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的短文

时间:2022-10-06 10:02:35 经典短文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人物的短文

  世上最爱撒谎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总是喋喋不休地告诉你:不能撒谎,撒谎的小孩会长出长鼻子,就像小木偶匹诺曹那样。你信了,于是不敢撒谎。

  可是,你渐渐发现,这个教你不要撒谎的人其实最爱撒谎。

  你爱吃的东西,注定是她不爱吃的。譬如吃鸡,她总说不爱吃鸡腿、鸡翅、鸡爪,而这些恰恰是你的最爱。你一边啃着鸡腿、鸡翅、鸡爪,一边纳闷地想,多香多好吃啊,怎么会有人不爱吃呢?可是有一天,你透过厨房虚掩的门,分明看见她正在啃你啃剩的鸡腿、鸡翅、鸡爪。

  那天,你满房间里跑来跑去。她正扶着门框不知在看什么。你呼呼跑过去,碰到了敞开着的门,一下子就将她的手挤住了。听见她“啊”的大叫,你吓得大哭。她用另一只手攥着被挤的手,过来告诉你,没事的,我一点不疼。可是,后来几天里,你分明看到她的手肿得像小馒头。

  后来,你长大了。读初中,要住校,你舍不得离开她。她就说,谢天谢地你终于要住校了,我耳朵根可以清净几天了。你真以为她嫌你在家吵得慌,于是赌气般头也不回就去了学校,两个星期没回家。后来,你听邻居说,你没回家,她伤心得抹眼泪呢。

  你读大学了,喜欢上班里一个女生,经常给她买礼物,生活费花得光光。你写信回家,说要买辅导书籍,她很快就汇来了钱,说,只要是买书,我支持,我在村里的砖厂打工呢,活儿一点都不累。你暑假回家,就去村外的砖厂找她。离着老远,你就看见她推着一个装满土的独轮车,腰弯成了弓形。

  你毕业参加工作了,风风火火忙事业,天南海北跑业务,有时经过家乡也不回。她偶尔给你打电话,只是说,没事没事,就想听听你的声音,在外面好好干,家里挺好的。你以为她真的挺好,就放了心,一年都没有回家。年底回家,去邻居家串门。邻居说,你这孩子可真狠心,她去山上采草药摔折了腿,你都没回家看她一天。

  如今,你和她坐在一起时,每每看着她头上花白的发,总想给她讲讲小木偶匹诺曹的故事,就像她曾给你讲的那样,语重心长地告诉她:千万别再撒谎了,撒谎的人要长长的丑鼻子。现在的你已经学会了撒谎,你买了贵重的东西,总是先把标签撕掉,然后告诉她这东西很便宜。你在工作上遇到了挤压,受到了委屈,但给她打电话时,总是用很高兴的语气说,我工作挺好的,你就放心吧。

  你渐渐成了一个爱撒谎的人,和你那个爱撒谎的母亲一样。

  步一曾是我最爱的小孩

  认识步一时,我刚大学毕业,22岁,他四岁。

  他的妈妈是我在学校的同事,也算我的领导。新年的前一天,她邀请我和另一个新来的女孩一起出去吃饭。我们都客气了一下,说不去了,坐在妈妈自行车后面的步一却抱住我的胳膊不放,说你必须去。于是,这成了我印象中我俩跨年友情的开始。

  当时的步一在我眼里简直是太可爱了,胖乎乎的,爱吃,聪明,天真。四岁的他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是:我跟他妈妈通电话,说到洗照片,他在电话那头问我:“陈姨,照片是用洗衣机洗出来的吗?”在教研室一个老师的抽屉里翻出一块已放了好久的干面包,我们感觉已经不能吃了,可他咬了一口,说:“真好吃,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面包了。”每次去我宿舍玩,一定先到处找吃的。不过他绝不贪,带他去买零食,他总是只要一样。后来我想,也许就是因为我总给他买吃的,所以他才这么喜欢我吧。

