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入尘烟观后感

时间:2022-11-06 20:03:06 专题观后感 投诉 投稿

隐入尘烟观后感3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隐入尘烟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隐入尘烟观后感3篇

隐入尘烟观后感1

  最近有部电影《隐入尘烟》被人们吵得沸沸扬扬,我忍不住就在电脑上观看了,尽管看得不是很流畅,但所有的情节内容,我也明白了。

  影片讲的是一对普通农民夫妻的日常生活以及在生活磨砺中建立起来的相濡以沫的一份感情,最后女主翁曹贵英由于送饭不慎落入池塘淹死了,男主翁马有铁最后在还完所有的债务后自杀了。

  看完后,我有几点感受写出来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试问他们两人最初有爱情吗?

  有人评价说电影从头到尾没有说出一个“爱”,但却爱入骨髓了。试问他们最初有爱情吗?

  他们两个人是经别人介绍认识的。男主人翁马有铁除了一头驴,一无所有。女主人翁曹贵英腿有残疾不说,左手还抖个不停,关键是她还不能生育,更狼狈的还有她存在严重的尿失禁,动不动就尿裤子了,不是把尿尿到人家车上,就是看电视尿到人家的凳子上。

  大家试想一下:一个是老大难光棍汉,一个是女大难残疾人,两个人的结合纯粹是没得选择,迫不得已而为之。在我看来,谁也不要嫌弃谁,在后来的生活中,他们之间是互相怜惜,相互疼爱更多一点。就是这样一份感情也是在生活的磨炼中才慢慢建立起来的。

  第二:他们所干的农活,在我们那个年代都是人人干过的最普通的农活。

  也许是现在的有些年轻人都没有干过农活,所以在他们眼里,这两个夫妻真是苦透了,他们为之流泪伤心。

  在我看来,他们所干的所有的农活,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基本上全都干过。耕田、播种、除草、打药、翻地、打土块、抹房泥、盖土房、割麦子、扬麦子、捡麦子、掰玉米,搬煤炭、盖棚子我都帮忙干过,相信你也是干过的。

  所以对于他们夫妻二人来说就是靠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生活,只有勤劳才能浇开幸福之花。

  第三:相濡以沫的感情算不算爱情?

  我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我自己也搞不清楚这对结伴鸳鸯是不是有真的爱情?实际上这对夫妻就是在形影不离地干着这些农活中,在日常生活里彼此体恤疼惜建立起了相濡以沫的感情。确切地说我认为他们彼此相伴,相依为命,所以贵英死了,有铁没了精神支柱和寄托,他也服农药自杀了。这样一来好像真的感觉有铁是为情而死,真的是爱到骨髓的爱情了。

  但最后我仔细想想觉得这个结局不好,没有正能量。现实中再美好的伉俪情深的夫妻,大多数不会因为一方的离世而放弃自己的生命。何况马有铁身体真的很棒,他太能干了,他就这样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我一时也迷惑了:这算不算爱情?他的离去让为此我感到遗憾。

  第四:影片始终给人一种感觉就是缺乏美感

  女主角曹贵英是由大牌明星演员海清主演的。且不说她到大西北体验了十个月的农村生活,为了演绎这部片子,她把自己几乎整成了丑八婆。她是把农村女人表演得淋漓尽致,逼真形象,但我们看起来真没有了一点美感。加上甘肃方言以及听不懂的一些土话,整个影片真的没有美的享受。关键是一个农民马有铁时不时还能说出一番哲理的话来,显得与他的形象格格不入,觉得很不真实。

  缺少美感的.另一个原因是:好像整个村里的人都非常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马有铁是好人,老实人,又成了每次都无偿献血的人。被献血的人家有钱有车有房,而马有铁什么都没有,居无定所,被迫搬家。最后他自己是盖了土房子。

  关键是每次献血时,他还要为村里人说话,让这家有钱人赶紧给其他的农民工发工钱。而这家算的上是村霸的人家却总有借口延迟再延迟,而其他的村民就说只有马有铁能献血后全都躲得远远的。

  当曹贵英三番五次举不起来捆绑的麦草时,反而每次都会摔倒在地,遭到马有铁的责怨,说她把麦草压坏了,从毛驴车上下来后一把把她推倒在地。关键是居然没有一个村民来帮助他们。包括马有铁为那家有钱人无偿献血了好几次,也没见人家来帮助他。

  整部影片看得人感觉很压抑,除了显示出他们夫妻二人之间有感情外,其他的正能量没有得到闪光的地方。这到底是宣扬的一种底层小人物的高尚爱情,还是要把以前的落后无知再走一遍?我不得而知。但无论什么结局如何,最后是人间疾苦,生于尘土而归于尘土。

