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意志观后感

时间:2022-10-12 08:47:32 专题观后感 投诉 投稿

2022年钢铁意志观后感范文(精选7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钢铁意志观后感范文(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年钢铁意志观后感范文(精选7篇)

  钢铁意志观后感1

  如何激活一座城市?如何激活一家工厂?如何激活一支队伍?今年国庆节期间上映的电影《钢铁意志》做出了新的尝试。

  观影之前,注意到电影海报上写着主题曲是《钢铁爱人》,推广曲是《之初》,电影的文学顾问是《人民文学》的主编、作家李敬泽。从海报上的信息可以看出,《钢铁意志》这部电影的制作方和宣传方是下了功夫、请了专家来指导的。其实,电影拍摄期间及以后,我曾经前往取景地本钢一铁厂参观,那里现在已经被列入本溪工业遗产群,作为工业文物来保护。而十几年前,我们刚刚大学毕业来本溪参加工作,溪湖铁桥旁边的一铁厂还在正常生产,我也曾经和驾驶电力机车运送炉渣的年轻火车司机进行过短暂交流。自己本来是农家子弟出身,高中毕业以后和上大学期间,在老家的一家工厂里打过工,所以对工人师傅也有一种亲切感,乐于与工友切磋对话,大家互相配合、亲密无间地完成零部件的制作,最后完成成品的配套组装,再由货车司机运动到全国各地的订货方那里去,和大队伍一起工作劳动,参与其中,让人非常有成就感。

  有点儿喜欢主题曲《钢铁爱人》这个歌名,词作者显然用心了。鞍山和本溪都号称“钢城”,当然,我的山西老家太原也是“钢城”,世纪之初上大学期间所在的武汉也是“钢城”。鞍钢、本钢、以及太钢、武钢,每一家都是百年大厂、百年老厂,拥有各自的企业历史文化,也创造了各自的钢铁品牌。对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来说,相对于农业文明,一二百年的工业文明带给了华夏文明质的飞跃。而怎样让一百多年的钢铁产业长期健康发展下去,对每一个曾经以之为支柱产业甚至是唯一支柱产业的工业城市来说,都需要严肃认真地进行规划设计。最近几年一直在说“一张蓝图画到底”,建筑图纸是非常珍贵的档案材料,正如电影《钢铁意志》开头所展现的,能看懂建筑设计图纸和施工图纸的工程师和工人师傅们,每一个都是工厂的宝贝,既要大力保护,也要认真求教。“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是某部电影里的台词,也是《钢铁意志》这部电影所要表达的意思之一。世纪之交在老家工厂打工的那两年,厂里的工程师手里总拿着一把游标卡尺,经常在各个车间之间巡视检查,后来工厂在旧机床之外又购置了一台宽大的木工机床,用于面板材料的切割,现在还记得那张木工机床上自带了刻度标尺,也还记得和工友们守在烤漆房通宵达旦的那些夜晚。