  当时的步一,大概也是很爱我的。每次路上遇见我,总是老远就松开妈妈的手,开心地向我跑过来,然后又害羞地站在那里,笑着望着我。有一阵在校园里一看到我就过来抱着我的腿,抬头对我说:“上我家吃饭,必须的(那时还没流行这句话呢)。”弄得他妈妈只好也跟着邀请一下,就这样,我们三个总是一起,吃饭,散步。渐渐地,我成了他家的常客,他们也成了我眼里的亲人。有一次,得知我要去他家玩,步一紧张得不得了,先是买菜时着急得不让爸爸妈妈多买,怕我去了他家没人进不去。后来等得不耐烦了,说要上门口接我去,让爸爸妈妈在家给我做好吃的。我一进门他就跑过来,然后又有些害羞地躲在门口,一脸笑容望着我。这是五岁多的小男孩啊!对我如此之好,以至于他上小学后大概八九岁时,有一天在饭桌上郑重地对我们说:“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有喜欢的女生了。”他爸的第一反应居然是:“是你陈姨?”当时我心里还真忐忑了一下。结果当然不是,是他班上的一个小女生。

  那些漫长而无聊的青春岁月,好多身边的朋友都选择考研离开,我也不得不开始学习备考。于是,寂寞灰色的日子里,只有和步一在一起的时候我才像孩子般纯净快乐。他会在大冷天里放学后手里捧着个雪球一路走到我们学校来,我一看,雪球已被他热热的手融化成冰球;在下小雨的校园,我也曾和他一起淋雨,故意在水坑里跳着走,开心大笑。更不要说他的成长带给我的惊喜和快乐:他四岁开始学电子琴,并喜欢学习电脑打字;五岁时居然爱看清剧和清朝历史,天天跟我念叨年羹尧,还考我慈禧有几个孩子,她的三个爱好是什么;六岁时我用一个多小时就教会了他英语的音标;七岁学习钢琴,还喜欢给我当老师;八岁时他就开始跟我比赛谁打字快了。他是如此热爱学习,学一切知识,甚至有一阵中午回家就钻屋里抱着字典看,能看好长时间,饭都顾不上吃,然后以考我生僻字为乐趣。

  在我眼里,他是如此完美的小孩:懂事,上小学后经常是妈妈还在睡觉,他先到楼下买早点带回家,然后自己去上学;好学,学习从不用大人操心,经常会有小女孩打电话问他老师布置了哪些作业;靠谱,老师让他收钱,他会自己在电脑上做个表,然后弄得清清楚楚的,让老师很放心。当时我和他妈妈经常感慨,将来哪个女孩会这么幸运嫁给步一啊!

  后来,我考上了研,离开了那个小城,也离开了步一。他头几年还会给我写贺卡,但对于一个正在成长期的小男孩来说,有太多新的人和事在前面等着他,时间、空间的距离让我们慢慢疏远。隔几年再见到他,他14岁,已长成一个比我还高的壮小伙,声音也变了,让我觉得很陌生。和他一起在街上碰到他的女同学,他会面露羞涩,让我意识到他已是个青春期的少年。仍学习优秀,不擅长运动的他居然最爱的运动是乒乓球,他的小屋全是乒乓球明星的图片。

  那天整理东西,翻出了我在一个本上记录的步一小时候的理想:四岁时,他想做的工作是卖煎饼果子;五六岁时的理想是当个公共汽车司机或售票员——他那个时期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画本市所有公交车的路线图,并能把每路车的站点都背下来;八九岁时的理想是当小学教师或演员。今年他应该要参加高考了,不知道他现在的理想又是什么呢?

  “巴神”,这个世界没人懂你

  足坛里的荒诞派

  小组赛最后一场迎战爱尔兰,替补出场的巴洛特利侧身凌空勾射,攻入锁定胜局的第二球。队友纷纷跑过来庆祝,巴洛特利并没有特别兴奋的表情,也没有庆祝,而是嘴里碎碎念地往前走,队友博努奇过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捂住他的嘴。

  通过解读口型,意大利国家电视台主持人认定巴洛特利当时在爆粗口,而当时他面向的是爱尔兰球迷的看台。他的愤怒来源于种族歧视,从巴洛特利替补出场开始,爱尔兰球迷的看台上就响起了各种谩骂。

  出征本届欧洲杯之前,巴洛特利撂下狠话:“我拒绝种族歧视,如果有人向我扔香蕉,我会被关进大牢,因为我会杀了他。”然后他向赛事组委会提交了两份申请,第一份申请是把自己的姓氏从“巴洛特利”改为“巴卢阿-巴洛特利”;第二份申请是,如果在欧洲杯期间他遭遇种族歧视,那么他将直接退赛。两份申请,前一个被批准了,后一个被欧洲足联主席普拉蒂尼亲自出言警告。