隐入尘烟观后感2

  一部简单,真实到让人怀疑的电影,没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很难想象中国的大地上还有如此命苦穷困的人存在。是的一线城市的灯红酒绿和现代化让无数来到中国的外国人惊讶,为什么如此现代化的国家还说自己是发展中国家呢?沿海地区的80后和90后也不曾经历如此,中部地区的90后或许也只剩下脑海里残存的记忆,而在西北这样的场景和生活一直在重复上演。所以才会有发达城市里人们的疑问,内地80和90后对曾经生活的回忆,也疑问是演绎父辈们的过去还是现在的生活。而对于一些生活在西北或出生在西北地区的人们已经湿润了眼眶,这不是电影而是纪录片。

  1942是祖辈们经历的苦难,我们无法感同身受,也无法理解生存的意义。因为物质丰富的今天,精神愉悦成了大多数人的追求,谁还愿意去思考苦难,面对苦难,那只是纪录片里,一些无聊导演文艺片里的内容罢了。正因为如此,一个愿意把镜头对准现实,反映现实的导演是让人尊敬和敬佩的。当职场精英,豪门世家们成为人们的精神鸦片,坠入飘飘欲仙的梦里时。他们关注到了那些被社会主流遗忘的那群人,平凡、简单但伟大。一个是“孤儿”,是村里的老光棍儿;一个是没有娘的孩子,被狠心哥嫂欺负到残疾的女人。他们的经历或许也就比他们口中的疯子好些,所以上天给了绝望中的'人一丝丝光亮。没有仪式更没有车房,只有怯懦,害羞和慌张。同样的遭遇让彼此更懂得珍惜,没有你侬我侬,但土味情话也赛蜂蜜。一个大大的喜字,一个浅浅的燕子窝,一头倔强的小毛驴见证了他们的不离不弃和爱情。土地就是命,就是生存的根。春种秋收,努力就有回报,简简单单的道理为何有些人不懂?地租和工钱本应天经地义,却让普通百姓低下了头,宝马虽好不载人,宝驴虽犟知人心。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他的血是熊猫血?或许是因为他是这个村最苦命的人,但又是最善良的人,他对她的爱溢于言表,他坚持了人最基本的诚信,不欠情,不欠债;他被人吸血是献血,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乡亲的地租和工钱;同门的侄子结婚帮忙毫无怨言,酒席都没有资格坐上;燕子的三次搬家,放驴的举动简单但却是大爱;俗话说人死债消,然而他还掉了所有的债,内心是何等的干净。即使再苦再不起眼的存在,但却拥有人类最基本的人性和美德这难道不像熊猫一样稀有?

  一个人,一头驴相依为命,即使掏尽力气也还不完同门哥哥的“收留之情”;只有遇到了贵英才有了自己的家,即使一而再的搬家,只要她在就有奔头。她不嫌弃他穷,懦弱;他不嫌弃她残疾,无生育能力。相互扶持,共同努力。他们有了自己的房子,有了对未来的憧憬,20xx年了一台小尺寸的电视对大部分人来说何等容易,他答应她带她第一次进城,带她看病。然而所有的憧憬随着水远去,她走了,他的光没了。当一个在黑暗里久了的人,习惯可能让他妥协下去,然而当给了他一丝丝光亮和希望又无情的剥夺,哀莫大于心死。所以他心里没了光和希望,也随他的最爱而去了。我们不禁要问:为何麻绳专挑细处断,苦难只找苦命人。

  人性的光辉和为富不仁就是这样的真实,救急不救穷的真理刻在人们心中。这就是人性,这也是最真实的社会。我们可以对他们报以同情,可以设想更多的结局,然而就像给一个农民一套城里的房子就能脱贫致富一样那样虚无缥缈不切实际。最后的结果依然一样,拆掉旧房子的15000元和城里的房子成了他侄子的,即使得到如此之多也不会有太多感恩,还不如一头倔驴。没有了贫苦百姓的血可吸,富人还能活命?

  通过这部写实电影让我明白了几个道理,最伟大的人反而最简单善良,人善被人欺,驴善被人骑。扶贫要因地制宜贴近群众需要,不然终成为别人的嫁衣。为富不仁者不得好死。尘归尘,土归土;一个社会遗忘的最底层的群体却是最富有人性光辉的人,这才是最伟大的作品。

隐入尘烟观后感3

  《隐入尘烟》是一部节奏缓慢却动人的电影。这不是一部农村题材纪录片,也不是乡村爱情故事大电影,而是一个关于濒临被遗忘、被漠视的边缘人的故事。片尾字幕明示了男主人公马有铁过上了有房的新生活。只是,转身隐入尘烟的马有铁,有了房子又有何用?