  鞍钢和本钢的整合、太钢和宝钢的整合、武钢和宝钢的'整合,还有很多大型钢铁厂的兼并重组,实际上都是在做“激活”。孟泰师傅既是电影《钢铁意志》的主角,也是中学历史教科书里的重要人物。鞍钢宪法、孟泰仓库,在电影中都有生动地展现。九十年代初,当时我还在上初中,太钢的李双良师傅是山西的广播电视报纸上赫赫有名的劳动模范,他以一己之力带领一支小分队,硬是搬走了太钢厂区里高大的矿渣小山堆,并且运用科学技术对矿渣进行分拣提炼,变废为宝,最后变渣山为青山,现在那里早已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场所。前几年国庆节期间,搭车北上,从长春转车去了黑龙江,在齐齐哈尔和大庆,感触挺深。而更早之前,去过沈阳铁西区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当时在沈阳铸造厂车间改建的展厅里就看了电影《钢铁意志》出现的那个挂在北京天安门上的铝合金铸造国徽,建筑师梁思成、林徽因始终是我的偶像,见到他们设计的作品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可以说是百感交集,因为国旗、国徽是国家的象征,建国之初由东北工业基地的工厂来共同完成这项任务,可见国家对东北具体来说就是辽宁的重视和信任。所以当电影《钢铁意志》出现了工人师傅把铸造好的高大国徽挂起来的时候,我同样百感交集。《咱们工人有力量》是影片里反复出现的广播音乐,也是小时候我们上学时歌咏比赛的经典歌曲。这首歌我们唱过,片尾转身微笑的雷锋也唱过,因为他就是从鞍钢参军入伍的,他曾经是鞍钢的一名拖拉机手。以前看《老兵你好》那个节目,才知道雷锋的传人全国劳模郭明义是退伍军人,就像电影里刘烨饰演的接收钢铁厂的连长一样,是军人出身。带领队伍进行石油大会战的余秋里,是共和国的开国中将,那年国庆节在大庆的博物馆里看到过相关文物,也看到了铁人王进喜进京向周恩来总理汇报工作的蜡像场景复原,可见当年工作的艰辛,准确地说,是艰苦卓绝。刚毅坚卓,这是抗战期间西南联大的校训,抗战胜利结束以后,北大、清华、南开从云南昆明、四川宜宾等地返回北京、天津,师生再次重建校园,“南渡北归”,同时也把刚毅坚卓的联大精神带回了校园,经过战火洗礼的师生,更加珍惜和爱护校园,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到现在,西南联大对中国大学、对中国的影响都是深远且广泛的。我的大学母校华中师范大学在抗战期间同样有过西迁的历史,从湖北武汉转移到云南喜洲办学,抗战胜利以后才又搬回武汉,大四实习那年秋天刚好赶上华师百年校庆,在校史馆里看了很多文物展品。

  钢铁意志观后感2

  “他们视钢铁和事业为毕生爱人,将青春热血挥洒在烈烈炉火旁!他们以生命为熔炉,誓要炼出最坚硬的钢!”这是一代人百折不挠,百炼成钢的故事;这是一代人铁骨铮铮,将个人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故事;这是一部情深义重,满溢着家国情怀亦不乏温情的影片《钢铁意志》。

  近日,电影《钢铁意志》在沈首映活动在我校举行。2022年第一期公务员任职(处级)培训班学员与来自沈阳的200多名劳动模范、机关干部一起参加活动并观看影片。观影结束后,任职(处级)班学员立即在小组内分享观影体会。大家纷纷表示:通过影片重温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先辈的精神令人感动泪目,今后要继续发扬拼搏奋斗精神,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以钢铁般的意志,在奋力开创辽宁振兴发展的新局面中走在前列,当好表率!

  “电影里展现的这种钢铁般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正与我们沈阳当前的‘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同频共振。”来自任职(处级)三班学员隋邵岩表示:“我们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钢铁意志这部电影中汲取精神力量,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铆足劲、争抢拼、挑重担、解难题!”

  任职(处级)一班学员段志慧观影后激动地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在工作中让红色基因融入、润泽孩子们的心灵,让红色血脉代代相传。”

  “看了影片后,非常震撼,也非常的感动。”任职(处级)二班学员刘可佳认为:“作为一名党校学员,同时也是党校的工作人员,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代钢铁工人这种‘初心不改、百炼成钢’的坚定信念和意志品格,将这笔宝贵财富融入到党校高质量建设发展之中,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努力在‘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中当先锋作表率。”

  时代沧桑巨变,钢铁意志永恒。钢铁意志传承到今天,并不断发光发热,必将激励我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顽强的斗争精神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钢铁意志观后感3