  在意大利首战对阵卫冕冠军西班牙的比赛中,第53分钟,巴洛特利抢断拉莫斯,带球突入禁区。眼看单刀球破门在即,巴洛特利却突然放慢脚步,拉莫斯趁机将球破坏出底线。这离奇一幕迅速引发球迷热议,有网友更是戏称巴洛特利在“思考人生”。但实际上,这是巴洛特利对他那第二份申请最好的解释。

  英国摄影师克里斯·布伦斯基尔清楚记得当时的情景。“我就坐在球门后面。只要巴洛特利一得到球,身后的两三百名西班牙球迷就会发出猴子似的叫声。当他犯规或吃牌时,叫声就会更大,而场边的工作人员毫不在意。”摄影记者米歇尔·斯蒂尔证实了布伦斯基尔的说法,“我很确定是猴叫,这种行为真是可耻,完全没有理由这样做。我确信巴洛特利听见了猴叫,也知道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总是我?”

  为什么总是巴洛特利?他在6比1“狂屠”曼联的那场比赛中进球后,露出印有“Whyalwaysme?”字样的T恤质问所有人。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但肯定有部分原因得归于他那些让人匪夷所思、近乎“脑残”的行为,而这也是他的外号“巴神”的由来。

  效力国米期间,19岁的巴洛特利应邀参加意大利王牌娱乐节目《Striscialanotizia》。主持人拿出一件AC米兰的红黑球衣,上面印着巴洛特利的名字和号码。巴洛特利在镜头前穿上同城死敌的球衣,从此被国米球迷视为公敌。

  转会到曼城不到两周时间,巴洛特利的奥迪R8就在卡灵顿训练基地附近撞毁。警察随即抵达现场,对巴洛特利进行酒精测试,并在他的裤子口袋发现5000英镑现金。当警察询问他为何要携带这么多现金时,巴洛特利用不甚熟练的英语回答:“因为我有钱。”

  2012年3月,在国际米兰新帅斯特拉马乔尼的新闻发布会上,巴洛特利突然出现,和新帅握手后飘然离去,台下的人哄堂大笑,没人把重点放在他这是在祝贺自己的青年队教练升级。

  对于巴洛特利的种种作为,英国的《太阳报》说,全世界都想探索巴洛特利的思想而未果,而曼城主帅曼奇尼也说过,巴神的世界你永远不懂。但或许他表姐的话可以让我们了解真相:“弟弟之所以有很多反常的行为,可能与小时候受到过种族歧视有关,这让他感到压抑,所以如今成名的他会做出一些让人不可思议的举动。”

  巴洛特利1990年出生于意大利巴勒莫的一个移民家庭,两岁那年他生重病被父母抛弃,布雷西亚的一对白人夫妇收养了他。养母希尔维奥回忆:“他在意大利出生成长,可始终被同龄人视为外来者,经常受到羞辱和责难。”

  后来巴洛特利进入当地球队莫姆皮亚诺,他是该队青训体系所有250名学员中唯一的黑人。莫姆皮亚诺前主席托穆里尼回忆说:“其他孩子的父母均用有色眼光看待巴洛特利,甚至有些人要求俱乐部将他开除。”巴洛特利11岁时加盟一支叫卢梅扎内的球会,但他同样遭到了其他人的孤立和排斥。

  此后巴洛特利年少成名,依然没有什么朋友,被人认为性格孤僻,而且因为爱惹事,国际米兰和曼城的主教练都曾把他放到冷板凳上,他的特立独行以及敏感,让他成了媒体最喜欢消遣的对象。

  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但就在巴洛特利在球场上遭遇越来越多嘘声的时候,他在全世界的粉丝却越来越多。他的一些出格行为被解读为真实率性,一些小脾气被看成是可爱本真,这个叛逆的年轻人被一部分人定义成足球场上最单纯的小孩。

  与之相应的,巴洛特利的另一面也被媒体报道出来,尤其是在面对小孩时,他简直让人无可挑剔。

  去年,巴洛特利曾经被位于意大利北部小城曼托瓦的一家孤儿院邀请前往做客,这家名为“阳光之家”的非营利机构收养了许多孤儿和残障儿童。而巴洛特利一直都在资助这个孤儿院,并经常去看望孩子们。

  愿每个人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善待

  我没有亲历过任何一场死亡,没有参加过任何一场葬礼。一次,我梦见我的太姥姥,养育过我、临死前叫着我的名字的太姥姥。光头,短短的白发茬,目光平静如水地看着我。我开始后悔为什么我没有去参加她的葬礼、他的葬礼、他们的葬礼?为什么我那么软弱,那么怯懦?为什么我自动过滤了让我悲伤的场面,屏蔽了让我震动的时刻?

