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经典名言

时间:2023-02-04 12:13:15 名人名言 投诉 投稿

史记经典名言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名言吧,熟记名言有助我们增加知识储备,打造语言亮点。你知道什么样的名言才能算得上是优秀的名言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史记经典名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经典名言

史记经典名言1

  我几乎使用了一整个暑假来看这本《史记》但至今还有十几篇没有看。

  《史记》是汉代的司马迁写的,那是司马迁还没有任何名气,但是凭着这本《史记》,现在可以算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史记》内容一共是一百三十篇,分成了“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和最多的一部分“列传”七十篇,如果再加上司马迁的《报任安书》,那便是一百三十一篇了,其中司马迁话最多时间也是片数最多的便是“列传”部分了,然而这其中让我有一些感触,同时了解最多也是这一部分。

  “列传”部分写的人物不是所有有名的人都写了,也不是写了无关联的几个人,更不是想起来谁就写谁,然而我觉得,这些人都是司马迁所有的可写的,从他的字里行间也不难看出,司马迁对这些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人他很赞扬,有的人他便起了一种不喜欢的意思,对于有些人他甚至很讨厌,对他们有偏见。

  首先我们可以看出,西马前是一个非常不赞赏法家的`人,尤其不赞赏的是法家的刑法,对武帝的统治也是及其的厌烦,很多地方都能看出来,但是如果有的人认为不对的话,我便有两处能直接看出这一点,那便是《循吏列传第五十九》和《酷吏列传第六十二》,两篇写出了司马迁对人义和侠义的官员的赞扬,以及对凶狠的官员(主要是武帝时期)的批评。在此之外,我们可以看到,司马迁对刘邦项羽时期的官员的描写很多,也花了不少篇幅在里面,虽然篇数少,但是写的人很多,而且对非常狠毒的或是法家人物抱着一些厌烦的态度,而对狭义的人加了一些赞扬。还有一件我认为是很有趣的事情,司马迁或许很重视友谊,以至于在某些文章中,还把自己的一个朋友也直接就那么加了进去,我认为写得还不错的。

史记经典名言2

  1)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3) 、迷而知返,得道不远。

  4)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5) 、思政不察逆顺之理,不识大小之形,不度强势之势,有此三蔽,宜其俘获。

  6)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8) 、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期之远者莫如年,以重任行畏途,至远期,惟君子为能及矣。

  9)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10)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11) 、其志不在小。

  12) 、不充诎于富贵,不遑遑于所欲。

  13) 、溪壑可盈,志欲无满。

  14)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15)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

  16) 、居后而望前,则为前;居前而望后,则为后。

  17)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18) 、取草绝根,在于未蔓;扑火止燎,贵乎速灭。

  19) 、尚俭者开富之源,好奢者起贫之兆。

  20) 、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

  21)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22)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经典名言3

  1.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2.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 尚俭者开富之源,好奢者起贫之兆。

  4. 不充诎于富贵,不遑遑于所欲。

  5. 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

  6.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7.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9.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10. 其志不在小。

  1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2.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13. 思政不察逆顺之理,不识大小之形,不度强势之势,有此三蔽,宜其俘获。

  14.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15.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史记中名言警句

  16. 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期之远者莫如年,以重任行畏途,至远期,惟君子为能及矣。

  17.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8.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伤感的句子

  19.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溪壑可盈,志欲无满。

  20. 取草绝根,在于未蔓;扑火止燎,贵乎速灭。

  21. 居后而望前,则为前;居前而望后,则为后。 迷而知返,得道不远。

史记经典名言4

  1、高祖本纪: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司马迁《史记》

  2、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3、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史记?越世家》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5、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6、前虑不定,后有大患。

  7、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8、"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史记》"

  9、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10、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司马迁《史记》

  1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2、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13、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14、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史记?孟尝君列传》

  15、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6、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史记》

  17、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18、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

  19、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20、日者列传:得不为喜,去不为恨。

  21、屈原贾生列传:举世混(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22、孔子曰:“言尔志。“蒧曰:”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尔叹曰:“吾与蒧也!” 《史记》

  2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24、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 —司马迁《史记》

  25、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司马迁《史记》

  2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史记》

  27、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28、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

  29、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史记?太史公自序》

  30、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史记?李斯列传》

  31、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32、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33、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司马迁《史记》

  34、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代之智也。

  35、‘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史记》

  36、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37、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38、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39、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40、法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41、不知其人,则不为其友。

  42、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4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44、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4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6、法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史记》

  47、物有必至,事有固然。

  48、倒行逆施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仇,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史记》

  49、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纪》

  50、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

  51、迷而知返,得道不远。

  52、溪壑可盈,志欲无满。

  53、顺不妄喜;逆不遑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也。 ——司马迁《史记》

  54、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史记》

  55、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司马迁《史记》

  56、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57、(吴)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史记》

  58、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史记?太史公自序》

  59、顺不妄喜;逆不遑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也。

  60、孔子世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司马迁《史记》

  61、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62、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63、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

  64、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65、尚俭者开富之源,好奢者起贫之兆。

  66、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67、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 ——司马迁《史记》

  68、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69、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70、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7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72、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73、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利。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史记?货殖列传》

  74、韦编三绝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史记》

  75、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76、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司马迁《史记》

  77、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78、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史记》

史记经典名言5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汉·司马迁史记

  先考虑国家大事,然后再顾及个人恩怨。

  至诚则金石为开。—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五

  真诚所至,最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打动。

  疾风知劲草。—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猛烈的大风中展现草的刚劲,引申指越恶劣的环境越显坚贞的品格。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宁静修身,节俭修养品德。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晋·陈寿

  人谁不死?死国,忠义之大者。—晋·陈寿

  人谁能不死,为国捐躯,大忠大义。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

  不辞劳苦,默默贡献,至死方休。

  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北齐·刘昼刘子

  朱砂可以被研磨但不能改变它的红色,兰草可以被焚烧但不能消除它的芳香,玉可碎但不能改变它的洁白,金可融但不能改变它的刚韧。引申

  指坚贞的品格永不会改变.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周语

  接受正确的意见如登山一样的难,接受错误的`意见像崩山一般容易。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季冬纪

  石头可以被击碎,但不能改变其固有的坚硬;朱砂可以被研磨,但不能改变它原有的红色。引申指高贵的品德可以倍受考验而绝不改变。

  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坊记

  尊重他人胜过自己,先为别人着想。

  不食嗟来之食。—礼记·檀弓下

  虽穷困潦倒仍保持人格尊严,不接受带侮辱性的施舍。

史记经典名言6

  1、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2、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3、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司马迁

  4、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

  5、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6、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司马迁

  7、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史记》

  8、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司马迁

  9、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

  10、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

  11、商君列传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史记》

  12、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13、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

  14、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5、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翟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顺祀也,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于是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于是有刑罚之辟,有攻伐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命,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有不至,则增修于德,无勤民于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史记》

  16、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司马迁

  17、民人以食为天、——司马迁

  1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司马迁

  19、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20、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21、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

  22、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史记经典名言】相关文章:

史记经典名言7篇02-21

品读《史记》12-26

史记简介03-24

史记阅读心得08-26

《史记》教学反思01-08

《史记》选读教案01-16

〈史记〉》教学反思05-11

史记的作者是谁01-04

史记读书笔记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