  “咱们工人有力量!”这不仅是一句口号,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热火朝天地进行着,《钢铁意志》就是一部这样的历史题材影片。讲述的是在解放初期,为尽快恢复鞍钢生产,在环境极端艰苦的背景下,老一辈共产党人克服重重阻力,仅用半年时间实现了复工复产,成功练出了第一炉钢水,而且不断革新,炼制特级钢材,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显著贡献的故事。通过观看这部影片,让我深深感受到了鞍钢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扬工匠精神,敢于啃硬骨头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增强了“为国统计、为民调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力争在构建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刚解放的鞍钢,百废待兴。当时的专家普遍认为恢复重建困难重重,至少需要花费20年时间。但是,在党的领导下,鞍钢的工人们团结一致,充分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宝贵精神,即使面对敌特蓄意破坏,我们仍然能勇于斗争,没有丝毫退缩。面对技术短缺,面对全国上下物资匮乏,我们仍然能众志成城,凝聚起磅礴力量。“铁水流淌起来,咱们就强大起来了!”赵铁池深知钢铁产业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为了早日恢复生产,他甚至立下了军令状。广大工人们在他的感召下,把钢铁般的意志融入生产中,不舍昼夜连续奋战,直至成功炼出第一炉钢水。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我们克敌制胜的`秘诀。对于新时代的统计调查工作来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克服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前提,也是维护经济数据安全的基础,更是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行为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学习鞍钢等老一辈劳动模范身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牢牢守住数据质量这条底线,全身心投身于艰巨繁重的统计发展改革工作中,用铁肩膀、宽肩膀扛重任、挑重担。不断在艰难困苦中砥砺品格,激发斗志,努力锻造成为烈火真金。

  术到极致近于道

  孟泰,鞍钢老英雄。通过观看《钢铁意志》,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位榜样身上持守匠心以及精益求精的追求。在设施设备简陋,缺少零部件的艰苦环境下,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刻苦钻研,发扬钉钉子精神,逐步探索出一整套成熟定型的工作方法,即“眼睛要看到,耳朵要听到,手要摸到,水要掂到”。正是他炉火纯青的技艺,每当高炉出现故障,都能够找准病根,对症下药,确保在安全的环境下生产。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只用发扬工匠精神,求真务实,才能确保数据质量。反之稍有疏忽,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决策。我们要把工匠精神融入到统计调查工作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严格执行各项统计调查制度,确保统计调查全过程规范。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态度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以“鼎新”带动“革故”

  刚恢复生产不久的鞍钢承接了一项十万火急的特殊任务,那就是为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加工飞机副油箱拉杆。由于从没有加工过这样复杂精密的飞机零部件经验,加之时间紧任务重,如果使用传统工艺肯定不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让广大工友一筹莫展。在此危机关头,王崇伦同志创新工作思路,设计并制造出利用刨床加工拉杆的特殊卡具,使生产效率大大提升,比传统工艺加工提高工效24倍,而且所有零部件都达到了一级品的要求。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站位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用创新来化解矛盾,攻克难关。70年来,我国统计调查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牵住了创新发展的牛鼻子,勇于创新,勇于变革,广泛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统计调查深度融合,为统计调查事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从统计部门建立初期使用算盘计算统计数据,到相继使用电子计算机,再到以联网直报为主要内容的“四大工程”建设。统计数据实现了由过去的人工计算逐级汇总到新时代的自动化、信息化、现代化的伟大转变,大大提升了工作效能,更好地发挥统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晴雨表”作用。新解放思想,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深入研究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统计调查工作深入融合,加速推动统计现代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正是无数钢铁意志般的劳动人民拼搏奋斗,勇攀高峰,用智慧和汗水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拥有了历史的辉煌。眺望远方,作为新时代的统计调查人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勤学苦练中锻造出钢铁般意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铸就统计事业新辉煌。