  没有黑暗的光不是光,是人造的幸福。我一直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小幸福里,但是世上没有这样的小幸福。大幸福是要面对生命的真相,即便遭受创痛和折磨,即便不能陶醉和沉溺。

  秋天的一个上午,我们去松堂临终关怀医院。进医院的前一刻,突然觉得非常害怕。进去了一看,其实是很普通的一个小院子:左边是普通医院的病房,右边是仿古建筑、亭台楼阁、假山假石。上午太阳好,老人们坐在轮椅上听着音乐,晒太阳。

  幽暗的走廊两侧有许多病房,我们去的其中一间,一个老人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了,身上盖着一床小毯子。病房里有一个护工,房间里还有一个小电视,声音开得不大,就是一个俗世的响动。

  我之前没有接受过“临终关怀”的培训,但是我读了几本书,看了一些博客,我总结了一下,面对临终的病人,最重要的一条是平静。不需要悲伤、同情、震惊、激动、感慨,平静地和他相处,他就是一个普通人,一个走到生命尽头的人。

  第二条就是耐心。耐心容易,平静很难,尤其是面对那些孩子。看见临终的老人我们尚可平静,看见孩子,实在难以克制。房间里有三个孩子,护士长说,这是同期最少的一次。上个月,还有八个。医院已经放弃治疗,判了死刑的孩子,会被送到临终关怀医院来。大多数孩子的父母再也不会露面。我想,他们未必是冷酷,也许就像我一样,是软弱——他们不敢面对那道伤口。

  但是,还活着的孩子不是一道已经完结的伤口啊!他们还活着。这些孩子比同龄的小孩儿要弱小一些。一个小男孩儿,两只圆圆的对眼,嘴巴总是微微张开,非常可爱。他没有舌头,两只脚不能伸直。“他活下去是没问题的!”护士们都说。孩子的表情非常丰富,非常开心。另外一个女孩儿,则显得悲伤很多。她只有两岁,剃着光头,长得很好看的女孩子,睫毛长长的,皮肤也白净。她有癫痫,从来不肯下地走。女孩儿一直用手捂着嘴巴,脸上闪过成人才会有的厌世的表情。

  我们去抱他们,他们的体重很轻。我去握那个小女孩的手,她突然紧紧地攥住了我的手。

  我不知道什么样的父母能忍心松开这双小手。

  随后护士长将我们领到一位老人床前,说老人很传奇。

  老人确实很传奇,他是溥仪的最后一任护卫官。在和我们聊天的时候,他在挂水,端坐在病床上,仍高大挺拔。他用日语和我们说话,说:“在日语里,我就是‘五月蝇’,招人讨厌!”我们问他:“一辈子最快乐的日子是什么时候?”他却说:“最惨就是四八年征兵。惨!”老爷子心里跟明镜似的。护士长说,他身体没问题,就是活得不痛快了。人有病,不一定是身子病了,有时是心病。护士长跟老爷子说:“枪林弹雨您都活下来了,不能输给自己,要好好活!”老爷子大声地、傲然地说:“没兴趣了!”

  这句话给我很大的震动。活着,对大多数人来说,包括我,都谈不上兴趣,就是忍耐。一个人出于兴趣而活着,失去兴趣了就不想继续,这是多么稀罕的气概,多么清高的心劲儿。他年事已高,但是并非苟延残喘。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种难得的生命尊严。

  “临终关怀”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并不太明白,但是我想,大概就是帮助病人抵抗病痛,让他们痛而不苦,让他们还保存一些希望,让他们在最后的这一段日子,回想自己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肯定自己的价值,让尊严重回自己的心头,将无助和无用的沮丧都放下。如果说漫长的一生就是一部超长的电影,那么“临终关怀”就是帮他们剪辑出一个精彩的短片,然后让他们枕着入眠。

  一位朋友看电影《入殓师》深受感动,写了这样一句话:“愿每个人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善待。”

  死亡时受到的对待,彰显了我们生命的价值,甚至可以说,生命最后的一段日子,能提升我们的生命价值。善待每一个生命,善待这最后一段旅程,因为,他们的生命,最终会叠加进我们的生命。

  

【人物的短文】相关文章:

短文的教案02-13

《短文》教案02-13

《短文》教案02-18

英语经典短文03-31

短文的作文08-04

英语短文好句经典11-01

开学季短文05-16

诠释短文散文10-06

云短文散文10-06

空心短文散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