  故事发生在十多年前的大西北。两个孤独的人,即将被家人强行撮合到包办婚姻中。马有铁是个不知疲倦、沉默寡言的男人,专注于清贫简单的农村生活;曹贵英是个胆小的女人,除了无法生育之外,跛足和尿失禁几乎将她的生活推入一片黑暗。当然,贵英有着令人惊异的自尊,拍结婚照时,她那貌似倔强而又不知所措的微颤,牢牢锁住了我们的心。

  为什么我们会坚信这对苦命人可以把日子过下去?当然是因为导演李睿珺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马有铁和贵英第一次见面时,贵英目睹了这个男人对驴的呵护与照顾。她知道,马有铁不会坏到哪去。婚后最初的日子自然非常尴尬,男人劳动,女人跟随。但随着时间的默默流逝,两人之间滋生的微妙好感便再也骗不过任何人的眼睛。

  在写满辛酸的清苦日子里,马有铁和贵英相互取暖,他在她的手背上留下印痕、用孵化小鸡的纸箱照亮四壁;她怀揣一瓶热水,在他归家的路口等到被黑暗和寒冷吞噬——如此低调而蚀骨的浪漫从不需要千言万语。

  以善良之心与生冷的世道保持距离。马有铁善良,但绝非毫无洞察力和感受力的“淳朴”——他怎会不知自己的“熊猫血”可以带来多少肉眼可见的利益?怎会不知那些口是心非的街坊亲戚骨子里都是什么德行?

  只是,他选择以自己笃信的价值观念对这个世界报以温柔。否则,他怎会牢记“借”来的大衣和十个鸡蛋必须要还,又怎会在走进楼房之前念念不忘在老房屋檐上刚抱了窝的燕子。马有铁根本不是乡村深处的异类,而是世道变了,人心变了,他依然故我。

  对那些永远无惧恶意、坚持善良的`农村人,李睿珺充满了深深的眷恋和敬意。

  所以,当残破的村庄被无情的沙丘包围,朔风将灰尘吹过岌岌可危的老屋,一切都要被遗弃和埋葬时,他让这对不同寻常的夫妇,在荒原之上凭双手盖起了不再漏雨的土房。在极端疲劳后,相濡以沫的爱情如期而至。他们将聒噪荒唐的世界拒之门外,生活中留下了意想不到的美和诗意:驴子是他们的孩子,家禽、燕子和玉米组成了他们的王国。

  李睿珺曾说:“乡下的人赶上了开往城市的火车,但两个主角都错过了,他们就像两个骑自行车的人跟在高速列车上的人后面跑。”这并不意味着《隐入尘烟》和贾樟柯的《站台》产生了相似的命题肌理,恰恰相反,与后者挣扎于赶不赶得上火车的滔天纠结不同,前者珍视的,则是那些在时代变化过程中无暇被顾及,却又弥足珍贵的人类美德。对这种美德和人性究竟是否持有信心?影片的结局或许给出了导演自己的判断。

  《隐入尘烟》打破了“爱情的意义囿于性和浪漫”的刻板印象,突出了尊重、关心和信任的重要。这一点,通过武仁林和海清的精湛演技,得到了精准的诠释。

  全片除了两人在潺潺水声中的搓背镜头之外,并无更多亲密画面展现,但两人情感关系的递进和彼此咬合的强度却让人信服。作为素人演员,武仁林的“原生态”演出没有一丝露怯,而海清则从第一个镜头开始便完全融入角色,肢体语言和情绪表现都堪称过硬。稍有遗憾的是,若干素人配角演员的表演缺乏生动性,我们没有等到他们最自然的那个瞬间。

  《隐入尘烟》在艺术和技术上都足以配得上柏林电影节竞赛片的水准。但必须承认,这部电影就像马有铁最心爱的那头毛驴一样,浑身上下都烙上了一种一言难尽的矛盾:被拴着绳子时,它必须找到一个非凡而又稳妥的叙事视角,去呈现或裹藏其最想表达的东西,这何其艰难;如若真有一天脱下绳子,这类在美学选择上将克制、缓慢、冷静坚持到底的艺术电影,是否能真正征服影院里的大众?这是《隐入尘烟》最让人心疼,也让人思索的地方。

【隐入尘烟观后感】相关文章:

隐入尘烟经典影评(精选21篇)09-22

隐入尘烟简短影评(精选21篇)09-19

隐入尘烟影评(通用11篇)09-14

《隐入尘烟》观后感09-29

隐入尘烟观后感09-19

隐入尘烟的观后感11-18

电影《隐入尘烟》观后感11-06

《隐入尘烟》观后感14篇11-06

《隐入尘烟》观后感(10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