  钢铁意志观后感4

  电影《钢铁意志》由真实历史改编而成,讲述的是我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的父辈跨越重重艰险,用钢铁般的意志炼出第一炉铁水的故事。以前很多人对主旋律有着一些刻板印象,但去年的《守岛人》让好多人感慨到“这才是真正的主旋律”,而今天的《钢铁意志》也同样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首先故事情节很丰富,一点不沉闷,有笑有泪更有非常坚实的力量感。所有场景非常真实震撼,尤其是炼钢的场面,当看到第一炉铁水流淌出来时好像真的能感受到热浪扑面的.感觉。另外电影浓浓的东北气息让我这个身在异乡的东北人感到非常亲切,也很难想象影片里严寒冬季的戏份是在非常炎热的大夏天拍的,呈现得那么真实,真的厉害! 当赵铁池说“我将带着你的火种,点燃更多的高炉”(这句话预告里有,不算剧透)一下子就泪目了,赵铁池是一个非常可爱又让人心生崇拜的男人,战场上的他英勇无畏冲锋陷阵,在炼钢这个新“战场”上他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刘烨老师将这个角色塑造得非常生动鲜活,我特别喜欢。还有韩雪、林永健、张国强、吴军、田征等等等等所有演员老师们演得都很好,给大家点赞! 以前知道鞍钢,但没有详细了解过,这部电影不仅让我们知道钢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多么重要,也让我们了解到鞍钢更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以前在电视上看过炼钢的画面,而当铁水流淌的场景呈现在大银幕时让我感受到了更大的震撼。想想在那个火红的年代,生活那么苦,人们却都有着一股勇往直前的劲儿,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也难怪已经被敌人破坏掉的钢厂能“死而复生”,真的佩服他们这种钢铁般的意志。 总之,这是一部非常适合全家人一起去观赏的好电影,强烈推荐!

  钢铁意志观后感5

  铭记先辈,致敬时代。电影《钢铁意志》上映至今,备受关注。

  这部振奋人心、讲述鞍钢为新中国钢铁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鸿篇力作,吸引全国观众走进影院,好评如潮。网络各大平台有关《钢铁意志》的话题热度不减。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北京日报、京报网、辽宁日报等全国媒体纷纷聚焦鞍山,争相报道。微博上,广大影迷以打卡影片、晒影评、晒票根等形式,向老一辈钢铁人致敬。

  截至4日5:30,微博话题#被电影《钢铁意志》燃到了#、#电影《钢铁意志》#阅读量高达4776万、1583.9万,大家纷纷通过带话题晒观影、晒祝福,目前话题热度还在持续攀升。

  国庆节期间,市新闻传媒中心新媒体平台,通过鞍山云APP、抖音、微信、微博、头条等平台,时时推送《<钢铁意志>在鞍热映影迷反响热烈》、《<钢铁意志>挺起大国脊梁——听老鞍钢人王延绵、孙涛讲述影片幕后故事》、《<钢铁意志>主创演技超赞但真实的鞍钢英模更硬核》等多篇独家报道,并在官方微博创建#钢铁意志鞍山精神#微博话题和晒票根活动,引发热议。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节日期间,多部影片扎堆上映,《钢铁意志》等主旋律电影成为全国票房主力军。目前,全国院线观影,《钢铁意志》排片占比位列前三。

  影片上映至今,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北京日报、京报网、辽宁日报等全国媒体争相报道,《“钢铁意志”在他们身上这样传承》、《<钢铁意志>再现新中国第一炉铁水诞生》、《用心、用情、用功<钢铁意志>首映获赞“扎实”》、《电影<钢铁意志>:硬气、聚气、提气》等多篇文章,全面展现了鞍山作为共和国工业奠基地的荣光和辉煌。

  银幕上,一个个钢铁身影,怀着一颗颗火热的心,用他们的臂膀和身躯,搭建出了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钢铁生命线”。广大网友纷纷讨论,镜头中演绎的英模人物浓缩着千千万万曾经为祖国钢铁事业奋斗的人,他们的激情如铁水般炙热,意志如钢铁般强韧。正如电影中工人一锤一锤敲打着2号高炉内坚硬的铁渣子,也凿出了一条通向钢铁工业大国繁荣富强的崛起之路。

  影片的`精彩展现,当然离不开钢都鞍山在幕后的鼎力支持。影片开拍前期,主创人员多次来鞍,走进鞍钢,深入采风交流,调研座谈,实地了解炼钢过程。孟泰和王崇伦的子女以及家人还为主创人员提供了珍贵的事迹材料,为影片最大程度地还原真实提供了参考。

