了文化会带着你飞翔还是束缚你的手脚。

  二十一世纪,教育疯了。孩子们是什么?是二、三十年后共和国大厦的梁柱啊,如此把这代孩子逼到疯的道路上,把家长们的心力、精力、财力都搭给孩子,去帮助教育部门榨取孩子们的健康血液,这不是精神法西斯是什么?简直就是人性的悲哀。人们是那么盲目,盲从,还在帮着学校加码,去给孩子原本就加上的脚镣又捆上了一根麻绳,以加固原有的'束缚。这是干什么?孩子们成了什么样的人了?这代孩子还能称作人吗?是人的机器,是被双重挤压的豆饼。社会和家长在无情地摧残他们,却美其名曰地说什么这是素质教育,这是提高民族素质,有这种提高法吗?中学生,十四岁的中学生,每天晚上睡眠不足六小时,还怎么提高素质?素质是空空的吗?是凌驾于肉身之上的吗?

  知识不管是从哪个渠道而来,最后总归是要流入智力的大海的,不管人是少年还是青年,抑或是老年,真可谓学无止境啊。

  在我眼里中,第11版《新华字典》,有着一副十分厚重而神气的架势。我就相信万物皆有灵的说法,或者说是自己心甘情愿地赋予万物以灵性。一本默默无闻的却内容厚重的字典,它是怎样一副绅士的风度和博学家的风骨啊?你喜欢他,他就喜欢你,给你相应的回报,让你饱学多识。你若淡漠它,它绝对不主动跳到你的手心里让你来翻阅它,翻阅着它,或许在你看来是干吧吧地面对每一个黑黑的方块小字,而相对于一个热爱文字并急需查阅某一个字词的人来讲,《新华字典》就是开启心灵之窗的神来之手哇!它在你的指尖下十分积极地配合、领引你去奔赴一个奥秘,去解开一个谜团,表面看,那可能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生字或是叫不准的多音字而已,实际上,正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小小的黑色的精灵为你的智慧添加了看不见的羽翼,然后,它们在人类大师艺术的思维与加工下,带着众多的那样的精灵组成一个个精神世界,让你去品味那里的一切美好。即使是现实世界,你能离开文字吗?你能忽略它们一次又一次新新的组合吗?二十一世纪,汉字的应用与数字的应用让这个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变幻莫测。这样想着,我的眼前就影现了一本比《新华字典》大出多倍来的封面十分典雅,内容十分翔实,新增添了那个新的面孔——汉字的“〇”的一本纸质宝典。

【读书的日记】相关文章:

读书的日记08-27

读书的日记11-13

读书计划日记10-06

读书的乐趣日记01-27

关于读书的日记01-07

读书的乐趣日记10-06

读书的快乐日记10-06

读书的日记(15篇)11-15

读书的日记15篇11-08

我的读书计划日记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