  钢铁意志观后感6

  适逢国庆假期,带着妻子和些许期待的心情去影院观看名叫《钢铁意志》的电影,其实,还有一个小“心思”就是看看这部电影里有没有本人的镜头。

  在去年暑伏8月里一天,一则招募电影群演的消息在周围传扬开来,此则消息经证实不是空穴来风,是《钢铁意志》拍摄剧组将在本钢取景,届时将会在厂区内

  拍摄部分片段,现大量招募临时演员。此剧主要描述在解放战争后期,东北解放在即,国民党残部边撤离边计划炸毁鞍钢厂区,在危机时刻,“战斗英雄”赵铁池带领共产党部队直冲复地,殊死搏斗,捣毁敌特阴谋,赵铁池化身“钢铁战士”与工程师孙飞雪,老工人孟泰等一同投身于鞍钢复工复产的故事。

  从来没有当过演员的'我,出于好奇,参与了群演招募,拍摄的镜头主要是鞍钢复产过程中,缺少筹建物资,各级军民积极响应捐钢捐物。拍摄时,考虑时代感及剧情的还原性,所有群演穿着破旧的厚厚棉质服装,一个片段下来,服装里个个都是汗流浃背。简单的几个镜头,拍摄多次才过,拍摄过程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很多东西,首先,此片创作不易,付出诸多;其次,体现了当时背景下全民一心,舍己为国家情怀;更体现了像赵铁池、孟泰这样的鲜活人物以钢铁般的意志克服重重险阻,经历千难万险,终于在废墟上复建高炉,再次让铁水喷涌而出,不屈不挠的精神!

  影片有一段赵铁池的动员口号更让我深深感动,“从今天起,我以生命为熔炉,一定要造出最坚硬的钢铁,只要我赵铁池还活着,这座钢城的炉火就会永远燃烧下去”这是什么!

  这是新中国“钢铁长子”风范,这是新中国振兴的基石,更是打破帝国主义封锁,扛起重担的“钢铁脊梁”。还有句赵铁池台词让我记忆深刻,“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我们就要使出百分百的劲儿”,当第一次凿穿铁口,看炉内铁水滚涌而出时,映红了第一代炼铁人的胸膛,更驱散了饱受蹂躏近代屈辱寒夜,这句口号,更是无数先辈为新中国成立、发展、富强,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精神支柱。

  影片最后,短短几年,鞍钢就从一片废墟中站了起来,有力支撑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平稳起步,创造多个第一同时,也担任了诸多角色,不仅为国家提供了大批钢材,同时也支援大批技术人才去援助新建钢铁企业,更是为一批国有老企业改造提升探出了新路。

  我感慨之余,自豪感油然而生,虽然自己只是图一个“好奇”,参演《钢铁意志》影片,但观看影片后,我感觉自己就是其中“一员”。因为我也是一名“钢铁人”,因为我参演此片,更因为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向老一辈的英雄们致敬,致敬他们无私奉献才造就了我们今天强大的祖国。

  钢铁意志观后感7

  电影《钢铁意志》燃映国庆银幕。天空中大雪纷飞,车间外寒风凛冽,高炉里铁水沸腾……这“最东北”的场景,仿佛一下子把我们带回到了70多年前辽宁的那段艰难困苦而又激情燃烧的岁月。这部改编自真实历史的影片,为我们讲述了中国钢铁工业在被帝国主义“卡脖子”大环境下艰难突围的创业史,以孟泰、王崇伦为代表的鞍钢工人通过技术革新提升钢铁品质的创新史,鞍钢把最好的技术专家和工人送往全国各地支援钢铁企业建设的奉献史,是一部歌颂中国共产党、展示工人阶级主人翁形象,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精品力作,也是一部开展党性教育、党史的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的生动教材。

  去年,我曾几次到辽宁指导党史的学习教育工作,对辽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里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特别是作为共和国工业奠基地,辽宁创造了共和国工业史上1000多个第一,其工业文化地位独特,其工业题材极为丰厚,有着太多值得歌颂的“辽宁故事”。耸峙的高炉、沸腾的铁水、锻造的巨响……像一餐一饭一样,早已融入人们生活之中,深深植根这片土壤之中。在这些司空见惯的'场景背后,发生着诸多我们未曾听闻或未曾深入了解的感人故事。所以,电影《钢铁意志》在辽宁产生,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基础的。影片所呈现的丰富历史内涵和现实关照,是辽宁对红色基因的最好传承、红色血脉的最好赓续。

  《钢铁意志》展现了共和国钢铁工业发展的艰辛与不易。1948年2月,鞍山解放。历经战火的鞍钢回到人民手中已是千疮百孔,工厂几成废墟、生产全面瘫痪,敌特破坏、物资匮乏、技术不足、国外“卡脖子”,专家断言“这里只能种高粱,恢复重建至少需要20年。”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广大工人阶级,在最短时间内复工复产、炼出第一炉铁水、炼出第一炉钢、炼制特需钢材、培育技术人才……为我国建设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1953年12月,鞍钢“三大工程”——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和7号高炉竣工投产,帝国主义“卡脖子”的图谋从此走向彻底破产。这一系列克服重重险阻、历尽千辛万苦取得的成绩,为共和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根基。

  《钢铁意志》反映了新中国第一代钢铁人的奉献与担当。在鞍钢博物馆,一面厚重的钢板墙上,镌刻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几千名鞍钢劳模的名字。“老英雄”孟泰、“青年的榜样”王崇伦、雷锋……这些劳动模范是鞍钢工人的先进代表,也正是这千千万万鞍钢工人撑起了共和国的钢铁脊梁。赵铁池面对钢炉无法生产的困境时立下“党派我来这,就是要改变这个现实”的铮铮誓言;程时勋面对美帝国主义钢铁侵略时发出“要彻底打垮他们”的豪迈之言;孟泰艰苦奋斗建成“孟泰仓库”,刻苦钻研成为“高炉神仙”,谱写鞍钢自力更生凯歌;王崇伦大胆构想加工拉杆特殊卡具,急中生智发明“旋转串铸法”,有力支援抗美援朝前线……这些人,以生命为熔炉,铸就钢铁般的意志,与祖国融为一体,与钢铁融为一体;这些事,展现了新中国“共和国工业长子”的责任与担当,鼓舞一代又一代人百折不挠、奋勇向前。

  《钢铁意志》彰显了钢铁意志的炙热和力量。电影《钢铁意志》中,一炉炉铁水变成了保家卫国最需要的优质钢,一代代钢铁人也不断淬炼成钢。影片中演绎的不仅是国家钢铁事业发展奋斗的楷模人物,而且更是一种时代精神——钢铁意志,是奋斗、是热血、是理想。不论是面对国内外专家对于钢炉现场情况冷嘲热讽时,赵铁池的那句“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咱也得使百分之百的劲”“只要我赵铁池还活着,我就会让鞍钢的炉火永远燃烧着”,还是孟泰的“炼不出好钢,誓不为人”,一句句豪言壮语、一幅幅生动画面,无不承载着钢铁般的意志。当为了让2号高炉尽早恢复生产,钢铁人们不分日夜,一锤子一锤子地凿、一铁锹一铁锹地挖,他们对国家事业的那股子拼劲,充分展现了新中国钢铁人的钢铁意志。“国民党接收3年一事无成,我们只用了半年就炼出了铁水”,原因何在?正如电影中的台词所说:“这是人心啊”,也正如电影的名字所示——钢铁意志。

  时代沧桑巨变,钢铁意志永恒。钢铁意志传承到今天,并不断发光发热,必将激励中国人民自立自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展现更大的担当和作为。

【钢铁意志观后感】相关文章:

钢铁意志观后感11-08

看完钢铁意志的观后感11-08

钢铁意志观后感8篇11-16

钢铁意志观后感7篇11-08

钢铁意志观后感(通用21篇)04-03

钢铁意志的观后感的范文(精选5篇)10-29

钢铁意志观后感(通用24篇)06-02

钢铁意志电影学生观后感11-21

看钢铁意志的观后感(精选5篇)10-12

电影钢铁意志观后感(精选5篇)10-09